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诊断

19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诊断

19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诊断
19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诊断

19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诊断

许昌市公疗医院放射科邮编:461000牛志刚,贾书杰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SNN)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纤维层包裹的结节状凝固性坏死,多数病灶小于3.0 cm ,多位于肝右叶表面,以单结节多见,偶见多结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故诊断困难。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1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2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9岁。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本组病例均无发热,大多数病例(14/19,73.6%)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不适(5/19,26.4),11例为健康体检发现,8例为CT增强扫描时所发现;体格检查均无明显阳性体征。

2、仪器及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IEMENS Emotion16螺旋机扫描。本组病例扫描前均先服水800-1000 ml,然后行全肝平扫及后行增强扫描。扫描条件:120 kV,100-150 mA,矩阵512×512,螺距1.5,层厚平扫5 mm,增强5 mm。扫描时均需屏气,时间8.0s左右。增强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总量80-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2.5-3.5 ml/s,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后23-26 s行动脉期扫描,60-65 s行门脉期扫描,120-160 s后行延迟期扫描。

3、结果

CT表现19例患者病灶平扫均呈边界清楚的相对肝实质的低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低密度灶未见强化,其内颗粒状低密度影显示更清晰,门脉期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延迟期6个病灶边缘强化,13个病灶呈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影,其内颗粒状低密度影显示清楚。

3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肝转移瘤、肝脓肿、炎性假瘤、胆管细胞癌等。其中肝癌为快进快出强化,强化特点较明确。转移瘤多环形强化,有原发病灶,无核心强化特点。肝脓肿病灶可为多房,呈多环强化,周围往往有水肿。胆管细胞癌为慢进慢出强化,周围往往有胆管的改变。血管瘤典型者为明显强化逐步填充,而一些纤维组织多的强化变的不特异,临床上见到这类强化不明显的病例也常常诊断为血管瘤。

在此重点叙述一下与肝脏炎性假瘤(IPT)的鉴别,因为从资料检索过程中发现个别诊断医生容易把IPT与SNN混淆。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为肝内非肿瘤性结节状良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纤维层包裹的结节状凝固性坏死,多数病灶小于3.0 cm ,多位于肝右叶表面,以单结节多见,偶见多结节,切面淡黄色或灰黄色,均质,部分可见小液化区,病灶境界清楚;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病变、感染或免疫反应等有关。该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CT 平扫呈相对肝实质的低密度病灶,增强后在动脉、门静脉期均无强化,病灶的形态特点比超声显示更好,边界清楚。约1/ 3 病灶延迟像显示边缘有轻度强化,可能是造影剂在宽大的细胞外间隙内缓慢扩散渗透及廓清速度较

慢的结果,从病理学上肝脏炎性假瘤(IPT)是一种由伴明显炎性浸润的纤维组织和肌纤维母细胞所构成的良性,非肿瘤性和不会转移的肿块;组织学上分黄色肉芽肿型,浆细胞肉芽肿型和玻璃样化硬化型;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其形态多样化,不规则居多,如葫芦状、三角形、杵棒状、类圆形等,病灶边缘有时可见到小样突起。增强扫描由于IPL无肝动脉直接供血,所以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病灶表现比较复杂,增强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病灶无强化,病理显示病灶内血供很少,以大量凝固性坏死为主,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2)病灶不均匀强化,周边环形强化,中心为低密度,或者病灶内形成高密度的分隔,分隔之间为低密度,表明病灶内血管较少,中心以凝固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周边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或病灶内形成纤维间隔;(3)病灶均匀强化,表明病灶血供丰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互相夹杂,周围组织明显充血、出血及炎性反应。延迟期病灶多数中度强化,尤其在病灶周边出现宽阔而边界模糊的强化带,少数病灶表现为等密度充填。也有人认为病灶可以始终表现为低密度。这种多样化的强化方式可能与IPL病理成分构成差别有关。当病灶处于炎症反应较强烈阶段,炎性充血、渗出和炎性组织增生较显著,病灶往往呈等密度和高密度强化。随着炎症过程的动态变化,瘤体大小、强化类型短期内可有变化。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严富华,曾蒙苏,腹部CT诊断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ISBN978-7-309-07728-5

[2] 李华,于晓玲,刘利平,等.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造影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1):1697-1699.

