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有关法律问题-20150526_final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有关法律问题-20150526_final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有关法律问题-20150526_final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有关法律问题-20150526_final

除了电饭煲和马桶盖,您还可考虑购买日本的优质公司

----浅谈中国企业如何收购日本企业最近一年来,中国游客赴日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等家用产品成为热点新闻。“赴日抢购潮”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人民币的购买力上升和日元的持续贬值,更在于民众对日本产品技术与品质的信赖。“日本制造”之所以备受青睐,与日本企业的先进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人性化的贴心设计是分不开的,这也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而中国企业恰恰看中了通过收购日本企业以获得日本的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提升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那么,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伟律师和朱登凯律师邀请日本著名的桃尾*松尾*难波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难波修一律师以及事务所的松尾刚行律师共同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简述如下。

一、日本的外资准入限制

除了日本法律明确规定的例外情况,中国企业在日本法下都可以享受国民待遇。中国企业在收购日本企业时,可能面临的法律上的限制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日本《外国为替及外国贸易法》(下称“《外汇外贸法》”)。《外汇外贸法》规定了外国企业对日本投资时的限制,该法的重要规制对象之一是“对内直接投资”。在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情况下,如中国企业取得上市公司10%以上的股权或者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时都属于对内直接投资。《外汇外贸法》中将“对内直接投资”分为三种:(1)免手续的对内直接投资(不需要进行任何手续);(2)需要事后备案的对内直接投资(投资后需要进行备案),(3)需要提前审批的对内直接投资(投资之前需要进行报告,获得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投资)。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情况,大多数属于第(2)种,还有一部分属于第(3)

种。对中国企业来说,第(2)种和第(3)种的区别在于其投资的行业。一般来说,如果投资在敏感行业,则属于第(3)种,需要提前向日本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批。与中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类似,日本的相关主管部门公开了敏感行业清单,该行业清单内包括武器、航空器、宇宙开发、核能源等制造业、农业、渔业、矿业等资源行业、信息通讯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等等(但是并不是上述行业的所有投资都属于第(3)种,根据情况也可能属于第(2)种)。所以,中国企业投资前首先需要确认投资的行业是否属于该清单所列的行业,然后按照规定进行事后备案或者提前审批手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拟收购公司所属行业,应当咨询有经验的日本律师而不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另外,即使A公司投资的行业属于敏感行业,也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投资的可能性。依据《外汇外贸法》,第(3)种类型的对内直接投资审批通过概率比较高,原则上20天以内,最快的时候5个工作日内就能获得审批。但值得注意的是,也存在投资项目无法获得审批的情况,现已有英国儿童投资基金管理公司(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拟取得日本电源开发公司股份股权时日本有关部门决定禁止该收购的先例。

第二,行业法。除了《外汇外贸法》以外,某些行业的行业法明确规定,从事该行业的业务需要提前审批,而且该审批条件之一是外国股东不得超过某个比例。譬如,日本《航空法》规定外国股东占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不能拿到航空运输事业的许可。即使某些行业法对此作了限制性规定,也并非所有行业法中规定的比例都是“三分之一”,也有“五分之一”等其它比例,譬如(日本《电视台法》等)。遗憾的是,日本没有政府公开的关于行业法具体限制规定的清单,所以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计划投资的行业,查询其对应的行业法来对是否存在限制进行个别的确认

除了上述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上的限制以外,还要注意日本《反垄断法》中规定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如果中国企业在日本的营业额超过200亿日元(大概10亿人民币),并且目标公司和其子公司的在日营业额超过50亿日元(大概2.5

亿人民币),那么中国企业在目标公司的股权超过20%或者50%时需要提前进行申报,获得日本反垄断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交易,原则上的审批期间为30天,但按情况主管部门会延长。现在在日营业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中国企业可能不是很多,但要注意的是,根据日本《反垄断法》的规定,“中国企业的在日营业额超过200亿日元”是指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该企业集团所有的在日营业额超过200亿日元,这一数额是有可能达到的。因此,在日本进行投资之前,中国企业需要计算其所属集团内的所有企业的在日营业额,来确认其是否达到日本《反垄断法》规定的申报标准。如果达到规定的营业额标准和股权标准,则需要向日本反垄断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另外,根据全球范围营业额,根据中日两国以外的第三国《反垄断法》,中国企业可能需要向第三国的反垄断有关部门进行申报。

二、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步骤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步骤可以简单总结为:

