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作文讲座第1节切合题意

高考作文讲座第1节切合题意

高考作文讲座第1节切合题意
高考作文讲座第1节切合题意

专题演练推进1

切合题意

“年年考前谈审题,岁岁考后话走题。”审题,已经成了高考作文恒常的话题。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所谓“成败得失,缘自审题”,并非妄语。审题,是仔细审阅、深入了解命题意图的意思。审题,说到底,是一种能力,是阅读积累、分析能力、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审题一旦失误,便是原则性和全局性的错误。此着不慎,满盘皆输。正因为如此,很多考生以为考场作文,审题能“符合题意”,当属侥幸;审题要进一步“切合题意”,则力有不逮。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简言之,其实是一个循径探幽明题意的认识过程。

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心灵的选择”为例。审题时我们循依本题,进而至少走三个步骤,使三个步骤入之渐深:第一步,读懂话题前的故事——登山者的选择是重大到关乎生死的;第二步,把握故事后的提示——登山者的选择是常人能够遇到、见到或听到的;第三步,感悟提示中的限制——登山者的选择是足以震撼“心灵”的。由是,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心灵的选择”必须区别于一般的选择:它不是生活中生与死事件的简单复制,而是道德层面上的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的权衡与较量。其选择,必须能够再现美好,摒弃邪恶,或震撼心魂,开启良知。审题之时,必须守住本题,整体性把握题目要求,然后允许自己有一个渐入佳境的认识过程。

再以2008年高考湖南卷新材料作文为例。试卷从读唐人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的角度设题。感受韩愈的诗意,是第一步;解读命题中有关“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是第二步;考生既可抓住“体会到的”诗的意境作文,也可抓住“体会到的”诗的哲理作文,还可两者兼顾,是第三步。不少考生不懂得渐进性审题,其诗意也就没有了悟。韩愈诗意中“遥看近看”“有无”的对象是“草色”,并非连“草”都不存在。但不少考生省略了审题步骤,先入为主地照搬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以为“身在山中”便没了距离,也就生搬硬套一些没了距离的人和事,审题既已偏离,立意也就很难做到“切合”。

2009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命题的审题,相对于往年,门槛是低一些。因为“踮起脚尖”,是人的一个极生活化的姿态,几乎随处都有这样的身影。但如果不加参详,对生活观察不细,体悟不深,以为什么都可以装入“踮起脚尖”这个筐,立意就会浮浅,作文就会平庸。2009年是湖南普高旧课程的终结年,作文题的审题相对放低门槛,也在情理之中。应该看到,2010、2011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审题,还是会有一定的门槛的。

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决定了高考作文题的不能或难以预知。所谓防止“宿构”,就成了一把双刃剑,每年总有一些考生在审题上做不到切合题意,会部分或完全偏离题意。近年来,高考作文试图在审题上不致为难学生,因而,无论怎样的设题,高考作文在导引性、激发性上,总是想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即不愿意看到考生因审题而造成了写作的障碍。话题作文就应运而生,命题作文也有持续的生命力,进而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摒弃累赘而渐趋简约。可以说,高考作文的审题并无太大的难度。因此,在审题立意的步骤上,我们有理由做得更从容些。

实际的作文习作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审题立意,当牢牢守住作文命题的表述及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却每每离开既有之“径”,落入这样那样的审题陷阱,造成“黑色的审题”。“黑色的审题”之一是“套用”。曾经写过类似的作文,先就头脑发昏起来,欣喜莫名,于对所给作文题及其要求视而不见,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黑色的审题”之二是“猜押”。押宝一般,预先作了考场作文的猜题,临考不能审时度势,结果要么穿靴戴帽,要么另起炉灶。“黑色的审题”之三是“强解”。对不同形式的作文的原标题、原话题或原材料没有深入

推敲,凭想当然,强来写作,结果言不由衷,难以中的。

说白了,审题的失误,是少了一双慧眼。归根到底,又是认识水平的促狭甚至低下所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庸讳言,日常习作当然有别于考场作文,它多是标题自拟、内容已知、结构既定的“依调弹唱”,行文不致偏离题意,基本上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因为有宽松的写作条件和写作便利,作者独立审题的认识能力,并没有受到严格意义的挑战。平常即便有段考、期考,多因设题较少思辨性,而不具提升认知的价值,也就难以在“渐入佳境”上做得进退有据。

考场上,考生会视高考审题为畏途,进而对所提供的材料、话题甚至题目视而不见,这只是表象,内在是不明审题立意“渐入佳境”的窍要。实际上,考场里没有难审的题,只有被蒙的眼。问题在于我们备考是否充足,认识是否有序。

考场上,对作文题应先有一个完整的审读,之后,再考虑如何较快地完成进入“佳境”的审题立意过程。考虑到审题立意的可操作性,以依一定步骤审读作文题为前提,在这里,给考生提供三个审题技法:

技法一,先切后截。于原题寻得一个切入的口子,以获得一个截面;或者说找到一个写作的角度,将作文的范围加以缩小或限制。不泛泛而谈,单刀直进,放纵情思以自由驰骋,不顾左右而言他。例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话题为“心灵的选择”。大千世界,可供“心灵选择”的其实不少。可以选择生活方式,也可以选择精神诉求。即使是精神层面,还可以有更小的角度,或谈选择仁爱、或谈选择节操等等。200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触摸”与“感受”并无区别,关键在从哪个角度去“触摸”去“感受”。即使是写乡村,还可以感受自然山水、村落习俗、家族文化以及面对都市扩张的困惑。取其一点加以表现,800字的考场文,其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了。

技法二,先比后取。将原题弄成两套作文的方案,再比较其优劣,以更吻合命题意图来决定其中应该保留的方案。这样看似费时些,但如果平时有意加强了取舍的训练,临考就能得心应手。例如:200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他们”,要求将关注的视线由“我们”转向“他们”。置身社会,除我们之外,芸芸众生都是“他们”。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他们”该如何圈定?考生完全可以划出两个群体,先行比较,再做取舍。比如青年学生群体,有富家后代,有寒素子弟。你恰恰是两头不沾的工薪阶层家庭里的孩子,“富家后代”“寒素子弟”都可以成为你视线“转向”下的“他们”,该怎样取舍?这就取决于你对“他们”熟悉的程度,包括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通常,认识更深入些的优先。

技法三,先提后扣。开篇即依作文命题给出相应的作文立意,绝不旁逸斜出。行文全过程,包括结尾,要处处留心,回扣开篇给出的观点(议论文)或开篇引领的走向(记叙文)。并且在原题目、原话题、原材料的基础上,审题应学会高看一等,刻意使自己的思想掘进更深刻些。开篇最忌喋喋不休地复述原材料或原话题,甚至一味追求文学效果,而使引入文字过长。例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为“诗意地生活”。不少考生初一动笔,就想制造诗意的效果,罔顾文体,议论文不提出观点,记叙文不提示走向,开篇一味堆砌种种的诗意境界,结果流于空泛而笔力难于集中。行文过程又守不住文章主旨,自己让自己提出的观点、提示的走向落了空,成了深闺怨妇。

