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的组成评课稿

水的组成评课稿

水的组成评课稿
水的组成评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内丘蒋胜芝县第二

学中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内丘县第二中学蒋胜芝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下面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水,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修订版化学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的要求:准确、具体、可行,符合全面发展观以及统整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3、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二

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为此,本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

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获取新知---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俗话说,水火不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熊

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

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颇为壮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

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

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

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能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

火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水的组成。

这样设计主要考虑: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达到“激疑”的效果。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先介绍81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很自然地进入

演示实验这一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上有所启发。

1、氢气的燃烧

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

教学。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性质的探究。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

性质。氢气的验纯、燃烧实验前预设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氢气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现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

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文字表

达式:

氢气+氧气点燃

h2 o2 h2o 第二单元课题三元素的学习(59页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

化。所以在分析79页讨论时能顺利得出: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水滴

生成,由:氢气 + 氧气电解

水,思考:氢

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猜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

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2、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实验室配备的电解器,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化学实

验室每个实验台上没有电源,所以对“电解水实验”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播放视

频前预留问题:实验步骤、现象(两电极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玻璃管中的差异)、猜想,

使其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实验开始后,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暂停,问学生

有没有疑问,有学生提出“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体”。此时鼓励学生大胆猜

测气体可能是什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被猜到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

气、氢气等等(都是前面接触过的)。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在第二单元学习的

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检验氧气的方法,而且知道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知道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等等。然后逐步实施方案,

验证猜想。为了尽量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我将视频设为静音,而且一边看,一边暂停,一

边思考,所以尽管没有亲自电解水,但也努力使学生达到探究的效果。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观看视频后,完成80页讨论。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水在电解

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正是这节课

的难点,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我准备了电解水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模拟

电解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

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

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

生: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电解氢气 + 氧气文字表达:水

h2o h2 o2 由“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及flash动画微观模拟的分析:

氢气+氧气水水氢气+氧气 h2 o2 h2o h2o h2 o2

点燃电解

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

解水实验”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水的组成,这样的设计基于:“探究不是直接告

诉学生结论,而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再来总结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燃起熊熊大火的

原因。3、氢气能不能作为燃料被利用呢?如何大量的制取氢气呢?(可以进行猜想或查阅资

料)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水及氢气的认识。

作业:82页1、2。又因为这一单元是以“水”为载体将各课题串联起来的,再留一个选

做作业:写一篇题为《水的自白》小文章。

五、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六、教学反思

用视频代替实验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但由于水电解器电解的速度特别的慢,无法在课

堂上使用,也只好用视频代替,这也就促使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自制水电解器。尽管采用观

看视频的方法,由于问题的预设比较合理,层层递进,所以也起到探究的作用中,学生的讨

论、分析、结论也较为合理。

篇二: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

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本课

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

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

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

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

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

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

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

二、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

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取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最优组织。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探究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五、说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为此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烧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和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组成。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置悬念,引入本课题。

(二)演示实验推进新课

1.通过我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过程,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此时,再引导他们猜想、思考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接下来通过气体检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在此过程中要

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做化学实验的能力。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加深他们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②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大胆猜测,调动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阅读第47页有关氢气性质

的内容,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氢气的性质,并加深学生对于氢气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这一认识,之后再为学生演示氢气验纯这一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写出化学式。最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在交流讨论后,询问学生的交流结果,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总结,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两个重要结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灌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绍氢气的多种用途:①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②最常见的用途是充填氢气球和氢气飞艇;③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焰可达3000℃的高温,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④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重要的金属。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拓展学生视野,活泼课堂气氛;②引导学生放宽眼界,不要拘泥于课本,更多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篇三: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水的组成》说课稿

西峡县城区一中曹玉侠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行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的组成》,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题,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水”的知识;分子和原子。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本节课的得失。

一、说教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因素,我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3、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

充分当主导者,而应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着。

因此本节课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谈、拓展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图片引入,演示实验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情境导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强的驱动程序。引入新课时由“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入手,伴随着音乐解说和美丽的水的图片引入新课。此环节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设疑自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言,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补充,形成自学提纲,并由学生自主探究。

我预计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问题:(没有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或者教师予以补充)

?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水的用途?水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性质?检验方法?

