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个品种枸杞果实糖代谢差异的生理原因

两个品种枸杞果实糖代谢差异的生理原因

两个品种枸杞果实糖代谢差异的生理原因
两个品种枸杞果实糖代谢差异的生理原因

两个品种枸杞果实糖代谢差异的生理原因(综述)

枸杞(Lycium barbarumL.)属茄科枸杞属的落叶灌木,是名贵中药材 ,不但具有滋肝补肾、生精益气、治虚安神、祛风名目等医疗效果 ,而且果实营养丰富 ,含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也是良好的滋补食品。枸杞是宁夏干旱地区传统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种植历史悠久 ,栽培技术先进 ,栽培面积已达1 338hm2 。由于这里土壤肥沃、光温充足 ,枸杞产量高、质量好、粒大、肉厚、味甘、有效成分含量高 ,不但畅销国内 ,而且在东南亚及欧美市场享有盛名。

到目前为止,有关枸杞的栽培育种,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的研究和枸杞的抗盐性研究等方面研究比较多;如:宁杞Ⅱ丰产栽培技术(姬生锋,2005);宁杞4号的选育(胡忠庆,2005); 宁夏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张晓放,2005);枸杞子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及应用概况(钱彦丛,2000)等。在枸杞生产中,人们长期以来对枸杞产量的增加及其相关机理(如栽培,育种,保花,保果等)的研究也比较多,而对枸杞的品质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优良的品质是宁夏枸杞畅销国内走出国门的原因。

水果中普遍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如苹果、梨等含果糖较多;柑橘、桃、李、杏等含蔗糖较多;葡萄含葡萄糖较多。各种水果的含糖量在10%至20%之间,超过20%含糖量的有枣、椰子、香蕉、大山楂等鲜果。含糖量低的有草莓、柠檬、杨梅、桃等。枸杞果实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而蔗糖的含量很少。糖份含量的高低是衡量果实品质的主要依据。因而对于枸杞果实糖份代谢及糖积累生理原因的研究,阐明果实糖份积累的机理及其控制步骤,将有助于人们改变栽培措施或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控糖份积累。

糖在植物的代谢、生长、发育上是一个重要的、多重的角色。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底物,它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碳骨架和能量,并能增强植物抗逆性。糖的代谢是整个生物代谢的中心,它勾通了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核酸代谢及次生物质代谢。糖类的合成与分解影响细胞及溶液的渗透势,渗透势的变化是氧份运输的动力之一,它会影响糖分的运输;渗透势变化会影响水势及水份的流动,从而影响气孔开闭、花药裂开等活动;渗透势的变化影响植物抗协迫环境的能力。糖类的运输及分配勾通了源器官和库器官。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通过韧皮部的装载运到库端,卸载进入库细胞,为库的生长提供氧分。如花粉管的萌发、果实、种子的膨大与成熟。块根、块茎的膨大生长。如果增大源端的装载能力和库端卸载能力,将有更多的光合产物合成并输出进入库组织。这将大大增加作物的产量,对农业生产上很有意义。糖类的代谢及运输分配还会影响进入库细胞的糖及库细胞贮存的糖的形式,从而对作物及果蔬的品质产生影响,对中药材的有效成份含量产生影响。例如水果中所含糖份的种类及比例是决定水果品质、风味的主要因素。马铃薯块茎中非还原糖含量的高低,决定薯块加工品质的好坏。

