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级聚谷氨酸标准.

农业级聚谷氨酸标准.

农业级聚谷氨酸标准.
农业级聚谷氨酸标准.

Q/XKJS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KJS001-2011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农业级聚谷氨酸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标准,作为企业产品检验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要求、格式、构成和表述方法,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本标准中主要技术要素是参照国外同类产品相关产品标准,并结合产品试剂的实际数据及市场需要确定。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三年,到期复审。

本标准由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农业级聚谷氨酸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级聚谷氨酸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谷氨酸为原料制得的农业级聚谷氨酸。

结构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603-2002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Y/T 1115-2006 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令[1995]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3 技术要求

产品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净含量允许误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4 检验方法

4.1 物理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用肉眼检查产品的外观。

4.2 含量

4.2.1 方法提要

以硫酸钠溶液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分离测定聚谷氨酸含量

4.2.2 试剂及溶液

4.2.2.1 硫酸钠溶液(0.2mol/L)

称取28.412g硫酸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L,用乙酸调节pH至4.0,用孔径0.22μm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过滤,超声波脱气15min。

4.2.2.2 聚谷氨酸标准贮备液(10mg/mL)

称取聚谷氨酸标准品(纯度≥99.0%)1.0g(准确至0.0002g),用纯水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2.2.3 聚谷氨酸标准溶液(1.0mg/mL)

移取10.00mL聚谷氨酸标准贮备溶液(4.2.2.2)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标准溶液使用前制备。

4.2.3 仪器设备

凝胶渗透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和设备。

4.2.4 色谱柱及操作条件

凝胶柱:SB-806M HQ

检测温度:35℃

检测波长:210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10nm)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4.2.5 分析步骤

4.2.

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表2所示,将聚谷氨酸标准溶液(4.2.2.3)分别准确移去至6个25 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溶液经0.22μm水系滤头过滤。打开色谱仪,并调至工作状态,待基线平稳后,依次将上述聚谷氨酸标准溶液注入凝胶柱中,进样量为20μL,记录峰面积,以标准溶液中聚谷氨酸的质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聚谷氨酸典型图谱见附录A。

4.2.

5.2 试样测定

根据试样中聚谷氨酸的不同含量,按表3确定称样量后称样,准确至0.0001g。然后用纯水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并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好的试样溶液经0.22μm水系滤头过滤,进样量为20μL,进行GPC检测,记录峰面积,并根据标准曲线查得试样中聚谷氨酸的质量m1。

4.2.6 结果的表述和计算

以质量分数表示的聚谷氨酸的含量ω,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

m

ω=———×100% (1)

m

式中:

m1——试料中测得聚谷氨酸的质量,mg;

m——试样质量,g。

4.2.7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值不得大于0.005%,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3 全氮

4.3.1 方法提要

农业级聚谷氨酸用浓硫酸加双氧水消煮,使有机氮转化为铵盐。铵盐经碱化后形成氨,经蒸馏将氨吸收到硼酸溶液中。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标准酸滴定,测定全氮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态氮)。

4.3.2 试剂

所有试剂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分析用水应符合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三级水的规格。

4.3.2.1 硫酸(GB/T 625)。

4.3.2.2 30%过氧化氢(GB 6684)。

4.3.2.3 氢氧化钠:40%,(m/V)溶液,称取40g氢氧化钠(GB 629 分析纯)溶于100mL水中。4.3.2.4 硼酸:2%(v/m)溶液,20g硼酸(GB 628)溶于1L约60℃去离子水中,冷却后再用稀碱调节溶液pH至4.5。使用前每升硼酸溶液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20mL,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微红色,此时该溶液的PH值为4.5。

4.3.2.5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0.5g溴甲酚绿(HG 3-1220)和0.1g甲基红(HG 3-958)于研钵中,加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剂全溶为止,最后加95%的乙醇至100mL。

4.3.2.6 硫酸标准液[c(1/2 H2SO4)=0.02mol/L](GB 601)。

4.3.3 仪器:

4.3.3.1 消煮管:50mL或100mL。

4.3.3.2 消煮炉或可调电炉:1000W。

4.3.3.3 弯颈小漏斗:¢2cm。

4.3.3.4 凯氏定氮仪:全自动或半自动。

4.3.3.5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4.3.3.6 移液管:5,10mL。

4.3.4 分析步骤

4.3.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0.5g,精确至0.001g,置于50mL消煮管中(勿将样品粘附在瓶颈上)。先滴入少些水湿润样品,然后加8mL硫酸,轻轻摇匀并放置过夜。在管口放一弯颈小漏斗,在消煮炉上先250℃消煮(温度稳定后计时,时间约30min),待H2SO4分解冒出大量白烟后再升高温度至400℃,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时间约3h),稍冷后加10滴H2O2(注4.3.6.1),摇匀,再加热至微沸(注4.3.6.2),消煮约5min,取下稍冷后,重复加H2O25-10滴,再消煮。如此重复3-5次,每次添加的H2O2的量应逐次减少,消煮到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应该为水的颜色),再加热约5-10min,以除尽剩余的H2O2。将消煮管取下,冷却。并用少量水冲洗弯颈漏斗,洗液流入消煮管。将消煮液无损的洗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过滤或放置澄清后供氮的测定。

4.3.4.2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试剂用量和操作与测定试样时相同。

4.3.4.3 测定

4.3.4.3.1 蒸馏前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硫酸标准液,混合指示剂,对定氮仪进行充分预热,进行空蒸镏清洗管道,直至读数稳定。