?水的组成?

?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区别?

但在板书的时候可以简略的写:(如下)

?存在形式?用途?物理性质?

?氢气的性质?检验方法?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结论?) ?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区别?

这个环节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也好,远离本节课

题也好,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抹杀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灵活应变的

能力。确定好本节想要探究的问题后,让学生认真自学教材,独立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

给学生推荐好的自学方法,并予以强调。

(三)解疑合探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所以,在

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相互评价、补充,对于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勇于对别人的展示进行论证性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尽量做到表述清

楚,观点明确。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变能力和评价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得到

培养和体现。

本节课,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破,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铺垫。

第三个问题设计思路是:通过演示实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准备好“水的电解”

实验,因为此实验收集到的氧气很少,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现象不明显,所以换用燃着

的小木条接近尖嘴处木条燃烧更旺。这样学生很顺理成章的就得到:有氧气生成。至于氢气,

把氢气性质安排在第二题。学生已经知道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发出爆鸣声。学生也会知道产

生的另外一种气体是氢气。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疑惑点由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自然就得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经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

就很容易突破了本节的其中一个重难点。

第四个问题设计思路是:由上一个问题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而氢气氧气含有一种元

素。【过渡】含有多种元素的还有?含有一种元素的还有?学生很容易把以前学习的物质都说

出来,例如:还有多种元素的物质还有:co2、kmno4、kcl、kclo3、mno2等;含有一种元素

的还有:n2等。

板书:h2 、o2 、n2 h2o、co2、mno2

kmno4、kcl、kclo3、

然后设置问题“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这三行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相篇四:水的组成说

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武汉市德才中学化学组尹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

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

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

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

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符号为h2o。②了解

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②在教学

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课件。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2.多种感官协同法

五、练习(见投影)

六、板书设计(见投影)

七、课后反思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水电解实验中,电极的正负极学生很难直观的看出,而且哪里是电极、放出气泡的现象、试管里水位的高低变化、氢气燃烧的颜色后排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这就是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使一部分看不清实验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所以我在做演示实验时,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显示在屏幕上,等于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上述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同时,由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量不够,我无法通过现场收集氢气做爆鸣实验,我也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听我讲解、看书上的文字,能非常直观的看到整个氢气爆鸣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特别是爆鸣声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让学生得到错误的印象。当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整个实验,其求知欲立马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又一次得到了满足,知识的获得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渡时提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发现玻璃管中的水减少了,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水蒸气呢?),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在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我认为应该提示他们去看书p52图3-12,并做一些水分解的微观图片,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用一种建模的方式,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龙文区景山中学陆志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实验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材料,得出正确结论,强化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自已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由于初三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实验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创设情境,诱发新知探究活动,练习反馈,运用新知交流讨论,体验成功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具体过程如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篇五:水的组成_说课稿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张路口中学李维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下面从教材、课标、建议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水,是课程标准

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修订版化学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的要求:准确、具体、可行,符合全面发展观以及统整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3、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二、说课标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水的组成。

(3)利用电解水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说建议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二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为此,本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

四、说设计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

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获取新知---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俗话说,水火不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熊

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颇为壮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能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水的组成。

这样设计主要考虑: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达到“激疑”的效果。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先介绍81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很自然地进入

演示实验这一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上有所启发。

1、氢气的燃烧

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

教学。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性质的探究。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

性质。氢气的验纯、燃烧实验前预设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现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

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文字表

达式:

氢气+氧气点燃

h2 o2 h2o 第二单元课题三元素的学习(59页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

化。所以在分析79页讨论时能顺利得出: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水滴

生成,由:氢气 + 氧气电解

水,思考:氢

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猜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

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2、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实验室配备的电解器,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化学实

验室每个实验台上没有电源,所以对“电解水实验”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播放视

频前预留问题:实验步骤、现象(两电极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玻璃管中的差异)、猜想,

使其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实验开始后,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暂停,问学生

有没有疑问,有学生提出“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体”。此时鼓励学生大胆猜

测气体可能是什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被猜到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

气、氢气等等(都是前面接触过的)。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在第二单元学习的

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检验氧气的方法,而且知道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知道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等等。然后逐步实施方案,

