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进修资料选录一:

《战国策·楚策四》:“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出自《战国策》

歇后语的说法有许多: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三句半台词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进修资料选录二:qq相册名

亡羊补牢下一句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出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进修资料选录三:

亡羊补牢的下一句寓意

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耻,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乘隙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反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勉励楚襄王励精图治、继而重整旗鼓。

寓意:一小我私家犯了错误,只要能吸取教导,就能制止重出错误,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第四小学郭静 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 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6、书写生字: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 过渡时期,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7:总结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孩子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又知道了要爱护周围的环境。第三组课文为我们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也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相信大家会受到一些启示。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请给“亡”组词(预设:“死 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预设:①“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②“牢”的意思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你真会学习。(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这是我们学习词语的好方法)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真会总结。 二、问题引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亡羊补牢 【拼音】: [wángyángbǔláo] 【解释】: 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举例造句】: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

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活动目标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准备《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 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 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 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 4.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 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分享点评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 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古代经典的成语故事七篇

古代经典的成语故事七篇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 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 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 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不过,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 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不过,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 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 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 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 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即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讲故事,明寓意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崇文街小学郭晓霞 教学目标: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读过不少寓言故事,那图片上的这些你能猜出来吗? 生答: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坐井观天、对牛弹琴、掩耳盗铃。 师:恭喜同学们都猜对了,大家了解的寓言故事可真多!其实,寓言如同魔术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像上面这样蕴藏着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课题。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日”,第十画是“丨”生:(齐读课题)《寓言两则》。 师:题目的意思理解吗? 生:就是两个寓言故事。 二、选择字义,理解题意 师:第一个故事是—— 生:《亡羊补牢》。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第2组的3号回答) 生:丢了羊就把羊圈补起来了。 师:很好。 [出示] 亡:①死亡;②逃跑;③丢失;④灭亡 牢:①养牛、羊等牲畜的圈;②牢房、监狱;③牢固 学生选择“亡”和“牢”的意思。 生:“亡”的意思是“丢失”。 生:“牢”的意思是“羊圈”的意思。 课件出示羊圈的图画,旁边文字:羊圈juan;圆圈quan。 师:读准多音字。 学生朗读。 师: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丢了羊把羊圈补起来。 师:每一个小朋友都对同桌说一说。(学生表达) 三、通读故事,会讲故事 (一)学生读课文 师:大家都爱听别人讲故事,今天我们学习自己讲故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 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国去游玩。刚开始,他的亲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别人骗了。后来看他主意已定,实在没法劝阻,只好让他出发了。 没过几天,这个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到南方去,就应该朝南方驾车,可这个傻子却将车子朝着北方赶。这时,有个认识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 “你到哪儿去?” “我要到楚国去玩。”傻子答道。 “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把马车往北赶呀?” “不要紧,我的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好马也没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对,什么时候能跑到呢?” “没关系,我带的钱很多,我的路费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说。 “钱再多也没用,你的方向错了,一定跑不到楚国的。”好心人又提醒他说。 “你放心吧,我的车夫是个好车夫,他赶车很快,我会赶到楚国的。”傻子笑着答道。 那个好心人见他太糊涂了,实在劝不住,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他的马车越走越远。 【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惊弓之鸟: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

亡羊补牢 (最新教案)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寓言二则》。 3、理解题目。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通过预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①出示我会读,说说哪个字要注意读音。 kūlong diāo quàn 窟窿叼劝 ②出示我会写,说说哪人字要注意写法。 寓言、两则、羊圈、窟窿、叼走、狼狗、街坊、后悔、劝告、亡羊补牢。(窟窿是个洞来的,所以是穴字头。) 3、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汇报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教学多音字:圈。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亡羊补牢》读后感作文10篇

《亡羊补牢》读后感作文10篇 大家听过《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吧!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橙子就与大家分享《亡羊补牢》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亡羊补牢》读后感250字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几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那只羊叨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夜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叨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丢过。 这就是寓言《亡羊补牢》。学后我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句话说对了。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改正,就不算晚。我觉得那个丢了羊的人第一次有点儿傻傻的,可第二次听了街坊的劝告,变得聪明起来,补好了羊圈。不然,他的羊就一只一只被叨走,一只一只被吃掉,到最后一只也不剩,那他还靠什么来吃饭呢? 读了《亡羊补牢》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失去了东西才知道改正。 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牧民,他家里的羊圈里养了许多

只羊,可是他家的羊圈旁有一个小洞,正好能钻进去一只狼。有一天,一只狼从那个小洞钻进去,它就把一只羊给叼走了。到了第二天,牧民发现就少了一只羊也就没在意,别人劝他把那个小洞给补上。他也没有听。到了晚上,那只狼又从那个小洞钻了进去,又把一只羊给叼走了。这回牧人才听劝告,就把那个小洞给补好了。其实在以前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这件事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我写字的姿势不对,老师就说,让我把自己的写字姿势改一下。我没有听老师的劝告,过了一段时间,我的眼睛近视了,在我近视之后,我戴上了眼镜,戴眼镜的感觉很不好,所以我听了老师的劝告,改正了我写字的姿势。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眼睛又不近视了,我的感觉突然变好了。 这个是我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听取别人的劝告。不要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才能改正。 《亡羊补牢》读后感 我们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亡羊补牢的事,遇到这些事,你们怎么处理? 学习上的事,我这样处理:期中考试,数学卷子写过一遍了,可是我还是没考100。是因为妈妈让我检查,我也没有仔细检查。语文也因为没有检查,没有得100。从此之后,我每次写完作业都会认真检查一遍。还做了许多练习,准备期末考100! 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事: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根好看的新跳绳,体育课用了一次,回到家里,妈妈对我说:“赶快把跳绳放好,不然会弄丢的。”我说:“不用不用,不会丢的。”结果下一次上体育