多糖常是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黄芪总多糖含量受糖代谢调控。近年来,糖在植物中的作用最引人关注的方面是糖的信号功能。由于转基因技术的普及应用;突变体种类的增多及使用;还有糖类似物及抑制剂的使用,这些手段加快了糖信号的研究。植物中的糖感受蛋白对不同种类的糖感受,起始糖信号,产生的糖信号在胞内以各自不同的途径进行转导,最终调控许多相关基因的表达及酶活性。相关基因在时空上的差异表达,导致了植物在代谢、生长及发育方面的变化。更为复杂的是糖信号不仅是胞内转导的唯一信号,它能与Ca信号系统、光敏素信号系统、N信号系统、激素信号系统交错汇通,形成胞内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逐步弄清与糖相关的代谢及调控机制,在生产上将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陈攀栋,沈火林,杨学妍,马丽华(2007)在不同辣椒品系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为了说明果实主要糖含量变化的规律,以及进一步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与糖含量变化的关系,他们研究了辣椒蔗糖代谢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生长过程中活性的变化。两品系果实的SPS活性在绿熟期之前快速升高,绿熟期之后又快速下降。SS活性仅在幼果期比较高,然后快速下降。AI活性则是先升高再降低,在绿熟期最低,最后在果实完全成熟过程中再次升高,但数值仍低于快速生长时期。NI活性变化与酸性转化酶类似,但数值低于AI,另外其活性的下联系果实糖分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虽然SPS活性变化与果实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但两品系的SPS活性最高的2个时期却分别对应着蔗糖含量最高的2个时期。在幼果期405品系的SPS活性低于伏地尖,蔗糖含量亦如此,而此后尽管405品系的SPS活性高于伏地尖,但405仍然快速地积累蔗糖,而伏地尖的蔗糖含量却没有大的变化。伏地尖品系的AI活性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而405品系的AI活性只在前3个时期与六碳糖的含量变化比较一致。到果实完全成熟时,有一个淀粉和蔗糖含量下降,六碳糖含量增加的过程,而此时也正伴随着AI活性的上升,因此可以说,作为辣椒果实糖分暂时贮存的淀粉和蔗糖,在成熟的过程中被AI降解成为单糖。他们发现SS在幼果期对蔗糖合成可能有较大的作用,但这既没有引起蔗糖的积累,也与果实生长的关系不明确。NI活性整体上与AI差别不大,但与果实的生长趋势不太一致。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两品系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没有太大差异而却存在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明显不同,推测这可能是由甜椒与辣椒对蔗糖的利用不同造成的。

赵智中,张上隆,陈俊伟,陶俊,吴延军(2002)在柑橘品种间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中

测定了当地早、柑、香柠檬和宫川汁囊中蔗糖、葡萄糖、果糖、的含量,分析了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糖含量和构成比例、AI活性都存在明显差异。当地早和宫川以积累蔗糖为主,香柠檬以积累己糖为主,柑介于二者之间。在酸度较高的香柠檬中,蔗糖的酸水解是影响汁囊中糖分构成的主要因素。在酸度较低的当地早、宫川和柑中,果实发育后期汁囊中的AI活性对糖分构成具有重要影

糖含量和构成对枸杞果实的风味、色泽和其它营养成分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品种间糖含量和构成差异的生理基础对全面了解枸杞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枸杞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果实不同品种间糖的构成是有差异的。例如:温州蜜柑以积累蔗糖为主[1,13],而甜来檬则以积累己糖为主[19]。番茄也有蔗糖积累型和己糖积累型之分[20]。在不同果实中影响糖分构成比例的因素也不同, Klann等[20]发现,蔗糖积累型和番茄果实间唯一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缺少酸性转化酶(AI)活性;而在成熟的酸来檬“Pesian”果实中,蔗糖因被酸水解而含量降低[21]。ABA是影响果实糖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强化库活力,促进光合产物在库组织中积累[22,23],外源ABA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糖含量[24,25]。目前,对枸杞品种间糖代谢差异的生理原因研究较少。

关于植物果实的蔗糖代谢,人们在果树[1,32]及番茄[33]、甜瓜[34]等作物上都进行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蔗糖代谢关键酶对于糖积累的作用因作物种类而有所不同。Nielsen等[35]曾研究过一个甜椒类型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蔗糖代谢,认为酸性转化酶与果实发育和蔗糖的积累相关,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淀粉早期积累成熟时又快速水解的特性,这与番茄[36]、猕猴桃[32,37]等许多果实明显不同,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82-85因此辣椒果实的糖代谢也有自己的特点,此外辣椒果实在形状、果重和辣味等方面存在非常丰富的变异,这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这也为研究不同类型果

实在蔗糖代谢机制上的差异,进而分析蔗糖代谢与果实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条件,但目前在这些方面缺少深入的研究。弄清楚果实内糖的组成及其品种间差异,无论是对柿果实品质的评价,还是对品种亲缘关系、品种形成的历史过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研究两个品种枸杞果实糖代谢差异差异的生理原因,为提高枸杞品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智中,张上隆,徐昌杰,等.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温州蜜柑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J].园

艺报,2001,28(2):112-118.

[2]龚荣高,张光伦.柑橘果实糖代谢的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4):

343-346.