4.3.4.3.2 吸取上述待测液10.00mL(含NH4-N约1mg),注入凯氏定氮仪蒸馏管中,参数设置后,对待测液进行测定,其中加碱时间应设为3S。

4.3.5 分析结果的表述

全氮(N)含量以g/kg表示,按下式计算:

全氮(N)=c(V-V0)×0.014×D×1000/m;

式中:

c——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试样所用的酸标准液体积,mL;

V0——滴定空白所用的酸标准液体积,mL;

0.014——N的摩尔质量,kg/mol;

m——称样量,g;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100/10;

所得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两个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差应<0.06%。

4.3.6 注意事项

4.3.6.1 加H2O2时,要直接滴入瓶底溶液中,如果滴在瓶颈壁上,H2O2很快分解,失去氧化能力;也不要滴在小漏斗上,以免遗留的H2O2影响氮的比色测定。

4.3.6.2 H2O2不宜加入过早,每次用量不可过多,加入后的消煮温度不要过高,只要保持消煮液微沸即可。定氮仪参数设置中,加碱量设置为3S;定氮仪开机预热后,要多空蒸几次,等读数稳定后再进行样品测定。

4.4 全磷

4.4.1 方法提要

农业级聚谷氨酸经硫酸-过氧化氢消煮使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待测液中的正磷酸与偏钒酸和钼酸能生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其吸光度与磷浓度成正比,可在波长400~490nm处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磷浓度较高时选用较长的波长,较低时选用较短波长。

4.4.2 试剂

所有试剂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分析用水应符合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三级水的规格。

4.4.2.1 硫酸(GB/T 625)。

4.4.2.2 30%过氧化氢(GB 6684)。

4.4.2.3 硝酸(GB/T 626)。

4.4.2.4 钒钼酸铵溶液

4.4.2.5 A液:称取2

5.0g钼酸铵(GB 657)溶于400mL水中;B液:称取1.25g偏矾酸铵(HG 3-941)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却后加250mL硝酸(4.3),冷却。在搅拌下将A液缓缓注入B液中,用水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4.4.2.6 氢氧化钠(GB/T 629):10%(m/V)溶液。

4.4.2.7 二硝基酚指示剂:0.2%(m/V)溶液,称取0.2g 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4.4.2.8 磷标准溶液: 50mg/L,0.2195g(干燥的KH2PO4(分析纯)溶于水,加入5mL浓HNO3,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水定容。

4.4.2.9 硫酸:5%(V/V)溶液。

4.4.3 仪器、设备

4.4.3.1 消煮管:50mL或100mL。

4.4.3.2 消煮炉或可调电炉:1000W。

4.4.3.3 弯颈小漏斗:¢2cm。

4.4.3.4 分光光度计。

4.4.3.5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4.4.3.6 移液管:5,10mL。

4.4.3.7 容量瓶:50,100,1000mL。

4.4.4 分析步骤

4.4.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0.5g,精确至0.001g,置于50mL消煮管中(勿将样品粘附在瓶颈上)。先滴入少些水湿润样品,然后加8mL硫酸,轻轻摇匀并放置过夜。在管口放一弯颈小漏斗,在消煮炉上先250℃消煮(温度稳定后计时,时间约30min),待H2SO4分解冒出大量白烟后再升高温度至400℃,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时间约3h),稍冷后加10滴H2O2(注4.4.6.1),摇匀,再加热至微沸(注4.4.6.2),消煮约5min,取下稍冷后,重复加H2O25-10滴,再消煮。如此重复3-5次,每次添加的H2O2的量应逐次减少,消煮到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应该为水的颜色),再加热约5-10min,以除尽剩余的H2O2。将消煮管取下,冷却。并用少量水冲洗弯颈漏斗,洗液流入消煮管。将消煮液无损的洗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过滤或放置澄清后供磷的测定。

4.4.4.2 空白溶液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应用的试剂和操作步骤同4.4.4.1。

4.4.4.3 标准曲线绘制

吸取磷标准溶液0,1.00,2.50,5.00,7.00,10.00,12.50,15.00mL分别置于8个50mL容量瓶中,加入与吸取试样溶液等体积的空白溶液,加水至30mL左右,加2滴二硝基酚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调节溶液呈微黄色,加10mL钒钼酸铵溶液摇匀,用水定容。此溶液磷含量为0,1.00,2.50,5.00,7.50,10.00,12.50,15.00 mg/L的标准溶液系列。在室温15℃以上条件下放置20min后(最长不超过4h),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40nm处用1cm光径比色皿,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进行比色,读取吸光度。根据磷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或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4.4.4.4 准确吸取定容,过滤或澄清后的消煮液10.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30mL左右,与标准系列同条件显色、比色,读取吸光度。

4.4.5 结果计算

4.4.