1)双方初步谈判以后,签订保密协议。

2)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时从法律、财务以及商

业等多层面研究收购日本企业的风险,决定是否签订正式合同。

3)双方签订包括声明与保证条款等的股权转让协议。

4)在该协议中规定的前提条件满足的前提下,进行交割,把股权转让给

中国企业。

如果中国企业想取得日本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根据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的规定,中国企业很有可能需要进行要约收购(Take Over Bid)。即需要提前公布声明,在该声明里明确收购价格,拟收购的股权数量和期间(中国企业可以从20工作日到60工作日的期间内选择公开收购期间)等信息,来邀请目标公司的股东把他们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中国企业。针对拟收购者的声明,目标公司董事会也通过

公布声明的方式表示董事会的意见,即同意收购或不同意收购。日本法律没有禁止恶意收购(Hostile TOB),即使目标公司经营者反对,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取得多数股东支持收购日本上市企业。但是,日本公司法和日本的司法实践允许目标企业采取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恶意收购难度比较高。在一个恶意收购案件,私募基金Steel Partners拟收购日本调味料公司BULL-DOG SAUCE,日本最高法院支持目标公司展开的应对措施,最终收购方Steel Partners败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友好收购还是恶意收购,日本的公开收购程序都比较复杂,中国企业应当考虑寻求专家的帮助。

如果中国企业的目标公司是非上市公司,根据日本《公司法》的规定,中国企业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很有可能需要经过董事会的同意。因此,常见的日本非上市公司的收购手续是,中国企业首先跟目标公司的大股东和经营者进行谈判,取得他们同意以后履行相关的收购手续。

此外,中国企业还需要考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反垄断法》等中国国内法律的有关规定,遵守禁止性规定,履行相应的备案或核准手续等。

如果您对上述内容有兴趣请与王伟律师或者朱登凯律师联系。

王伟律师朱登凯律师

手机1391 079 2757 手机1391 089 1277

邮箱wangw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4905179.html,邮箱zhudengkai@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4905179.html,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路1号金泰大厦19层100028

电话号码:+86 10 6440 2232

日本桃尾*松尾*难波律师事务所于1989年由合伙人桃尾重明、松尾真和难波修一创立,与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作,为中国等全球企业提供收购日本企业有关的代理和咨询服务。

创立合伙人难波修一律师(日本律师/纽约律师)的收购和兼并业务经验非常丰富,曾代理多起外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案件,工作语言为日语、英语。松尾刚行律师(日本律师/纽约律师)正在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交流,工作语言为日语、英语和汉语。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浅析

中国对日本逆向直接投资浅析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逆向直接投资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本文从中国对于日本的逆向直接投资的动机、优势以及风险的分析。得出在逆向直接投资中,技术获取和战略发展是中国在日本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中国和日本的最大优势在于文化距离较短;同时也要注重日本的法律风险和右翼势力对于华人的反感,防止投资失败。 关键字:逆向直接投资日本技术获取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hina reverse direct investment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lso showed a rapid increase tren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motivation, to reverse the FDI of Japan's advantages and risks. Obtained in the reverse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Chinese main motivation in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the biggest advantage lies in the China and Japanese culture distance is shor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egal risk and the right-wing forces in Japan for Chinese antipathy and prevent the failure of investment. Key word: Reverse direct investment Japa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引言 尽管2012年出现的钓鱼岛“购岛”事件,再次使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局面,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达到了冰点,这有可能会使中日双方投资者望而却步,但2012至2013年中日之间的直接投资仍然出现了较快增长。统计显示,日本对华投资2012年达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而2012年中国对日本则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47.8%。我国在日本的投资企业数量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既要看到投资的风险,也要看到投资的机遇,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问题也就更加值得探析。而我国对于日本的投资属于典型的逆向直接投资,而在近些年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之中,逆向直接投资属于比较新兴的内容,而作为我国对外逆向投资的第二大国,同时作为邻国,其投资动机和投资方式等问题值得去研究。 图1:我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要点

