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宋时期的开封国子监刻书影响_王定毅

北宋时期的开封国子监刻书影响_王定毅

兰台世界2014

·7月中旬国子监刻书是从五代时期开始,

宋代兴盛。作为中央政府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宋代开封国子监在官方刻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北宋开封国子监刻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北宋时期开封国子监刻书影响

摘要关键词国子监刻书是从五代时期开始,宋代兴盛。作为中央政府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北宋国子监与五代十国一样,仍然发挥官方刻书重要作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十分重视图书编纂出版,提倡息

武事,兴文教,所以国子监刻书在当时有很大发展。据相关史料记载,北宋国子监刻书不完全统计有148种,南宋时期由于战争较为频繁,经济发展遭受很大影响,国子监刻书数量、规模、种类都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也有92种之多[1]。

一、北宋开封国子监刻书特点

北宋国子监刻印的图书称之为宋监本,其质量颇高、数量众多、内容广泛,甚至有京师本美誉,对于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产生重要影响[2]。宋代开封国子监刻书之所以能够较快发展,

得益于国子监有着一整套规范而合理的刻书出版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北宋国子监刻书集管理、出版、教育于一体。西汉时期设立太学,晋武帝时期创立国子学,隋炀帝时期建立国子监,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设立学部,废除国子监,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子监始终是我国古代中央最高教育管理机构,为我国古代图书编纂出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离不开教材,北宋国子监刻书最初的想法是为满足教学需要。据《宋史·职官志二》载:“靖康元年,诏皇太子出就外傅,就资善堂置学舍,令国子监供监书。”国子监不仅要供监书,满足自身教

学,而且还要为各路州县学提供教材,与现在教育出版社类似。只是后来因为其管理职能的增加,国子监刻书范围才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强了对图书出版的审查管理,防止国家机密外泄。而且为了实现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维护,对那些有违儒家经典的图书,国子监负责禁毁。北宋国子监集教育、图书出版、刻书职责于一身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宋代刻书事业发展。特别是国子监掌握中央教育管理职能,产生刻

书需求,

图书出版满足了这种需求,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供求系统。2.国子监人才储备为刻书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国子监作为宋代国家最高中央教育管理机构,无疑是具有很大人才优势的,特别是国子司业、国子祭酒都是由当世大儒担任的,在图书校勘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例如建隆三年,姜融、陈鹗共同校定《孝经》、《论语》、《尔雅》、《释文》,国子司业孔维负责校刻《五经正义》。国子监不仅注重加强自身校刻质量,而且还会联合其他馆阁力量一起从事图书校勘。北□

河北大学王定毅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付彩芳

………………………………………………………………………………………………………………………………………………………

大量人力、资金、设备的投入。需要购置租用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信息服务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设备,来改善硬件基础设施。一方面为原始资料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进行妥善保存,另一方面将这些原始资料录入电子设备进行存储;同时需要开发或购买与硬件设备相配套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对以往和今后产生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3.提高信息利用和共享。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远程信息化窗口利用,方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人员远程检索、远程录入,方便信息利用和共享。一是要加强档案信息检索功能,实现学籍档案、学生信息、成绩查询等内容在特定权限范围内普遍检索。二是要增强信息公开性,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并且实现公开信息及时入库。三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互联互通,统一电子信息软件开发使用,方便信息共享、录入,实现高校内统一的目录中心、数据中心和查询中心。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现代档案管理早已摆脱了传统封闭的管理方式,需要管理人员不仅对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同时能熟练掌握专业软件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对于能够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起到领军作用的高水平人才要重点引进。档案工作伴随着高校发展的每一

个过程,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档案专业,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才。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要给予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的机会,及时掌握档案管理的最新动态,融入到工作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要给予适当的晋升通道,使管理人员保持对这项工作足够的热情,看到发展的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努力,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提升。档案工作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考虑在各部门、各学院内部培养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协助专业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5.增强安全保密性。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具有更易存储、

