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张海萍朱良均闵思佳杨明英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应用生物资源研究所,杭州 310029)

摘要本文概述了浙江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国家重点学科、生物资源与高分子材料实

验室在蚕丝蛋白(丝胶和丝素)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医用生物材料、环境材料和新纤维

材料等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成果。延伸了蚕丝产业及桑蚕茧丝综合加工利用途径,拓展了蚕丝蛋白在服

饰面料等传统领域外的应用,为进一步利用蚕丝蛋白生物资源研发新型功能材料建立了基础和参考依

据。

关键词蚕丝蛋白;丝胶;丝素;生物资源高分子;生物材料;应用研究

Research of Silk Protein Applied in Functional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ZHANG Haiping ZHU Liangjun MIN Sijia YANG Mingying (Institute of Applied Bioresources,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s of silk protein studied at the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s and Macromolecuar Material, National Key Subject of Economic Animal,

Zhejiang University ar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e potential of silk protein used as

biomaterial, environmental material and fiber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It provides the novel approaches for

the processing of the silkworm coco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practical functional

materials from the silk protein (sericin and fibroin).

Keywords: silk protein; sericin; fibroin; bioresources material; biomate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蚕丝蛋白是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除了应用于丝绸面料、纤维服饰等传统领域外,蚕丝蛋白作为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已日益引人瞩目,不仅拓展了桑蚕茧丝的应用领域,延伸了蚕丝产业及桑蚕茧丝综合加工利用途径,提升了蚕丝蛋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对提高蚕丝行业经济效益,推动蚕丝业循环经济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国家重点学科、生物资源与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多年来开展蚕丝蛋白在生物材料、环境材料和新纤维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蚕丝蛋白(丝胶和丝素)制备、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材料的开发研究,如丝胶凝胶支架、丝素基创伤修复膜、丝素基骨组织修复支架、丝素基尿道修复支架、基因重组型丝素组织工程支架、蚕丝蛋白涂覆织物和新纤维材料、蚕丝蛋白高吸水材料等的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 蚕丝蛋白的基础研究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771633);浙江省优先主题项目(编号2007C13043)。

作者简介:张海萍(1980-),女,博士后。Tel: 0571-********;E-mail: hpzhang1980_a@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6125060.html,

通讯作者:朱良均,男,教授,博导。Tel: 0571-********;E-mail: ljz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6125060.html,

蚕丝蛋白的胶凝特性与凝胶结构的研究[1-3]。丝胶的凝胶化一般在 6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并随着温度的上升和pH值的降低而加剧。丝胶凝胶的分子结构为无规卷曲和β构象。丝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胶凝作用,当调节pH值至等电点附近(pH 4.5)即会快速胶凝。通过圆二色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丝素结构从液态地无规卷曲转化为凝胶态时的β构象。丝胶的胶凝速度快于丝素,而其凝胶强度较弱。丝胶受到热水的作用会产生凝胶-溶液的相互转化,而丝素不发生此现象,这是两者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所致。为丝胶(丝素)溶液的有效利用及凝胶材料的制备建立了理论基础。

自制脱盐装置制备丝素蛋白粉[4]。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可有效提高丝素蛋白粉生产效率和收率,而且可以起到脱色的作用。所得丝素蛋白粉氨基酸含量与茧丝中的氨基酸含量相差不大。采用自制脱盐装置和喷雾干燥组合制备丝素蛋白粉简便可行。

冷冻干燥对丝素蛋白凝胶结构的影响[5]。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丝素凝胶在冷冻干燥前后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丝素蛋白中分子链内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分子链间β-折叠结构含量减少,并有部分无规卷曲结构转变为β-折叠结构,但冷冻干燥前后总的β-折叠结构含量变化不大。为丝素凝胶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丝素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内作为微胶囊壁材应具有的相关理化性质[6]。经钙盐解的丝素蛋白溶液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和稳定性,在 pH 3~10范围内其乳化特性和稳定性变化不是很明显。随着丝素浓度的增加,丝素蛋白的乳化特性、起泡性及其稳定性增强,溶液呈乳白色均匀体系。丝素蛋白的这些良好性质为制备丝素蛋白微胶囊建立了物质基础。

