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完整版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完整版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完整版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完整版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

术教案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5.拓展游戏小燕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3.体验环节

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引导: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

(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

(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5.评价与拓展。

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的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

3、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3.田园拾趣。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

(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

4.田园畅想。

5.我们的田园。

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

小结: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

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

(1)名画欣赏。

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

(2)对比分析。

①构图。

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

②色彩。

欣赏毕沙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

③造型。

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

(3)交流感受。

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

(教学提示: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

(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

(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

(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作方式。

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个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

(教学提示: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

4.集体展评。

(1)展示。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

(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点评: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

小结: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

5.拓展整理。

(1)田园中的农民艺术家。

①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

②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及园艺造型之美。

③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

(2)田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从我做起!

(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4、我的爱心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将爱心卡画面外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难点:如何使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学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学生互相合作做爱心小游戏。

2.探究。

(1)请学生仔细观察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对爱心卡的认识。

(2)组织小组讨论:你愿意把爱心卡送给谁呢?

3.赏析。

(1)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

4.创作。

(1)构思爱心卡的内容。

(2)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5、折剪蝴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小画框》。

2.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二、重点、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笔筒设计。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认识笔筒,初步了解笔筒的造型、材料和装饰特点,并感受笔筒文化。

2.引导学生在欣赏笔筒时讨论笔筒的设计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独特的笔筒。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种笔筒的材质,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

5.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各种笔筒的装饰手法,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6.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请学生大胆设计一只笔筒,要求尽可能详尽地表现出笔筒的形状、材质和装饰特点。

7.学生在进行笔筒设计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适合制作自己设计的笔筒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张、各种纸盒、铁丝、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展示并表扬第一课时设计稿完整或者设计有新意的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饰;另一种是完全由自己来制作,包括基本形状的设计和各种装饰美化。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笔筒制作的多种方法。

4.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根据设计稿选取身边易找的材料,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只笔筒。

5.学生在制作笔筒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材料的安全使用。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笔筒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笔筒、欣赏笔筒、研究笔筒。

8、倒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倒影之美,学习采用对印的技法表现有倒影的静物画。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倒影。

教学过程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听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如电脑画的复制,画一遍就可变出无数张一样的画来等。)

(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

2.探究不同的倒影。

(1)出示平静的水面、微波的水面和夜色灯光里的水面中的不同倒影,思考:这些倒影有什么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倒影图片资料,比较景物与倒影的异同,发现不同的倒影之美。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倒影,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用丰富的倒影艺术图片和即时回忆,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3.尝试倒影表现。

4.欣赏倒影作品。

(1)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的欣赏中,找出作品中上、下两部分耐示同之处,并说说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听取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白色油画棒和水粉色进行留白表现的技法。

(2)童画欣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特别要引导他们在感受这些作品中,说说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采用添加、删减、模糊等艺术手法加以生动表现。

5.赏评美丽倒影。

(1)引导学生举办“美丽倒影作品赏评会”。说说自己或他人作品中的成功之处,进行互相赏评。

(2)寻找利用倒影的美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成功的例子。如用于绘画、雕塑等。

9、印印画画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的树叶,了解叶脉纹理的独特性。初步感受树叶拓画的美感。

2用不同的叶子进行拓印,通过联想、组合、添画,形成r-幅新颖有趣的作品。

3.在创作活动中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进一步体验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不同树叶的形状进行组合,形成创新画面。

难点:印画时对蘸色颜料水分、时间的控制。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树叶拓印画的图片,提问:你知道上面这两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课题揭示:《印印画画》。

2.观察分析。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提问:还有哪些不同形状的叶子可以用来印画?

(3)指导学生任选一种树叶在纸上按印。

(4)师生对练习1中的习作进行互动点评交流,找出作品中的巧妙之处。

(5)提问:你觉得拓印好的叶子纹样像什么?

(6)提问:通过简单的添画又可以变成什么?