[3] 龚荣高,张光伦,吕秀兰,等.脐橙果实糖代谢与蔗糖代谢相关酶关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22(1): 34-36.

[4] 王利芬,夏仁学,周开兵.纽荷尔脐橙果肉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

化[J] .果树学报,2004,21(3): 220-223.

[5]陈俊伟,张良诚,张上隆.果实中的糖分积累机理.植物生理学讯2000,36(6):497-503.

[6] 王永章 , "红富士"苹果果实蔗糖代谢与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的关系的研究

[J].园艺学报 ,2001,28(03):259-261.

[7] 王惠聪, 黄旭明 ,黄旭明.荔枝果实的糖积累与相关酶流活性[J]. 园艺学报,

2003,30,(01):1-5.

[9] 高献亭, 胡忠慧, 高扬, 杨丽芳. 光照对设施栽培葡萄果实质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 2005,(01)

[10] 高东升, 李宪利. 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现状与趋势[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1997,(02).

[11] 张自萍,郭荣,史晓文,杨玲,金小平.不同采摘期枸杞品质变化研究.西北农

业学报,2007,(04).

[12] 袁宝财,达海莉,李小瑞.宁夏枸杞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J] .河北

林果研究,2001,(02).

[13]Komatsu A,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ree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isoformsduring accumulation in citrus fruit (Cit-rus unshiuMarc).Plant Sci.1999,

140: 169-178.

[14] 张上隆,等.柑橘授粉处理和单性结实子房(幼果)内源IAA、ABA和ZT含量的

变化.园艺学报, 1994, 21: 117-123.

[15]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46-249.

[16]莱谢姆Y Y ,等.植物衰老过程和调控.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06.

[17]彭宜本.苹果果实发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着重于果实内糖卸载的细胞学机制.北

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0: 34.

[18]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Echeverria 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on and sugar transport at the tonoplast of

sweet lime (Citrus limmetioides) juice cells.Physiol. Plant,1997, 101: 291-300. [20]Klann E W, et al. Expression of acid invertase gene control sugar composition in

tomato(Lycopersicon) fruit.Plant Physiol.1993, 103: 863-870.

[21]Echeverria E, et al. Vacuolar acid hydrolysis as a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for

sucrose breakdown.Plant Physiol.1989, 90:530-533.

[22]Talon, et al. Hormo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ruit set and development in

mandarins differing in theie parthenocarpic ability.Plant Physiol.1990, 79: 400-406.

[23]Weaver R J, et al. Relation of hormones to nutrient mobilization and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plant: the supply of mineral nutrients and

photosynthate.Encyclopedia of Plant physiology,new series Vol. 11,Hormonal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Ⅲ,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pringer-Verlad

Berlin: Heidel-berg,1985: 3-36.

[24]Kojima K,et al. Effects of abscisic acid on sugar and organic acid contents of citrus

fruit.J. Japan Soc. Hort. Sci,1995, 64:17-21.

[25]Ackerson R C. Invertase activity and abscisic acid in relation tocarbohydrate status

in developing soybean reproductive structure. Crop Sci. 1985, 25: 615-618.

[26]Echeverria E, et al. Carbohydrate and enzyme distribution inprotoplasts from

valencia orange juice sacs.Phytochem,1988,27: 73-76.

[27]Leshem Y Y, et al. A biophysical study of abscisic acid interac-tion with membrane

phospholipid components.New Phytol.1990, 116: 487.545

[28]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9]赵和平,蒋健箴,沈征言.辣椒果实发育期间的品质变化[M].北京农业大学学

报,1991,17(2):107-112.

[30] 陈攀栋,沈火林,杨学妍,马丽华.不同辣椒品系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和蔗糖代谢

酶活性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82-85.

[31] 赵智中,张上隆,陈俊伟,陶俊,吴延军.柑橘品种间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中国农

业科学,2002,35(5):541-545

[32]MacRae E, Quick W P, Benker C,et al. Carbohydratemetabolism during postharvest

riping in kiwifruit[J].Planta,1992,188:314-323·

[33]Miron D,Schaffer A A.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ucrosesynthase,and invertase

activities in developing fruit of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and the sucrose

accumulatingLycopersicon hirsutumHumb.and Bonpl[J].Plant Physiol,1991,

95:623-627·

[34]Schaffer A A,Aloni B,Fogelman B.Sucrose metabolism and accumulation in

developing f ruit of Cucumis[J].Phytochemistry,1987,26(7):1883-1887·

[35]Nielsen T H, Skjaerbaek H C, Karlsen P. Carbohydratemetabolism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in sweet pepper(Cap-sicum annuum) plants[J].Physiologia