不同分子量丝胶制备粉末的溶解性差异及其成因[7]。用沸水法和高温高压热水法提取丝胶溶液,分别在90℃热水中进行二次降解处理,获得具有不同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的各种热水解丝胶溶液,经冷冻干燥制成丝胶粉。对各种丝胶粉的热水溶解性差异比较和成因探讨表明,热水二次降解能够提高丝胶的水溶性,降解处理时间越长,水溶性越大;丝胶的分子质量大小能显著影响其溶解性,而丝胶的结晶结构含量对其溶解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不同溶解性丝胶的有效利用。

不同结构丝素蛋白对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影响[8]。用中性盐水解方法获得以无规卷曲结构为主的丝素蛋白 (SF) ,再经乙醇处理得到具有β-折叠结构的丝素蛋白 (ALSF)。以两种不同结构的丝素蛋白作为羟基磷灰石 (HA)沉积的有机模板,通过共沉淀的方法获得 HA/SF和 HA/ALSF复合粉末。利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表明,2种丝素蛋白均对 HA晶体的形核和生长产生影响,但不同结构丝素蛋白调控生成的复合材料其形貌和结晶尺寸有所不同。以上研究结果为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丝素蛋白的解酒功能[9]。通过观察小白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情况,研究比较丝素水解物及其不同组方的解酒、抗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丝素水解物对抗醉酒有一定效果,但以丝素水解物 +Vc+中药提取物组方的效果为最好。为丝素蛋白解酒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辐射剂量对丝素蛋白膜和丝素海绵膜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10]。探讨了10、15、20和25kGy 的γ射线辐射灭菌对丝素蛋白膜和丝素海绵膜的影响。发现采用此剂量的辐射灭菌增加了纯丝素膜的断裂伸长率和丝素海绵膜的弹性模量(p〈0.05),丝素材料的主链结构和热稳定性能没有明显变化。25kGy以下辐射剂量对丝素海绵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方式,可以作为丝素材料辐射灭菌的剂量参考。

2 丝胶新型材料的开发研究

海绵状纯丝胶凝胶支架的开发[11]。以沸水法提取的普通茧层丝胶为原料,在不添加化学交联剂的条件下,采用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海绵状丝胶凝胶支架材料。通过对不同制备条件(如丝胶浓度、冷冻时间、冷冻温度和冷冻解冻次数等)下丝胶凝胶生成率的比较分析,确定了效率最高的丝胶凝胶制备工艺条件。并对不同条件下制备丝胶凝胶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和形态结构等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实用性凝胶支架材料建立了基础。

目前,正在开展研究的还有包括丝胶凝胶膜、丝胶凝胶骨修复支架、丝胶凝胶药物释放载体及丝胶基高吸水材料等丝胶新型材料,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 丝素新型材料的开发研究

丝素/明胶复合生物膜的研究[12]。将丝素溶液与明胶溶液按不同共混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混合,制备成丝素/明胶共混膜,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丝素与明胶的共混性好,共混膜结构改变,热稳定性好;烘干时间对共混膜的溶胀率和溶解率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乙醇处理对溶胀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共混比则对溶胀率和溶解率都有极显著影响。

丝素/壳聚糖复合生物膜的研究[13]。采用共混法制备丝素/壳聚糖共混膜,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丝素/壳聚糖共混膜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克服纯丝素膜刚而脆的弱点。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各种配比的丝素/壳聚糖共混膜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基本上符合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

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14]。将丝素蛋白溶液涂覆于经过化学刻蚀处理的涤纶织物上,获得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并对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和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丝素蛋白涂覆整理涤纶织物的涂覆增重率为11.6%,热水溶失保持率为 84.17%,回潮率增加3.8倍,涂覆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度和伸度略有降低,但其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涂覆涤纶织物的纤维间填充了丝素蛋白,红外分光光谱检测到丝素蛋白的吸收特征,明确了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具有改善织物性能的效果。

