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一试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一试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一试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一试题

一、选择题

1. (2011·济宁高二检测)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7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元老院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元老院。B、C、D三项都是对雅典当时状况的准确表述。

答案: A

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D.自然灾害的威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改革势在必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3.公元前7世纪,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对工商业奴隶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上富裕B.与贵族同居统治地位

C.政治上无权D.在政治立场上与平民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平民阶层,虽然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无权,与平民共同反对贵族专权。

答案: B

4.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的暴动失败,说明()

A.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经消失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变革解析:基伦暴动的失败说明,当时的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更不认同僭主政治。

答案: C

5.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B.将雅典的民主推向新阶段

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法律依据D.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解析:由于贵族的专横与压榨致使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发生了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统治者为缓和矛盾,制定法律来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

答案: D

6.公元前600年,雅典有位平民因偷窥蔬菜被捕,按雅典当时的律法他可能被判()

A.被罚做“六一汉”B.处以囚禁

C.处以死刑D.驱逐出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公元前621年以后雅典统治者颁布成文法,对偷窃蔬菜水果者都要处以死刑。

答案: C

7.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

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

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辩论是在社会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正确。

答案: A

8.“起来,到萨拉米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诗句中提到的“美丽可爱的岛屿”在公元前7世纪晚期被哪一城邦占领()

A.斯巴达B.麦加拉

C.马其顿王国D.波斯帝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公元前7世纪晚期,麦加拉占领了萨拉米岛。

答案: B

9.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古代雅典出现的“六一汉”是贵族盘剥平民的结果。平民无力还债,只能替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5/6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1/6,因此被称为“六一汉”。

答案: B

10.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贵族政治时期,当时对贵族的主要威胁会来自于( )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尖锐,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工商业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对旧贵族政治专权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答案: C

11.萨拉米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岛,否则格杀勿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 )

A.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

C.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

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

答案: A

12、梭伦改革推动农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有()

①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出口②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③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④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D)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举措是( B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发展

14、非债务奴隶主要来自于( C )

①奴隶市场②海外掠夺③对外战争④土地兼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D )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6、下列内容属于梭轮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的是( A )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

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梭伦“解负令”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C )

A、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

B、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C、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公民

D、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18、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C )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获得利益最多( D )

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20、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

他可以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B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B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27.梭伦改革的目的是(A)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28.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B) A.山地派与平原派 B.奴隶主和平民 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 D.海岸派和平原派

29.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D) 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平民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贵族

30.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C)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1.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

B.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

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D.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

32.梭伦当选为执政官的主要条件是(A)

A.萨拉米斯岛之战的胜利树立了崇高威望

B.“疯诗人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D.梭伦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34.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C )

①债务问题②土地问题③就业问题④海外市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5.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B)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7.梭伦改革时正当我国的(C)

A、商朝末期

B、西周末期

C、春秋末期

D、战国末期

38.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贸中赚取了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埃斯庇罗斯,雅典人,靠种地为生,下列哪些行为是他在公元前7世纪有可能发生的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向贵族借贷,无力归还,沦为奴隶③入选长老会议④参加暴动,反抗贵族的统治(C)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因为(A)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要求分享权利

43.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B)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44.梭伦改革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D)

①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②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③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④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5.“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C)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46.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B)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7.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B)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48.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B)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49.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50.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1)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多(2)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3)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4)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B)

A、(1)(2)(3)(4)

B、(1)(2)(3)

C、(2)(3)(4)

D、(1)(3)(4)

51.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

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54.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B)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55.“解负令”的内容包括(A)

①废除所由于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押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④废除“六一汉”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6.在财产等级制改革中,收益最大的阶层是(C)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第三、四等级

57.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D)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8.梭伦发发展农工商业的改革(A)

①扩大了平民就业机会②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③推动了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封建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9.梭伦在改革中曾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这一措施(A)

①必然遭到贵族的反对②得到了平民的大力拥护③有利于限制贵族兼并土地④最终实现了雅典土地的平均分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1.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D)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62.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B)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63.梭伦改革后雅典城邦的主要矛盾是(D)

A、贵族之间的矛盾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

C、奴隶与贵族的矛盾

D、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64.下列对梭伦改革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C)

A、彻底消除了氏族血缘关系的影响

B、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取决于他的出身

C、既有利于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又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D、使雅典政权由贵族转移到平民手中

65.雅典古代民主较现代西方民主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D)

A.只有贵族享有民主

B.奴隶不能享有民主

C.选举计票手段落后

D.少数社会成员享有民主

66.梭伦改革后,雅典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有(D)

○1梭伦改革没有消除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2贵族在改革中利益损失较多,对改革日益不满○3下层平民因利益得不到满足也有较大的意见○4梭伦放弃权力,被迫出走

