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过程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过程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过程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过程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过程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先报道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证明Hp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溃疡病。此后不久即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的发现对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后来,大量研究证实,Hp 是人类感染最高的细菌之一,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60%,城市为50%,农村为68%。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也是一类胃癌致癌因子,及时地诊断并根除Hp是治愈胃病的前提,并且Hp可能与一些胃外疾病的发病有关。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陶可胜主任医师撰写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专题讲座(分3期),供基层医师参考。

发现Hp

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医生J.RobinWarren(沃伦)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BarryJ.Marshall(马歇尔)与沃伦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50%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马歇尔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马歇尔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基于这些结果,马歇尔和沃伦提出Hp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他们的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

刀》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Hp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Hp的发现及其寄居在人胃部假说的形成是意外发现、质疑和探索相结合的结果。沃伦最初注意到胃内存在一种螺旋形的细菌,最多称为一种意外发现。因为他并未对胃炎或溃疡寻求一种合适的解释,只是碰巧检查胃标本时使用了一种放大倍数很高的显微镜使该细菌能够被人类看见。而沃伦并非有意识地去沿着其他观察到相似细菌的人的研究继续下去。事实上,他只是在每日的工作流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这种细菌。

意外发现同样在做Hp的培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世纪70年代,弯曲杆菌的培养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但1981年末利用该技术培养胃内细菌的30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1982年4月,由于4天的复活节假期,所有细菌被放置在恒温箱里培养了5天,培养时间之长终于使菌落可以被看见,而培养5天是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银染色法使得这些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更加清晰后,惊讶与好奇心使沃伦对这些细菌的本质提出了很多问题。惊讶的确是一个因素,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胃是无菌的。与对其他细菌的较多认识相比,对胃内细菌了解之少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马歇尔也开始对该细菌的特征产生了疑问,在给《柳叶刀》的信中,他写道:“我的同事沃伦博士对胃窦内存在的S型螺旋菌的描述可以引发出以下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以前未被看见?它们是受损黏膜的病原体或仅仅与它们共存?它们属于弯曲杆菌吗?”因此“这些细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就引发出一个相当明确的研究,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这些细菌是否是某种已知的种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它是一个新的细菌种类。

总之,Hp的发现可被视为意外发现和好奇心的结果,这种好奇心使人产生疑问,从而去探索,进而有更多的疑问产生,最终认识了

一种新的细菌种类。

发现Hp导致溃疡病

1981年,马歇尔设计了一项研究,观察100例患者中出现该细菌和患胃病的相关性。在研究的过程中,马歇尔阅读了大量文献,有趣的是在文献中发现了慢性胃炎和溃疡病之间有联系。1982年10月马歇尔的统计学结果显示,除胃炎患者存在Hp外,1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全部发现有这种细菌。在1983年,沃伦和马歇尔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这样描述:这种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溃疡患者中,所以这种细菌也许是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虽然关于溃疡病是细菌导致的假说在开始被很多胃肠病学家认为是荒谬的,但后来的研究极力支持马歇尔和沃伦的主张。

Hp导致溃疡病,在当时是很有争议的,仅仅是一种假说。马歇尔在1983年曾总结道:“假如像沃伦所描述的那样,这些细菌真的和胃窦炎相关,那么它们可能在其他那些了解很少的胃炎相关疾病(即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中发挥一定作用。”形成这个假说的第一步是沃伦注意到Hp与胃炎之间的关系。当他第一次观察到这种细菌时就觉得这种联系很明显,因为观察到的标本清楚显示靠近细菌的胃细胞受损,而远离细菌的胃细胞没有受损。在沃伦看来,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可以提示在细菌和胃炎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他试图让胃肠病学家对这种细菌感兴趣,但没有成功,直到马歇尔和他开展了一项研究。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马歇尔很自然地提出这种新发现的细菌是否就是病原体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出于好奇,而且是基于治疗疾病的职业需要。关于“这种细菌是致病菌”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发问:“什么胃病可能由这种细菌造成”。1982年,马歇尔在仔细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注意到文献提及慢性胃炎和溃疡相关论据。从沃伦的工作中,马歇尔知道胃炎和细菌有关联。因此他很自然地去思考细菌也许和溃疡病相关。

马歇尔设计了一项研究,研究目的:①决定假如细菌和胃炎相关;

②找出感染源;③培养这种细菌;④证实是什么病与这种感染有关。这项研究在1982年展开,通过研究胃镜所见胃部表现与组织活检提示细菌之间的关系,在77%的胃溃疡患者中发现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发现细菌,而正常胃对照组只有50%发现细菌。

