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

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

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
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

浅谈《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

中文摘要:《阿Q正传》不仅在典型化、结构艺术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成为现代小说创作的典范。而且在文学语言上,语言运用得如此准确、生动、精炼和富有独创性,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所罕见的。它的语言的哲理性、讽刺性、形象性相互统一融合,可谓是一场语言的盛宴,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令人惊叹。

关键词:讽刺性;深邃性;独创性;幽默诙谐;形象生动

引言

《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中的杰作。它标志了鲁迅小说创造的主要成就,显示了鲁迅运用语言艺术的卓越功力。鲁迅小说的语言,犀利、深刻、内容丰富。而《阿Q正传》的语言更是惟妙惟肖,是其他文学作品不可比拟的。其独创性更是文学语言上的丰碑。

《阿Q正传》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化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突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其次,小说使用了不少古语,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给文章增加了诙谐的意味和讽刺性;再次,语言包含幽默感,好用反语,喜欢夸张,使用了大量口语;最后,小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将人物的心理、性格、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人物语言——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动作性

人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的性格。写对话和引用人物语言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有效的手段。《阿Q正传》引用人物的话惜墨如金。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足以显示人物性格的地方,他就不用对话。《阿Q正传》人物语言的少,决不是贫乏,而是精。语言中尽显幽默诙谐,形象与生动。他写出的人物语言确实可以使我们从谈话里推论出每个说话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的语言不仅极力从简和

高度性格化,而且具有特殊的戏剧性,许多幽默活泼的对白,令人忍不住发笑,笑后又心忧其人其事,发人深思。它以深刻的思想精神为基础,以严肃和重要的社会内容增加其分量,突破幽默仅仅引起人发笑的局限,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震动,达到崇高美的境界。使其效果既不同于一般喜剧,也不同于一般悲剧,这是形成《阿Q正传》幽默而深沉的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描写人物的语言中不仅形象生动、动作性强,而且文字精练、准确。”①如阿Q调戏小尼姑后,“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出去了”一句中的“飞”字;阿Q

偷萝卜时“连人和萝卜都滚出墙外面了”一句中的“滚”字;举人老爷送箱子的乌篷船“从黑中荡来”一句中的“荡”字;箱子送到赵府后,“赵太爷肚里一轮”一句中的“轮”字。这些字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动作性,而且用字准确。“飞”字表现出阿Q的得意忘形;“滚”字写出了阿Q见狗追来,急不择路的慌乱情景;“荡”字写出了举家人的乌篷船极缓慢,不知不觉中,恐惊动未庄乡下人,也表现出举人老爷在革命震动县城时,胆战心惊,连夜疏散家财的惶恐心情;“轮”字点出了赵太爷的心计。

二、叙述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辛辣的讽刺性

在文学语言中,叙述语言是描写语言、抒情语言、议论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基础。《阿Q正传》中反映了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与暴露国民的弱点、开出反省的道路的创作意图相适应,其叙述语言又独具风格。

(一)高度概括而又具体形象

1、精选最能显示特点的具有形象概括力的词语,如“渺茫”、“在临时住人家”、“进洞”、“爬出成”、“商量到点灯”等。这些词语或动作性强或具体特点突出,同时又能代表所写人物的其他类似形为。

2、多用短语,选择能够把多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句型。“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同类短句排比,把阿Q所做短工的种类之多和极不固定的情形都写了出来。

3、采取容易引起读者想象的叙述方式和语气“……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形状’了”,这里用“连……都……”方式所表达的语气,便会使读者联想到文学以外的许多具体情形。

(二)洒脱不羁而又幽隐含蓄

《阿Q正传》的遣词造句、连句成文尤其的灵活多变,新颖别致,严禁意远,具有洒脱不羁而又幽隐含蓄的语言风格。

历来为人们所赞赏的“秀才娘子忙一撇阿Q的脸,看他感动了没有”这句话,其中的词语和整个句式也都是很平常的,只是由于恰到好处的表达了秀才娘子独特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的独特发现,才令人觉得非常新鲜别致。

(三)富于幽默感和讽刺性

以轻松活泼的比较巧妙的语言造成谐趣。使读者在笑声中了解所写的人和事物,领悟真理,自然共鸣,就是幽默。《阿Q正传》的叙述,处处都有谐趣,其语言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1、仿拟。阿Q及周围人物,在病态社会里形成畸形心理,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可笑的。