Plantarum,1991,82(2):311-319·

[36]Robinson N L,Hewitt J D,Bennet A B.Sink metabolism intomato fruitⅠ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zing enzymes[J].Plant

physiol.1988,87:727-730·

[37]Hubbard NL,Pharr DM,Huber S C.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and other sucrose

metabolizing enzymes in fruits of various species[J].Physiologia

Plantarum,1991,82:191-196·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六章糖代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

过程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 调节。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关键酶 调节方式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 乙酰CoA ATP ADP 胞液 线粒体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 HSCoA CO 2 , NADH + H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糖代谢教案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代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糖类的概率以及糖代谢的过程 (2)了解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回忆,复习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效果,使学生学会理顺知识脉络和学会前后知识联系来进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糖类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训练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生物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糖类代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2)在教学中,通过联系自身及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理解糖代谢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生成的产物。 2 教学难点:由于糖类代谢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学生在目前还比较缺乏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因而该过程也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 解决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并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思考问题。 (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讲授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提问:你知道的生活中的糖类有哪些,你可以列举几个不甜但属于糖类的物质吗?其实,除了常见的白糖、冰糖、葡萄糖等,还有很多物质都属于糖类。教师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早餐,米饭,馒头,面条等。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它们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从而导出今天的课题:糖类及其代谢。 2. 新课展开: (1)糖的概念及分类: 分子由C 、H 、O 三种原素构成,且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是2:1,类似水分子,因此,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的分类:单糖、二糖、多糖。常见的单糖:葡萄糖;常见的二糖:蔗糖;生物体中的绝大多数糖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 (2)糖代谢:糖的来路(吸收)和去路(消化)? 提问:淀粉在消化道内如何消化?又是以何种方式被人体吸收的?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吸收)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图表说出其三条去路。 a. 氧化分解成CO 2、H 2O 、释放能量. b. 合成糖原,暂时储存能量 提问:如果能量够用,还有血糖多余,尤其是饭后,血糖会去哪里呢? 答: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又以同样的方式进入毛细血管,进入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叫血糖。 吸收:(小肠)葡萄糖 血糖(血液) 所以当摄取糖类过多的时候,多余的血糖会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里,在肝脏里合成了肝糖元,在肌肉里合成肌糖元。而当血糖消耗过多而又又没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C 2O 和H 2O ,释放出大量能量。 肠、胰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肠、胰麦芽糖酶 合成糖原储存 转化为其它物质 主动运输

糖代谢论文

糖代谢 摘要:糖是一类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 关键词:糖的消化和吸收血糖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作用糖蛋白与蛋白聚糖 糖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另外包括一些双糖及单糖。多糖及双糖都必须经过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食物中的淀粉经唾液中的α淀粉酶作用,催化淀粉中α-1,4-糖苷键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小肠中含有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α糊精和少量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刷状缘上,含有α糊精酶,此酶催化α极限糊精的α-1,4-糖苷键及α-1,6-糖苷键水解,使α-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刷状缘上还有麦芽糖酶可将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小肠黏膜还有蔗糖酶和乳糖酶,前者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者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糖被消化成单糖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上段,己糖尤其是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是一个依赖Na+的耗能的主动摄取过程,有特定的载体参与: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着与细胞膜结合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体,当Na+经转运体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Na+一起被移入细胞内,这时对葡萄糖而言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这个过程的能量是由Na+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提供的,它足以将葡萄糖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当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单向葡萄糖转运体(unidirectional glucostransporter)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到血液中。小肠上皮细胞内增多的Na+通过钠钾泵(Na+-K+ ATP酶),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从基底面被泵出小肠上皮细胞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维持刷状缘两侧Na+的浓度梯度,使葡萄糖能不断地被转运。 血糖

