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气的制法及习题

氧气的制法及习题

氧气的制法及习题
氧气的制法及习题

2.2 制取氧气

【知识掌握】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药品、基本原理、实验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会解决具体问题。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药品:H2O2 无色液体 MnO2黑色固体

(1)实验原理: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 氧气

符号表达式:H2O2 MnO2

H2O + O2

(2)实验装置

气密性检查特殊方法:用止水夹关闭,

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形成如图的液面差,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3)注意事项:

a). 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2、氯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白色固体, MnO2黑色固体

(1)实验原理:

(1)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符号表达式: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KMnO4紫黑色(暗紫色)固体

(1)实验原理: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符号表达式:KMnO4△

K2MnO4 + MnO2 + O2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3)实验步骤

a).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常用方法(1)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

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2) 气密性检查特殊方法:用止水夹关闭,

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形成如图的液面差,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b). 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用药匙或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药品均匀铺平在试管的底部(使药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c). 定:固定试管:

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对药品加热。

e). 收:收集气体。

f). 离:先把导管撤离水面。

g). 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f).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5、氧气的检验、验满及放置: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验满:(1)用向上集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排水集气法收集时,瓶口冒大量气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放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盖上玻璃片后,瓶口应向上正立放在桌面

二.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注意:(1)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

(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它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也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

(3)离开化学反应就不存在催化剂。

注意:(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相比,用H2O2 溶液制氧气有以下优点:安全、环保、节能(原料廉价)、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双氧水可根据需要随时补充, MnO2易回收等。

三. 工业上制取氧气:

1. 物理变化

四. 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基本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X)

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一变多:X→A+B+……)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②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①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②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利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2、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四、教学设计

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 【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 【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 【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 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 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3.氧气的收集方法。 【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 (3)归纳 【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探索操作步骤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指导阅读)课本第40页。 【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 (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投影展示】讨论题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加长颈漏斗或者分液 漏斗;若要控制反应 的速率应该用分液漏 斗。 讨论分析装置的优缺 点 答:不可以 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的装置 学生思考回答:(1)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 的性质可用排水法收 集。(2)根据氧气的 密度比空气大,可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 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 律:根据反应物的状 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 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 集装置选择的规律: 根据气体的性质(密 度、溶解性)选择收 集装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 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 骤:1.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 药品和一团棉花,并 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盛满水, 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 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通过装置的对 比加深对发生 装置的认识,学 会辩证的看待 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 识迁移能力。培 养学生的知识 迁移能力。 师生共同进行 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分析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 读归纳能力 用谐音记忆法 归纳高锰酸钾 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能够让 学生尽快地熟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制法(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KMn04=加热= 2K2MnO4+MnO2+O2 ↑(a) 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 2H202 =MnO2=2H20+2O2 ↑(c) ②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 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 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氧气的制法(教案)

孙青云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年级:九教师: 周素进科目: 化学 班主任:张老师日期: 2013/8/27 时段: 13:00-15:00 课题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标1.掌握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及其注意点,学会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2.掌握双氧水制氧气的步骤及其注意点,掌握催化剂的定义 重难点两种制氧气的方法 考点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 知识点剖析 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 1 高锰酸钾制氧气60 min 2 双氧水制氧气60 min 今日授课●新课○复习课知识点难易度○难○较难●简单 学员课堂表现理解程度及互动亮点 精神状态及配合程度 下次课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氧气的制法 1. 高锰酸钾制氧气 药品:高锰酸钾 发生装置:课本P35图2-8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反应原理:氧气二氧化锰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 22424O MnO MnO K KMnO ++?→??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操作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不到气体 装入药品 将高锰酸钾粉末铺在试管底部,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固定试管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 加热 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收集的气体不纯 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回流到热 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注意点: (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端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较差。 (2)伸入试管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排不尽试管内的空气,使得收集的氧气不纯。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2. 双氧水制氧气 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 发生装置:课本P36图2-9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 排水法 反应原理:氧气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2222H O O H O MnO +??→? 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水,打开分液 漏斗活塞,谁不能持续滴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较差) (2)先装二氧化锰 (3)塞好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 (4)固定锥形瓶 (5)收集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做催化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例1: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根据图形回答有关问题: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群众备课记录(一): 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 月8 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经过这样的学习及分析,对于新教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帮忙很大。 群众备课记录(二): 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备课地点:阶梯教室学科:语文 主备年级:xx 年级 时间:xx 月xx 日 备课中心问题: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思考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能够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3、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群众备课记录(三): 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 冼建南、谢健民 时间 4 月1 5 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 反思常规教学检查的状况 备课资料 1、有关学生作业、练习册完成的状况,解决问题。 2、讨论怎样教学圆锥、圆柱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群众发言记录 1、从检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小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书写较差。还需要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2、冼建南:我们课本上只讲了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但考试时有些灵活的题会考到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和圆柱的高的关系;或当他们等体积,等高时,他们的底面积的的关系,每年考到这类题时,学生还是弄不懂。 3、谢健民:最好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看,解决这类题最好用方程解。小结 1、今后加强学生的书写,也就是态度要抓好,培养好。 2、统一圆锥及圆柱的关系的教法。 群众备课记录(四):数学组第一次群众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3.3.5 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缺勤:无 群众备课资料: 1、上次群众备课分工任务完成状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状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状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群众备课其它资料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 节课的练习资料。群众备课记录(五):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校园群众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冼建南谢晓华时间2010 年3 月11 日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第一、二单元单元分析及错题 备课 资料 ①讨论第一、二单元的错题分析及解答方法。 ②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③课件制作的分工。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好处的两种量时,要事先规定哪种量为正(或为负)。 2、谢晓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如-8 和-6,8>6,所以一8v—6。

