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聋校数学教学

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聋校数学教学

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聋校数学教学
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聋校数学教学

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聋校数学教学

邢台特殊教育学校程海莉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脱离了实际。”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的失聪,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薄弱,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是他们乐于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身边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因此,在为听障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现有的经验和所熟悉的事物,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生活中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把枯燥的数学融于无限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交互体验,就能把死板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生动。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一、挖掘生活中的活动资源,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联系生活紧密的、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在教学中,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把生活中的计算、应用题编到例题和习题里,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课前每人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小模型”,同时搜集生活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上课时让学生把准备的模型和实物拿出来,同桌共同探讨,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感知了很多知识,原本很难讲的知识,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思路打开了,热情也会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授课时请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用手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在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结合在屏幕上映出动态的长方体图形变为正方体图形,以及指导学生使用学具,从不规则地看、摸、数,到按照顺序地看、摸、数,最后全班同学都能正确地边看边摸边数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能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这节课概念多,内容较为枯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摸、数、说"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并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挖掘生活中的境物资源,寻找数学原形

数学本身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聋校数学大多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形”,特别是数学概念。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从生活中寻找概念原形的过程,既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涵义的需要。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形,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认识“千米”较大的计量单位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实物来帮他们建立表象,大多只能凭借课本或老师的描述来想象其大小,并机械的记住它们与较低一级单位的进率。何不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境,为其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来帮助他们建立表象呢?经过调查,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了一组信息:特教学校到军需学院、家乐园到大洋百货的距离大约就是1

千米。信息中提到的这些地方、路线都是学生天天行走或比较熟悉的地方,一说起来,脑子里就能马上浮现出路的长短。有了这熟悉的表象支撑,学生就能经常性的用所学知识来估计一段路的长度。又比如在认识了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再列举见过的1立方厘米的实物,进一步深化认识,使原有的1立方厘米小方块与生活实物如花生米、手指头等发生实质性的联系,数学教具与生活中的“物”发生了联系,这符合认知的心理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或经验在头脑中是以表征的形式存在的,表征不同于表象,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找准学生的生活储备资源与所学知识的切入点,让其有想象的影子,才能把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才能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

三、挖掘生活中的历程资源,体悟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显现出其真正价值,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引导组织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休假日到超市了解若干商品的价格标签,一上课就让学生汇报各种商品的价格,汇报完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6.50元、2.70元、120.80元、1.05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教者顺水推舟,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导出新知“小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这样熟悉的的生活现实中引入课题,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与自已“零距离”接触,学起来才亲切、不乏味。又如在教学“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时,模拟生活购物场景,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说出几种关系式:“付出的钱—消费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消费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消费的钱”,进而根据这几种关系列解方程,得出方程的几种解法。这样通过模拟生活实践,使学生对购物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数学资源。作为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只有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全局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用资源,激活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才能使学习内容变得鲜