创伤修复用环氧化合物交联丝素凝胶的研究[15-18]。以二缩水甘油基乙醚(PGDE)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交联结构的丝素凝胶。采用氨基酸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等方法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较高温度形成的丝胶凝胶中PGDE与丝素蛋白通过分子间交联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而在冰点温度下形成的凝胶中,PGDE与丝素蛋白没有发生交联。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丝素凝胶热稳定性的比较分析,可知丝素凝胶的热分解温度峰值随着丝素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随着交联剂PGDE体积分数的增加,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利用该作用获得两种不同结构和性能的凝胶材料。通过对丝素蛋白分别在冰点以下或较高温度下形成的丝素凝胶材料的细胞毒性的研究,发现两种凝胶材料均呈现出较高的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毒性均为1级,都在可以医用的合格范围内;另外实验还对环氧化合物和戊二醛两种交联剂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对比,发现环氧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戊二醛。明确了环氧化合物是丝素蛋白材料改性的更为安全的交联剂。

基因重组丝素的合成及支架的研究[19,20]。将家蚕丝素中的序列(GAGAGS)n与纤维连接蛋白中具有细胞粘附性能的RGD序列TGRGDSPA和弹性蛋白中的GVPGV序列进行基因重组方式进行克隆表达,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丝状蛋白作为生物材料制备基质,并采用静电纺丝制备了纳米纤维,可用作无纺布制备纤维材料。将家蚕丝素中的序列(GAGAGS) 6与蜘蛛牵引丝中的亲水性序

列YGGLGSQGAGRG进行基因重组获得新型蛋白,并通过湿纺和静电纺等方法制备出了纳米纤维材料。

目前,正在进行丝素创伤修复膜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丝素基高吸水材料以及丝素/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支架等材料的研究。

4 其它研究

蚕丝蛋白质量标准指标的研究[21]。检测分析了丝素与丝胶中的氨基酸含量、干燥失重和灰分等质量指标,砷、铅等重金属含量的安全性指标,以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参照食品、化妆品等国家标准限量规定,结合蚕丝蛋白的特性和生产制备现状,提出了评价丝素与丝胶质量优劣的指标及相应的数值范围。为制订丝素和丝胶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有力依据,对指导蚕丝蛋白规范生产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高弹性高保暖性丝绵的探索研究[22,23]。采用碱液、超高温和自制柔软剂处理研制高性能丝绵。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丝绵的弹性回复率为92.37%~97.66%,弹性压缩率为59.21%~66.77%,均优于行业标准蚕丝绵被特级品的规定。丝绵的含油率为0.28%~1.39%,均优于行业标准蚕丝绵被一级品的规定。丝绵的平均保温率在81.91%~85.24%之间,传热系数的平均值在21.37~27.13 W/(m2·℃)之间。通过改变碱液浓度、柔软剂浓度、超高温处理时间和柔软剂处理时间等条件,发现这些因素对丝绵的弹性回复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柔软剂对弹性压缩率和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碱液处理和拉伸处理对丝绵纤维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碱处理和拉伸处理均可提高丝绵纤维的断裂伸长率,用1%碱液处理的丝绵纤维的相对断裂伸长率最高,平均值为19.66%。丝绵纤维经拉伸处理后,它的平均相对断裂伸长率从15.11%提高至22.7%。为进一步开发高弹性、抗压和抗折叠的高性能丝绵被提供了重要依据。

5 研究展望

多年的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蚕丝蛋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反应活性和多形态结构,通过修饰改良研制新型材料,提升其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等新型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已成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蚕丝蛋白的新功能特性的不断发现,蚕丝蛋白应用途径的拓宽,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也渐成现实趋势。

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前景广阔,蚕丝业循环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良均,姚菊明,李幼禄等,丝胶凝胶物理性状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7,23(1):47-52

[2] 朱良均,胡国梁,姚菊明,陈国定,李幼禄. 丝素蛋白在胶凝时的分子结构、结晶性的探讨[J],蚕业科学,1998,

24(4):226-230

[3] 朱良均,姚菊明,李幼禄. 蚕丝蛋白—丝胶和丝素凝胶特性的比较[J]. 科技通报,1998,14(1):12-16

[4] 朱正华,朱良均,陆旋. 丝素蛋白粉制备工艺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3):37-40