马歇尔关于Hp导致溃疡的假说形成依赖于下列联系链条:①细菌与胃炎有关联;②胃炎与溃疡有关联;③细菌也许与溃疡有关联;

④细菌与溃疡相关联;⑤细菌也许导致溃疡。溃疡由细菌引起的假说发现过程包括质疑,由质疑进而去探索,并从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中推导因果关系。

发现抗生素可治愈消化性溃疡

1981年,在马歇尔和沃伦的系统研究开始前,他们用四环素治疗1例患有严重胃炎的患者。14天后,患者胃部不适和胃炎都消失了。马歇尔发现用枸橼酸铋治疗后溃疡的复发率减少,而且发现铋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在体外可以抑制Hp。后续的临床试验证实,联合运用甲硝唑和铋剂可以根除80%病人的Hp,而且相似治疗同样有效。根除Hp可以使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达90%;而胃溃疡的治愈率较低,因为35%的胃溃疡并非细菌导致,而是由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如阿司匹林。

对于疾病的细菌原理论以及抗生素治疗,沃伦和马歇尔非常熟悉,所以,早在1981年他们就用四环素治疗胃炎患者。关于溃疡是否可以被抗生素治愈的问题,可以提出的问题有:①溃疡与细菌相关且可能由细菌所致;②由细菌导致的相似的感染性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治愈;③因此溃疡也许也可以用抗生素治愈。于是溃疡病是否可以用抗生素治愈的问题马上转变成一系列研究。

在1994年,马歇尔报告了多种药物对根除Hp有效,且报告他们治愈了很多溃疡病患者。

Hp发现的意义

在Hp与溃疡病关系的发现过程中,意外发现、质疑和探索在其中起重要作用。Hp属意外发现,质疑催生了细菌导致溃疡假说的形

成,探索使得抗生素成功治愈溃疡病成为现实。

大量研究表明,>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Hp感染所导致的。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Hp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Hp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马歇尔和沃伦两位医生于2021年10月3日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Hp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自1983年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分离培养成功以来,对Hp感染的诊断已发展出了许多方法,包括有细菌学、病理学、血清学、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学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但总的讲来,从标本采集角度看,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方法需通过内镜获取活组织进行检测,非侵入性方法则不需进行内镜检查。 细菌的直接检查 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尿毒酶检查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毒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毒酶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尿毒酶分解胃内尿毒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①胃活检组织尿毒酶试验;②呼吸试验;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测定;④15N-尿素试验。 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ELISA)等。 抗体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是利用胶体金技术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中抗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在检测条中硝酸纤维薄膜的测试区包被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1质控区标有胃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样品端的玻璃纤维纸上固定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胶体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方案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流传着用“痢特灵”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为何有效。胡医生也曾经治疗过一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中西药服了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在胃痛时自己服用“土霉素”,胃痛却神奇般地消失了。他问我为什么,我无法回答他。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人们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8%和100%。此菌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至此,它们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纱才被揭了下来。(虽然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和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不提倡使用。)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下面介绍几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过去认为“无酸(pH)则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我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70%,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无Hp(幽门螺杆菌)则无溃疡”的说法。 3. 胃癌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高危致病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易受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目前是:口-口、胃-口(还有人认为粪-口也是一个传染途径),我国的感染率达60%。幽门螺杆菌常常寄生于胃黏膜,它通过引起胃黏膜自我保护的屏障作用下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关系的三项发现过程