检索、共享、服务的优势,电子涉密档案具有保存管理方便、数据处理成本低、集中管理度高、保障安全性强、标注规范等很多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容易被修改和被破坏等弊端,应当充分应用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等先进技术和科学规定、完善管理、有效合理的制度来保障电子涉密档案的信息安全。一是做好涉密电子档案载体的保护,采取相应的防火防水措施,保证硬件安全,避免挤压,远离强磁场;二是采用电子数码签名封签认证,设置不同的用户管理权限,安装杀毒软件等方式加强电子档案信息保护;三是设立多处存储设备做好涉密电子档案复制备份;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存储、处理、传递,提高涉密电子档案管理水平;五是开展严格的监督检查,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六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强化制度保障,以

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涉密电子档案安全。从而形成良好的电子涉密档

案保密管理环境,切实将电子涉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武锋.浅议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5).

北宋时期的开封国子监刻书影响

台论坛

lantailuntan

中图分类号G270.9文献标识码A 22

宋设有秘书阁、集贤院、史馆、昭文馆,是北宋图书校刻主要机构。为了提高监本刻印质量,这些馆阁都会共同参与校勘工作,例如咸平年间,国子监校刻史书,秘阁校理戚伦、集贤院宋皋、崇文院杜镐、史馆刘蒙叟就共同负责校定了《三国志》。北宋时期国子监在刻书中的雄厚人才基础,促使其在刻版、写版、校勘等环节中有着十分严密的协作和专业分工,确保宋代宋监本高质量。

3.国子监刻书有着充足的经费保障。淳化五年,国子监李至上疏:国子监旧有印书钱物所,名为近俗,乞改为国子监书库官。始置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廷宣索赐予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于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北宋国子监设有专门负责掌管钱财的机构,其所有经费都有政府拨款给予充足保障。同时国子监刻书不仅作为自身教学教材,而且也被皇帝赏赐给大臣和外国使臣,以此来宣扬文治,政府给予国子监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其中仅用于刻印《五经正义》就投资三十余万钱,由此可见其经费充足。北宋国子监刻书,其经费一方面来源于政府拨款,同时也有图书发行收入。在叶德辉《书林清话》中记载到,“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钱收赎”。由此可见,北宋国子监正因为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其刻书才有如此大规模和高质量。

4.北宋国子监建立了规范的校勘制度。内容是决定图书质量的关键所在。北宋国子监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为此建立十分严密规范的校勘制度。在北宋国子监图书校勘中规定必须要经过三道程序:图书编纂完毕以后,要送给国子监勘官,由勘官覆勘完毕后,送到主判官阁馆再次进行校勘,与现代图书编写的“三审三校制度”相类似。《经典释文》勘官有冯英、皇甫宇、李守志、张崇甫等人,详勘官有卫融、聂超义等,重详勘官则有姚忠、陈鹗等。《毛诗正义》勘官前后共分三次进行校勘,12人参与其中,并且都有专人负责,其中勘官有秦奭、解贞吉、胡令问、解损;都勘官孔维;详勘官毕道昇、孙俊、尹文化、王元贞、牛韶;再校官孔维、刘弼、胡令问;再都校官李觉。北宋国子监正是有着如此严密规范的校勘制度,宋监本质量才得以保证,也成为后世人们竞相翻刻和收藏的图书。

二、北宋开封国子监刻书的发展

宋朝建立以后,开封国子监负责国家图书的发行、出版和刊刻管理,掌管着广文馆、四门学、太学、辟雍、国子学日常管理[3]。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国子监刻书事业发展。建隆元年,宋太祖登基不久就到国子监视察,建隆三年命人对国子监进行重修,成为当时国家刻书的主要机构。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以后,也十分重视国子监刻书事业发展。在《玉海》中记载到,宋太宗到国子监龙图阁中的时候说,“凡亡缺之书,搜求备至。国学馆阁经史未有刊版者,悉令刊”。雍熙年间,国子祭酒孔维受到宋太宗召见,命他和其他学官共同校订《五经疏义》,刻版行用尚未结束孔维就生病了。宋太宗命太医为其诊视,并让人安抚。一开始的时候,孔维私自挪用了三十余万刻书钱,后来为人所举报而事发,孔维甚为忧惧,后来就用家财补偿,宋太宗知道以后也没有对其进行责罚,以其宽宏大量而告终。由国子祭酒孔维可以私自挪用三十余万公款来推断,当时国家对于刻书事业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宋朝统治者的重视,直接促使开封国子监刻书事业发展,国子监版片数量快速增长。《宋史》中记载到,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到国子监去检阅书库的时候,问国子监祭酒邢昺经书刻版数量有多少,邢昺回答道,建国之初,国子监拥有的刻版也不超过四千,但是现在刻版数量已经超过十万,而且各种经传和正