验证猜想。为了尽量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我将视频设为静音,而且一边看,一边暂停,一

边思考,所以尽管没有亲自电解水,但也努力使学生达到探究的效果。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观看视频后,完成80页讨论。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水在电解

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正是这节课

的难点,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我准备了电解水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模拟

电解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使教学难点得以

顺利突破,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导学生写出

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

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

生: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电解氢气 + 氧气文字表达:水

h2o

点燃电解 h2 o2 由“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

实验”及flash动画微观模拟的分析:氢气+氧气水水氢气+氧气 h2 o2

h2o h2o h2 o2

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水的组成,这样的设计基于:“探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再来总结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燃起熊熊大火的原因。3、氢气能不能作为燃料被利用呢?如何大量的制取氢气呢?(可以进行猜想或查阅资料)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水及氢气的认识。

作业:82页1、2。又因为这一单元是以“水”为载体将各课题串联起来的,再留一个选做作业:写一篇题为《水的自白》小文章。

(四)、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五)、教学反思

用视频代替实验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但由于水电解器电解的速度特别的慢,无法在课堂上使用,也只好用视频代替,这也就促使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自制水电解器。尽管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由于问题的预设比较合理,层层递进,所以也起到探究的作用中,学生的讨论、分析、结论也较为合理。

五、说中考

中考化学题,一共有十六题,前十题是选择题,选择题中大概有一至两题是难题,其中大部分是基础题,第十一,十二,较易,属基础题,十三,十四,十五,难度增加,第十六题是计算题,水的组成可以设计成基础题,也可设计成探究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说课稿

课题: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九3班授课教师:张文霞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第二课题。本课题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别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是课题1爱护水资源内容的延续,使学生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中的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同时,过滤操作的学习将为第十一单元粗盐提纯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自来水生产流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思考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实验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和一杯纯净水。 (2)准备吸附沉淀、过滤实验所需的药品及仪器。 课时:两课时(本节课授第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围绕着三条主线展开:情境线,知识线,问题线。

01水的组成与净化

绚丽多彩的世界--身边的物质之一 第三讲水的组成与净化 魏国福 了解水的组成及自然界水的净化过程 通过水的组成,学会怎样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 一、水的组成 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生成气体成分的方法: 氢气:试管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实验分析: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分子个数相同。 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他们又都是双原子分子,可推知水的化学式为H2O。

通电 ?2H2O → 2H2↑+ O2↑ 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每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构成新的分子。 实验注意的问题: (1)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源为直流电。 (3)实验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略小于1: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有时还会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4)氢气的检验方法。 (5)电解水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氢气与氧气反应是将化学能 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二、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沉淀到水底,活性炭不但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可以吸附 溶于水的有异味物质和色素。 ?沉淀:水中悬浮物被吸附后形成密度较大的颗粒,从而使杂质沉降。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如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其原理是利用蒸发的方法使水和杂质分离。

水的组成-练习(答案)

1.2 水的组成 目标导引: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4、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知识整理: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和,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和组成的。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 例1:下列不属于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通直流电时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通常在0℃时凝固成固态的冰 D、水一般在100℃时沸腾 分析:物质的特性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性质指的是只有在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了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所以A、C、D都属于水的物理性质,而水通电时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例2:理论上,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在实验时却发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却大于2:1,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这主要跟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关,氢气难溶于水,而氧气能在水中溶解一部分。也就是说,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所以我们发现它们的体积比大于2:1。 基础巩固: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水结冰 C、水蒸发 D、水沸腾 2、在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中,阴极与阳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大致为() A、1:2 B、2:1 C、8:1 D、1: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C、电解后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D、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4、能使还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5、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 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 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