5.1 计算公式

全磷(P)含量以g/kg表示,按下式计算:

全磷(P)=c×V×D×10-3/m

式中:

C ——从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得的显色液中磷的质量浓度,mg/L;

V——显色液体积,50mL;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100/10;

m——称取试样质量,g;

10-3——将单位mL换算为L的换算因数。

所得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两个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差应<0.04%。

4.4.6 注意事项

4.4.6.1 加H2O2时,要直接滴入瓶底溶液中,如果滴在瓶颈壁上,H2O2很快分解,失去氧化能力;也不要滴在小漏斗上,以免遗留的H2O2影响磷的比色测定。

4.4.6.2 H2O2不宜加入过早,每次用量不可过多,加入后的消煮温度不要过高,只要保持消煮液微沸即可。

4.4.6.3 一般室温下,温度对显色影响不大,但室温太低(如<15℃)时,需显色30min。

4.5 全钾

4.5.1 方法提要

农业级聚谷氨酸经硝酸、高氯酸消煮后,消化液中的钾用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火焰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火焰做激发源,使钾原子激发。根据激发出能量的大小测定钾素的含量。

4.5.2 试剂

所有试剂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分析用水应符合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三级水的规格。

4.5.2.1 硫酸(GB/T 625)。

4.5.2.2 30%过氧化氢(GB 6684)。

4.5.2.3 钾标准溶液:称取1.907g经110℃条件下干燥2h的氯化钾(GB 646),溶于水,于1L容量瓶中定容,即为1000mg/L钾标准溶液,将其存于塑料瓶中。

4.5.3 仪器与设备

4.5.3.1 消煮管:50mL或100mL。

4.5.3.2 消煮炉或可调电炉:1000W。

4.5.3.3 弯颈小漏斗:¢2cm。

4.5.3.4 火焰光度计。

4.5.3.5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4.5.3.6 移液管:5,10mL。

4.5.3.7 容量瓶:50,100,1000mL。

4.5.4 分析步骤

4.5.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0.5g,精确至0.001g,置于50mL消煮管中(勿将样品粘附在瓶颈上)。先滴入少些水湿润样品,然后加8mL硫酸,轻轻摇匀并放置过夜。在管口放一弯颈小漏斗,在消煮炉上先250℃消煮(温度稳定后计时,时间约30min),待H2SO4分解冒出大量白烟后再升高温度至400℃,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时间约3h),稍冷后加10滴H2O2(4.5.6.1),摇匀,再加热至微沸(4.5.6.2),消煮约5min,取下稍冷后,重复加H2O25-10滴,再消煮。如此重复3-5次,每次添加的H2O2的量应逐次减少,消煮到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应该为水的颜色),再加热约5-10min,以除尽剩余的H2O2。将消煮管取下,冷却。并用少量水冲洗弯颈漏斗,洗液流入消煮管。将消煮液无损的洗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过滤或放置澄清后供钾的测定。

4.5.4.2 空白溶液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应用的试剂和操作步骤同4.5.4.1。

4.5.4.3 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钾标准溶液(3.3)0,1.00,2.50,10.00,20.00 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与吸取试样溶液等体积的空白溶液,(使标准溶液中的离子成分和待测液相近),加水定容。即得0,2,5,10,20,40 mg/L K标准系列溶液。在火焰光度计上,以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定火焰光度计检流计的满

度(一般只定到90),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然后从稀到浓依次进行测定,记录检流计读数,以检流计读数为纵坐标,钾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或求直线回归方程。

4.5.4.4 测定

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10.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直接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读取检流计读数,每5个样品必须用钾标准溶液校正仪器。

4.5.5 结果计算

4.5.5.1 计算公式

全钾(K)含量以g/kg表示,按下式计算:

全钾(K)= C×V×D×10-3/m

式中:

C——从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得的测读液中K的浓度,mg/L;

V——消煮液定容体积,mL;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100/10;

m——称样质量,g;

10-3——将mL单位换算为L的换算因数。

所得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两个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差应<0.12%。

4.5.6 注意事项

4.5.6.1 加H2O2时,要直接滴入瓶底溶液中,如果滴在瓶颈壁上,H2O2很快分解,失去氧化能力;也不要滴在小漏斗上,以免遗留的H2O2影响钾的比色测定。

4.5.6.2 H2O2不宜加入过早,每次用量不可过多,加入后的消煮温度不要过高,只要保持消煮液微沸即可。

4.6 不溶物含量

按NY/T 1115-2006规定的方法测定。

4.7 pH

4.7.1 方法原理

试样经水浸泡平衡,直接用pH酸度计测定。

4.7.2 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及pH酸度计。

4.7.3 试剂和溶液

4.7.3.1 pH 4.01标准缓冲液:称取经110℃烘1h的邻苯二钾酸氢钾(KHC8H4O4)10.21g,用水溶解,稀释定容至1L。

4.7.3.2 pH 6.87标准缓冲液:称取经120℃烘2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98g和经120℃~ 130℃烘2h的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g,用水溶解,稀释定容至1L。

4.7.3.3 pH 9.18标准缓冲液:称取硼砂(Na2B4O7?10H2O)(在盛有蔗糖和食盐饱和溶液的干燥器中平衡一周)3.8g,用水溶解,稀释定容至1L。

4.7.3.4 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1.00(±0.01)g加水1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静置15min,用pH酸度计测定。

4.7.3.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分析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平行分析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pH单位。

5 检验规则

5.1 抽样

应按批量进行检验,以每一工班同一投料为一批,在工厂库房中取样,批量抽样5箱,并从每箱中抽样2袋(罐)。

5.2 出厂检验

应经公司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合格证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标准规定中的全部项目。

5.3 型式检验

5.3.1 正常生产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原料或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5.3.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

5.4 判定规则

经抽样检验合格,则判整批合格。如出现不合格项,可加倍抽样对该项进行复验,若仍不合格,则判整批不合格。如产品感官不合格不需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

