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加减法意义

1.1加减法意义

1.1加减法意义
1.1加减法意义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红庆河小学备课纸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自主探究

1.请根据题目信息写出加法算式。列出算式的同学,可以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本题信息吗?

814+1142=1956 千米或1142+814=1956千米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能说出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

加数+加数=和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结合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你们能新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1956-1142=814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人教版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内容: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同时对学生进行从小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将下面各数变成三位小数,但大小不变。 5.6 4 0.2 8.4600 2.填空:3735克=( )千克 4075克=( )千克 3.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让学生板演,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再让学生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授 1.教学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怎样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 自学课本例1的算法。回答上面的问题。(1.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2.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末尾有“0”的应去掉。) 2.教学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 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7.81-3.735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得出减法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用克作单位进行计算。 让学生进行计算。如果用小数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 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及分数加减法

天天向上学堂精品个性化辅导教案

教学部主管签字:______________天天向上学堂精品一对一辅导数学 7月18、19日家

作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卷 一、填空题。 1.把一根5米长的钢管截成7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 ) ,每段长( ) ( ) 米。 2.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5段,每段长( ) ( )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 3.48÷60= ( )30 = ( ) ( ) (最简)= ( )(用小数表示) 4. ( )( ) = 0.75 = ( )( ) =( )÷( ) 5. 0.64=( ) ( ) =( )÷( )= ( ) ( ) (最简)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10g = ( )kg 2030ml =

( )l 125dm2=( )㎡ 175cm3=( )dm34cm = ( )dm = ( )m 7. 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最 小公倍数是()。 8.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8,这个最简真分 数可能是()和()。 二、约分和通分。 1.把下面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 = = = 2、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和 3和3、和 三、分数和小数互化。 1.把分数化为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 = = = = = 2.把小数化为最简分数。 0.8= 0.75= 0.375=

0.91= 1.05= 3.25=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91 0.5 1.01 ( )<( ) <( ) <( ) <( ) <( ) <( ) <( ) 四、解决问题。 1、天鹅每小时飞行88千米,刺尾雨燕每小时能飞行170千米,天鹅的速度是刺尾雨燕的几分之几?刺尾雨燕的速度是天鹅的几倍? 2、五(1)班有男生22人,女生13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 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3、李师傅制作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的有94个,不合格的有4个。不合格的占零 件总数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教材第45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46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46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每段长()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分数的意义 观课报告

《分数的意义》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中学习了郝老师《分数的意义》这一精彩的数学课,很是震撼、兴奋。郝老师仅仅围绕“分数的意义”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创设了环环相扣的巧妙生活化数学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充分的师生、生生互动,精彩频现的学生思维碰撞,逐渐自然地形成一幅“思维的地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就这样逐渐清晰起来,进而形成、完善,切实引领学生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真可谓潺潺流水,水到渠成。 1、教学设计合理、实用、环环相扣。郝老师这节课不仅站在编者的高度来解读教材,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适时适度的引领。在这节课中,郝老师上课思路非常明确分为了体验概括单位,体验概括若干份,全面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这四大部分学生其中理解单位“1”是一个难点,可是老师讲起来却是那么的通俗易懂。再者郝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学具和举例来理解,使学生从体会到感悟,从而自主探索若干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个过程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引领。整个过程引领学生从“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到渠成,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提供可操作的直观素材,有序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分数的意义中开展了两次合作学习1次:圈一圈、涂一涂、画一画表示出这些苹果的四分之一。2次:创造分数并交流。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明确,指导及时,并提醒学生们及时在组内交流。搜集典型学生作品