在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关系的三项发现过程中,意外发现、质疑和探索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幽门螺杆菌属意外发现,质疑催生了细菌导致溃疡假说的形成,探索使得抗生素成功治愈溃疡病成为现实。 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颁奖仪式于2005年12月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曾几何时,胃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无菌的环境,人们认为大量的胃酸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而胃酸过多又导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过去的20多年中,对于溃疡病的认识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现在医师们普遍认可溃疡病由细菌导致并可用抗生素治愈。这种转变与Warren和Marshall的重大发现有关——包括发现Hp、溃疡病由Hp感染导致以及溃疡病可以通过抗生素治愈。加拿大Waterloo大学哲学系Paul Thagard教授从认知的角度,用科学发现的模式对他们的发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以揭示他们是怎样挖掘出这些伟大发现的。我们将其主要解析概括如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发现1:幽门螺杆菌 1979年,Warren在1例无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部活检标本中观察到螺旋菌(spiral bacteria)。通过显微镜,Warren观察到严重的胃组织炎症以及胃黏膜上的微生物。在接下来的2年中,Warren在很多标本中都观察到这种细菌,这些标本常常和胃炎有关。 螺旋菌以前也被观察到存在于多种肉食动物的胃中,包括人类,但并没有得到医学界重视。在1981年,Marshall开始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主要是帮助Warren 调查他观察到的细菌。Warren 和Marshall观察到和弯曲杆类菌属类似的胃部螺旋菌。在1982年4月,这种螺旋状的生物被第一次培养出来,于1983年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在1987年,更名为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但是RNA分析和其他研究显示这种细菌不属于弯曲杆菌属,于1989年被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发现2:幽门螺杆菌导致溃疡病 Marshall设计了一项研究,观察100例患者中出现该细菌和患胃病的相关性。在研究的过程中,Marshall阅读了大量文献,有趣的是在文献中发现了慢性胃炎和溃疡病之间有联系。1982年10月Marshall的统计学结果显示,除胃炎患者存在Hp外,1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全部发现有这种细菌。在1983年, Warren和Marshall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这样描述:这种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溃疡患者中,所以这种细菌也许是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虽然关于溃疡病是细菌导致的假说在开始被很多胃肠病学家认为是荒谬的,但后来的研究极力支持Marshall 和 Warren的主张。 发现3:抗生素可治愈消化性溃疡 1981年,在Marshall和Warren的系统研究开始前,他们用四环素治疗1例患有严重胃炎的患者。14天后,患者胃部不适和胃炎都消失了。Marshall发现用枸橼酸铋治疗后溃疡的复发率减少,而且发现铋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在体外可以抑制Hp。后续的临床试验证实联合运用甲硝唑和铋剂可以根除80%病人的Hp,而且相似治疗同样有效。根除Hp可以使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达90%;而胃溃疡的治愈率较低,因为35%的胃溃疡并非细菌导致,而是由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如阿司匹林。

什么原因会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

什么原因会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部是人体容易受到感染的器官之一,已经得到证明的是,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新发现的胃癌病症中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3个征兆经临床观察,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身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泛酸和烧心;胃疼:胃疼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它显示了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在被消化;口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个因素 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在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一家人都被感染。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杆菌1600~3100个; 3、脾虚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都容易导致脾虚,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脾虚有密切关联。研究表明,脾虚型的慢性胃病患者大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类患者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存在一定缺陷,容易被幽门螺杆菌侵入;接吻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幽门螺杆菌的踪迹,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嗜辣很多人喜欢食用刺激性食物,但是口味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并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 4、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出现胃胀、胃酸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典型,跟胃炎、胃溃疡相似,接近一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5、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可服用卫乐舒复合菌粉剂,内含专利菌株对抗菌,加大肠道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反抗能力,长时间来说改善了体质。进而修复抗生素带来的机体伤害,提高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共同进餐也会被传染幽门螺杆菌

共同进餐也会被传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主要通过唾液传染,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呢? 如果你最近总是感觉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或还没吃几口就感觉饱了,就要赶紧查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专家表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某些分型可能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如MALT淋巴瘤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降低了胃部组织的免疫抵抗力,使得淋巴瘤侵袭到了胃肠,从而协同了此病的发展与加剧,尚需专家论证。但是,生活中,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漠视,却令医务工作者颇为着急。 有数据表明,Hp感染在我国分布广泛,平均感染率为58%,其中10~20岁年龄段感染率达50%以上,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性。 为什么会这样?全家人一个盘子里夹菜,有的父母、老人或保姆并不知道自己感染Hp,当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时,自然就传给了孩子。而在农村地区,有的老人还用嘴喂孩子吃饭,这些不好的习惯都加剧了Hp高感染。 专家反复提醒家长,体检时最好查一下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检查挺简单,只需在检测仪器上吹足口气即可,没有任何创伤。如果已经感染,除积极治疗外,绝对不要给孩子夹菜、喂饭,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倡分餐制,防止孩子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明了,预防此病菌的关键在于把好卫生这一关,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大多数人就餐时不分餐,易发生幽门螺杆菌的相互感染,接吻也可引起传染。 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可服用卫乐舒复合菌粉剂,内含专利菌株对抗菌,加大肠道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反抗能力,长时间来说改善了体质。进而修复抗生素带来的机体伤害,提高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分析研究,目前正式将幽门螺杆菌(HP)列为胃癌的首要致癌因子。 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由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2人发现(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慢性传染病会使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受到感染,且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病;(3) 胃癌; (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头号致癌因子。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哪些常见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引起胃窦炎,也可引起胃底、体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见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反酸、