当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考场内切合题意的审题,必须有考场外积极的备考来作支撑。这里,提出三个思考:

思考一、读题后,你调动了你的积累吗?所谓“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讲的就是语文的积累功夫。如果我们平时加强了语言、素材等的积累,考场作文的审题,其胜券在握的机率就要大些。要知道,所谓积累无非来之生活中和阅读中。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发现生活,解读社会,从生活中淬取人生的感动、撞击思想的火花。阅读时也要做有心人,牵手名家,收集素材,从名篇中获取思想的养料、提升自我的境界。厚积方可薄发,见多自能识广,这

样的道理,是能说服人的。

思考二、动手前,你开启了你的联想吗?“蝶舞花前,拈花一笑”,这是一个需要定力的境界。审题时,联想、想象的门已然打开,阅读的感受与生活的体验,如群蝶舞花。这时,千万不能万象沓来而心无主持。要做到收发有度、取舍中矩。显然,记忆闸门的打开,当然是以丰厚的积累为前提的。积累愈多,联想愈丰,选择也愈多。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讲写作积累的同学,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水源既枯,审题立意就受到种种局限。有所积累的同学就要讲求取舍,循径探幽,明旨作文,于群花中偏爱一朵,就很好了。

思考三、审题时,你确立了你的思想吗?“空谷幽兰,芬芳先守。”无论题型怎样变化,我自独守一定之规。审题始终持守三个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当代青年的人格塑造。审题与立意并提,其实是有区别的,往往先审清题旨,后确定立意。解读的题意,如何建立我的观点或思想呢?一个作文题,总有多个认识的渠道,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思想观点的确立,也是见仁见智,只要符合题旨,你尽可以放马过来。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旦观点确立,就情有独钟,厮守终老,绝不走开。

循径探幽,关键还在丰富的积累,由是,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经历、阅历,解读、悟得作文的命题,从沸腾的大社会和奇妙的大自然里,获得写作的灵感,挑选出这场高考作文所需要的立意,进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附:审题一览

【范文展台】

一、感知生活以审题的考场作文示例:

【题目1】(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的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给妈妈的一封信

河南一考生

亲爱的妈妈:您好!

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蜓,任落日的余辉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跑累之后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你有你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时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我常想我的前身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同;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你。原谅我作出的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臵。妈妈,我永远爱你!

一切都好!

您的爱女

2002.7.7 【点评】

“心灵的选择”是2002年全国高考的话题作文。若泛泛讨论,大千世界,关乎心灵的选择,是何其多。结果,还是走了大而空的路子。故,只要是源自“心灵”的选择,聚焦一点,即是好的审题和立意。上面这篇《给妈妈的一封信》是多年来高考满分卷里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作者审题独具慧眼,从自身的生活经历里获取素材,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表达了“精神的充实”和“灵魂的深化”的重大主题。该生的审题境界可谓高,而获取素材可谓近,生活的积累于她多多,她并不在“选择”的字面上做文章,而是从容驾驭两个生活场景,一是田野里捉蜻蜓,一是雨夜里读诗词,不显山露水,满纸满溢的是精神生活的情趣。所作议论,处处关涉“心灵的选择”。从生活里要养料,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多多。

计分:60/60。

【题目2】(2008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臵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让我走远看看你

湖南一考生

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命运的精灵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缘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扯不断。我们紧紧相伴十八年,却因臵身太近,使我在这十八年的晨光与黑夜,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情与厚爱。[起笔于“我是你生命的延续”,便知这是一篇向生活的真情实感靠拢的考场作文。]

以后啊,让我走远看看你。[稍作铺垫,引出“让我走远看看你”的话题,讲究扣题技巧。]

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还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你把我带到游泳池边,用命令的口吻说:“下水。”几岁的孩子,即便在浅水区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惧?你没向我说明求生技能的重要,你没教我勇敢无畏的传统美德,暴躁如你,将自己的小女儿一把提起,狠心扔入水中,且拦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足足半分钟,任那么一个小小孩子在水中挣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十岁的我被教练一眼相中,加入县游泳队的时候,当独自去海南潜水却中途弄掉氧气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一技之长竟如此有用,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以儿时游泳的亲历相承,叙繁议简,将行文的重心放在了或远或近感受父亲的“温情与厚爱”上。“我突然发现”的议论是很必要的,无此,则不能关合题旨。]

小学的时候,别的孩子还举着棉花糖坐在单车后座的时候,别的父母做好可口的饭菜为孩子端上桌子的时候,你配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挂在我胸前,随口叮咛:“靠着右边走。”于是,长长的20分钟的路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丫头片子,便这样一点一点学着自己走了。

因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钟;因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钟。回家后,没有炊烟,没有人声,先做作业,等父母回来。你永远不会觉得一个人呆在家里是多么恐怖的事,刚强如你,只会觉得那是天经地义。那是如粗布般灰暗无光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四年级的我便能独自骑车去上学的时候,当12岁的我便一个人走南闯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再顺水推船,依着时间的步调,讲述步行上学的故事,并于当议论处锁紧“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的情感之结,显出章法的圆合。见情感蓄势的功夫,惜叙事不洁。]

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你调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读书。妈妈尚且每周回来一次,而你,即使我过去见你,你也未必能找到时间陪我。好强如你,只是在偶尔见面时责备我的功课,那是如羽毛般苍白无力的忘记,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我顺利考入重点中学的时候,当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稳稳进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严厉竟能如此激励一个人的成长,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这段文字相对短小,也相对苍白,似有良多感触,却乏事例的支撑。行文没有变化,手法单一了些。]

今天早上,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买圆规,便上街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去。我站在远处看着你,和近距离的相处不同,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过去的十八年,我们相离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那么以后,让我走远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地。[行文收笔于父亲“骂骂咧咧地”帮我买圆规。细节的捕捉恰到好处,算是添上了情感的回味。也使这篇考场作文终获满分。]

【点评】

2008年湖南高考语文卷,从读唐人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的角度设题。命题的指向是明确的,既可抓住诗的意境作文,也可抓住诗的哲理作文,还可两者兼顾。唯恐考生难以领悟,特别对哲理予以提示: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事实是,不少考生无视“遥看近看”“有无”的对象是“草色”,并非连“草”都不存在,就先入为主地照搬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以为“身在山中”便没了距离,也就生搬硬套一些没了距离的人和事,审题已经偏离,情感也就无从附丽。那么,怎样才较易写出“真情”作文呢?答案是回归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具体分析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满分卷《让我走远看看你》,当有诸多发现。可以这样评价:该考生从“人对事物的看法同距离是有关系的”一点切入,以自己18年后看清父爱为作文依托,以笔录生活的方式,来凸显“让我走远看清父亲如何用坚实的臂膀为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地”这一主题。行文细节尤觉真实。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笔法,捕捉“扔入游泳池”“靠着右边走”“骂骂咧咧地买圆规”等生活细节,在不知不觉中将父爱倾诉,甚至其倾诉里,还有些许悲情的成分。可谓事当、情真,只是语美稍有不足,但这对该文终判满分已构不成影响。

