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泉州

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

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

12、邻里单位: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20世纪以来,汽车交通迅速增长,城市居民对交通安全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他主张扩大原来较小的住宅街坊,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其中布置住宅建筑、日常需要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并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产生一种“乡土观念”。(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3、卫星城:起源: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中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概念。

定义: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渡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特点:卫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又称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威顿肖维(Wythenshawe):曼彻斯特南面

14、宇文恺: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他不仅主持规划了长安和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能方面的工程,也是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

15、盖迪斯:主张把城市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即城市的地域环境,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城市布局和城市经济有影响,研究城市必须着眼于城市的地域环境,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即城市规划应包括城市周围的若干城镇和它们四周的影响范围。规划方法:强调“调查—分析—规划”。城市集聚区的出现。

区域规划,地域承载力

16、勒·柯布西耶:1922年《明日的城市》、1933年《阳光城》包含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理论,其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思想。

明日城市基本观点:①现代城市的中心区对于各种事业又有巨大的聚合作用,而传统城市由于规模增长和市中心越来越拥挤,功能已腐朽,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②可以用建造大量的高层建筑、提高面积密度来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且高层建筑周围又将腾出很高比例空地作为绿地或活动场地,可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③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④城市中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柯布西埃的居住单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居住综合体)称为“居住单位”。

实践:马赛公寓

17、赖特:赖特在《正在消灭中的城市》以及以后的《宽阔的土地》中提出广亩城市概念,是其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

简答题:

1、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

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发展:巢居-干阑式建筑

特点:位置:较高的向阳山坡上,靠近河流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分区:住区、墓区、生产区

2、秦汉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②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③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④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⑤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⑥出现了礼制建筑;

⑦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3、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

村;②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③城市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④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⑤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4、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及规划影响:布局特点,①统治中心建设的一座新城。②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③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④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

规划影响:①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阶阶级对立等级森严,三台防御。②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③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前朝后寝)。

5、南建康的建设概况及特征:建设概况:①城区范围很大,北至钟山、南至雨花台、西至石头山、东至东府城以东的倪塘。②建康城九门,周20里,内有宫城居中偏北;③城市的商市位于城南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城内集中了许多官办手工业作坊;④城内佛寺兴盛,有几百座佛寺;⑤在南北朝时期还大规模地扩建了玄武湖周围的园林。

建设特征,①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②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③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④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6、南宋平江府城的城市布局特点:苏州①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有护城河环绕,呈长方形,城门皆有水陆两门。②城市以子城为中心,子城系平江衙署所在地,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城墙;子城内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偏于东侧的南北轴线上,府署衙署在轴线南端。③宋代作为地区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州城市布局特点之一: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④子城的西北角集中各种商市,是城市的商业中心。⑤县署以北是整齐密集的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⑥河流和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成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多是东西方向的小巷。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北向的大河道,即“三横四直”。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⑦城内佛教、道教并重,有庙宇寺院百余座,寺观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往往选择恰当位置,与街道、河流配合良好。

⑧以具有相当规模的园林,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7、唐代扬州的繁荣原因及其城市格局:繁荣原因,①水陆交通因素②漕粮集运口岸③淮盐集散地④茶叶和其他物资的集散地⑤本地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手工业。

城市格局,①子城和罗城。②北面为子城,又称衙城,是官衙集中的地区;南面为罗城,又称大城,是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区。③唐代有都督、节度使驻节的重要州城通制。④子城城墙为土筑,两重城墙,城门及城墙转角处用砖包砌,四周有城壕;⑤罗城呈长方形,棋盘状路网。⑥城内有运河河道,在城南、沿大运河一带有相对集中的商业,沿岸有码头和街市。⑦史料记载唐代扬州有繁华的长街和夜市,说明晚唐时期扬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缚。

8、中国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①城市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②都城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和皇城位于城市北部居中,前朝后寝格局,严格分区;③集中设市、统一管理,市场位置南移,形成前市后朝格局;④形成复杂、完善的棋盘状路网;⑤居住严格采用里坊制,坊发展为整齐划一、封闭、内向的形态;⑥城市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

9、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的主要内容: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钟楼、鼓楼)玄武门。

10、圣地建筑群和雅典卫城:圣地——是古希腊人崇拜守护神和民间自由神的地方。在共和制城邦中圣地很重要,在节庆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周围也自然建起了一些公共建筑,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卫城——是早期氏族专政制时代古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统治中心,含贵族宫殿,设置祭祀火塘,建筑对环境条件疏于考虑,与环境不协调,机械、生硬。圣地与卫城——共和制城邦中卫城成为守护神的圣地,民间自由神的圣地逐渐结合发展起来,成为城市中心;卫城的建设学习圣地建筑群,与环境结合,与圣地建筑群结合。

11、《建筑十书》的城市规划思想:①城市选址必须占用高处干爽的地段,防止瘟疫滋生,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应有良好的水源地,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②街道布置上主张街道应保持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关系,以及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③理想城市方案平面呈八边形,转角处设城墙塔楼,城市道路为环形放射式,放射式道路不直接对城门,城中心有神庙。④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费拉锐特以及斯卡莫齐设计的理想城市方案沿袭了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的基本形式。

12、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城市总体特征:①选址: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②道路:早期城市道路弯曲,基本以环形加放射为多(蛛网状道路),无迹的新城常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布局;③城市中心:中世纪城市教堂或封建领主城堡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或城堡体量庞大,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④城市广场:广场是市民集会、从事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广场多采用封闭式格局,平面不规则;⑤城市环境景观:中世纪城市充分利用自然景色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13、古希腊建筑规划师希波丹姆的规划形式:

传统的城市空间:古希腊传统的城市外部空间是一系列“L”型的空间叠合而成。

建筑规划师希波丹姆在古典时期的建设活动中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外部空间也吸取传统,采用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而成。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有中心广场;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生活要求,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14、比较《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二者有哪些异同: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召开第4次会议,柯布西耶主持会议在一艘马赛往返雅典的邮船上举行。到达雅典时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文件,被成为《雅典宪章》。内容:现代城市必须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方面协调发展,并保持各方面之间的平衡;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应把城市最好的用地作为

居住区;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减少,同时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绿带和缓冲地带隔离;增加城市绿地和空地,建造公园、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保留优美的自然风景地带,供居民游憩;街道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区分和设计;应保存好有价值的古建筑。

1977年一些著名建筑师、规划师等云集秘鲁,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讨论了3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新问题,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思想、理论和观点,签署了具有宣言性质的《马丘比丘宪章》。肯定了《雅典宪章》仍然是关于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文件,它提出了许多原理至尽有效。但《宪章》指出自《雅典宪章》以来世界人口增长了尽一倍,而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又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指出近几十年来世界工业技术空前进步,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生活以及城市规划和建筑,无计划的爆炸性城市化和对自然资源的滥加开发,使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的、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程度。因此《雅典宪章》的某些思想和观点应该加以修改和发展。分为11章:城市和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工业技术;设计和实施;城市和建筑设计。

比较:雅典宪章》体现了工业技术发展初期人们对现代功能技术、机械理性主义的推崇;

《马丘比丘宪章》反映了在工业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建设应该对城市文化、环境、居民习俗等予以关注和重视。

15、邻里单位的基本主张与规划原则:美国建筑师佩里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结构形式。

基本主张:“邻里单位”思想主张扩大原有较小的住宅街坊,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其中布置住宅建筑、日常需要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产生一种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乡土观念”。

规划原则:①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计算控制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②邻里单位内配置公共服务设施;③道路系统应保证邻里单位内交通畅通和便捷,限制外部车辆穿越;④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自由布置,并保证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论述题:

1、结合城市实例,谈谈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⑴保障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奴隶社会,因生存需要,城市多靠近河流,河流商业流通作用不大;⑵促进城市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秦汉中国统一后,商品流通数量增加,往往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处、或在两条通航河道交叉口处形成商业都会城市;⑶运河城市:唐宋时期,大量物资通过运河进行调运,在运河沿线形成了一些商业城市;⑷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附近的海外贸易城市:唐宋以来,海上贸易有较大发展,明中叶之前海外贸易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河流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水源、对外交通、经济贸易等的重要依托,一些城市由于河道改道或河道淤塞而被废弃。

⑸城市与河流的竖向关系:①北方一些山区城市近河不临河,建在地势高处;②江河中上游山区城市沿河修建,与水面的高差较大;③水网地区城市跨河发展,高程接近水面。江河中游,城市防洪设施坚固;⑹河流影响下的城市形态①小水系——城市易跨河发展;②大江——城市多在一侧发展;③大河——通过在大河上建桥城市可以跨河发展,但两侧城区往往有主次。

2、结合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图示谈谈《周礼考工记》的理解及含义: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周代城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都城的规模、形制要按礼制的等级,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重要影响。

