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P117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P117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P117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P117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P117

[教学目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章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分析教师的作用、地位、任务、劳动特点,提高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二是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明确的、系统的要求,让师范生明确当好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做为自身的努力方向;三是使师范生掌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懂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1、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

2、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

[课时]:6课时

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教师P117-P126

教师的概念:教师的概念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从这一意义上看,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

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非职业化阶段

人类社会的初期,与其他活动融合,不是独立职业。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学校教育的萌芽"庠"--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奴隶社会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夏商时期的庠、序、校--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

2、职业化阶段私学出现,也出现独立的教师行业。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设学授徒,宣传学说思想。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行业。但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更没有产生专门训练教师的教育机构。

3 、专门化阶段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 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向专门化的道路。社会原因:一是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分享教育权利;二是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三是各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

4、专业化阶段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此后各国开始了专业化教

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地位

1 、经济地位指教师工作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待遇,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自古以来,我国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低下,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现代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是不同的国家,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经济地位,即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报酬, 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我国属于低于型,在国民经济12个主要行业一直排倒数第几位,目前略有提高。

2 、政治地位指教师行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古代社会,教师由官吏或神职人员兼任,政治地位较高。建国后,尽管教师一直被定为国家干部,但政治地位长期比较低下。"文革"中,教师被污蔑为"臭老九",将教师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政策得以落实,教师政治地位开始恢复。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的节日。特别是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维护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础。

3 、专业地位指教师职业的专门性问题。"专业"是"专门职业"的简称,即区别于一般职业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门职业。古代,没有确定的从业标准,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建国后,由于教育发展快,教师短缺,大量补充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

近年,师范教育发展很快,为中小学输送了大量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并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进行了补偿教育。但是,从教师专业化角度衡量,我国中小学教师总体的专业素质仍然有待提高,所以,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4、职业声望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及认可程度。教师职业声望反映了教师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判断。

三、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角色P118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最终都是通过其职业角色和具体劳动反映出来的。分析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教师这个基本教育要素。

(一) 教师的劳动特点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的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能起作用的不仅有教师,更重要的还有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而且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基础也不同。在教师劳动中,学生不仅作为劳动对象而存在,同时也作为劳动的主体而出现,教师的劳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主观努力的支持。

2 、劳动方式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劳动方式的示范性是全方位的,涉及人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模仿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育活动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远在父母、挚友之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乃至性格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3、劳动手段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即因材施教、创

造性的处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机智。

4、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的劳动效果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德"、"才"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等到学生成才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显现出来。而且这种显现也是间接的,因为学生的工作成就既包括教师劳动成果,也包括学生自身的努力,很难衡量学生的贡献究竟包含多少教师的劳动效果。另外,学生成才具有很长的周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的劳动效果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5、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6、个体性

(二) 教师角色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个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行为模式,包括三种含义:(1)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2)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特有的位置和身份;(3)个体实现社会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角色。

1、学习指导者

2、行为的榜样

3、心灵培育者

4、学生的朋友

5、教育研究者

四、教师专业发展P123

1、教师的专业成长:多阶段的连续过程

(1)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富勒认为,在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中,教

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a任教前关注(职前培养阶段的学生)

b早期关注生存(实习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与紧张,压力很大)。

c 关注教学情境(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

d 关注学生(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核心)

(2) 教师技能发展阶段论。我国一些学者从教师专业技能角度进行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a准备阶段(师范教育时期)

b求生阶段(任职一两年)

c巩固阶段(任职三四年)

d更新阶段(任职四五年)

e成熟阶段(任职四五年后)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专业素质。

(1) 专业知识素养。教师专业知识的质的深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它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a普通文化知--教师的基础知识素养。b所教学科知识--教师的主要知识素养c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重要知识素养,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2)专业才能素养。教师的专业才能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才能主要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3) 专业精神素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信念、价值观、自我意识等独特的情意特征和专业道德修养。主

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人格和专业自我。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P125

(1)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师范教育必须把学术性、师范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注重师范专业信念体系的形成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建构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制度。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3)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方式有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第二节学生P127—P135

一、学生的本质P127

学生,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还具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

(一)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1、有发展的潜能。

2、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

补: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 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一点正是1989 年11 月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二) 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规定主要有如下概括: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这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其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它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可以任意填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一种是"学生中心论",学生是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

要出发,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Q:对这两种观点该怎么认识呢?(讨论)

第三节师生关系P135—P142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P135

什么是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二)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生既有独立性,也体现自主,张扬个性;教师感受到生命的可敬、体验到工作的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投射出学校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

三、师生关系的构成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包括:

1、代际关系。教师代表上一代人。

2、师生之间的政治关系。这是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表现。即师生关系要反映政治的需要。

3、文化的授受关系。教师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学生相对不足,文化势差的缩小使师生之间有这种关系。

4、道德关系:师生的活动要受到社会首先规范的约束,如公平、正义、秩序等师生都要遵守。

5、法律关系: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也称为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四、师生关系的模式

Q:如果学生上课吵闹、不服从你,你怎么办?