6 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6.1 标志、标签

6.1.1 标志

运输包装应注明:产品名称、公司名称和地址、规格、数量和防雨等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6.1.2 标志

产品的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6.2 包装

包装分塑料袋装、瓶装两种形式,包装材料须卫生、无毒、无害,各种包装必须整齐美观、不松散,无破损。

6.3 运输

产品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搬动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运输过程中不得暴晒、雨淋、受潮、冰冻。

6.4 储存

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储存,应存放于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的库房中,不得露天堆放,日晒、雨淋或靠近热源。

7 保质期

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保质期为24个月。

有机农业最新报告

有机农业最新报告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有机农业的概念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在法国和瑞士提出。从八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国际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有机农业有很多定义,目前还不能用一个简短而明确的语句来表达有机农业的概念。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和养殖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的系统。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物质,但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可以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美国农业部把有机农业定义为: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尽可能地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以外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生产力和耕性,供给作物营养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尽管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涵是统一的。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IFOAM(国际有机农业联盟)作为全方位地领导、组织和推动有机运动的国际组织,确立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四大原则: (1)健康原则,即有机农业将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健康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予以维持和加强,个体、群体的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健康不可分割。 (2)生态原则,即有机农业生产以生态过程和循环利用为基础,通过具有特

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泰兴市农技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建设办公室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迅速发展,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转移,农业结构有所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不断增加,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存在着一些前进中的薄弱环节,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土地到餐桌的整体链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一些地区的农业环境受到工业“三废”和城市的废弃物污染,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添加剂等使用不当,加工技术和工艺不合理、陈旧落后,导致部分食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其无公害、无污染、富有营养而独具魅力,成为当今世界食品消费的新潮流。发展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事业,能较好地协调资源、环境、食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防止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用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这是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 一、农业标准化 (一)标准的概念 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我们平时所说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里的国法和家规实际上就是标准。 (二)标准的种类 ——按标准的层次或级别,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按标准的对象,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按标准的用途,可分为基础标准、术语标准、试验标准、产品标准等; ——按标准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 ——按标准的领域,可分为工业标准、农业标准、服务标准。 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强制性农业行业标准的代号为“NY”,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的代号为“NY/T”,江苏省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32/”,江苏省推荐性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32/T”,泰州市农业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3212/”,企业标准的代号为“Q/”。 (三)农业标准 农业标准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是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准则和规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累计发布农业方面国家标准19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3400多项,各省市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5400多项。市农技推广中心至目前制定发布的各类标准15个。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常常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 在所有产业中,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特殊,农业生产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浪费大量资源。如不当的耕作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种植与放牧使土壤地力下降;过量的施用化肥和不当的灌溉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速了次生盐渍化,使土壤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而为了维持农田眼前的生产,愈益依赖于化肥,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病虫草的危害,保住了产量,但与此同时,杀灭了天敌,破坏了自然界动物区系及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有害生物抗药性逐渐增强,最终会导致病虫害的暴发,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此外,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少使风沙加剧,人类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理有甚者,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污染了大气、土壤与河流,也直接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安全等等,这些问题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既能实现发展目标,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寻求农业持续发展之路,而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食品质量与粮食安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等问题,而有机农业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GUNNAR RUNDGREN先生曾把发展有机农业的理由总结于下表中。

聚谷氨酸(PGA)在全球专利申请概况

Patent in Hydrogel Technology Nations Title Application No. Date Publication No. Date Patent No. Date 中華民國Taiwan 藉三維交聯作用所得之安定及生物可分解的高吸水性γ-聚麩胺酸 水膠及其製備方法。 TW 092136155 2003-12-19 TW2005 –21157 2005-07-01 TW 255824B 2006-06-01 日本Japan 三次元架橋した, 安定した生分解性の高吸水性γ-ポリグルタミソ 酸ヒドロゲル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JP 2003-423533 2003-12-19 JP 2005179534 2005-07-07 JP4015988 2007-09-21 歐盟EP Stable biodegradable, water absorbing gamma-polyglutamic acid hydrogel. EP 03258255.3-1219 2003-12-19 EP1550469A 2005-07-05 EP1550469B 2006-11-02 英國UK Stable biodegradable, water absorbing gamma-polyglutamic acid hydrogel------------------ GB Patent No/ EP1550469B 2006-11-02 法國France Hydrogel a base d’acide gamma polyglutamique, stable,biodegradable, absorbent l’eau-------------------- France patent No./ EP1550469B 2006-11-02 德國Germany Stabiler,biologisch abbaubares,wasserabsorbierendes Gamma-Polyglutaminsaure–Hydrogel--------------------- DE 60309494T 2006-12-14 義大利Italia Stable biodegradable, water absorbing gamma-polyglutamic acid hydrogel---------------------- Italia patent No./ EP 1550469B 2006-11-02 瑞士Switzerland Hydrogel biodegradable stable,absorbant I’eau, a base d’acid γ-polyglutamique.---------------------- Switzerland patent No./ EP 1550469B 2006-11-02 西班牙Spain Uu Hidrogel De Acidoγ-Poliglutamico,Estable, Biodegradable, Y Absorbente De Agua.---------------------- ES2274179T 2006-11-02 瑞典Sweden Stabil Biologiskt Nedbrytbar,Vattenabsorberande Gamma- Polyglutaminsyrahydrogel.---------------------- Sweden patent No./ EP 1550469B (2006-11-02) 美國USA Stable biodegradable, high water absorbable gamma- polyglutamic acid hydrogel by 3-dimentional cross-link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US 10/ 740,977 2003-12-19 US 2005/0136516A1 2005-06-23 US7364879B2 2008-4-29 中國大陸China 藉三维交联作用所得之安定及生物可分解的高吸水性γ-聚麸胺酸 水凝胶。 CN 200410004665.6 2004-03-09 CN 1629220 2005-06-22 Pending 越南Vietnam Stable biodegradable, high water absorbable gamma- polyglutamic acid hydrogel by 3-dimentional cross-link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VN1-2004-00210 2004-03-10----------- Granted on 2009-1-7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区别.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区别 一、生态农业(ECO) 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一)基本内涵: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特点: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有机农业是促进有机产品认证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基于明确和严格的生产标准,致力于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持续性的最佳化。 不使用人工合成物质如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采用一系列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技术,维持一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过程;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范围和广度不一样,生态农业的产品一定是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业的产品不一定是生态农产品,相比较而言,生态农业的项目一定是复合的、综合的、系统的项目,比有机农业要求更严格,更复杂,生态农业要求节约资源、环保、循环利用等等。 1