3.创作表现。

(1)学习建议:用不同叶子进行拓印和添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4.展示评价。

5.拓展延伸:寻找其他材料进行大胆的拓印创作。

10、纸版画人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并合理进行底版中撕纸人像的拼摆。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一组纸版画人像的作品图片。

(2)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3)揭示课题:《纸版画人像》。

2、探究。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人像的设计制作要点。

(2)围绕纸版画人像底版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

(3)围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方法欣赏讨论。

(4)出示课件中的相关制作步骤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

(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人物的多样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3、创作表现。

(1)作业建议:用摹印或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纸版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赏析。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5、课后拓展:欣赏其他的一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

11、民间年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表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2、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套色水印技法在民间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尝试临摹一至两个年画人物形象。

3、通过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民间年画,并能对民间年画进行简单的评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民间年画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对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准确的简要评述。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对他说:“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副披挂,一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太宗,将两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琼、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所以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

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民间年画》。

2、欣赏年画,了解特点。

(1)仔细观察两位门神,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可以请一组同学模仿,其他同学描述。

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

(2)他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一起数一数、说一说。

红、黄、绿、紫、黑。色彩艳丽,对比鲜明。

(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

(4)年画除了表现门神,还有别的内容吗?

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

提问:这些年画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3、探究技法,临摹尝试。

(1)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各自分开。

出示木版年画的制作步骤图,介绍所需工具材料,对各步骤进行简要讲解,示范木版水印技法。

(2)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制作的年画呢?

(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4)请学生运用彩绘的方法尝试临摹一个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

4、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和内容寓意。

6、拓展延伸。

(1)我国明清时期有很多着名的年画产地,除杨柳青、杨家埠、绵竹、桃花坞外,还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新绛等等。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不同地域的年画,尝试比较各地民间年画的异同。

(2)当代机器印刷的商业年画与传统手工制作的民间年画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2、闪闪的星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暂留原理,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

2、能根据同一原理,设计不同创意的玩具,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能将美术和科学结合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

难点:巧妙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闪闪的星星”玩具,并旋转玩具,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提问:想不想得到这样的玩具你能尝试动手制作吗

(3)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探究新知。

(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出的。

(2)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及步骤。

(3)师生共同探究制作难点,讨论解决方法。

(4)教师讲解玩具设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

3、创新实践。

(1)教师提问: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你还能怎样设计这种玩具?

(2)学生欣赏优秀设计作品,说一说作品创意好在什么地方。

(3)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小游戏,打开设计思路。

4、课外拓展。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画制作的方法?

(2)学生欣赏手翻动画视频片段。

(3)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动画制作方法。

13.美丽的丝巾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丝巾美的特点及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习丝巾印染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折染技法,提高配色和染色能力。

3.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体验美术设计活动与创造生活美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

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认识丝巾后揭示课题,初步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丝巾的材质美与色彩美。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设计制作丝巾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总结并板书:一折二染三展开。

4.引导学生创新多种方法,折出多种不同的效果。

5.引导学生尝试多色染法,制作出美丽的丝巾。

6.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的范例,拓宽设计思路。

7.提出本课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条美丽的丝巾。

学生在进行设计作业时,教师进行巡视和个别化辅导。

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8.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尝试用做好的丝巾装扮同学或自己。

9.教师小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创造美。

14.做香囊,迎端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

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我们马上要迎来端午节,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端午。

2.说说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

(1)吃粽子,吃五黄(什么是“五黄”)。

(2)划龙舟(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分组来模拟一下。

(3)佩戴香囊(实物观赏)。闻一闻,欣赏其精美的刺绣工艺。

(4)插艾草(图片展示)。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古时,五月初五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至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3.欣赏名家表现端午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流芳、彩笔等)。

(教师)香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1.观察香囊,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囊的兴趣。

什么叫香囊?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囊?

2.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制作香囊的方法步骤。

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

问题三:香囊有什么样的花纹?

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

(2)讨论做香囊的注意事项。

做香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4.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15.向日葵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抓住向日葵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和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观察向日葵,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

难点: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融入情感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教学过程:

1.猜谜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青青园中葵,日日向阳开。黄黄大花盘,熊熊艳如火。

(2)请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

(3)教师揭示课题。

2.观察特征,引导表现。

(1)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向日葵园,由远及近地观察向日葵的造型。

(2)出示实物照片,分析向日葵的造型结构和色彩构成。

3.佳作欣赏,情感铺垫。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

(2)说一说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和现实的向日葵有什么区别?

