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第二节阿片类镇痛药 一、作用机制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除少数作用弱的药物以外,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多具有成瘾性,但用于医疗目的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长期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低。 表附录1-2 阿片受体激动后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 1. 按化学结构: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 , 后者主要是罂粟碱,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表附录1-3 强阿片类药物简表

表附录1-4 弱阿片类药物简表 2. 按来源该类药物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 ( 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 ) 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四类:①苯丙吗啡烷类 (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喃类 (morphinenans) ,如左吗喃;③苯异吗啡烷类 (bengmorphans) ,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 (diphenylmethanes) ,如美散酮。 3. 按受体类型可分为μ、κ、δ受体,该三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从功能上还可能存在ε和δ受体,并可能进一步分为μ 1 、μ 2 、κ 1 、κ 2 、κ 3 和δ 1 、δ 2 等亚型。表 3-2 为受体激动后的药理作用。 4. 按药理作用分,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 ( 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 ,激动一拮抗药 ( 喷他佐辛、纳布啡等 ) ,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 (纳洛酮等) 。 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由于对受体作用不同,这类药物通过κ受体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有“天花板”效应,很少产生依赖性;通过ζ受体产生精神作用和幻觉。根据激动—拮抗程度不同,纳布啡和布托啡诺主要用作镇痛药,而另一些药如烯丙吗啡主要用作拮抗药。 在临床应用中,已应用纯激动药治疗的患者不能换用混合激动一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否则可能导致戒断反应,而用混合激动—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可较安全地换用纯阿片激动药,不会产生戒断反应。 5. 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临床分为强阿片药(表附录1-3) 和弱阿片药(表附录1-4) 。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关系;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

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给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导

前言 为了规范临床用药,充分发挥强效阿片类药物在医疗临床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此类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和国内临床多中心研究初步结果的基础上,由国内疼痛治疗专家和药物滥用研究及药物控制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特制定出以多瑞吉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南》。 必须指出:临床医师必须规范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指南》也将随着临床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进行必要的完善。 《指南》由罗爱伦、蔡志基、李树人、许建国、黄宇光等10余位专家起草并核定。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 既往将慢性疼痛定义为:病人无明确组织损伤,但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目前医学界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导致病人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慢性非癌性疼痛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需要医治。 慢性非癌痛病人治疗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抑郁。临床上更加注重病人的功能恢复,应将“病人能否重返工作岗位,能否恢复正常生活"作为判定疼痛治疗是否有效的客观指标。 二、慢性非癌痛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慢性非癌痛治疗的目的: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状态。功能状态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家庭社会关系等。有效的疼痛治疗包含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用于癌痛治疗的三阶梯镇 痛原则同样适用于慢性非癌痛镇痛治疗。WHO强调:慢性非癌痛治疗应采取药物和非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3.非药物性治疗:慢性非癌痛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和心理治疗等。 三、强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国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不论慢性非癌痛的病因如何,中、重度疼痛都可以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治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伤害性疼痛疗效确切,相当一部分神经源疼痛病人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因此,在其他常用治疗方法无效时,应考虑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四、强阿片类药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疗中的指导原则

阿片类药物简介

阿片类药物的简介 一.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4类:①苯哌啶类(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①吗啡烷类(morphinenans),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①苯并吗啡烷类(bengmorphans),如喷他佐辛; ①二苯甲烷类(diphenylmethanes),如美沙酮(methadone),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 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3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然而阿片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受体配型的结合能力存在差异。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这些五肽物质分别有不同的基因编码,对不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脑啡肽对δ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强啡肽对κ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内吗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μ受体成镜像分布,其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强100倍以上。而以前所认为的β内啡

