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结合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翻译实例进行探析,阐述译者应在英译过程中进行“多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此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提高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质量。

标签: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湖南省旅游景点文本英译

一、引言

湖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如“绝美张家界”“浪漫凤凰城”等。随着湖南省旅游景点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旅游景点文本英译,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其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而纵观旅游景点英译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从目的论、顺应论、翻译美学等方面进行研究,鲜有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创新角度来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英译。基于此,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以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为例,从“多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层面探析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以期为旅游翻译研究开拓新的视角、提高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质量。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2004)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新型翻译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译者为中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2)。“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8:2)翻译过程=译者的适应+译者的选择。其中,“适应”“选择”“译者”是《翻译选择适应论》三个核心概念,全书绕之而展开(李亚舒、黄忠廉,2005:95)。“适应”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胡庚申,2008:2)。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译者”始终处于翻译的中心地位。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可以简括为“三维转换”。“三维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侧重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即为最佳翻译。

简而言之,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Hu Gengshen,2003)

三、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指导以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标签:目的论;文学翻译;《傲慢与偏见》 一、导语 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以原文为中心,把“信”或“原文中心论”作为评价翻译的最高标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认为译文应该是原文语言符号的转换,尤其对于文学翻译,更要忠实于原文。而翻译目的论则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实践的首要出发点,是评价译文的首要标准。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目的论更重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不同翻译目的的要求下,译者对原文不必“亦步亦趋”,非“信”不可。文学翻译是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本文将结合《傲慢与偏见》的英汉译本进行实例分析,探索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的德国,由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包括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是翻译理论史发展的重要变革,表明译者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而语言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不再占主导地位。这种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翻译目的论发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翻译观,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它认为翻译并不是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具体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衡量译文是否成功的标准,需要在进行翻译实践之前确定下来,它反映了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翻译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是一种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实用性的解构主义理论模式。 三、《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丁的杰出作品,是一部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文章以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为主线,揭露了物质在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作品文笔细腻,主题深刻而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奥斯丁通过情感交流、人物对话等方式或讥讽或褒贬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特征。首先,文章语言具有幽默讽刺效果。例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从字面来看这句话是在陈述“有钱的单身男子都需要一个妻子”

(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国动画电影的翻译资料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 2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3 论《宠儿》中的母爱 4 英语电影对白汉译 5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6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 7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 8 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9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 10 《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形象分析 11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2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 1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5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6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7 议论文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18 《怪物史瑞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 19 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 20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 21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 22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2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进退维艰的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分析 2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3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4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 5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6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 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8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9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 10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 1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 12 反殖民主义战士还是殖民拥护者——对黑暗之心的解读 13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 14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 15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 16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17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18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 19 论《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误读 20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21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 22 浅析《喜福会》中母亲们悲惨遭遇的成因 23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 24 文化适应性原则在食品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25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26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27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28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29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30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 31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32 家庭教育对保罗的影响:品读《儿子与情人》 3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34 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 35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36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37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 3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39 浅谈《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40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41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 42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语言学派中原文至上的观念。译文忠实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了信息。决定翻译过程和结果的是翻译的预期目的。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本文以詹姆斯?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关雎”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两个英译本,以期说明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目的;关雎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uanJ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Abstract: Skopos theory changed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text being the first priority held by the linguistic schools. Faithfulness is no longer the first concern of the translator. The original text 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the translator. It is the purpose that determines the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ed texts is enhanced.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James Legge’s and Wang Rongpei’s English translationsof Guan Ju as examples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v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purpos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purpose; Guan Ju