(3)律动游戏:《起舞的向日葵》。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抓住向日葵的特征,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作品。

(2)创作一幅有关向日葵的想象画。

5.评价作品,课外拓展。

(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从技法、构思、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2)出示向日葵花语,引导生像向日葵一样,心中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16.夏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画面特点,通过多角观察与思考,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夏天。

2.在对夏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和与同学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创作一幅以表现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3.积极展开对于夏天的美好回忆和自由联想,在感受夏天特点、表现夏天绘画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在缤纷的夏天景象和众多的夏日活动、事件中,选取有趣的题

材创作一幅体现夏天主题的绘画作品。

难点:抓住对夏天景色、活动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天。

教学过程:

1.总体上叙说“印象夏天”。

(1)你听到了什么?它在哪个季节中出现?

(2)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夏天》2.多角度探访“视觉夏天”。

根据学生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表述,引导学生从“炎热夏天”、“干旱夏天”、“风雨夏天”、“舌尖夏天”、“花香夏天”等多个角度分别作探访,引导学生围绕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夏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在进行探访,感受不同场景下夏天的特征和人们的活动,以此丰富对夏天的视觉感受。

3.名作中欣赏“艺术夏天”。

引导学生欣赏孙为民的油画《绿荫》、古元的版画《玉带桥》、博纳尔的油画《花园中的休憩》等表现夏天的艺术作品。

思考:

画面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主题、表现细节上感受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夏天。

4.童话里品味“童趣夏天”。

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绘画作品,引导他们边观看边思考:图画突出表现了什么主题?哪里突出了夏天的特征作品采用哪些艺术手法表现的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5.创作中表现“心中的夏天”。

引导学生抓住夏天的景象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画画你对夏天的印象。要求学生: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出自己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并注意突出人物活动的主题。

6.赏评中分享“别样夏天”。

举办以“夏天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夏天味道的画”,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17.可爱的猫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生活习性、脸部结构特点及各种动态特征,了解猫的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表现猫的形态及活动场景,培养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动态特征,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有创意地表现可爱的猫咪。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1)逐条呈现谜语,学生猜谜语。

谜语:

圆圆脸,耳三角,白天无事睡懒觉;

长胡须,两边翘,夜行不用灯光照;

爱洗脸,爱吃腥,开口总是喵喵叫。

(2)揭示谜底:猫咪。

(3)提问:你觉得猫咪可爱吗?

(4)揭示课题:《可爱的猫咪》。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里见到过可爱的猫咪你觉得猫咪哪些方面很可爱

(形象、毛色、动作、故事等。)

(2)同桌交流后,指名介绍。

(3)欣赏教师收集的可爱的猫咪图片。

3.讨论分析。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

(3)猫的眼睛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

(5)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

(6)谁知道猫咪还有哪些动作?并学做猫的动作。

4.欣赏感悟。

(1)展示潘天寿、黄胄、吴冠中、韩美林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猫的动作、神态以及不同的表现特点。

(2)作品中猫的动态和表现方式各有什么不同?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4)教师在黑板上简要演示猫的头部及各种姿态的变化,引导学生表现猫的不同动态。

(5)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画的猫在干什么姿态是怎样的

5.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表现可爱的猫咪。

②猫的特征鲜明、姿态生动、动作有趣。

(2)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鼓励学生画出不同动态、表情的猫,造型变化夸张,用不同的色彩装饰小猫。)