3、结合城市建设实例,谈谈《管子》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思想:

《管子》——重视发展农业及工商业对城市的关系。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上,必于广川之下,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适,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体现追求自然、天道的本质,对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便利而发展形成的经济中心、商旅城市有较大影响。

4、结合唐长安和隋唐洛阳的规划要点,谈谈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概况:

隋唐东都洛阳宇文恺先修宫城、皇城,南面正对中轴线,但受原有县城影响,坊里区向东向南发展;皇城、宫城、含嘉仓城、圆壁城等位于西北角,地势高,宫城近似方形;

全城基本方形,西南角因河道城墙有所弯曲;洛河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共107个坊,0;l形状均方正规则;道路为方格网路,主轴大街为宫城南正对定鼎门大街,120米左右,干道40—60米不等,一般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下;有三个集中市,坊里内也分布了一些商业、服务设施,城内的商市都与洛河有联系。皇家园林位于宫城之西。周长200里,内建16所宫殿,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高山水面,台观殿阁,穷极华丽。

城市建设特征:①城市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②都城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和皇城位于城市北部居中,前朝后寝格局,严格分区;③集中设市、统一管理,市场位置南移,形成前市后朝格局;④形成复杂、完善的棋盘状路网;⑤居住严格采用里坊制,坊发展为整齐划一、封闭、内向的形态;⑥城市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

5、图示解说唐长安的城市布局特点及其道路系统、居住、商市方面的概况:

布局特点:城市呈规则方形,东、南、西、北各设三门。全城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宫城正门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外城南面正门;横轴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处与纵轴线丁字相交。包括宫城、皇城和外城。

皇城在城市居中偏北部;皇城外东、南、西三面是居住坊里,北面是禁苑。

宫城位于皇城北面,由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组成,主要宫殿座北朝南;宫城东北方建有大明宫。皇城的东南外还有供王子居住的兴庆宫。

外城在皇城和宫城的东、南、西三面,三包围着皇城和宫城,城北主要是戚里,城南主要为闾里。

道路系统:干道和街坊两个系统;城市干道——为严整的方格网状,通向城门的几条主要干道宽阔。街坊内居住坊里道路——为一字形或十字形;市场内的街道,宽度相对小,石子砌筑,两侧有排水明沟,沟外沿店铺有人行道。道路路面多为泥土路面,少数地段发现砖瓦填铺,道路两侧植行道树,设有排水沟。

居住:里坊制是一种古代城市居住管理模式,体现在形式上和管理制度上。唐长安分为109个坊里,有五种规模,

主要是由干道划分形成的;坊里周围有高大坊墙,宅院不得在坊墙开门、开窗,里坊设二个或四个坊门供居民出行。城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夜晚宵禁,管理居民日常出行。设街鼓,日出开坊门,日落时击鼓避坊门。

商市:东西干道南设置东市和西市,设围墙,允许外国商人开店;内设有市署、平准局、税收、物价控制等管理部门和放生池、监斩台;

市场有通往全城的河道,可通往渭河、黄河,便于商品运输。

市场内按行业集中,一般作坊为家庭手工业,分散在各坊里内,市场主要商品流通,也有店铺与手工业作坊在一起。

6、图示论述北宋东京的规划布局特点及其对以后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

北宋东京汴梁(开封):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都定都于此,已发展成为“屋宇交连,衢街狭窄”的商业城市。

汴梁(开封)规划布局特点:三重近方形城墙——罗城、内城、宫城,宫城南移至城市中部,每重城墙外围有城壕。此格局基本为金、元、明、清的都城所沿袭。

最内为宫城,又称大内,居城市中心,内建宫殿为皇室办公、所居服务;方形城墙四面开门,四角建角楼;由大殿延伸到南正门的轴线成为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内城又称里城,不规则方形,城墙+城壕;南、北面三门,东、西面二门,城门设瓮城;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墙+城壕;,主要作防御之用,为柴荣扩建而成。罗城水旱门共20个,城门设瓮城,上建城楼、敌楼。

在逐步的扩建中形成了一条城市中轴线;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是方格网,但并不对称及规整;

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居住庭院的巷道直接与城市的干道相连,无里坊内的另一级道路;道路宽度比长安小;

汴梁没有固定的“市”,商业与全城居住区混杂,商业与道路结合,沿街开设各种店铺;

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

里城(内城)分为8厢121坊,外城分为9厢14坊,街巷间距较密。住宅、商铺、作坊临街混杂而建。

中国古代城市的街巷制布局形式大体从北宋开始沿袭下来。

城市文、娱设施——国学府、律学、算学、医学、国子学等,瓦子;

仓储、码头主要分布在汴河和五丈河一带;

宋朝的汴梁(开封)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很大;为防范火灾,当时的开封建立了防火制度,一定地段建立消防了望观测的望楼,每处有士兵值班,有灭火设施。汴梁(开封)城地势低,城内还修建完善的下水系统,沿河有防洪堤。

影响:汴梁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汴梁(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支配社会生活的主体发生改变,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城市物质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这些变化基本为以后时期的城市所沿袭和继承。

7、结合元大都的城市规划布局特点,谈谈礼制思想在其规划中的应用:

选址在金中都北面偏东处。呈近正方形,北面两门,东、南、西面各三门,四角建角楼;城外设瓮城、吊桥,城桓周围环绕设护城河。

有三重城桓,形成外城、皇城(内城)、宫城。皇城位于城南中央,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全城的中轴线上。

社稷、太庙分别位于皇城西、东,市位于皇城的正北面鼓楼一带。

干道系统由城门引出、垂直相交,基本呈井字形,整齐方正。南北向道路贯穿全城,东西向道路受海子和皇城的阻隔,形成若干丁字街,皇城同各城门口和干道之间联系方便。

城内主要水体有海子和太液池,太液池位于皇城内,有运河与水体相连,并流出城外,保证大都城和宫苑用水;

城市排水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砌筑宽约1米的明渠,将废水通过城墙下预先构筑的涵洞排出城外。

8、结合明清北京城,谈谈中国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明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城南的市肆及居民区是明代中晚期由于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而形成,后因边防紧张才补砌外城城墙。

城市中轴线:从外城南面正中永定门起向北延伸,经内城南面正中的正阳门、宫城南面的大明(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到达紫禁城六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宫城经景山、皇城北部的地安门,最后到达中轴线的终点——鼓楼和钟楼。

功能分区:宫城布置皇帝的听政、宫室和御花园。宫城外南面对称布置太庙和社稷坛;宫城布局承袭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王城形制。紫禁城的前朝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殿三大殿,是皇帝在重大礼仪和节日召见朝廷文武百官,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后寝部分有处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三座宫,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处理日常公务及举行内朝小礼仪的场所。

居住:分布在皇城四周,明代分37坊,(清代分10坊),坊已不具有里坊制的性质,居住结构沿袭大都城,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和商人;外城多住一般平民。

商业与街道:商业分布密度较大,形式多样。元代商业集中在鼓楼一带,明代在内城南门外有繁荣的商业区;行业性会馆周围形成珠市口、大栅栏等商业中心;有同行业者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如米市大街、猪市大街、瓷器口等;城内有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以及庙会等。

采用棋盘式道路网,街道走向大都为正南北、正东西;由于皇城居中,所以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向交通受到一些阻隔,方格网式的路网中出现了不少丁字街。

给水排水:基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清中期,曾经专门疏浚,修筑昆明湖,以拦蓄水流、提高水位,向京城输水,但主要保证了皇城和宫城的用水。紫禁城内的沟渠系统完善,除了地下暗沟外还有明渠——内金水河;护城濠既有防御的作用,也是城市供水和排洪泻污的明渠,内城有沟渠与护城濠相通,便于排水。城市一般居民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在几条胡同之间有一两口水井。

清代时期的北京的城市范围、道路格局均没有改变,只有居住地段有变化。

清朝对皇室子弟采取集中在京城建造专门王府,王府也是四合院的住宅形式,但比普通住宅大很多,还占据内城比较中心的地段。内城的一般居民(汉人)迁至外城,内城为满人以及王亲贵族府第,以及八旗营房;清雍正、乾隆后在北京西郊修建大片园林宫殿;商品流通运输由城东的大运河承担,因此仓库集中在城市东部;清代城市除原有的佛教寺院外新建了一些喇嘛庙。

明清北京城建设特点:①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主次分明,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③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④城市商业分布广泛,鼓楼、东四牌楼、正阳门外等都有繁荣的商业区,且同类商业相对集中,城内的一些地区还形成了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⑤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⑥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为掘井取水;

⑦城内各种宗教建筑杂然并存。

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特点:城市总体布局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城市普遍用砖砌筑城桓,城市军事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为突出代表。