[3] 陆建平,王一,王飞,等.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影像和病理对照[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6):406-409.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126895.html,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王桂菊岳会珠许丽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8期 【摘要】目的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研究其鉴别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增生病理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均为青年人群,年龄30~40岁;病理分型为:经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混合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4例,毛细血管扩张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4例,其他3例,其中以经典型所占比例最高(P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理诊断;鉴别诊断 DOI:10.141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126895.html,ki.11-5547/r.2016.28.03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属于肝脏系统常见病症,是一种肿瘤状占位性疾病,普遍为良性病变。但是,由于常规方法诊断此种疾病时比较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因此对其开展病理诊断,能够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并做出正确分型,从而指导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的2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 临床资料总结本组患者病理诊断情况。患者均通过病理确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男15例,女8例,年龄30~40岁,平均年龄(35.2±3.7)岁。本组患者均满足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对诊疗情况知情。本研究内容满足所在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范,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乙型病毒型肝炎病史者;③合并肝功能严重损伤者;④存在手术及穿刺禁忌证者;⑤精神疾病及无法定监护人者。 1. 2 检验方法 23例患者中, 13例患者通过切除术取得肝标本行病理检验, 10例患者在B 超引导下行肝穿刺处理,取得活检标本。所有收集到的检验标本均采用福尔马林(浓度为10%)进行有效固定,并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利用HE进行染色处理,在光镜下进行详细观察及分析。 1. 3 观察指标分析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病理分型,分别为经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混合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毛细血管扩张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肺部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李向阳,张冠山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s olitary pulm onary nodule,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SPN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资料。结果 本组28例SPN的界面影像表现及统计结果,肺癌9例,结核球5例,炎性假瘤2例,腺瘤1例。经抗炎治疗后,病变消失4例,诊断为良性肿瘤。随访2年以上病变无变化的7例。结论 界面影像在不同性质的SPN中出现率不同,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肺部孤立性结节;高分辨CT;诊断 学科分类代码:32011140 中图分类号:R44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75(2009)11-0840-03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 odule Using CT LI X iang-yang,ZH ANG G uan-shan (Nant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Nantong226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 ol itary pulm onary nodule(SPN)1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data of conventional CT and high-res olution CT(HRCT)of28SPN1R esults Phantom performance of SPN in this group of28cas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9cases were lung cancer,5cases were 术后前房早期恢复,小梁切除术可调整缝线在控制远期眼压和功能性滤泡形成方面都有显著效果。青光眼滤过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取决于滤过量的大小,后者又主要由术中巩膜瓣缝合的松紧程度所决定。巩膜瓣缝合松紧是否适中受术者经验的影响极大。巩膜瓣对合越松,滤过量越大,降眼压效果越明显,但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可能性也越大;巩膜瓣对合越紧,术后前房越易于形成,但房水流出阻力大,直接影响手术的降眼压效果,且由于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在滤过道滞留和发挥作用的时间长而加促滤过道的疤痕化进程〔4〕。应用可调整缝线,可以通过术中密缝巩膜瓣,房水经滤过道流出不至于过多、过快,使术后早期前房迅速恢复、形成稳定,大大减少术后早期一系列与滤过过强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5〕。本文资料表明,治疗组发生术后浅前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浅前房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浅前房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中发生浅前房的病例无1例需要手术形成前房,而对照组有1例需要手术干预。由此可见,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而且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可主动调节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滤过量,通过拆除可调整缝线和按摩眼球使滤过道在疤痕化进程中仍保持通畅,从而达到理想的眼压控制水平,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有效率。可调整缝线的拆除简单、效果确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安玮,郑琦,路美侠1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J〕1国际眼科杂志,2006,(2):417~4191 〔2〕邵利琴1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1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2(5):2351〔3〕尹金福,吴玲玲1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J〕1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30(4):2591〔4〕梁凌毅,刘杏,叶健章,等1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1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8):630~6311 〔5〕李成伟1可调整巩膜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J〕1黑龙江医学,2004,28(2):1481 (编辑:谢忠艳) (收稿日期:2009-09-19)

肺孤立性结节

肺孤立性结节影像学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diagnosi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maging 郭旦斐 (081023班18号)