九年级化学《2.4水的组成 净化 保护水资源》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 第4课时水的组成净化保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理解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了解典型的水污染物的 来源及危害,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习惯和意识。 【学习重点】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水的组成 点解水实验:(1)使用的电源为_______流电源。(2)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随着反应的发生硫酸、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 与电源____极相连的产生____气,_____极产生的是_____气,体积比为_________(注意气体的检验方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4℃时密度最大为____g/cm3 ,结冰后体积_____ 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 (2)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____色、____味,____溶,密度最_____。 化学性质:可燃性:______________(注意纯净气体能安静燃烧,不纯时易爆炸) 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冶炼金属) 4.水的净化 (1)自来水的净化:取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来水。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沉淀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_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来过滤,吸附时常用活性炭是利用了它的______性,属于______性质,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______性杂质,还可以吸附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杂质。 (2)硬水、软水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硬水软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生活中常用_________工业上常用_____________ 5.水的污染及防治 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但人不能长期饮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地球表面的______被水覆盖,淡水只占水总量的______%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_污染。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说明) 二、思考与交流 活动一、有关水的组成实验设计与分析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 安达市昌德镇中学刘坤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⑴《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一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较直观,言简意赅。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以图、表代文字。弥补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染力、震撼力极强。 ⑵《爱护水资源》是继氧气之后又一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也是为后面水的组成、净化和溶液等内容作铺垫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了解常用节水方法和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数据、网上搜索、交流合作、转换角色演讲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培养学生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信息能力,和交流合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由于淡水资源有限,分布不均,污染、浪费严重,所以我把让学生树立爱水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如何激发学生爱水情感,重视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是生活在北方农村的中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没看见过被严重污染的河水或湖水。另外,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其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关注。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爱水情感,树立爱水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本节课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习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教学方法。 2.学法 为了将本课题的知识内容更好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利用文献、网络收集、整理关于水资源及其使用、保护、污染方面的资料。 五、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交流探究→转换角色,出谋献策→激发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水的组成 净化 保护水资源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水的组成净化保护水资源 课题一轮复习-4水的组成净化保 护水资源 复备人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4.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比较 教学媒 体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 ⑴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产生。与电 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大约为; ②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 ,负极上 产生的气体点燃能 ,产生火焰。 ⑵实验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2.含有较多(用离子符号表示)的水叫做硬水。 3.几种水净化方法的比较:(用“能”或“否”填空) 水的净化方法除去不溶性杂 质 除去可溶性杂 质 降低水的硬度 复备栏

静置沉淀否否 过滤 吸附能能(部分) 蒸发 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为:天然水加入混凝剂沉降 过滤消毒自来水。 5. 水污染的来源: , , 。 水污染的防治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 的简易装置,图(2)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 积与时间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极。 (2)气体B用点燃的火柴检验,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3)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这是根据气体的什么性质? (4) 最终甲、乙排除管内水的体积比为 ,已知在通常情况下,ρ(氢气) =0.0899 g/L;ρ(氧气) =1.4299g/L,试通过计算推导水的化学式,计算过程 活动二.某自 来水厂用源水 处理成自来水 的流程如下:

水的组成 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期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 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 观察颜色 B. 加入明矾,搅拌 C. 溶解食盐 D. 加肥皂水,搅拌 3. 2015年10月26日下午,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截至27日10点,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34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125人死亡,河水、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小明同学给灾区民众提供了一些饮用水的处理意见,你认为合理的是()A. 用自制净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B. 只要河水清澈透明就可以饮用 C. 饮用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杀菌再饮用 D. 喝水前要加热煮沸进行消毒后再饮用 4. 今年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5. 净化水的如图所示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B. C. D.

6.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 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煮沸 B. 搅拌 C. 沉降 D. 过滤 9. 明矾净化水的作用是() A. 使硬水软化 B. 除去水中的异味 C.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10.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不应该提倡的是() A. 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 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 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1. 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其作用是() A. 将水净化成纯水 B. 去除异味 C. 消毒杀菌 D. 降低水的硬度 12. 水是地球上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3.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 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14.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干冰 C. 生理盐水 D. 石灰水 15.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过滤 B. 蒸馏 C. 静置沉淀 D. 加明矾吸附沉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 硬水中含较多的______ (填离子符号),实验室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 17.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______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练习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达标自查 1.下列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钙氧化钙+ 二氧化碳 B.碳酸氢铵氨气+ 水+ 二氧化碳 C.氧化钠+ 水氢氧化钠 D.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3.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水电解可产生两种气体 B.水在结冰后体积变大 C.水不能燃烧 D.水在100℃时,可能不会沸腾 4.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氢气③河水④镁⑤氧化镁⑥空气⑦水。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 是。(填序号) 5.根据右图所示电解水装置中的现象,判断所接电源