氧气的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主讲: 黄冈优秀化学教师程为民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常握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2、常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用途;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制大量的氧气,主要是通过使空气液化,再分离液态空气而制得,这是物理方法,其主要过程为: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H 2O 2 ) (H 2 O) (O 2 ) 氧气的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实验室制备氧气教案

实验室制备氧气 课题实验室制备氧气 科目化学班级初三(1)班人数30 教师陆雨婷时间周三上午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毛玻片、塑料瓶 药品:二氧化锰、双氧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 【讲述】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 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 人、炼钢、潜水、气焊都需要较纯的氧气, 同学们有人知道氧气如何制取嘛? 在自然界中,植物“制造”氧气的方 式是通过光合作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 气法来制取氧气。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 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回答】 氧气的性质 【讲述】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 前,我们首先来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 【展示】我手里这一瓶氧气是事先收 集好的,请大家自己观察,并请同学闻一 下气味,试着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演示】这个塑料瓶中也是老师课前 收集的氧气,现在我打开盖子,倒入一些 水,然后摇匀,请大家观察,是否有什么 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可以得 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是无色、 【观察】 【观察、讨论】 【记忆】

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为1.429g/L。 氧气的制备 【提问】刚刚我们一起探究了自然界 以及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又了解了氧 气的物理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 室制备氧气的方法。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 之前学过的一些方程式,讨论并回答,实 验室制备氧气可以用什么药品? 请同学回答一下。 2H 2 O 2 2H 2 O + O 2 2KClO 3 2KCl +3 O 2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 O 2 【讲述】这节课,老师将为大家展示 用双氧水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 【提问】在PPT上的这几套装置, 请大家结合氧气的相关性质以及以往所 学知识,从中选取仪器,组合成一套完整 的实验装置。并给出你选择的理由。 【讨论、回答】 【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实验】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 2、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 末,旋紧胶塞,在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 3、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 集; 4、等集气瓶中液面下降至瓶口,瓶 外有气泡产生时,实验结束。 【提问】 1、实验中分液漏斗的作用? 2、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 【观察】 【讨论】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 应物的量,从而来控制 反应的速率。 2、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 作催化剂,能改变反应 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 变,对于生成物的量是 没有影响的。 MnO2 △ △

化学说课稿《氧气的制法》

化学说课稿《氧气的制法》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 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 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教学目的 第一组:依次分别列举6和9的倍数。先依次列举6的倍数和9的倍数,圈出它们公 有的倍数,这样就找到了6和9的公倍数是18、36、54等,其中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 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 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 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展示一些原子的质量,学生观看展示后,发现原子有质量,只是很小。这样用具体的 数据直观地告诉学生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小。然后提出问题: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它是 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和计算公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 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 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绘图计算、,并口述求解过程,(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寻找最后的结果),并填好表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制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 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 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 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 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7.B 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氧气的制法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氧气的制法同步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分解过氧化氢C.加热高锰酸钾D.加热氧化汞 2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干燥氧气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量取9.0mL液体 D.滴加液体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B.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而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D.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 5 . .“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6 .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使用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C.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7 . 下列实验中不含有分解反应的是:() A.电解水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用双氧水制氧气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8 . 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⑦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 9 .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这三种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B.它们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两个需要加热,有一个在常温下进行 C.它们制取氧气时均需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它们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它是建立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有广泛的用途。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