(一)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1.放任型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2.专制型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3.民主型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

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着目标进行学习。

(二)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上述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也有的是消极的。我们可以从教学的计划、学习的效率,努力的程度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三种师生关系模式的比较

总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于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有效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质而进行的因材施教。

四、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冷漠与疏远

2、利害关系

3、对立和冲突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智慧、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有关。喜欢教师,则喜欢他的课,会主动亲近老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3、环境方面: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P139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合作对话)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民主平等性)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互利互惠)

(四)理想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讨论)P141

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介绍:

1、更新教师角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里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关心、爱护、信任学生,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4、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也有相关规定。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用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谦逊宽容的品质,给予学生持久的影响,促进师生双方积极的认知和行为。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练习: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评析这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讨论)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2)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2) 二、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儿童和青少年。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具有自我意识 3.学生是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人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二)根据学生特点施教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 2.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也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对自己受教育的过程进行调控。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3.学生发展的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活动机会促进学生发展。 4.教学中把学生当做完整的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这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4.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学生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经历,建立起他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 ●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课程和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5.学生是文化中的人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也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文化背景,要赋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文化熏陶。 6.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带有时代的印痕。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刻考虑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时代对学生的心要求。 三、师生关系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1.【多选题】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其特点包括()。 A.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 B.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C.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D.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可塑性 3.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6.【多选题】《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E.保持身心健康 1.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 B.教书育人 C.科研 D.解惑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方面。 A.传道者的角色 B.授业者的角色 C.示范者的角色 D.朋友的角色 4.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授业解惑者 D.传道者 6.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 A.研究者 B.示范者 C.朋友 D.管理者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的利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9.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10.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1.【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次序特征次序特征 1 教学方法好6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2 知识广博,肯教人7 负责任,守信用 3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8 说到做到 4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9 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 5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10 讲文明,守纪律——摘自《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 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 师? 12.【多选题】学校中教师的权利包括()。 A.教育教学 B.获取报酬 C.爱护学生 D.参与教育管理 1.【多选题】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主要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教师职业的职业地位、作用与特点 2、掌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3、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及在教育中的地位 4、了解三种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 5、掌握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内涵、学生的基本特征、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电影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产生与发展 1、概念:教师的概念与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在原始社会中,教师是由氏族首领或具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来担任的,其目的是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进入奴隶社会,教师多由政界人员担任,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与法制,并培养国家需要的统治者。到了封建社会,教师的职能进一步增大,不仅仅是要维护社会秩序,而且要使社会文化与文明得以延续与发扬,此时,多由德才兼备的学者来担任教师,如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发展至现代社会,教师的职能更加广泛,担任教师的人也更具有专业性。在现代社会,教师主要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义上,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在狭义上,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我国的《教师法》中,教师的概念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的产生:由教师概念发展可见,教师专业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其作用是为了传播生产知识与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职业产生的最原始动力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然,原始社会中的“教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出现的。学校的产生促进了专职教师的产生。专职教师的产生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开始独立,具有自己特有的职业要求与特点。 3、教师职业的发展:在学校产生之前,教师主要是一种兼职教师,充当教师的人,除了教师的职责外,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其他职责,比如管理职责,像我国的“吏师”,西方的神父、牧师等。那此时,教师的职业尚处于一种隐蔽状态,即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职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填空:西方古代祭司就是教师。 填空:西方中世纪教师大多是神职人员。 填空:186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 填空: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一种趋势。 填空: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 4.专业自主; 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6.专用地位。 填空: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的功能表现在: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伦理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填空:教师有两个专业:一个是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个是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填空: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 辨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答:“此题正确,教师专业技能有技艺性、经验性。教学是一种艺术。 填空:教师的专业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的高低。 填空:教师的经济地位分三种:高于型、相等型、低于型。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5.劳动成果精神性。 填空: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填空: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变化的。

