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简答题: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概况、意义?

1、目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概况: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开通的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也有利于巩固全国统治。(但其开凿过程中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简答题: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唐太宗采取了那些措施?结果怎样?

原因(治国思想):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②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以身作则;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发展科举,任用贤才,著名的有房玄龄和杜如晦等;

⑤虚心纳谏,出现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

表现(结果):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三、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

政治推恩削藩,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治理黄河,盐铁专营,统一铸币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河套等地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管理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四、女皇武则天:简答题:武则天采取了那些措施?结果怎样?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措施: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简答题: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措施?结果怎样?

措施:①唐玄宗即位以后,任用贤臣(姚崇),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③并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具体表现在:1、农业方面:①兴修水利,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③从西域引进许多蔬菜品种;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⑤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先进的生产工具;⑥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

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①出现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

繁荣的商业区;③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简答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⑴唐太宗注意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出现“贞观之治”。

⑵武则天当政期间,重用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⑶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为治,并重视官员的选用和考核,使唐朝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⑷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唐朝从此日益衰落。

经验教训:1、要完善选拔人才的制度,选出那些德才兼备、敢于直谏者。

2、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简答题:科举制考试的目的?创立和完善过程及影响?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它与现在考试制度有何异同点?

(1)目的:改变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的弊端,扩大统治的阶级基础,巩固统治。

(2)创立及完善过程:①隋朝创立:隋文帝时,利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②唐朝逐步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增加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①科举考试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影响深远。

(4)、评价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好处:我国科举制度使有才能的人到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的阶级基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也促进了我国教育、文学艺术的发展,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有重要借鉴意义。

坏处:明清以后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5)和今天的不同:⑴今天考试的内容科目较多⑵题型多样⑶学习的方法途径多样⑷就业面广泛。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8世纪中前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

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四、西南——苍山洱海见的南诏: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

吐蕃西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

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

民族吐蕃回纥靺鞨南诏

地理位

臵青藏高原一带色楞河流域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

生活习

俗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

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

骁勇强悍、能歌善舞

建筑艺术高

杰出首

松赞干布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与唐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

郡王

唐玄宗封其

首领为云南

简答题:唐朝是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

处理关系方式:①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首领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②和亲:唐朝先后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③设臵管构、加强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④武力打击;唐太宗打败突厥叛乱

简答题:唐朝与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意义?

原因:①隋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唐朝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少数民族同中原政权保持密切联系。

意义:①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

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方式:(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2)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简答题系列:1.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特点:①对外开放,兼收并蓄②对外交往活跃、频繁

2.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①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文化受唐朝影响很大,日本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日本都城建筑样式和唐朝长安基本相同。

③在社会生活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饮茶学习唐朝,重阳登高习俗等。

3.鉴真六次东渡体现了什么精神?

坚贞不屈、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

4.当你看到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谈谈你的感受?

日本首相参拜供奉侵略头目的靖国神社,无视罪恶的侵略历史,日本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曾遭到侵略的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民的感情。

5.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还有那些事实证明唐朝的开放性(隋唐时期和那些国家有往来)?

唐朝和朝鲜往来密切,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玄奘西游,到印度取经

6.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唐朝交往活跃的原因?)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文化发达,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比较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7.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8.汉朝和唐朝都出现过盛世局面,你能结合事实,说出出现这些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吗?

⑴统治者注意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如;汉文帝、唐太宗注意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

⑵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景帝主张以农为本,

⑶注意提倡节俭:汉文帝在位20年中,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⑷重视人才:如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

⑸人民勤劳。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二、文学:诗歌

1、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2、 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3、 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体”《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

2、柳公权:《玄秘塔碑》

四、绘画:(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擅长人物画。

(唐朝)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画圣”,“吴带当风”

五、艺术宝库: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以上内容用表格简化归纳为: 科技方面:

类别 朝代 设计者 成就

建筑 隋朝 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唐朝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文学方面(诗歌):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1、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创立了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字

特点:雄浑敦厚

柳公权,《玄秘塔碑》,自成“柳体” 字特点: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2、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擅长人物故事画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3、石窟艺术,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1)时间:宋真宗统治时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宋每年要给辽岁币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

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2与夏和战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诗歌特点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即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仙 杜甫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诗被称“诗史”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现实主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

4、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朝时主要政权

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辽契丹10世纪初(916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

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今开封)

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1038年)李元昊兴庆

金女真12世纪初期(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今北京)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

简答题:总结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怎样的特点?你的评价?

特点: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

评价:宋朝由于统治腐朽,统治者不思抵抗,签定了一系列屈辱和约,加重了两宋人民的负担,但这些和约在客观上带来了边境的安宁,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简答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南方战乱少;

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南方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二、表现: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在江南的丘陵地区广泛种植。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发展。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

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简答题:1.从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你能给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什么样的意见?

①发展经济,一定要保持社会安定;

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人才,③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说出宋元时期,中国社会的有哪些主要特征?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进一步融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重心南移。

3.宋朝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南宋完成。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时,一般人吃不起羊肉,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

米为主。

3、宋代缺马,多用牛车出行。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它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2、抗元英雄:文天祥。

▲3、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

▲4、商业,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简答题:★元朝是如何对全国进行统治的?元朝民族大融合的表现?