食欲减退等上消化道症状,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愈合及复发过程中,Hp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0%以上的胃溃疡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泛酸 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身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泛酸和烧心。 腹部不适 胃疼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它显示了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在被消化;常见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学名:Helicobacter pylori),是从胃黏膜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弯曲样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超过80%的带原者并不会表露病征。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防止溃疡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种。 一、粪-口途径:该种细菌可以通过患者胃肠道从粪便排出,从而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 二、胃镜途径:医疗上可通过胃镜造成的医源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也值得人们警惕。 三、人-人途径:这是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传播的最重要感染途径。通过胃-食管,存活在胃液中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反流进入口腔,滞留在牙齿上,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家庭中的密切接触(如夫妻间的亲吻)和共同的生活习惯(如吃饭不分餐、共用牙具)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聚集的主要原因。 四、人体呕吐物也可以是传播的载体。 针对幽门螺杆菌的这些传播途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预防。

首先要做好卫生工作。尤其要注意口腔的卫生,预防病从口入。不与其他人共用牙具,要经常更换牙刷等,牙具不要放在卫生间内,要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定期对牙刷、水杯进行杀菌消毒。 其次,幽门螺杆菌经常是通过不洁饮食而使人体受到感染的,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喝开水不喝没煮开的水,要吃熟食不要吃生食,还要注意不要在路边小摊买东西吃,那是非常不卫生的。 再次,由于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的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通常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的家庭成员就有很大的几率也受到感染。所以吃饭的碗、筷子等也不要混用,还要经常进行蒸煮消毒。在保证卫生的基础上,还要实行分餐制,以免导致交叉感染。 最后,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之一是通过唾液传染的。所以要避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出现过分亲密的行为,谨防细菌通过唾液传染。

幽门螺杆菌和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和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挑战传统,以身试菌,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故事— < 老军医> 2005年10月,澳大利亚的马大夫(Barry Mashall)和沃大夫 (Robin Warren)在他们的发现正式发表二十一年后,终 于名至实归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很少颁发给在第一线工作的临床大夫,上一次还是1990年,获奖的是两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美国大夫 Joseph E. Murray 和 Donnall Thomas,表彰他们在人类器官和骨髓移植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这次有点不同,两位获奖大夫来自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西部小医学院,而 且是历时77年以后,诺贝尔奖再次光顾细菌学这个“低科技”领域,让许多人迷惑不解,中文网络上就有人说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科技含量不高云云,兴趣之余,我查了些资料,写了一个关于溃疡病研究历史的科普。 早在1875年,一个波兰大夫就写文章报告说他在胃里面看见了螺旋状的细菌,这个发现得到其他很多大夫的证 实,由此很早就有人怀疑胃炎和溃疡病是不是跟细菌感染有关系。但是,胃里面的盐酸浓度实在太高,很难想 象有什么细菌能够在这个环境下生活。1954年,美国胃肠病专家帕大夫 (Palmer ED) 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观察了1180例胃的组织标本,探讨螺旋杆菌是不是在胃里面有生长繁殖,导致炎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细菌来 自于口腔,胃里面没有细菌生长,如果看到有细菌生长,那是因为胃组织死亡以后在那里繁殖起来的。那时候 没有人怀疑他的方法有问题,他那一千多病例就是说服力,他的结论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理论,从此以后30年间,大家就集中精力关注制酸剂的研发去了。 不信邪的人总还是有的,澳大利亚西部皇家佩思医院(Royal Perth Hospital)的病理大夫沃仑 (Warren JR) 就是其中一个。随着电子显微镜研制成功,病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时候就有不少人在胃里面很确切地看到 有螺旋状细菌,沃大夫的发现比较独特一些,他发现这些细菌所在部位,基本上都是胃有炎症或者溃疡的地