肽并不是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4.按药理作用分类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纳布啡等),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去甲纳曲酮等)。 5.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分类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二.作用与临床应用 主要作用就是镇痛镇静、中枢性镇咳、缩瞳、止吐、扩张血管、收缩平滑肌、抑制呼吸。广泛应用于术前准备、全麻诱导与维持、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局麻强化、慢性疼痛和癌痛治疗。 三.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钾离子外流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前作用阻止钙再摄取,因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阿片类药物已被证明能够抑制许多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P物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5羟色胺等 阿片类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可产生特殊的镇静和兴奋作用,例如,吗啡兴奋迷走神经核,而抑制仅隔数毫米远的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机制往往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抑制

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用途 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第一代抗抑郁剂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腰背痛、慢性紧张性头痛、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炎性疼痛等神经痛具有镇痛作用。 二、局部麻醉药。可缓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痛。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FDA批准了利多卡因贴片局部贴敷治冶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和其他神经痛。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一、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二、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 【性状】白色结晶或晶粉,无臭,味微苦。易溶于热水及醇。微溶于水。 【药理】本品为非那西丁和乙酰苯胺的代谢产物,为一种弱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有解热镇痛作 用,但无抗炎作用。应用相同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镇痛效果和持续时间相等,但不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血小板副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镇痛时间为 3 — 6 小时。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疼痛。 【用法用量】 0.25 ~ 0 .5g , bid ~ qid 。一日量不宜超过 4g ,与其他非甾体类药物组成 合剂一日量不超过 2g 。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多汗、腹痛。剂量过高可引起肝功能损害。 【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慎用。 【规格】 0.3g / 片, 0.5g / 片。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微酸,微溶于水。 【药理】前列腺素可使机体对痛觉敏感,提高损伤感受器对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痛阈。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局部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因而有镇痛作用。阿司匹林 的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作用温和,最适用于躯体的轻、中度钝痛,特别是伴有局部炎症的 疼痛。阿司匹林还有抗炎、解热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口服后可在胃及小肠前部吸收,生物利用度为 68 %± 3 %, 45 ~ 60 分钟后达血药浓度的高峰,镇痛时间为 3 ~ 6 小时。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疼痛。 【用法用量】 0.3 ~ 0 .6g ,“ tid ~ qid 。 【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长期用药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小板功能低下、肝功能损伤、耳鸣和听力减退。过量应用可导致水杨酸中毒,患者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呕吐、大量出汗、谵妄,甚至高热、脱水、虚脱、昏迷。少数患者可有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哮 喘。 【禁忌证】对此药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注意事项】同时用抗凝药、慢性胃十二指肠病变及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规格】 0.38/ 片, 0.5g / 片。肠溶片: 0.38/ 片。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性状】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 【药理】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而有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本品镇痛解热作用较阿司匹林强,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不如阿司匹林。本品口服吸收良好。在血中 90 %与蛋白结合,生物半衰期为 7 ~ 12 小时。主要由肝代谢。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疼痛。 【用法用量】 25mg , bid 或 tid 。控释胶囊 75mg , qd ,或 25mg , bid 。栓剂 50mg , qd-bid 。【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相似。 【禁忌证】与阿司匹林的禁忌证相似。 【注意事项】癫痫、帕金森病、精神障碍患者慎用。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