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诊断者; 2.传授者; 3.指导者; 4.评价者; 5.管理者; 6.研究者; 7.协调员填空:诊断者: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诊断者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 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诊断者? 1.教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 2.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诊断的工具和方法。 3.教师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 填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是传道者。 传授者对教师的要求? 1.自己勤于学习,知识丰富,注重修养,品行端正。 2.教师还要掌握传授的方法和技能,既要善于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填空:陶行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传授者。 论述:指导者? 指导者角色,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知道的主要内容是两方面,一是学习指导,而是生活指导。 教师为什么要做好指导者? 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更高了。现代社会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需要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教师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指导者? 1.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 2.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 3.教师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 4.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 5.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里的健康和身心的快乐。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 4、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5、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 7、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 ②因材施教 ③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④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学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 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进行科学的发现 D.探索未知领域 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引导性 D.长期性 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的专业理想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专业自我 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1. 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完整版)山香版教育学第四章教师和学生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特别重要)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概念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教师的根本任务(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性质 (一)教师职业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二)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书) 2.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加里宁(育人) 3.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开发潜能)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学在官府”、“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没有专门的教师 2.职业化阶段 私学 3.专门化阶段:量 师范教育机构:世界:法国 我国:清末,上海-盛宣怀-“南洋公学” 4. 专业化阶段:质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 1995你那,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 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理解后的选择题) 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教师应该反思自己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三).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长、见效慢 间接性:教师通过学生对社会起作用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的表现(多): 性质、对象、任务、过程、手段 创造性的表现: 1. 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3.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 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教育学第六章_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复习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进行科学的发现 D.探索未知领域 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引导性 D.长期性 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6、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 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7.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包括以上三者 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 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0、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 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1、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3、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力,并受到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4、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直觉性 15、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 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形 D、蜂巢式 1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7、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19、人们常说:“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 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2. 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3.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C 进行科学的发现 4. 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 示范性 C 引导性 D 长期性 5. 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 示范性 C 复杂性 D 长期性 6.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7. 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 A.教师的专业理想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 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专业自我 8. 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9.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0. 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 ) 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D 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B.发展学生的智力 D.教书育人 ) B.进行技术的发明 D.探索未知领域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1.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 A. “虚拟关注”阶段 B. “生存关注”阶段 C. “任务关注”阶段 D.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B.是教育的客体 C是认识的主体 D.是学习的主人 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 B.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 D.包括以上三者 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包括以上三者 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 A.心理关系 B.教育关系 C.伦理关系 D.社会关系 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填空题 1 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 的体现者。 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 B.学校培养 C.校外培训 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 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 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 B.夸关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 B.班级管理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得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得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教师职业得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得(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4、( )得产生,使教师得培养走上专门化得道路。 A、师范教育 B、学校培养 C、校外培训 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得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得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得社会职业出现得早 B、就是同时得 C、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高尚完美得,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就是学校最重要得师表,就是最直观、最有教益得模范,就是学生最活生生得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得职业。 A、杜威 B、夸关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得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就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得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得关系 C、权利与义务得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得关系 10、教师得根本任务就是( ) A、教学 B、班级管理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得特殊要求就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得目得就是促进学生得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就是平等得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就是输出一吸收得关系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春秋》 B、《论语》 C、《师说》 D、《学记》 1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职业道德得显著标志就是( ) A、敬业爱业 B、为人师表 C、团结协作 D、热爱学生 15、盛赞教师就是“人类灵魂得工程师”得教育家就是( ) 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杜威 D、洛克 16、( )时期,那些出卖脑力劳动得“士”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教师群。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性知识得就是( ) A、课堂管理技巧 B、课堂导入技巧 C、现代教育技术 D、提问技巧 18、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得特定要求不包括( ) A、以谋生为主要目得 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得专业知识 D、要达到符合规定得学历 19、具有一定得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得(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素养 C、能力素养 D、人格素养 20、在罗杰斯得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得角色变成了( A、促进者 B、指导者 C、主导者 D、决定者 21、《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从( )开始施行。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22、教师职业就是促进个体( )得职业。 A、自由化 B、现实化 C、专业化 D、社会化

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 学生练习题(附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563353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 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进行科学的发现 D.探索未知领域 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引导性 D.长期性 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的专业理想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专业自我 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 2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1. 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B.是教育的客体 C.是认识的主体 D.是学习的主人 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6.198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 B.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 D.包括以上三者 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包括以上三者 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 A.心理关系 B.教育关系 C.伦理关系 D.社会关系 3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B.学校培养C.校外培训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B.夸美纽斯 C.洛克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B.班级管理C.发展学生智力D.教书育人 1 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B.管理能力C.研究能力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一吸收的关系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春秋》B.《论语》C.《师说》D.《学记》 1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敬业爱业B.为人师表C.团结协作D.热爱学生15.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加里宁 C.杜威D.洛克 16.( )时期,那些出卖脑力劳动的“士”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教师群。A.夏代B.商代 C.西周D.春秋战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性知识的是( ) A.课堂管理技巧B.课堂导入技巧 C.现代教育技术D.提问技巧 18.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19.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的( ) 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 C.能力素养D.人格素养 20.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 A.促进者B.指导者C.主导者D.决定者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 )开始施行。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2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复习过程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 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 教育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 能者为师。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 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 学的出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 构的出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 “师范教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 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 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