6.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介绍自己创作的猫咪。

(3)说说喜欢展示板中的哪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7.拓展延伸。

(1)欣赏有关猫的动漫形象。你在哪里看到过知道这些动漫形象叫什么

(2)为自己画的猫咪编一个小故事。

18.潺潺的小溪水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

2.学习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

3.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成构图。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年年有余》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年年有余”是其主要的精神寓意之一。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各种器物,留下了大量鱼形纹样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通过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设计,更是人们在劳动中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喜悦和愿望。 本课源自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鱼文化历史长卷中鱼纹的变化,唤醒学生对鱼的基本特征变化的把握,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象征,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自然融入生活中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年级学生在装饰纹样的设计技能上已基本具有了概括能力,但夸张的方法不足,象征的方法只从生活中了解一点点,需要多花时间理解。而对于鱼的认识,又要考虑地域性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变化,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象征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学生能初步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圆形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创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对圆形鱼纹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难点:突出圆形鱼纹设计在传统与时尚节点上的新颖性及美感。 四、设计理念与教学亮点 1、给孩子好玩的美术——追求童真。关注学情现状,给孩子真切的表达空间,留下一段师生间生命共同成长的深刻印痕。 亮点一:学生作业的梯度设计,二度创作,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亮点和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变化,不断完善;尊重学生的多元感受和儿童作业的不同美感,对学生的作业,围绕“谁的鱼纹作品最美?”从设计方法、形式美感、心愿寄托上评议、争论,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火花。 2、给孩子经典的美术——探究典型。关注学科本位,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底线,突出师生的互动示范。 亮点二: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与经典作品对话:(1)带领学生探究课本中经典的作品年画《连(莲)年有余(鱼)》和彩陶盆上的鱼纹,初步领会象征、概括、夸张的设计方法,这是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自觉行为。(2)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生活,一句话,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韩美林艺术馆,一句话,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美术的方法。(3)在学生的课堂典型作品上评析,学生的典型作品是美术课堂上始终推着往前走的主题,体现美术教师的引领,一是在构图、线条、形态(样式)上;二是在主题、文化、背景(功能、祝福)上;三是在独特个性变化上。这是美术课堂上教给孩子一生的三个领域。 3、给孩子网状的美术——体现关联。关注跨学科的文化链接,从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生活,文化与美术技能巧妙融合。 亮点三:以一个长卷的形式,突出文化关联,把本课的学习融入鱼文化历史长河里,在“年年有余”的历史长卷中,从古代民间艺人的鱼纹,到现代美术大师的鱼纹,到课堂上师生现场生成的鱼纹,到等待未来“年年有余”鱼纹创作的留白,到课堂创作,课外美化生活的延伸,使美术课堂深入浅出,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粗的水彩笔(六支与中国红、青瓷蓝、琉璃黄、水墨黑、长城灰、国槐绿色彩

新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三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 林爱明

1灯彩辉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三、教具学具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2台灯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 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 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三、教具学具 (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 (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 四、教学过程 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 (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 2.造型游戏。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解决: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 (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 (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 3.创意小细节。 (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 (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 4.学生创作。 (1)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

最新浙美版新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最新浙美版新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 学习飞船纸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 2. 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 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寒天技术, 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 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若干件.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 2. 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讨论、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和创意点.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 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 4.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互相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 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 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创作. 5.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 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6. 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 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 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 2.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创意设计的特点, 学习汉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2. 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 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做合理的联想和变形, 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字. 3.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体会创意美术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学习汉字创意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相关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 1. 感知汉字起源的文化. (1)了解在没有文字之前, 古人的记事方式是结绳记事. (2)欣赏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碎片上的“刻划符号” , 了解最古老的汉字形式. (3)以“车”字为例, 了解汉字的演变. 2. 了解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1)欣赏“车”字的创意美术字,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对汉字进行创意与设计?总结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2)欣赏标志、书籍封面、店面招牌等设计中的创意美术字, 并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创意美术字. (3)欣赏创意美术字, 说一说这些字的“创意”在哪里. 3. 探究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 (1)欣赏“点、照、蝶、火”等字的创意与设计, 小组讨论这些用了哪些不同的设计方法.