在视频站台交流,交流时注重学生间的生生互动如:一学生汇报完后问:“大家说我说的对吗?”在学生交流补充完成后,老师会给学生留出改正的时间。可以说,切实完整的合作学习经历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得到养成。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通过“激趣、探疑、解疑、迁移”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情境,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积极状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富有动感,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题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 1.填空题. (1)一个小数是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8个万分之一组成的,这个小数是().(2)5.75这个数中的7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3)3.05中含有()个0.01.8个0.01是() (4)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二位是()位. (5)比3.92多0.4的数是()比4.93少1.5的数是(). (6)1里面有()个0.001.(2)0.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所以5.42+3.78=9.2.()(2)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 (3)已知甲数是5.6,比乙数多2.7,乙数是8.3.() (4)0.78-0.078=0() (5)6.43-6.2-0.2=0.03.() (6)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7)1000个0.001是1.()

(8)一个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小.() (9)0.5=0.50,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10)整数比小数大.() 3.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 0.7+0.5=7.2+0.42=43.5-0.65= 0.87-0.8= 1.4+0.6= 6.8+3=(2)用竖式计算.(共12分) 9.4+14.72 40-3.78 23.34+190.7 106.5-9.78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12.79-58.64-9.36 47.87-19.5-7.87-10.5 64.45+8.57+35.55+1.43 48.54-9.98 87.38-12.34+12.62-7.66 27.3+73.2+72.7 585+189+215 5.85-1.75-0.2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了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这样的递进发展关系编排的。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再设置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分数的意义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产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呈现分数的现实来源,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材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说明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条线段)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一把4根的香蕉、一盘8个面包)的,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归纳分数的意义,并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分数与除法。前面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这里,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例1和例2都是把一个物体(如1个蛋糕、3个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算,但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与分数联系起来,要相对困难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谁是单位“1”,如例2,这里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看每人分得的月饼是1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块月饼看作单位“1”。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12小块,每人3小块,得到错误的结果,就是把12小块也就是3个月饼看作了单位“1”。正确的是把1个月饼也就是4小块看作单位“1”,3小块是1 个月饼的。最后在两个实例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分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李焕立 昨天,市里举办特岗教师岗位培训学习活动,安排学员到基层学校听课学习。其中听了一节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精彩的课,是一节让培训学员受到很大启示的一节课。 就《分数的意义》一课而言,知识点分别是分数的产生、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分数单位。单位“1”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教师从一个苹果、一台电视机、一个手机到一箱苹果、一件牛奶等引出单位“1”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接着进行拓展,如三个苹果、四个学生等也可以看成单位“1”,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学生就好理解了。分数意义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一些部分进行涂色,得出“份数”的概念,进而得出分数的表现形式,顺势引出分数的定义。通过画2个单位的数轴的四分之三;把8个苹果分成四部分,涂色三部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辨别,是八分之六,还是四分之三等内容进行强化联系,让学生再次理解单位“1”、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分数的意义。 简单小结后,教师出示课堂练习,有辩一辩,涂一涂等多种类型的题目。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如把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连在一起,要求学生说出其中一格是正方形的