2、多用反语。说阿Q“见识高”、“武勇”、“优胜”、和是“完人”,说赵秀才“博雅”,说他的事是“大新闻”,说“忘却”是祖传的“宝贝”。

3、巧用文言。叙述阿Q被赵太爷打嘴巴,用一个“蒙”字,表示挨打也像荣幸的蒙受恩惠似的。一些文言词、语、句不仅活用的很巧妙,而且由于表达的特殊需要,可以用作修辞手段,使语言活脱、幽默、洗练,非常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各自的心理状态。

4、庄词谐用。将一些庄词运用到日常小事,用于说普通的人,甚至用于说无聊滑稽的想法和举动,使语言幽默。将盘辫子的人们称为“盘辫家”,把赵太爷一家商定找阿Q来,说是家庭“决议”等。

5、活用成语。说人们对阿Q“敬而远之”。似乎严肃实则幽默,牵强造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凭借词义的牵连,翻造词语,也有幽默感。如因有“深闺”,造出“浅闺”。由“十分”得意造出“九分”得意等。

《阿Q正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典范。小说在描写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中,语言到处充满讽刺性和批判性,因讽刺批判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但都起到了嘲笑讽刺的作用。

“鲁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鲜明强烈的爱憎,尖锐的讽刺了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一类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也辛辣的嘲讽了有严重精神胜利法的阿Q。”②对于阿Q的讽刺,主要集中在精神胜利法方面。例如阿Q“被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他没有反抗的勇气,却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了”。在阿Q及阿Q 周围的各种人物身上都带有程度不同,表现不一的精神胜利法。

三、描写语言——生动的形象性和简洁的凝练性

“《阿Q正传》采用白描的写法,以凝练简洁的笔触作细致的描写,传达深远意境。以白描为突出特点,而这‘白描’语言又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充分的发挥了各种白描的功能,与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结合运用,相得益彰。”③这是形成这部小说独特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白描是鲁迅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阿Q正传》就是鲁迅白描写法运用的典型篇章。他在作品中不用富丽堂皇的词藻,更无繁琐的铺陈,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运用经济和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一种场面,或绘画出一种渲染气氛的景色,从而给读者以生动形象之感。如场面的描绘。《生计问题》一章,写阿Q和小D 那一场“龙虎斗”:“阿Q扑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辫子。小D一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一手也来拔阿Q的。阿Q便也将空着的一只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然后“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可以说双方“斗”得难分难解,相持不下,趣味十足又生动形象。

四、议论语言——充满丰富的深邃性和哲理性

“《阿Q正传》以阿Q形象的高度典型化来概括和批判‘阿Q精神’,促使具有其类似心理和行为特点的众多人们自省。”④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感情出之以形象化的、活泼自然的文字,笔调幽默而且有藏而不漏的特点。每处的议论都十分精炼、简洁,从不隔断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而且更适合读者口味。

小说到处都是具有深刻的思想与哲理的语言文字。如“序”中开头写道:“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只一两年了。但一面做,一面又往回想,……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鲁迅对“改选过国民性”问题的年深月久的思索过程。文中描写阿Q的麻木、愚昧和精神胜利法都有现实意义上的深度和广度,也说明着语言的深邃性和哲理性与作家的思想深度及现实的深度密切联系着。

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描写语言和议论语言在《阿Q正传》里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殊艺术功能,都显示了作者的独创性。“语言的讽刺性与批判性,形象性与动作性,深邃性与哲理性都贯穿于作品之中。”⑤同时它们相互协调,在语言运用的全局上也显示出统一性,呈现出这篇小说特异的语言艺术风格。