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介绍我院对传统银盐染色法的改良方法及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7例患者采用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验,同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对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不仅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均令人满意,而且较传统银盐染色法在操作流程方面更为合理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幽门螺旋杆菌;检验;银盐染色法;改良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螺旋状细菌,其不仅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而且也是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的促成因子之一,故国际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建议临床应加强对Hp的检验工作[1]。但就其检验方法来看,银盐染色法(Warthin-Sharry,W-S)可谓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效果也最为满意的检验方法之一,但基于该方法在操作方面的复杂性,以至于在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具体开展流程时常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且多数均又存在不尽相同的不完善之处[2]。近些年内,我院在传统W-S法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良工作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因表现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症状并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17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255例,女162例;年龄18~71岁,平均(40.8±15.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近1个月内有使用过任何抑酸药物及抗Hp药物者以及近1 w内有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检查前保持12 h以上的空腹,准备妥当后即在电子胃镜辅助下于距幽门3 cm处取胃黏膜3块待检。其中2块分别常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法)进行檢验[3]。另1块则采用我院改良W-S法进行检验,具体方法为:首先对标本采用0.14 mol/L 的甲醛水溶液进行固定处理,石蜡包埋切片(以4 um厚度为宜),接着采用二甲苯脱石蜡,之后再进行脱苯处理,采用各级乙醇过度到蒸馏水的程序进行刷洗,最后再将样本在避光条件下置于维持温度在60℃浓度为0.06 mol/L的AgNO3水溶液中进行1 h的侵染处理,完成染色后再次进行双蒸馏水刷洗,接着将样本置于显影液中进行显影,若在2~4 min内观察到有出现组织变为棕褐色时即可结束显影,同时倾倒出显影液,并用自来水对切片适当涮洗,最后再将切片脱水处理至透明,采用光学树脂封固后即可供医生阅片诊断。 1.3阳性标准RUT法中若标本在试剂中放置30 min内变为红色即认为是阳

注意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5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

在我国,大概每年会有16万人死于胃癌。 胃癌其实都是因为胃病的久治不愈,肿瘤增生,癌细胞扩散导致的。当中相当大一部分的胃病都是由于一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所引起的。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会有什么表现?身体一旦出现以下5个信号,提醒您要小心是否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因为这5个症状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所以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1、口臭:体内感染幽门螺杆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口臭,这种口臭不单单是张嘴说话臭,连闭着嘴巴呼气都臭。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感染口腔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化合物,从而引起口臭。 2、反酸:幽门螺旋杆菌增殖的时候加速促进胃泌素的分泌,而胃泌素这种物质会直接促进胃酸分泌变多,所以就会导致出现反酸。

3、嗳气: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在进食后都会出现嗳气、恶心或是腹胀等胃肠疾病的症状。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做胃镜、呼气等检查,确定一下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4、容易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多数都会在餐后不久便会觉得很饿,如果在检查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甲亢、糖尿病之类的疾病,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5、上腹部疼痛胀痛: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间较久的患者,随着细菌在胃内增殖,破坏了胃粘膜的保护机制,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痛的症状,全身会表现为越来越消瘦,或是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大家积极重视起来,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这里就要提醒大家:大部分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都是由口及口传播的,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洁灵优口净Hp牙膏刷牙,TA可以有效的清除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同时避免幽门螺旋杆菌进到胃

幽门螺旋杆菌概述

幽门螺旋杆菌 (1)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致病的?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哪些疾病? (1) 幽门螺杆菌常见传播途径? (1) 怎么检查幽门螺杆菌? (2)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6个症状 (2) 医治方案 (2)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该注意哪些? (2)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在于抑止: (3) 食品杀菌 (3) 幽门螺旋杆菌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本质上是一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胃中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据统计有50%的人群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致病的?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哪些疾病? 一般认为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引起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口臭等症状,也使患胃癌的风险增加。然而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Hp,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及荨麻疹等。有研究显示在给予患者根除Hp的治疗后,这些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意外改善或恢复。 幽门螺杆菌常见传播途径? 1、口口传播:中国不注重分餐的传统饮食方式及家长保守的喂养方式,常导致病菌的相互传播。 2、恋人之间的亲吻: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 3、打喷嚏传播:患者打喷嚏可以通过鼻腔将幽门螺旋杆菌一起排出,并且有浓重的异味,需区别于口腔炎症。

幽门螺杆菌——唯一能在胃部生存的细菌

最近北京居高不下的气温让人们更加偏好生冷食物,加之最近欧洲杯热播,一杯冰凉的生啤再加上烤串几乎成了午夜看球的标配。但是这样一来,肠胃不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不过,如果你还认为偶尔的胃疼仅仅是吃坏了东西的话,那可能真是想错了。因为在你的胃里可能正驻扎着一支细菌大军,像开荒部队一样辛勤地开垦着胃黏膜这片贫瘠的土地。也许刚开始只是零星的胃痛,但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各种绵延不愈的胃部疾病,甚至还有罹患胃癌的风险。这种细菌就是在1983年才被人类真正认识的幽门螺杆菌。 ■认识你 幽门螺杆菌——唯一能在胃部生存的细菌 北京武警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燕表示,幽门螺杆菌(也称为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非常严格的细菌,因为胃部的环境适合其生长,所以多定植在胃部,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种可以在胃部生存的微生物。从目前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非常高,大约40%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杆菌。而幽门螺杆菌在人体的胃部定植可能会引起一些疾病,也有可能一辈子不出现胃部疾病,和人类相安无事。如果有胃部疾病的表现,比如胃痛、胃胀、泛酸等表现,都可能是因为感染细菌引发的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