几分之几,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强化对单位“1”的理解。最后用双手游戏(我有一双灵巧手,可以用作分数。教师用一双手的几分之几、一只手的几分之几来要求学生做相关动作)结束本课。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 听完此课后,有几个感悟。一是教学过程简洁。课的开始,就直接让学生通过1的计量单位的变化,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中也没有多余的动作与环节,一步一步让学生加深、巩固对单位“1”的理解。说实在的,现在有的课看起很花哨,又是讨论,又是情意模拟等等,花样很多,但一节课下来到底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二是题目设计合理。纵观本节课的练习,教师始终注重了开放性与趣味性。如让学生进行图形涂色、补充完整图形、判断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激活,教师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三是注意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在进行苹果等分时,教师抓住有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平均二字,反复强调和口头补充小练习,从而使学生牢记于心;四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小结。通过手指游戏,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单位“1”、平均分的理解;五是注重情感培养。如画数轴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直尺,写作业时一定要工整。 当然我认为,还有几个地方应注意一下。一是小组讨论的题目设置应更合理一些,过于简单和没有讨论价值的题目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如三个苹果涂成三分之二,同时应让学生有独学的时间。二是学生画数轴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画,再来讨论。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知识要点精讲】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减起,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小数加、减法的验算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方法相同。 4.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做小数加、减法与用计算器做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要加按小数点键。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知识的难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本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十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典型例题示解】 例1 计算4.375+0.245= 分析:先算将小数点对齐,从千分位加起,满十向百分位进一,百分位满十向十分位进一,和的小数点与加数小数点对齐。 解:4.375+0.245=4.62 例2 计算0.4-0.125,并且验算 分析:连续退位时,注意退一作十,验算方法有两种: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解: 0.4-0.125=0.275 【解题技巧传经】 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把握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不要错位,不忘结果的小数点;③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课本难题提示】 P114~115 练习二十六 10.0.5 0.17 0.53 0.09 12.2.12亿(平方千米) 13*.注意题中的a指同一个数,a-34.6结果相同,变化之处7.2变成72,所以后面的实际多加上72-7.2=64.8,即结果比正确结果多64.8。 【课后作业设计22】 一、计算 (1)直接写结果 6.8+3= 0.7+0.5= 7.2+0.42-1.2= 43.5-4.35= 0.87-0.8= 1.4+0.6+0.4= 0.78-0.78= 1.001+0.1= 5.23×10= (2)用竖式计算(其中第③小题要验算) ①8.4+15.72=②20-5.46= ③8.32+112.7=④24.19-8.7+0.89= 二、判断改错 (1)48.5-2.34=25.1 (2)13.08+2.4=16.2 (3)37.8-24.59=13.39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易错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易错题 一、填空题 1、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3米的()(),每份占1米的()(),是() ()米。 2、如果( )表示“1”,那么()用分数表示是( )。 3、8 5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 4、分数a b (a 不等于0),当( )时,它是假分数;当( )时它是真分数;当(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 )时它是最简分数。 5、一个最简分数,若分子加上1,约分得21;若分子减去1,约分得4 1,这个分数是( )。 6、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 )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 7、在21、45、1122、1515、12 78中,真分数有( ),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有( )。 8、把下面各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1154= 1041= 8 21= 991= 9、20 18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1。 10、“一块菜地的6 1种了黄瓜”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 )份。 11、“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 65”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红气球是这样的( )份。 1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厘米=( )米 35平方分米=( )平方米 53秒=( )时 25公顷=( )平方千米 15、把105、103和8 5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16、六(1)班种树56棵,五(1)班种树40棵,六(1)班种的棵树是五(1)班的()(),五(1)班种的棵树是六(1)班的() ()。 17、一堆煤平均分7次运完,每次运这堆煤的 ()(),5次运这堆煤的()()。共装14车,每车运这堆煤的()(),4车运这堆煤的() ()。 18、小红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2分,小青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5分,小红每分步行这段路程的 ()(),( )步行的速度慢一些。 19、一台碾米机30分碾米50千克,平均每分碾米( )千克,照这样算,碾1千克米要( )分。 21、7 33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教材解读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单位“1”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建构分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学内容分析: 例1分四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呈现用实物图表示的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1米长的直条和由6个圆组成的一个整体,让让学生