计分:60/60。

二、读悟阅读以审题的考场作文示例:

同上【题目1】(2002年全国高考题)

善的选择

湖南一考生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润泽,甜美,万事万物无不受其德。善,有意或无意,它如水一般流淌,温润干涸的心田,感召茫然的人们。选择种下善吧,还这个世界一片阴凉。一如那刻意或不经意的一粒种籽,慢慢发芽,长大,终成大树,如烈日中的一把伞,星辉下的一

个巢。

我们奔忙于世,总是被这份善感动。我还记得一篇名叫《嫂娘》的文章,北京知青张敏接到了回城通知,顾着丈夫去后丢下的一大家子,留了下来,夜以继日地劳作,为了供他们上学,她甚至去卖血。当她把丈夫的五个弟妹孩子们都供养成大学生,她最终长眠于地下,牺牲的是自己,成全了他人。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回,凭着的是这份善;孔繁森为国为民不为己,凭着的也是这份善;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埋头苦干几十年,凭着的还是这份善。我们为什么感动?一个个鲜活事例的内里,涌动的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拥有的是我们的民族历经千年不倒的根基。

而这就是为什么,衡阳的大火烧得我们心悸。它烧出了消防队员们的英勇,烧出了大楼承建商的可憎。英雄们将随着烈火而永生,贪官奸商们将随着烈火而毁灭。善和恶对立在废墟上。人们哭了,也许被污的心可以用泪水洗涤。全国开展了为烈士妈妈找儿子的行动,报名极为踊跃。而衡阳消防队也开始了重建,在新的连队中,还有烈士的亲友,继承着他们的遗志。人们为他们而感动,一如一场非典过后,对医务工作者的歌颂。人们为他们而感召。2003年的中国树起了两座丰碑,衡阳消防队员和抗非典的医务工作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斥物欲的社会,有时会茫然地存在着,跟着去追求财富,追求事业成功,却浑然不知精神的匮乏。而掩饰不住的是社会的弊病,正如一位编辑在看到报社大肆表彰拾金不昧后的叹息:“这种过去屡见不鲜的事还要这样宣扬。”我们丢失了什么?是在尔虞我诈的时代我们缺乏那份善,那份牺牲。我们每每希望他人为自己来付出。殊不知你不付出我不付出那谁来付出?

所幸的是现在有人走出了第一步,是消防英雄和非典战士们用生命践行出来的。是传统精神和现代文明间被遗忘的一环,接下来,是谁去接上。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小,众人才可成大势。正如光靠鲁迅一个,不可能根治社会的病根。光有雷峰一个,不可能做尽天下好事。这份善不能只让他们来行。他们可以是榜样,是目标。借这股战胜非典的东风,在全国范围内号召建设精神文明,我看是再好不过了。只有我们都开始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现在的唯利是图的风气。

现在我们或许知道了,是谁应该去接上那一步。是你,是我,也是他。别无选择,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种下上善的种子,水之所及,泽被万方。

【点评】

《善的选择》所写还是“心灵的选择”,审题又是一个境界,作者多取材于阅读的积累,且并不在“选择”的字面上做文章,不显山露水,但所取素材,所作议论,关涉的都是“心灵的选择”。较之于《给妈妈的一封信》,这样的文字驾驭功夫,同样是高超的。如果将这两篇满分作文作比较,真是各擅胜场,同时,给我们的启示也多多。

计分:60/60。

同上【题目2】(2008年高考湖南卷)

彼岸,灯火阑珊

湖南一考生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构想一幅“彼岸”图,使行文开篇就洋溢着诗情画意,有先声夺人之效。]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图去登上彼岸,因为: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在稍作铺垫后,扣住材料中韩愈的诗,以引出“不登彼岸”的话题,进而推出观点:距离成就了美。]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美国人用距离造就了它的美丽。[以“杰普镇”景点的故事支持中心观点,叙议有度,同时,不忘一两笔色彩的点染。]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行文懂得过渡,但手段稍嫌生硬。]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显婉约。[三联诗句排用,见其阅读的积累,随机附议也很必要。惜第三例不明其来自。有唐人来鹄“回眸绿水波初起,合掌白莲花未开。”]

彼岸,永远灯火阑珊。可如果我们试图登上彼岸呢?[“试图登上彼岸”的设问使行文得以推进一层。]

两只相爱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赏对方,结果却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伤痕累累。当距离消减的时候,美也随之消减了。

耶稣得道以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来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因为失去了距离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了。[再举“相爱刺猬”和“耶稣得道”的故事,以证“彼岸”不可登。前例显出用例的机智,后例则颇为勉强。]

现今有不少人在考据蒙娜丽莎的原型。可我想问,如果人们知道了原型,那蒙娜丽莎的微笑还那么迷人吗?如果人们知道了断臂之因,维纳斯还那么流行吗?如果人们知道了一切,楼兰古国还那么美妙吗?[接写“蒙娜丽莎”“维纳斯”两例,很有些急于用例而疏于说理的味道。思想也就止步于“距离造就了美”,因而觉解不能深入。]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结尾注意到了回扣。]

【点评】

该考生从“距离造就了美”一点切入,去繁就简,笔力可谓集中。行文追求诗性,开篇的“彼岸”图与文中的“花月”诗,的确达到了饰美于文章的效果。“杰普镇”景点的故事,尤为文章的亮点。

但本文多于用例而少于明理,用例也见出积累的窘境和生硬的痕迹。应该收结了,还在“蒙娜丽莎”“维纳斯”地喋喋不休,议论既感缺失,思想也就止步于“距离造就了美”。文章确有不足,但相较于当年作文的实际水平,这篇文章因其个性突出,仍终判满分。

计分:60/60。

【病文会诊】

同上【题目2】(2008年高考湖南卷)

心无距离

湖南一考生

父母烧的米饭,有时会让你厌恶;父母烧的肉菜,有时会让你难以咽食;父母地唠叨,有时会让你烦不胜烦。但是,当你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走向了人生之旅的时候,你才发现:曾经,你多么的幸福啊!〔开篇很想营造出亲情的氛围,但对生活的体验太过一般,入题就浅。“米饭”与“肉菜”的排比式表述,颇为多余。〕

“人近了,心远了;人远了,心近了。”人与之人就是这样。当你们曾在一起走过校园里的柳荫下的时候,你们的心是否是那么的近?当你们各就一方的时候,彼此的心,还会那么的远吗?不,不会,都不会。不仅人与人如此,人与事,人与物也皆如此。放在眼前将不