发展特点: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明代府州城市达到333个,而宋代只有284个;明代城市大致可分为政治型、工商业型、对外贸易港口型和边防军事重镇四类。

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城镇蓬勃兴起.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著名的四大镇——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和朱仙镇;城乡经济密切联系.明清时期城乡商品经济和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城乡之间具有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

9、结合城市实例,谈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与艺术思想:

总体布局:城市布局主要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都城城市布局及建筑群组织采用中轴线对称方式,“择中为立宫”,其他设施沿轴线各行其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所倡导的儒家哲学思想和礼教的尊卑、伦理、秩序观念,又使城市布局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都城中轴线布局

早期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我国早期城市总体形态受到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农耕制度的影响。古代城市分区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分区思想“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者近市。”三国开始后按阶级等级的分区布局的思想更加明确;封建社会后期功能分区思想进一步发展。城市景观,在城市的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造钟鼓楼,成为城市的构图焦点和街道对景;在城市制高点或者河道转弯处建塔或楼阁,成为重要地标物,丰富天际轮廓线。建筑群体和谐,第五立面统一

10、结合实例,谈谈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方式及发展变化:

等级:宽度分级,城市性质规划不同道路宽度不同;“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形式:道路系统的形式与分级与城市的性质和规模有关,也直接与城门的数量有关。府州城市每边两门即形成井字形道路系统;一般县城每边一门即形成十字形或丁字形道路系统。多为似棋盘状的方格形道路网,平原地区城市道路多规整方正;丘陵、河谷地区的城市及自发形成的城市道路多不规则。水乡市镇

路面设施:从唐宋开始,城市主要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两边设排水沟;北方城市路面多为土路,南方城市道路多为砖石铺砌。

道路宽度发展变化:城市道路宽度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变化。

唐代城市道路的宽度达到顶峰,路面最宽,这时的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是满足交通的需要;

宋代及以后,城市道路宽度缩小,道路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交通功能与繁华的商业街结合,街道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

11、谈谈英国60年代新城建设的目标及米尔顿·凯恩斯的规划特点及建设启示:

60年代英国提出了第三代新城建设,主张建设一些规模较大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把伦敦要增长的人口和就业吸引过来,其中包括在伦敦西北走廊地带建设新城米尔顿*凯恩斯。位于伦敦和伯明翰之间。1967年开始规划,原规划人口为4万人,后来为了吸引外来的企业和技术,城市人口规模调整得较大,为25万人,预期25年建成。城市面积89平方公里。

规划特点:①土地使用和交通紧密结合,城市无严格的功能分区;分散就业岗位以求得便捷和经济效果;大专院校、医院及其他机构设置在城市的边缘;②居住街坊建设将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的边缘;干道将土地划分为约1平方公里的居住街坊,每个方形居住区有若干出入口;将活动中心、商店、学校等安排在街坊外围;主要步行道采用地下过道穿越城市主干道,步行道与主要道路相交点周围设置居住区活动中心和公共汽车站;③高效和经济的交通系统;城市道路采用无固定方向的方格网道路;城市的平交道口采用同步转换信号红绿灯系统控制,使车辆能随着绿波前行;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新城中心位于城市的地理中心,同时规划了四个次中心,以缓解市中心地区的人流压力;④丰富的城市生活和追求田园城市景观特色;

建设特点:第三代新城,在功能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规划理念有新的探索;规模较大,建立了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

预留了大量土地,为城市今后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功能与伦敦、伯明翰等大都市有互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

12、谈谈拿破仑时期的巴黎改造及奥斯曼计划的意义和局限:

帝国时期①1811年改建里沃利大街,沿街建一色房屋,连同阁楼共五层,底层是商店,前面有连续的券廊,形成人行道;②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③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上建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以此控制巴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练兵场凯旋门和雄师凯旋门;汪道姆纪念柱

拿破仑第三执政时期,塞纳区执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巴黎改建工程。

⑴主要目的:拓宽城市道路,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另一方面能使军队顺利、安全抵达城市各个角落;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城市景观,进行市中心改建和城市绿化建设,以体现帝都风范;迫使贫民从市中心迁出,改善巴黎

贵族与上层阶级居住环境;

(2)具体内容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外环解决外部交通,起到城市过境线的作用,内环解决城市内部交通;市中心开辟新路95公里,外围70公里;市中心改建:市中心改建,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带、广场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卢浮宫及前广场、协和广场、雄师凯旋门、军功庙一带最突出;公园和绿地: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市政建设:建造了技术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增加自来水供应;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奥斯曼计划的意义和局限:a.意义:将城市景观建设从局部改造转变为从更宏观的区域考虑;

首次用市中心分区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要求;在市政建设上有重大成就,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巴黎的城市美化运动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局限:未能解决由城市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民窟问题;未能解决由国内、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

13、谈谈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其影响:

主要观点:(1)趋向衰退的城市需要以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演变,以拥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2)强调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共同的社会生活,不脱离自然。(3)城市就象有生命的机体,不能任凭自然聚结;

具体内容:(1)将重工业、甚至轻工业疏散出去,腾出的大片用地应改建为绿地;(2)城市中心设行政、事业及管理机构,中心的供应部门和许多家庭将疏散到新区去,降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3)城市中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内容可集中分区布置,而不经常的“偶然活动”可分散布置。

有机疏散的基本方法两种:①日常性活动进行功能性相对集中;②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疏散。有机疏散后的城市:原有密集地区将分裂为一个个集镇,彼此间有保护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影响:有机疏散理论对二战后欧美各国城市建设有重要影响:如建设新城、改建旧城,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等,采取疏散途径解决大城市日益沉重的人口和产业压力。

14、图示论述田园城市概念、集体设想,并举例说明它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19世纪末英国政府授权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的名义进行社会调查,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

1898年霍华德著述《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后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概念:在《明日田园城市》中,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称之为“田园城市”。

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城乡磁体”,它应具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既有高效能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有环境清洁、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具体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居民生活并工作于此;城市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所有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也归集体所有;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以使居民更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田园城市的影响: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摆脱了传统规划显示或张扬统治者威势和审美趣味的旧模式,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规划立足点的根本变化;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针对工业社会城市出现的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视为一个体系来解决;以改良社会为目标,将物质规划和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中国城市建设史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中,不属于外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的是(B) A.青岛 B.上海 C.大连 D.香港

2.下列不属于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的是(D)

A.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

B.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

C.规划图的分析

D.城市建设中标准与设施水平基本相同

3.19世纪末成为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集散中心的城市是(A) A.香港 B.青岛 C.广州 D.上海

4.在外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哪个城市的建筑以黄墙红瓦为主?(C)

A.大连

B.哈尔滨

C.青岛

D.香港

5.1938年制定(D) A.香港城市规划大纲 B.城市五年建设规划C.香港城市建设条例 D.城市规划条例

6.南岗区是松江边的一渔村,其建筑多为铁路所属,其中不属于的是(D)

A.车站

B.铁路管理局

C.铁路医院

D.道路

7.(B),设立有电车线,为宽轨即“标准轨”.A.1900年B.1909年 C.1919年 D.1939年

8.德帝国主义占据时期的建筑以(A)不为代表建筑.A.德华雕塑 B.提督公署 C.警察署 D.法院

9.下列哪些新城市不是由外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D)A.青岛 B.大连 C.哈尔滨 D.广州

10.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A)部.A.南 B.北 C.西 D.东

11.(B)年依<<中俄密约>>设”东南铁路”时,哈尔滨作为”铁路附属地”被帝俄占据.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12.帝俄占据大连有(A)方面的目的.A.军事 B.经济 C.位置 D.人口

3.下列哪个不是青岛的道路规划系统(D)

A.德国区内道路与绿化的结合较好

B.商业及公共机关沿街密集布置

C.道路和建筑物考虑对景要求

D.设置十字放线道路

14.清王朝于1898年以(A)年之期将大连租于帝俄. A.25 B.30 C.35 D.20

15.建筑布局上采用一些欧洲古典城市的手法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哪个?(B)

A.大连

B.青岛

C.香港

D.哈尔滨

16.(B)年日本帝国主义第二次占据青岛.A.1938 B.1937 C.1936 D.1935

17.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城市有很多,那么新兴的工矿城市是下列哪个?(B)

A.蚌埠

B.唐山

C.郑州

D.无锡

18.曾经作为国民党“临时首都”及被定为特别市的城市是哪个?(C) A.石家庄 B.南京 C.重庆 D.郑州

19.1890年3月中共在北京签订的<<烟台条约增续专约>>规定哪个城市为重要的通商口岸?(A)

A.重庆 B.福建 C.天津 D.上海

20.因铁路修建而发展的城市是哪个?(D) A.萍水 B.无锡 C.大连 D.蚌埠

21.下面哪一个城市不是因铁路修建而发展的城市(B) A.蚌埠 B.唐山 C.石家庄 D.郑州

22.被誉为“江南煤都”的地名是(C) A.新昌 B.扬州 C.萍乡 D.临安

23.1929年,国民党政府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成6个区域.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些区域?(D)

A.行政区

B.工业区

C.田园区

D.生活区

24.重庆什么时候成为通商口岸?(A) A.1890年 B.1901年 C.1895年 D.1876年

25.下列城市中哪个不属于新兴的工矿城市?(A) A.唐山 B.青岛 C.香港 D.大连

26.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并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C)受到尤其重视。 A.码头的修建 B.租界的扩建C.铁路的修建 D.机场的修建

27.无锡.南通是由(B)发展起来的近代工业城市.