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一般由细菌导致的胃病和其它的无菌性的胃病相比有一定特点,往往较为顽固久治不愈,而且使用一些抗生素后会有好转。另外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在牙菌斑里生长,使得感染者口腔出现异味,即使刷牙清洁以后还不能消除,这就可能是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不容易彻底治愈 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景表示,幽门螺杆菌的携带人群比较多,这和细菌传播的模式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是口对口(比如共用餐具)、排泄物对口(比如被污染的食物)。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它家庭成员也非常容易被感染。而在同一个家庭的成员身上往往会发现相同的幽门螺杆菌。另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往往是小量多次接触造成的,比如通过餐具的传播,往往是每天都在进行。这些因素使得幽门螺杆菌传播比较广泛,而且也不容易彻底治愈。 如果检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是不是应该进行治疗呢?刘景表示,很多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本身并没有胃部的疾病,或者仅仅只是有腹胀和其它一些上腹部的不适,这类人群是否需要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还存在争议。 因为目前发现和幽门螺杆菌有直接关系的胃部疾病有消化性胃溃疡和部分 胃炎,这些情况一定要治疗。而其他一些胃部疾病并不是直接和幽门螺杆菌有关,这部分患者是否治疗还没有统一的要求,往往取决于患者的意愿。不过由于目前证明有幽门螺杆菌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所以对于胃癌的高风险人群,比如家族有胃癌病史,还是应该积极治疗。

关于“幽门螺杆菌”――你不可不知的真相

关于“幽门螺杆菌”——你不可不知的真相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是多种胃病的致病菌,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 2."5~ 4."0μm,宽 0."5~ 1."0μm,是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2.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致病的?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3.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导致哪些疾病? 一般认为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引起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口臭等症状,也使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然而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Hp,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及荨麻疹等。有研究显示在给予患者根除Hp的治疗后,这些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意外改善或恢复。

4.幽门螺杆菌的常见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 中国不注重分餐的传统饮食方式及家长保守的喂养方式,常导致病菌的相互传播。 恋人之间的亲吻: 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打喷嚏传播: 患者打喷嚏可以通过鼻腔将幽门螺旋杆菌一起排出,并且有浓重的异味,需区别于口腔炎症。 5.怎么检查幽门螺杆菌? 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很多,包括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呼气试验等。其中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方便、准确率高、无痛苦,受到百姓的欢迎。进行呼气试验前,受检者需空腹3小时,若是用完杀菌药后复查治疗效果,则需在停药后一个月后复查。 值得一提的是,呼气试验不能替代胃镜检查,Hp感染也不能同“胃病”划等号,呼气试验阴性,不等于没有胃病,诊断患何种胃病,还需要做胃镜检查。 6.发现幽门螺杆菌,一个不能留? 发现有Hp感染,是否一定要将其“赶尽杀绝”?有专家认为Hp所导致的胃炎属于感染性疾病,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不论有无并发症,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予以Hp根除治疗,然而普遍的Hp根除却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肥胖、哮喘。到底如何界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事实上,一旦被确认Hp超标,最好做个胃镜检查,了解一下胃粘膜的受损情况,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胃镜下黏膜完全正常,说明人和细菌能和平共处,可以不除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治疗原则以抗生素为主,辅加以抑酸剂、铋剂,一般1~2周就能见效。如果疗效不佳,则须遵医嘱调整药物。 7.中西医结合杀灭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 1. 抽血采样检测:即采用抽血的方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水平。因为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在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使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但是一般需要数月半载才呈阳性,因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期作该项检测时,检测结果常常会出现假阴性,从而使患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由于幽门螺杆菌即使被根除.但该抗体下降缓慢,患者往往需要1—2年才能转阴,这样必然使治愈者长期呈现假阳性而接受着多余的治疗。 2.胃镜采样检测:可在患者需做胃镜检查时采样,在活检采样时一起作显微镜检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为了给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时还可加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胃镜采样还存在下列问题:患者需要经受插镜之苦,若幽门螺杆菌呈灶性分布易导致漏诊(漏诊率达10%左右)。但凭借医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正确采样,可降低其漏诊率。 3.呼气采样检测:该项检查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无痛苦.是近年来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种:14C呼气试验和13C呼气试验。其中14C呼气试验费用较低,但由于该项检查存在放射线危害,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和年迈体弱者应慎用:对同一患者来说,也宜避免反复多次采用该种方法检测。13C呼气试验则无放射性,对人体无损害,而且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接近100%),各种年龄的患者都可采用该法,检查前受检者需空腹三个小时,在采样过程中,受检查者在半小时内服一颗胶囊,并先后呼三口气留取样本,就能十分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13C呼气试验已被公认为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方法。 呼气试验 呼气试验,又名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单、安全、廉价的Hp诊断方法,其准确率达95%以上,被国内外专家一致推荐为诊断Hp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一、原理 Hp可产生高活性的尿素酶。当病人服用14C标记的尿素后,如患者的胃内存在Hp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14C标记的CO2,14C标记的CO2通过血液经呼气排出,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通过分析呼气中14C标记的CO2的含量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适用人群 1.临床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 2.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 3.预防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者 4.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疗效评价和复发诊断 5.幽门螺杆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筛选 三、检测方法 (一)病人准备:受检者必须停用抗生素和铋剂30天,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二周。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

