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 第四章

……心理学 第四章

……心理学 第四章
……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㈠动机以及功能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的三种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㈡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不表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看两者互相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⒈学习需要内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主要体现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动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和附属的内驱动力。

①认知驱动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③附属内驱动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地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动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动力和附属内驱动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⒉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评估。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及其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

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简介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㈢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往往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既一致又不一致。

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其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两者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作为重点来抓。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企业头顶一把永远悬着的利剑,它以其人命关天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但百有一疏,事故总是在“只怕万一”的担心中发生。究其根本,还是人的因素。笔者以为,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外,企业还应在“亚制度”建设上做文章。比如安全生产的亲情文化建设。 传化集团所属的传化华洋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塑料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生产的化工企业,为解除“百有一疏”的安全隐忧,除了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制度之外,他们还从安全生产的主体——操作者出发,以营造亲情文化为切入点,把每个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和亲人情真意切的嘱咐语制成板报,每周面对板报进行至少一次安全宣誓。这一创新型的做法实施近两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当地安全主管部门的高度称赞,其经验被当地企业广泛借鉴采纳。 与制度比起来,文化是“软”的,但它更具有亲近性、渗透性、绵密性和恒久性。它克服了“硬”制度的冷面孔,具有把“硬”制度转化成行动的功效,使得制度的落实化被动为主动。其次是,文化的营造要有良好的切入点。我们通常也会在许多企业看到常年悬挂在醒目位置的安全标语口号,比如“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但却没有具体的活动支撑,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从这个角度说,营造一个深入人心的安全文

化氛围需要我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在上岗前,让你在洋溢着笑脸的全家福前宣誓,并默读亲人的最真切的提醒与嘱托,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然不言而喻。这就把安全教育做到心坎上了。 无论是“硬”制度建设,还是“软”制度创新,安全生产要解决最深层的问题就是人的意识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光靠冰冷的制度和说教是难以产生持久心理效应的。所以,包括安全亲情文化建设在内的“亚制度”建设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同时,笔者还建议,各个企业的安全主管部门,还应学习一点心理学,从心理学入手寻找安全事故发生的心理动因,从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与方法,对于防患于未然是大有裨益的。

04第四章个性心理(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对需要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角度,通常从需要的起源和需要的对象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需要的起源) 生理需要是为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生理需要包括:①维持有机体内不平衡的需要,如对饮食、运动、睡眠、排泄等需要;②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危险的情景的回避等;③性的需要,如配偶、嗣后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生而有之的,人与动物都存在,但人与动物表现在生理上的需要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生理需要已被深深地烙上社会的痕迹,已不是纯粹的本能驱动。 社会需要使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产生社会性需要,包括对知识、劳动、艺术创作的需要,对人际交往、尊重、道德、名誉地位、友谊和爱情的需要,对娱乐消遣、享受的需要等。它是人特有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级需要。人的社会需要因受社会的背景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有显著的个别差异。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物质需要是一种反映人的活动对于物质文明产品的依赖性的心理状态,因此,物质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审美与道德的需要等。这些需要既是精神需要又是社会需要。 对需要的分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如为了满足求知的精神需要就离不开对书、笔等学习工具的物质需要;对食物的需要虽然是生理需要,但其对象的性质又是物质的。因此不同种类的需要之间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1、基本内容 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归纳为5个基本层次: (1)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生存就成了问题。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新编版)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 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工矿企业死亡17351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6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63735人,工矿企业死亡7189人。特别是“10.2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8人,更是举国震惊。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练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交感神经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额叶_;_顶叶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研究目的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包括: 第一,揭示人的心理特征,正确把握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及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工作,使各类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研究人的性格特征和怎样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核心理念 人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复杂精神需求和具有不同性格与气质特征的,而且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又是非常复杂的,会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必然对他从事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的某些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某些要素发生冲突时,其行为表现为“失误”。在安全生产中,这种“失误”就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不符合安全规程,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行为。 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对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了冲击,使员工容易产生紧张、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学习安全心理学,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并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如何运用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 B. 1879年 C. 1903年 D. 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 B. 脑电 C. 心理 D. 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需要、动机、意志 B. 能力和人格 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 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1913年产生的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 行为主义 D. 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系统。 A. 需要 B. 动机 C. 意志 D. 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 B. 爱与归属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 B. 效价低 C. 期望值高 D. 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CABBB 6-9.DABD 二、多选题 1.ABD 2.ABCD 3.ABCD 4.ABC 5.ABC 三、填空题 1、行为或行为潜能 2、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3、观察学习 4、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5、认知地图、位置学习实验 6、观察学习 7、替代强化 8、替代 四、判断正误 1、正 2、误。“负强化”改为“消退” 3、正 4、误。“正惩罚”改为“负惩罚” 5、误。“分化”改为“泛化”。 6、正 7、误。“经典”改为“操作” 8、正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