A.○1○2○3

B.○1○3○4

C.○1○2○4

D. ○1○2○3○4

67.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者是(C)

A.梭伦

B.伯利克里

C.庇西特拉图

D.克里斯梯尼

70.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72.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D)

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的潮流

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

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

D、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73.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D)

①僭主政治的建立②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③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

④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4.古代雅典教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

A、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

B、国家有发展教育的足够物质力量

C、公民接受教育的意识很强烈

D、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75.下列改革出现的顺序是(B)

①梭伦改革②伯利克里改革③克里斯提尼改革④庇西特特拉图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德拉古法典》规定:公民权授予所有有财力准备武装、从军打仗的人。

执政官从拥有不少于10明那自有财产的人中选出。其他低级官职从有能力从军的人员中选出。军队高级官职从拥有不少于100明那财产、缔结了合法婚姻、子女超过10岁的人中选出。

……

最高法庭议事会由贵族组成,监督司法活动和各类官员。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主人和小奴隶原来可能分别属于哪个阶级?小奴隶的主人是以何种方式使之沦为奴隶的?

(2)材料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前7世纪后期,雅典社会整体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各是什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分析。第(2)问从《德拉古法典》的内容分析其阶级立场,再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分析原因。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1)阶级:贵族、平民。方式:高利贷、土地兼并、债务奴隶制。

(2)阶级利益:贵族阶级。原因:政治权利与财产多少相联系,贵族凭借巨大财产独占一切政治权利。

(3)形势: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趋势:改革势在必行。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

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解析:本题实际是考查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的表现及影响。回答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再对问题进行回答。

答案:(1)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2)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有的沦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虽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由于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没有保护平民的利益,反而使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更加激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经使他们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往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1)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有何作用?

措施——颁布“解负令”。

问题——债务奴隶制问题

作用——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形成民主政治的公民群体。

材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梭伦

⑵据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的特点。

革命性,折中色彩

材料三梭伦改革另一项措施是组成“四百人会议”,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3)谈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有人说“四百人会议”相当

于美国的国会,你同意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美国国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掌握立法权;

“四百人会议”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4、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材料二: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

材料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摘自岳麓版必修1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梭伦的哪些政治主张?

反映梭伦限制贵族权力,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提高平民的地位;要求缩小贫富差距,节制财富集中;

制定法律管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以上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具有什么特点?

“折中主义”

(3)、梭伦为何要“保护两方”“一视同仁”呢?

调和矛盾,减轻改革阻力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33,10分)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曾经写诗道“在时间的裁判席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经使他们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往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1)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结果怎样?

⑴颁布“解负令”。

债务奴隶制问题(限制贵族侵占平民土地,防止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形成民主政治的公民群体。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是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梭伦曾经在诗歌中写道:“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三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制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因此,国家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它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的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⑵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的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

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但改革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财产的资格限制,说明改革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3)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侧重点。(4分)

特点:革命性;中庸式(或折中);法律面前一视同仁。(3分)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1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城邦毁于豪强,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出海太之远就不容易靠岸,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梭伦诗选》

材料2: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

(1)诗中“豪强”“人民”分别指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级?

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

(2)其中,哪一个阶级曾经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贵族阶级。政治上占有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实际上分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3)上述三个阶级或阶层,从空间角度划分,分别被称为什么?材料2中,展开激烈辩论的是哪一派?他们辩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山地派、海岸派。平原派。下层平民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工商业

奴隶主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贵族政治出现危机。

(4)综上所述,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社会整体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各是什么?

整体政治形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趋势:改革。

8、阅读梭伦的诗歌:

诗歌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诗歌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

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诗歌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请回答:

⒈诗歌一中,梭伦对哪些人提出警告?

答:诗歌一中,对雅典贵族提出警告。

⒉诗歌二中,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分别指什么?他为“不允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两个阶级”分别指贵族与平民。

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证平民的利益;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财产等级制)——抑制贵族特权;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赋予平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等。

⒊结合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说明他是否真正做到了“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答:没有。财产等级制(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利)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的所谓的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因素。

(1)梭伦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揭开了一系列的所谓的政治革命”?(1)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工商业的发展;萨拉米斯岛的丧失

(2)当时的主要阶层主要有哪些?(2)贵族和平民

材料二:于是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九政官员通常……宣誓,如果他们违反任何一条法律,就得奉献一个黄金人像……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3)谈谈梭伦改革有哪些法制特征?(4分)

(3)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写在牌子上立在柱廊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的稳定性,百年不变。

请回答:

(1)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序号各代表美国的什么部门:①,②,③。

(2)与①②③三个机构类似的梭伦改革时代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3)“四百人会议”相当于美国的议会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1)议会,总统,法院

(2)公民大会;执政官;公民陪审法庭

(3)不同。美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而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富豪级: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日佣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答案:(1)主要指导思想是公平思想;材料二是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3)作用:A、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C、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曾经写诗道“在时间的裁判席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经使他们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往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1)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结果怎样?