A.帝国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D.外国资本主义

28.1957年抗日战争开始,次年国民党政府迁到(B)并将其作为临时首都. A.西安 B.重庆 C.武汉 D.开封29.无锡市不分为(D). A.行政区 B.商业区C.风景区 D.军事区

30.(A)是近代随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A.南通 B.无锡 C.濠河 D.一明

31.重庆位于四川省(A). A.东南 B.东西 C.南北 D.西北

32.重庆自古就是(A)必争之地.A.兵家 B.商家 C.军事 D.行政

33.商业区拟设在明故居旧址的实质原因是(B)

A.交通方便

B.企图土地投机

C.于政治区临近

D.与住宅区临近

34.住宅区设在城市各处,分为(B)个等级.A.2 B.3 C.4 D.5

35.(C)模仿美国一些城市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尤为明显.

A.政治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文教区

36.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城市的布局影响很大,其中(A)的修建影响最大.A.铁路 B.公路 C.河道 D.机场

3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旧城市变化的因素?(D)

A.在许多的大中城市设立“商埠区”等特殊地区.

B.大量兴建各式教会建筑、学校、慈善机构.

C.修建一些军火工厂、造币厂.

D.被辟为商埠或设有租界.

38.(A)是北京的第一座现代公园。 A.中央公园 B.城南公园 C.北海公园 D.颐和园

39.1929年的”首都计划"把住宅分成四个等级,下面哪个不是?(D)

A.第一住宅

B.第二住宅

C.第三住宅

D.第四住宅

40.上层阶层住宅区不属于哪个国籍式的摩登花园洋房?(B) A.葡萄牙 B.英国 C.荷兰 D.西班牙

41.日伪时期,北京的工业设于(),大规模工厂设于(A).

A.城外东南部的去工业区;通州

B.通州;城外东南部的去工业区

C.城外西部的去工业区;通州

D.城外东部的去工业区;通州

42.我国较早的一次较系统的城市规划工作是在(C)

A.鸦片战争后

B.辛丑条约签订后

C.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

D.辛亥革命后

43.(B)年,制定了“首都计划”。A.1927 B.1929 C.1928 D.1937

44.”首都计划"中,市行政区拟设在(D)

A.明故宫旧址

B.中山门外

C.城内秦淮河.夫子庙一带

D.市内鼓楼附近傅厚岗一带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1)新时期石器时代,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开始出现土窑。

(2)由于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1)在------------中,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2.简答题简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内容。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1)底比斯城于-----,为亚述人所毁。A.公元前659年;B.公元前660年;C.公元前661年;D.公元前662年(1)古王国第一王朝的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全国,他在尼罗河的最北端建立了孟菲斯城。(2)十二王朝的国王重新统一埃及之后,拉开了新王国历史的序幕。

读图题: 1, P7 阿玛纳城的格局

论述题:叙述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

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1)新巴比伦王国是由-------所建。A.闪米特人;B.亚述人;C.迦勒底人D.雅利安人。

名词解释:两河流域;

读图题:P12 新巴比伦的城市布局特点

第四章: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

莫亨约-达罗城是奴隶社会初期-------人所建。A.雅利安人;B.毗荼人;C.亚述人;D.印第安人。

(1)古代印加地区是美洲文明的摇篮。(2)玛雅属于墨西哥地区。(3)莫亨约-达罗是当时哈拉帕文化的中心。

名词解释:金字塔。

读图题:P17 莫亨约-达罗平面的布局特点; P20丹诺奇迪特兰城的布局特点

第五章:古希腊的城市

判断题:(1)多瑙河流域是古代欧洲文明的摇篮。

名词解释:卫城;

读图题:P27雅典卫城平面的布局特点

简答题:雅典卫城的功能意义。

第六章:古罗马的城市

选择题:(1)下列城市中那个是最典型的罗马营寨城-------。A.庞贝城B.罗马城C.阿德良离宫D提姆加德。

判断题:(1)罗马的历史大致可分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两个时期:

(2)在罗马帝国时期,共和广场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名词解释罗马营寨城

读图题:P44哈德良离宫的布局特点; P45 提姆加德城市的布局特点。

答案第一章1. (1)错(2)对。 2. (1) B

3.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

第二章(1)C;1.(1)错。是最南端。(2)错。是中王国的历史序幕。

1.阿玛纳城的格局采取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达3.7公里,宽约1.1公里,顺着尼罗河流向,规划了灵活的道路系统。道路基本为棋盘式。

2.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亡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和城市景观设计。

3.第三章

1.(1)C;2.两河流域是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河流流域。

3.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于防御需要,筑有两重城墙。这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城东还筑有一道外墙。外城城墙较内城城墙更为坚厚。内城面积约为350公顷,有9座城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主要大道叫普洛采西大道,宽7.5米。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和马尔都克神殿,呈一排一列的布局。宫殿围有坚固的宫墙,占有一个梯形地段,面积约为

4.5公顷。从东面入口进去,是一连串5个院子。

第四章

1.(1)B;2.(1)错。是玛雅。(2)错。(3)错

3.金字塔(Pyramids)这一类型的建筑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因为它的外形像中国的汉字“金”,所以就叫它金字塔。

4.(1)莫亨约-达罗城周长5公里多,平面为方形,约1公里见方。有3条南北大道和两条东西大道,分划如棋盘。棋盘内又分别划分成直角交错的小径。城市主要干道和建筑物均按当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方向。莫亨约-达罗城分成两群,两侧稍高的是“卫城”。东侧是较广而低的原市街地。

(2)丹诺奇迪特兰城在盐湖中央,有3道堤把城市和岸连接起来。城市形状方正,被运河切割开。中央广场面积275*320米,四周分布着3所宫殿和1座多级金字塔。塔高30米,有144级台阶,基底为100*100米。宫殿和住宅都是四合院式,屋顶是平的,四周有雉堞。市区街道与运河交错,河上设有水闸,调节水量。城市中果木园和花园极多。

第五章

1.(1)错;是古希腊。

2. 卫城是指建在高处城邦国家的都城,利于防守。一般卫城内部建有宫殿、神庙、粮库、卫兵住所与水源等。在雅典、迈锡尼城和本溪市五女山等地都有卫城,其中雅典卫城是比较著名的卫城之一

3.雅典卫城在城内的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平台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山势险要。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的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雅典卫城的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的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4.雅典卫城的功能意义:古代希腊城市具有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坚固的城墙筑在四周。自然的山体使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高地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地形十分险峻。公元前1500年,这里是王宫所在地,从公元前800年开始,人们在这里兴建神庙等祭祀用的建筑物,使之成为雅典宗教活动的中心,并且逐渐于高地下形成城市。

第六章

1.(1)D.2.(1)错。分为3个时期,还有个伊达拉利亚时期。(2)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

3.罗马营寨城的模式是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其中最典型的是建于公元100年、即罗马帝国时期的北非城市提姆加德城

4.(1)阿德良离宫有许多不规则的空间以不规则的角度相接,或运用曲折的轴线使空间相互联系。在轴线转折处通常有一个过渡,先进入一个小的空间,然后再与大空间相接,使人们无从感觉它的不规则形和空间的无秩序。整个建筑群被安置在几个台地上,以适应复杂的地形。

(2)提姆加德城市平面正方形,350米见方,东西有12排街坊,南北11排,每个街坊25米见方。城市广场比

道路高出2米,用台阶联接。广场面积为50米*42米。广场四面有建筑环绕,并且有柱廊,柱距2.5米~3米,高5米。由于柱廊比例恰当,故感觉广场规模很大。

第七章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选择题

1.不属于罗马时代大城市特点的是()

A行政中心 B教会中心 C军事据点 D商业经济中心

2.圣马可广场位于()

A威尼斯 B锡耶纳 C巴黎 D佛罗伦萨

3.属于德意志海上商业城市的是()

A诺林根 B纽伦堡 C卢卑克 D伯尔尼

判断题

1.中世纪初期的特点是城市处于衰弱状态()

2.西格诺利亚广场呈L型()

3.中世纪欧洲教堂已经不再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名词解释

1.要塞型城市:

2.城堡型城市:

3.商业交通型城市:

读图题

1.52页锡耶纳

2.53页卡卡松

简答题

1.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的特点

答案

D A C 对对错

要塞型城市:城市最早是军事要塞,是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前哨居民点,以后发展成为新社会的核心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城堡型城市: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堡周围有教堂或修道院,在教堂附近形成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商业交通型城市: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的特点:1.中世纪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政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2.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3.中世纪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4.中世纪城市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4.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性感、丰富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

第八章东罗马与俄罗斯的中世纪封建城市

选择题

1.东罗马以()为中心

A叙利亚 B巴尔干半岛 C巴基斯坦 D埃及

2.14世纪时,莫斯科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的重建和扩展

A克里姆林宫 B乌斯平教堂 C多棱宫 D瓦西里布拉仁教堂

判断题

1.当西欧城市处于严重衰落状态时拜占廷的城市也发生普遍的衰落现象()

2.人文主义最早出现在拜占廷()

3.希腊和罗马的宗教仪式是在庙外举行的,而基督教的仪式是在教堂内举行的()

名词解释

1.公国

2.世袭城市

读图题

1.61页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B A 错对对

公国:许多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在8~9世纪时发展为国家,称为公国。

世袭城市:公侯或贵族的庄园逐渐发展成德不太大的城市。

第九章阿拉伯国家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以及印度、日本的中世纪封建城市

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中世纪印度城市的是()

A曲女城 B德里 C哥多瓦 D阿格拉

2.15世纪土耳其人又重新统一了小亚和西亚,占领了巴尔干和()

A伊朗 B北非 C中亚 D东亚

3.下面不属于伊斯兰城市的是()

A巴格达 B撒马拉 C伊斯法罕 D阿格拉

判断题

1.在阿拉伯。向中世纪过渡时并未出现西欧国家城市生活中那种衰退现象()

2.在中亚细亚,土耳其城市有传统的格局,城市呈轴线对称,城市分区明确()

3.平安京城市全仿隋唐的长安城()

读图题

1.65页巴格达 2.71页平城京

简答题

简述伊斯兰城市的特点

C B

D 对错错

1.伊斯兰城市常简单地划分为若干地区,其城市整体性较弱。

2.伊斯兰城市受教义与宇宙观的影响也受气候的影响,在干热地带多建封闭式的城镇、封闭式的穆斯林区和封闭式的院落式住宅。

3.城市内部分成两区即统治者的宫室或官邸和与在周围的信徒区。

4.道路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弯弯曲曲的盘街,时而转变走向,另一种是死胡同,只到某些住户门前就截断了。

第十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1.()被委任为佛罗伦萨的总建筑师

A米开朗基罗 B拉斐尔 C阿尔伯蒂 D乔托

2.()是文艺复兴早期最完整的广场

A安农齐阿广场 B罗马市政广场 C圣马可广场 D纳伏那广场

1.罗马市政广场平面布置自由任意()

2.圣马可广场是典型的巴洛克封闭式广场()

名词解释

1.人文主义:

读图题

1.81页罗马市政广场

2.82页圣马可广场

简答题

1.意大利文艺复兴有几个建筑分期,分别是什么?

2.简述阿尔伯蒂的思想。

D A 错错

简答题

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期;巴洛克时期。

2.主张首先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地考虑城市的选址和选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主张从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

第十一章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选择题

1.下面对古典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法国文学艺术等方面占绝对统治地位 B占统治地位的建筑潮流

C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在美学上的反映 D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2.不属于路易十四贡献的是()

A胜利广场的建设 B凡尔赛的建设 C旺道姆广场的建设 D巴黎协和广场的建设

读图题

1.89页凡尔赛宫平面 2.93页彼得堡平面

C D

第十二章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

判断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2.产业革命影响了城市生产力的布局,但对国家的经济地理面貌影响不大()

3.克里斯托弗的伦敦规划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规划表明社会的主人是国王和教会()

读图题

1.99页大火前后的伦敦规划

2.103页明星广场

简答题

1.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的不平衡为城市建设带来哪些影响?

对错错

影响: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

2.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3.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集聚。

4.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

5.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提供了远比封建社会高得多的城市物质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的盲目发展,大量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

6.城市中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的考虑,建筑艺术衰退。城市环境景观质量下降。

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和美国新建的大城市

1(B)入侵新加坡后于1822年对新加坡进行了城市规划

A 美国 B英国C法国D日本

2华盛顿首都作规划的设计师是(C)

A富兰克林 B华盛顿 C朗方D欧思曼

3华盛顿规划的人口规模为(A)

A 80W

B 100W

C 20W

D 150W

4开罗在近代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错误

5、1811规划的纽约总图是汽车时代的产物错误

6、殖民地城市的特点之一是平面单一正确

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早的西班牙殖民地,为大西洋岸重要港口,南美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

朗方:华盛顿特区的规划师

潘恩:费城的设计者

读图图13-9 图13-3

简述殖民地城市的一般特征

1城市平面单一,一般为方格形路网

2殖民统治者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都无法科学预测

方格形道路系统产生的原因

答:殖民统治者为了便于城市从小到大,易于发展,采用棋盘方格道路骨架系统,这种道路系统鱼自然地形不甚结合,城市可以向各种方向发展,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采用了这种方格形道路系统。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C)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A托马斯莫尔 B康德贝拉 C安德雷亚 D欧文

新协和村方案的提出者是(D)

A托马斯莫尔 B戈定 C傅里叶 D欧文

田园城市是(C)的设想

A 玛塔B欧文C霍华德D黑格尔

带型城市是戈定提出的错误

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的设想正确

《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的作者是欧文正确

托马斯摩尔:托马斯摩尔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提出者

索里亚.伊.玛塔:带型城市的提出者

读图图 14—6 图14-1

写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和他们的主张(写出两个即可)

欧文乌托邦

康德内拉太阳城

安得累雅基督教之城

简述田园城市的提出的重要意义

答: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研究,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市的理论颇有影响。

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卫星城市的建设》作者是(C)

A 霍华德

B 雷蒙.恩温

C 格鲁比乌斯

D 柯布西耶

有机疏散理论的提出者是(A)

A 伊利尔萨里宁

B 芒福德

C 帕克

D 克鲁泡特金

《雅典宪章》的提出是在(C)

A 1935

B 1928

C 1933

D 1937

广亩城市的提出者是美国的赖特正确

英国的第一座田园城市是莱奇华斯正确

堪培拉的规划师是格里芬正确

伊利尔萨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的提出者

未来派:20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大家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广亩城市:赖特提出的主张,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的总结。

读图图15-7 图15-11

简述柯布西耶先生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主要规划观点

第一他认为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经出现功能性的老朽

第二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兴的、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简要的谈谈赖特和他的广亩城市

答:1932年赖特在他的著作《正在消失中的城市》以及随后发表的《宽阔的天地》中被称为“广亩城市”,是他的撑死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突出的反映了本世纪初建筑师们对于现代城镇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类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的广亩城市,实质上是对城市的否定。用他的话说,是个没有城市的城市。他认为大

城市应当让其自行消灭。他认为先有的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建议取消城市而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这种社会是不存在的。他的规划设想也是不现实的。但广亩城市的描述已成为今日美国城市近郊的稀疏的住宅以及居民点分布的离奇的图景的写照。

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大伦敦规划是(A)主持编制的

A 阿伯克龙 B盖迪斯 C霍华德 D 哈佛

哈罗新城在(A)

A 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马赛公寓的设计者是(C)

A霍华德 B赖特 C勒.柯布西耶 D 赛尔特

《不可救药的城市》作者是赖特正确

赛尔特发表了《我们的城市内否存在?》正确

勒哈佛重建是二战后波兰重建的重要内容错误

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战后英国对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贡献,它们是现代化城镇中第一批设计完好的步行区。

阿伯克龙:大伦敦规划的主持编辑人

诺伐胡塔:战后波兰在工业建设上,首先恢复工业,建设重点以克拉科夫为重点,1950年建成钢铁新城诺伐胡塔地图图16-7 图16-13

简述战后欧洲和日本重建的主要任务

第一,恢复生产,解决战后房荒,进行若干重点的恢复和改建

第二,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改建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建设新城,整治区域与城市环境,以及对旧城市规划结构进行改造。在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上从发射性结构发展到带状系统,从分级的单中心结构过渡到灵活的多中心系统

简述关于考文垂的商业步行区:

答:考文垂于二战时被炸毁,市中心损失惨重。1947年新城法公布后,开始进行规划。市中心商业步行区采用平面分隔,把汽车路与步行区分得很清楚。汽车可在步行区周围通行,设有几个停车场,市中心广场在商业中心东西步行区的终端,这个广场将商业步行区与文化中心接连起来。广场建筑群以及商业街步行区的建筑与小品造型美观,布局完整统一。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C)是1950年规划的瑞典的第一个新城