会珍惜,只有等到他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为什么,为什么在相互接触的时候,心与心的距离将会拉远呢?为什么在分别之后,才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呢?我想,是我们的心彼此产生了距离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心无距离呢?有人说:“抛开彼此的外皮,我们的心是一样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抛开彼此的“外皮”呢?〔人心的感受与远近有关,这样审题吻合题旨;但进一步说“让心无距离”,就偏离了题意。也将开篇亲情的话题架空,结果,离开人或心的远近,完全在谈“心无距离”了。〕

在物欲的世界里,我们一时被蒙骗,其实,我们的心一直在一起。南方各省市的抗冰救灾中,是谁在滑溜溜的路面上破冰;是谁架起了空中的线路网;又是谁为了人民的安定生活而永眠与这个寒冷的雪地里!此时此刻,谁敢说咱中国弱,因为我们的心已绑在了一起,释放着阵阵暖流,温暖着大家的心。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是否系在一起。在冰灾过后,自然又对我们发起了一场战斗——四川地震,四川的地理环境复杂,给了我们很大的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我们的心拯救了我们。在此,并非中国人的心系一起了,而是整个世界上的人类心系一起,攻击川震。古有这么一个说法,地震是天怒,可知其危之圣危。然而,在我们的心中,只不过是自然在挑战人类罢了。只要我们心系一起,共进共退,共渡难关,共建家园,他就是真是天神之怒,我们也能走过。〔文章试图从“父母的慈爱”写起,升华为“社会的关爱”,但因为前后不相关联,致使冰灾与震灾的例子突兀,置于文中并不妥当。行文多处出现别字、病句。如“父母地.唠叨”“多么的.幸福”“危之圣.危”,分别应为“的”“地”“甚”;“可怕的

..系在一起”,是一面对应两面的

...是我们的心是否

病句。〕

是什么蒙骗了我们,没有看见父母的慈爱;是什么蒙骗了我们,没有看见老师的和蔼;是什么蒙骗了我们,没有看见社会的关爱?是心的距离。因此,我们要做到心无距离。〔文末有收结之意,但只好归于“心无距离”,这与原材料提示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相去已远。〕

【点评】

《心无距离》一文的作者,似乎很想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他从父母烧饭,唠叨无休写起,颇有意图切入有关“亲情”讨论的意味。如果以此发端,去表现人因距离的远近,而造成了亲情感受的深浅,文章立意原是蛮好的。但或者因为作者缺乏家庭生活的发现与感动,就只能很平面地泛述自己与父母距离的种种,没有满含情愫的事件或富于形色的细节做支撑,议论也就难以展开,便不自觉地中途改弦易辙,去大讲人与人之间应该“心无距离”了。作者不明于审题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行文语言毛病颇多,用例勉强,思想难以附丽,被评为40/60分,就理所当然了。

同上【题目2】(2008年高考湖南卷)

遥望美丽,把握幸福

湖南一考生

小的时候,我歆羡于月亮的美丽,希望父亲母亲能帮我摘下天上的月亮,可他们却只是端来一个装满水的盆子,让我看水中月儿的倒影,我不甘心,用手去捞盆中的月儿,而它,却不一会儿化为光影,跑了……——题记〔大凡用题记的考生,总是很想将开篇弄得别致一些。问题是800字文章很短,戴上这么一顶大帽子,是否必要?〕

遥想生活,其实亦不过如此,愈想得到,就愈难圆梦。因此,我呼吁:“请守护心中的美好,莫让幸福消逝。”〔开篇可谓干净利落,由“草色遥看”到“遥望幸福”,立意是具慧眼的。〕

著名的诗人海子,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把握美丽的尺度的人。他有一首我们都很熟悉的诗——《做一个幸福的人》。虽说这与遥望美丽似乎毫无关系,但静而思之,进一步推敲,你

便能感悟到海子写这首诗的真正意图。正是因为他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才使他寄希望于遥远的明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但他的明天却在卧轨的一霎那间烟消云散。他远离了这个丑陋、虚伪、荒诞的现实,跳出了这个黑暗的圈子,选择在天国远远地遥望现实的仅存的真、善、美。〔用海子的例子,算是心思别裁;但说他“懂得把握美丽的尺度”,则与下文“卧轨”的讨论,颇相抵牾,行文的语言似有不绵密处。〕虽然,对于海子之死我们感到的更多的是难以理解。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感觉,敏感、直接,或许正向我们注释了于远处把握幸福的真谛。〔海子式的遥望,几乎是纯心灵的。海子之死,本质上是对“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否定,思想却归结在“远处把握幸福”上,就费解了。〕

日本女诗人加贺千代,也是如此一个感性之人。清晨,她来到后院的水井边取水,发现井口边以至到井内爬满了绿油油的藤蔓,她刚准备伸手轻抚去这缠人的蔓儿时,却停住了。因为她看到这蔓儿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开始回缩,于是,千代便退至原地,静观着这些蔓儿欢快的迎着朝阳生长。…加贺千代的例子,无疑是鲜活的,应有颇多的启悟;但作者的议论仍停留在“于远处把握幸福”上,思想没有掘进。?

千代之举与有些人看到阻碍自己做事,不择手段将之去除的人相比,更体现了于远处对美的一种珍视,她的静观让人与自然共谐,她的让步是一种把握幸福于远处的快乐。〔为什么不能延伸有关“对美的一种珍视”的思考呢?借以丰富“遥望美丽,把握幸福”的思想内容。〕

季羡林老人亦是这样一个知情知性之人。季老在晚睡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被褥上垫上一层棉布。季老有只老猫,老猫习惯在夜深时睡在季老的腿肚上。季老每每夜半醒来,尽管“老寒腿”又疼了,但发现猫正睡在他的腿上,他便僵卧着,一晚就持姿而卧。〔季老的例子就很不贴切了,完全与“远处把握幸福”无涉。考生有阅读的积累,但进而内化为考场作文的表述,的确还需要智慧。〕

季老也曾想稍稍将腿移换姿势吧,我想,但他却于远处观赏着猫儿,生怕惊扰了猫的美梦,季老的于远处的让步,给了人与动物的天地和谐,他留下的空间,是足以让人幸福受益的。〔腿的移换,说成“远处的让步”,实在太过勉强。用例既错,收尾就颇感力不从心了。〕于远处,把握了生的喜悦,你我共适。

于远处,把握了物的感动,你我共适。

于远处,把握了爱的纯质,你我共适。

让我们于远处收获美好,它让世界不再单调。〔文末三个排比,有提升思想的意愿,但行文讨论不充分或少涉及,思想就被悬置,语言也显出生硬来。〕

【点评】

《遥望美丽,把握幸福》一文的作者,于审题立意上是独到的,将“草色遥看”解读为“遥望幸福”,可谓慧质兰心。前两例的选用也感鲜活。

但用例之后,议论的附丽颇为随意,不讲究意蕴的宏深和思想的掘进,很有些一味用例,而不顾及思想观点的味道。作者明于审题,而拙于讨论,是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行文用例有勉强处,收尾又力不从心,终评只好是46/60分,如此,殊为可惜。

【典题演练】

[作文题目](2011年某名校高考模拟题)