[5] 刘明,闵思佳,朱良均. 冷冻干燥对丝素蛋白凝胶结构的影响[J]. 蚕业科学,2007,33(2):246-249

[6] 朱正华,陆旋,朱良均. 丝素蛋白溶液乳化性质的研究[J]. 蚕业科学,2007,33(2):250-254

[6] 张海萍,闵思佳,朱良均等. 用热水解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丝胶粉的溶解性差异及其成因探讨[J]. 蚕业科学,

2008,34(3):477-481

[8] 丰强,闵思佳,张海萍等. 不同结构丝素蛋白对羟基磷灰石结晶的调控作用[J]. 蚕业科学,2008,34(3):472-476

[9] 祝永强,魏克民,朱良均. 丝素水解物及不同组方抗醉酒的动物比较研究[J]. 蚕桑通报,2008,39(3):16-18

[10] 高欣,丁益钟,张海萍等. 辐射灭菌对丝素蛋白材料性能的影响[J]. 蚕桑通报,2008,39(2):14-18

[11] Haiping Zhang,Mingying Yang,Sijia Min et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pongy hydrogel

from aqueous Bombyx mori sericin[J],e-Polymers,2008,066:1-10

[12] 马芳,朱良均,邹凤竹,丝素/明胶共混膜的结构与溶解性能的初探[J],蚕业科学,2005,31(3):306-310

[13] 陈春花,朱良均,邹凤竹等,丝素/壳聚糖共混膜的物理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探讨[J],蚕业科学,2007,33(3):

437-441

[14] 杜孟芳,闵思佳,张海萍等. 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J]. 蚕业科学,2007,33(3):427-432

[15] 闵思佳,陈芳芳,田莉等. 不同温度下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作用形成的凝胶结构[J]. 蚕业科学,2005,31

(2):161-165

[16] 闵思佳,陈芳芳,吴豪翔. 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化学交联凝胶的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5):

964-967

[17] 陈芳芳,闵思佳,田莉. 交联丝素凝胶制备条件的分析[J]. 纺织学报, 2006, 27(10):1-5

[18] 田莉,陈宇,闵思佳. 环氧化合物制备丝素凝胶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24(6):

1309-1313

[19] Mingying Yang, Chikako Tanaka, Kazuo Yamauchi, Kosuke Ohgo, Masato Kurokawa, Tetsuo Asakura. Silklike

materials constructed from sequences of Bombyx mori silk ?broin, ?bronectin, and elastin[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2008, 84(2): 353-363

[20] Mingying Yang, Junji Kawamura, Zhenghua Zhu, Kazuo Yamauchi, Tetsuo Asakura. Development of silk-like

materials based on Bombyx mori and Nephila clavipes dragline silk ?broins[J]. Polymer, 2009, 50(1):117–124

[21] 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等. 丝素、丝胶质量标准指标的研究[J]. 蚕业科学,2005,31(3):311-315

[22] 冯志红,朱良均,闵思佳等.高弹高保暖丝绵的性能[J]. 纺织学报,2007, 28(4):22-25

[23] 冯志红,朱良均,闵思佳等. 碱液处理和拉伸处理对丝绵纤维性能的影响. 丝绸,2007,1:34-37

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海萍, 朱良均, 闵思佳, 杨明英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应用生物资源研究所,杭州 31002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黄悦.张晓梅.原思训.HUANG Yue.ZHANG Xiao-mei.YUAN Si-xun红外光谱法研究不同丝胶含量老化蚕丝蛋白-文物保护与考

古科学2009,21(1)

古代丝织品是否含有丝胶,不仅对丝织品保存状况有一定影响,而且是丝织品文物保护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红外光谱作为有效的研究不同丝胶含量丝织品老化的一种检测分析手段的适用性,工作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不同丝胶含量的人工老化蚕丝纤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丝胶含量样品的红外谱图,一些特征峰的峰形、峰位、峰高均有明显差异,并且经不同老化方式老化的蚕丝蛋白的红外光谱图也有各自的特征,1445cm-1/1625cm-1比值可用于区分不同丝胶含量的样品.