梨果实糖代谢及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2013, 49 (8): 709~714709 收稿 2013-04-22 修定 2013-06-20 资助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重庆梨综合试验项目(nycytx-29-34)。 * 通讯作者(E-mail: 348925761@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5650231.html,; Tel: 023-********)。 梨果实糖代谢及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黄艳花1,2, 曾明1,* 1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重庆400716; 2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716 摘要: 在木本蔷薇科果树中, 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输的主要形态为山梨醇。糖从质外体空间跨膜运入共质体的过程由糖运输蛋白介导, 而糖的代谢过程包括山梨醇代谢、蔗糖代谢和己糖代谢3种途径。本文综述了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的种类和积累类型, 光合产物的运输形态、糖运输蛋白、糖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酶类与糖积累的关系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调控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梨果实; 山梨醇; 运输蛋白; 糖代谢; 调控因子 Research Advances in Sugar Metabolism and Regulatory Factors in Pear Fruits HUANG Yan-Hua 1,2, ZENG Ming 1,*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for Southern Mountainous Reg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716, China Abstract: Photosynthates transported into fruits a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sorbitol in woody Rosaceae plants. The transport of sugars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from apoplastic space into cells is mediated by sugar trans-porters. The metabolism pathways of sugar involve sorbitol metabolism, sucrose metabolism and hexose me-tabolism.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ugar kinds and accumulation type of sugar in developing fruits of pear, transport form of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sugar transport protei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ome related enzyme’s activity with sugar accumulation, the role of sugar transport protein, and the reg-ulation of sugar metabolism in fruits. Key words: pear fruits; sorbitol; transporter; sugar metabolism; regulatory factor 糖是植物生命活动包括果实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 其种类和含量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糖不仅可影响果实的甜度, 还是类胡萝卜素、酸、芳香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合成的基础原料(Xu 等2012)。同时糖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可与氮、激素等信号联络, 协同调控植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Leon 和Sheen 2003; Wind 等2010; Hanson 和Smeekens 2009), 并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与基因表达(杨彩菊等2006; Rolland 等2002)。梨属(Pyrus )果实发育早中期将输入的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运输进入果实, 并转化为淀粉积累, 至果实发育后期转化为糖。本文着重介绍梨果实糖在韧皮部运输后的糖积累、糖运输蛋白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及栽培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1 梨果实中糖的种类 成熟期梨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 果糖和葡萄糖通称为 己糖。在各类与风味品质有关的糖中, 果糖甜度最大, 为1.03~1.50; 蔗糖次之, 为1; 葡萄糖再次, 为0.49, 但葡萄糖的风味最好(王忠2006)。 糖的含量水平及比例对果实品质起决定作用。梨不同栽培种果实中糖的含量不同, 见图1。姚改芳等(2010)对98份梨种质的糖分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 发现果实中果糖含量最高, 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不同品种之间, 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相对稳定, 而山梨醇和蔗糖含量变化较大, 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各种糖成分的含量不同, 如‘鲜黄梨’果实发育早中期以积累淀粉和山梨醇为主, 后期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多, 其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糖原分解 4.糖原的合成 5.糖原异生作用 6.发酵 7.糖的有氧氧化 8.糖核苷酸 9.乳酸循环 10.Q酶 二、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 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 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 _______,其中 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生物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糖代谢部分)

糖代谢 一、选择题 1.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就是: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就是: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 A、羧基碳上 B、羟基碳上 C、甲基碳上 D、羟基与羧基碳上 E、羧基与甲基碳上 4.哪步反应就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A、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就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就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8.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就是: A、乳酸 B、甘油酸-3-P C、F-6-P D、乙醇 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就是: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1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与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1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就是: A、R酶 B、D酶 C、Q酶 D、α-1,6糖苷酶 1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 A、α与β-淀粉酶 B、Q酶 C、淀粉磷酸化酶 D、R—酶 1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就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14.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就是: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与CO2 C、CO2+H2O D、CO2,NADH与FADH2 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 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 D、此途径生成NADPH+H+与磷酸戊糖 16.由琥珀酸→草酰乙酸时的P/O就是: A、2 B、2、5 C、3 D、3、5 E、4 17.胞浆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的ATP数就是:

糖代谢百度百科

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另外包括一些双糖及单糖。多糖及双糖都必须经过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经唾液中的α淀粉酶 作用,催化淀粉中α-1,4-糖苷键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小肠中含有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α糊精和少量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刷状缘上,含有α糊精酶,此酶催化α极限糊精的α-1,4-糖苷键及α-1,6- 糖苷键水解,使α-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刷状缘上还有麦芽糖酶可将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小肠黏膜还有蔗糖酶和乳糖酶,前者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者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糖被消化成单糖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上段,己糖尤其是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是一个依赖Na+的