BEIFANGJINGMAO 北方 经贸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 晴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3-0109-CA 摘要: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关键词:日本;制造业;要素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F4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0)03-0109-03 一、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的复苏 日本为疯狂的泡沫经济整整付出了十多年的代对日本制造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打击来自于日元价。 的快速升值和层层加码的欧美贸易壁垒。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一场漂亮的针对日本经济的阻击战。日元升值和贸易壁垒造成日本制造企业产品出口受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萧条,美国经济又重新回 长达十年的投资乏力、消费低迷无到了霸主的地位。 异于一场锤炼,日本企业正试图以群像式的复苏姿态重新定义“日本制造”。事实上,经济萧条导致了日本小企业的破产,但更多的大型公司在低迷时期积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在过去十蓄了复兴的力量。 年的糟糕表现仍然无法掩盖日本企业在制造业上取得的进步。来自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中日本占29%,仅次于美国的31%。制造业产值占该国总产值的比例的19.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产值来源于高端或者中等水平的科技产品,这个比例较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作为日本企业注重技术和研发的典型公司,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1年,佳能公司以销售额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12.7亿美元(同比增 )双双刷新历史记录。1995年以来,为削减成长25%本,佳能陆续关闭了7个不赢利的部门,但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却从这一年净销售额的6.0%稳步增长至2002年的7.9%。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最新公布的2003年度在美国专利注册数量的排名中,佳能继续

中国制造业标杆企业研究

中国制造业标杆企业研究 摘要:标杆企业对一个行业内众多企业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国内拉链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迅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已是世界拉链生产大国,但中国拉链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不强,仍存在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通过对该行业内标杆企业,如日本ykk公司、福建浔兴拉链公司的研究,总结其成长为标杆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以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标杆企业研究拉链行业核心成功因素 标杆企业是在某一行业内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一般为知名度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而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标杆管理逐渐被界定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群体,创造出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学习业内最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自己的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就是标杆企业研究与管理的真正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但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占领,国内企业大都还处于简单来料加工、逐渐丧失竞争力的经营困境之中。在当今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企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大背境下,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令人堪忧。因此,拉链行业对中国制造业现状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研究拉链行业中标杆企业的核心成功因素,对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拉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中国拉链协会统计,2005年全球市场拉链销售额约55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中国大陆280亿元,占51%,日本ykk公司160亿元,占29%,韩国、东南亚等其它国家和地区110亿元。对比2004年,全球市场拉链销售额500亿元,中国大陆250亿元,占50%,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拉链产销额增长仍将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保持15%左右的发展速度。 然而,中国拉链行业是一个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据中国拉链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国内具一定规模的拉链生产企业约2000多家,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但中国拉链企业中固定资产在1亿元、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约3~4家;固定资产在6000万元、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中型企业约15家;而全国拉链行业中小型企业占将近99%。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能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结构不合理;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差,产品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三是国内拉链企业的品牌意识差、缺乏国际知名的拉链品牌。可以说,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拉链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使得拉链的市场需求量将仍会逐年持续上升,但如果不改变目前拉链企业的现状,不主动打造成长的核心驱动要素,中国的拉链企业将会继续受到国际产业分工的纵向压榨,陷入平面化增长的尴尬境地。 二、中国拉链行业标杆企业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一:日本ykk拉链公司。ykk的全称为yoshida kogyo kabushibibaisha,是拉链行业的鼻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制造公司,也代表着行业标准。该公司因采用日本精确的工艺、原料和管理方法,ykk拉链的价格是其它品牌拉链的10倍左右,每年营业额达50亿美元,ykk的产品占日本拉链市场的90%,美国市场的45%,世界市场的35%。ykk集团走多元化发展路径,主要部门有拉链、建材和工机三大块,且每一块的内部都存在着垂直的产业联系,可以说是一种为了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独特品质的多元化发展之路。20多年来日本ykk公司在中国大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该公司于1992年设立了以集团创始人吉田忠雄名字命名的上海吉田拉链有限公司,该公司对国内拉链行业发展影响不可小觑,

论中国经济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相似程度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论文题目:论中国经济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相似姓名:发如合·阿迪力 学号:1407534082 专业:国际金融 年级:2014级 班级: 14705

论中国经济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相似程度 论文摘要: 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我国与日本的意识形态不同,但当今的中国经济状况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另一方面,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内阁会对其发展的总方向进行规定,与我国的政府宏观调控相似。所以本论文通过对两国经济状况的对比,吸取对方经济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经济现状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状况经济结构调整 一、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经济经过迅猛的发展,经济增速已经下滑,无法保持前几年的高增势头。当然这是无法避免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导致制造业成本的升高,使得部分外资外流,劳动型企业外迁。而又因为这些企业的外迁,导致在企业周边产生的房地产闲置,变成空城,而当初所谓的房价永不跌神话破灭。而在大型城市中,房价虽有小幅下调,但依旧高于大多数人年轻人的承受范围,而恰恰是这些年轻人,是城市中需要的消费者,但在高房价下,消费水平便低,无法拉动内需,资本变多,而流动资金却在减少,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激增,购买力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中。由此可见,政府为了高经济增速,大力推动房地产开发,而此时民间投机者们由于缺少管控,如同华尔街的炒房