结语

“《阿Q正传》中各种语言材料融为一炉,既非固有白话,更不是一位‘欧化’,既以大众口语为主体,又更加丰富、精密、纯净、富有艺术生命力。这是鲁迅所说的‘四不像’,是《阿Q正传》的语言产生巨大艺术力量的基础,也是鲁迅独特语言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③《阿Q正传》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上的伟大成就,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语言文字遗产。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母性光辉 (1)“绿化树”—马樱花 在章永璘到农场后的第一天正式劳作时,马樱花与他第一次见面,当时谢队长让章永麟跟着她们这群妇女刨粪,这当中包括了马樱花,她一句关切的话语“别累着”使章永璘无比感动,在章永璘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被人关怀,被人爱护的。同时她作为一个没有丈夫又有着孩子的女人,对初次见面的章永璘,她没有一丝顾虑,将钥匙给了他,让他去她家拿镐头。可见她对章永璘是一见钟情。对生活,她从不马虎,在当时那样的特殊时期,家家户户都是将稗子弄成稀饭,而她那双巧手却将稗子米弄成了干焖饭。“稗”是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是稻田的害草。但在那个特殊时期,稻子颗粒无收,人们为了生计也是挖空了心思呢。她对章永璘既温柔又怜悯。更难得可贵的是对章永璘那纯真的慷慨。她专门跑去章永璘的“家”,明知故问地打听说,你们谁是唱诗歌的“右派”,其实只是想把他“骗”去家里,给他吃一顿好的。对章永璘来说,白面馍馍在那样的时候实在是太贵重了,以至于章永璘几番推让。虽然她很喜欢笑,时不时就会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当章永璘看见那个白面馍馍的指纹印留下一颗清亮的泪水时,她不笑了,而是叹气地说了句,唉,遭罪哩。此时她对章永璘,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她稚气未脱。在她与尔舍玩闹时,那爽朗的声音,快活的曲调,诙谐的歌词,搂着尔舍在像在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天真的神态,土房子充斥着她跟孩子叽叽喳喳的笑声。她宽容大度。当章永璘向马樱花问起海喜喜时,她讲到一半便不说了,只是一个劲地说海喜喜是个没起色的货,这也是她经常骂海喜喜的一句话。她其实一早就知道海喜喜某天偷看她沐浴,这事关系到她自身的名誉,但同时也关系到海喜喜的名誉。她不仅没有当时对海喜喜破口大骂,而是装聋作哑,但是她心知肚明并且照常跟海喜喜来往,还让尔舍跟他一起玩闹,但是她对海喜喜的态度跟章永璘是截然不同的。她对章永璘崇高的爱,就像一个哺乳自己孩子的伟大母亲。她用她的聪明才智换取的食物喂饱了章永璘,那食物注入了仁爱,注入了精神力量。她一心只想章永璘好好念书。[1] 在圣经里,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在张贤亮的小说里,女人是男人的脊梁骨。[2]马樱花的不断施舍,使他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恢复了往日的青春活力和尊严。马樱花这位自由的女性,在他急需温饱的时候,给他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支撑起他那沉重的灵魂。马樱花的一句“你还是好好读书吧”,不仅扑灭了他心中的肉欲,使他的灵魂爆发了一场震撼,而且重新点燃了他追求真理、学习知识的火焰。 (1)黄香久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是个美丽丰满的女子,因为男女关系问题被送去劳动改造。青春大胆的她因为在芦苇塘里洗澡遇到了男主人公章永璘。他们对视了一会,章永璘就跑开了,再次相见已是八年后了,她已三十一岁,他三十九岁。这一次见面,他们结合了。在婚后的生活中,她开始悉心照料她。她从来不吃油,只在给章永璘调油的匙子上舔一下。这种粗俗的动作表现了她对章永璘的疼爱和关怀。她是必须把她的爱情完完全全表现出来的,让你明白无误知道她付出了多少,知道她爱情的重量与程度的女人。她就是这样痴情地爱着章永璘,自己从来舍不得在饭菜上滴一滴油,舍不得吃半片肉,噙在黄香久眼中的泪水不

一、中文、文秘类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讲课讲稿

一、中文、文秘类 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闻学、国家新闻、体育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编辑学、传播学、文秘、涉外文秘、文秘与档案、公共关系学与文秘、现代秘书与公共关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现代文秘与文化传播、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涉外商务秘书、新闻与文秘、法律文秘、科技文秘、商务文秘、文秘教育、历史学(含研究生相关专业)、哲学(含研究生相关专业) 二、艺术类 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舞蹈学、舞蹈编导、戏剧学、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影视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媒体创意、广告学 三、法律类 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商法、刑事司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军事法学、商务法律、法制学、民法学、环境法、劳动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商法、金融法学、财税法、涉外经济与法律、律师事务、法律事务 四、社会、政治类 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口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社会调查、社会工作与管理、城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保险、劳动保障、劳动保护、劳动监察与仲裁、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矫正、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家政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五、经济类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税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投资经济、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税收学、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 六、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海关管理、行政管理学、警察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