三种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比较分析

三种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3T14:29:36.3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龙湘英 [导读] 目的:探究采用三种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血清法、胃粘膜病例活检法、尿素片呼气试验)的效果和价值。 湘潭市红十字仁和医院检验科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三种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血清法、胃粘膜病例活检法、尿素片呼气试验)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择取3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检测者(检查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为患者进行三种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对比具体的效果。结果:3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检测者,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为2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生率为87.50%)。阳性率从低到高分别为:黏膜慢性炎症(34.26%)、慢性萎缩性胃炎(38.55%)、胃癌(38.12%)、胃溃疡(70.89%)、十二指肠溃疡(88.97%)。三种检测方法对比:(1)在特异性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4%)>血清法(90%)>胃粘膜病例活检法(72%);(2)在灵敏度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9%)>胃黏膜病理活检法(96%)>血清法(83%);(3)在效率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8%)>血清法(95%)>胃粘膜病例活检法(90%);(4)在阳性预测率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9%)>血清法(97%)>胃粘膜病例活检法(94%);(5)在阴性预测值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6%)>胃黏膜病理活检法(76%)>血清法(57%)。结论:为了保证对临床针对提供准确的依据,需要采用三种方法结合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如果结果呈现两种阳性则为阳性,三种阳性则为根除,但是避免以尿素酶法作为治疗后进行检测的指标,在取材中需要采用多处。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法;胃粘膜病例活检法;尿素片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分布在胃部和十二指肠区域内的一种细菌界、变形菌门、ε-变形菌纲、弯曲菌目、弯曲菌科、螺杆菌属、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有芽胞,并且现阶段已经成为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机体消化系统的平稳性受到破坏,导致幽门螺杆菌大量的滋生,影响机体的健康[1]。现阶段,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式有很多,本文选择32例检测者探究血清法、胃粘膜病例活检法、尿素片呼气试验的检测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32例检测者(检查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为患者进行三种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32例检测者中,女性患者11例(34.37%),男性患者21例(65.63%);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35.69±9.65)岁。 1.2检测方法 血清法:(1)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血清学检测;(2)超声用数拾株已确定的菌液粉碎药盒;(3)离心;(4)蛋白定量,等量混合作为抗原。(5)邻苯二胺(C6H8N2)作为底物进行显色,通过光密度的大小进行结果的判定。 胃粘膜病例活检法:培养胃粘膜活检标本,如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即可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尿素片呼气试验:利用内源性尿素酶,可分解胃内及核素标记的尿素的特点,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二氧化碳被吸收后经人体肺呼出,收集呼气样本,分析人体呼气中的14C或13C,诊断幽门螺杆菌。 1.3统计学分析 对32例检测者采用病例观察实验的方式,分析三种检测方法测得的相关数据。 2.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3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检测者,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为2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生率为87.50%)。阳性率从低到高分别为:黏膜慢性炎症(34.26%)、慢性萎缩性胃炎(38.55%)、胃癌(38.12%)、胃溃疡(70.89%)、十二指肠溃疡(88.97%)。 三种检测方法对比:(1)在特异性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4%)>血清法(90%)>胃粘膜病例活检法(72%);(2)在灵敏度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9%)>胃黏膜病理活检法(96%)>血清法(83%);(3)在效率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8%)>血清法(95%)>胃粘膜病例活检法(90%);(4)在阳性预测率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9%)>血清法(97%)>胃粘膜病例活检法(94%);(5)在阴性预测值上,尿素片呼气试验(96%)>胃黏膜病理活检法(76%)>血清法(57%)。 表1 对比三种检测方法 {n(%)} 3.讨论 临床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分为侵入性检测(Invasive tests)和非侵入性检测(Noninvasive tests)。侵入性检测指通过胃镜的活检标本再进行检测的方法,缺点在于有一定创伤性和活检部位的局限性;优势在于可明确有无胃癌、消化性溃疡、胃炎等重要疾病。非侵入性检测指不经胃镜活检的检测方式,优势在于无创且避免活检部位的局限性。 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尿素片呼气实验的检验效果最好,且该种检验方式具有无创的特点,可以进行反复检测。尿素片呼气实验(Urea tablet exhalation test)被认为是检验幽门螺旋杆菌的金标准,相对比而言,患者只需只要轻松吹口气,即可精确准确诊断患者胃内的幽门螺杆菌情况,不仅无创伤、安全、卫生,更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等突出优点,可以很好的反应患者全胃的感染情况[2]。胃粘膜病例活检法(Gastric mucosa biopsy)的检查方法特异性虽然好,但是会受到菌体分布情况的影响,还会被革兰阴性杆菌干扰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14,只需呼口 气 C14呼气检测方法:只需要 吹气5分钟外,并没有出现其他 任何不适,这种呼气试验检测仪 使众多的高血压、心脏病及对胃 镜过敏的患者,成功的避免了做 胃镜的所出现的不适感,是目前 最理想检测方法之一。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原 理 哺乳动物细胞中是不存在尿 素酶的,虽然尿素酶并不只有HP 所特有,但是在胃内存在的尿素 酶,就是HP存在的证据,因为在 胃内罕有其它细菌在黏膜定植。 为了检测HP,予受检者口服C14- 尿素,如果在胃内存在HP,所产 生的尿素酶就会迅速催化C14-尿 素水解生成NH4+和 HCO3-,后者 吸收入血液经肺以14CO2形式呼