10个的经典成语故事及释读

10个的经典成语故事及释读 【经典成语故事(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 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 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 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不过,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 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不过,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 没有问题的。 【经典成语故事(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 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 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 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即时振作。 【经典成语故事(三)亡羊补牢】

成语故事典故:亡羊补牢

成语故事典故: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 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 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 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 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 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 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 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 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 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 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 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 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 呢! 扩展阅读: 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 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 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 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仅仅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 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 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 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 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 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 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 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 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 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三个的经典成语故事

三个的经典成语故事 导读:本文三个的经典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典成语故事(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经典成语故事(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 汉字书写:亡羊补牢 汉语发音: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 而补牢,未为迟也。”[1]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成语释义:因为羊圈的破损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能够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成语故事】 从前,有人养了很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 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 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 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 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 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 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 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 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

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 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读后感300字左右

亡羊补牢读后感300字左右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内容是古时后有一个牧民丢了羊,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他不听别人的劝告,及时修补,结果羊又丢了。后来,他及时补救,从此,就再也没丢过羊。 从这个故事里我懂得了;做错事情要吸取教训,及时补救。 想想我自己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记得有一次家庭作业,我做完后那给妈妈检查,妈妈一看第一道题就做错了,便皱着眉头说:“瞧瞧你,也太不认真了,这道题答案虽然对,可是你的过程做错了,一整道题都不能得分了。 我十分固执,心想:“既然答案对了,那我的过程一定也对,反正,我铁定心不改了。“ 当作业发下来后,我翻开一看,哎呀,那道题目被老师用红笔画了个大圆圈,而最后的得分不再鲜艳的一百分,而是凄凉的九十分。 第二次作业,那道题目依然出现在作业上,我心想:上次一定是老师太马虎了,没看好题目,就判我错误,这次我再写一遍,老师就知道了。 这次,我把错误的答案交上去后,改完的作业上不止有圆圈,海域老师的评语,上面写着:错误的题目请改正,不要一错再错。 我恍然大悟,在期中考试时,终于战胜了这道可恨的题目,取得了一百分的好成绩。 同学们,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叫《亡羊补牢》。这篇课文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文中讲,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有一天,他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说︰“赶快补上那个窟窿吧!”放羊人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也没去管那个窟窿。结果第二天,他的羊又丢了一只,他这才后悔,赶快把那个窟窿补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做错事,只要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也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那一天,我有一点感冒,医生说︰“多喝一点水,吃点药就好了。”可是,我嫌药苦,不肯吃,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就觉得浑身没力。妈妈一摸我的头︰“呀!发烧了!”妈妈赶忙把我送到医院治疗。医生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再晚一点儿就可能转成肺炎了!” 通过这一件事我知道了,以后做事要听取别人的劝告,不能等造成大错再后悔,那就已经晚了。 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本叫《短小文言文》的书。我在里面读到了一篇叫做《亡羊补牢》的故事,故事很简单,说是羊圈因为破了,里面的羊也给狼叼走了,牧羊人发现后把破了的羊圈补了。故事告诉人们,发生了问题,要及时作出补救。 初读这个故事,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便感到还有问题。在故事里,虽然牧羊人及时把羊圈补好了,但同时建好的羊圈,既然这个地方破了,也就无法保证别的地方一定固若金汤。破一处,

幼儿励志成语故事

幼儿励志成语故事 【典故】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 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 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 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 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 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 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 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 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 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 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 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 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 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 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 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 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 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 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能够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关于亡羊补牢成语故事

关于亡羊补牢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 后想办法补救,能够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见 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成语】:亡羊补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 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能够防止继续受 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 而补牢,未为迟也。” 【举例造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 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近义词】:见兔而顾犬 【反义词】:后悔莫及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 【英文】: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 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 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 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 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 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 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 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 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 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 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 “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 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 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 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 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 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 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 圈叼羊了。

中华经典成语故事

中华经典成语故事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亡羊补牢歇后语是什么

亡羊补牢歇后语是什么 亡羊补牢歇后语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现在时隔多年,你还能清楚地说出关于亡羊补牢相关的文化知识吗?如果忘记了,小编就在此和大家温习一下啦! 亡羊补牢——为期不晚/为时不晚/未为晚矣/为时未晚 关于“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成语,释义: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 牲口的圈。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一)基本信息 【汉字书写】亡羊补牢 【成语释义】因为羊圈的破损导致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 圈。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近义词】知错就改、迷途知返、回头是岸、知过则改、浪

子回头 【反义词】知错不改、一错再错、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屡教不改 【语法结构】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 【同韵词】室迩人遥、鸠夺鹊巢、遇水叠桥、油煎火燎、哀思如潮、整瓶不摇半瓶摇、风举云摇、路远迢迢、中心摇摇、寿同松乔 【相关灯谜】亡羊补牢(打二字词语一)谜底:失修 (二)成语示例 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上所陈,皆今日维系人心,亡羊补牢之计。” 2、郭沫若《悼一多》:“日本投降了,我们幸而免掉了亡国之痛。亡羊补牢,尚未为晚。” 3、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4.当初罗马旧教不能适应环境,力图改革,以致逼成了宗教革命。反过来,宗教革命却逼使罗马旧教实行”亡羊补牢“,开始一种反宗教革命的运动。 5.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层次是,大家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之类。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不怨天、不尤人,亡羊补牢,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 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6、书写生字: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 虽说字词的教学 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7:总结

[亡羊补牢的动物]动物成语故事1: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动物]动物成语故事1:亡羊补 牢 动物成语故事1: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动物成语故事2:守株待兔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 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

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动物成语故事3:为虎作伥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 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 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 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 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看了动物成语故事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