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讲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讲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讲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讲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

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

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

周朝(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统治353年,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庙号/谥号姓名在位

周文王姬昌 50年(注:建国前在位)

周武王姬发 14年(注:前7年在建国前)

周成王姬诵 15年(周公姬旦摄政7年)

周康王姬钊 25年

周昭王姬瑕 23年

周穆王姬满 55年

周共王姬繄扈 23年

周懿王姬囏 8年

周孝王姬辟方 6年

周夷王姬燮 8年

周厉王姬胡 11年

周宣王姬静 46年

周幽王姬宫湼 10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周朝(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

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周平王姬宜臼 50年周桓王姬林 23年周庄王姬佗 15年周釐王姬胡齐 5年周惠王姬阆 25年周襄王姬郑 33年周顷王姬壬臣 6年周匡王姬班 6年周定王姬瑜 21年周简王姬夷 14年周灵王姬泄心 8月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周景王姬贵 25年周悼王姬猛 6月(王子姬朝作乱)

周敬王姬匄 44年周元王姬仁 7年周贞定王姬介 28年周哀王姬去疾 3月周思王姬叔 8月周考王姬嵬 15年周威烈王姬午 24年周安王姬骄 26年周烈王姬喜 7年周显王姬扁 48年周慎靓王姬定 6年周赧王姬延 59年周君姬杰 7年

周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前771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东周前770-前256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春秋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战国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秦前221-前206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汉前206-220

西汉前206-25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孺子刘婴更始帝刘玄新朝

王莽

东汉25-220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后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三国220-265

魏 220-265

魏武帝曹操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高贵乡公曹髦蜀汉 221-263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吴 222-280

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废帝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魏元帝曹奂

晋265-420

西晋 265-317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317-420

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东晋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作“十六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成)武帝李雄(成)哀帝李班(成)幽公李期(汉)昭文帝李寿(汉)末主李势汉(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前赵)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石鉴石祗前凉

武公(明王)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文王)张骏

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凉

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西凉

武昭王李暠

李歆

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前燕

襄公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惠文帝慕容熙

西燕

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前秦

苻洪

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苻宏

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末主苻崇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末主乞伏慕末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惠帝拓跋贺傉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

平原王赫连昌

昌定王赫连定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太子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淮齐 479-502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502-557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宣帝萧言

明帝萧岿

后主萧琮

陈 557-589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386-534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攸东魏 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550-577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557-581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 581-618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

唐618-907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后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拀南诏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渤海武王大武艺渤海文王大钦茂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渤海康王大嵩璘渤海定王大元瑜渤海僖王大言义渤海简王大明忠渤海宣王大仁秀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五代十国907-960 五代

后梁907-923 太祖朱温

末帝朱瑱后唐

923-936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936-947

高祖石敬瑭

少帝石重贵

后汉

947-950

高祖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后周

951-960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

恭帝柴宗训

十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弘俶闽国(909年945年)

(当中包含殷943-945年)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906-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楚国(907-951年)

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马希崇吴国(904-937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睿帝杨溥

南唐(937-975年)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917-971年)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北汉(951-979年)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前蜀(907-925年)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934-965年)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高太后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南宋1127-1279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谢太后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赵昺

辽 907-1125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耶律倍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萧太后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夏 1038-1227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1115-1234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1206-1368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元睿宗拖雷监国

元太宗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元成宗铁穆耳完泽笃汗

元武宗海山曲律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元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文宗图帖睦尔札牙笃汗