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从而引起对相关旧知的回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层次,引出单位“1”概念。教材指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他叫做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的台阶,一方面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是1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再抽象成单位“1”,则降低了认知的难度。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由数概念扩展的规则所决定的-用“自然数1”过渡,显示了分数与自然数是有联系的,只有以自然数1为标准,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四则运算才能实施。第三层次,通过“上面的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这个问题,再次确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层次,从四个分数的具体含义中提取共同特征,概括分数的意义,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单位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分数单位同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本质是一致的。由于分数单位是随着单位“1”被平均分成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像自然数的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那样固定,这就使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困难。所以,教材在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后,紧接着安排学生结合具体的分数进行交流,以帮助他们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 会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引出课题 1、游戏:《用掌声表示得数》(出示课件)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两三个学生拍掌,其他学生无动作) 2、量黑板。 请两名学生用尺子量出黑板的长度。 师:得到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评析:抓住生活与学习的联系,从简单的分苹果和是黑板入手,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并能尽快地揭示主题,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兴趣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分数。 生:…… 师:谁能举例子说明五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 生:5个苹果拿出1个,就是五分之一。 …… 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性质?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师:刚才已经讲过了。) 生:分数大还是整数大? 生: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大家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是要了解这些,应该先了解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教师控制教学节奏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及时把课堂引向预定目标——学习分数的意义] 2、合作探疑 师演示课件(认识学具):你看到了什么?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加减法综合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加减法综合测试题 第二次月考 姓名: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26 7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2、a b =3 ,则a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x 8 中当x x 时,它是个假分数。 4、0.25=( )8 =3 ( ) = 14÷( )。 5、一条路要2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 ),14天修了它的( )。 6、8 14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则分母应该加上( )。 7、用最简分数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300ml=( )L 3月=( )年 24分=( )时 300dm 3=( )m 3 8、将16、 612、 12、 26 12、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0 1 2 9、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有色部分。 ( ) ( ) 二、判断。(每题1分,共6分) 1、相邻的两个非零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2、小明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1 3 ,妈妈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 ) 3、假分数就是指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 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5、3米的18 ,与1米的3 8 一样长。( ) 6、37 米和3 7 的大小相同,意思不同。( ) 三、选择。(每空1分,共7分) 1、将一根长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整段铁丝的( ),是( )米。 A 、59 米 B 、59 C 、19 D 、1 9米 2、池塘里有鹅15只,鸭子7只,鹅的只数是鸭子只数的( ),鸭子的只数是鹅只数的( )。 A 、 722 B 、715 C 、157 D 、15 22 3、17 ﹤( )﹤1 3 ,满足条件的分数有( )个。 A 、 没有 B 、 3个 C 、 1个 D 、无数个 4、A=abc ,B=acd 则,A,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abc B 、ac C 、abcd D 、bd 5、一根绳子,对折3次以后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 A 、13 B 、16 C 、1 8 D 、无法判断 三、计算(34) 1、口算(8分) 1-13 = 25 + 23 = 0.35-14 = 1712 -1310 = 79 — 16 +23= 3 — 512 —56= 12 + 34 +58= 715 — 1 +815= 2、用短除法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8分) 8和14 12和28 39和42 78和24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知识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典型例题: (1)七分之六里有()个七分之一,1里面有()个五分之一,4里面有几个三分之一。 (2)十五分之七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3)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4)把16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位同学,则每人分得()块,每人分得的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5)一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3。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典型例题: (1)30分米=( )米 35分=( )小时(填上合适的分数) (2)要使九分之x 是真分数,八分之x 是假分数,x=()。 (3) (4)3块橡皮泥做了4个飞船模型,平均每个飞船模型用多少块橡皮泥?

平均每块橡皮泥做多少个飞船模型? (5)分母是11的真分数有()个,假分数()个。 (6)如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一百分之九十九,这样的分子分母相差一的分数,分子分母数字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7)写两个分数值是3的假分数()(),写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典型例题: (1)八分之三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要增加()。(2)比八分之一大,比七分之一小的分数有多少个?举例。 (3)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分数单位必须一样么? (4)三分之二和一百分之三,谁的分数单位大? (5)三分之二和十五分之十,()相同,()不同。 (6)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小学数学_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有论据、有逻辑的表达和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周五我们学校迎来了县观摩评估团,学校为领导们展示了精彩的社团活动,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再欣赏这些精彩的社团。(音乐) 师:这些社团精彩吗? 生:精彩。 师:这些社团老师们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预习展示 图1 课件演示(见图1)。 一块红色的橡皮泥和4块黑色的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预设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预设3:每人分得这些黄色纸的几分之几? 预设4:每人分得这些绿色纸的几分之几? 随机解决“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适时总 1。 结把1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4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4份,体会1份 (1)操作探究 师: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用1号学具纸,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困惑跟小组