以“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指导]

“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的命题,本质是对人对生命存在的反顾,所关注的是青年的内心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人在世间行走,喜剧或悲剧都让我们有泪尽情流。

首先,我们的生命是美好而快乐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欲望太多,诸如生活的困顿让我们想一夜能暴富,成长的烦扰让我们想明天就长大,这样就会使心不快乐。其次,泪水可以发端于悲伤,也可发端于快乐。悲伤的泪水可以发端于个体的小问题,也可以源自于社会的大悲悯。但无论是悲伤的,还是快乐的,这泪水所流,都不应该全为一己之私,所谓人生何小而大爱无疆。

有泪尽情流,如果这类作文注意收集书写人生悲悯情怀的材料,并且使作文里有了社会的内容和悲悯的情怀,那么作文的旨意就高远了。

[范文展示]

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

湖南某名校一考生

施特劳斯说过:当我因感动而流泪的时候,我才觉得音乐的生命不曾枯萎。

当钢筋水泥构筑起这个充斥着名利的欲望都市,当人们学会了在心灵之间也砌上厚厚的围墙,当真诚消弭于伪饰,当感动枯竭在金钱……是的,我们落后过,贫穷过,但我们今天显赫了,富裕了,物质上是幸福快乐了,那泪水呢,感动呢?我们生命最温存的源头呢?

我渴望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随风潜入夜的清脆,一如玉的古筝或是磬的箫声,缠绵悱恻,那用泪水湿透的一曲红尘酸涩。

我渴望用温软的手指去触摸故宫的城墙,用双眼去盛满秦汉的月光,用泪水润湿我们秋阳般辉煌的文明。

我渴望去寻找四合院里温暖的时光,过年时那一碗饺子氤氲的热气,一声吆喝就来帮忙的热肠,用泪水去让你我感动……

我渴望的太多,事实上,我却看到定海古城成了一堆废墟,长城的砖石上留着游人的刀痕;充斥在耳边的是人们冷漠的目光,而鲜有亲密的话语;呼吸到的只是钱的铜臭,只是人们冰冷的面具上厚重的脂粉……高科技机器冷酷地开过,铁齿嚼烂了“中国红”,摩天大楼囚禁住了人们稀有的感动。

那滴为我国精神文化而自豪的泪水呢?那滴为文人风骨而敬仰的泪水呢?那滴为亲情、友情,为陌生人伸出的一只手而有的感动的泪水呢?旧时的明月是否依旧?

没有了泪水,摒弃了感动,人生只能在心灵的负累上枯死。为什么网络上那一张“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能引起如此高的点击率?那仅仅是一出闹剧吗?不,正是因为人们没有了泪水与感动,,失掉了心灵的温暖,才会去渴望,去怀恋孩提时代被牵挂的感动啊!这是一句深远的呼唤,反映的是人心的冷漠,呼吁的不正是感动的回归吗?

的确,我们物质的生活进步了,不必再面朝黄土,累于衣食了。但我们无法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因为我们失掉了“居弄堂而乐于助”的感动啊!君知否?感动的泪水是生命的泉眼,是一种美,是一种崇高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只有感动在时,人生才不会枯死。

计分:60/60。

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

湖南某名校一考生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有人曾这样说过。确实,我们的生命就像一幅长长的自然画卷。画卷上有生机勃勃的春天,也会有落叶枯黄的秋天;画卷上有阳光明媚的晴天,也会有乌云密布的雨天;画卷上会有色彩绚丽之处,也会有黯淡无光之处;有起有落,有明有暗。这就是我们生命画卷的美丽之处。

如果说快乐是生命悠扬的主旋律,泪水则是生命小小的伴奏。当主旋律与伴奏同时响起,当快乐的生命有了泪水,我们的生命之歌,才变得悠扬而充满意义。

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让我们的生命有些哀伤,让我们在悲感中渐渐变得坚强。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害怕别人嘲笑,开始是自闭,躲在房间里暗自流泪。在家庭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她终于走出自闭,拥抱生命。写出了惊世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的书激励了万千残疾自闭的少年。她快乐着,因为她热爱生命,因为她学会了坚强。海伦?凯勒的每一份快乐背后都充满了泪水,她用带泪的奋斗去收获坚强,去走出了心中的阴影,拥抱生命的美好。

或许,每个成功者快乐的背后都流淌着泪水,泪水是生活对我们磨砺的见证。正是有了这些磨砺我们的泪水,我们经历着苦难与挫折,然后渐渐战胜它们,成为强者,然后我们快乐着。因战胜挫折与苦难而快乐着。

德国哲学大师海格尔说:泪水是一种高尚美的外化。当我们有泪水流淌的时候,或者正迎来一个美好的生活。

歌手小甜甜布兰妮2001年出的新专辑没有市场,销售量少,唱片公司也觉得她歌唱生涯前景萧条。布兰妮含泪淡出艺术圈,当人们都以为她退隐了时,2003年她带着她的新专辑回到了原本属于她的舞台。舞台上她尽情歌唱,舞台上那绚丽的灯光全都照向她,专辑也火爆销售,她开心地笑了。她用泪水与实力赢得了生命的快乐。重返歌坛的布兰妮,也许比初出茅庐的她更美丽,因为她有了泪水,懂得了成功没有偶然,她的奋斗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令她格外高尚起来。

泪水真是一种心魂的洗礼,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吧,我们便会在困境中超越。反之,若只有快乐,就会满足于现状,日渐平庸。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吧,泪水如星空中耀眼的星星一样,会点缀着我们的生命,让挫折与苦难成为生命的财富。

计分:58/60。

高考作文开头结尾技巧专题讲座

高考作文开头技巧 开头方法之一:排比铺排,增强气势。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雄鹰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自由》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开头方法之二:引用名言,凸现文采。如果事业中掺杂了感情因素那事业注定要不成功的;我们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决于能长着相似的脸。-----福特《2003年高考作文把心放正》。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时候,睛也是雨。——汪国真。哈姆莱特曾高呼:“人啊,看清你自己!”而我要说:“人啊,看清这个世界。”《2003年高考作文擦亮眼睛看世界》。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智慧的眼睛》。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编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从这里开始》。 开头方法之三:引用诗歌,语言凝练。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顾城万能凤头。 开头方法之四:寓言故事,倍感新鲜。有位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即使他在做服务员时打碎了不下十个碟子,做售票员第二次出车就丢了钱夹,做邮递员时竟把别人邮寄的信件给人家全关了回去。终于儿子去当兵了。三年后母亲自豪地去参加儿子的检阅仪式。人们望着走过的队伍哈哈大笑之时,母亲却激动地放声高喊,“哦-----亲爱的保罗!他们都走错了,只有你走对了!”《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赞同。(《智慧的起点》)。 开头方法之五:开门见山,话题点穿。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