元明宗和世剌

元宁宗懿璘质班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元惠宗乌哈图汗

明1368-1644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1616-1911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洪天贵福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中国历代帝王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夏朝王系表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1)禹──(2)启──┬──(3)太康 └──(4)中康──(5)相──(6)少康──(7)予(杼)─┐ ┌────────────────────────────────┘ └(8)槐(芬)──(9)芒──(10)泄──┬──(11)不降──(14)孔甲──(15)皋─┐ └──(12)扃──(13)廑│┌───────────────────────────────────┘└(16)发──(17)履癸(桀) 商朝王系表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初) (1)太乙(汤)──┬──太丁──(4)太甲──┬──(5)沃丁 ├──(2)外丙└──(6)太庚─┐ └──(3)中壬│ ┌──────────────────────────┘ ├─(7)小甲 ├─(8)雍己 └─(9)太戊──┬──(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13)祖乙─┐ ┌──────────────────────┘ ├─(14)祖辛──(16)祖丁──┬──(18)阳甲 └─(15)沃甲──(17)南庚├──(19)盘庚 ├──(20)小辛 └──(21)小乙──(22)武丁─┐ ┌───────────────────────────┘ ├─(23)祖庚 └─(24)祖甲──┬──(25)廪辛 └──(26)庚丁──(27)武乙──(28)太(文)丁──(29)帝乙─┐┌───────────────────────────────────┘└(30)帝辛(纣) 周朝王系表 (西周,约前11世纪初——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弃(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 ┌───────────────────────────────────┘ └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文王姬昌─┐ ┌───────────────────────────────────┘ └[西周](1)武王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 ┌──────────────────────────────────┘ ├─(6)共王繄扈──(7)懿王囏──(9)夷王燮──(10)厉王胡──(共和行政)─┐ │ (前841-前828)│ └─(8)孝王辟方│ ┌───────────────────────────────────┘ └(11)宣王静──(12)幽王宫湦──[东周](1)平王宜臼──(2)桓王林────┐ (前827-前782) (前781-前771) (前770-前720) (前719-前697) │ ┌──────────────────────────────────┘ └(3)庄王佗──(4)釐王胡齐──(5)惠王阆──(6)襄王郑──(7)顷王壬臣────┐(前696-前682) (前681-前677) (前676-前652)(前651-前619) (前618-前613) │┌────────────────────────────────────┘├─(8)匡王班 │(前612-前607) └─(9)定王瑜──(10)简王夷──(11)灵王泄心──(12)景王贵───┐(前606-前586)(前585-前572) (前571-前545) (前544-前521)│ ┌───────────────────────────────┘ ├─(13)悼王猛 │ (前520) └─(14)敬王匄──(15)元王仁──(16)贞定王介────┬──(17)哀王去疾 (前519-前476) (前475-前469) (前468-前442) │ (前441) ├──(18)思王叔袭 │ (前441) └──(19)考王嵬──┐ (前440-前426) │ ┌───────────────────────────────────┘ └(20)威烈王午──(21)安王骄───┬──(22)烈王喜 (前425-前402) (前401-前376) │ (前375-前369) └──(23)显王扁──(24)慎靓王定─┐ (前368-前321) (前320-前315) │ ┌─────────────────────────────────┘ └(25)赧王延 (前314-前256)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列表大全

秦赵氏 [4] [5] (皇帝之名由此始)始皇帝讳政 二世皇帝讳胡亥 三世皇帝讳子婴 汉刘氏 太祖高皇帝讳邦 孝惠皇帝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讳恒 高宗孝景皇帝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讳彻 孝昭皇帝讳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讳骜 孝哀皇帝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讳衎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讳肇 孝殇皇帝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讳保 孝冲皇帝讳炳 孝质皇帝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讳志 孝灵皇帝讳宏 孝献皇帝讳协 魏曹氏 太祖武皇帝讳操 祖文皇帝讳丕 烈祖明皇帝讳叡 邵陵县公讳芳 高贵乡公讳髦 元皇帝讳奂 蜀汉刘氏 昭烈皇帝讳备 孝怀皇帝讳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讳坚 世宗桓皇帝讳策 太祖大皇帝讳权 会稽王讳亮 景皇帝讳休