糖代谢 耗能的主动摄取过程,有特定的载体参与: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着与细胞膜结合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体,当Na+经转运体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Na+一起被移入细胞内,这时对葡萄糖而言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这个过程的能量是由Na+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提供的,它足以将葡萄糖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当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单向葡萄糖转运体(unidirectional glucose transporter)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到血液中。小肠上皮细胞内增多的Na+通过钠钾泵(Na+-K+ ATP 酶),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从基底面被泵

出小肠上皮细胞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维持刷状缘两侧Na+的浓度梯度,使葡萄糖能不断地被转运。 编辑本段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体内血糖浓度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糖浓度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7.0 mmol/L称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 称为低血糖。要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必须保持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动态平衡。 一、血糖的主要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在长期饥饿时作为血糖的来源。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

生物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糖代谢部分)

糖代谢 一、选择题 1.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 A、羧基碳上 B、羟基碳上 C、甲基碳上 D、羟基和羧基碳上 E、羧基和甲基碳上 4.哪步反应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A、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8.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是: A、乳酸 B、甘油酸-3-P C、F-6-P D、乙醇 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1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1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A、R酶 B、D酶 C、Q酶 D、α-1,6糖苷酶 1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 A、α和β-淀粉酶 B、Q酶 C、淀粉磷酸化酶 D、R—酶 1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14.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是: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和CO2 C、CO2+H2O D、CO2,NADH和FADH2 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 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 D、此途径生成NADPH+H+和磷酸戊糖 16.由琥珀酸→草酰乙酸时的P/O是: A、2 B、2.5 C、3 D、3.5 E、4 17.胞浆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的ATP数是: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

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糖原分解 4.糖原的合成 5.糖原异生作用 6.发酵 7.糖的有氧氧化 8.糖核苷酸 9.乳酸循环 10.Q酶 二、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 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 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 _______,其中 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 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知识要点 第八单元 糖代谢

第八单元糖代谢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AD、DNA、RNA 、ATP。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一、糖酵解 (一)酵解与发酵 1.酵解(glycolysis,在细胞质中进行) 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若供氧不足,NADH 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 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有些动物细胞即使在有O2时,也会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线粒体)、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bden-Meyerhof Pathway,EMP)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 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 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已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可催化Glc、Fru、Man(甘露糖)磷酸化。己糖激酶是酵解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被产物G-6-P强烈地别构抑制。 葡萄糖激酶:对Glc有专一活性,存在于肝脏中,不被G-6-P抑制。Glc激酶是一个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 肌肉细胞中已糖激酶对Glc的Km为0.1mmol/L,而肝中Glc激酶对Glc的Km为10mmol/L,因此,平时细胞内Glc浓度为5mmol/L时,已糖激酶催化的酶促反应已经达最大速度,而肝中Glc激酶并不活跃。进食后,肝中Glc浓度增高,此时Glc激酶将Glc转化成G-6-P,进一步转化成糖元,贮存于肝细胞中。 (2)G-6-P异构化为F-6-P 由于此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很小,反应可逆,反应方向由底物与产物的含量水平控制。此反应由磷酸Glc异构酶催化,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 (3)F-6-P磷酸化,生成F-1.6-P 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调节位点,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磷酸果糖激酶既是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又是酵解途径的第二个调节酶。 (4)F-1.6-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 该反应在热力学上不利,但是,由于具有非常大的△G0负值的F-1.6-2P的形成及后续甘油醛-3-磷酸氧化的放能性质,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同时在生理环境中,3-磷酸甘油醛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右进行。