团般,抬高房价。政府则在GDP快速增高的表象下,忽略了产生的经济泡沫。与此同时在乐观的房价不跌的观念影响下,股票持续增长,并且在国家的降息政策下,大部分银行储蓄被提出流转,而这些资金的一部风进入了股市,从而导致现今股市价格持续走高,逼近3800点。但这种增长是危险的,当资金全部进入市场后,资金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之后便会开始走下坡路,一旦下滑就会由于账面资本的过多投资,会带来大量负债。进而产生大面积银行信贷违约,对国家经济打击巨大。 二、日本20世纪70年代经济状况及其应对方法 在1973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趋势,而日元的升值,使其生产产业失去竞争力倒闭或外移。而购买进口产品能力增加,进口额增加,出现泡沫经济。在之后的日本产生投机热潮,地价上涨,随之而来的股价也增长。地价飞涨使土地所有者财富直线上升,房价飞涨的诱惑使民间资本都用来了房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异常火爆。以1990年为例,日本土地资产是美国资产的4倍。东京千代叶区土地资产与加拿大土地资产总额相等,产生了空前的房地产泡沫。随着国际资本获利撤资,房地产泡沫破裂,企业不断倒闭,不良资产增加,导致众多银行倒闭。之后日本以扩大内需为主,依靠居民消费和设备投资,强劲拉动。利用人才优势,大举创新,在制造业取得显著成效。总结:所以中国应当提防外国资本突然撤资,国有企业增加劳动分配率,对民间资本进行有效监督。

日本企业缘何失意中国市场

经济与管理(月刊) 2008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08-03-19 作者简介:王化冰(1968-),男,山东章丘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 事长、总经理,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管理、制度经济学;赵俊燕(1985-),女,山东德州人,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日本企业缘何失意中国市场 王化冰1,赵俊燕2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域外经管 摘要: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逐步下降,暴露了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从日本企业 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本土化进程、社会责任及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竞争力缺失之所在。 关键词:日本企业;中国市场;投资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5-0040-03 2008年5月第22卷第5期经济与管理 EconomyandManagement May.,2008 Vol.22No.5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于1979年开始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是西方国家来华投资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过迅猛的高速增长。自2002年以来,已经出现了不断减少的趋势,伴随着日本企业在中国发生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三大主要领域—— —汽车、电子与家电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曾经,日本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几乎垄断中国市场,而现在中国国产品牌彩电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公路上的汽车也不再是丰田、本田的天下,韩国、德国的汽车也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日立公司2007年底将其持有的深圳赛格日立公司25%股份转让给深圳市远致投资公司,此举宣告日立提前退出中国CRT彩管业。这些现象表明,一些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正节节败退,有很多日本产品已经退出中国市场,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正在下降。 一、投资战略的缺失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属于贸易导向型,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的,它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重在获取廉价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并使之成为其国际性的生产基地,将产品出口到中国及其他国家。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的确廉价,但是在 这背后同时孕育着一个颇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日本的企业却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较好地理解中国市场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地位,失去了许多良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更加活跃,投资政策更加开放,富裕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加强。日本企业的投资战略未能及时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对中国的市场进行了调查,但由于不够深入,忽视了中国市场的庞大和多样性、层次性,错失了开拓中国市场的大好时机。以日本某品牌汽车为例。该品牌汽车很早就开始进入中国,却没有发现中国市场的潜力。20世纪80年代该公司决定放弃中国市场全面进军美国市场,该公司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包括加油在内的一整套售后服务,经过相当艰难的努力,其终于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但是中国上千亿的庞大市场却被德国某品牌汽车轻而易举地占领。 二、本土化能力的欠缺 本土化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是指一个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出的相应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入乡随俗。一般来讲,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生产制造本土化 40