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阶梯止痛原则完整版

三阶梯止痛 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性质及原因,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能使80%以上癌痛患者获得满意缓解。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常用药物包 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 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 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 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 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 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此阶 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 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度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 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另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止痛的疗效,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这些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 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一、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二、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四、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阿片类镇痛药无极量限制:晚期癌症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的耐受程度决定用药剂量,但应注意监控不良反应。 WHO推荐:使用控(缓)释制剂,可同时使用即释麻醉药品,以缓解病人的爆发痛。口服给药、按时、按阶梯、剂量个体化、注意具体细节。 ◆阿片类药物首次剂量滴定原则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换算 ◆阿片类药物维持使用的原则 ◆阿片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原则 --NSAIDs、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双膦酸盐等 癌痛治疗不推荐使用度冷丁 度冷丁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且毒性作用较原形更强。主要采用注射途径给药,这种给药途径使药物较快在脑内达到高浓度,比较容易逾越镇痛浓度直达引起欣快感浓度,增加用药上瘾的危险性。用于术后或爆发痛的治疗,对于慢性疼痛不推荐。 病历要求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 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 证明文件;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处方管理法》21条 ◆要求长期使用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 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处方管理法》27条 ◆医师开具麻醉、一精药品处方时在病历中记录。-《管理规定》第18条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和一精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 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处方管理办法22条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这些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据统计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虽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但至今仍未能普及到使癌症患者全部受益。因此,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进一步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因此正确贯彻三阶梯止痛治疗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一、疼痛治疗的目的 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癌痛的基本原则----规范化疼痛处理 1.明确诊断、疼痛原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 2.评估疼痛强度,让病人和家属参与评估。 3.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要考虑到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技术的可行性。 4.尽可能长时间地采用非介入治疗。按阶梯给药、联合给药,绝对不用安慰剂。 5.根据药品的作用时间,固定给药间隔。PRN给药仅为常规给药的补充。 6.根据患者的爱好和耐受性,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7.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配合使用辅助用药。 8.疼痛可发生在肿瘤的发生、治疗或进展各阶段,故随时要注意疼痛发生的机制和再评估。对治疗的效果定期进行评估以有效地调整药物剂量。

三、疼痛的评估 (一)评估原则 1.倾听与相信病人的主诉:医生应教会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的评估方法。 2.仔细评估疼痛,通过病史、体检、相关检查了解肿瘤的诊治及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治疗史及伴随症状及体征。 3.评估每次疼痛的发生、治疗效果及转归。 (二)评估内容 1.目前疼痛问题的详细病史 (1)疼痛的范围(数目和位置) (2)每种疼痛的情况:①程度(0~10);②局限性或放射性;③起因及随时间变化情况; ④时间模式(持续性、间歇性等)及性质(灼痛等);⑤疼痛加剧及缓解的因素;⑥伴随的神经、血管异常;⑦其他相关因素;⑧疼痛对病人生活的影响程度;⑨目前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⑩以往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 2.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生理方面的影响:功能、体力、运动、食欲、睡眠。 (2)对心理方面的影响:生活乐趣、娱乐、焦虑、抑郁、苦恼、恐惧、精力的集中、自控能力。 (3)对精神方面的影响:情绪、内心痛苦、思想转变、信仰改变。 (4)对社会活动、交往的影响:人际关系、情感、性功能。 3.肿瘤病史 (1)既往史。 (2)现病史:日期、分期、侵犯部位。 (3)抗肿瘤治疗情况:时间、形式、剂量、药毒性、对每种方案的反应。 (4)目前病情:稳定、好转、恶化。 (5)患者的希望与目标。 4.医疗史:可能受疼痛治疗的影响。 (1)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 (2)药物及过敏史。 (3)滥用药物史。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疼痛管理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且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多模式镇痛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单方药物镇痛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由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与弱/强阿片类镇痛药按固定比例组成的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是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急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重要药物。与单方相比,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具有协同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获取便捷、用药依从性好等优点被国内外专家广泛推荐。但临床应用中仍有潜在的安全性风险,且国内外关于复方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无法对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进行有效指导。为规范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组织国内疼痛科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二、常用组份及药理学性质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由一种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氢可酮、羟考酮、曲马多)和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组成。组分不同导致联合作用机制、起效时间、作用时间、代谢途径等亦有所不同,复合使用后可起到协同镇痛、延长作用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效果。常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组份和药理学性质见表1。

