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看现代社会的_无效沟通_

从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看现代社会的_无效沟通_

从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看现代社会的_无效沟通_

从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看现代社会的“无效沟通”

李琦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使人们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社会中的信任机制受到威胁,使社会各个层面的沟通无法有效进行。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真正的平等交流建立社会的信任机制和沟通机制,沟通理性是解决很多现代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沟通;沟通理性;平等交流

中图分类号:C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2-0061-01

21世纪是一个沟通与对话的时代。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团体,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层面的运转与发展都需要有效沟通,沟通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越来越重要。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缺乏沟通就会导致政策无法实施推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缺乏沟通其商品就会没有市场,媒体与大众之间缺乏沟通就会让大众对媒体质疑、抵触甚至攻击。奶粉事件、“躲猫猫”事件、“钓鱼”事件、上访者“被精神病事件”、富士康的十四跳以及“拆迁事件”等等,几乎每一天社会都发生着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虽然每天电视、报纸、网络都向我们传递着这些新闻信息,但是我们这些“被”告知的受众仍然感觉这些与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因为我们自己永远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于是,猜忌、怀疑、抗争、排斥、矛盾、冲突……每一天都冲斥着社会,如果没有信任、无效沟通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哈贝马斯认为,解决这类社会问题的途径就是沟通。在社会交往中,各行为主体能在一种沟通与对话的环境中,不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而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与沟通、协作与商谈、理解与宽容的基础上达成普遍性共识,逐渐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人信奉或遵从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他们有着工具理性,只关注“人与物”的关系,而忽视了社会中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首先强调的是“人—人”关系,而不是“人—物关系”;不是把对方当作工具以满足自己需求,而是在满足各方前提下,实现自身的要求。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而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表达各自的意见,达成普遍性共识。沟通理性的核心就是在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即通过沟通、讨论达到情境的共同界定。它突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双向理解,蕴含着人类真诚沟通的本质,从而走出原有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单向解释的困境。正是沟通理性使得社会实践得以可能。不同行为者的计划和行为,通过定向于相互理解的语言使用和对可批评的有效性申述采取“是”或“否”的态度,在历史时间长河和社会空间中相互联结。通过沟通所获得的同意——

—它可通过主体之间对有效性申述的承认来衡量——

—使得网状关系的社会交往和生活世界得以可能。生活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很多时候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利益的纠纷、资源的争夺等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来是“人与物”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人与人”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各环节沟通载体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而现代社会中导致无效沟通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就是未能充分实现平等交流。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地位决定其在政治对话中缺乏平等话语权,老百姓在很多情况是被排斥在体制之外的,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重要差别就是权力地位和话语权的不平等,很多社会问题绕来绕去,只要一绕到政治体制上就无计可施、无力改变。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无效沟通,很多消费者因为技术壁垒对商品的材料、质量等都一无所知,有些人为了保险只能购买品牌商品,其实无非就是买个“信任”。现代媒体也已经完全不是一个能站在公正、公义立场上的传媒,在市场经济中只能竞争才能生存,很多时候他们是为了利润去迎合或吸引大众,有时会失去公德公义之心,在现存的体制下只能报道“能报道”的事情,一些社会事实是不允许让大众获知的。而哈贝马斯所谓的“平等交流”正是说要排除社会的、个体的、差异的交流。不论社会精英还是平民百姓,都能有均等的机会自由进入谈话场这一公共领域畅所欲言,在无拘无束中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想法,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乃至不可预见的冲突。语言是我们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如果没有平等交流,那语言就推动了其特有的魅力,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事实上,平等交流的真正实现只是一种理想的沟通情境。因为平等交流的真正实现“必须在免于压迫性的社会力量介入的情境之下,所有参与传播者都能有相同的机会,自主地选择及使用言辞行动,相互质疑言辞内容的真实性或合理性的有效声称”。