客观分析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中国企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合资企业明显增多,特别是入世之后这种状况尤为明显。 我的家乡青岛市城阳区,从地理位置来看有对外交流的诸多优势。城阳属于十几年前从崂山区分离出来的新区,各项发展都居于全市前列。城阳区的流亭机场开通与韩国的直航,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与日本的交流也很多。城阳区内超过半数的外来人员是日韩籍,日本独资或参股控股企业不在少数,有的学校为了照顾外籍人士的子女特设了日韩班单独授课。 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爱国是好事,但是不理性的爱国只会造成更大的困扰。九一八事件纪念日当天,烟台几乎所有的日企都停业暂休,不少人甚至烧砸抢夺,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扰乱了社会治安。这种所谓的爱国最终在世界的新闻媒体中变成了舆论攻击中国的有力武器。而日本,虽然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但是在华日企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损失通过层层转嫁,最终是由那些日企中的华人员工承担。 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中国企业并不是一件绝对肯定或者否定的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的中国企业并非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这也就大大减少了因为日本经济动荡给我国带来的冲击。作为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如果有外来资金强有力的注入,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对来说,日资注入会比中国本土企业参股更有优势。日本比较大的财团都是家族式的企业,旗下各种企业互相合作,这种抱团式的做法是他们的资金实力强大。若是参股中国企业,那么中国企业获得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资金,还有技术以及各个生产链条的扶持,这种扶持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再者,日企参股或者控股,会将他们的管理模式带入中国企业中。日本人对待工作可谓是一丝不苟,那股严谨几乎和德国人媲美,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运行,那么食品安全事件,豆腐渣工程等问题几乎会从企业根源杜绝。当然前提是,中国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阶层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我们小时候都曾经吃过华丰的三鲜伊面,曾经占据我们童年的方便面不知曾什么时候开始就被康师傅给取代。我曾经有查过相关资料,九十年代初,印尼的金光公司购得华丰大多数股成为其新东家,也就是说华丰也成为一家外资控股的企业。金光公司收购华丰后并没有使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各种企业发展的错误理念使华丰集团严重亏损,至今未有起色。 金光公司投资的失败在于公司决策者不了解中国国内产业需求,没有准确分析中国本土的投资环境,错误的沿用印尼国内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华丰的没落。 反观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控股33.18%,康师傅控股公司日资占比41.6%,康师傅饮品控股日资占比51.6%(百度)}。康师傅方便面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日资的极大

六位中国著名企业领袖谈走下神坛的日本企业

六位中国著名企业领袖:走下“神坛”的日本企业 2003年09月28日15时41分 来源: 中国企业家 六名中国企业领袖向《中国企业家》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日本企业。他们分别来自汽车、软件、电子、网络、饲料、电池制造六大行业苗圩:日本企业现在的对华战略比较明智 尽管一些媒体和某些人认为日本的制造业在衰退,但是,如果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这一结论并不成立,至少是日本汽车工业就总体而言并没有出现衰退迹象。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本田和日产等而论,仍然具有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水平,在世界汽车工业许多领域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可否认,在整个9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所下降,其间损失了约8个百分点,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汽车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就地设厂和开办事业,到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期,多数日本汽车企业基本上都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其中,尤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和本田(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外资参入其中)的状况最好,根据1999年对欧、美、日各大汽车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分析比较可知,丰田和本田在总资产周转次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辆汽车盈利、销售成本率等方面都优于世界大汽车企业的平均值。按照2002年我们对世界16家最大的汽车公司实力综合评价结果,丰田得15分,列世界诸强榜首,本田的得分与通用相当。日产汽车公司经过与雷诺进行资本重组和改革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就连原来情况比较严峻的三菱汽车公司,现今也已扭亏为盈。 日本汽车企业在管理、研发、质量上均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不过,在我看来,日本汽车企业更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则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善于学习、勇于改革甚至否定自我的精神。实际上,无论是丰田首创的精益生产方式,还是日本汽车企业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海外发展战略,都是在这些精神和思想支配下创造出来的,这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更重要,胜过任何一种物质宝藏。像日产公司,在被雷诺控股后,由戈恩总裁主导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公司上下,并没有背上过去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包袱和对从法方派来的经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欣然接受变革。 正是这种否定自我的勇气才使日产很快从困境中走出,由被动变主动。 现今,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与其自身20年前的做法和那时日本家电企业的行为方式都大为不同。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仅仅是以产品占领市场而不想转让技术,更不用说与中方伙伴共同发展了。这种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许多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事业发展,丢失了不少机遇,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自己让欧美厂家在中国先行了一步。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态势与20年前大相径庭,晚来者只有以新思维制定新战略才有可能进入,这就是寻找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使其事业本地化,在与中方伙伴追求“双赢”的前提下共同发展。目前,本田、丰田和日产等企业均采取这种做法。这是比较明智的。 刘积仁:中国企业还没走到日本企业走过的阶段