三、药物分述及临床应用 1. 洛芬待因:洛芬待因由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组成。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产生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可待因是中枢镇痛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其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较低,故镇痛效果弱于吗啡,其主要代谢产物为可待因-6-葡萄糖醛酸,是慢性非癌痛中度疼痛的一线用药。洛芬待因主要有两种剂型:(1)洛芬待因片:每片含布洛芬200mg和磷酸可待因1 2.5mg;(2)洛芬待因缓释片:每片含布洛芬200mg与磷酸可待因13mg。其主要适用于急慢性中度疼痛,尤其在骨关节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性疼痛治疗中具有优势,也可用于偏头痛和术后疼痛。对轻、中度癌痛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较为适宜骨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门诊 一般患者 针剂 1次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 不超过7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 不超过3日常用量 癌痛。中重度非癌痛患者 针剂 不超过3日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 不超过15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 不超过7日常用量 住院 每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 门诊。住院都是 7日常用量;慢性病可适当延长 哌替啶 仅限医疗机构使用 二氢埃托非 仅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 第一节:概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 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 躯体痛(S o m a t i c p a i n ):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 ● 内脏痛(V i s c e r a l p a i n ):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 神经痛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 一般镇痛药无效。 躯体疼痛分两类: 快痛(剧痛): (F a s t p a i n ,a c u t e p a i n ,s h a r p p a i n )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 由A δ-类纤维传导。 ● 慢痛(钝痛)(c h r o n i c p a i n , s l o w p a i n , b l u n t p a i n ) ●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 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剧痛常引起 失眠或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引起休克。由无髓鞘的C -类纤维传导。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疼痛管理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且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多模式镇痛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单方药物镇痛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由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与弱/强阿片类镇痛药按固定比例组成的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是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急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重要药物。与单方相比,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具有协同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获取便捷、用药依从性好等优点被国内外专家广泛推荐。但临床应用中仍有潜在的安全性风险,且国内外关于复方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无法对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进行有效指导。为规范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组织国内疼痛科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二、常用组份及药理学性质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由一种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氢可酮、羟考酮、曲马多)和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组成。组分不同导致联合作用机制、起效时间、作用时间、代谢途径等亦有所不同,复合使用后可起到协同镇痛、延长作用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效果。常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组份和药理学性质见表1。

三、药物分述及临床应用 1. 洛芬待因:洛芬待因由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组成。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产生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可待因是中枢镇痛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其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较低,故镇痛效果弱于吗啡,其主要代谢产物为可待因-6-葡萄糖醛酸,是慢性非癌痛中度疼痛的一线用药。洛芬待因主要有两种剂型:(1)洛芬待因片:每片含布洛芬200mg和磷酸可待因1 2.5mg;(2)洛芬待因缓释片:每片含布洛芬200mg与磷酸可待因13mg。其主要适用于急慢性中度疼痛,尤其在骨关节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性疼痛治疗中具有优势,也可用于偏头痛和术后疼痛。对轻、中度癌痛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较为适宜骨转移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阿片类镇痛药 第一节:概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 躯体痛(Somaticpai n):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内脏痛 (Visceral pai n):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神经痛(Neuropat hi c pai n):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一般镇痛药无效。 躯体疼痛分两类: 快痛(剧痛): (Fast pain, acute pain, sharp pai n)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由A S -类纤维传导。 慢痛(钝痛)(chro ni c pa in, sl ow pa in, blunt pain)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剧痛常引起失眠或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引起休克。由无髓鞘的G类纤维传导。

阿片那 与疼痛产生有关的物质: 绝大多数情况下,伤害性神经末稍的有效刺激即为化学物质, 包括: 神经递质类(5-HT 、组胺、ACh )、 激肽类(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 代谢产物(ATP 、ADP 、H+、K+)、 前列腺素类(PGE2)、 辣椒素(Capsai ci n )。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 许多物质参与了痛觉信号的传递和调控过程,包括: 神经肽类:P 物质(SP )、神经激肽(NKA 、NKB ) 经典递质类:Gu )、GA3A 、5 — HT 、 NA 腺嘌呤. 阿片肽类(opi oi d pept i des )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 内吗啡肽等。 镇痛药(Analgesics )是一类在不影响意识和其它感觉的情况下,能选择性地缓解或 消除疼痛及伴有的不愉快情绪(恐惧、紧张、不安等)。 镇痛药按其作用机制、缓解疼痛的强度和临床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的作用较强,用于剧痛的药物,在镇痛时, 意识清醒,其它感觉不受影响,但能成瘾,这类镇痛药称为麻醉性镇痛药。 其二是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缓解疼痛作用较弱,多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的分类: 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分类(分为三类): (1). 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等 (2).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等; (3). 其他镇痛药: 曲马朵、布桂嗪(强通定)、延胡索乙素。 临床常用药物来源分类: * h- I 1■ -b.^i IT J SP SP rr 存冲动传人側内 SP 航元