中国旅游景点英语对照

中国旅游景点英语对照 长城the Great Wall 八达岭长城Great Wall at Badaling or Badaling Great Wall 居庸关Juyongguan Pass or Juyonguan Great Wall 慕田峪长城Great Wall at Mutianyu 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 人民大会堂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s 琉璃厂Glass Street昆明湖Kunming Lake 北海公园Beihai Park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 天坛Temple of Heaven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 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中和殿the Hall of Central Harmony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乾清宫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金水桥the Golden Devine Might 神武门the Gate of Devine Might 午门the Meridian Gate 御花园the Imperial Garden 回音壁Echo Wall 圜丘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万寿山Longevity Hill 清东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避暑山庄the Imperial Mountain Summer Resort 毛主席纪念堂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 革命历史博物馆the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少年宫the Children's Palace 紫金山天文台Purple and Gold Hills Observation okky 民族文化宫the Cultural Palace for Nationalities 劳动人民文化宫Working People's Cultural Palace 北京工人体育馆Beijing Worker's Stadium 周口店遗址Zhoukoudian Ancient Site 全国名胜景点 仙人洞Fairy Cave 黄果树瀑布Huangguoshu Falls 西山晴雪the Sunny Western Hills after Snow 龙门石窟Longmen Stone Cave 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 庐山Lushan Mountain 天池Heaven Pool 蓬莱水城Penglai Water City 大雁塔Big Wild Goose Pagoda 华山Huashan Mountain 峨嵋山Emei Mountain 石林Stone Forest 白云山White Cloud Mountain 布达拉宫Potala Palace 大运河Grand Canal 滇池Dianchi Lake 杜甫草堂Du Fu Cottage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饮茶之人爱喝茶的种类,便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性格,这对通过典籍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从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杨译和霍译的《红楼梦》中关于茶名称的翻译对比,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以便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英译茶之名;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 一、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神农时期,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文化、思想领域又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茶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记录了茶之名,茶之具,茶之水,茶之礼,茶之诗词。从这些角度不仅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茶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纯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他是借茶来烘托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呈现了清代的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目的(如为了金钱);(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为了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1]。从以上的三种阐释中,我们重点来谈谈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这一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读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一部译品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思想,只有在目的明确后,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初衷与反响才能相结合。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确立翻译的意图,以向读者传播介绍为手段进行翻译。要学会跳出文本的小圈子,站在读者与文化的大圈子中去进行翻译。只有把目的、对象都明确了之后,翻译时便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说自己始终起到纽带的作用,是一个传输文化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不要带着要让作品成为经典的功利的思想去翻译,也就是要脱离文本[2]46。 四、茶之名体现人之性

目的论视角下英文商标汉译研究An Overview of Skopostheorie

目的论视角下英文商标汉译研究An Overview of Skopostheorie 3.1 Development of Skopostheorie There are four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Katharina Reiss, Hans J. Vermeer, Justa Holz-Manttari and Christiane No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opostheorie. Catherine Rice's Possi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mark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e believes that the ideal translation should be that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try to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in terms of conceptual content, language form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But Rees knows that complete reciprocity is impossible, and in some cases does not require complete reciprocity. Hans Vermeer considers translation to be a human act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communicative linguistic symbols and nonverbal symbols. He sees translation as an idea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plains that any form of translation, including translation itself, can be considered an action, and any action is purposeful (Vermeer, 1989b: 173f). Therefore, Vermeer named his theory as teleology. In his theory,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nded recipient or audience and the needs of communication. Justa Holz-Manttari believes that 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movement for a specific purpose. She believes that translation is a cross-cultural act that conveys linguistic information (Nord, 2001: 13). Christiane Nord elaborated on her functionalist approach and loyalty in translation. She believes that they are two very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 Loyalty here refers to the translator, the source text provider, the target text receiver, and the launcher. Loyalty limits the reasonable goal of a particular source text and prompts translators and their clients to negotiate translations (Nord 2001: 126). 3.2 Basic Concepts of Skopostheorie 3.2.1 Skopos Skopos comes from the purpose in Greek. The 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 believes that the first principle that determin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purpose (purpose) of the entire translation activity (Nord,2001:27). Other concepts like purpose,function and aim are thought to be the generic concept of Skopos.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_以中国知名家电企业网页简介为例

