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备课讲稿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备课讲稿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备课讲稿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备课讲稿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

(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

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学法

教学:任务驱动模式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最后能预测和用实验探究来总结酸、碱、盐的通性达到学习和教学的目的。

学法:合作学习法

本节课将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有的内容要回忆初中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合作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现代社会很发达,我们平时浏览的网址不计其数,超市中的货物玲琅满目,图书馆中的书本种类繁多,那么这么多的物品我们依然可以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什么?

【学生】能够迅速找个我们的所需是因为他们都进行了分类

【讲解】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大量的物质进行分类,化学上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同样使用了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2种元素,这112种元素组成了我们现在及其丰富的物质世界,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给出问题】1.110多种是如何构成及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裂?3.各类物质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同学们把书翻到31页看交流研讨的第一题。

【布置任务1】以四人为以小组找出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都包含哪些。

【学生】Mg、Cu、Na、O、C、H、S、Ca、C

【衔接】在初中我们学过单质和化合物的的定义大家还记得吗?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回忆概念

【学生】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提问】那么我们刚刚写出的这些元素哪些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呢?

【学生】Mg、Cu、Na、S、Ca、O2、H2、Cl2

【板书】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叫游离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叫化合态。

【布置任务2】刚刚同学们复习过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下面老师来分组布置任务:第一组写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二组写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三组写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就用我们刚刚写出来的这些元素,每组至少写三个以上。

【学生】第一组:Na2O、Na2O2、SO2、CO2

第二组:Cu(OH)2、NaOH、Mg(OH)2

第三组:NaHCO3、Ca(HCO3)2、碱式碳酸铜

【讲解】由此可见由两种组成的化合物达成千上万种,由三种和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很多,只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暂时还没有学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很多。

【交流·研讨】现在我们看第二题

【提问】书上给出的这些物质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

【学生】碳元素

【讲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碳元素,大家知道碳元素的常见化合价都有哪些

【学生】:-4、0、+2、+4

【提问】能否举例出以上化合价所对应的物质?

【学生】-4:CH4、0:C、+2:CO、+4:CO2、Na2CO3、CaCO3

【讲解】碳有四种价态就形成了许多的物质,那么我们在以后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时我们会学到更多的含碳化合物也就是有机物

【衔接】既然我们刚刚学习了那么多的元素和他们所组成的物质,那么谁能告诉我元素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提示: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小组之间互相商讨)

【学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讲解】回答的很好。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他们是组成水的基本成分,由以上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四点

【板书】小结: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4、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一百一十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迁移·应用】看书上32页的图

【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上面是纯净物,其中包括含铁元素的物质、含铝元素的物质、含氧元素的物质的、含氯元素的物质,这其中包括了单

质和化合物

【布置任务3】除了书上给出的化合物你们还能写出其他种类的化合物吗?每个小组写三到五种。

【学生】第一组:Fe3O4、FeCl3、FeSO4

第二组:Al(OH)3

第三组:MgO、NaO、CaO、SO2、CO

第四组:NaCl、CuCl2、HCl

【讲解】通过对这幅图进行分析之后我们知道,元素是按照存在形态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有的元素只有一种单质,有的元素可以有多种单质,比如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碳,碳单质大家都知道有几种?

【学生】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活性碳、木炭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物质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讲解】

同学们看看五彩缤纷的铜世界然后把空白的部分补充完整。

【学生】

【讲解】铜元素组成的物质世界我们把它分为单质、氧化物、碱、盐,而氧化物、酸、碱、盐我们统称为化合物,氧化物我们又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衔接】下面大家想想我们在初中根据什么依据把物质分成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生】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同种分子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提问】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这又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学生】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交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叫化合物

【讲解】化合物又分为酸、碱、盐、氧化物这是根据化学性质分的;化合物还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是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划分的,这个内容下一节我们会学到;还有混合物它可以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这是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来分的,下节课我们具体来讲解胶体这一部分内容。

【衔接】下面我们学习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我们学过的知识,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各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布置任务4】第一组写金属和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第二组写酸性氧化物和酸的化学性质,第三组写碱和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第一组:金属可以和酸、盐、非金属单质反应;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

第二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碱性氧化物、氺反应;酸可以和金属、碱、盐、碱性氧化物和指示剂反应。

第三组:碱可以和酸、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指示剂反应;盐可以和酸、

碱、盐、金属反应。

【讲解】我们刚才预测完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进行实验来探究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说

【实验探究】第一组探究酸的性质,第二组探究碱的性质,第三组探究盐的性质,氧化物的性质今天不做。同学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实验探究学案进行实验,每组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

第一组:

HCl + Fe: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HCl+CuO:无明显现象;HCl+AgNO3:白色沉淀;HCl+NaOH:无明显现象;HCl+石蕊:紫色变红

第二组:

NaOH+H2SO4:无明显现象;NaOH +CuSO4:蓝色沉淀;NaOH +石蕊:紫色变蓝;NaOH+Cl2:黄绿色消失;NaOH+CO2:无明显现象

第三组:

AgNO3+HCl:白色沉淀;AgNO3+NaOH:白色沉淀;AgNO3 +NaCl:白色沉淀;AgNO3 +Fe:溶液变浅绿色并且有银白色的单质生成

【讲解】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我们的刚才的假说是正确的,并且这些性质是酸、碱、盐的通性。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物质以及鉴别和提纯物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以及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家下去在好好看书,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预习胶体的内容。

【布置作业】课本38页第1题和第2题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三段)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2、建立起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 类物质发生反应,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4、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自我检测】 1.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 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盐酸 D.碘酒 4. 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的是() A.钠 B.氧 C. 氮 D. 铁 【课中案】 【精讲点拨】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2、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 净 物 按组成分为:、、、 化合物 按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分为、 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

【K12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 课教案 第六单元总复习主备教师:谢爱珍 课题设计运动场课时第1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生课前收集运动场相关资料、图片、数据等;白纸若干张、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个性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问题 展示一幅运动场图片?问这个运动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运动场。板书:设计运动场。 二、探究合作

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看到这个运动场,你认为至少应该知道哪些数据? 出示设计任务: 学校要建一个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同学们踊跃参加。设计要求: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条宽1米。 “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指的是什么?这200米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分配长和半径比较合适?” 演示几种情况。明确:如果长的数据较大,那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确定数据:长是50米,半径是16米比较合适。 内圈半径是16米,如果我们把最内侧的跑道看做道,那道的半径应该是多少呢?第二道是多少?最外圈呢? 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设计步骤: )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2008年9月25日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① N ② O ③ Fe ④ C ⑤ Na ⑥ Ca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⑥D.全部 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有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残留物B.冰水混合物 C.海水D.液态空气 4、下列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B.烧碱、液氧、啤酒 C.干冰、铜、液态氯化氢D.空气、氮气、盐酸 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酸:CH3COOH、H2SO3、NaHCO3、HF 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 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 D.氧化物:FeO、N2O5、COCl2、SiO2 6.下列变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uO →Cu(OH)2 C.CaCO3→Ca(OH)2D.CaO →Ca(OH)2 7.在水泥、冶金工厂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A.丁达尔现象B.电泳 C.聚沉D.电离 8.不能用胶体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B.钢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氯化钠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 溶液B胶体C悬浊液 D 乳浊液 10.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食盐水D.油水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群众备课记录(一): 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 月8 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经过这样的学习及分析,对于新教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帮忙很大。 群众备课记录(二): 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备课地点:阶梯教室学科:语文 主备年级:xx 年级 时间:xx 月xx 日 备课中心问题: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思考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能够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3、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群众备课记录(三): 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 冼建南、谢健民 时间 4 月1 5 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 反思常规教学检查的状况 备课资料 1、有关学生作业、练习册完成的状况,解决问题。 2、讨论怎样教学圆锥、圆柱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群众发言记录 1、从检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小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书写较差。还需要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2、冼建南:我们课本上只讲了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但考试时有些灵活的题会考到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和圆柱的高的关系;或当他们等体积,等高时,他们的底面积的的关系,每年考到这类题时,学生还是弄不懂。 3、谢健民:最好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看,解决这类题最好用方程解。小结 1、今后加强学生的书写,也就是态度要抓好,培养好。 2、统一圆锥及圆柱的关系的教法。 群众备课记录(四):数学组第一次群众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3.3.5 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缺勤:无 群众备课资料: 1、上次群众备课分工任务完成状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状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状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群众备课其它资料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 节课的练习资料。群众备课记录(五):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校园群众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冼建南谢晓华时间2010 年3 月11 日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第一、二单元单元分析及错题 备课 资料 ①讨论第一、二单元的错题分析及解答方法。 ②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③课件制作的分工。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好处的两种量时,要事先规定哪种量为正(或为负)。 2、谢晓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如-8 和-6,8>6,所以一8v—6。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前延伸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2.使学生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3.知道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 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4.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够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5.使学生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使学生建立起酸性看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7.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类物质发生反应, 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 系的过程和方法。 8.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复习巩固】 1、化合价是。指出下列物质中个各元素的化合价Cl2 O2 NaCl Mg CaCO3 H2S SO3 H2SO4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 (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 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正小标宋简体) 课标要求: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够在一次函数图象中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经历用一次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过程,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求出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难点: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读出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基性质,你能回忆出哪些知识点? 学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是一条直线、根据k 、b 的值确定直线经过哪些象限 环节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解方程063=-x (2)当x 取何值时,函数63-=x y 的值为0? 分析: ①从结果来看,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②从形式上看,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③你能把(2)的解在图象上找出来吗? ④请找出方程063=-x 与一次函数63-=x y 之间存在关系. ⑤你能在函数图象上找出以下方程的解吗? 363=-x 363-=-x 663-=-x 结论:一元一次方程c b kx =+的解可以转化为对应一次函数b kx y +=的函数值为b 时求自变量x 的值;尤其当0=c 时,一元一次方程0=+b kx 的解是一次函数b k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补充) 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认真分析直线63-=x y 的图象,完成以下各题: (1)当0>y 时,可以得到不等式________,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 则0>y 时63-=x y 对应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2)当0