2.学位论文杜孟芳蚕丝蛋白涂复涤纶织物的研究2006

本研究利用丝素、丝胶和壳聚糖等生物资源高分子溶液涂复涤纶织物,把涤纶织物的高强度、高弹性与蚕丝蛋白等天然高分子的人体亲和性、舒适性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涂复整合成蚕丝蛋白涂复涤纶织物的新功能面料,对合成纤维的天然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丝素蛋白的制备及丝素溶液特性的研究发现,中性盐制备的丝素分子量呈连续分布,不同方法制取的丝素蛋白分子量大小变化不大,大部分集中在20.1kD以上。不同条件下的

H<,2>SO<,4>制备的丝素分子量为4kD的肽段最多。丝素溶液是不稳定的,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时,容易降解为分子量更小的多肽或者氨基酸。

随着H<,2>SO<,4>浓度的升高,水解时间的延长及水解温度的提高,水解丝素的含氮量、粗蛋白含量、氨基态氮含量、水解度都随之升高。硫酸水解丝素过程中一些氨基酸被破坏,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酪氨酸含量逐渐减少,甘氨酸含量少于丙氨酸。水解温度、硫酸浓度及水解时间对水解度、丝素粉的回收率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平均肽链长度影响不显著。水解温度和硫酸浓度在丝素的制备中是重要因素。

120℃高温条件下制备的丝胶溶液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97~40kD之间,100℃温度条件下制备的丝胶溶液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50kD以上。

化学刻蚀减量处理方法条件直接关系到涤纶织物的涂复整理效果。本研究中选择确定化学减量率为8%左右的处理条件。即NaOH、乙二胺浓度、1227的浓度分别为

:0.8%(w/w)、20%(v/v)、0.4%(v/v)、70℃水浴、处理1h。通过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在涤纶纤维上引入-NH<,2>、-COOH和-OH等活性基团,并在纤维表面形成裂缝和凹槽,使丝素等生物资源高分子与涤纶产生化学交联和物理吸附作用,为涤纶织物面料的涂复整理创造条件。

丝素、丝素/壳聚糖、丝胶、丝胶/丝素4种溶液涂复整理涤纶织物,并用EH(多胺多醇低分子缩合物)作为交联剂:(1)平均涂复增重率在8%以上。(2)用丝素、丝素/壳聚糖混合液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热水溶失保持率达到80%以上;而丝胶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热水保持率平均为70%左右;丝胶/丝素混合液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热水溶失保持率在75%左右。

(3)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回潮率提高了2.2~3.8倍。(4)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比化学刻蚀减量处理的涤纶织物有所提高,断裂强度与原织物(CK)相比有所降低,但相差不大。(5)织物的硬挺度有明显提高。(6)织物的厚度提高了5.88%~17.65%。(7)织物透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8)涤纶织物经过涂复液整理后,其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织物形态有显著差异。(10)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图中,非常明显的出现了涂复液的特征吸收光谱。

根据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理化性能、形态特征和分子结构的变化,揭示了蚕丝蛋白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的机理:一是物理的机械吸附作用,使涂复液固定在涤纶织物上;二是涂复液与涤纶织物纤维之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蚕丝蛋白的结晶度高,分子结构由无定形向β-折叠结构转化。为进一步利用蚕丝蛋白等生物资源高分子涂复整理涤纶织物,研制新服用功能织物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3.期刊论文封平蚕丝蛋白的结构及食用性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

蚕丝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蛋白,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论述了蚕丝的结构及其可食性,介绍了目前蚕丝制品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其开发前景.

4.学位论文才亮蚕丝蛋白的制备工艺及开发应用2008

植桑养蚕是我国一些地区的传统产业,在养蚕过程中得到大量的蚕茧。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蚕茧开始进行深度加工的研究,其中含有丰富的丝胶、丝素、多肽蛋白等成分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为了合理利用蚕茧资源,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提取丝胶的新工艺,以指导工业生产。同时提取丝素,并优化了酶法工艺条件。

本论文采用加温加压水法提取丝胶,并用冰冻法回收丝胶,产率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最佳工艺条件为:精练时间为1.5 h,温度为110℃,练解率为26.8%。回收温度为110℃,冷冻次数为3次,丝胶回收率为77.9%。