提纲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正文 一、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 1、电视透视引导下纤支镜检查 方法及所用仪器: 临床试验结果 优缺点 2、大型C臂机实时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组织检查 优缺点 方法及所用仪器 3、CT 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 方法及所用仪器 优点 临床应用 二、电视胸腔镜在肺孤立性结节中的诊断与治疗 优缺点 方法及所用仪器 三、CT扫描 1、螺旋CT 增强扫描 优缺点 2、高分辨螺旋CT(HRCT)动态增强扫描 方法 优缺点 临床试验结果 3、CT灌注成像(perfusion CT,PCT)技术 方法 临床试验结果 4、CT靶扫描 优点 方法及所用仪器 四、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 方法及所用仪器 临床试验结果 五、MRI技术 六、计算机辅助诊断(CAD) 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肺孤立性结节影像学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搜索阅读近6年内有关肺结节的论文,撰写综述;结论目前,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研究方向主

要有: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电视胸腔镜检查、CT扫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MRI、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等。 【关键词】肺孤立性结节;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 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系指直径小于3 cm的单个球形或椭圆形病灶[1-2],其边缘清楚、周围为充气肺组织,不伴有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包括各种良恶性病变。近年来,随着肺癌普查的广泛开展,SPN检出率越来越高,而部分呈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肺癌缺乏典型的分叶、毛刺等征象,其影像表现与一些良性结节部分重叠,从而为肿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当前肺癌诊疗的重点、难点之一。对SPN进行影像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早确定良恶性,以免延误能治愈的早期肺癌和避免良性结节的不必要手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显示和定性SPN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磁共振增强扫描作为SPN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其鉴别诊断价值也有初步报道[3]。虽然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评价孤立性肺结节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目前,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研究方向主要有: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电视胸腔镜检查、CT扫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MRI、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本综述将从以上六个方面简要介绍SPN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所用仪器、临床适用范围、优缺点等。 一、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 1、电视透视引导下纤支镜检查 是诊断SPN/M 的有效方法, 特别对位于近肺门区和中间区的直径>2 cm 病灶有较高的诊断率。纤支镜检查的诊断率与病灶的部位有关, 距离肺门越近, 诊断率越高, 远离肺门靠胸膜下区域的病灶诊断率最低。 方法及所用仪器:纤支镜检查操作过程中常规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SaO2) 、心率变化、时测血压。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和老年患者常规给予吸氧。纤支镜检查术前准备按常规进行。采用Olympus BF- P10 和P40 型纤支镜经鼻插入, 通过声门后常规检查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然后将纤支镜插入病灶所位于的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 在 1 000 mA X 线机或数字减影( DSA) 机透视引导下活检钳伸入到达病灶部位, 经转动体位X线多轴透视核对活检钳位置后, 钳夹取材4~6 块组织,然后进行刷检( brush biopsy, BB) 操作3、4 次。部分患者在TBLB 前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bronchoalveolarlavage, BAL) 液标本收集, BAL按常规操作, 灌洗2、3 次, 收集BAL 液30~40 cm。TBLB标本固定送病理检查, BB涂片和BAL 液离心沉淀涂片瑞氏染色找癌细胞和抗酸染色细菌学检查。 临床试验结果:直径≤2.0 cm的无论是恶性还是良性病灶纤支镜检查的诊断率均明显低于直径>2.0 cm的病灶( P <0.05) [4]。三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BAL的诊断率明显低于TBLB 和BB。其中, 恶性病变行TBLB和BB均为阴性者中有4 次BAL为阳性结果, 良性病变行TBLB 和BB 均为阴性者中有1次BAL为阳性[5]。 优缺点:纤支镜检查的并发症主要有咯血、一过性低氧血症、肺炎和气胸。但卧床休息数天后消失。病灶大小是影响纤支镜检查诊断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病灶体积增大, 诊断率也逐渐增高, 病灶越小, 活检钳和毛刷越不易准确到达病灶靶位, 获取阳性组织和细胞标本的机会就小。电视透视引导下应用纤支镜行TBLB和BB诊断SPN/M有较高的诊断率, 尤其对于直径>2.0 cm、靠近肺门区和中间区的病灶诊断阳性率更高, 且安全, 方便, 并可重复进行。但对于位于远离肺门的胸膜下区域, 直径≤2.0 cm的小病灶阳性率低, 可考虑选用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部分患者可选择性加用BAL检查以提高诊断阳性率[4]。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以往文献中曾有多种命名,如局灶性肝硬化、肝脏错构瘤、肝脏炎性假瘤等,直至1958年方被Edmondson命名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该命名在197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及1976年国际肝脏研究协会所采纳。 一、病因 目前认为FNH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的动脉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临床上FNH偶与血管瘤等血管异常病变伴发也支持先天性血管异常病变学说。也有研究者认为FNH 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FNH病人无临床症状、只有不到1/3的病人因为轻微的上腹疼痛不适或者腹部肿块等,通常情况下FNH是在剖腹手术或体检时偶然发生。 超声:FNH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很少为高回声,经常可见到分叶状轮廓及低回声声晕,而肿块部回声分布均匀,可有点线状增强,边缘清晰,无包膜,星状瘢痕为轻微的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显病灶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动脉血流速高而阻力低为