《糖尿病学术前沿》:肠道糖代谢的回顾

《糖尿病学术前沿》:肠道糖代谢的回顾(Intestinal glucose metabolism revisited) 文章要点: 1. 肠糖异生可通过与大脑的联系在能量平 衡中发挥调控作用。蛋白质饮食引起的饱足感可能由肠糖 异生介导。膳食纤维的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效应可能由肠糖 异生介导。 2. 肠糖异生参与肥胖T2DM患者胃旁路术后 代谢改善。3. 对肠糖异生与下丘脑之间交叉通路的研究可能 为未来代谢疾病的防治开辟新道路。内容概述:既往认为肠道通过高效的糖利用能力参与糖代谢, 最近认为肠糖异生作为一种新机制参与肠道糖代谢,约20-25%的内源性葡萄糖由肠道产生,肠糖异生能通过与脑的联系调节机体能量 的动态平衡。蛋白质来源的肠糖异生机制:食物中的蛋白质 消化后,以肽类形式进入门静脉系统。单肽与在门脉周分布 的μ-阿片受体(MORs)结合。而MORs调控上行的神经冲动信号,这些信号通过迷走神经和脊髓这两条通路传递至大 脑的相应核团,如脑桥臂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延髓迷走神 经复合体等。通过此反射弧促进肠内糖异生基因的表达。 2. 膳食纤维来源的肠糖异生机制:进食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 物后,通过微生物的酵解作用生成丙酸盐和丁酸盐。丁酸盐 通过依赖cAMP的途径直接激活肠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丙酸盐作为激动剂释放入门静脉与游离脂肪酸受体

(FFAR3)结合,通过肠脑传入途径作用于大脑相应的功能 核团。同样通过这样的反射弧促进肠内糖异生基因的表达。 3. 在门静脉壁内,周围神经系统通过感知由肠糖异生产生的 葡萄糖,并向大脑发出信号来调节饥饿感和整体葡萄糖稳态 平衡。由于和感知葡萄糖的机制有关,葡萄糖受体SGLT3的重要作用也被重点提及。肠糖异生通过促进葡萄糖释放入 门静脉,与SGLT3 结合,向大脑传递信号,降低肝糖产生,以及产生各种与代谢相关的裨益,如食欲下降,能量消耗增 加,体重减轻,糖耐量增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等等。 4. 此外肠糖异生作用可能有助于肥胖T2DM患者胃旁路术后血 糖和摄食改善,相比胃束带术,胃旁路术可为肥胖T2DM患者带来摄食和血糖的明显改善。一方面GLP-1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肠糖异生,控制饥饿感,改善 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血糖改善,摄食改善的目的。 5. 肠糖异生与下丘脑之间交叉通路的研究可能为未来代谢疾病 的防治开辟新道路,值得关注。参考文献出处: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4 Sep;105(3):295-301 《糖尿病学术前沿》介绍:诺和诺德医学事务团队长期关注内分泌领域最 新进展,共同监测20余个糖尿病领域顶级专业杂志及网站, 精选其中的热点文章,总结提炼制作而成《糖尿病学术前沿》项目。项目每月发布两期,全年共24期,旨在持续推进内 分泌领域的前沿学术信息沟通。欢迎大家关注医学信息微

生物化学考题_糖代谢

A 1 摩尔 B 2 摩尔 C 3 摩尔 D 4 摩尔 E 5 摩尔 B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B 葡萄糖 6—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I D 磷酸果糖激酶Ⅱ E 磷酸化酶 B 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果糖 D 乳糖 E 乳酸 E 糖代谢 一级要求 单选题 1 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 CoA 数是: 2 3 4 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B 3—磷酸甘油醛冲磷酸二羟丙酮 C 3-磷酸甘油醛→1-3 二磷酸甘油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5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的反应,需哪些条件? C A 果糖二磷酸酶,ATP 和Mg 2 + B 果糖二磷酸酶,ADP ,Pi 和Mg 2 + C 磷酸果糖激酶,ATP 和 Mg2 + D 磷酸果糖激酶,ADP ,Pi 和Mg 2 + E ATP 和Mg 2+ C 6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反应的酶是: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 D 磷酸丙糖异构酶 7 E 烯醇化酶 糖酵解过程中NADH + H +的代谢去路: C 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 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A 8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 ATP 水解为 ADP 和 Pi 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 ADP 磷酸化为 ATP 分子 C 呼吸链上H +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 磷酸化为ATP 分子 D 使底物分于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 ATP 分子 B 9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 H +的代谢去路: 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

生物化学-生化知识点_第五章 糖与糖代谢.