末皇帝讳晧 晋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讳懿世宗景皇帝讳师 太宗文皇帝讳昭世祖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 孝怀皇帝讳炽 孝湣皇帝讳邺 中宗元皇帝讳睿 肃宗明皇帝讳绍 显宗成皇帝讳衍 康皇帝讳岳 孝宗穆皇帝讳聃 哀皇帝讳丕 废皇帝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讳昱烈宗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 恭皇帝讳德文 南朝 宋刘氏 高祖武皇帝讳裕 少帝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 太宗明皇帝讳彧 後废帝讳昱 顺皇帝讳准 南朝 齐萧氏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前废帝讳昭业 後废帝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讳鸾 炀皇帝讳宝卷 和皇帝讳宝融 南朝 梁萧氏 高祖武皇帝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元皇帝讳绎

敬皇帝讳方智 南朝 陈陈氏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讳蒨 废帝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 後主讳叔宝 隋杨氏 高祖文皇帝讳坚 炀皇帝讳广 恭皇帝讳侑 唐李氏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祝 宋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盘点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天降异象谁最能扯

盘点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天降异象,谁最能扯? 帝王出生时都有哪些异象?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文:芜蓬鼓吹“君权神授”是封建帝王宣扬统治合法性的最佳选项。异象作为其重要佐证之一在正史中占据独特地位。无论是朝代血腥更迭还是帝位和平传递都和异象有千丝万 缕的关系。每当帝位交接存在异常因素,是异象最活跃之时。异象有时分布于帝王整个人生阶段,本文着眼帝王降生时异象,力求管中窥豹。1先秦和秦汉时期 《史记》记载了商、周、秦先祖的起源传说。 商秦两家内容雷同:简狄和女修分别吃了玄鸟下的蛋生下了契(殷之始祖)和大业(秦之始祖)。玄鸟下蛋,是卵生信仰和玄鸟崇拜的体现。姜嫄在郊野踩中巨人脚印怀孕生稷(周之始祖)。 自黄帝建元始至子婴投降终,君主大多宣称身上流着黄帝血脉。刘邦取得秦的“小鹿”后不得不用正统标榜自己,昭告百姓我是天子。故《史记》叙述刘邦之母的受孕过程尺度奇大:“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和圣母玛丽亚受孕相似,表现帝王是龙胎,非人种。 《汉书·外戚传》记载薄夫人曾说:“昨暮梦龙据妾胸“,从而受孕生下汉文帝刘恒。再看《后汉书》写汉安帝刘祜:

“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不细思也极恐,小孩的卧具下盘着红蛇,侍者还不拖出去杖毙?刘邦斩白蛇起义,号为“赤帝子”,子孙袭承大统自然要作足舆论准备。汉武帝刘彻的之母梦日入怀。汉宣帝刘询刚出生就受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昭帝刘弗陵的之母怀孕十四个月才顺利生产。 两汉时期,异象的基本形态就差不多奠定下来了,后世在继承这笔“宝贵财富”基础上还进行升华创作。▲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文帝曹丕出生时青色的云气形成车盖的形状在其上方,“望气者”认为这不是“人臣之气”。晋元帝司马睿: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垫着婴儿的藁草像刚割下来一样,意同枯木复生)。晋怀帝司马炽生时,豫章郡南昌县出现了基因突变的禾稻(嘉禾),望气者说“有天子气”。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是此时期异象的绝对主力。南朝是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寄奴”)出生时:“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刘宋孝武帝刘骏生时“有光照室”。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2