分数的意义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淮阳县刘振屯乡辛井小学吴林 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 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教具准备:橙子一个,水果刀一把,一盒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橙子,指名要分给班里的两个同学,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么分? (引导学生意识到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 2、教师演示不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可不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平均分。 3、提出问题:(1)每个人能分到整数个橙子吗?(不能) (2)每个人分到多少?1/2 (个) (3)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都是用分数表示的。 4、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介绍古时候人们在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问 题。 5、概括总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 表示。 大家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究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整体的概念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自然数1,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关于1的例子。 (2)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让下面的学生用“1”说一说。然后教师走

上前和这个学生站在一起,再让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1”来说一说。以此推广到班里的每一组或整个班级、整个学校都能看成是一个整体,都可用“1”来表示。 (3)出示插图1 的背面,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一个圆形) 展示插图1,你能说说这里的1/4 的含义吗?(教师可作适当引导:把哪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了多少份,表示了几份) 插图1 插图2 插图3 插图2、插图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4)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所以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时,每份不一定一样多。如:4支粉笔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盒粉笔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如果把这两个整体都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那么其中的一份一样多吗? 教师说明: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课堂展示:你还能想出其他关于“整体”的例子吗?(鼓励学生多说一说) 2、概括分数意义。 (1)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含义 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分数中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含义吗?同桌讨论一下。 以3/4为例。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 ……分子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4 ……分母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2) 概括分数意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真分数与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2)、会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3)、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注意,本册教材里最小公倍数和通分都只要求到会求两个数的。对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十不作要求的,教材中也予以了回避。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4、教学难点:①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②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三、编排上与旧教材的不同与联系 体现如下: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从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两个方面突出分数的产生。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在以往的教材中,我们知道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是由数的整除引入,紧接着单元内一个概念紧跟一个概念,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负担,而本教材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最大公因数的应在于约分中,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在于通分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六、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20课时左右。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 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的意义的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就是我们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分物情况,而且富有相当的趣味性。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分物情境,

华应龙《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3 生: 4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3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4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3 生: 6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1 生: 2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 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8 7 师:为什么是87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81,沙发的长度 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81,所以表示为87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下第113页整理与复习9-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谁来说说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 揭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9题。 指名回答并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0题。 学生先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3.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1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填写的。 提问: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4.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并指名说说每组题是怎样比较的。 5.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3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师提示:结果要用最简分数表示。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4题。 指名回答并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指名读题。 提问:你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吗?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濮阳县梨园乡李小红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一节,教材60---62页 一教材分析: 1.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2.从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毕业班六年级的教材分析,学习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学好分数的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多角度分析单位“1”,及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单位“1”的理解 2.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知识:会表示分数,理解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方法:较难理解的,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化抽象为具体,即化难为易。 情感:感觉到学习数学很有意思,很快乐。 四再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我问一个简单且容易回答的问题“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苹果、橘子、香蕉、草莓、西瓜……等同学们会自然说出来,我再问“既然这么喜欢,那一次能吃多少呢?”3个苹果,4个香蕉,20多个草莓,半个西瓜等。 相机板书数字3 4 20 “半个”怎么表示呢? 让学生在脑海中找出分数,在思想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有个自然的过渡。 二分之一 那么对于分数你已经学到了什么(分数由分母、分子、分数线3部分组成),请同学随意说出几个分数。“还想知道什么?” 表达自己的想法。 预设问题(分数的大小,分数的产生,分数加减运算等) 了解学生对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 出示阅读指导: 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分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例题中出示的四分之一,以及分数的意义,并在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和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 看过教材后,又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试着和同桌交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