件。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1强化的类型。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强化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正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负强化。 ○2强化程式。斯金纳认为,最有的强化程式有四个:第一,定时距强化程式。第二定比率强化程式。第三变时距强化程式。第四变比率强化程式。 (2)强化程序安排 案例:张栋上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玩电子游戏。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学习和玩游戏两不误。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几次竞赛他都滑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老师建议张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以往,张栋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到六点半,爸妈回来后吃饭,吃完饭就七点半,再开始写作业,一般八点半能完成,然后看电视或再玩一会儿游戏,九点开始洗澡。 根据以上案例,可按照以下程序来逐步控制张栋玩游戏的时间。 ○1确定最终行为目标。本案例的最终行为目标是逐渐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2确定基准线。如每阶段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至少半小时。 ○3划分阶段。本案例划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行为达标以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第一阶段:取消八点半到九点的玩游戏时间,改为读书。 第二阶段: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之间的玩游戏时间缩减到六点费事,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三阶段: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半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四阶段:下午四点半到五为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最后控制在每天只玩半小时的游戏。 上述四个阶段,周一到周五之间犯一次就取消双休取消双休日玩游戏的权利。 ○4选择强化物。如双休日的玩游戏权利,双休日不上学,这对张栋是很有效的强化物。 ○5安排后果。严格执行规定,如有违反,取消强化物。 ○6评估效果。对前四项进行评估,呼气良要及时调整。 3、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也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 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习,其实质艾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4、答:(1)道德行为是通过改变学习,模仿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 社会文化、榜样、强化等。 (2)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3)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它包括注意、保持、行为再生和动机四个过程。

设计心理学第4章

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 一概念: 人的个性心理: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把需要、动机、兴趣、气质及性格等心理要素称为人的个性心理。 需要:是对有机体的匮乏或失衡进行补充与满足的心理趋势。是保持体内物质相对平衡,维持生存的行为。 动机:是指激发,指引,维持或抑制心理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人们在研究事物或从事活动时产生的心理倾向,是激励人们认识事物与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也是一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知觉,思维,情绪及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强弱,快慢,稳定与否的动力特征,以及心理活动对客观或主观世界的倾向性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里特征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存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二问答题: 1 简答人的需要分类与趋向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设计心理学依据人们的需要,做了如下的分类: 1)物质的需要,人类在衣食住行及各种活动中所依赖的实在物质形成的物品,是人类的物质需要,包括产品的功能实用性、使用简便性、安全可靠性、经济耐用性等。 2)精神的需要,人类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抽象需要,如在对精神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满足对情感的交流、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娱乐休闲的需要。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解为以下七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需要的特征以及基本内容有哪些? 1)需要的特征有: 需要的指向性:人饥饿时要进食、饥渴时要喝水,需要的补充有明确的指向性。 需要的趋动性:要满足某种需求或欲望,要有实现目标的行为动作。 需要的层次性:人既有直接从自然中获取的本能,又有在思维作用下的用各种方式来满足的需要。 2).需要的基本内容: 对物质产品,即人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中的需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功能实用:功能是用品的有用性,效能性,是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职能与属性。 使用简便:人们希望生活用品使用方法简单,操作轻松,不受知识,能力或年龄,身体等因素的限制,而且保养维修方便,没有负担 安全可靠:生活用品直接为人所用,直接关系到人声安全,身体健康 经济耐用:需要有多种,但想达到全部满足的程度是很困难的 对精神产品,即人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中的需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情感交流(2)审美情操(3)陶冶情操(4)娱乐休闲(5)功能先进(6)操作简便(7)安全可靠(8)人机协调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docx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 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工矿企业死亡17351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6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63735人,工矿企业死亡7189人。特别是“10.2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8人,更是举国震惊。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破13万人。 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 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 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

安全生产切记从众心理(2021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切记从众心理(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切记从众心理(2021年) 一般来说,有不少人都具有较为强烈的从众心理,不自觉的认为大多数人是对的,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很容易不加分析便接受他人意见甚至付诸于行动,它也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流行时尚、购物消费、兴趣爱好甚至社会风气等等。 在铁路部门中,笔者了解到,新工入路初期的从众心理也是比较强的,因为要“顾忌”很多,比如领导眼中的你是否“合群”?老师傅们眼中的你是否“上道”或者“谦虚好学”?新工入路之后,对铁路整体运作以及所在岗位都是在前期培训中初步了解的,那么在岗位上实习期间,秉承着谦虚、谨慎、好学的态度是不错的,保持与人为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正确的,但是新工们对于各种信息往往会一股脑的全盘接收,却忽略了因人而异导致对工作方法和对社会、对安全的认知与作为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新工除了学习到师傅们的业务知识之外,也偶尔得到诸如酒后“肺腑之言”传授的