中日经济对比

GDP超越日本之后的思考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以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比较来看,1978年中国的GDP是2159亿美元,美国的GDP是22959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0.6倍。到了2010年,美国的GDP是146604亿美元,中国是58791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降成了中国的2.5倍。再来看中日之间的差距,1978年日本的GDP是9713亿美元,我国是2159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4.5倍,但到了2010年,日本的GDP是54607亿美元,我国的是58791亿美元,已经首次超越了日本。看了这些数字,人们都会为中国感到自豪。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不少渴望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国人来说,自是盛事一桩。有许多人会有疑问,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似乎应该结束了吧? 但是GDP虽然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却并不是唯一指标。过于强调GDP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方面,就不能对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有准确的认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运用所学内容,通过中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进行探究。 1.从人均来看 温家宝总理有一句名言:“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的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任何问题都会变成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从而不能以正常的观念去看待它,GDP总量更是这样。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2009年中国有约13.3亿的人口,日本约为1.3亿,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而中国则相反。中国的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上的,中国虽然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但是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为42325美元,中国的人均GDP为4283美元,中国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同期的世界人均GDP为8985美元,中国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有些其他国家,即使GDP实质增长率平均值低于中国,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有些在新中国成立之期在国际中的位置与我国处于同等水平甚至落后于我国的国家,在经过了50年发展以后,也把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事实上,除了人均指标在世界排名靠后,中国在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较多领域仍比较落后。以医疗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等综合性评估排名,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排第4位。经济总量再大,但是医疗,教育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落后的话,国家是不会强大,人民是不会富足的。 2.从GDP和GNP来看 “人们的视点都集中在日本GDP的缓慢增长上,却对日本GNP超过两位数的增长视而不见。”(《三井帝国在行动》.白益民.2008)。这句话讲出了日本经济的强大之处,和中国经济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和GNP 的最大差异是他们的统计对象有所不同,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采用GNP和人均GNP。进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 经济预测分析 第 17 期 国家信息中心2015年5月25日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 的比较及启示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 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 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 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正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阶段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资本净输入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 1、对外贸易难以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世界份额快速提升,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提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进出口规模占GDP比重在2006年达到63%的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参见图1)从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外贸将难以继续发挥以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与此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既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更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活跃的海外投资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 中国出口占GDP比重中国进口占GDP比重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 图1 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2、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净资本流入,

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上的日本企业战略

“中小医院也是目标市场” ——在日益扩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上适合日企的战略 2013/05/15 中国的医疗市场会不断扩大,打算在中国开展医疗器械业务的日本企业也日益增多。与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业务相比,在中国,起步较晚的企业也有机会,因此,新涉足医疗器械领域的日本企业中,有很多企业越过日本市场而直接瞄准了中国。本站记者就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动向和展望,以及日本厂商应该采取的业务战略,采访了野村综合研究所全球制造业咨询部经营再设计组首席顾问松尾未亚。(采访人:高野敦,《日经制造》) ——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如何? ——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如何?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医疗改革。 中国的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 扩大。 中国的医疗改革完善了全民医疗保险 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主义理念的医 疗制度(以国有企业员工为对象的公 费医疗制度)已经瓦解。不过,中国 新导入的医疗保险制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就业者还是非就业者,都在适用对象范围之内,参保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 2004年为5.7%,而2008年上升到了85.3%,2010年则超过了90%(图)1)。 随着医保制度的普及,中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扩充医院的设备。其中,医疗器械的需求也不断高涨。 ——中国的医院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器械? 中国的医院根据可提供的功能分类(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二级、一级),各级医院还进一步细分为甲、乙、丙等(表)1)。各等级野村综合研究所全球制造业咨询部经营再设计组首席顾问松尾未亚