修改时间:2012-1-9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际翻译的视觉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0yyd027);江南大学青 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WQN001) 作者简介:朱敏华(1975-),女,江苏盐城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杨祖宪(1954-),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国际商务。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 ———以中国知名家电企业网页简介为例 朱敏华,杨祖宪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目前许多国内企业的英文简介晦涩难懂、不能达意。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本文在 分析、对比中英文企业简介的文本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些中国知名家电企业网站的英译简介的语言性、文体性及文化性翻译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然后提出一些翻译策略,以期帮助译者提高企业简介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翻译;翻译策略;企业简介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已成为世界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国内家电龙头企业与世界级同行频频交手或合作。但要深入对方的“后方”,获取更多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青睐或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其英文公司简介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浏览了不少国内家电企业网站,收集、分析了它们的英译简介,发现许多译文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并且思维模式汉化,显得“忠实有余,通顺不足”。[1]这既妨碍读者了解企业,又影响企业形象。有感于此,作者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以一些知名家电企业网站的英文简介中出现翻译问题为例,进行分类分析,然后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一、中英文简介的文本功能及特点 Newmark (2001)根据布勒(Buhler )等的语言功 能理论归纳出翻译的三种基本文本形式,即表达型(expressive text )、信息型(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 )。 [2] 企业简介总体上是信息呼唤 型文本,起介绍企业、宣传产品、招商引资等功能。这类文本更注重宣传的社会效应,而文字符号所荷载的美学意义或个性特征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3] 虽然中、英文企业简介同属信息呼唤型文体,但李永红(2007)[4]和宁海霖、许建忠(2008)[1]的研 究通过实例论证,指出“中、英文企业简介在内容、价值观、语言风格和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认为明确、了解这些差异是进行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的前提”。但不少译者意识不到其中的语言、文体风格和文化差异,直接将原文转换成英文,导致译文错误迭出、艰涩难懂,不能达到Nida (1969)提出的“功效对等”(equifunctional),[5]这就违背了英译简介的初衷,即违背了功能目的论的原则。笔者将针对一些知名家电企业网站的英译简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分类分析,在此仅从学术角度探讨,以期能得一管窥之见,不含对相关单位贬责诋毁之意。 二、英译简介常见失误分析 1.语言性翻译失误。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 系,语言特征有很大差异。但很多企业简介的译文在用词、句法等方面都受中文束缚,没有照顾到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1)词汇层面。词汇翻译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的第一步。词汇层面的主要问题有用词不符合惯例、搭配错误、词汇冗余等。如有些单词“直译”过去,使人产生别的联想意义。如海尔公司的英文简介中“企业精神”被译为“enterprise spirit ”,而“spirit ” 139

目的论视角下英文商标汉译研究Conclusion

目的论视角下英文商标汉译研究Conclus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based on Skopostheorie is a unique, informative, aesthetic, and creative translation that helps companies to establish a good image and facilitates the persuasion of customers to purchase,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composition of English brand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eleology is a very practical theory for guiding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irst of all, compared with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eleology focuses more on target text than on source text,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Because the target text here directly affects the customer, it determin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any's image in the customer's heart. Second, teleology is a very effective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rademark translations. Skopostheorie has three rules, namely, the theory of teleology, the coherent rules between discourses, and the coherent rules in discourse. A good trademark usually conforms to these three principle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hree English trademark translations: attribute association principl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principle and memory principle.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translate a trademark,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ranslators us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creative translation,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For some of the top luxury goods, this is a full transliteration method. For other common trademarks, it is best to translate their meaning.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recommends that translator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loyalty and complete the translation task flexibly and carefully. Of 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made some translation attemp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theorie,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ideal. Therefore, the author's research on teleology needs to be more detailed. References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英文介绍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英文介绍 1.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located in northern China, is 6,700 kilometers long and thus known as the “10,000-li Great Wall”. Construction of the wall went on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from 7th century to 14th century AD. The wall has b ecome a symbol of both China’s proud history and its present strength. 2. The Palace Museum The Palace Museum, also called the Forbidden City,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The imperial palace used by empero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lete ancient wooden-structure building in the world.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started in 1406 and lasted 14 years. 24 emperors were enthroned there. 3. Zhoukoudian: Home of the Peking Man Remains of the Peking Man (homo erectus) are located on the Dragon Bone Hill at Zhoukoudian Village,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In the 1920s, archaeologists discovered the complete skull of Peking Man. Later, more skull bones as well as stone and bone instruments were unearthed. Peking Man lived 690,000 years ago,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