当然,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假定了人常常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有不同的运作和目的。有时人们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是为了更好地谋取自己的利益,获得他人的同意或有效地欺骗他人。知己知彼是为了迷惑他人。人从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并非一定是为了争取共识,或者仅仅假装谋取共识,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在现代社会,沟通理性的实践还要受到不同社会条件、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环境等很多因素的制约,假设少部分人遵守沟通规则,而大部分人不遵守,这少部分人可以通过说服,但大部分依然不听时沟通理性就处于被动之处。强迫则违背自己的教义,而靠说服却又毫无用处。当一个社会不满足沟通规则所提出的诸种条件时,沟通规则就行不通了。依靠什么力量来保证每个人遵守理想对话规则呢?对话中常常出现不同的意见,人们如何获得共识和相互理解呢?哈贝马斯想设计出一个避免暴力的理想对话结构。但是统治者仍然使用工具理性,甚至沟通理性来实行统治,那么普通百姓、学者又有何力改变呢?然而,我仍然相信沟通理性对于现代社会的“无效沟通”还是有着指导意义。哪怕一小部分有了这种理性意识也会对社会的某一角落发挥其弱小的作用。正如哈贝马斯自己所坚信的那样,“虽然沟通理性值得怀疑,而且沟通行为理论不解释物质再生产过程,但是它可以成功地批评、取代工具理性。”

参与文献

〔1〕李怀.捍卫现代性:哈贝马斯的策略〔J〕.《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2〕颜世晔.沟通理性——

—和谐社会构建的新思维〔J〕.《时代经贸:中下旬》.2008年第19期

〔3〕颜世晔、才华.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李琦,南京河海大学社会学2009级硕士

文学界·文学评论

61

··

文学界

沟通行为

一、关于修身修养 ★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 ★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 ★企业跟企业最后的竞争,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境界的竞争。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有恩才有德,有德才有福,这就是古人说的"厚德载物"。 ★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得道的过程。 ★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干坏事的人。 ★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同流等于合流,合流等于合心,合心等于交心。 二、关于成功 ★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变态"——改变心态、状态、态度等。 ★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许多不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行动前的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功是百世功,利是千秋利,名是万世名。

★什么是团队,看这两个字就知道,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这就是团队。 四、关于沟通 ★沟通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合作。中国人的沟通总是从家里开始的。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有3个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影响沟通效果有3个要素:场合、气氛和情绪。 ★沟通的3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 ★沟通的5个基本步骤: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沟通的5个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感情的互动。沟通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要学习《亮剑》中李云龙的笑。笑能改变自己,笑能给人以力量,笑能创造良好气氛,笑能带给他人愉悦,笑是成功的阶梯。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

2013年7月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试题

2013年7月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人际关系的内部结构要素: B (分值:1分) A.方对关系 B.行为部分 C.信息媒介 D.实物媒介 E.交流活动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人性原则: D (分值:1分) A.交互原则 B.理解原则 C.文明原则 D.择善原则 E.互利原则 3.下列哪一阶段是人际关系的起步及准备阶段: A (分值:1分) A.定向选择阶段 B.感情交流阶段 C.情感探索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E.表面接触阶段 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D (分值:1分) A.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情感发展过程 B.任何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停滞 C.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能达到稳定的交往阶段 D.许多人际关系一般都停滞在第三阶段上往复循环 E.在定向选择阶段,时间跨度不一 5.有关PAC分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E (分值:1分) A.PAC理论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自我意识状态"理论 B.PAC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心理及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 C.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成为其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D.PAC理论从人格结构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类型交往中的一般规律 E.如果交往双方的人格意识状态处于对对方的期望,则属于"互补型"的人际关系 6.下列哪种心理差位关系体现为下位者尊重上位的意见,且能照办,若持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分值:1分)B