FNH的特征性表现。85%~90%的FNH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早期增强,病灶中央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灌注,动脉晚期病变为均匀的高回声,门脉期及血窦期为轻微高回声或等回声,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及门脉期都是低回声。 治疗: 手术切除是FNHL的有效的首选治疗,一般认为FNHL不发 生癌变,有人主对明确诊断为FNH的无症状者,可以保守 治疗,严密随访。但一般认为基于以下理由仍应积极采用 手术治疗:①FNHL较少见,影像学难于定性,最后的诊断 仍须病理学判断,在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的困难,误诊率 较高。特别是在影像学上无法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时, 可避免延误治疗。②患者年龄较轻或肿瘤较大,在日常生 活中可能引起破裂出血者。③患者... [详细...] 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FNH是肝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从3周至88岁,多见于30~40岁。多见于女性。 编辑

孤立性肺结节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定义为单个离散、边缘清晰、直径≤ 3 cm 圆形不透明、由肺实质包裹,不触及肺门和胸腔纵隔膜,不引发腺病、肺不张或胸腔积液的组织。将直径 >3 cm 病变组织定性为肿块,在确诊前按恶性肿瘤进行治疗。 SPN 的鉴别诊断结果多样,可依据病变的良恶性程度制定相应的临床控制方案。本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 SPN 的新特征,以便临床医生在 CT 和 PET-CT 检查时根据这些特征对结节的良恶性程度进行定性。 CT: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对比 1.钙化模式 图 1. 良性病变的钙化模式 如图 1 所示,良性病变的钙化模式是分散性、中心性、叠层或爆米花钙化。在肉芽肿性疾病和错构瘤中也会出现上述类型的钙化。其他所有类型的钙化均不能视为良性病变的标志。当然,如果癌症患者已确诊为原发性肿瘤,上述指导原则就不适用了。例如,骨肉瘤和软骨肉瘤会出现分散钙化模式。胃肠道肿瘤和化疗后肿瘤会出现中心性和爆米花钙化。 2.尺寸大小 将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为单个直径≤ 3 cm 肺脏薄壁组织内病灶,且不伴随肺不张或淋巴结病。将直径 >3 cm 病灶定性为肿块。将 3 cm 作为病变定性阈值,是因为直径 >3 cm 病灶通常是恶性病变,而直径≤ 3 cm 病灶可能是恶性 / 良性病变。

图 2. SNP 尺寸与高危肺癌患者 SNP 恶性病变概率的相关性。 如图 2 所示,Swensen 团队研究了 SPN 尺寸与高危肺癌患者 SNP 恶性病变概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良性结节确诊率很高,特别是尺寸很小的病灶。例如,2000 多个尺寸≤ 4 mm 的结节均为确诊为良性病变。 3.生长情况 与先前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对是定性 SPN 良恶性程度的最佳手段。如果病灶尺寸 2 年以上稳定不变,结节通常是良性病变。 4.形状 图 3. 断层图像(左)和冠状面重建(右);三维重建率 = 横向维度 / 垂直维度 日本筛查研究发现,多角形的形状和三维重建率 >1.78 是良性病变的标志。多边形形状表明病灶有多个切面(多个侧面)。病灶处于外围胸膜下位置也是良性病变的标志。三维重建率 = 最大横向维度 / 最大垂直维度。三维重建率数值越大表明病灶形状相对扁平,这也是良性病变的标志。 5.边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