一些所谓的“小技巧”和不能轻易示之“小经验”的话,那么作为新工,笔者认为就很有必要仔细斟酌一番、推敲一番,那些是值得自己借鉴和学习的,那些是需要自己“敬而远之”的,千万不可轻易轻信盲从。 再有一类人就是平常在个别职工眼中的“一根筋”或者“胆小者”们,这些师傅们时刻以安全为己任,时时守安全,事事讲安全,是领导心中的标兵和好职工,但有时候却疏忽了搞好人际关系,因为这些职工特别听“领导话”,特别守规矩,在职工层面中就难免显得比较冒尖,比较惹人注目,这就好比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一般,大家凑成一堆就去闯红灯,而坚守底线的人就在人群中显得比较突兀,所以这类师傅们也就比较容易被他人“警惕”或排斥,从而就可能出现一些“风言风语”或者“小报告”,甚至“小摩擦”。当然,也会有一些坚守安全、坚定信念,不肯逾越“雷池”半步的师傅们,可一旦要是不小心,河边“湿鞋”,再加上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受到一顿批评的话,那么内心中就会觉得委屈,很有可能就会迅速“沦陷”了。

(完整版)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及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 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 知觉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教学过程: 导学提示 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 (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 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 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 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不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

设计心理学 目录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4.3 设计情感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 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 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1、适应作用 2、驱动作用 3、组织作用 4、通讯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H. Schlosberg,1954年)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活水平”。)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Russel&Lanius)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同场所中的情绪。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从安全心理学谈电力安全生产

商品与质量 . 事故剖析 安全心理学遵循心理支配行为的一般规律,旨在通过研究并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控制人的行为,达到减少人为风险,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从电力生产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除了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违章、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外,还存在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有效对策,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一:某电力公司变电站发生一起带地线合闸事故,造成110kV变电站停电11min。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只撤除了10kV馈线上的接地线,漏撤了10kV母线上的接地线,送电时导致带地线合闸。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没有填用倒闸操作票,无票违章操作,并且在操作时监护人代替操作人进行操作。 案例二:某电力公司开关站发生一起带负荷拉刀闸事故,造成发电厂110kV系统扰动、开关站110kV线路开关跳闸、对端110kV变电站切全部负荷。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运行值班员进行110kV负荷倒母操作时误拉运行线路刀闸,导致带负荷拉刀闸。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运行值班员擅自启用五防万能钥匙解锁,操作时监护人代替操作人进行操作,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 案例三:某电力公司变电站发生一起误接短路线事故,造成变电站一台主变压器三侧开关跳闸停运事故。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在短接二次测量回路时,误将连片短接到保护回路,造成差动保护动作跳闸。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没有填用二次安措票,工作负责人代替工作班成员进行工作。 从以上案例可知,这些事故都是由于人员违章行为造成的。那么这些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具有特种作业资格、有多年电气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什么还会出现违章行为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这些违章行为与员工的心理因素有关。 (1)个性心理不适宜。人的行为由心理控制,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要素构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相同的。在案例一中,监护人急躁冒失、马虎大意,正是由于存在这方面的心理素质缺陷,才导致其工作中粗枝大叶、自以为是,倒闸操作不填用操作票,操作时又取代操作人进行操作,违章蛮干,最终导致了带地线合闸事故。 (2)生物节律失调。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生物节律存在周期性变化。生物节律处于高潮时,人就显得精力充沛、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行动敏捷,在此状态时出错率最低,发生人为事故的概率也最小。反之,人的生物节律处于低谷时,就会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人为失误造成事故。在案例二中,除了擅自启用五防万能钥匙解锁,操作时监护人代替操作人进行操作等违章行为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护人精神不 振、注意力不集中,本应操作母线侧刀闸,却进入 馈线配电间隔,误拉运行线路刀闸导致带负荷拉刀 闸事故。 (3)疲劳状态。从本质上看,人的行为受心 理和生理两大因素影响。心理支配行为的趋向,生 理支撑行为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的共同作用下, 人才能实施有目的的活动。人在疲劳状态时,会 出现体力不支、精力不足、精神恍惚、丢三落四等 身心疲惫现象,在此状态下容易导致失误,发生事 故。在案例三中,工作人员已经连续高强度作业了 4个多月,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出现了体力不支、精 力不足、厌倦心烦的现象,以至于工作中出现了不 填用二次安措票、工作负责人代替工作班成员进行 工作、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等违章行为,最终出现 了工作人员在二次回路上误接线,造成差动保护动 作,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停运事故。 电力系统的事故中,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程度 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怎样调整电气工作人员的心 态,以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就成为重要课题。在 此,笔者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1)制订适宜的心理标准。管理层应研究电 力生产的特殊性,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订与之相适 应的心理素质标准,提高人员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 力,确保心理素质与之相匹配的人员上岗。鉴于心 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在工作中应该用科 学的手段定期进行测试和考核。根据岗位需要进行 谈话、心理测试、培训等心理调节工作,调研并解 决职工在不同的过程上、时段上的心理问题,把心 理承受能力是否足够作为上岗的重要考核标准。 (2)提高主观幸福度。调查结果表明,人的 主观幸福度并非只与钱和权成正比,还与职业满意 程度有密切联系。职业稳定、目标合理的人幸福 度较高。因此,应鼓励电气工作人员学习心理学知 识,增强自身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升认 知水平,学会正确处理期望水平与情绪反应的关 系,对未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消除认知层面的误 差。同时,要从细微之处关心员工,提高他们的生 活质量,增加亲近感,缓解压力感,减小事故 风险。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适度的压力、适 宜的目标、适当的奖惩等方式,能促进人的自我实 现欲望,有效地激发人的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此 外,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激励方式, 假如将人员安排在与之心理特征不符的岗位上,就 不能起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引起情绪上的波 动和安全隐患。因此,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对象, 做到赋予职责、施以压力而不过载;制订目标易于 实现而不落空;有奖有惩、奖优罚劣而有的放矢 的。 (4)改善作业条件,注意劳逸结合,系统地 应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做好人的工 作,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要重视人的生理承受能 力,布置工作时要根据体能安排合理的工作量,根 据体质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因此工作中应强调以 生理为基础、以行为作目标,研究心理规律,提高 工作效率。 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以人的心理为本。因 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应成为电 力系统研究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要将心理学理论 和安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最恰当的安全对 策,及时发现职工的安全心理隐患并及时消除,有 效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2011.4/29 从安全心理学谈 电力安全生产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单选) 1、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树突 2、自主神经由()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丘脑是()。 (C)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4、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D)中央后回 5、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 (B)相互诱导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B)感受性 7、"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 (C)颜色对比 8、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C)线条透视 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C)内隐记忆 10、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C)间接性 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C)定势 12、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再造想象 13、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 14、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5、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C)兴趣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C)两极对立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情绪状态 18、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1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20、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