@国外有机农业认证

国外有机农业认证 国际性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 1972年成立于法国,行政总部设于德国,全球已有700多个,其中包含了108个国家之有机机构参加。IFOAM的标准为世界各地实现有机农业的通用方 法提供了一个组织框架,依世界各地的环境、民情等各种不同条件,发展适合各地农业系统的标准;而地区或国家的机构需制定适合各地区和各国家条件的标准,此标准大多比IFOAM总体标准严格很多。因此,当产品在市场上使用「有机」标志出售时,农场必须依照这些标准来生产,并得到国家或地区的确认。 常见之有机认证机构及标章 美国主要以美国农业部(USDA.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制 定之国家有机标准(NOP.National Organic Program)为规范。 ◎国际质量保证协会(QAI)QAI有机认证机构以由美国农业部(USDA)制定之国家有机标准(NOP)法规为规范,监控有机产品生产时的每个步骤,包含有机原料的栽种及畜养、产品的加工制作过程、诚品的运送等等,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南美洲及日本等地皆有QAI认可之有机认证标准。 ◎USDA有机认证标章美国各州除了依美国农业部(USDA.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制定之National Organic Program (NOP)法规为标准有各个认证机构外,凡含95%以上有机成分之产品,皆可在包装上标有USDA ORGANIC字样之有机认证标章。 ◎美国其他全国性组织:OCIA◎美国其他地区性组织:如CCOF、OGBA、QAI及SCS等农业部于1998年完成有机食品法施行细则,「有机食品法」正式实施。目前从事有机生产之农场有3万家,各农场面积以250~300公顷最多。全美有84个认证单位。 日本1999年通过「有机食品法」,4月开始实施。目前日本全国大约有15,000户农家采行有机栽培,民间认证单位有一百多个,通过政府认可的认证单位有 13个。