XX历代皇帝世系表(XX 清) 一、xx 历史朝代歌 夏后XXXX东周,XXXX收。XX东汉XX,西晋东晋兼XX。匈奴羯氏XXXX,XX 代北后称雄。XXXX是南朝,北魏XX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XX,XX又灭XX再统一。随灭XX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XX 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XX。 五代XX汉周,宋朝XXXX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XX北宋消。南宋偏安在XX,XX 兴起国号元。 灭XXXX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XX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XX。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历三帝,共统治建 15年 都: XX (今XXXX 市XX)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 221年——公元前 210 年)在位十二年 秦二世胡亥(公园前 209年——公元前 207 年)在位三年 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 214年 建都: XX (今 xxxx ) xx 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 179年——公元前 157 年)在位二十三年 年号: 、/. I —[ 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 156年——公元前 141 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 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40年——公元前 87 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 86 年——公元前 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 汉高后吕雉(公元前 (注: 206 年——公元前 194 年——公元前 187 年——公元前 195 年)在位十二年 188 年)在位七年 180 年)在位八年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精心整理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 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 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 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 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 辛(纣) 西周世系表武王(发)燮)—孝王东周世系表平王(宜臼)王(壬臣)东周世系表元王(仁)威烈王(午)嵬)—桓公(惠公(秦世系表(始皇帝(政)西汉世系表高帝(太祖,彻)—昭帝()—孺子(东汉世系表光武帝(恭宗,祜)王,辩)三国世系表(一)魏国(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 (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 帝(皓,为西晋所灭) 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 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 匈奴族所灭) 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 东晋十六国简表 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 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 (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 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 于萧道成) (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 —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 (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 )—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 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 世祖,焘) 元宏) )—安定王( 五代世系表 十国简表 后梁(公元 灭) 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 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 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 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 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 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礼仪之邦的古中国,礼仪的繁密主要是通过朝廷、皇家表现出来的。皇帝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都有礼仪上的正式规定。每个新建立的朝代都要重新制定本朝的舆服制度,规定服色(即为何种颜色为尊)。人们印象中的皇帝形象,都是头戴旒冕的庄重模样,其实那种妨碍视线,左顾右盼就要敲脑袋的沉重东西,皇帝最不喜欢戴,在平日和后宫燕居时,皇帝自然不会戴那个累赘。所以皇帝的服饰大致可分为礼服与常服。 具体地说,皇帝的服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冕服 冕服是帝王、诸侯们参加祭祀盛典时所穿以与冠冕相配合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分开的服制,衣和裳上分别织或绣着十二章纹饰。周代天子按照祭祀典礼的大小分别有六种冕服,除大裘服是用黑羊羔皮制作的外,另外五种都是玄(黑)色上衣,纁(红)色围裳。战国以后,冕服制度遭到破坏,直到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恢复,以后历代沿用,一直到明代。但历代冕服制度变化很大,如冕服的种类,汉魏以后一般只有一种,但北周皇帝却有苍、青、朱、黄、素、玄、象、山鷩、衮等十二种冕服。隋、唐、宋三代虽然恢复了周代的六种冕服,但常穿的只有衮服一种,明代则只有衮服。冕服的颜色一般为玄衣纁裳,晋珐至南北朝多用皂衣绛裳,唐后期与宋、金、元各朝天子冕服为青罗衣和红罗裳,明代天子一度用玄衣黄裳。纹章则一般天子用十二章,诸侯公卿以下各代各有不同。 弁服 弁服是古代贵族男子的一种常用礼服。上自帝王、下至士大夫都可以穿用。弁服与弁相配,服装上用黑色丝衣,下用红色围裳,与冕服相似,但衣裳上不加章彩纹饰。腰系茅菟草染的绛色韦末韦后,代替冕服的蔽漆。皮弁服用细白布衣,素(白缯)裳,腰下有裥折,下系素蔽膝。皮弁服是天子、诸侯等平时翰会、朔望视朝、田猎、大射礼时穿用的服装,魏晋时形制已有变化,唐以后改为绛色衣、素裳、蔽膝、革带、白袜、黑履或舄,宋代没有皮弁服,明代皇帝又加以恢复,其他为绛纱衣,蔽膝随衣服颜色一致,用白玉带革带、玉钩鲽绯白大带,穿白袜、黑舄。武弁服颜色为赤,称韦末衣、韦末裳、韦末韦后,佩绶和韦末韦后都系有革带,鞋色与裳色一致,一般为有兵事时穿用。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 (夏朝--清朝) 夏朝(约前2070-1600年,共471年) 历代皇帝: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共555年) 历代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共276年) 历代皇帝: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共550年)其中:春秋(前770-476年,共295年)、战国(前475-221年,255年) 历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王子姬颓、周襄王姬郑、周王子姬带、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王子姬朝、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杰。 秦朝(前221-206年,共16年) 历代皇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195年) 历代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