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诗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必然离不开这个外壳。下面是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欢迎阅读: 一、关于变异性 韦勒克、沃伦说:“诗是一种强加给日常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诗没有现成的媒介,需从其它语言那里借用媒介。“‘借’就是‘破坏’。没有‘破坏’诗就寻觅不到自己的媒介。”[1](p38)“借”的结果就使得语言的内涵发生了变异,从而也增加了语言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变异主要是通过“破坏”词义和“破坏”语法来实现的。 我是如此为疼痛所烧炼/我渴,我渴,我渴得必须咬破自己的皮肉/狂饮在动脉中涌流的自己的鲜血! ——阿垅《琴的献祭》 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 ——海子《麦地》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的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疼痛”、“烧炼”、“渴”、“洗”、“劈开的疼痛”……这些词语的意义已遭“破坏”。它们,连同与它们相组合的诗歌语言,其指称表意功能已经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语言的意味。它们主要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叙述,而是对内心世界的呈现。《琴的献祭》中的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新生、渴望巨变的强烈心情;《麦地》中的“洗”字虽尚有些许原义,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对于“麦浪”是“擦”的意义;对于“月光”则有“渡”的含义,同时反映出丰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和他们在割麦时的愉快心情。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臧克家《场园上的夏夜》:“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闷热”本为肤体觉,但因为“斜挂”而转移为视觉;陈敬容《野火》:“我要采撷所有/春天的香气”——“香气”本来是嗅觉,也因为“采撷”而转化为视觉。 遭到“破坏”的语言,其交际功能已经退化到最低限度,而抒情功能则发展到最大限度。凭借诗中前后语言的反射,日常语言就披上了诗的色彩,蕴涵了诗的韵味,变成了诗的语言。 通常,书面语言是要遵循语法的(包括诗以外的其它文学语言),但诗常常违“法”,它在词义的搭配、词语的顺序等方面常常破“格”,以造成一种突兀、奇特的效果。“破坏”的结果,产生了特殊的语言,中国人称为“诗家语”,西方人叫做“poetic diction”。