研究采用二次酶法水解脱胶蚕茧。一次水解条件为:水解试剂40%氯化钙溶液,水解温度为100℃,时间为1 h。二次水解条件为:酶比为5%,水解时间为8 h,水解温度为50℃。所得的氨基酸氮含量为0.96%。

研究采用陶瓷膜和纳滤膜法从废水中提取丝胶。最佳工艺条件:原料液为42.7 kg,压力为0.075 Mpa。通过陶瓷膜耗时5 h,纳滤膜为0.5 h。所得水的BOD值为34 mg·L-

1,COD值为43 mg·L-1,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二级标准。

本论文在研究蚕丝蛋白的综合利用及副产品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5.期刊论文汪生鹏.孙霞家蚕蚕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

家蚕蚕丝蛋白是由家蚕丝腺特异合成的,蚕丝蛋白主要由丝素和丝胶组成.其中,丝素包括丝素重链(Fib-H)、丝素轻链(Fib-L)和P25共3种蛋白,其基因的表达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受到一系列反式作用因子与相应顺式作用元件的共同调控.蚕丝蛋白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和时期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并不是十分严格.

6.期刊论文陈华.朱良均.闵思佳.胡国梁蚕丝丝胶蛋白的结构、性能及利用-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14(3)

丝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丝胶蛋白.丝胶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含有多种多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含有较多的丝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甘氨酸,极性侧链氨基酸占74.61%.丝胶蛋白具有易溶、吸水、凝胶化、可改性和抗氧化等特性,在化妆品、食品、医药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能.

7.学位论文马明明蚕丝蛋白及某些染料的电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

天然蛋白质材料蚕丝蛋白(丝素、丝胶)及丝素的水解产品丝素肽,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富含氨基酸而在生物医学材料、食品、化状品、医药工业、纺织工业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此外,印染工艺中所使用的染料除了染色纤维外,在电化学等领域也有相当多的应用。本论文围绕蚕丝蛋白产品和某些功能染料,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生丝液体样品中丝素蛋白含量、脱胶废水中丝胶蛋白浓度,构筑了蚕丝蛋白产品生物相容性功能界面,探索了功能界面的应用性能;通过研究某些功能染料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染料染色纤维上染率的电化学方法。这些研究对开发生物相容性功能界面,拓宽电化学技术应用范围,搭建电化学与纺织印染工业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共分4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循环伏安法,以丝素肽(SP)磷酸缓冲液(pH7.4)为电聚合前体,在碳糊电极(CPE)表面制备了“聚”丝素肽(“P—SP”)。与采用自组装方法将SP修饰在CPE表面上的自组装丝素肽(“S—SP”)稀疏颗粒相比,“P—SP”以大量粒子团簇形式存在;在0.1mol·L-1硫酸(pH1.1)溶液中,P—SP—CPE界面被质子化,显示稳定的质子氧化还原反应电极过程,而S—SP—CPE却无任何电化学响应。

2.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1mol·L-1硫酸(pH1.1)溶液中,研究P—SP—CPE界面与荷正电荷染料孔雀石绿MG、荷负电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组成的电化学开关。由于P—SP—CPE界面质子化程度受到荷正电物质的减弱,使界面的质子浓度下降,导致质子氧化还原峰电流逐渐变小,并在80min后氧化还原峰消失,即MG“关闭”P—SP—CPE界面质子的氧化还原反应;随着与MG作用后的P—SP—CPE浸在SDBS溶液中时间增加,P—SP—CPE界面质子原有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又逐步重新出现,即SDBS“开启”质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MG、P—SP—CPE界面、SDBS组成了简单的电化学开关系统。此外,根据MG与P—SP—CPE界面作用时间与峰电流的下降值,计算出阳离子物质孔雀石绿与P—SP—CPE界面质子作用动力学方程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nCH+,0/CH+,t=1.19+9.67×10-2t,其中作用速率常数=9.67×10-2min-1,半衰期=7.17min。

3.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1mol·L-1硫酸(pH1.1)溶液中,研究β—环糊精对P—SP—CPE界面上“P—SP”的包合识别。β—环糊精对“P—SP”的包合,导致P—SP—CPE界面质子浓度降低,氧化峰电流下降,峰电位负移。由包合反应时间和P—SP—CPE界面质子氧化峰电流降低值,计算出该包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一级反应速率方程