⑴颁布“解负令”。

债务奴隶制问题(限制贵族侵占平民土地,防止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形成民主政治的公民群体。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在时间和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材料三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结合教材指出这项措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答案(1)贵族和平民。中庸性。

(2)颁布《解负令》。这个措施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3)国家权力机构: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司法制度:

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结果怎样?

(2)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

(3)据材料三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1)“解负令”。贵族以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农民,平民无力偿还债务,成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有的甚至被卖到外邦作奴隶。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使雅典城邦的原居民不管贵族和平民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5分)

(2)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特权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是,改节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下层平民参加高级国家管理的机会因财产资格而受到限制,所以梭伦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4分)

(3)恢复公民人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比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制定新的法律。

(3分)

14、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1)从以上两幅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它与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有何密切联系?

(1)雅典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2)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计算财产资格时还将非土地财富也包括在内,贵族权力受到进一步削弱。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凭借经济实力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而梭伦的一系列措施如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出口,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等措施直接推动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6分)

1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工商业发展对其阶级关系与政局的影响。第(1)问应结合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应注意把图表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第(3)问阶级关系的变化侧重于结合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来组织答案。

答案:(1)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2)许多平民因欠债沦为贵族的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外邦做奴隶。

(3)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两者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雅典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政治动荡不安。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

1、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仍为英法所控制||,这说明() A.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仍以欧洲国家为中心B.英法两国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 C.美日对控制世界的问题并不感兴趣D.国际联盟实质上是英法两国的联盟 3、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1918年初||,首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首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8、以下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 10、19 世纪60一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均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小务

生物选修一练习题

选修一高考真题集训 1.(2019北京卷·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 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透明圈直径:H(mm)H/C 菌种菌落直径:C (mm) 细菌Ⅰ 细菌Ⅱ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2.(2019江苏卷·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3.(2019江苏卷·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4.(2018江苏卷,16)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 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5.(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6.(2017江苏卷·多选)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 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 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7.(广东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2018届高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高考真题汇编习题及答案(word)

2018届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真题汇编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 ___法或______ 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 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 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 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3四川卷)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间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答题套路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答题套路总结 考前必读阅卷套路深高考多拿分 高考阅卷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几秒或十几秒。如果考生们了解阅卷老师在判卷过程中的规律,肯定对你答题有帮助,我们一起看看阅卷中的“套路”吧! 套路一改一道题有时只用几秒至多十几秒高考评卷速度非常快,一个老师平均每天要上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个别学科甚至要评3000 多份卷子(平均 3~8 秒改一份卷)。——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要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套路二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 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更多技巧敬阅读《高考文科解题技巧》一书,扫描背面二维码可得。——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 套路三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 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对策: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建议是: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得高分。 套路四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 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套路五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 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对策: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套路六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每天要改数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 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对策: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套路七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 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造成的。——对策: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在高考中无谓失分。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高中生物选修一高考题

选修一、三高考真题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 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 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法或______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 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 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A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 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 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 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 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 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

高中历史选修一高考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5.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要达到该目的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的收入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有大量的土地 D.有高超的手工技术 3.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5.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6.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7.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 9.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 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 9.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高考真题2015-2018汇总,优质资源

选修1生物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2. 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 B.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 C.温度、pH 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 D.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 3. 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 CO2 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 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 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 4.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 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5. 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6. 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冶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 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 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Y 单克隆抗体由骨髓瘤细胞分泌B.应选用原肠胚做雌雄鉴别 C.鉴别后的雄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D.用H-Y 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8. 花药离体培养是重要的育种手段。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花药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30 min B. 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以利于根的分化 C. 过程③逐步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D. 过程④应将炼苗后的植株移栽到含有蔗糖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基质上() 9.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 0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 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 (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一、全国卷 1.(2017?新课标Ⅰ卷.37)(15分)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2.(2017?新课标Ⅱ卷.37)(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 3.(2017?新课标Ⅲ卷.37)(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为提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晾干??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 (2)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3)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4)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W分解较少(5)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4.(2016课标1卷.39)(15分)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精品】【实用】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将第工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48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 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 D.商软变法 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C法家 D.兵家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 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

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 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④ D.③④ 1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1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 A.“九十五条论纲”中 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C《圣经释义》中 D.《基督教原理》中 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完整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到八单元)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命题、校对:周斌审核:鲍志勇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6.从商鞅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C法家 D.兵家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 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 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 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