浅析张贤亮小说语言的地域特色

浅析张贤亮小说语言的地域特色 发表时间:2017-12-15T16:54:00.8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2期作者:杨金珠 [导读] 1957年的一场“右倾”运动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杨金珠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一中学730300 摘要:1957年的一场“右倾”运动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而张贤亮就是其中一位因发表《大风歌》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劳动改造20余年。 关键词:张贤亮小说语言地方特色 张贤亮于1955年由北京移居宁夏,两年后就被打入错判20余年的深渊,但是,张贤亮对塞上江南——宁夏这片土地却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说宁夏为张贤亮的第二故乡一点也不为过。这种感情,在张贤亮的多部作品中都有显露。在他的作品中读者不仅能读到大西北雄浑壮阔的风景,更能读到西北人民质朴的生产风俗。 具体的来说,张贤亮小说的语言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方言土语的使用。 张贤亮的小说就是这样,从宁夏活人的口中吸收大量的有生命力、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保持着土色土香的纯真韵味。它与宁夏苍茫大地的风土人情巧妙的结合,就能真实地在现作者笔下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及思想。 一、银川话韵调句式的独特韵味 在《陇上秋色》中,青年人问何书记的“声宝”牌录音机是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何书记说:“走你的走吧!不信,你去看发票。”其中“走你的走吧”动词和代词的重复便是宁夏人说话的一种特色,既是一种特殊的强调作用,又能表现银川人说话的一种随意性。《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也有很经典的一句宁夏腔调——“胡扯淡!连他妈命令也不会发”。“胡扯淡”的意思即为乱说话,这样的语调在宁夏话中还有很多,从中也可以看出西北农村人说话的直爽,干脆与粗莽。 二、叠字的运用 宁夏人说话常有使用叠字的习惯,宁夏话中的叠字却是别有一番韵味,充满了地方特色。 《绿化树》中,营业部主任说:“赶快离开这穷窝窝子”。这里的“窝窝子”不仅是个地点更是表现出了这个地方的局限性和范围的狭小。又如,马缨花在谈到做饭技巧时候说:“黄萝卜切成丁丁子,希不美!”也是一种强调事物的状态的口语词汇。 再如《河的子孙》中这一类叠字就相当丰富了。诸如:学生娃娃子、侧影影子、叶尖尖子、草人人儿,比比皆是。 三、平实朴素的口语 如天贵回忆解放前自己被征兵时,母亲送他到县上,一定要他照张相,“妈说,照个相,人的霉影影子就脱在纸上了,人就能转运……相片前面,是一盆白不磁拉的叫不上名字的花。人背后挂着黑不溜秋的布单。”这里“白不磁拉”、“黑不溜秋”都是口语词汇,仅仅通过几个口语词汇便表现出了封建妇女的迷信思想也突出了照相馆的简陋。 在《灵与肉》中,老放牧员安慰因说了“实话”而被当成“右派”的许灵均安心劳动,说道:“话可说回来,还是劳动好,别当干部。我快70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吃炒豆子嘎巴嘎巴的……”他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表明了自己对官场的是非观念,还以自己的身体状况说明了劳动的好处。这样的语句出于一个历经世道的老者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看透世间的正误,只求身体的安康。 四、生动的比喻 比喻,如那满天星斗,在言语的长空随处可见,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无限的能量,稍加择用,即可化重为轻,化劣为优,点石成金。而西北宁夏话中的比喻,更是突出了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用生活中及其普通的事物或是农具等,便可生动的比喻一件复杂的事情。 《陇上秋色》中,长安规劝进义不要忘了过去:“你忘哪?那一年,为了两荷包豆子,让‘ 甩手掌柜’捆了你一绳子。”“甩手掌柜”这一形象的比喻是形容只掌权不干实事的干部。而“捆了你一绳子”比喻被逮捕处理。这些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动作性,让人感到活灵活现。 《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中,工作组宣布要把所有的狗在三天之内消灭掉,否则就是“窝藏了阶级敌人”,邢老汉十分不解与不舍,他说:“要毙我的狗就先毙我邢老汉!”队长去给邢老汉做工作,并说自己当干部的苦衷:“这些年来,我也学会了挑担子,总得两头都顾到。哪头顾不到,扁担就得打滑,……你一个人,吃饱了连小板凳都不饿,好歹都能凑合……你就愁着一条狗,我这愁着三百好几的人呢!”“挑担子”,“两头都顾到”形象地说明了极左年代,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和难处。不仅要按上面指示办事,又要尽可能保护群众的利益。稍有闪失,扁担“打滑”就会出问题。他用这种富于口语的比喻而且是农民朋友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说明了自己的难处与处境,又不失劝说的动机及条理性。 在张贤亮的纪实性小说《我的菩提树》中,描写了一位农民干部马队长讲话特点后,张贤亮感叹道:“他一口地方方言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他吐出每一个音都有别致的韵味,好像语言不是通过喉咙而是靠两片嘴唇和上下颚的张合拍出的,显得异常强劲有力。……每句话都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这个评价是相当富有见地的,表现出了张贤亮长期使用宁夏方言土语的独到见解和把握。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汪曾祺 ①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胡适提倡“白话文”,提出“八不主义”。他的“八不”都是消极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没有积极的东西。他忽略了一种东西:语言的艺术性。结果,他的“白话文”成了“大白话”。他的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实在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语言。我们的语言都继承了前人的语言,是在前人的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意蕴就越丰富。 ②这可以说是书面文化,另外一种文化是民间的,口头文化。我在兰州遇到过一位青年诗人,他怀疑甘肃、宁夏的民歌可能是诗人的创作流传到民间去的,因为那里的民歌是那样善于用比喻,押韵押得那样精巧。可有一回他遇见了一对婆媳,这婆媳二人把他“吓倒”了: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一句散文——所有的对话都是押韵的。媳妇到一个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咯咯地笑着哪!” ③这是我所听到过的祷告词里最美的一个。我甚至觉得,不读民歌,是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④有一首著名的唐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并没有说这位新嫁娘长得好看不好看,但是宋朝人的诗话里已经指出,这一定是一个绝色的美

女。这首诗制造了一种气氛,让你能感觉到她的美。 ⑤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了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少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⑥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我的作品,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不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加”在一起的。语言不能像盖房子一样,用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语言是处处相通,有内在联系的。 ⑦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文气”是中国文论特有的概念,从《文心雕龙》到“桐城派”一直都讲这个东西,我觉得讲得最好、最具体的是韩愈。他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⑧后来的人把他的理论概括成“气盛言宜”四个字。我觉得他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观点。他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实。我认为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他提出了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

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歌: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清新淡雅、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委婉含蓄、深沉隽永、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简练生动、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平字见奇、准确精练、色彩丰富……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一)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鉴赏】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答题示例(二)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