炭吸附聚谷氨酸

炭吸附聚谷氨酸是在聚谷氨酸基础上经生物炭处理得到的新型材料,它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高分子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负电性,成膜性,吸水性、缓释性,可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安全友好性等特性。炭吸附聚谷氨酸通过微生物在适合的培养基中经深层液体发酵生成聚谷氨酸;再将生物炭置于聚谷氨酸微生物发酵液中,使其进一步发酵生成炭吸附聚谷氨酸。 炭吸附聚谷氨酸的由来:国内外关于聚γ-谷氨酸生产的研究十分活跃,主要集中在生产合成以及聚γ-谷氨酸在工业和医疗上的应用方面,并且以日本和韩国的研究报道居多,但是由于聚谷氨酸特殊的产物性质、微生物发酵产率低以及其代谢机制的不明等原因,导致聚氨酸发酵生产成本过高,国际上成功地实现聚谷氨酸商业化生产的企业并不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公司通过对聚谷氨酸的不断改进,制备了一种炭吸附聚谷氨酸新型材料,解决了聚谷氨酸在农业应用上持效期短、成本高等问题,有力推动了聚谷氨酸的商业化进程。最近几年,国内某家企业成功实现了炭吸附聚谷氨酸的大规模生产及推广应用,使其聚谷氨酸产品成为防治土壤污染和化肥减量现阶段最受人关注的生物制品之一。农业应用 (1)提高肥料利用率、缓解耐肥性、进行化肥减量 炭吸附聚谷氨酸具有超级亲水性,是养分与根系接触的最佳平台,可以加速作物对肥料等营养的吸收。不管阳离子基团或阴离子基团,只要碰到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即全部呈溶解态,可先贮存吸附,再缓缓释放至土壤中,促进作物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减少土壤肥料流失和固化,最终提高肥料利用率,缓解耐肥性,减少化肥施用量。 (2)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酸碱化 导致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黏粒含量过高且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土黏粒含量高易板结( 黏韧性强) ,犁底层或心土层黏粒含量高则不利于水分下渗,易发生土壤上层滞水;另外,长期施用化肥、土壤酸化也是导致土壤板结的重要原因。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合成,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酸碱值,达到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酸碱化的作用。 (3)促进作物生长、提质增产 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可有效提高根系活性,生根、壮根,促进对作物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输送和转化,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从而达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产等目的;可明显提高作物生长过程中的POD酶、SOD酶和PAL酶等的活性,从而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4)抗旱保湿 炭吸附聚谷氨酸具有3000-5000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在土壤中有强力的保水力和缓释效果,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可明显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发芽率。 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在实验室和田间的示范应用。 (1)室内试验 ①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在小麦上的应用 实验方法:将水洗沙与草炭以1:2的比例混匀,填入中号花盆 并压实,在播种前用放置12小时的自来水将土壤浇透。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 一、有机农业产品的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2005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生产。规定了农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产、蜜蜂及其未加工产品的有机生产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有机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作物种植、食用菌栽培、野生植物采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蜜蜂养殖及其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包装。 第2部分:加工。规定了有机加工的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以GB/T19630.1生产的未加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及包装、贮藏和运输的全过程,并包括了有机纺织品的内容,该部分的适用范围为棉花(21175,-30.00,-0.14%)或蚕丝纤维材料的制品,不包括毛类等制品。 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规定了有机产品标识和销售的通用规范及要求,适用于按GB/T19630.1、GB/T19630.2生产或加工并获得认证的产品的标识和销售。 第4部分:管理体系。规定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应建立和维护的管理体系的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及相关的供应环节。 该系列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于2005年1月19日正式发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产地环境要求 根据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三、转换期 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转换期,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 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异同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有机农业与我国传统农业的异同 姓名: 杨剑波 学院: 资环学院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资环31 学号: 1363114 指导教师: 刘德辉职称: 教授 2006年3月17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有机农业与我国传统农业的异同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从传统农业逐渐发展到有机农业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介绍了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概念及其异同点。相同点包括合理的养地观,农业生产中的生态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不同之处则着重从有机农业的特点出发,剖析了二者在科学基础、生产条件、时代背景,产品价值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本文提出了在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基础上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传统农业;相同点;不同点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bstract:China is a big country of agriculture. The history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centuries-old greatly.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ra progresses that the organic agriculture is developed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gradually. The text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he re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 introduced with various sides in this paper. Th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view of maintaining soil reasonable, the view of ecology and 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dissimilarities a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as follows. First,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he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the background of age is differ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econd, the value and the quality contained by farm produce are different too.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similarities, dissimilarities 提到有机农业,人们普遍将其与中国传统农业等同,认为它是一种低产量、高投入、低效益的农业体系[1],只能在清洁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继而推之在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国,有机农业不可能得到发展。显然,这是对有机农业的一种误解。有机农业确实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并非等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区别。有机

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应用

题目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应用姓名学号曹明乐 3120104732 专业年级化工1201

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高分子材料γ-聚谷氨酸的在工业上的生物合成及其在生活与工农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γ-聚谷氨酸;微生物合成;应用 引言 随着材料科学和聚合物化学等相关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的同时,人们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即大部分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界难以降解,也就是人们愈发关注的“白色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展了各种研究工作,制成了各种可降解材料,聚合氨基酸系列产品的开发也由此崭露头角。 近年来日本从一种常用食品----纳豆的黏液中提取出的γ-聚谷氨酸,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最早发现于1913年,是一些芽孢杆菌的荚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生物自然合成的聚酰胺原料。由于γ-聚谷氨酸具有增稠、成膜、保湿、黏合、无毒、水溶及生物可降解等性能,适用于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γ-聚谷氨酸的深入研究,γ-聚谷氨酸作为一种高分子生物制品,愈来愈显现出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1 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 1.1分子结构 1.2制备方法 γ-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化学合成法、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较之前两种,微生物发酵法简单方便,容易控制和操作,并且γ-聚谷氨酸的产率高,适于工业大

规模生产。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发酵法。 1.2.1γ-聚谷氨酸的制备 微生物发酵法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菌种的多样化、发酵方式与底物的多样化和添加剂的多样化。 目前应用于γ-聚谷氨酸生产的菌种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发展,菌种筛选不仅停留在从自然界中获得高产菌,基因工程和诱变育种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比如采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中产量约是出发菌株的 3.11 倍。 常规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在生产γ-聚谷氨酸时常用的是液体发酵培养。目前γ-聚谷氨酸常用的发酵生产培养基是E-培养基,国内很多研究单位对培养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比如利用纳豆芽孢杆菌接种到处理过的大豆中,然后保湿 1~2 昼夜后用生理盐水提取纳豆芽孢杆菌分泌在大豆表面的γ-聚谷氨酸,依次经过超滤、乙醇沉淀得到产品,同时也可以得到纳豆激酶和维生素 K2副产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以大豆加工的副产物豆粕为主要培养基,并加入 4 倍水及2%葡萄糖。 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 NX-2 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时,向培养基中添加甘油、吐温-80和二甲亚砜,不仅能提高产量,同时还能降低γ-聚谷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其既可以降低发酵液的粘度也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菌体吸收营养成分,从而不但促进了菌体的生长还能刺激的γ-聚谷氨酸的合成。在工业化生产中,宜用柠檬酸作碳源,可降低生产成本。其中Mn2+和Mg2+对于提高γ-聚谷氨酸的产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1.2.2γ-聚谷氨酸的分离提取 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高黏度的发酵液,可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和膜分离沉淀法获得γ-聚谷氨酸。 有机溶剂沉淀法是在生物制品的制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沉淀方法,通常是向含有目标产物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能显著降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提取γ-聚谷氨酸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和丙酮。实验室操作的一般流程为:发酵液通过离心弃去菌体沉淀,包含γ-聚谷氨酸的上清液加入一定体积预冷的有机溶剂,放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通过离心收集,通过冻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溶解在蒸馏水中,用蒸馏水反复透析数小时,透析液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纯品。 化学沉淀法利用的是盐析原理,向待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或无机盐溶液使目标产物沉淀下来。下图为化学沉淀法流程。