2013年上海高考优秀记叙文和议论文

2013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 一、原题回放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二、【专家点评】 上海交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刘慧认为,作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今年高考作文题仍然给了考生很大发挥空间。从题目类型来看,今年与前几年类似,都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成文。从题目内容来说,这次的题目与2008年上海卷作文“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处,引导学生不只关注自己,更关注他们、关注社会。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全面诠释自己的观点。因为这道题目中存在转折关系,考生可以选择着重写转折部分。比如,自己埋头干活没错,但不时也要抬头看天,仰望星空,拓宽视野;人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

力奋斗,也该思考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每个人除了要灌满自己这条小河,也该思考如何汇入社会这条大河。 三、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 第一类:记叙类 1、更重要的事 从小,父母和亲戚们都非常关心我的学业、成绩。当我因名列前茅而得到一份份父母赠送的小礼物时,当我因成绩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称赞时,我一度认为,学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然而,直到半年前我才发现…… 那天傍晚我的心情低落,满脑子都是被划了一道道叉叉的试卷。那鲜艳的红色否定了我的努力,让我从被人羡慕的天堂跌落到了深渊谷底。 回到家,母亲在客厅布菜,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叫我赶紧入座吃饭。我沉默地拿出这次的成绩单递给他们,忐忑地等待着责骂的到来。犹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作业也不做。等到期末成绩出来后,母亲拿起鸡毛

打造高考作文亮点

打造高考作文亮点 高考作文评卷有其特殊性,时间紧,压力大。高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须有个性、有创造性,就要有东西令人眼睛一亮。考生作文没有亮点,就很难得到高分。 什么是亮点呢?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是指富有创意的超凡脱俗之点,出彩、出新的激动人心之点。怎样才能在短时间的高考作文中打造亮点,追求到高分呢? 亮点一:审题要准确 首先,审清楚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是图解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得更改文题。无论哪一种都要按照各自的要求去作文。作文要切合题意,阅卷时把立意的作用强调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立意出现偏离,则文章基本上就判为三类或三类以下。 如二零零八年高考作文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坚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讲,不仅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传统、一种人文财富。古往今来,有关“坚强”的人与事、情与景、趣与理,可谓数不胜数。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坚强”的深刻认知、独特思考、别致感受,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令人欣赏的佳作。 亮点二:题目要新颖 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以各地高考满分作文题目为例,《一蓑烟草任江平》有诗意;《青山一道同风雨》大气而凝重;《米卢与孔明》类似“关公战秦琼”突现错位的时空,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可以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河南一考生的《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以青藤喻良言,新奇而贴切,形象地昭示了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可以化用古诗文。古文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所在,上海考生的《忙兮忙兮奈若何》标题,由项羽的《垓下歌》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典化翻新而来,给人一种幽默调侃的怪味感觉。文题所透露出的几丝茫然与无奈,正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大磁力所在。可以化用历史、文学素材。古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今有江苏考生的《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可以揭示哲理。人人都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河南一考生的《带上自信上路》对自信与成功的辩证关系做了更深一步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 亮点三:构思要机智。 文章最大的亮点是机智的构思。如:①巧设题记,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正文前的文字,多是扼要说明文章内容或主旨,起到导引全文的作用,它可以是几句歌词、一段警语、一句格言或名言,也可以是自拟的凝炼又有文采的句子。《“回声”的启示》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语)。”《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 ②拟小标题,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③结 构波澜起伏,可采用笔锋突转法、抑扬相生法、巧设悬念法、创设误会法,等等。 亮点四:开头要精彩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能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文章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开头方法:开门见山法、引用法、设置悬念法等等。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如天津考生的《带着感动出发》: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这位考生用排比手法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观点,一下子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 亮点五:过渡照应要精巧。 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如果重视照应,就会给人结构完整的感觉。 亮点六:语言要有文采

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专家解析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作文更是如此。“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近”和“远”。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2014年的“胶片与数码时代”,2013年的“富翁捐款”,2012年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较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

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体现了过度性,比较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各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的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 其实,这则新材料作文要写的内容在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中可以有所联系,学生应该不太陌生。而所有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对自然的感悟不仅存在于课本中,在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保护、利用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关心的。“文章合为时而着”,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2013上海高考作文题简析

2013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简析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努力做,自己,重要的事,世界,还有,更重要的事。材料特点:上海题的作文材料比较简洁,内容具体,主题也体现的比较鲜明。这是上海高考作文题的一贯作风。 审题立意:现实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及信息社会的来临,也随着国家的强盛和长治久安,人们的思想意识越来多元化,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人社会观念集体意识越来越淡薄,本作文材料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设计命意。“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关注的是“自身发展”,“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当然就是社会责任,所以,本材料主要是谈“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问题。材料中还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关注自己”是“扫一屋”的问题,“更重要的事”是“扫天下”的事,所以,关于是先“扫一屋”还是先“扫天下”,人们的见解历来不一。 (一)能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这当然很不错,我们没有必要给人家扣上“自私”的帽子,这怎么着也算是“独善其身”了。当然,如果还能想到“世界上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更好了,这就是“兼济天下”了。然而,现实是,“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却忘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忘却“更重要的事”其实是忘却了自己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忘却了那份历史的使命。但我们还是要提倡“匹夫有责于天下”的精神。 (二)人们常常去揶揄“一屋不扫”而想去“扫天下”的陈蕃,讥讽他空有大志而小事做不来的粗狂。然而如今的人们,兢兢于自己的小事之中,不可不谓勤勤;业业于自己的私情之下,不可不谓恳恳。所缺少的倒真恐怕是陈蕃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丈夫气概。人生中,能努力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固然应该,但如果还能想到这个世界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并且去认真地履行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这才是一个社会人的担当。 (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一分能力担一份重量。我们没有必要苛求每一个人尽想天下大事,我们也没有理由责难每一个人非得扫他人瓦上霜。能不在多少,而在尽使;力不在大小,而在尽用。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已属不赖,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那么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就没有了那么多更重要的事要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首先要担好自己的那份重量。 【专家点评】 上海交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刘慧老师说,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全面诠释自己的观点。因为这道题目中存在转折关系,考生可以选择着重写转折部分。比如,自己埋头干活没错,但不时也要抬头看天,仰望星空,拓宽视野;人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该思考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每个人除了要灌满自己这条小河,也该思考如何汇入社会这条大河。 她说,如果侧重前半句,可以写每一个“小”的自我都得到实现,积累起来慢慢地