张贤亮《灵与肉》研读

张贤亮《灵与肉》研读 一、作家自述。 张贤亮国家一级作家,江苏盱贻人。1936年生于南京,在家庭影响下,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9.18事变后回国,先后结交过张学良、戴笠等人,1949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于是,被认为出生于反动家庭的张贤亮,注定要历经一番磨难。1954年不到18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来张贤亮的父亲在监狱中死去,18岁的张贤亮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19岁的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到宁夏这块至今也不富裕的土地上,他们在贺兰山下安了家。 1957年7月,张贤亮新创作了一首搏动着青春豪情的《大风歌》,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学月刊《延河》登载,引起了轰动。但是,就是因为这首《大风歌》,张贤亮遭到了猛烈的批判。《大风歌》成了右派言论的代表作品,作者张贤亮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关进银川市附近的劳改农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囚犯生活。1960年的一天,张贤亮逃离了被关押了三年的劳改农场。但是,很快就被抓了回去过着遥遥无期的改造生活。张贤亮右派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的,在这期间,以“书写反动笔记和知情不报”的罪名被判三年管制;在“社教运动”中再次以“右派翻案”的罪名被判三年劳教;“文化大革命”中,升级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群众专政;1970年,又被投进农垦兵团监狱……运动一来就抓去劳改,劳改几年又被转移到另一个农场就业劳教,境遇非常惨烈。这种抓了放,放了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直到1979年9月张贤亮被彻底平反。告别了长达22年之久的右派生活,这时的张贤亮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成了一位四十三岁的中年人。1980年张贤亮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 1980年,1983年,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更是让张贤亮名声大振。他担任了宁夏作家协会主席、文联主席,完成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张贤亮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士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等。 在他的身上,活泼、开朗是主流,但一半是苦难。所不同的是,张贤亮把苦难咀嚼成大段大段的抒情文字。重新执笔后的张贤亮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的重要作家之一。199 2年,张贤亮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下海弃文从商。宁夏有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宁夏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历史。面对宁夏的荒凉、沉寂,面对巍峨无语的贺兰山,镇北堡是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张贤亮从这片荒凉中看到了商机,1993年张贤亮当起了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影视圈内颇有影响。 张贤亮在 1957 年 4 月 7 日写给《延河》编辑部的信中,以一种直率的年青人的激烈和自信宣称:“我要做诗人,我不把自己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的感受去感染别人,不以我胸中的火焰去点燃下一代的火炬,这是一种罪恶,同时,我有信心,我有可能,况且我已经自觉地挑起了这个担子……。”这里,我们看到青年张贤亮对人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格局中,中国作家通过对汉语现代性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重新思考产生了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第二,在语言资源的问题上,对于民间语言的充分吸纳和对西方语言的互文,是这一时期中国作家与诗人的两种相当突出的语言实践;第三,个体语言策略的采用导致了文学语言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变革,对于20世纪以来汉语现代性的又一次重建,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启示。一全球化时代的汉语自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剧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还体现在与我们的精神/生存密切相关的文化/语言层面。全球政治,不仅发生于民族国家之间,还发生于不同的经济集团、文化类型和语种之间。所以说,全球政治,还是一种文化的政治、语言的政治。但是,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图景中,拥有着全世界最多使用者的汉语,却处于相当明显的弱势地位。面对这样的弱势处境,作为汉语最为重要的实践者,中国作家产生了相当突出的语言焦虑。不过,完全不同于20世纪之初的中国作家面对世界所产生的语言自卑的是,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的语言焦虑,却是对母语的敬惜与卫护,是一种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格局之中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信以及与此相应的丰富思考和历史承担。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中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在李锐那里表现得

最为突出。他曾明确指出:“在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这些后来者,要用自己的杰出作品建立起现代汉语的主体性,要用自己充满独创性的创作建立起现代汉语的自信心。这是每个汉语写作者无法推脱的历史责任”。在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之中,汉语文学应该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在贾平凹那里,“汉语主体性”的诉求则以其所欲建立的“新汉语文学”作为表征。他认为:“二十世纪末,或许二十一世纪初,形式的探索仍可能是很流行的事,我的看法这种探索应建立于新汉语文学的基础上”,汉语文学应有其“独特于西方的思维”。的“民族性”。在语言/民族的意义上来思考“新汉语文学”或“汉语主体性”,在韩少功那里亦有体现,只是他更加强调世界背景中汉语作为母语、作为我们的先民所留给我们的语言遗产对于形成我们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晚生代作家”邱华栋也认为,现代世界的文学发展自拉伯雷以来在先后经历了文学的“欧洲方式”和“美洲方式”之后,即将到来的,必然是文学的“亚洲方式”,因此,“作为(东亚)这块大陆上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他不仅“感到了骄傲”,更是深感自己的“任重道远”。而诗人于坚对于其所认为的“汉语诗人应该在西方获得语言资源”这一主张的贬斥,以及对“在诗歌中,中国人、印地安人、老挝人、澳洲土著与英语世界的智慧并没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发达或不发达的高下之分,不存在所谓‘接轨’的问题”的强调,则正是“汉语主体性”的突出体现。 如果说,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格局中,“汉语主体性”的提出是对其弱势处境的自觉超越的话,那么,在汉语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以及当下中国