A.微弱差位 B.中强差位 C.显著差位 D.超强差位 E.极强差位 7.下列有关社会认知的说法错误的是: C (分值:1分) A.对他人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外在行为特征的认知和他人人格特征的认知 B.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对自身的感知、理解及评价过程 C.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一定比对别人的认知更准确 D.只有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E.在对他人进行归因时,可以采用一贯性标准、差异性标准和普遍性标准。 8.下列有关护患关系的内容中,哪一项构成了护患关系的基础。 B (分值:1分) A.道德关系 B.技术性关系 C.利益关系 D.法律关系 E.文化关系 9.下列有关护患关系基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B (分值:1分) A.指导-合作型模式是一种微弱单向的模式 B.指导-合作型模式以生物医学-社会心理及健康为主导思想的护患关系 C.指导-合作型模式的特征是“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做什么” D.指导-合作型模式适用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重病初愈恢复期的患者 E.指导-合作型模式原型是“父母-儿童” 10.一位明天即将动第二次大手术的患者对护理人员说:“一想到上次术后我所经历的刀口疼痛,我就害怕的不得了。” 请问:这种沟通属于下列哪一种层次: C 11.(分值:1分) A.一般性沟通 B.事务性沟通 C.分享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E.共鸣性沟通 11.最难解释的非语言沟通行为是: C (分值:1分) A.触摸 B.目光的接触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欧美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中最富有原创性、体系性的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有学者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建构起来的交往行为理论,普遍被认定为代表哈贝马斯个人学术成就的标志。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二、主要内容 《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这部著作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 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 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

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论文题目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姓名曾婷 指导教师黄其洪 成绩 2014年 6 月17 日

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曾婷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有名气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敢于正视传统理性的分裂,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展开了深入的批判,认为应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上,重建理性以拯救理性,从而建立以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理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心理学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与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进行探究,对于推动我们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如行动的概念、普遍语用学、生活世界和系统以及对该理论的评价。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系统生活世界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尤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金钱交往”、“地位交往”侵蚀和影响着人们的内心,诱惑、欲望更多,导致的矛盾冲突也就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变化,互相的猜疑,不信任,社会的诚信危机以及过度的放大自我价值观等现象的出现。人和人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有深度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研究“交往”更有助于审视人际关系、端正人们的价值观,而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论,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和谐价值的世界,这样就为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交往奠定了和谐的基础,也为人权的保障提出了基本的目标和准则。那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到底是怎么样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而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呢?这都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内容。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交往行动的概念 哈贝马斯基本上在他所有著作中都使用过“交往行动”这一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哈贝马斯对交往行动概念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在20世纪60年代他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认识与兴趣 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 (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 (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 (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 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 (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 (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 3、兴趣的类型 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哈贝马斯 一、认识与兴趣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三、交往行为理论 四、现代性

(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 (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 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 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 (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 (3)可是到了近代以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公共领域不断向私人领域渗透。这就产生了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2、结构转型类型 (1)广场型的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哈贝马斯指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生活在广场进行,但不固定;公共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因此,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下列特征: 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_贺寨平