①①①糖与糖代谢 §5.1 糖的生物学作用:上册P1 (1章) 糖类是细胞中非常重要一类物质,在几乎所有重要生理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①①糖的生物学作用: ①1①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动植物躯壳,如纤维素和甲壳素(昆虫和甲壳类动物 的外骨骼)。 ①2①能源物质:贮存能源的糖类,如淀粉、糖原和葡萄糖。 ①3①转变为其他物质(碳源物质):为合成其他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 肪酸等提供碳骨架。 ①4①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大多数蛋白质是糖蛋白,如免疫球蛋白、激素、 毒素、凝集素、抗原以至酶和结构蛋白。在糖蛋白中起信息分子作用的为糖链。如B-型血外端的半乳糖用α- 半乳糖苷酶(来自海南产的咖啡豆中)切除掉,则B-抗原活性丧失,呈现O-型血的典型特征。 糖在几乎所有重要生理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生命开始,卵细胞受精、细胞凝集、胚胎形成,细胞的运转和粘附。 2.细胞间的相互识别,通讯与相互作用。 3.免疫保护(抗原与抗体),代谢调控(激素与受体),形态发生、发育,器 官的移植。 4.癌症发生与转移,衰老、病变等过程。 糖是生物体内重要信息物质,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与传导、免疫过程、细胞通讯和代谢调控中都扮演重要作用。糖生物学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①①糖的结构特点: 糖的分子结构比蛋白质和核酸复杂。如葡萄糖有4个不对称碳原子,成环后C 又形成α、β两个异头体结构,葡萄糖同分异构体有25=32个。结构复杂多样的糖1 分子成为携带生物信息的极好载体。多肽与核酸携带信息仅依赖于其组成单体的种类、数量和连接顺序,而糖链携带信息除单体种类、数量和排列外还有分支结构和异头碳构型。因此糖的聚合体单位重量携带的信息量比蛋白质和核酸大的多。 ①①①糖工程: 糖工程即糖类药物的研究,包括药用寡糖及类似物的合成,糖蛋白及糖脂中糖的改性修饰,糖与蛋白的联结等内容。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在极快发展,如“抗粘附”类寡糖药物的研究,其原理为细胞感染首先是入侵病原体表面的糖蛋白(粘附蛋白)识别正常人细胞表面的寡糖(配体),继而发生粘附作用。若引入与寡糖结构(配体)相同或类似的游离寡糖,并使它们与病原体上的粘附蛋白结合即可避免病原体对细胞的感染,而成为“抗粘附”类寡糖药物,此类药物在与病原体的粘附蛋白结合后会被排出体外而防止感染。如已开发出对付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可防治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已鉴定了与人体发炎过程及癌细胞转移密切相关的粘附蛋白E-Selectin中四糖的结构等。 糖工程研究内容首先进行天然产物(如粘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然后进行微量寡糖的分析,确认结构,最后进行寡糖的合成,为此已发展了寡糖的液相和

生物化学糖代谢小结

糖代谢知识要点 (一)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 步反应降解为2 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 分子NADH+H+和2 分子ATP。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 及磷酸变成丙酮酸, 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 (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 分子NADH+H+。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 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和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 分子GTP 和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 分子CO2,产生3 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 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 CO2,同时产生NADPH + H+。其主要过程是G-6-P 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6 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 分子6-磷酸葡萄糖。中间产 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2 分子乳酸经糖异生转变为1 分子葡萄糖需消耗4 分子ATP 和2 分子GTP。 (六)糖原和淀粉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糖原磷酸化酶和脱枝酶是糖元降解过程的主要酶类,糖原磷酸化酶作用于糖原的直链部分,从糖原的非还原端分解末端葡萄糖残基,生成1- 磷酸葡萄糖和少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糖原,脱枝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酶,一种起转移葡萄糖残基作用的酶,称糖基转移酶。另一种是水解葡萄糖a-1,6-糖苷键作用的酶,称糖原脱枝酶,又称a-1,6-糖苷酶。 淀粉则在a-淀粉酶、b-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a-1,6-糖苷酶的作用下淀粉切断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麦芽糖或葡萄糖。 在蔗糖和多糖合成代谢中糖核苷酸起重要作用,糖核苷酸是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中主要以UDPG 为葡萄糖供体,由蔗糖磷酸合酶催化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以ADPG 或UDPG 为葡萄糖供体,小分子寡糖引物为葡萄糖受体,淀粉合酶催化直链淀粉合成,Q 酶催化分枝淀粉合成。 糖代谢中有很多变构酶可以调节代谢的速度。酵解途径中的调控酶是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其中6-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反应的限速酶;三羧酸反应的调控酶是柠檬酸合酶,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是关键的限速酶。糖异生作用的调控酶有丙酮酸羧激酶,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6-磷酸葡萄糖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它们受可逆共价修饰、变构调控及能荷的调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