高考作文亮点

导读:如果想让你的文章更精彩,就必须善于捕捉亮点,精心打造亮点,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慧眼,才能让他毫不犹豫地为你打高分。亮点是作文的魅力所在,亮点越多,文章就越精彩。 亮点一:整洁清晰的卷面 卷面是展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道风景,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你需要精心打造整洁清晰的卷面。包括:书写规范,字体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规范;行文格式正确等。卷面美观,能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倾心。 亮点二:靓丽夺目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要描摹得“顾盼生辉”。靓丽夺目的标题要恰如其分、言简意赅、别出心裁、美不胜收。 拟标题的方法有:善用修辞,如“学海无涯,好问是帆”;旁征博引,巧妙变换,引用或化用名著、诗词、歌词、成语,如“怎一个“情字了得”“掀起你的盖头来”。除了大标题以外,生动的小标题也可以帮你打造考场作文的亮点,如《愿景——我的长城,我的梦》一文就层层深入、匠心独运。拟了四个小标题:“梦开始的地方”“梦如风地行进”“梦惊醒的时候”“梦,逝去已久”。 亮点三:先声夺人的开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考场作文的开头先声夺人,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浩如烟海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如高考优秀作文《让心情打一个盹》的开头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眼前一亮:“阳台的边缘,城市正退潮,打着惬意的盹。日子是织布机上的布,一片片滑下,又一片片接上。日子也如蝶,每天从墙上飘落,幻化成粉,弥漫在每一个鲜嫩而生动的角落。”当然,文章开头的方法除了运用修辞外,还有开门见山、引用名言佳句、运用题记和以情动人等。 亮点四:飞扬的文采 语言富有文采是考场作文的一大亮点,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作文的文采。 1、写景状物。生动逼真。 2、写人叙事,抓住细节。如:“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孩儿。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他说:‘赶明儿我一准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3、议事言理,富有哲理。 4、遣词造句。讲究技法。如:“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 ‘凌晨4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起酣畅淋漓的舞蹈吧!”这段话句式长短结合、整散错落,增强了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5、灵活运用修辞,文采飞扬。 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其他方面的不足,但不要为追求文采,而堆砌词藻。文采要与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 亮点五:材料新鲜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原题(2004—2015)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原题(2004—2015) 2004年 25.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衣袖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社年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5年 24.阅读F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 ⑤800字以上。

高考优秀作文1000字: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高考优秀作文1000字: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 去粗取精 高考优秀作文1000字: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古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文化的特点原本就是雅俗共赏。文化的多元化更是如今社会的基本形式,所以面对这样分(纷)繁杂乱的社会,如何审视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我以为,面对如此的考验,我们应当学会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雅俗共赏”,是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文化冲击,文化融合时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对于如此大的一个世界,充斥着无数民族,无数的文化。他们各自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如美利坚文化热情外露,英格兰文化拘谨内敛。这些文化所产生的物质文化更是天差地别,美国黑人的街舞绕舌,英国绅士的蓝调爵士。这些都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些也是多元文化构成所不可避免的因素。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国崛起后面临世界狂潮冲击的新生代,有一颗包容,共赏的心是必需的。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只有包容并学习先进,才能被历史所接纳,被世界所承认。

而应该有一颗进取,平淡而宽容的心去面对。只有敢于面对任何冲击。才能坚定的继续矗立着。 “去粗取精”,是在学会包容之后智者的选择,这是一种进步的手段。文明文化的发展,自然是人类的努力,但是想要进步,要求发展往往一些先进的思考,在我们接受了之后,该做的就是去筛选,更甚者就是去吸取,去吸收。古代中国先进的四大发明,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他们是接纳,并双手拿着交给了欧洲人,而欧洲人从阿拉伯人手中接过他(它)们并把他(它)们融入在了自己的文化中,才有了“新航路的开辟”。学会吸收才是进步的开始,如今英语的使用已可说是百分百,我们的成长正是充斥着英语歌曲。电影,这才是一种文化的吸收。反之,日本的漫画,动画进入中国后只给大部分青少年留下迷恋游戏,电视的结果,这又是否该值得我们仔细思索。 故而,最终最值得我们审视自己,审视文化的是:如何培养自己一种真正的审美能力。可以说,只要有人类的地球,必然会仍然充满各式各样的文化。我们在面对如今文化生活的同时,该学会的是一种真正的审美能力,审视文化,审视生活。这才是我们该抱有的态度。我们青少年是社会的新血液,我们应当走近经典,在成长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文化的“美丽”之处。 最后,我希望面对文化,面对当今的分(纷)繁复杂的挑战。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始终该对我们五千年渊(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保有一颗尊敬,崇尚的心,在面对世界文化狂潮袭来之时,坚定着我们的信念。传承发扬我们的文化。

高考作文亮点

高考作文亮点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导读:如果想让你的文章更精彩,就必须善于捕捉亮点,精心打造亮点,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慧眼,才能让他毫不犹豫地为你打高分。亮点是作文的魅力所在,亮点越多,文章就越精彩。 亮点一:整洁清晰的卷面 卷面是展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道风景,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你需要精心打造整洁清晰的卷面。包括:书写规范,字体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规范;行文格式正确等。卷面美观,能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倾心。 亮点二:靓丽夺目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要描摹得“顾盼生辉”。靓丽夺目的标题要恰如其分、言简意赅、别出心裁、美不胜收。 拟标题的方法有:善用修辞,如“学海无涯,好问是帆”;旁征博引,巧妙变换,引用或化用名着、诗词、歌词、成语,如“怎一个“情字了得”“掀起你的盖头来”。除了大标题以外,生动的小标题也可以帮你打造考场作文的亮点,如《愿景——我的长城,我的梦》一文就层层深入、匠心独运。拟了四个小标题:“梦开始的地方”“梦如风地行进”“梦惊醒的时候”“梦,逝去已久”。 亮点三:先声夺人的开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考场作文的开头先声夺人,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浩如烟海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如高考优秀作文《让心情打一个盹》的开头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眼前一亮:“阳台的边缘,城市正退潮,打着惬意的盹。日子是织布机上的布,一片片滑下,又一片片接上。日子也如蝶,每天从墙上飘落,幻化成粉,弥漫在每一个鲜嫩而生动的角落。”当然,文章开头的方法除了运用修辞外,还有开门见山、引用名言佳句、运用题记和以情动人等。 亮点四:飞扬的文采 语言富有文采是考场作文的一大亮点,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作文的文采。 1、写景状物。生动逼真。 2、写人叙事,抓住细节。如:“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孩儿。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他说:‘赶明儿我一准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3、议事言理,富有哲理。 4、遣词造句。讲究技法。如:“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 ‘凌晨4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起酣畅淋漓的舞蹈吧!”这段话句式长短结合、整散错落,增强了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5、灵活运用修辞,文采飞扬。 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其他方面的不足,但不要为追求文采,而堆砌词藻。文采要与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 亮点五:材料新鲜

2012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800字:我想生活在唐朝

2012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800字:我想生活 在唐朝 这篇关于2012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800字:我想生活在唐朝,是笔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

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 天际的云朵,拥抱朝阳,燃得热烈,灼着目光,静下来,你可以看见那火苗耀眼的光,感受超越尘嚣的力量。 ——题记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当我们沉浸于前进路上的琐碎而无暇他顾、疲惫不堪时,有没有静下来想一想,忽略了什么,或是值不值得? 我们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并为此挥霍大把的光阴,到最后,当遇到下一件事时,犹豫的我们才会清醒,奈何难以回头。 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那些蛰伏在角落里的声音,或许才是灵魂的梵音,让你看淡很多悲伤,给予你更从容的力量。 如果你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那么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于怀于外在的成败,那么你离内心会愈来愈远;如果你甘于低头盲目追求当下,那么你会错过更多。 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般的人生里?可是,执着的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讲春水向东流!”在低头盲目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我

