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中作文训练(二)

2019年高中作文训练(二)

2019年高中作文训练(二)

时评类训练

一、作文(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华商晨报》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报道纸质报刊宣布休刊。他们熬过了2018年,却等不到2019春天。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

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上述材料,对于消失和变换,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900字文章。

【答案】换种方式,更好发展

2019年1月1日起,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报道纸质报刊宣布休刊。在告别一栏中,他们旷达又无奈地告白,确实有些伤感。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可见,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方式,或许会发展更好。

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在上个世纪,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获取新闻,而纸质媒体受到版面时间等限制,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来临,电视、电脑、手机等自媒体网络挤压了报纸新闻的发展空间,给观众带来巨大信息量,带领人们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对新闻了解更加全面、广泛和及时,许多人将关注点从固化媒体转向网络。手机的诞生更是让人们随时随地地关注新闻,而创新的媒体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即时播报的自媒体。而那些不愿转型的媒体因为体制等原因必将停刊。可见,转型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发展得更好。因为时代喜欢那些浪尖上的弄潮儿。

换一种先进器具更高效。中国古代刀耕火种,一件趁手的农具意味着一年的好收成。即便如此,收来的粮食还不够食用。而随着时代前进,铁器的出现,生产力随着进步。从木质农具到铁农具,再到农业机械,每一次进步都代表效率的提升。耕种面积不断提升,耕种方式也不断简化,农业丰收,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现在机械化让效率达到空前,一个几千亩地的大农场,只需几人便可耕种收割。因此,换一种更先进的形式,往往事倍功半,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更轻松,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只能跟上而不能回到过去。

创新快捷方式更成功。在美国一家蔬果商店,店主通过对顾客的观察,发现他们喜欢买经过加工过的食材,这样方便快捷。于是,便将商店进行改造,但每个柜台都有一个厨师来加工食材。顾客对这种符合需求的改动十分赞赏,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顾客光临这家店铺,店铺生意越来越好。所以,换一种快捷形式,满足顾客的需求,对顾客和商家都有利,这种急顾客之所急的创新经营理念,很快获得成功。

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会更好发展。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转换思维,与时俱进,解决问题,让我们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为,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解决难题。常言说得好,彼路不通有此路,条条大路同罗马。穷则思变,变则能通,通则能顺。一个方法行不通,就要换另一种方法,往往能解决问题,更快捷,更有效。

【解析】此题考查时评类作文。时评类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引导学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考查方向: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写作要求:1、整体特点:真实情境,就事论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型写作);说理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时评事件)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2、基于材料的意识: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与材料相关的观点。第三点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多个角度与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了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身体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者轻视材料就会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潭。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住材料,紧紧结合材料。阅读此题可以立意:1、创新;2、换种方式;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筑就了共和国的红色基因;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他们的精神风貌记录在我们读过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沁园春·长沙》《记念刘和珍君》《家》《青春之歌》《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平凡的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种形式,是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类作文在命题上,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此则材料中论及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精神品质重点阐述,也可以综合论述“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参考立意:读红色经典,传“五四”精神;践行“五四”精神,实现时代梦想;不忘先烈,不忘“五四”精神……

3.I.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十四岁的“熊孩子”在两个月内,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一个月后,父母才发现情况。起初这孩子是迷上了手游,不顾学校反对,偷着带手机到学校。“感觉在游戏里面能

找到一种剌激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今年暑假,他又对触手TV着迷了,他说打赏之后,女主播会说“谢谢”、“么么哒”等之类的话,让自己有种存在感。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II.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作为清华大学校庆献礼电影的《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段场景:1923年的学子吴岭澜对老师梅贻琦说:“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梅贻琦对他说:“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

你是否赞同梅贻琦的看法?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是“能孩子“的表现,后面给出“能孩子”的心声“让自己有种存在感”,实际上材料的指向十分的明显,如何的对待“能孩子”,由此可以从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进行立意。如从综合的角度立意,行文时可以引用材料后提出观点,然后从“能孩子”的成因,在从“家长、社会、平台”的外因和“孩子自己”的内因角度提出对策。参考立意: 1、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起来; 2、我们需要怎样的存在感; 3、学会控制自己; 4、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可缺失; 5、网络平台及主播的社会责任。

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漫画作文的时候一般可按四步审题:①先看画面内容;②再看画中语言(画面语言、画题);③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④看与现实生活中哪方面有联系,找准分析角度。本题中,采用漫画作文的形式,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高考和中考改革,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等热点问题,同时也贴近学生实际。参考立意:①克服唯分数沦,关注不同孩子的德体美劳的个性特长发展;②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变教育模式;③要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要重综合素质,也要不拘一格。能扣住材料,其他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作文的能力。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2、“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引导语要求考生行文时必须与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相结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要与共享相融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的得失等角度立意。“联系你的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你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明确告诉考生立意方向。因此就审题立意来说,题目没有设置大的障碍,反而是更容易审了。3、文体限制。“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提示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开放性:1、“中华文化传承”这一问题的立意角度广泛,可以就“中华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对其传承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就具体的中华文化类型,如品牌文化、饮食文化等,对其在传承方面的问题阐述看法;也可以就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展开论述。2、在对“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发表观点时,可以从材料一给出的文化传承需要共享角度进行立意,可以从材料二给出的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等角度进行阐述,也可以从其它合适的角度,如创新发展、提高质量等角度进行阐释。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由材料一“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展

开联想,也可以由兰州拉面的传承问题联想到其他文化品牌的传承问题。还可以思考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那么文化传承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传承,有创新。解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旨在考查并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题目由材料一、材料二和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一选自十九大报告,从理论高度上强调中华文化传承需要与共享相结合;材料二从现实角度讲述“兰州拉面”在传承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任务材料则指出了写作的具体要求。参考立意:正确立意:1、文化传承,共享共荣。2、与时俱进,推陈出新。3、珍惜品牌文化,释放文化活力。4、饮食文化的根在文化。5、挖掘文化精髓,传承饮食文化。错误立意: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厚厚的中国文化史。

3、这四十年,改革春风吹满地。

4、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