目的: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统治:1.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2.元朝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了解: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

湖和琉球。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④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4、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哪些贡献?

⑴结束分裂,完成统一⑵恢复和发展经济,开凿新运河,开通海运路线

⑶设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台湾和西藏的管理

⑷促进民族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5)文化上: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广泛使用;元曲盛行。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1、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2、指南针。战国时期 , 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期 ,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 , 火药广泛用于战

争;13、14世纪 , 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

重大贡献。

5、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

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二、史学、文学方面: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

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注与《史记》作对比)

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

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2.文学:

类别朝代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特点(或内容)

宋词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豪迈,雄健奔放,“豪放派”

两宋之交李清照《声声慢》等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

清新自然。“婉约派”

南宋辛弃疾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元朝关汉卿《窦娥冤》

绘画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

元朝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3、书法:

①、东汉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③、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峰;

④、宋元时期: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的爱好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简答题:明清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2、加强君权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统治:

①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强化君权,进行削藩;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臵,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简答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路线,意义?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路线:从刘家港出发,从长江口南下,到亚非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动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

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

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

唐朝靺鞨渤海

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

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

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

2、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简答题:1.明清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①政治上: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

②司法上: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思想上,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④军事: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租迁都北京。

2.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①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乾隆帝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的表现。

②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评价:通过这些措施,从而加强了君主集权的强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但是危害也很大:军机处的设立,造成了皇帝专权;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元、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中央地方

元中书省行中书省

明六部、内阁三司

清内阁、六部,军机处

演变的特点:逐步加强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君主专制。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臵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臵,加强了台湾同祖

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

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被迫投降。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历史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位臵时间事件

东南(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臵台湾府

东北(黑龙江流域)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简答题:明清对外关系具体有那些事例?对外关系有何特点?

事件:①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②(明)戚继光抗倭,

③(明)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④(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反击沙俄侵略,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特点:①由明朝郑和下西洋对外友好交往到清朝闭关锁国;

②外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

③中国也进行了反侵略斗争,并取得一定胜利。

特征:①明清时期我国由先进走向落后②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册封: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

首领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1727年,清朝开始设臵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帝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的叛乱;清朝在新疆设

臵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清朝设臵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三、清朝疆域:

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

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简答题: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表现、局限性?

背景:明朝中期,农业手工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表现: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记日想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于江南经济发展的地区和纺织业部门,从全国来看,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

5简答题:清前期,为巩固祖国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外: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清政府在台湾设臵台湾府;康熙皇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并签定尼布楚条约。

对内: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并设臵驻藏大臣;在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并设臵伊犁将军。欢迎并妥善安臵土尔扈特族。

6简答题:为什么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分析“台独分子的结局

原因:①三国时期,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流球的管理;③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是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④1684年,清朝设臵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结局:国家统一始终是这个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统一潮流不可阻挡。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分裂国家,必将被历史前进的车轮压的粉身碎骨。

※二、简答题:闭关政策的原因,含义、过程,影响?结合改革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原因:⑴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⑵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⑶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4)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又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

含义:闭关政策是指清政府限制、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

过程:清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1、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看法:每一个民族或国家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在交往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

简答题:哪些史实证明西藏、新疆是中国的领土?

㈠新疆:⑴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唐朝时,唐太宗、武则天在西域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

⑶清朝时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㈡西藏:⑴唐朝时先后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

⑵元朝时,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

⑶清朝时,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

作者著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名带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作品、作者、时间、历史地位)

1、《三国演义》。罗贯中 , 元末明初 ,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我国最早的一

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施耐庵 ,元末明初 ,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吴承恩 , 明朝中期 ,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

神话小说。

4、《红楼梦》。曹雪芹 , 清朝 ,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揭示封建社会崩溃趋势,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书法的成就:

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墨葡萄图》;清朝画家“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兰竹图》。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3、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4、远古的传说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⑤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5、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 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

2019-2020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保留猿的某打制粗糙的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年至 20 万年些特征石器 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模样与现代掌握磨光和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按血缘结合年人基本相同钻孔技术死后埋葬起来的氏族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 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间 河姆渡原距今约长江流域浙江省种植水稻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制造陶器学会始居民七千年余姚市饲养家畜耒耜耕地屋(水井)玉器乐器纺织 半坡原始距今约陕西种植粟和蔬普遍使用半地穴式彩陶(上五六千黄河流域西安菜,饲养猪磨制石器房屋有最早文 居民 年狗;渔猎字雏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 1、 2 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 课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 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大禹三 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 年约公元前1600 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汤纣 把都城迁到殷 周西周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 年洛邑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 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 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 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历法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 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 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 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 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 盟。 12.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 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15.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 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20.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 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 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5.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28.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 国”。 29.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 展而来的。 3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3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 的记载。 33.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3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 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 里。 39.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 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

2017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建立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隋炀帝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自北向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历程: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③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⑤宋朝改革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五、隋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灭亡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第二课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唐太宗年号)之治原因:1、吸取隋朝历史经验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重用人才(房玄龄、杜如晦)2、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在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三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