A千里新城 B泽列诺格勒 C魏林比 D昌迪加尔

巴西新都(D)是50年代新建大都市的代表

A昌迪加尔B里约热内卢C圣保罗 D巴西利亚

博比尼小区位于(C)

A英国 B俄罗斯C法国 D美国

加拉加斯12月12日小区位于巴西错误

华沙的沙姆荷钦小区是波兰近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正确

簇群城市是CIAM第十小组提出的正确

瓦特尔和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与1933年

霍也斯维达居住区:霍也斯维达新城与59年代中期仅设一个居住区,用地100公顷,居住35000人,9个住宅组合一个居住区中心组成,每个住宅组3000到4000人。

史密森:簇群城市的思想提出者。

读图图17-44 图17-22

简述巴西利亚的规划

巴西利亚规划特色颇具特色。城市布局骨架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相交构成,平面形状犹如有后掠翼的飞机。东西向的主轴线长6公里,东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严整地排列在大道两侧。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构图上、建筑空间上都是视线集中的地方。主轴线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南北向轴线呈弧形的翼状,两翼各长5公里许,有一条主干道贯穿其间,与公路连接。主干道两旁布置着长方形的居住街区。每一街区内有高层、多层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设施,布置格式基本统一。

谈谈日本地下商业街

日本地下街的兴起,促使城市下地下发展,增加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地下街是大量人流转入地下,疏导了城市地面的交通。与地面交通组成一个高效的空间联络体系,吸收了大量的人流。解决了大城市人口稠密,环境恶化,地面交通事故多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反磁力吸引体系是(A)提出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罗斯

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是(C)提出的

A伦敦 B 里昂 C巴黎 D 斯大林格勒

朗科恩新城位于(D)

A法国 B 俄罗斯 C 瑞典 D英国

圣圣城市带位于英国错误

巴比坎中心位于英国伦敦正确

伊斯坦布尔的古文物保护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规划例子错误

筑波科学城:80年代日本建成的科学城,和西伯利亚科学城被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城

巴比坎中心:伦敦中心区内,英国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

朗恩新城:位于利物浦东南,离城市中心区22公里,1964年开始规划,1966年进行建设,新城的规划结构具有英国第二代新城的典型特征,并颇具新意

读图图 18-12 图 18-9

写出美国三大城市连绵区

1.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简称波士华希

2.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简称芝匹兹

3.圣地亚哥——旧金山大城市连绵区。简称圣圣

简述朗恩规划的特点

1.以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

2.规划布局与城市交通组织紧密结合,采用限制小汽车,鼓励公交汽车的做法,以8字形道路骨架组织公共交通是经济有效的

3.工业除了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外,邻里单位安排在一定的工业用地,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4.注意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组成完善的绿化系统。重视古迹保护,修复城堡、教堂,一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中国设计简史 1、人类的设计史,以石器为开端,石器是设计史上最早的“文化化石” 2、作为中国设计的开端,文字与装帧、建筑与城市规划、服饰与玉器这三大范 畴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标志着传播意义上人类文明的设计、文化和政治意义上国家文明的设计、制度和伦理意义上社会文明的设计。3、史前时期,最经典、最成功的设计就是陶器的设计 4、青铜器是以自然铜与锡等合金材料制造的器皿,从设计的目的来看,商代青铜器以祭祀为主,强调宗教神性的意义。周代青铜器注重食器的组合,而且是以礼器为主,反映了制度等级和人事意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开始向日常实用器物转变。 5、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6、“宫殿”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礼制性祭祀建筑、与皇宫分离的“左宗庙、右社稷”形式在西汉晚期首次出现. 7、隋唐时期的屏风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座屏,一类是折屏 8、“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 9、9、隋唐形成了以生产青瓷的南方越窑和生产白瓷的北方刑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地域性格局。 10、陆羽在《茶经》中曾品评了当时的众多茶具并提出了“邢不如越”的观点,即尽管刑窑白瓷“类银”、“类雪”,但远不及越窑青瓷的“类玉”、“类冰”11、卷轴装帧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一直流行的书籍装帧形式12、令汴梁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开放式的街巷制首都13、宋代,人们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已基本定型14、五大窑系:汝、官、哥、定、钧 15、磁州发展形成了白釉釉下黑、褐彩器,而且富有生动的民间艺术气息 16、明末宋应星所著的一部重要的综合了材料特性和产此、设计生产与管理、工艺及科技的著作《天工开物》,它也是对古代设计成就的全面总结 外国设计简史 17、近代设计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约瑟夫?帕克斯顿建造的水晶宫举行 18、国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 19、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首发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而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是运动早期唯一具有重要影响的英国设计集团。20、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20、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是赖特一生之中最为著名的作品21、“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和德国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 22、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领袖、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1919年在魏玛创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同时出任该学院的首任校长 2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形式主义原则。 24、诺曼·贝尔·盖迪斯被誉为“流线型设计之父”。 25、亨利·福特于1913年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26、1961年德雷福斯出版的《人体度量》被誉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基础。 27、雷蒙德·罗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设计师。28、考夫曼提出“优良设计”的评价标准:(1)清晰、简洁的产品造型。(2)无装饰的产品造型。(3)