们都渴望有一颗忘忧草。希冀自己会更无悔地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写的旖旎风景,可是我们如此的浮躁,去哪里能瞥到一路花开?那穿枝拂叶的人们,有泪可落,而我们却只有感伤。 其实尘世中并没有诸多沉重的桎梏,所谓的疲惫,不过是我们太过执念于那些本来无需挂怀的世事,而真正的轻盈,则被我们弃于脑后,被封存被遗忘。尘世的喧嚣与明亮,世俗的快乐与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过。我们无法奢望太多,也无需牵强,只要快乐、安宁、没有悲伤就好;而这,不过是重新对话我们的生活而已,让眼泪打碎荒芜,濡湿遗忘的角落,去做我们本来“必修”的事情,重新参与生活。 雄浑陶醉的场景,光彩炫目的字眼,都不过是要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不必感叹人生易逝,岁月难留,而应增加时间的厚度,更加从容地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高考阅卷评分:内容20分,语言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考生不因自己博学而卖弄,借助三毛的诗句精心淘选素材,所以虽然素材多样但风格统一,强调“重视人生的厚度”的中心贯穿全篇。 2、语言思辨,充满诗意。考生重在思辨,同时最大化地实现了语言的诗意和内容的诗意,仿佛是面对面地弹奏心曲,使读者乐于朝着她预设的结果思考。 3、温馨和缓,感情真挚。作为一篇意在说理的散文,考生营造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选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第一篇: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 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 优秀作文第二篇: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 准备高考作文,通常都要有材料方面的准备。怎样准备材料呢?各有途径。常见的有几种:一是看优秀作文选包括看前两年优秀高考作文。从理论上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在获取材料的同时,还可以从写法上得到借鉴。但是,这不能算作好的途径,因为别人文章的材料是别人从生活中获取的,借以表达的是别人的生活感受,照搬别人的作文中的材料,难免有食人余唾之憾。 二是看某几中有影响的杂志。这从本质上来说,同一种途径是一致的。弄得不好,还会被阅卷者议为有抄袭之嫌。 三是看各种作文“材料库”之类的书,若干年来,各地这一类的书出版得是不少的,其中编得好的也有,但是不少是拼拼凑凑的,更重要的这些书中所搜集的材料都比较陈旧,很少来自现实生活,把它们用来作写作议论文的论据,有的是可行的,用来写其他文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起来说,通过这三种途径获取的写作材料,很难写出鲜活的文章。为此,我提出下列意见供复习迎考者参考。 一、关于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 正如流行歌曲所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我们不应回避现实,而应该关注现实,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可以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文章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038361.html,。 如果翻用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我们也可以说“内部的世界真精彩”。我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校内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设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面貌;我们的家庭成员、家庭生活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如此等等,都是我们的熟悉的,自然也是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一)怎样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 我们的做法是: 1.回顾自己18年的生命历程 一个高中毕业生,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生活,各有其具体内容,各有其特点。更重要的是,这18年的生命历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些起伏曲折,总会与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或产生某种感性纠葛。回忆这样的生活经历,特别是这样一些经历中的若干生活细节,在适合题目需要时写进文章,便会别有情味。如果把这样的材料作为评论的对象,就可以写出入情入理的文章,因为这样的经历本身就包含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2.回顾自己亲友的生活状态 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自己的亲友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家庭中,有的随着社会进步而向前发展了,有的却走向了相反的道路。同样是下岗,有的自强不息,在艰难中崛起;有的却自抱自弃,消极甚至沉沦了。有时面对着同一问题,抱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会发生激烈的思想碰撞,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冲突,这些都是鲜活的写作材料。2002年,有一位同学遵循此道,写了一篇《外婆的选择》。该同学的外婆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做个什么“大事”。外婆得了癌症,其子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延缓外婆的生命。不料外婆拒绝一切治疗。其理由只有两条:一条是外婆说,她一生都爱美,不论什么情况下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衣服总是穿得干干净净,如果接受放疗或化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了以后,孩子梦见这样的形象,还不吓得半死?另一条理由是外婆说,子女们经济都不富裕,如果把这有限的钱用在无效的治疗上,还不如把这些钱留着孙子、外孙女的教育经费。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却表

最新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自由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自由 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自由与不自由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在现实中,又往往有许多不自由,不自在:你可自由行动,可又常常被目的制约;你可自在玩耍,却又经常受任务限制。你可活动自由,但又往往被纪律约束;你可行为潇洒,然又时常受法律束缚。自由与不自由,如手掌和手背,连在一起,密不可分。正因为这样,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艺术使用。 客观存在,相互依存,必须学会选择,走向生存绿洲。回想生活,只要有自由,就有某些不自由;只要有不自由,就会有某些自由。自由与不自由,如影随形,难舍难分;如伴如侣,终身相随。它们始终存在于生活之中,伴随在人们身边。深入去想,自由是相对的,不自由是绝对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方式方法,选取途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活得潇洒。网络上,有一则寓言:河水不断掀起激流,冲击河畔,想冲毁河岸,

可惜都未能如愿。面对失败,河水发出咆哮:你如墙立在我的两旁,阻挡我的随意流淌;你整天呆在我的身边,限制我的自由生活。如果没有你的束缚,我会过得更好!听到咆哮,河岸严肃劝告:正因为有我的阻挡,你才得以形成;如果没有我的限制,你就不会存在。倘若挣脱我的束缚,你就会很快消失!不听劝告,河水继续冲击,终于冲毁堤岸,满地自由流淌。不一会儿,烈日照耀,河水受到蒸发,便渐渐消失。河岸不复存在,河水何以能单独存在?河岸不再束缚,河水何以能自由流淌?自由与束缚,相依相存,缺一不可;相生相成,密不可分。 对立统一,同步共振,必须深入思考,和谐生命环境。自由与不自由,常常截然相反,鲜明相背;既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又往往同处一境,合为一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和谐的。如果它们能同步共振,那就能达到最大统一,进入最佳和谐。而要想同步共振,效果超强,那就必须深研彻讨,想方设法,和谐环境。进而,使生命达到最大和谐,进入最佳境界。足球比赛,是世人最为喜爱的。但如果没有比赛规则,没有那些不自由,恐怕就不会受人喜爱,更不会被人痴迷。试着想想,如果没有规定一定场地,那足球不光会横冲直撞,骚扰百姓,甚至还会误入陷阱,或坠落悬崖。如果没有设置球门,没有进球方向,那踢球就会像小孩胡乱玩耍,还能有什么趣味?如果不是规定用足踢球,不可用手携球,那比赛跟蓝球还能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什么优点?如果没有设定主裁,没有配设边裁,那谁来执行比赛规则,判定

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摘要]点评: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