2000年4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A pr,2000第27卷第2期 T he Jo urnal of Shanxi T eachers univ er si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27 N o.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 贺寨平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 “语言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他所 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言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 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0)-02-0051-04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美国的A?戈夫曼主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里说:“毫无疑问,哈贝马斯是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鉴于哈贝马斯“在众多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致于他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确切的概括”。英国社会学家威尔彼说,哈贝马斯是“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1],而在德国,他被认为是“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2]。作为公认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毫无疑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其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行为类型与合理性 从学术渊源上看,哈贝马斯受到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是他认为“批判理论”不应该仅仅止于批判、否定,而应进行理性的重建。因此,在写出《认识与旨趣》、《合法性危机》等著作后,又吸取了米德、迪尔凯姆和帕森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以及 收稿日期:1999-12-11 作者简介:贺寨平(1966-),男,山西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李佃来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李佃来(1973-),男,汉族,山东安丘人,武汉大学人文 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 学研究。 [摘 要]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和 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在交往范式的基础上,构筑起交往理性概念。 交往理性能够弥合理性的裂缝,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反对意识哲 学的泛滥,破除传统哲学的理性神话和理性霸权。同时,交往理性 又成为哈贝马斯思考人的解放,展望人的未来的方案。与后现代 主义哲学家无情消解理性的话语相比,哈贝马斯的理性话语更充 满辩证的张力,更具有思想的解释力。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交往行为;生活世界 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哈贝马斯对理性的关注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思路:分析批判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之处,但并不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力图以语言和生活世界互动的交往来重建理性,以此拯救理性。由此,交往理性成为哈贝马斯理性观的中心范畴,对交往理性的构建成为他一生的心愿。 一 相比前现代社会来说,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各个价值领域发生分裂,统一的实体理性变得分崩离析。这个特征不仅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更表现在理论层面上。理论上,对价值领域和理性的分裂作出经典规定的是康德。康德批判了统一的理性观,指出,不同的知识和行为领域遵循不同的内在逻辑,承载不同的理性原则。他的三大批判指认了在三大领域中存在的三种理性原则:在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认知领域,起作用的是理论理性;在社会领域,人要遵循实践理性;在思维领域,审美理性起决定性作用。康德对三大理性的区分,实际上将价值领域和理性的分裂最终确立下来。 哈贝马斯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种分裂,在《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中,他对这种分裂作出了如下确认:“通过宗教世界观和形而上学世界观所表达的实体理性,交错地表现在因素中,这些因素只是通过论证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流传下来的问题,在真实性,规范正确性,实在性或美的特殊观点下划分,并且可以作为认识问题,正义性问题,趣味性问题对待,区分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的价值领域。在相应的文化行动体系中,进行着道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 第5期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他一方面继承了波普的多元实在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米德的符号互动记和帕森斯的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了他自己对世界、行为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的见解;另一方面在继承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吸取了释义学、发生认识论、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构建了自己的交往行动理论。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大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渊源的考察,实质上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关于交往及其相关问题的一次梳理。 1、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 “生活世界”原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的主要概念。这一概念反映了胡塞尔对传统思辩哲学和现代英美科学主义以僵硬、冰冷的逻辑取代人的生存的不满。胡塞尔从两个意义上使用“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一个是经验层面上的“生活世界”。胡塞尔称之为“日常生活世界”。他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第一卷中明确地说:“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①另一个是在超验意义上使用的“生活世界”,它较之“日常生活世界”概念更为“原始”,也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必须在其整个经验现象学方法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理解。它是“前科学的”、“前要领的”和“前理论的”,属于先验的原发境域。其后继者海德格尔,舍勒尔都渐渐舍弃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超验本性,放弃了理性追向精神,由超验现象学转变为经验现象学,直接将生活世界看成是客观意义上的永恒客体。而这一切在胡塞尔看来,恰恰预示着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危机的到来,也意味着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中超验精神的失落。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一方面他认为胡塞尔从他的现象学哲学角度富有说服力地阐述了“生活世界”的自明确性(或非课题性)特征和奠基性特征。因此,哈贝马斯像胡塞尔一样,强调生活世界的奠基性和匿名性特性。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为科学和人的其它活动提供价值和意义的奠基性世界,是科学知识的真实性,明证性的来源,而一切科学则是为生活世界所“设计”的理性工具或预言方式。受该思想启发,哈贝马斯进而指出,“生活世界表现为自我理解力或不可动摇的信念的储畜库”。它是“由一种向来已经知道的文化知识储存组成的”,是前反思的——非论题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有效影响 ①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