2012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2012中外建筑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B A.庑殿顶 B.歇山顶 C.重檐庑殿顶 D.重檐歇山顶 2.下列中国古代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是 B A.北魏洛阳 B.唐长安 C.元大都 D.明北京 3.《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A A.李诫 B.宇文恺 C.李春 D.计成 4.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营造的都城是 D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大兴 5.清代故宫内三殿指的是 C A.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6.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A A.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B.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C.天津蓟县独乐寺 D.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塔所属的类型是D A. 喇嘛塔 B.金刚宝座塔 C.楼阁式塔 D.密檐塔 8.下列园林中地处江苏扬州的是B A. 拙政园 B.个园 C.留园 D.寄畅园 9.斗拱在清代建筑中称为C A.举折 B. 铺作 C.科 D.栿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A A.吕彦直 B.董大酉 C.梁思成 D.徐敬直 11.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十大工程的是C A.人民大会堂 B.钓鱼台国宾馆 C.全国政协礼堂 D.北京火车站 12.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陵寝建筑代表作是A A. 吉萨金字塔群 B.漫渡好特普三世墓 C.卡纳克阿蒙神庙 D.阿布辛波石窟庙 13.下列建筑中地处雅典卫城的是B A.阿丹密斯神庙 B. 伊瑞克提翁神庙 C. 天后赫拉庙 D.军功庙 14.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D A. 文艺复兴建筑 B.罗马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拜占庭建筑 15.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教堂的是A A.亚民主教堂 B.韩斯主教堂 C.佛罗伦萨主教堂 D.夏特尔教堂 16.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者是A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布尔什维克 苏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的一个派别。意为多数派。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俄国1905 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因而布尔什维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亦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 2、孟什维克 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别。俄文音译,意为少数派。1903年7、8月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以V.I.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L.马尔托夫等人在制定党章时发生尖锐分歧。大会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马尔托夫等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会后,孟什维克发展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别,其观点称为孟什维主义。孟什维克分子认为俄国生产力落后,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主张俄国沿着资产阶级宪政的道路发展。 3、列夫"托洛茨基 苏联共产党领袖,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作家。革命期间追随列宁,参加工人运动,曾被克伦斯基逮捕入狱,后出狱。在十月革命期间担任过一些党、政、军重要职务,带领军队在内战中与白军作战,对苏联反抗美国、英国、法国武装干涉作了贡献。1927年,因为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出苏联共产党,后被流放、驱逐。1938年,他在墨西哥与支持者创建了第四国际,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共产国际对抗。1940年,他在墨西哥被拉蒙"麦卡德杀害。 4、战时共产主义(内容)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1、实行余粮收集制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3、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一切私人贸易和地方商品流通。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是的原则,凡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魏玛共和国 德意志第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共和国。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与旧军人P.von兴登堡妥协,于1919年2月6日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选举F.艾伯特为总统、P.谢德曼为总理。同年7月31日通过《魏玛宪法》,正式宣告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A.希特勒掌权后,于1933年3月以法西斯手段停止实施《魏玛宪法》,共和国解体。 6/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1919 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广大革命群众参加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1918 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英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柏林、汉堡、不来梅、莱比锡和慕尼黑等地工人和士兵奋起斗争,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对厂矿企业和一些政府机关行使革命权力。9 日,柏林数十万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末代皇帝威廉二世逃往荷兰。7/.李卜克内西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翼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其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W.李卜克内西。1890~1893年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时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16年3月参加社会民主党左派秘密举行的全国代表会议,发表反战讲话。5月由于在柏林领导反战示威游行,被军事法庭判处4年徒刑。1918年10月获释,即投身德国十一月革命。11月组织斯巴达克同盟,并参加德国共产党创建工作。次年1月15日,与卢森堡同遭右派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杀害。 8、第三国际 1919 ~1943年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400多万党员。10、洛桑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讨论并签订对土耳其和约的国际会议。1920年协约国将奴役性的《色佛尔条约》强加于战败的土耳其。1922年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领导下,击败英国支持的希腊干涉军,迫使协约国重新讨论对土和约。11月20日,以英、法、意、日、希、罗、南斯拉夫等协约国为一方,土耳其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召开和会。会上讨论的重要问题是:①土耳其的疆界和领土。会议最后确认土耳其在其本土范围(安纳托利亚)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土耳其收回在欧洲的东色雷斯,保留对土属亚美尼亚和部分库尔德地区的统治权。会议还决定取消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对土耳其的财政监督权。②前奥斯曼帝国所欠外债由其分裂出来的各国分担,土耳其仍须按其份额偿还外债。③黑海海峡的航行与管理。会议决定无论平时或战时(只要土是中立国)各国军舰均可自由通行;如土耳其为参战国,中立国军舰可自由通行,其他国家的军舰能否通行由土耳其决定;海峡地区非武装化,但土可在伊斯坦布尔地区驻军1.2万人。海峡水域由与会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管理。 11、凯末尔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 阿塔图尔克,故名。 12、“三"一起义 1919年3月1日,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农民和其他阶层的群众,在汉城塔洞公园举行集会。与会民众群情激昂,高呼“朝鲜独立万岁”、“日本人和日本军队滚出朝鲜”、“朝鲜是朝鲜人民的朝鲜”等口号,会后30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日本占领军岗哨如林,荷枪实弹、对示威群众实行血腥镇压,打死打伤和被捕的人数无数。这更激怒了朝鲜人民,反日示威立即转为武装起义。。朝鲜“三"一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件大事。13、杨格计划(内容) 主要内容:德国赔款总额确定为1139.5亿马克,在58年零7个月内偿清。取消赔偿委员会及有关国家对德国国民经济与财政的一切形式的监督。成立国际清算银行,管理有关德国赔偿的金融业务。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百工技艺的专著是(A)。 A、《考工记》 B、《天工开物》 C、《髹饰录》 D、《园冶》 2.装饰艺术运动的主要造型特征是(C)。 A、流线型 B、曲线形 C、几何形 D、自然形受 3.随着汉代建筑技术的提高,出现了防腐作用的建筑装饰构件(D)。 A、画像砖 B、画像石 C、陶水管 D、瓦当 4.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繁荣期,其中以(C)为代表。 A、长信宫灯 B、博山炉 C、舞马衔杯银壶 D、镏金八角银杯 5.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其中以玛瑙石作为配料的是(D)。 A、官窑 B、定州窑 C、钧窑 D、汝窑 6.古代罗马建筑的突出成就在于发明了(B)。 A、拱券技术 B、混凝土拱券技术 C、飞扶壁 D、镶嵌技术 7.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工业设计师是(D)。 A、奇朋代尔 B、魏德·伍德 C、保尔顿 D、德莱赛 8.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设计应以(A)为基础。 A、人机工程学 B、美学 C、装饰 D、简约 9.玉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有各种各样的玉器品种,其中玉琮最早出现 在(B)。 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红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10.强调“师承自然”为设计指导原则的是(A)。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装饰艺术运动 D、现代主义运动 11.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装饰纹样的主要表现手法为(B)。 A、具象 B、抽象 C、写实 D、再现 12.以流线形雕塑和马赛克为装饰材料表现建筑风格而著称的代表人物是(A)。 A、安东尼·高迪 B、赖特 C、沙利文 D、格罗皮乌斯 13.魏晋陶瓷业发展迅速,以南朝(D)的青瓷为代表。 A、婺州窑 B、德清窑 C、瓯窑 D、越窑 14.宋代丝织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以织绣技术为代表新成就是(D)。 A、织金锦 B、陵阳公样 C、云锦 D、缂丝 15.明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最高成就表现在(A)方面。 A、家具 B、壁画 C、陶瓷 D、漆器 16.古代希腊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是帕提农神庙,其柱式特征为(C)。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1.飞扶壁: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2. 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5.昂:贯通斗拱斜着放置的组件,位于斗拱中线处,前尖端斜向下,后头上伸进屋内。 6.罩:为中国古建筑小木作构件之一,是对柱、梁两侧的两个空间的界划 7.银匠式: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8.阿布辛波:是古埃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畔。它是古埃及闻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波凿岩所建的神庙。四尊高19.8米的法老雕像占满了石窟的外立面,而在其内部则设有各种完间,用于祭奠和存放庆典用品。 9.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檩的斜撑 10.表现主义派: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绘画(其代表人物为诺尔德、基希纳、恩斯特)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勋柏格、韦勃恩等。 11.一池三山: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12.黄肠题凑: 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 13.叉柱造: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14.缠柱造:缠柱造是古代木结构建筑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角部两面的普柏枋上各加一个大斗和一组斗拱。 15.永定造:永定柱造是上下通柱,叉柱造是宋辽金最具代表,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16.副阶周匝:,是中式建筑名词,指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做法。此名词在中国宋代建筑著作《营造法式》有所用,其实例可见于一些山西地区的古建筑,如太原晋祠圣母殿、曲阳县北岳庙德宁殿等。在中国古建筑的塔中或者钟楼,常见这种做法 17.阑额:阑额既为额枋,宋代称为阑额,是中国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18.普拍坊:普拍枋是宋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相当于清式建筑中的平板枋,它主要是用来承托斗拱。普拍枋的位置在阑额上,柱头之间,柱头斗拱置于普拍枋之上,加固了柱子与阑额的连接。 22.羡道: 墓道。通入墓穴的路,上不盖土。 23.悬鱼: 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位于悬山(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之一)或歇山(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之一)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得名与其形状有关。因为最初为鱼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5.克伦威尔——

世界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世纪史 1.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 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2.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即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叫封建社会。 3. 封建化:即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农奴化过程和封主封臣与封土制有形成与发展。它的起点是《萨利克法典》。封建化完成的标志是: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 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4. 农村公社(马尔克):是从氏族公社会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5. 《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6. 委身制(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制。 7. 丕平献土:751 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 8. 凡尔登条约:查理帝国的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将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一个条约。签定于843 年,具体内容有: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分得西法兰克,老大罗退尔保皇帝称号,得到的是东、西法兰克之间的领土,从意大利北部经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到尼德兰.这一条约是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标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领土纠纷的根源。第二单元 1.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 2. 阿维农之囚:1308~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称之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欧政坛上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此教皇一蹶不振,罗马教廷日益衰落。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战争狂热、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1270 年.前后共八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曾灭亡拜占廷帝国。十字军东征虽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具大的灾 难,但却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 5. 末日审判书:也叫“最终税册”。1086年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下令编制的全国土地调查清册。目的是确定土地税额和附庸对于国王的封建义务。调查时将部分自由农降为农奴,人们

中外设计史考研艺术设计概论与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真题

中外设计史考研艺术设计概论与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 真题 一、艺术设计概论真题 1、简答题 1你怎样界定设计的含义及范畴? 答:(1)设计的含义 ①设计的基本含义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设计”一词几乎综合和包容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从而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 ②从广义和狭义上来讲 a.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设计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 b.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设计特指在一般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③从动词名词属性上来讲 设计作为名词,一是心理计划的意思,指思维中形成意图并准备实现计划乃至设计;二是意味着艺术中的计划,尤其指绘画制作准备中的草图之类。设计作为动

词,第一意味着指示;第二是指建立计划、进行构思、规划;第三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2)设计的范畴 ①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②王受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将设计分为七部分,他将织品与服饰设计单列,并将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技术部门如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单列为一类。 ③除五大类外,还可以分为许多小类,如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有都市规划设计、社区规划设计、住宅规划设计、商业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产品设计有汽车设计、家用电器设计、家具设计、文具设计、工具设计等等;平面设计有装潢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整体设计等。 2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 答:(1)中国的设计实践发展 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实践。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和文化思潮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而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80年代以来是艺术设计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不同的设计门类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其成就无疑是最大的,发展是主题,在发展中必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必然随着发展而得到解决。(2)平面设计方面