的正负极, 图中A点表示极,B点表示极。 6.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3)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获得呼吸所需的氧气。 6.为节约用水,避免浪费,使用自来水后要及时关紧水龙头。但有些人不注意滴漏现象,认为这微不足道。下面通过计算就可知道这不经意的浪费有多大。假若某一个水龙头每秒钟只滴2滴水,20滴为1 mL,试计算一昼液(24小时)中5个这个样的水龙头滴水多少毫升?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山区,平均每人每天饮用水不足500 mL。浪费的这些水可供这一地区每天约多少人饮用。通过这道计算题,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能力提高 8.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些类似蒸馏水,长期饮用对健康有利吗?试说明理由。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南雄市新城王锦辉中学李荣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c、了解氢气的性质。 d、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揭示水的组成有利于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b、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四、课型:新知识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能提高教学密度、实验的可见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老师要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是氢气。 3.水(H2O) ? ?→ ?通电 氢气(H2)+氧气(O2) 二、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符号(H2O) 。 三、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物质化合物(氧化物) 混合物

水的组成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含水的是() A.人体 B.冰 C.铁水 D.苹果 2.有关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D.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3.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单质 B.水是混合物 C.水不属于氧化物 D.水是一种化合物 4.下列的水最纯的是()A. 海水 B.自来水 C.井水 D.蒸馏水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 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蒸馏水既是氧化物又是纯净物 6.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1:8 B.8:1 C.1:2 D.2:1 7.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 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在1.01×105h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 8.要制得M g氢气,需要多少克水通电分解()A.1/9M g B.9M g C.8/9M g D.9/8M g 9.下列物质中,既能造成空气污染,又能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工业生产中的废气 C.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随雨水流人河中 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 10.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 C. 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1.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所以鱼能在水里生存 B.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所以水能灭火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1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B.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液体 C.在101kPa时,水在4℃时密度最大 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水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13.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 A.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B.能溶解许多物质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电解水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说课稿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部分而言,教材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实施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 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 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

水的组成评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内丘蒋胜芝县第二 学中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内丘县第二中学蒋胜芝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下面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水,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修订版化学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的要求:准确、具体、可行,符合全面发展观以及统整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3、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二 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为此,本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 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获取新知---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俗话说,水火不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熊 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

初中化学上册 水的组成与净化(提高) 教学知识讲解

水的组成与净化(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组成;掌握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操作和原理。 2.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了解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高清课堂《水的组成与净化》一) 2.实验现象:(1)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2) a、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3.气体验证:(1)a中气体点燃火焰呈蓝色(若气体量少,可能有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2)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要点诠释】 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的气体可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理论上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由于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的量多,所以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 要点二、氢气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最轻的气体)。 2.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水。 氢气+氧气水 H2O2 H2O 3.检验氢气的纯度: (1)验纯的原因:如果氢气不纯,当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与净化》习题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与净化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可燃性②单质③化合物④无色无味⑤在101 kPa下凝固点是0℃ ⑥纯净物 A.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⑥ 2.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现正在北京的部分公交路线试运行。跟普通客车不同的是,氢燃料客车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称为“零排放”汽车。其原因是() A.氢气比空气轻B.氢气有广泛的来源 C.氢气燃烧时放热多D.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属于混合物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长期饮用硬水会引起体内结石,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使用硬水烧水易产生水垢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D.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水中的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6.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B.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C.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7.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8.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的纯净水有些就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水可以通过自来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冷却而获得 B.纯净水是清洁、纯净的,长期饮用对健康有益而无害 C.纯净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D.纯净水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上海市某名校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03爱护水资源(水的组成、净化、水污染)