2004年第4期(总第153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 tudy&Exploration N o.4,2004 G eneral.N o.15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 高 和 荣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异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促进交往与社会进化。但是,这种理论构建仍然无法摆脱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哈贝马斯所寄希望于生活世界的回归仍然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结构转型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4)04-0052-03 哈贝马斯不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或者社会批判思想家。他在社会学领域内最为核心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交往行为理论。本文拟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全面的探究,以寻求其思想的逻辑必然性。 一、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缘由 哈贝马斯通过分析西方工业社会中公共领域内的结构转型,提出交往与社会进化思想致力于建构交往行为理论,是有其明确针对性的。 第一,他针对的是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全面抑制和科技文明给人类造成的异化。近代以来,理论受到科学技术、工业文明等社会实践的压制和扭曲,理论认识变成一种技术的论证和单纯的操作程序,出现了机器统治人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所以,哈贝马斯认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理论的批判功能,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全面的批判,以期在批判旧世界中建设新世界。 第二,他针对的是马克思、马尔库塞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诠释、分析和批判。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无条件的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人和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不仅和他的劳动、和他的劳动工具、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而且还直接导致人和人的异化”[1]。所以,“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无产阶级只有拿起武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工业社会变成了见物不见人的“单 收稿日期:2003-07-11 作者简介:高和荣(1969-),男,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保障研究。 向度的社会”,其中的人也变成了没有否定精神、没有超越精神、没有思想和理想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要以理性为基础打破旧世界,重新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哈贝马斯则认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走向末日,现实社会中的两大对立阶级也没有出现如马克思所说的武装斗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形态更替,资本主义的末日远未到来,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似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如白领工人的出现,工人的普遍持股以及福利国家的兴起等等。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和结构变迁的表现形式,即“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当然,由于国家对市民社会的专制,造成了公共领域内的沟通困难重重,那种“未分化的”、“尚未主题化的”“生活世界”被政治权力压制着,使得这种结构转型成为异化了的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因此哈贝马斯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揭示这一异化状况,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开展正常、健康、有效的理性交往,寻求有效的沟通,为人类社会重新找回失去了的精神家园。于是他以《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与社会进化》以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的形式直接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思想。 第三,他针对的是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典化、教条化。众所周知,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中将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理论内容表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等。可是,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容不符合处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实际情况。所以,只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有效地寻求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第四,他自觉和不自觉地针对了吉登斯、贝尔以及利 ? 2 5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 哈贝马斯的行动理论具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他根据所涉及的是主客体关系还是主体间关系对行动进行分类。取向于主客体关系的行动成为“工作”(或“劳动”),而取向于主体间关系的行动称为“互动”(或“交往”)。 