活有趣,才能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也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持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有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个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表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关于聋校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聋校数学教学的探讨 摘要: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数学是宇宙的语言,她所蕴含的美妙与奇趣是任何一门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其应用之广泛、力量之强大也使她无愧于“科学的皇后”之美称。但也有学生曾经 这样形容:“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又难又繁,枯燥无味,不学不行,实在无奈。”对于有着听力和语言障碍的聋生来说,他们学习数学更是难上加难。聋生的听觉障碍对他们所造成的学习困难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数学中除了与正常学生相同 的学习需要:如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培养数学能力的需要之外,还有着诸多特 殊的学习需要:比如形成发展语言的需要、积累数理经验的需要、习得生活数学 常识的需要等。如何优化聋校的数学教学,推动聋生回归主流,笔者提出以下几 点想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斧正:生学方法 河北省沙河市特 摘要:数校系扮演着比广泛量强她愧容易又又繁枯燥味行奈着听所 致数除着诸特殊比如言积累数经聋回归流出点还 关键词:聋生数学方法 聋生是一个非常特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殊特征,更有着特 的学习需求。现在虽然聋生是在聋校这个“独殊立王国”中学习和生活,但终究有 一天,他们将走上社会,因此,在教育和教学中不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缺的补偿和 的陷残疾矫治上,而应放在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上。 一、形成发展语言在聋校“隔离”的环境中,聋生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 因此聋生的语言发展总是处于一种迟缓的状态,语言的发展滞后于思维的发展, 这是聋生普遍的现象。然而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其是数学思维的发展。由于数学思维是抽象尤的逻辑思维,如果学生不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那么 他的数学思维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数 学知识的教授,也要注意帮助聋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语言。 二、积累数理经验心理学家杰提出了“数理逻辑经验”这个概念,并指出皮亚 称它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数学中,数字的名、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 会经验,它们都有赖于教师的传授。如果没有教既师的传授,儿童自己是无法发 现这些知识的。数学知识中,有对应关系,又有序列关系和包含关系等各种逻辑 关系。在儿童的数学学习中,让儿童积数理逻辑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累童― ― 逻辑游戏玩耍取数理经验,大部分是从和中得的。聋在学们健朋友 们前期,于听及语言上的由觉障,他与听小之间一起碍游戏和受到限制,当 进入一级学习数学时他的数学经验玩耍年们准备不,数数经验都足甚至连缺乏。因此,在聋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到这一点。虑三、发展抽象思维 由许判断数学有象性和严性具抽逻辑密。数学本身是多组成的定体系。这 些都是数学术语和术语以及相应的确判断由逻辑符号所表的语来表达的,推 理一些形成新示句并且借助逻辑由判断的。这些的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判断而判断总。聋校数学内们抽容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虽然比,但都是经过人较证只象、、、推理、论得出的真的科学结论概括判断证正,是不给 即刻离学生进行严的合的论密乎逻辑。使这样,一时一也不开证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提了分有利的逻辑供十条件。数学的象性使以视形象 为主要信息来的聋学习起抽致觉源童来困,,发展象思维对于聋生来说是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困惑与建议

我的数学教学——二期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之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困惑与建议 姓名:韦坚 学号:nnxy131984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生活化就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但是,个别老师却把“数学”和“生活”本末倒置了,“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数学味”。 送教下乡的一位老师上《找规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如何搭配,组织了活动:老师出示了一周菜谱:周一的菜谱(肉丸子、青菜、南瓜)让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搭配,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周三的菜谱(排骨、黄鱼、白菜、豆腐、芹菜)再让学生一荤一素自由搭配,体验有序搭配的优势。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让学生思索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规律?应用:超市购物(在众多商品中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 应该说,整节课“生活味”很重。然而,尽管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但是学生写下这些菜名,老师为了板书学生的搭配结果浪费了大

量的时间。试想,这些时间花的值得吗?所以现在很多教师每节课都想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时候,却为如何把数学恰当的生活化而苦恼。 那应该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1.课堂内容要生活化 新教材能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每一个新授知识都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设计了参考的教学情境图,老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一种适合自己教学的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我抓住时机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

聋校数学概念教学

克服聋生概念学习的“假性理解” 聋校数学教学中往往遇见这样的事情,若提问学生概念时,聋生能按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复述,但一到解题,就无从下手。这是聋生概念学习中常遇见的一种现象——“假性理解”。数学概念学习中的“假性理解”介于正确理解和错误理解之间,对概念只是简单的记忆和表面的理解,虽能复述,但却没有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未能深刻领悟,更没有形成应用能力。造成聋生“假性理解”的原因,正是目前概念教学中的问题与难点所在。最近我学习了丁亿老师的《数学概念理解的教学设计》,认真反思了日常的概念教学,豁然开朗。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帮助聋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聋生正确地形成并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克服概念学习的“假性理解”。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必将违背聋生的认识规律。只有充分、完整的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聋生才能正确、完整的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单项式概念的建立,我们可以这样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1)让学生列代数式:①x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正方形周长是;②a、b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则长方形的面积是;③某行政单位原有工作人员m人,现精简机构,减少25%的工作人员,则精简人;④某商场国庆七折优惠销售,定价Y元的物品售价元。(2)让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3)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运算特征。揭示各例的共性是含有“乘法”运算,表示“积”。(4)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单项式的概念,讲解“单独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的补充规定。 2.分析概念的关键性词语。聋生语言理解能力差,在概括出概念的定义后,要把定义呈现出来,给聋生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还要对定义中关键性词语进行“咬文嚼字”。 例如在概括出分数的概念后,可进一步剖析:①单位“1"表示什么意思?②“1”为什么加引号?③“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④“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意思?只有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弄清楚了,聋生才能对分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再如,在讲解“同类项”时,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这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 学教学方法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聋生数学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新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自身特点,采用视觉化、生活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数学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其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聋生来说,更是他们今后独立生活,