农业标准化试题库

2009年质监护农“春雷行动” 全省农业标准化知识竞赛 标准化人员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标准化工作应纳入()计划。 2.不符合()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3.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 4.根据《标准化法》,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 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自()年起实施。 6.制定企业标准应当充分听取()、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意见。 7.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 期一般不超过()。 8.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应该按照()标准执行。 9.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查、管理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的,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处理有关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议,以()为准。 11.制定我国标准应当以相应()为基础。 12.()是草拟标准、审查标准的有效组织形式。 13、对于国际标准中通用的基础性标准、()应当优先采用。 14、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除等同、修改外,还包括()。 15、对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按照()的规定实行标志制度。 16、"国家鼓励"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采用()的产品制定必要的鼓励政策和提供必要的优惠条件。 17、国家标准由()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18、国际标准化组织于()年7月发布的ISO第二号指南(第四版)中规定了标准化的定义。 19、ISO国际标准必须严格经过()个阶段的审批后,才能成为正式的ISO标准。 20、对企业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实行()制度。 21、国家标准由()出版。 22、截止2000年,ISO共有技术委员会(TC)()个,分技术委员会584个。 23、凡符合条件的采标产品,企业可以使用采标标志,并在采标产品的包装、标识、标签或产品说明书上自行印制()。 24、采标的我国标准文本,必须是产品的性能指标和( )等技术内容都采用了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标准。 25、()统一设计采标标志图样。 26、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直属企业,向其主管部门或当地()备案。 27、企业在使用采标标志期间,如发现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质量达不到采标标准要求时,应()使用采标标志,并报告受理备案部门。 28、对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情况进行()。 29、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月提出编制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下达给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与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0、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于()年发布。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区别

一、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 有机农业自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时间,其间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45年)--思想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是有机农业思想萌发和提出时期,主要是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传统农业的挖掘和再认识,而中国在几千年发展传统农业过程中所积累的优秀农艺思想和技术,如农林牧结合、精耕细作、培肥地力、合理轮作等对有机农业的出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有机农业只是在小范围内运作,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技术体系,水平均较低,其影响也很有限。 第二阶段(1945-1972年)--研究试验阶段。 美国罗代尔有机农场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机农业进入了研究试验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在规模和数量上远远超过第一阶段,但与常规农业相比仍然非常弱小。尽管人们在部分地区实践、操作有机农业,但由于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及运作的惯性,以及有机农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对有机农业尚处于观望、验证阶段。有机农业生产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农场外部系统的依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非常少,大多用于自身消费或赠予亲朋好友品尝,因而缺乏市场需求拉动,进而难以形成效益规模。 第三阶段(1972@1990年)--奠定基础阶段。 1972年11月5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l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t Agricultural Movements,IFOAM)在法国的弗赛拉斯(Versailles)成立,标志着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通过发展组织会员,扩大有机农业在全球的影响和规模;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三是通过;制定认证方案,提高有机农业的信誉。由于有机农业运动是各国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开展的,加上自身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因而这时期发展仍比较缓慢,其影响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第四阶段 (1990年至今)--加快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全球有机农业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活动转向区域性有组织的民间活动,在一些国家甚至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有的法律上给予保护,有的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就标准而言,许多国家已根据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本国和本地区有机食品标准。就产品开发而言,有机产品日益丰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比重日益扩大。就市场发育而言,有机食品已开始由现产现销转向批发销售,并进入超市,有的国家还有连锁经营,一部分有机食品已由乡村市场进入城市市场,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类型 有机农业在二战之前就开始在西方一些国家实施,起初只是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尔后逐步由这些生产者自发组合成区域性的社团组织或协会等民间团体,自行制定规则或标准指导生产和加工,并相应产生一些专业民间认证管理机构,这种现象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普遍存在。由于它的产生是自发性的,在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不可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由于当时的有机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未能得到广大农