二年级美术上册 剪影教案 浙美版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2)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3)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4)揭示课题:《剪影》。 (5)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l)出示创作要求。 (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新2018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三、教学重难点:

2015新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二年级美术下册 倒影教案 浙美版

倒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不同倒影之美的基础上,学会采用对印的绘画新技巧,l表现一幅有倒影的创意静物画,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发现生活之美,并加以创造性的表现。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教材中的《山山水水》、《饮水的熊》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探究采用对印方式表现倒影的绘画技法和如何创造性表现提供手法的启示;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除绘画以外的多样美术表现启示,如《饮水的熊》,可以让学生感受雕塑中的倒影之美。 用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因为新颖有趣,容易吸引学生探究学习。又因为简便,容易出好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功感。学生在其过程中,能够深深体会到:美术创作不仅可以在画面上创新求异,在作画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办法来,从而达成一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效果。 本教材分别向学生展示了倒影的照片、艺术作品、对印制作的步骤以及情趣盎然的学生作品。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视觉思维,如对于不同倒影照片,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自然景物倒影之美。在《山山水水》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异同,感受艺术创造带来的无限魅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倒影之美,学习采用对印的技法表现有倒影的静物画。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倒影。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倒影的图片,带好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美术课件。 教学过程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听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如电脑画的复制,画一遍就可变出无数张一样的画来等。) (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

最新2018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1、五彩的烟花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

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2、我的老师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教学活动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将表现性绘画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教学中我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

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及反思

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认识常用工具、材料,初步认识基本形和常见色彩,进行形的练习、线的练习、形与色的练习,最后过渡到用多种手段造型。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各单元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同时,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全册教学目标: 本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学段中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年级即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从造型表现方面看,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从设计应用来看,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从欣赏评述方面看,要求学生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综合探索方面来看,要求学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从教学内容上看: 绘画: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奇特的梦浙美版

14、奇特的梦 一、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伴随着童话和动画故事快乐地成长着。不受时空约束的梦想,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教师只要爱倾听,他们就会融入梦中,滔滔不绝向你讲述种种奇遇;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一幅幅或缘于真实、或来自梦境的充满奇特想象的作品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奇特的梦》这一课,就是要满足学生这种表达的心理需要,让他们自由、大胆、快乐、不受约束地把奇特的梦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梦想之火。 本课以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四、教学难点: 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梦境的图片、课件、学生用绘画材料、喷雾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师:小朋友们,昨晚我做了个奇特的梦,(揭示课题:《奇特的梦》)在我的梦中,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中,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一个奇特而美丽的梦,你们想想进入这个奇特的梦幻世界吗?让我们先闭上眼睛,进入梦乡,一起做一个奇特的梦吧!

(播放音乐:摇篮曲)。 学生进入梦境。 教师旁白:夜深了,四周一片寂静,小动物也早早地回家了,蟋蟀们在草丛中唱起歌来,我们睡着了,睡熟了……。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在里面尽情的遨游…… 2、畅谈梦想,融入梦境。 (1)畅谈梦的奇特。 师:小朋友们,该起床了,刚才你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给我们小组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评评谁的梦最奇特?(课件:课题——奇特的梦)(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组最奇特的梦?(请两三组小朋友介绍)。 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鼓励和引导:“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他长的怎样?”“能不能表演给大家看看?”等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梦的奇特;“这个梦真奇特,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你的梦真精彩,我也想进入你的梦中玩玩”“你的梦真惊险啊,小朋友们都听的入迷了”……等语言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给予适当的奖励,例:魔术棒、小天使、小恐龙。 (2)引入梦的色彩体验。 最后一位同学介绍梦境后,师提问:你的梦中有些什么颜色?主要用了什么颜色?想不想用色彩表达出你的梦? (3)范画赏析,整体感知 师:这里的梦都很奇特很有趣,不过有好几个梦老师都看不懂,谁愿意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已经理解的梦。(学生阐述梦境) 小朋友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对,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引出梦的特点:夸张、自由、不可思议)——瞧这几张作品 (4)以飞翔为主题的学生作品三幅(在梦中我们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你希望在梦中变成什么呢?学生回答)(在梦中我们可以到各个地方,你想到哪里去呢?)(梦中我们可以作任何事情,那么梦中的你会干嘛呢) 3、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1)感受梦的色彩情感。

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总结

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 .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 .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 1 100 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 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四、教学设计(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2浙美版