哈贝马斯从两个方面对这两种行动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刻划。一方面,它们受不同类型的规则的支配:支配工作的是技术性规则,而支配互动的是“有约束力的共识性规范,这些规范确定有关行为的相互期待,必须被至少两个行动主体所理解和承认。”[29] 在这种意义上,哈贝马斯也把互动称为“社会行动”,同“非社会行动”相对立—尽管,把“工作”或“劳动”称作“非社会行动”,显得有一些奇怪。另一方面,工作和互动之间又因为它们取向于不同目标而彼此区别:工作或非社会行动取向于成功,而互动或社会行动则取向于达成理解。在这种意义上哈贝马斯把工作和互动分别称为工具行动和交往行动。在这两类行动中,哈贝马斯更重视交往行动,因为对于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本质来说,交往行动的作用更为重要一些。而且,工具行动预设了主体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分化,而这种分化之出现,离不开在哈贝马斯看来是内在于交往行动的合理性潜力之实现的结果的那种智力发展。 因此,哈贝马斯说:“...我把那种目的是达成理解的行动看作是根本性的...这样,我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假定,即社会行动的其它形式—比方说,冲突、竞争和一般意义上的策略行动—是取向于达成理解的行动的派生。”[30] “策略行动”处于工具行动和交往行动之间的地位。像工具行动一样,它也取向于成功,而不是达成理解。但像交往行动一样,它也是一种类型的互动—它所涉及的是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策略行动的主体用客观化态度对待那种不应该被如此对待的东西,也就是社会世界。人类生活的关键是交往行动,而一种扭曲的或畸变的人类生活形式的奥秘可以在扭曲类型的或畸变类型的交往行动中找到。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场合,哈贝马斯用交往行动不是同工具行动相对照,而是同策略行动相对照。对“社会行动”的这两种类型,哈贝马斯用语用学的工具来进行刻划:这两者的区别,对应于“言外的”(illocutionary)言语活动和“言后的”(perlocutionary)言语活动。所谓“言外”的言语活动,可以表述为这样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一)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一) 【论文摘要】哈贝马斯倾其一生致力于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进行诊断治疗,试图通过话语共识的达成来改善社会的规制,藉此约束人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实践。其理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自由而平等的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富有建设性的理论,但它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倾其一生构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了理性基础。探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哈贝马斯对当代西方社会生活世界症候的分析 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社会经历着由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的变化。工具理性造成了经济的高歌猛进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道德沦丧和价值变异,人被经济利益所奴役。“意义”和“自由”的双重丧失即是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的恶果。哈贝马斯认为,意义的丧失体现在西方世界的精神贫困化中。“自由、平等、博爱”原则被肆意破坏,人的价值和尊严被粗暴践踏,人们深深地陷入了生存的困惑中。自由的丧失表现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人变成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行政和法律的工具化则日益使人丧失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哈贝马斯认为,“意义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过分崇尚“科技进步”理念而造成的。哈贝马斯依据系统和生活世界双层社会结构理论模型,以交往理性为中心范畴,对当代西方社会进行了精彩批判。系统和生活世界是具有不同逻辑的领域,它们均拒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可是在当代西方社会中,货币和权力这两个子体系,凭借其强大的穿透力,直指生活世界,迫使生活世界只能病态地挣扎在经济、政治体系的边缘,造成生活世界的非理性化,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哈贝马斯眼中,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成为现代社会的病根。一旦生活世界的语言媒体让位给权力和货币媒体,官僚化、法律化、金钱化就会削弱公众话语与交往的合理性基础,从而引起技术和道德脱节、伦理要求与表达要求分离、个人与社会相冲突等社会障碍,并最终导致意义丧失、个体心理病变等生活世界再生产的畸变形态。怎么样走出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困境?哈贝马斯提供了一个方案,就是在主体理性面前设置一道交往理性的门槛,让那黯淡的生活世界重新找回它应有的价值与规范。凭借交往理性,人们可以组建一个以交谈、理解与价值共识为旨趣的共同圈,从而达到对生活世界的救赎。交往理性摒弃了话语的霸权,维护了话语的自由民主,带来了话语的透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要通过主体的相互了解、理解,在合理动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以便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公正。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哈贝马斯认为,研究交往问题,在哲学层面上必须从相互关系人手。由于这种相互关系是指不同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必须求助于未受干扰的主体之间的经验。他试图追溯到相互关系的原初状态,即未受干扰的主体之间的经验,通过考察不同的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的过程,包括相互理解所需要的媒介和背景,来阐明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哈贝马斯认为,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