汉语言文学专业答题技巧

考研笔记之答题技巧——汉语言文学 最近闲暇时间过多,在憧憬未来的同时顺便过滤了一下过去,觉得有必要把曾经的必胜法宝拿出来分享,前慰逝者,后促来人。 其实,中国目前的阅卷流程依然十分机械,基本上很难从卷面看出你的真实水平,除非你真的是博通中西学贯古今。所以,怎样让自己的卷面出彩就是当前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这里的文学类答题技巧也只是纸上谈兵,说不上十分高明,但我颇以为傲,大家先浏览下吧。 开头篇 一、 从大框架概言之 每个问题都会有一个大框架,比如说时代背景、地域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如此等等,这些大框架的东西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但是也有捷径,如果现在已经来不及去积累,那就翻一翻一些大家的著作吧,那上面会有他们对古人古时古事的精湛演绎。 例:问题——谈谈阮籍的诗作特色(涉及魏晋正始时期) 李泽厚《美的历程》有言: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宗白华《美学散步》有语: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鲁迅在《魏晋风流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认为:魏晋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再标榜一下魏晋风流——魏晋时期一代新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的人格美,是乱世之下痛苦心灵的折射,具有颖悟旷达真率之美,阮籍、嵇康、陶潜都是代表人物,《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答:A方案 第二代美学大师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有言: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该评价的为确论。在这样一个时期,阮籍的横空出世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诗作无一不带有这种自觉意识。然后开始谈他的咏怀八十二首,举例是必须的,“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之类,最好加上比较经典的评论,鈡嵘《诗品》云其“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等等。 B方案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是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肺腑之言,十分精湛。魏齐王曹芳正始时期,这混乱与苦痛达至顶峰,诗人阮籍正是这乱世里吟唱“正始之音”的第一人。然后同上,也可以顺便谈谈弃经典而尚老庄的“竹林七贤”,视野放开阔些,不能就诗谈诗,以诗作为主,适当谈谈时代、谈谈作者、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最好保持中立,有褒有贬可也。比如阮氏不满于司马氏的铮铮铁骨固然可歌可泣,但诗作就过于隐约曲折了,有失真美。 同样,每一门课都会有框架性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答题。刚才说的是古代文学,现当代、外国、文艺学、语言学同是如此。

中国语言文学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语言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关于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9期.王福和. [2].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童庆炳. [4].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 《河池学院学报》.2015年3期.杨荣. [5].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关于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文化与诗学》.2012年1期.童庆炳. [8].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馆员.

《现代情报》.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7期.秦殿启. [9].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期刊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9期.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0].省级“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简介——中国语言文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3期. 二、中国语言文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唐前及唐代志怪传奇中的猿猴意象. 作者:冷琼.中国语言文学南开大学2005(学位年度) [2].《姑妄言》与明清艳情小说中的性描写.被引次数:1 作者:陈英.中国语言文学南开大学2005(学位年度) [3].中古时期动相补语“得”.被引次数:1 作者:杜洁芳.中国语言文学南开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中国文学理论》评论

用西方理论解析中国古代文论 ——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解析 徐志啸 刘若愚是美国著名华裔学者、斯坦福大学已故教授。他早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在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曾先后任教于英国、香港、美国的多所大学。1967年起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若愚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诗学〉、《中国之侠〉、《李商隐的诗〉、《北宋六大词家〉、《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艺术精华》等学术著作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方面,造诣精深,特别注重于用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在这方面,他被西方汉学界称为开创性人物,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他还努力融合中西诗学,建立比较诗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得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是刘若愚生前的代表著作,它问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出版后,获得美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采用现代西方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文学理论首屈一指的新著,内容丰富,阐述精辟,为西方人士提供了认识透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最佳窗口、比较参照中西文学理论的最好模式。[1] 本文拟对该书作一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梳理,从中汲取对我们中国读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益的东西,同时有利于借助西方的眼光认识和比较中西文学理论的异同。 关于文学研究对象 刘若愚首先提出的一个认识观点,是文学研究对象问题。他认为,一般对文学研究,有两种分类,一是分为二类——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一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这当中,对具体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还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内涵和分类。对此,刘若愚在开篇“绪论”中先列出了一张表,将自己对文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划分,作了图解——分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两大部分,文学研究部分包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部分,其中文学批评分为理论性的批评和实用批评,理论性的批评由文学的理论和文学性理论组成,实用批评由阐释和评价组成;文学批评部分包括批评史和批评的批评,其中批评的批评分为批评的理论性批评和批评的实用批评,前者包含批评的理论和批评性理论,后者包含阐释和评价。这里须要解释的,首先是文学批评这个概念,刘若愚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概念——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即总体的理论性探讨,和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其次是所谓理论性批评,它包括文学的理论——属本体上