【学习实践】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及习题(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 时间:1月20日 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复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 组长: 主备人: 2课时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要点精讲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三、混合物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2)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的经验规律—— 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金属氧化物胶体。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胶体:AgI胶体粒子随AgNO3和KI 的相对量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 胶体粒子吸附I—而带负电荷;若AgNO3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Ag+而带正电荷。(3)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实验: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可观察到氢氧化铁沉淀析出。 6.胶体的制备 凝聚法: (1)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适当加热即可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2)在不断振荡的情况下,向稀KI溶液中加入稀AgNO3溶液,可制得浅黄色的确良AgI 胶体。 7.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最新(复备)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白沙县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复稿)

高三理解性默写之高中篇目 一、《师说》(韩愈)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内容13 只有一个地球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难点 的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教学过程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 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以往往过分注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

感悟到“地球的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活动范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围很小,地球被 破坏没有其它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星球可去” 。因 此,是一篇对学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生进行环保教 育的好文章。(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 李东平:那么怎 样让学生感悟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地球急需人类 保护呢?我引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 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通过有感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情的朗读来体 会,激发学生对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 爱护地球之情。 从而懂得:我们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要精心地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的生态环境。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 : 有五十 多人 , 在开展学 习过程 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 举手者 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 , 其他人 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1~20各数的写法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集体备课典型电子教案模板

备课主题《卖报歌》 中心 发言人 刘英 参加人员 刘英邹芳王玉婷备课时间2014.11.23 备课地点阅览室中心发言人教学案例备课组意见 一、教学目标 (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 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 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听动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体会“小毛头” 街头卖报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 学生热爱党,“新”“旧”对比,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 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意 二、学习目标 (分析) 1.我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2.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难点: 难点: 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 同意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同意

五、教学准备教学用琴多媒体课件 同意中心发言人教学案例备课组意见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 1.检查学生到位情况和课前准备情况。 2.聆听《苗岭的早晨》。 3.学生思考:这是一首什么独奏曲? 二、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 教师谈话导入:听国歌。 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2.引出课题:播放《国歌》录音。 二、激情——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 1.简单介绍聂耳生平。 卖报歌的曲作者聂耳是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小学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 41 首作品,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聂耳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大路歌》、《码头工人歌》等。 2.教师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2)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6页,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 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聂耳叔叔带着安娥阿姨来见小毛头,小毛头可开心了!叫卖声更加清亮:“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两份报!”几天后,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

集体备课格式要求及范例

集体备课格式要求 、教案必备板块 每课教案必备板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每单元应有单元设计思路、单元教学后记。可根据教学实际增加栏目,如教学准备、教材分析、作业设计、教学方法等。 二、字体、字号等要求 1.课题: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如: 识字3 2.各板块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如: 教学目标 1.认识11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3.各板块的内容: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两字符、 1.5 倍行距。 4.页眉页脚: 页眉:大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x 年级(上)语文,执笔:xxx ;使用者:XXX 页脚:页码五号字、居中 5.教学反思后一般留空五行,便于写反思。 6、双面打印。 附:集体备课范例

单元设计思路 (第三单元) 设计理念: 1、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内容简介: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四篇课文,一个识字,一个语文园地。教材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统一的《看雪》 教学措施: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多让学生朗读 课文。指导朗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如:一问一答、三问三答、拍手读、做动 作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多样。采用 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教学法。 识字3 教学目标 1. 认识11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中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年级: 时间: 第 单元 主备人 学科成员 课 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 习 目 标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 学 重难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 学 方 法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通 案) 集体修改建议 个人再探索 一、导入新课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全集》。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2、注音契约(qì) 揽(l ǎn) 悲天悯人(mǐn)3、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4、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而不能_______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 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第三部分(4、5 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三、 合作探究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第 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 责任未尽。(第 2 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 3 题:作者通过与 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 4 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docx

★精品文档★ 2016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人教版) 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 版) 一、教材简析包括 9 个例题,本单元的主要在“数 的运算”方面:(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 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经历与 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例 1――口算( 20× 3)、例2――估算( 29×8);例1――笔 算1( 12× 3)、例2――笔算2( 18× 3)、例3――笔算3 (24× 9)、例4――笔算4( 634× 8)、例5――关于0的 乘法、例6――笔算5( 508× 3)、例7――笔算6( 280×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 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标中四个方面 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这里仅仅牵扯到其中两个方面,大多是显性目标,另两

★精品文档★ 个隐性“数学思考” “情感与态度”在字面上没有提及.但 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必然牵扯到数学思考及情 感态度,比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信心、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适应与所有单元的教学,所以这里没有 提及.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笔算。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突破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 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 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难点:有两处: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突破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教参规定用1 2 课时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左 右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