所规定的病床数、医务人员的数量以及诊疗科目的种类等也各不相同。三级医院相当于日本的大医院,而一级医院则相当于社区诊所。另外,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沿海地区,三级医院数量较多,但在内陆 地区,相对于人口规模而言,医院数量今后还有待增加。 图:中国的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例)走势 目前的参保比例超过了90%。(出处:《知识资产 创造》2010年7月号“伴随中国新医改的医疗器械业 务投资机会”,原著:《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 (点击放大) 当然,各级医院所需的医疗器械也完全不同。在中国,医院的两极 分化非常明显,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使用与发达国家的医院同等水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近期,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到东京、大阪、福冈等地参观考察。总的感受是,虽然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度发达文明的阶段,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借鉴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和野村综合研究所是两家知名的民间智库。我们访问交流时,学者们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横井正配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担当部长,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他说感觉两边落差非常大,中国的发展是朝气蓬勃,日本则是死气沉沉。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都对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症结,并寻找着重振日本雄风的未来。 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而日本只有1.1%。1987年,日本GDP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4年最高峰时的17.6 7%,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8.7%;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1.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9.3%。1994年日本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的8.5 5倍,达到战后以来的历史顶峰,随后中日经济差距迅速缩小,1997年日本GD P降为中国的4倍多,2002年降为中国的2倍多,2006年降为中国的1倍多,2 008年之后两国GDP已比较接近。1990年中国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 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 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 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几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世界各国公认,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使得国内外许多人看好中国,而看衰日本,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认为,中国即将全面超越日本。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发展?这是访日前后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的问题。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

中国经济模式和日本经济模式之比较

中国经济模式和日本经济模式之比较 旅美学者高柏曾关于中国、日本经济模式做过比较研究,下面把他的一些观点综述如下: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企业治理与日本的企业治理相似,均强于协调但弱于监控,尽管两国的制度安排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中国在处理政治稳定与产业结构换代这对矛盾时的作法与日本则完全相反。 日本银行放贷与企业投资中的过度竞争与企业投资中的过度竞争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企业独立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培养。而中国企业则侧重于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直接参与全球生产链的分工。中国模式的特点是建立一个大量吸引外资,以进口和出口同时急剧扩张、大进大出为特征的世界工厂。这个模式使中国过去二十多年里实现了飞跃的经济增长,显示了巨大的活力。 但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在制造四个结构性条件,这可能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面临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的巨大风险。 第一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不断增长的中美贸易不平衡与美国经常账户的整体逆差一起为美元带来强大的贬值压力。2003年中国GDP的美国市场依存率已经接近10%。根据美国官方的统计,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中国经济在这样一种局面下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方面美国必然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账户。如果在现在的条件下回应这些要求,中国必然面临出口下降,经济发展减速的风险。但是如果中国不理睬美国的要求,任中美贸易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必然推动美元危机的爆发。一旦爆发美元危机,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经济必将受沉重的打击。在目前的美元本位币制度下,各国储备的是美元资产,而美国却用不着储备黄金。与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最关键不同是现在各国大量储备的美元不受任何实物支持。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没有任何政府或企业可以凭空造出黄金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而在美国本位制下,美国却制造出各种金融工具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特点是美元本位制孕育金融风险的出发点。 由于美国不用储蓄就可以借债,美国积累了大量的对外债务。由于美元作为各国储备关键货币的地位,美国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逆差。对那些拥有对美贸易巨额顺差的国家来说,如果它们的中央银行把这些美元换成本国货币拿回国内,势必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它们都把这些外汇储备用来购买美国的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或股票以及房地产。仗着美元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关键货币这一特殊地位,美国没有任何先储蓄或先生产后消费的负担,完全可以靠政府和私人举债来消费。美元本位制使美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在现行的美元本位制下,各国外汇储备的关键货币美元的背后没有黄金的支持,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的背后也没美国国内储蓄的支持,这种只由纸币而不是黄金支持的信用创造,经常导致全球范围内以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暴涨为特征的信用泡沫。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已经累计积累了3万亿美元的赤字。当这3万亿美元的货币进入拥有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国家银行系统,这些国家就开始了一个制造泡沫的过程。商业银行开始疯狂地扩大信贷,经济空前地繁荣,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以及企业利润急速上涨。由于每个产业都可以获得低息贷款,它们都建造了多余的生产能力。当投资和经济成长异乎寻常地加速时,资产价格的泡沫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美国经济学家邓肯预言,这个由美元纸币搭起的经济大厦早晚要倒塌。它将再一次提醒世界各国为什么几千年来人类总爱用黄金而不是纸币来作为保值的最佳手段。 一旦人民币或是由于国际压力或是由于美元危机急剧升值,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世界工厂模式马上就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人民币在未来的五年内也像日本在80年代一样对美元的汇率升值50%,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恐怕在顷刻之间就会大打