刘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新朝(公元8-23年,共16年) 历代皇帝:新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共3年) 历代皇帝: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共2年) 历代皇帝: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共3年) 历代皇帝: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共12年) 历代皇帝: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历代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历史朝代 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 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夏禹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 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 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

初中历史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1、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2、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3、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4、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5、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6、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仅一年多。 7、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8、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9、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享年89岁。 10、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不到两岁即亡。 11、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12、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得了场大病死在襁褓之中。 13、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享位61年。 14、在位最短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也有说不足一个时辰。完颜承麟原为金国将领,天兴三年(西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于他,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

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死于乱军之中。 15、帝王结局最悲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16、帝王结局最幸运的要算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全部病死,无一横死。 17、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他幼时在临安(今杭州市)为南宋的帝王,青年时被元军俘往大都(今北京),降为元朝的臣子,又被迁居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中老年被遣入西藏为僧,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最后因文字狱被冤杀。 18、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被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19、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20、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21、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期之作多写宫廷糜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哀痛,流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22、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徽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23、最精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乾清官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 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篇一:御膳房的“阴谋”在我手上,有一份明朝万历年间御膳房的食料清单。皇上一天要享用如下食物:126斤猪肉,5只鹅,33只鸡,60个鹌鹑,10只鸽子,20斤香油,22斤面。此外,还有杂七杂八的各色物品:从16斤核桃到8斤白糖等等,皇帝都要一天之内消受掉。 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千块钱的样子。钱数虽然听着不大,但落实到猪肉、香油上面,那数目听了就让人倒胃口。这些钱要是买成双头鲍之类的东西,列成菜单就会让人看着舒服得多。 这个情况到了清朝,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清朝的宣统皇帝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自己的食物清单,按他的说法,他在5岁的时候,一年就已经要对付大约一万斤猪肉、将近三千只鸡鸭。 之所以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御膳房有自己的考虑。 除了列在清单里的常规食物外,皇帝想吃什么新鲜东西,当然也可以自己张嘴要。但是皇帝一张嘴要个什么东西,就会带来无穷的麻

烦。 比如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特别喜欢吃驴肠,张嘴要了几次。虽说皇帝也不是天天吃驴肠,但御膳房还是每天要杀掉一只驴准备着,怕万一皇帝张嘴吃不着热乎的,谁能担此责任?所以,从此北京的驴子一年要少掉三百多头。 这还是驴子,要是皇帝哪天吃中了一块鲸里脊,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最深谋远虑的办法,就是不让皇帝吃到鲸里脊,最好让他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吃一些寻常的肉类,比如猪肉。 鉴于皇上的伙食标准又不能定得太低,所以合理的结果就是:万历皇帝一年要对付掉四万多斤猪肉。御膳房的最佳生存策略,就是让皇帝、皇后陷入猪肉的海洋而不能自拔。 在小说《鹿鼎记》里,御膳房的太监就给韦小宝传授过这个心得,“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时鲜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至少呢,“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否则的话,“倘若皇上吃得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家何以自处? 韦小宝摆出一副马屁精的嘴脸教训了这个太监:“皇太后、皇上都是万分圣明的,哪有这等事?”其实即便太后、皇帝再圣明,终究还是安心吃猪肉比较妥当一些。 御膳房的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五代十国期间,在长沙有一个叫做楚国的小朝廷。马希声是这个小朝廷的最高领导。这位地区性的小领导人有自己的一位偶像,就是国家级别的大领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