义类的图书刻版都十分齐备。从宋朝960年建国,到1005年,其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四十五年,但是国子监图书刻版数量已经增加了二十多倍,其增长速度令国子祭酒也深感震撼。宋朝开封国子监书版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前朝遗留下来的旧版,还有一些是私人呈献给朝廷的,更多的是国子监新雕和翻刻的。

开封国子监是国家刻书管理机构,其刻书的数量以及内容都远远超过前朝,可以说是涵盖了经史子集各个方面,其中以类书、医书、史书、经书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由于宋代统治者对于文治的高度重视,为了笼络人心,大兴文教,为国家培养人才,所以经史类图书无疑就成为开封国子监刻书的重要内容。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国子监就开始刻印了《经典释文》,天禧五年(1021),短短的五十六年的时间里,国子监就已经把当时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全部刻印完毕,甚至是那些经书注疏和正义都刊刻了。开封国子监不仅注重对经书的刻印,而且还刊刻了对经书进行解读的《群经音辨》和《说文解字》等。我国北宋时期具有非常浓厚的修史之风,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统治的需要,同时也与当时文化、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北宋开封国子监也十分重视刻印史书,特别是从淳化五年到熙宁五年左右刻印完成的《十七史》,是宋代开封国子监刻印史书的经典,当时的正史按照规定全部都是由国子监刻印,私人是不可刻印的。当时国子监不仅刻印正史,而且对于《资治通鉴》和《七十二贤赞》等史学著作,这在前朝都是史无前例的。宋代开封国子监还十分注重刻印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医书,开宝六年校刻的《卢氏详定本草》,淳化三年刻印的《太平圣惠方》,天圣五年刻印的《巢氏病源侯论》、《难经》、《铜人腴穴针灸图经》、《黄帝内经素问》等,都是在此期间刻印完成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宋代开封国子监刻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类书。国子监在宋仁宗时期刻印了徐坚的《初学记》、萧统的《昭明文选》、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等,都是当时的鸿篇巨著。北宋建立以后,为了对大臣和文人进行笼络,广置馆阁,厚其俸禄,使文人知识分子可以安心修书。太平兴国二年,学者李昉和扈蒙等人编纂了《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等,宋太宗编写了一千卷关于文儒之士故事的《太平总类》、五百卷小说《太平广记》、一千卷文章《文苑英华》,后来将这三部书赐名为《太平御览》,在《太平御览》编纂完成不久,就命开封国子监进行刻印。后来宋真宗让杨亿诸和王钦若等人编写了关于君臣故事的一千卷《册府元龟》,与之前宋太宗时期编纂的三部图书共称“宋代四大书”,其规模宏大、资料丰富,令后世叹为观止。这四部书最终全部都是由开封国子监进行刊刻,为我国古代宝贵历史文献资料的保存和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宋代开封国子监刻书不仅注重校勘,而且大多数都采用名家手写上版,所以宋监本都因为“笺刻精好若法帖然”,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4]。例如,《毛诗正义》衔名有承奉郎光禄寺丞赵安仁、承奉郎守大理评事张致用、乡贡进士陈元吉、广文馆进士韦宿等人手书,其中这些人一般都是官衔名称排在最前面。以至于明代文学家在对宋监本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认为,“藏书者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纸质莹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许多宋监本都由赵安仁等一些书法家亲自手书,从而使其文学艺术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宋敏求.春明退朝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陈坚.宋元版刻图释[M].学苑出版社,2000.

[4]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兰台论

lantailuntan

23

兰台世界2014·7月中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