强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

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申报表 关节置换围术期管理与快速康复学习班 项目名称 - 所在学科临床外科学/骨外科学(一) (二、三级学科卄 申报单位(盖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邮政编码510515 申报日期2016.05.25

填表说明 一、本申报表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不要漏填,表达要简单、 明确。 二、申报表填写内容须打印。 三、申报表须按规定程序要求、经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厅直 属单位、省一级学会签署具体意见,并盖章后,如期(以邮戳为准)上报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过时不予受理。 四、若表内填写不完,可用同样大小的纸续写。 五、申报表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表填写思路: ⑴体现本申报项目在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上的新颖性; ⑵分析本申报项目的培训需求; ⑶ 介绍培训效果的具体评估方法。 2、教学对象须符合该学科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要求。 3、项目举办方式有: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研讨班、讲习班、学习 班等。 4、教学时数为实际授课时数,不包括开班典礼及与教学无关的时间。 5、学分计算方法: 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一般在一个月以内,三天以上,参加者经考核合格, 按每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 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说明 ㈠组成

⑴ ⑵ ⑶ ⑷ ⑸ ⑴年份的后两位数字 ⑵各地级市、厅直属单位、有关咼等医学院校、有关学术团体代码⑶二级学科分类代码 ⑷三级学科分类代码 ⑸项目数字号码 例:广州市1999年普通外科的第6个项目编号为:

㈡各市、厅直属单位、有关学术团体 名称 代码 广州市 34 深圳市 35 珠海市 36 汕头市 37 韶关市 38 河源市 梅州市 惠州市 汕尾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江门市 佛山市 阳江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云浮市 清远市 潮州市 揭阳市 省人民医院 省职业病防治院 省卫生防疫站 省妇幼 保健院 省口腔医院 其它省直医疗单位 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 中国药学会广东分会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 广东省护理学会 中山医科大学 广州医学院 代码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名称 汕头大学医学院 广东医学院 暨南大学医 学院 广东药学院 其他单位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

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扫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只有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镇痛药物,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药物或药物组合的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则常发生于长期持续用药一段时期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反应,只有便秘可能长期持续存在。防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疼痛治疗本身同样重要,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视为镇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便秘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需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患者不会因长期用药而对阿片类药物的便秘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因此,便秘不仅出现于用阿片类药物初期,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往往还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 预防①多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②缓泻剂:适量用番泻叶、麻仁丸或便乃通等缓泻剂。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如果患者3 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 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30~60ml ,qd ,比沙可

啶2~3 片,qd ,比沙可啶直肠内灌肠,qd ;乳果糖30~60ml ,qd :山梨醇30ml ,q12h ,连用3 次,继后必要时重复用药;