2011年第4期总第169期 林区教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No.42011General No.169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 王立莉 (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哈尔滨150030) 摘要:简要回顾了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依据金融英语的主要特征,针对金融英 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金融英语特征;金融英语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1)04-0066-02 收稿日期:2011-02-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金融学会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金融外语在黑龙江省金融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立莉(1969-),女,吉林大安人,副教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研究。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和数量的不断 壮大,涉外金融业务也日益增加,由此与对外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金融英语学科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金融英语的翻译问题也成为一些学者探讨的话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金融英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翻译技法。本文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着手,探讨利用这一翻译理论,为金融英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 德国学者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 )这一理论,它彻底突破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 重要里程碑。Skopos 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 。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法则” 。根据目的法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 “目的决定手段”(张美芳,2005)。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 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 ——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 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张美芳,王克非, 2005) 此外,“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即目的法则、 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 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 “忠实”。语内连贯指的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的意义,它强调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弗米尔认为,语际连贯或忠实应从属于语内连贯,同时二者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文军,2006)。在弗米尔看来,翻译中的最高 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 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翻译目的论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它对翻译采取前瞻的态度,使得译文在完成译语情境中交际功能的同时,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同时,翻译目的论是以读者为中心或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因此对金融英语 这种“信息型”功能文本的翻译特别适合。 二、金融英语的特征 金融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近几年逐步从商务英语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运作、金融法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贷、银行会计、外贸等诸多专业,文字种类包 括担保抵押、 往来书信、债券发行、法律文件、通知、公告等,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专业语言特点和风格。 1.金融英语的词汇特征 金融英语最显著的特征是专业词汇丰富,专业术语广泛。一是有不少通用英语中的词语出现在金融英语中具有特定的词义;二是有大量的金融英语特有的专业词汇;三是专有名词多;四是缩略语使用频繁;五是金融英语中许多核心词非常活跃,搭配能力强,既常以固定搭配出现,具有搭配的独特性,又频频出现于不同的语域,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六是金融英语中运用专业词语构词法派生的新 词语很多(冯长甫, 2007)。2.金融英语的句式特征金融英语中长句较多,句中常常插入短语、从句等限定、说明成分,形成冗长而复杂的句式结构,有时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段落。这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业务信函中不仅能表达复杂的意义,使行文显得严谨,而且使主要信息以词序的形式得到强调,增强了行文的正式程度。例如:O-ver the whole of 2010,GDP in the OECD area expanded by 2.9percent ,significantly up from the sharp decline of 3.5percent recorded in 2009,the OECD report showed ,confir-ming what economists previously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y trend is sure ahead though uncertainties linger in an unbal-anced way.这个句子既有宾语从句、主语从句,又有让步状语从句,还有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结构非常复杂。 3.金融英语的语法特征总的说来,金融英语的语法相对比较简单。时态通常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主,语态则常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被动语态的使用具有结构紧密、语义准确、表达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在金融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不必指出行为发 — 66—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到我国旅游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到了推广,而这些翻译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从目的论的视角,针对景区中不同文本类型的公示语,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翻译 一、目的论简介 翻译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众所周知,每个翻译行为都有其目的。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原则: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译文忠实于原文。忠诚原则(Nord:2001)是由诺德提出的。一方面,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则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但是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二、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一)景区公示语的类型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景区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除了通用的“公共信息公示语”、“安全公示语”、“消防公示语”外,还有依据景区经营、管理、服务、人际沟通等需要而设置的特定功能的公示语。纽马克(Newmark,1988)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呼唤型三种类型。并介绍了文本的其他几种功能:原语言功能,美学功能及寒暄功能。鉴于景区公示语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向公众传递信息,发出呼唤,与公众寒暄,本文作者认为景区公示语可以分为信息型、呼唤型和寒暄型公示语。 (二)目的论在景区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充分性是评价上述三类公示语译文的标准。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出发点,根据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在翻译景区公示语的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所谓的“目的法则”。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信息、呼唤或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影片的字幕英译

学号: 毕业论文 题目: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影片的字幕英译 ——以《花样年华》的字幕翻译为例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from the Skopostheorie ——A Case Study of “In the Mood for Love” 作者届别2014届 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英语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二〇一四年五月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from the Skopostheorie —A Case Study of “In the Mood for Love” A Thesis Submitted t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pervised by Ms. Zeng Jianping Nanhu Colleg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May, 2014

摘要 电影作为一种有力的传播文化工具,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电影字幕翻译在日益涌入的外文电影和大量的翻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字幕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沟通手段。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花样年华》为例,对这部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论文简要介绍目的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则基础上,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目的,结合例证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缩减法,以供有兴趣的学者在影视字幕翻译领域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翻译功能目的论、字幕翻译、花样年华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中英文对照

北海公园Beihai Park 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革命历史博物馆the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 毛主席纪念堂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中和殿the Hall of Central Harmony 长城the Great Wall 午门the Meridian Gate 紫金山天文台Purple and Gold Hills Observation okky 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 御花园Imperial Garden 颐和园Summer Palace 天坛Temple of Heaven 周口店遗址Zhoukoudian Ancient Site 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少年宫the Children's Palace 烽火台the Beacon Tower 人民大会堂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清东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乾清宫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民族文化宫the Cultural Palace for Nationalities 劳动人民文化宫Working People's Cultural Palace 北京工人体育馆Beijing Worker's Stadium 仙人洞Fairy Cave 黄果树瀑布Huangguoshu Falls 西山晴雪the Sunny Western Hills after Snow 避暑山庄the Imperial Mountain Summer Resort 龙门石窟Longmen Stone Cave 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 庐山Lushan Mountain 天池Heaven Pool 蓬莱水城Penglai Water City 大雁塔Big Wild Goose Pagod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