上海市某名校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03爱护水资源(水的组成、净 化、水污染) 考点1 爱护水资源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2.水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3.防治办法:加强水质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要经过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2 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水方法 净化方法原理作用 沉淀静置,使不溶性大颗粒物质沉淀下来,与水分离除去大颗粒不溶性物质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自然界水中的 一些色素和异味物质 除去色素和异味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进行分离除去难溶性物质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除去各种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池→清水池→投药消毒→用户。其中,只有投药消毒为化学变化。 3.过滤与蒸馏 (1)过滤法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沿(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三靠: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蒸馏法的操作要点:加热时,烧瓶下垫石棉网;冷凝管中冷水流向是下进上出;为防止烧瓶内出现暴沸,要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 4.硬水、软水、纯水与自然水 区别鉴别关系 硬水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 的多少。若产生泡沫较 多,则为软水,否则为 软水硬水蒸馏 煮沸? ? ?→ ?/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考点3 水的组成 实验药品 水、稀硫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 内的气体和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 正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 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H 2O 通电 2H 2↑+ O 2 ↑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具有可 分性,而原子具有不可分性。 误差分析 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这是因为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 比氢气稍大;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注意事项 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它们本 身并未参加反应 【归纳总结】电解水实验可以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八个字,谐音为“正养父亲、请儿养姨”。 硬水 纯水 纯净物

《水》的评课稿

《水》这篇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文中通过了泉眼挑水的艰辛、雨中洗澡的快乐、用一勺水的舒服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水的珍贵和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人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课文有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有详写与略写的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在这一课中,赵老师不仅让孩子们进入课文领略了“水”给作者带来的“苦”与“乐”,还让所有听课教师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看到了一盏明灯——原来,语文味是这样“品”出来的: 一、品文 开课前的谈话中,赵老师就“拨乱反正”——咱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表现的。这话说得好!我不禁暗中鼓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存在是为孩子们学习服务的,教学并非学生配合老师“秀”给评委看。 开课伊始,赵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品”字。“品”即“品味”,它如同一把开启语文学习之门的钥匙,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了乡亲们烈日下长途跋涉辛苦挑水的画面;品味了课文中表现出水之珍贵的词句;品味了四兄弟“勺浴”时的“苦”“雨浴”时的“乐”。我与“我”融为一体,学习者与文中人物在课堂中完全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人文合一,学的便不是课文,而是真实的生活。 从赵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他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赵老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边读边想,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简单的几句话,赵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赵老师要求孩子们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思考这里省略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 二、品情 为使并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融入文字,赵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烈日下干裂的土地以及老弱妇孺排队挑水的画面展示出来,并采用了“电影镜头”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 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二、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

水的净化 习题(含答案)

水的净化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 观察颜色 B. 加入明矾,搅拌 C. 溶解食盐 D. 加肥皂水,搅拌 2. 2015年10月26日下午,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截至27日10点,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34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125人死亡,河水、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小明同学给灾区民众提供了一些饮用水的处理意见,你认为合理的是()A. 用自制净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B. 只要河水清澈透明就可以饮用 C. 饮用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杀菌再饮用 D. 喝水前要加热煮沸进行消毒后再饮用 3. 今年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4. 净化水的如图所示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B. C. D. 5. 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煮沸 B. 搅拌 C. 沉降 D. 过滤 6. 明矾净化水的作用是() A. 使硬水软化 B. 除去水中的异味 C.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7. 关于过滤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B. 过滤时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C.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8. 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其作用是() A. 将水净化成纯水 B. 去除异味 C. 消毒杀菌 D. 降低水的硬度 9. 小明进行过滤操作,最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分析可能原因错误的是() A.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 实验仪器不干净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玻璃棒没有轻靠三层滤纸 10. 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A. 加速溶解 B. 加速蒸发 C.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D. 引流防止飞溅 11.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过滤 B. 蒸馏 C. 静置沉淀 D. 加明矾吸附沉降 12.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絮凝剂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⑤煮沸.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饮用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⑤③ C. ②①④⑤ D. ②①⑤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13. 指出图中的错误: (1)______ . (2)______ . 14. 硬水中含较多的______ (填离子符号),实验室将硬水软化的方 法是______ . 15.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______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16. 生活中可以用______ 鉴别自来水是不是硬水. 17. 硬水与软水通常用______ 检验,泡沫较多的是______ ,泡沫较少的是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8. 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______ 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得到净化. 19. 如图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其作用是______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这样安装会出现的结果是 ______ , (3)操作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 (4)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改进实验后,最终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 得到了纯 水!”你有无不同的看法?理由______ .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