中外建筑史-考试原题

中外建筑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保和殿)。 2、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2525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陵墓) 3 、清式彩画常用的有_和玺_、_旋子_、_苏式_三大类。 4、古典柱式由(柱头)、(柱身)、(柱础)、(基础)等四部分组成。 5、古埃及的方尖碑建在(庙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10/1)。 6、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在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地名),即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7、佛塔类型大致可分为:(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缅式塔、花塔)等。 8、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 9、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 10、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平面形式主要有(大厅式)、(十字式)、(圆形平面式)等。 11、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石头)材料建造。 12、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法巴黎圣母院)、(英索尔兹伯里教堂)、(德乌尔姆教堂)、(意米兰大教堂)。 二、单项选择 1.庑殿屋顶正背两面与左右两侧面相交处之脊称( B )。 A.垂脊. B.正脊. C.博脊 D.角脊 2.宋代的雕刻中压地隐起华是指( C )。 A.线刻 B.高浮雕. C.浅浮雕. D.素平. 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主要的代表类型是( A )。 A.教堂建筑. B.宫廷的纪念性建筑. C.世俗的公共建筑. D.庄园府邸建筑. 4.罗马万神庙的建筑形制是( D )。 A.巴西利卡 B.希腊十字式 C.拉丁十字式 D.集中式 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是( A )。 A.唯理论 B.唯物主义 6. 下列构件哪个属于大木作?( C ) A .碧纱橱 B.花罩 C.雀替 D.卷棚 7. 下列屋顶形式中最晚出现的是哪一种?( A ) A .庑殿顶 B .歇山顶 C .悬山顶 D .硬山顶 8. 下列不属于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广场的是( C )。 A. 纳沃那广场 B.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C. 圣马可广场 D.西班牙大台阶 9.西方古典建筑是指( A )。 A 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B 学院派建筑 C 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 D 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 10.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式( D )。 A.罗马万神庙; B。巴黎恩瓦立德教堂; C。巴黎万神庙; D。卢浮宫东立面。 三、名词解释 1、抱鼓石 ---石栏杆尽头处的一种装饰构件。 2、斗口----计量标准。在大式建筑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计量标准。

世界史名词解释

1、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2、布列斯特和约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3、国际联盟 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在巴黎和会,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立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对国际冲突进行仲裁。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控制,成为英法帝国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 4、《魏玛宪法》 1919年2月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也称为《德意志国宪法》。主要内容有:确立了德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规定德国为联邦,主权在民。人民有普选权、创制权。采用责任内阁制等。魏玛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为日后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便利。 魏玛宪法:1919年2月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主要内容有:①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实行共和政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②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当德国公共秩序受到威胁时,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这位统治阶级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提供了宪法依据:④总统每七年一任,由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有权任免总理:⑤总理必须得到议会多数支持,否则就要请总统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⑥议会由各选区按比例选出代表,年满20岁的男女均有选举权,等等。魏玛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者为日后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便利。 5、工党 英国独立工党:1893年1月成立。凯尔·哈第为领袖,其纲领是:争取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集体所有制,当前的斗争任务是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该党一开始就反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它并不代表英国工人阶级的真正利益,费边分子实际掌握党的领导权。独立工党执行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机会主义路线,成为自由党的尾巴。 6、共产国际: 1919-1943年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即“第三国际”。1919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成立大会,世界39个共产党和左派组织出席大会。1919年3月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的报告》。共产国际的共举行过七次代表大会,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中外设计史1

1.玉器最早被我国先民用于原始宗教活动。玉琮(cong)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2.彩陶分布:1.半坡型(船形彩陶器”、人面鱼纹盆),2.庙底沟型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 3.马家窑型(舞蹈纹彩陶盆) 4.半山型, 5.马厂型:[人形纹(蛙纹)]。 3.双关法就是利用黑白的相互衬托,使黑与白都各成为主体图案。 4.巢居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形式之一。北方最早的居住是穴居。 5.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6.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7.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8.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9.殷墟期为中国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10.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的特点是崇尚肃穆、雄浑凝重、富丽繁缛。 11.大裘冕是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 12.儒家思想衍生出强调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人性价值的设计哲学。 13.墨家主张节用、实用的设计。 14.《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 15.山字纹镜堪称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作。 16.青铜器设计的发展到东汉为尾声。 17.秦瓦当的纹样中,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夔纹。 18.西汉时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样最常见。 19.砖的雕饰始于秦汉时期,唐代制砖工艺达到历史最高峰。 20.汉代画像砖的题材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画像类,包括历史传说、避邪瑞兽、神话故事,市井生活等; 二:是花纹类,有植物纹、云气纹等。 21.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善。 22.西汉时期主要纹样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文字纹等。 23.莲花尊主要见于齐、梁和北魏,早期多用于刻划;晚期用浅浮雕装饰。 24.云冈石窟第十六至二十窟开凿最早,称“昙曜(tanyao)五窟”。 25.莲花洞与古阳,宾阳洞并称北魏龙门三大窟。 26.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局面。 27.陆羽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评价为唐代最完美的瓷器。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方向) 科目代码及名称839中外建筑史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各时 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和艺术特色。 测试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类 型建筑的特点、构成形制;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 考生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论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外 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试卷结构 内容比例: 外国古代建筑部分约 40分 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约 35分 中国建筑史部分约 75分 题型比例: 1.名词解释约 30分 2. 绘图题约 40分 3.简答题约 40分 4.论述题约 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外国古代建筑部分 考试内容 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 间特色 ;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古典 主义建筑的代表建筑和艺术特色; 欧美资本主义建立初期复古主义建筑的特色。 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奴隶制社会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古主义建筑。 2.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3.各时期主要的主要作品样式。 4.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 (二)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 考试内容 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和艺术特色;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建筑理论;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埃、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的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 二战后西方建筑思潮建筑理论。 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新建筑运动诸流派;现代主义建筑;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 埃、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的建筑理论;二战后西方建筑思潮建。 2.四位大师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 3.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4.各时期主要的主要作品样式。

世界史名词解释

1.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1498~1512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长官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1513年有余美第奇家族复辟,被捕。著有代表作《君主论》。《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2.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从1492年至1504年,哥伦布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拉、特立尼达等岛。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3.教皇子午线 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2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4.《九十五条论纲》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文献,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梦口贴出《九十五条纲论》。《纲论》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犯了错误和违背了基督教的原理,之处基督教徒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由此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5.耶稣会 天主教会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而成立的宗教组织。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创设于巴黎。旨在反对宗教改革,宣扬天珠教会最该权威;在欧洲致力于影响世俗权力,并积极在全世界传播基督教。明后期进入中国传教。 6.慈温利 瑞士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慈温利与路德一样,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谴责斋戒、炼狱、赎罪券和教士独身,力主简化宗教仪式以建立廉检的教会。不同的是,他比路德更激进,主张组织民主,信徒有权选举牧师,还主张废除圣经没有规定的仪式。慈温利的宗教改革在罗马教廷和瑞士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许多成员后来加入加尔文教会。 7.英国国教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又称安立甘教。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1563年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条》,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8.闵采尔 闵采尔(1490~1525),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原本攻读神学,是路德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资料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日本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战争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6.马恩河战役:1914年5月,德军在进攻中,右翼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50公里宽的暴露地段,补英法联军楔入,被迫撤退。联军开始反攻但其后受阻,遂设防固守,此为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改革60公里。马恩河之战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宣告破产。 7.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1.飞券(飞扶壁): 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2.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4.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 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5.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6.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7.三合院: 三合院是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南面一堵墙。因为南面没房,所以称三合院 8.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21.须弥座:又名“金刚座”、 “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 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 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 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 山)。 22.《园冶》: 《园冶》,中国古 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 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 祯七年刊行。 23.寄畅园: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 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 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 (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 山庄”。 24.硬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 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 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 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 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 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 筑。 25.槽:大而深的沟。 26.洛可可风格:18世纪上半叶法 国路易十五王朝时期兴趣的一种室 内装饰风格。装饰题材排斥建筑母 题,常用蚌壳、卷涡、水草及其它等 曲线花纹,局部点缀人物。色彩常为 白色、金色、粉色、嫩绿、淡黄等娇 艳的颜色。门窗的上槛、镜子和框边 线脚的上下沿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 线和直角,而用多变的曲线、卷涡以 及水草、璎珞等图案。室内喜用闪烁 光泽的镜子、吊灯、帐幔和陈设。由 于路易十五的偏爱,又名路易十五 式。 27.山岳台:又称观象台,是古代 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 象的塔式建筑物。当地居民崇拜天 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 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 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天上 的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 的道路,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 从山里来,山水注满了河流 28.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的著名 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 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阿尔汗布 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为摩 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 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 之称。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 其继承人统治期间。: 21.穿斗式: 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 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 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上 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 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 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2.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 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 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 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 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 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 波泛”。 23.漏窗: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 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 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 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 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 24.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 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 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 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 廊四种)。 25.留园: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 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 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1961年,留 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 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6.肋架拱:古罗马4世纪后,肋架 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 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 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卷上,以摆脱 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 架,这一项新创造有很大的意义,但 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 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 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 这种肋架拱。 27.巴洛克:巴洛克一词原指不规则 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 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 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 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 大的引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