论张贤亮小说的创作特点

论张贤亮小说的创作特点 王亚红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从张贤亮坎坷的个人际遇谈起,从根本上分析和把握了其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和特色创作成因。再着重研究其小说——《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它们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着手,对作品中“饥饿”、“性”的涉及和“贱民”、“妇女”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作了深层次的挖掘。同时,张贤亮小说创作过程中意境、诗情的融合与雅言、俗语的运用,也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对张贤亮小说创作特点的认识。【关键词】: 知人论文生命本能贱民畸奇诗情 鉴往而知来的反思文学力求在对社会历史根源的发掘中引出深刻的历史经 验教训,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然而在反思浪潮中,张贤亮可称是“独树一帜”。仅从一篇作品固然很难对一个作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从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还是可以窥见此作家一定时期主要的取材特点、表现方式、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的。深究张贤亮小说,尤其是《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九部系列中篇中最先两部——《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张贤亮是一位比较成熟的作家,他在其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着自己的个性与追求。他有着较高的艺术表现才能。张贤亮前期的作品虽然完整且具有一定深度,但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只不过混同于一般的“反思文学”。只有在文学的不断发展中,他笔下的现实主义才走向深化,创作个性也才能鲜明地呈露出来。然而,小说的一切内容与形式,只不过是为了表现作者深层次的思想,即用文学的客观审美意识去影射人类思想上根本性的思索。 张贤亮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真切,技法朴实、圆润,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什么因素形成了他作品的基调与深度?其作品及其创作究竟有哪些与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版本

第六编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绪论 【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5.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思考题】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王实甫及其创作【思考题】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第三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思考题】 1.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2.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3.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其美学价值如何? 第四章南戏 【思考题】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第五章元代诗文 【思考题】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第七编明代文学史 明代文学绪论 【思考题】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思考题】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思考题】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3.小说《水浒传》和元杂剧“水浒戏”在内容选取上有何差异? 第三章明代诗文 【思考题】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思考题】 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思考题】 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汉语言当现代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当代现代文学 第一部分(1~~44)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故事新编》 2.论鲁迅创作于西方现代文学 3.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4.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5.《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6.《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7.《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8.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9.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10.戴望舒诗歌研究11.卞之琳诗歌研究12.何其芳诗歌研究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13.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14.张爱玲小说研究15.孙犁小说研究16.汪曾祺小说研究17.论穆旦的诗18.论钱钟书《围城》19.论贾平凹的散文20.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21.论余秋雨的散文22.论余华的小说23.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24.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25.舒婷诗作简析26.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27.评王安忆的《长恨歌》28.评铁凝《玫瑰门》29.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30.论王朔的《动物凶猛》31.论韩东的诗歌写作32.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33.我读海子的诗33.昌耀诗歌研究34.重读寻根小说35.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

2.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36.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37.阿来小树的叙事艺术38.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想象39.90后小说研究40.网络文学之我见41.生态文学研究42.新市民小说研究4 3.官场小说研究4 4.新世纪文学审美形态研 第二部分(1~~83) 1.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3.论阿Q性格 4.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 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6.论左拉对矛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7.论里尔克对冯至诗歌的影响 8.论冰心体 9.论曹禺的《雷雨》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11.论丰子恺的散文创作12.论中国现代学者散文13.论戴望舒的诗14.论徐志摩的诗15.论绘画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16.论感觉派17.论钱钟书的《围城》18.论上海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19.论满族文化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21.论海派22.论京派22.论九叶诗人24论孤岛文学25.论解放区的文学创作26.论“赵树理方向”27.论老舍的《茶馆》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9.论寻根文学思潮30.论新写实小说31.论新历史文学32.论朦胧诗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34.论舒婷的诗歌创作35.论任洪渊的诗歌创作36.论晚生代小说创作37.论杨朔散文的意境38.论

中国语言文化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中国文化系统(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印度文化系统(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 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了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一、“文化”的界说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即花纹。 “文”若干层引申义 1)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3)美、善、德行 “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期《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词 在西方,“文化”的意义 拉丁文中的Cultra,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二、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常识理解的文化 学文化(文字) 文化补习班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文化局、文化部 2、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中国功夫、太极拳 京剧(中国歌剧) 针灸推拿(中医) 新石器文化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3000字)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1. 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 4.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6. 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 8. 《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 10. 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 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 1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 21. 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七言诗 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世说新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