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五、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六、教学思路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 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 2、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叙述性质。出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对二者 进行认识。 3、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学 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A:在试管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氧气的制法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药品和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为无色液体,加水可配成过氧化氢溶液,常保存在棕色瓶中,过氧化氢溶液又叫“双氧水”。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2、加热氯酸钾(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3、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探究 问题:(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不加入二氧化锰能产生氧气吗? 探究一: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步骤一: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放出氧气少。

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结论:常温下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加热氯酸钾,不加二氧化锰能产生氧气吗? 探究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3)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着什么作用? 4、催化剂: 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一变:二不变: 催化剂的阐述: (1)催化剂分为正、负催化剂 正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此说法是否正确? (2)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A :1g氯酸钾B:1g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同时加热A和B, 谁的反应速率快?谁产生的氧气多? (3)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如果取出,还能再用,这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还可用它来加快反应速率 上接探究一 步骤三: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结论:二氧化锰仍然在起作用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4)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催化剂 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专门用来催化某一类反应,二氧化锰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一个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有多种。 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减慢物质的反应速度 B.加入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催化剂加快物质的反应 D.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改变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 B.催化剂能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 C.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D.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定安实验中学化学学科陈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的起点和障碍点分析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也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气体制取实验,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细节都只是在理论上有点初步认识,对实验安全、成败、质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还无从谈起,但在本次实验中都将一一遇到,而学生尚不能预见,故需要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提醒并引发思考,但又不能让学生过多的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不敢动手实验,要让学生做到大胆而又心细,就要力求让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来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实验。所以其中的障碍点之一就是要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障碍点之二是在实验中学生对其中使用到的催化剂在实验中的作用的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二、教案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 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实验2—6】。 (演示)用分离出的二氧化锰重复做此实验。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先预测,后 实验并认 真观察,做 好实验记 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过氧化氢水+氧气表述实验 现象,找出 催化剂概 念关键词 加以领悟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 结论。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 后的习题。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学 会辩证地思考问 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 此处还需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 使学生体验到实验 室可通过多种方法 来制取氧气,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分析发现 新问题 由化合反应特点引 出分解反应的学 习,由实践体验上 升到理论思考。

氧气的制法教学实录及说课

教学实录及说课 市高新区天王镇初级中学庞明辉 《氧气的制法》第 2 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板书](两位学生上台分别书写有关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引言]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本节课将以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为例讨论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并收集到一瓶纯净的氧气? [提示]根据制取原理中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及生成氧气的性质来设计相关实验方案。 [板书]:选择哪些仪器?怎样安装?操作步骤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挑选所需仪器,进行装置安装。 [教师活动]进行巡视,留意每组的装置特点,并挑选出一组存在一定问题的装置上台展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所展示的这组装置,发表各自的见解,既可指出它的不妥之处,也可肯定它值得借鉴的地方,还可以将自己这一组的得意之处向大家作介绍。(此处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讨论]学生观察台上的这套装置后,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生:我觉得制取O2时,试管口的方向应该向下倾斜一点,不应该朝上,这样有利于氧气的导出,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生:我也同意试管的方向应该略向下倾斜,但不是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而是因为药品有可能受潮,加热后会有水气产生,到试管口处会凝洁成水滴,如果试管口朝上,会使水流回试管底部,这样试管突然遇冷会破裂。生:我认为试管口应朝上,是为了避免导管处的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师:很多同学都指出了这套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问题,即试管口的方向不应朝上,应略向下倾斜,提得很好,我同意这一看法。 生:那么,究竟为什么试管口应朝下倾斜呢?

人教版化学九年《氧气》word教案二

人教版化学九年《氧气》word教案二 课题分析 本节课要紧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差不多概念和原理。如此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培养学生观看、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专门认识过程,应该有打算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究别的物质时,会适应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看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体会证明,如此做也有助于学生的经历。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明白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明白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差不多特点,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看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样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2)明白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把握。 教具预备 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预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坚持生命6—7天,然而人假如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坚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因此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导入二演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大伙儿明白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瓶气体确实是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进新课

制取氧气 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 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操作过程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 (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