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一)

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一)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于沟通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方试图从沟通行为的定义出发,追溯传统沟通行为的变革,介绍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理论研究,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网络对于沟通行为的影响,指出在利用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不能忽视网络给沟通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沟通行为;影响 1994年,我国在国际上被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而在西方,这一年则被称为互联网的商业化年?在这十多年中,网络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对我们的沟通行为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沟通行为的定义 沟通(Communication)即是两个人之间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的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沟通的内容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传统的沟通方式主要有面谈、写信、打电话、发电报以及阅览报刊杂志和看电视等被动的信息接收方式? 沟通行为是为了促使信息成功传递的一切行为?沟通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动?沟通过程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传递和情感的交流的重要手段? 人际沟通是为了减少人际间的不确定性,增进自我认知?为了与他人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人们便运用各种方式与策略进行沟通?在与人沟通的同时,至少提供了两种信息:内容(Content)和风格(Style)?沟通内容也就是信息的文字含意,是主要的信息来源,较容易解读;沟通风格则是与别人沟通的方式,会影响沟通内容,也会影响听者的接收和解读?风格通常和内容的传达同时发生而且相互影响,也往往提供了解读信息内容的指针? 二、传统的沟通行为 据有关资料记载,人类最初的沟通方式是通过手、脸等身体部位的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人类的沟通方式发展至今经历了五次革命性的变化?人类沟通行为的第一次革命是因为语言的出现?语言的出现让人类的信息交流地更为快速、内容更为丰富,让人类的交流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第二次人类沟通行为的革命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从用钝器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到用毛笔写在竹箴上的字,再到现在的打印文字,文字的出现无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成果的记载和积淀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文字印刷被认为给人类出沟通行为带来了第三次革命?文字印刷使得人类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交流信息和传播文化?第四次革命是由于电话、电视等电子媒介物,使得人类可以在不同的地域空间里实现实时交流?现在,数字化的电子媒体被认为是人类沟通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两个不同空间地域的人不仅可以即时通话,还可以同时传递图片、大量数据、音乐,甚至还可通过视频软件同时看到对方的形象,同时还避免了电话不能将沟通内容保存下来的弊病?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的沟通行为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三、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沟通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很多的学者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霍华德.莱因戈德(HowardRheingold)是较早把网络沟通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的人之一?他提出,网络沟通(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将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首先,在媒介饱和年代,网络沟通将重新塑造人们的个性和情感?其次,传统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一对一的交流基础上,而网络沟通提供的是多对多模式,因而也将对群体观念和人际关系构成挑战;最后,则是对民主社会的影响,网络沟通挑战了权力集团对传播媒介的垄断?莱因戈德的开创性研究极具启迪性,他的著作大体上为后来的研究和争论设置了一个框架?后来的研究者,对于网络对于人类的影响大多呈现三种趋向?一是乐观主义的期待,强调网络传播产生了新的社会交往形式和沟通行为模式,并将与新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社会学创立的标志:1 社会变革的需要2 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 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孔德马克思斯宾塞。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 科学的分类在圣西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将科学依次划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最后是社会学,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其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动力学则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发展过程。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3 研究方法主张社会学科学化,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1 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2 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3 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仅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注重实际,有其科学的的方法。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社会有机体轮超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区别1 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2生物体的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仅仅集中在生物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则散布在整个集合体里3 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为整体而存在在社会中则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社会进化论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以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型为依据将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主张渐进式改良反对破坏自然规律的革命或改造运动。涂尔干学院派社会学家《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社会学观点: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现在性、外在性、客观性、强制性)2 社会团结理论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其核心和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3 失范理论4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准则第一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第二应该放弃以抽象的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而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第三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第四注意正常现象和病理现象的区分第五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注意社会事实背景的比较,又要根据社会事实自身的性质进行比较对照。5 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明确地划分出历史探讨模式和功能探讨模式功能分析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带来什么结果,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失范理论:指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原因1 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规范失去了约束作用,个人的发展使得他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渴望实现更理想的目标。2 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欲望,3 社会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学思想1 理解社会学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2 社会行动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性行动传统性行动。3 理想类型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学和社会学比较研究的根据。4 科层制理论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既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结构方式又是一种管理方式。芝加哥学派:1 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 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3 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4 创建了符号互动论结构功能论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适应达鹄整合维模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冲突理论科塞《冲突的社会功能》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辩证冲突论。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利》符号互动论米德布鲁默戈夫曼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埃尔弗雷德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生活世界的结构》福柯《巅峰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史》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第三条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合法性危机》《交往行动理论》沟通行动理论布迪厄《实践理论大纲》《区隔》《国家精英》《实践与反思》生成结构主义。五脏六腑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六腑: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