出,收集呼气标本并测量 14CO2,以此就会判断HP感染的存在。C14呼气试验检测仪现以 成为国际上公认的HP诊断金标准之一。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适应症 1.消化不良初诊、复诊者。 2.消化性溃疡、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 3.预防胃癌和有胃癌家族史者。 4.拒绝进行胃镜检查者。 5.长期服用NSAID类药物的患者。 6.其它与幽门螺杆菌有关的疾病:例如酒糟鼻、寻麻疹、肝病、口臭、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缺铁性贫血、小儿发育不良、偏头痛、冠心病。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主要特点:

C14呼气试验HP(幽门螺旋杆菌) 检测仪,具有方便、轻松、准确 的效果受到医生患者的一致好 评。检测无需繁琐的检查程序, 只需要轻轻吹口气,就能让肠胃 1.在进行检查前,患者一定要在清晨空腹或者是在禁食三小时后方可进行。

2.用温开水将胶囊完整口服,不能将咬碎。 3.如果在近期服用过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就会影响到诊断的效果,所以在检测前要禁止使用这类药物。 4.如果上消化道急性出血者,则需要在消化道出血停止一周以后在进行检测,因为在消化道出血会使HP 受抑制。 5.胃切除手术可能造成同位素从胃中快速排空。 6.孕妇、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作此项检查。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存在于人胃黏膜中的一种重要致病菌。也许有人会提出幽门螺杆菌会不会传染?现已有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而传播。 据调查发现,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儿童。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要比人口密度低的乡村高。在一个家庭中,各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分型往往极为相似,已治愈的患者容易重新感染与其配偶相同的菌株。这说明家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方式。 那么。幽门螺杆菌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互相传染的呢?从人到人的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口-口传播,胃-口传播。一句话幽门螺杆菌是吃进人体的,不洁饮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患因素。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1、口传播 口腔内的弱碱性微环境是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通过某种方法,可检测牙斑、唾液及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口腔存在幽门螺杆菌,提示与胃内细菌感染有关。据说。非洲的儿童容易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因为母亲通过咀嚼喂食等方式传染给婴儿。另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人有共餐而不分餐的习惯,因此血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流行率很高。

2、胃传播 医院内医生与护士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提示污染的医疗器械可能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胃-口传播。此外,秘鲁一项研究表明。该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流行与水源有关。马来西亚也已证实,幽门螺杆菌在自来水与牛奶中可以存活4-10天、因此,人们应喝煮沸的水以及新鲜消毒牛奶。 如何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方法。侵入性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侵入性检查的首选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而非侵入性检测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非侵入性检测的首选方法。除此之外非侵入性检测还包括血清和分泌物(唾液、尿液等)抗体检测、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检测等。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当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时,可以暂时不用治疗;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必须要根除(1)胃粘膜糜烂、明显萎缩、或伴肠化增生(2)有胃癌家族史(3)有糜烂性十二指肠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