从事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能力。聋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聋校教学活动中,以贯彻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遵从的。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

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的教学中,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1、导入“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位置”这一课伊始,我先从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么在指挥?他们想到了交通警察、红绿灯。接着课件出示交通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红、黄、绿灯和三辆车的摆放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它们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只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就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得益于生活的启迪。儿童亲身经历,亲心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小学数学知识与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分米、毫米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

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体会和感受分米、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 学中能 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 10 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 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 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 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使得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那么重视数学建模活动以及实验操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出发,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有用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为了更好地促进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使听障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现就“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展开探讨。 一、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意义 听障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加以应用的有效途径。数学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实行“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是遵循听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 二、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行措施 1、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之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会收获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带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通过观察植物园里各种建筑造型和花卉形状,学生找出了很多他们学过的图形,大自然是最美的天然数学课堂,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使活动有了更多的意义。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要创设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以“再发现”和“再创造”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自然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获得这些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的感悟,基本经验活动的积累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对于三年级的听障学生而言,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应用题一直是一个难点。上课之前,我会准备一些实物等等,比如分给学生不同数量的苹果,然后分步进行比较。(1)谁的苹果多,谁的苹果少;(2)谁和谁比,谁比谁多;(3)谁和谁比,谁比谁少。通过这样简单、重复、相互的比较,大量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类应用题。 3、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数学知识自然生成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南漳聋校熊安富 数学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其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聋生来说,更是他们今后独立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能力。聋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聋校教学活动中,以贯彻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遵从的。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津南区大韩庄小学张义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

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课题提示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在学习过程中,更可以采用情趣化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6的乘法口决,我先出示一个小女孩,告诉大家她想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看谁学新口决学的快,问学生:“你们有胆量吗?”在学生说完敢后,老师再通过投影用6个口摆出一条鱼,然后出示这样的6条鱼,说这就是你们比赛题目了,看图填表,列出算式编写6的乘法口决。 简单而有趣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沸腾,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 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 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 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 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 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 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 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 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 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 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 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 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 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案例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多媒体出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4%,但日本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我国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学生各抒己见。 生1:65%表示日本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 生2:14%表示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生3:我们要注意保护森林环境,不能过度砍伐树木。 2.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登陆万州,据统计,去年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50%。 生1: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50%。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体会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体会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需要老师去引领。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 标签:数学;生活化;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变化,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教具创设情境。教学“圆的认识”时,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图,问学生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学生们回答:“不喜欢。因为这车虽然漂亮但踩不动。”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学生们还是说:“不喜欢,因为骑这样的自行车,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颠簸不平的路上骑一样”。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鼓励他们动手操作,通过画、剪、移、拼等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然后推导出: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在教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安排一个游戏:先请上男、女学生各一名站在讲台前。然后,教师拿出4个月饼,请其余学生用手指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要求大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教师边分边说:“ 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伸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问:“如果只有1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1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样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

聋校数学教学计划

聋校数学教学计划 聋校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聋校三年级有五名学生。刘x在来我校之前在普通学校读到了三年级,因此,本学期的学习对于他来说比较简单,不过需要在理解题意上加强指导。杨x通过两年的学习,能跟上教学进度,学习认真,但比较呆板不够灵活,理解能力需提高,特别是加强文字意义的理解。吴x写字做作业还是比较慢,贪玩,忘记快,认识的生字不多,增加了理解题意的难度,同时对于乘除法的意义没有弄懂,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困难。胡x因为身体原因时常请假,上学期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本学期的学习将会更加困难。周x一年级下学期才来我班,没有学习基础,因此在学习上很困难。 二、教学内容: 聋校第五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万以内加、减法笔算,千克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时、分、秒的认识,总复习。 这一册教材的重点是万以内加、减法笔算,乘法和表内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难点是有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方

法,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熟记7、8、9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学会乘除法竖式的写法,会用竖式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学会解答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重量观念。 5、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教材重点,恰当的掌握教学要求。 理解掌握有关的概念和法则,通过有效组织的练习,逐步使学生的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 2、继续加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3、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操作观察,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