安全心理的作用

安全心理的作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的作用纵观现在企业的安全培训,多是强调对职工的思想、技术或岗前的培训,忽视了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提高。无庸置疑,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但是它们都以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安全心理研究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对安全生产这个“以人为本”的动态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认知对安全生产的指导作用 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和推理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人是一个信息处理者,通过人的感官接受信息、贮存信息以及提取、运用信息。 安全常识教育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记忆感官可贮存大量的信息,但若不继续巩固,信息很快就会失去,这就需要进一步“注意”,作“图样辨识”,选择需要的感官信号作进一步的处理。一般来说,感觉刺激少的信息很难被记忆,而那些能引起人们强烈感觉刺激的信息很容易被人记忆。通过对认知特点的描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使用一些醒目的、有较强视觉效果的、动态的安全标语、警示标志和宣传材料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宣传,通过感官刺激才能让职工们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体会到规章制度背后的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企业通过经常性的亲情、家庭,以及“安全生产月”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提升每一位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帮助职工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高效的生产工作,还能够利用认知规律,帮助职工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危险辨识和自救。经过培训后的职工,在生产工作中,会慢慢熟悉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知道哪里有隐患,哪里有漏洞,什么是事故发生前的先兆。通过对这些隐患、先兆的认知,做到行为上预防、技术上保障,进而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对参与生产的职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证明,适宜的情绪能够保持人的觉醒状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强烈的情绪唤醒状态常常是破坏性的。因此,情绪唤醒水平与操作水平之间的关系呈一种倒U型曲线。当唤醒水平很低的时候,操作水平亦十分低;当唤醒水平处于中等时,操作效率最好;当唤醒水平过高时,又会导致操作水平的下降。 在一些民营企业和煤矿企业,职工工作条件较差,工资较少,生活保障水平比较低下,这些都会影响到职工的情绪。有些企业老板和矿主,往往抱着“你不来,有的是人等着这份工作”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无视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情绪。长时间的不正常情绪唤醒状态会导致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 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________ 的基础之上。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________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 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相关法 ( A )14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应该选用 ________ 。 A 、相关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B )1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 __________ 。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名词解释: 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 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习时,学习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 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