芬太尼族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芬太尼族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230022) 张健方能新目前临床应用的芬太尼族阿片类镇痛药主要有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等。结合本院开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工作,谈谈对此类药物的一些新认识。 一芬太尼( Fentanil ) 芬太尼属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对U、K、6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作用。芬太尼在上世纪 60 年代合成、 70年代临床应用、 80 年代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应用,取代了吗啡多年来在心血管麻醉中的主导地位。 80 年代中期椎管内应用芬太尼又成为一种时尚。到目前为止,芬太尼仍然作为全身麻醉主要的阿片类镇痛药在广泛使用。 1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 1)强效镇痛作用:镇痛效价强,等效价的剂量是吗啡的1 /100, 哌替啶的 1/1000;镇痛作用起效较快,静脉给芬太尼后 2 分钟起效、维持20-30 分钟。 2)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芬太尼镇痛剂量2-10 g/kg、麻醉剂量30-100卩g/kg很少引起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无组胺释放,很少引起心律与心肌力的变化。 3)呼吸抑制作用明显:对呼吸驱动力、时间、呼吸肌活动均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抑制时间长于镇痛时间。反复大量应用芬太尼可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这主要是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所决定的。当血浆芬太尼浓度下降时,蓄积在肌肉、脂肪等组织中的芬

太尼在体内出现第二次分布高峰之故。 2卩g/kg芬太尼和0.05mg/kg咪唑安定伍用,可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 2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1)神经安定镇痛 /麻醉:眼科手术、脑立体定向手术、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等,在完善的局部麻醉下静脉给予 1/2 单位的氟芬合剂(Innovor ),可达到充分的神经安定镇静作用。由于氟哌利多的心脏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等严重的不良作用,现多以 0.04mg/kg咪唑安定取代氟哌利多,但仍应注意呼吸抑制、保证有效供氧和呼吸监测。 2)静脉复合 /静吸复合麻醉:在与镇静药、肌松药联合应用的全凭静脉麻醉或与镇静药、肌松药和吸入麻醉药联合应用的静吸复合麻醉中,芬太尼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中时效的镇静药咪唑安定、肌松药维库溴胺等配合使用较为合理。 3)心血管麻醉:1977年Stanly应用大剂量芬太尼(> 50卩g/kg )取代吗啡成功用于心脏麻醉,标志着心脏麻醉进入芬太尼时代。到了 90 年代和本世纪初,对心功能良好、手术方式较简单的心血管手术,为了缩短术后保留气管导管时间,芬太尼的应用剂量又回到了中、小剂量(<50卩 g/kg )实现“快通道”心血管麻醉。 4)门诊/日间手术麻醉:1-2 g/kg芬太尼、1-2mg/kg异丙酚联合应用,用于内窥镜(腹腔镜、膀胱镜、胃肠镜)检查等各种诊断及治疗的非住院手术麻醉,已经为广大患者和医生所需求。 5)其他非侵入性麻醉 / 镇痛方法:超声雾化吸入、经鼻腔喷雾、皮肤贴剂-多瑞吉,均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一、作用机制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除少数作用弱的药物以外,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多具有成瘾性,但用于医疗目的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长期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低。 表附录1-2 阿片受体激动后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 1. 按化学结构: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 , 后者主要是罂粟碱,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表附录1-3 强阿片类药物简表 表附录1-4 弱阿片类药物简表 2. 按来源该类药物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 ( 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 ) 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四类:①苯丙吗啡烷类 (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喃类 (morphinenans) ,如左吗喃;③苯异吗啡烷类 (bengmorphans) ,如喷他佐辛; ④二苯甲烷类 (diphenylmethanes) ,如美散酮。 3. 按受体类型可分为μ、κ、δ受体,该三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从功能上还可能存在ε和δ受体,并可能进一步分为μ 1 、μ 2 、κ 1 、κ 2 、κ 3 和δ 1 、δ 2 等亚型。表 3-2 为受体激动后的药理作用。 4. 按药理作用分,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 ( 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 ,激动一拮抗药( 喷他佐辛、纳布啡等 ) ,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 (纳洛酮等) 。 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由于对受体作用不同,这类药物通过κ受体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有“天花板”效应,很少产生依赖性;通过σ 受体产生精神作用和幻觉。根据激动—拮抗程度不同,纳布啡和布托啡诺主要用作镇痛药,而另一些药如烯丙吗啡主要用作拮抗药。 在临床应用中,已应用纯激动药治疗的患者不能换用混合激动一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否则可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