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议《云谣集》与《花间集》闺恋词相异原因

浅议《云谣集》与《花间集》闺恋词相异原因

浅议《云谣集》与《花间集》闺恋词相异原因
浅议《云谣集》与《花间集》闺恋词相异原因

摘要:同为早期曲子词,《云谣集》与《花间集》虽都以描写闺恋为主要内容,但艺术表达方式迥异,这和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从二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上分析其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云谣集;花间集;恋情词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015-01

作为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集,《云谣集》之恋情词展示了一个与《花间集》等文人词不尽相同的崭新的词学面貌,反映了词的原生状态。两者相较,虽然都以男女恋情为题材重心,但表现方式迥异。

集温庭筠等人词之大成的《花间集》五百首,淋漓尽致地描写风花雪月等意绪,反映了早期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和风貌。《花间集》里的女性形象委婉、含蓄、被动的,是封建时期广大普通女性的缩影,映射出妇女思想的封闭、正统;而敦煌曲子词里却为我们展示了一批与之相反的女性。朴质率真的民间妇女较少受到封建礼规的浸染和约束,一扫柔弱的传统闺阁女子形象,相对花间女性的被动和封闭,显得较为主动和开放。

二者成书时间虽仅差三十年,《云谣集》与《花间集》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词体面貌,这种差异是离不开各自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除却显见的民间词与文人词、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外,本文着重从二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上分析其原因。

第一,所处时期不同。

《云谣集》编选成书年代已基本为学界确定为晚唐时期,但是其收录作品之创作时代,经王国维、龙沐勋、唐圭璋、任半塘等人考证,已确认其中的二十多首,即多数为盛唐作品。(参阅杜晓勤《二十世纪晚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开边战争、征戍防边较频繁,“至玄宗时,国内益臻安富,而朝廷之对外经营,亦益趋积极,于四边境置十节度经略使……开边太广,则边兵不得不增。”当时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涉及征戍内容,《云谣集》中也有不少以思念征夫为题材的作品,以《破阵子》为例:

年少征夫军帖,书名年复年。为觅封侯酬壮志,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

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教心怨天。

虽是闺怨词,但词中无论是“为觅封侯酬壮志,携剑弯弓沙碛边”的丈夫,还是企盼“早晚王师归却还”的妻子,都显出自信的盛唐文学精神。《云谣集》不少篇章里均能看到类似之语,其中的女性既能勇敢表达“早晚三边无事了,香被重眠比翼鱼”(《破阵子·三边无事》)的爱情愿望,也敢于发出“愿四塞来朝明帝”(《洞仙歌·戍客流浪》)的大国理想。能把闺怨的题材写的如此大气,这是身在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人很难做到的。

《花间集》成书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所录为晚唐至五代作品,时值国势衰退,作者气势也相对减弱,家国大事无以为计,只在小情小趣上打转,因而题材内容较单一。

相对敦煌曲子的原生和粗糙,花间词人更讲究艺术的精工与修饰。通观花间诸篇,无不是用委婉含蓄、细密缠绵的笔法,表现女子幽微的欢愁与情感。概所谓五代小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也,是为中肯之评。

第二,南北文化之异。

花间诸作与敦煌曲子词非常典型的表现出中国南北不同的文学风格。前者某种程度上是齐梁诗风以词体形式延续的余波,因地理因素之故,亦不乏受南朝清商乐的影响;后者为早期民间曲子词,是随着唐时新兴音乐燕乐而兴起,在音乐源头则可上溯至北朝时期的胡乐。燕乐本身是汉族本土乐和西北少数民族民间乐交融之产物。

在两者中,衬托爱情的意向也截然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南北特色。《云谣集》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学特点,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表现出北方文学尚实际的特点,明显有别于花间

作者的多氛围营造和艺术想象。

在风格和意象运用上,同其它敦煌曲子词中相似,《云谣集》恋情词中也有大量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意象,如“塞雁成行”、“边隅”、“沙碛里”(《凤归云·征夫数载》);“悲雁随阳”、“四塞”、“戍客”(《洞仙歌·戍客流浪》)等,这些意象表现了阔大、勇武、悲凉的意韵,表现出浓厚的北方文学色彩,与花间文人词中婉约柔美的南方意向迥异。

《花间集》作者除温庭筠、皇甫崧、和凝外,其他多活跃于五代十国的西蜀,创作中多以花、蝶、月、烟雨等为主要意向,烘托出香软缠绵的氛围。如“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菩萨蛮·蕊黄无限》);“江上柳月烟”(《菩萨蛮·水晶帘里》);“柳丝长,春雨细”(《更漏子·柳丝长》);“小园芳草绿,家住月溪曲”(《菩萨蛮·满宫明月》)等,都具有典型的南方意味。这些意象和情感更玲珑、繁复、细腻,营造出花间词的婉约丽艳的意境。

《云谣集》写出了文人词未能表达出的思想和内容,丰富了词的创作和内容,作为民间词,

填补了一段重要的词史空白。同时,民间词人在词中抒写人之意识的初步觉醒,以真实的情感和自然朴素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和创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