聚谷氨酸

据说聚谷氨酸对肥料有缓释作用,领导要求我做一个实验方案.我大概整了一个如下,请大家指点.尤其是聚谷氨酸的缓释原理一块,有研究的版友务必给点指导哦. 聚谷氨酸用作肥料缓释剂试验方案 背景资料:聚谷氨酸是一种水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吸水性、生物降解性。在农业应用中,聚谷氨酸的作用有三方面:1,保水剂;2,病害抑制剂,3,肥料增效剂/缓释剂。其中做病害抑制及、肥料增效剂的报道较多,做肥料缓释剂的报道很少。 聚谷氨酸作为肥料增效剂使用,据报道在肥料用量减少20%的情况下,产量与对照持平,还有报道聚谷氨酸可以抑制黄瓜病害,增加黄瓜生物量。 还有资料称聚谷氨酸对肥料具有缓释作用,但是对缓释原理缺乏详细清晰的阐述。对于聚谷氨酸对药物的缓释原理,有文献是这样解释的:聚谷氨酸分子链上具有大量活性较高的侧链羧酸(-COOH),易于和一些药物结合生成稳定的复合物[施庆珊]。这个原理或许可以借用来解释聚谷氨酸对肥料的缓释作用,这样的缓释机理与腐殖酸类物质有相似之处。 据专利200710052667聚γ谷氨酸增效肥料,“实验证明,将聚γ谷氨酸或其盐与熔融尿素混匀造粒,成粒率提高2-3%,粉状产品减少,借助尿素和聚γ谷氨酸分子间化学键的结合作用,使尿素在土壤中缓慢释放,释放时间由原来的50天提高到200天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可节约肥料20%以上,显著提高作物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植物根系活力,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其它脲酶抑制剂的尿素产品”。 聚谷氨酸也有制作包膜肥料的先例。据VEDAN公司的资料,用聚谷氨酸浓度为0.05%、0.075%、0.1%浓度的溶液对尿素进行包膜,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尿素完全释放时间延长到300分钟(未包膜尿素的释放时间为75分钟)。达不到GB/T23348-2009缓释肥料标准的要求。 根据上述背景资料,认为聚谷氨酸做包膜肥料产品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聚谷氨酸有缓释作用,添加聚谷氨酸的肥料产品缓释机理与包膜肥料、脲醛肥料、稳定性肥料都不同。测定聚谷氨酸添加肥料的缓释性能的试验方法也应与之不同。拟采用间隙淋洗法测定含有聚谷氨酸的尿素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试验方案: 试验原理:将待测肥料加入土壤,并加适量水,培养至一定时间后,用100.00ml 0.02mol/L的CaCl2溶液,分两次淋洗,收集淋洗液,加碱,蒸馏。馏出组分用硼酸吸收,最后用硫酸滴定,并计算出铵的含量。根据各阶段淋洗液中铵态氮的含量,判断聚谷氨酸对铵态氮肥的保蓄作用。 土壤与肥料样品的选择:为了先找到合适的试验方法,简化操作,计划使用硫酸铵为肥料样品,取用广东酸性土为供试土壤,这样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可以降至最低,最后可以通过检测淋出液中的铵态氮含量,来判断聚谷氨酸对肥料的保蓄作用。确定试验方法可用后,再扩展到其他形态氮肥、磷、钾肥。 所需仪器、试剂: 直径6cm,长10cm的锥底硝化管(拟用100毫升注射器代替,试验前在底部垫一小块棉花,以防止土壤颗粒堵塞小孔),半透膜,蒸馏装置,滴定装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其他实验室常用装置。 蒸馏水、0.02mol/LCaCl2溶液、硼酸吸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滴定液。 一、准备肥料样品 根据博尔日公司产品宣传资料,聚谷氨酸在造粒肥料中的添加量可达到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三左右。取硫酸铵100g,聚谷氨酸1g,将两者研磨均匀,得到聚谷氨酸添加量为千分之十的肥料样品A;取样品A 50g,加硫酸铵50g,研磨均匀,得到聚谷氨酸添加量为千分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郭红东 郑伟强 [摘要]当前我国有机农业在生产、市场和认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选择,也提高了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有机农业在发展过程仍然存在着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生产技术缺乏及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本文借鉴国外发展有机农业的经验,提出了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 生产 市场 认证 [中图分类号]F 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11)—11—0034(04)[作者]郭红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58 郑伟强 硕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58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编号:10JJ D790018)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对长期传统农业生产实践的一个新的替代,也是一种生态的、有机的演进,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有机农业经历了研究探索阶段、奠定基础阶段和规范化快速发展阶段,现已成为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1.有机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根据我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包括蔬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截止2007年底,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企业750家,产品实物总量195.5万吨,认证面积246.9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12.6万公顷,放牧面积60万公顷,水域面积24.9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 149.4万公顷。未来十年,我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以及产品生产年均增长20%~30%,在农产品生产面积中占有1~1.5%的份额,达到1800~2300万亩。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 )和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 )2011年2月发布了《T he Wo rld of Organic Ag ricult ure -St at ist ics and Emerg ing T rends 2011》。该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世界现有有机农田3720万公顷,约占世界农业用地总量的0.85%。其中,中国的有机农田面积为185万公顷,占到中国 农业土地面积的0.34%(见表1)。〔1〕 我国有机农产品 主要有两大生产区:一是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生产和出口的产品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葵花籽等。二是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鲁、苏、京、沪、浙、闽地区主要向国内市场供应和向日本出口有机蔬菜。浙、赣、闽地区是有机茶叶的主要产地。有机加工产品主要集中 在京、沪、浙、鲁和苏等省区。 〔2〕?产业结构研究? 农村经济 2011期第11期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鲁道夫.史特内(RudolfSteiner)创立 的生物动力农业。 之后于20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LadyEveBalfou)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Fukuoka) 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 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 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 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 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陆续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对有机农业 作了明确的定义。 最初,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年定义趋于一致,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有机 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 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 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 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 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2000年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有17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土壤生物、植物、动物、人在内的且相互依赖的系统的生产力和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 有机"是一种标识概念,只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 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才能标识为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外, 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 二、有机农业的现状有机食品生产是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的亮点。 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认证有机食品的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今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各大州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7.73%,亚洲0.55%,非 洲0.35%。 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公顷,阿根延280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 美国90万公顷,巴西80 万公顷,德国54万公顷,英国52万公顷,西班牙38万公顷,法国3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