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投资学期中课程作业 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姓名丁金超 学号 21501080 指导教师戴志敏学院经济学院 国外文献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越来 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性研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2006)就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重要性以及 对中国政府的启示等问题做了探讨。邓宁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组织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 正在更加完善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地涌现 为对外投资活动的新主体。 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管理与发展中心(CIMDA)主任丹尼尔·封·登·布尔克教授(2006),以东道国为欧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基于20世纪80年 代到2005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流量、占全球总数的百分比、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等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重要性。认为中国的对外 直接投资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总数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 低的水平。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的研究 Poncet(2007)认为经济全球下市场竞争的压力、生产的高成本、研发能力的 低下等都是促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Deng(2004)认为中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获得重要性资产和生产的多元化。cketal.(2008)认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以国有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国有企业能更 加容易的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这种优势是促使更多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Cai(1999)总结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为了寻求市场、资源、管理经验以及技术四方面的动因。 比利时学者丹尼尔·封·登·布尔克教授(2006)通过比较中国公司对于国际拓 展动机,比如规避风险、寻求生产材料资源、促进生产、环境保护、扩展市场、引进生产与管理技术等,最终比较结果为寻求新的市场、新技术、新专业技巧,寻求法律帮助与政策支持是排在前列的动机。同样是对于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 的研究,芬兰图尔库经济学院泛欧中心的瓦尔特里·卡尔特莫研究员(2006), 从中国在波罗地海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并且 结合各种资源,对中国在波罗地海地区投资动机做出最为可靠与精确的描绘,

日本制造企业在中国

日本制造企业在中国 0994072123 黄小丽近年来,日资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情有增无减,早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资国。日资在中国的制造企业主要包括家电、服装及汽车。 一、家电制造业 1、日资家电的现状 80年代确实是日本产品的时代,尤其是电器产品风光无限,可现在看到日资产品,还会激动吗?已经很平常了。在欧美产品、韩国产品、本土产品众多的夹击下,日资产品的没落就成了个定数。 在南京苏宁、五星卖场,日资家电已经不是销售的主流,品牌也屈指可数。日立、三菱等仅有的几个品牌也是乏人问津,销售额不到海信、三星的1/3。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在一个卖场,而是覆盖中国的大部分家电卖场。据了解,各大经销商已经不再把日资品牌作为家电销售的主力军。而更看好势头正盛的韩资三星、LG等品牌,欧美的家电也正在以其实用性冲击日资家电。 2、日立溃败中国市场 近年来,由于众多国外电器品牌的不断涌入,现在消费者对于日资品牌的消费已经不再有80年代的那种崇拜心理,在韩资、欧美和国内家电近些年的冲击下,日资家电显然已经处于劣势。以80年代风靡一时的日立来说,曾经是高品质家电的象征,但

是进入90年代之后,日立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却一路下坡。包括松下、东芝、三菱、三洋在内的日资家电都曾有过类似的“切肤之痛”。据了解,日资家电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萎缩至15%,远不敌韩资和欧美品牌。日立高调宣布在中国市场实现复兴的三年战略,希望日立能从头开始,重新被中国消费者认识。日资企业在全局策略上和中国政策的脱节造成了日资家电的这种现状。因为他们并不向中国提供核心的制造技术,而现阶段中国希望更多引进先进技术,这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精神是相违背的。导致日资家电没落的因素,除了他们在对国内市场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之外,价格相对较高也是日资家电产品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3、日资家电没落的重要原因—政策偏离 自日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站立后,就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投资力度,这种投资趋势曾引起日本业内的担忧:核心技术的外流将会带来日本国内的经济空洞。有迹象表明,近两年,日本企业已经将外移的高端产品制造从东南亚或中国悄悄返回日本。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制造业保证有10%左右的核心产业留在日本。 所以,日本企业虽然把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转移到了中国,但他们却把核心技术和核心制造业留在了日本。而若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连同二流技术和设备一起转移到中国,日本企业就能集中财力和人力发展高新技术,专心致志地追赶欧美。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4905179.html,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作者:熊名奇,米运生 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12期 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比较 中图分类号:F114.45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 XIONG Ming-- (1.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Some phenomena of the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re similar to Japan′s bubble economy, such as RMB appreciation, rising stock prices and real estate prices, which makes people worried that the China′s economy fall into long-term slump like Japan′s bubble burst. By compari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 different le 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degree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Government′s emphasis and different macro-control measur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conomic bubble and different pot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hese differences can guarantee th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bubble economy; China′s economy; Japan′s economy; comparison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步入正轨并开始飞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深度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靠近世界前列。21世纪第一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