:1nCH+,0/CH+,t=0.952+2.88×10-2t,包合反应速率常数为2.88×10-2min-1,半衰期=24.1min。根据“直线法”,计算出β—环糊精包合“P—SP”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是2.9×105L·mol-1,25℃时包合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01=-31.136kJ·mol-1。

4.采用循环伏安法,以丝胶0.02mol·L-1磷酸缓冲液(pH7.0)为电聚合前体,在纳米TiO2掺杂碳糊电极表面(TCPE)制备了“聚”丝胶(“P—SE”)。“P—SE”在TCPE表面形成了网络结构。在pH1.81B—R缓冲液中,P—SE—TCPE具有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有阻止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有增敏作用。此外,在0.02mol·L-1磷酸缓冲液(pH7.0)溶液中,P—SE—TCPE可将亚铁氰化钾在TCPE上的电极反应速率常数由0.03s-1提高到0.26s-1。

5.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丝素蛋白在碳糊电极上的伏安行为。丝素蛋白在0.01mol·L-1盐酸(pH2.0)溶液中,丝素蛋白的循环伏安图中出现一个不可逆氧化峰和一对峰型较差的氧化还原峰。根据丝素蛋白的不可逆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8×10-8-1.1×10-6mol·L-1范围内成正比,建立了电化学测定生丝液体样品中丝素蛋白含量的方法,丝胶及其他无机离子、氨基酸等并不干扰测定,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7.0-103.0%。

6.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光谱法,研究了胭脂红与丝胶蛋白的结合反应。在无丝胶的pH1.81B—R缓冲液中,胭脂红有一对峰型好的氧化还原峰。随着丝胶蛋白的加入,尽管无新峰出现,但胭脂红原有的这对氧化还原峰却有所变化:氧化还原峰电流下降;氧化还原峰电位正移。这种现象是由于丝胶蛋白与胭脂红结合造成胭脂红的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

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比较,结果一致。

8.期刊论文胡长利.彭程含蚕丝蛋白肽的凝胶型发酵酸奶的开发研究-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6,""(4)

将具有优越的生物活性功能的低分子量蚕丝丝胶蛋白肽和丝素蛋白肽引入到发酵酸奶中,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改进产品配方,选用由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发酵而得的酸奶为主要原料,配合由蚕丝蛋白、卡拉胶、刺槐豆胶、黄原胶、玉米淀粉组成的独特凝胶成型剂而制得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含量的新型功能性方便食品.

9.学位论文华坚蛋白质在气/水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单分子膜成形2003

蛋白质在气/水界面上的物理化学行为是软物质及软界面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膜模拟化学的基础课题.它对于理解准二维空间的生物高分子凝聚态的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使用"湿"的胶体化学方法来制备蛋白质功能材料具有指导意义.该文系统研究了蛋白质在气/水界面上的物理化学二个方面的问题:一、蛋白质自溶液向气/水界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态分子构象及其变化规律;二、蛋白质在气/水界面上的铺展,蛋白质单分子膜的成形性能与规律,单分子膜成形过程中分子构象的变化及其规律.另外,对蛋白质稀溶液的粘度行为,分子流体力学尺寸、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蜘蛛丝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10.会议论文张海萍.朱良均.闵思佳接枝共聚法在蚕丝纤维和蚕丝蛋白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蚕丝改性的方法很多,如交联、共混和接枝等,其中接枝共聚改性是蚕丝蛋白改性方法重点之一.接枝共聚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聚合物主链上引入支链,能够为聚合物添加新性能或改善其不良性能.蚕丝蛋白中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活性基团,因而可以通过接枝共聚法接入其它单体,在不改变其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性能.蚕丝主要用于纺织领域,但由于具有易泛黄、易缩易皱、染色性差等缺陷,应用受到局限性,因而在这方面的改性研究最多;其次蚕丝其有生物相容性好等性能,可作为抗凝血材料、细胞培养基质等生物材料,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另外还可通过接枝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材料.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6125060.html,/Conference_7165721.aspx

授权使用:武汉工程大学(whgc),授权号:6f93828a-b19f-44d8-8482-9e2c00ae6c6a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2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