第六课会动的“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例外原理,选择适合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持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胜利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 教学过程 1、欣赏手翻书视频,谈话引入。 (1)教师:看这段视频,是不是很激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这样的“会动的画”。 (2)教师:请同学们翻开第6课会动的画,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自学一分钟。“板书:会动的画”2、检查自学情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以下内容有选择性的答疑。 3、深入探究,继续了解会动的“画”如何形成。(1)欣赏课件《鹬蚌相争》,理解持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 教师:“持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呢?” 同桌间相互讨论,探究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 小结:整个过程由5张画组成,每张画面有所例外,连起来播放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2)了解视觉暂留原理。 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秒内不会消失。 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持续的视觉效果。 教师:“这个原理很严重,我们生活中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实现播放的。“(3)欣赏体操少年的做操步骤图。 教师指导分析:“每张图片初看基本一样,但是有奥秘的变化。每张图片之间,体操少年的身体没有变化,手部和脚部有纤细的变化,稍稍抬高或稍稍降

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册美术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9课,其中造型领域——有形世界、色彩魔方、小雨沙沙、我心中的太阳、鸟的天地、大鱼和小鱼、威武的狮子、大家成为好朋友。重点在于表达,画、做、讲、演相结合。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1、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 2、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4、用粘土等可塑性材料,通过不用方法进行动物形象的造型。 用单色、彩色纸材以及废旧画报,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象中的事物。 在造型表现领域里,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大量的造型活动均是和“游戏”融为一体的,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和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大胆的表现,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设计应用——我的胸卡、窗花花、花式点心、甜甜的棒棒糖、我做的笔筒、能站立的折纸动物、有趣的脸。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一个“变”字。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1、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的组合造型。 1、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媒材,通过拼摆、粘接、堆积、组合等技法进行 造型游戏。 2、以游戏的方式,用单色或彩色纸材,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以平 面造型为主的练习, 感受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 4、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这一学段的孩子生理、心理尚属低龄期“眼、手、脑的协调”还有待加强,故“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以培养兴趣和设计意识为首要任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应尽可能淡化。 综合探索―-走进新天地、来来往往的车辆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1、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结合语文、常识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在综合探索领域里,低年级学习活动内容主要是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方法还是以造型游戏为主,提出学生进行有主题或无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与展示的目标。 教学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三篇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三篇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童话、神话故事插图的欣赏。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自己喜爱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绘画作品、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松紧带一根、白卡纸

教学过程 1.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片《宝莲灯》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童话和神话》。 2.作品欣赏,深入感受。 (1)课件展示:童话或神话故事图片。设问:你能讲讲这些画里的故事吗? ①同桌学生互说。 ②分组派代表说。 (2)分组讨论: ①《哪吒闹海》插图是怎样表现哪吒的神气的? ②《小红帽》童话故事插图里为什么要夸张狼的大舌头? ③你是怎样理解《梨子提琴》故事中动物们拉提琴的动作和表情的?请你上台表演。 3.学生练习,审美体验。 (1)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参考书中插图,小组分工,每人设计制作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面具。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童话或神话故事中人物的面具一个、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猜猜演演。 (1)课件演示:一个童话或神话故事的插图,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童话或神话故事。 (2)请上节课选中这个故事的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童话或神话面具,上台表演童话或神话故事。 3.评评画画。 (1)指导学生互评,并说说理由。(从人物的造型、表演的动作表情、故事情节的叙述等角度评选。) (2)选出你喜爱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绘画作品,自己画画。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动态特点。 2.初步学习表现人物的动态。 3.通过对人物动态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茶香四溢》教案浙美版(最新版)教学内容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茶香四溢》教案浙美版(最新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最新2018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2018年浙美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小学美术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完整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浙美版)小学美术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能力上参差不齐,出现美术能力出众学生与美术能力较弱学生悬殊越来越大,导致较弱的学生缺乏自信,从而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2.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对事物的感受力和观察能力,颜色配制不够合理,不能敏锐的捕捉事物的特点,以及准确的表现自我。 3.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工艺制作上不够仔细,草草了事,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和立体造型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简析 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18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4个学习领域。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