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3课时)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3课时)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3课时)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3课时)

第2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3课时)

【课程导入】

鲨鱼生活在海洋里,北极熊生活在极地。地球上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种类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聚焦课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了解层次

2、感受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的关系——经历层次

3、树立环保意识——领悟层次

【自主学习】

1、生态系统的类型:

请列举两个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名称、。

2、生态系统间的联系: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而是有着,例如:鸟类的迁徙、、等等。

3、请你从课本图2-6“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中选择一种比较感兴趣的,从互联网上或图书馆、报刊杂志中查询相关的资料,复印、剪贴在下面,用笔在资料中标注出这种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等,并作简要的分析。

【合作学习】

1、交流汇报调查成果:

(1)每组选一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结论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交流经验,反思不足:

①进行一项调查活动,需要做哪些工作?本次调查活动中的关键过程是什么?

②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想想自己的调查过程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③通过调查,你能说出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备的要素吗?

2、分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说一说:

将你查询的生态系统资料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2)写一写:

联系课本图2-6“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将全班交流的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共同之处填入下表:

生态系统的类型特点共同点

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池塘)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巩固练习】

1、下列生态系统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被誉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生物种类最少的生态系统是()

A.河流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4、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5、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部分乘客漂流到一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最终得以生还。你认为等待救援期间,他们可能从浅海中捞取下列哪些植物充饥()A.水绵和衣藻 B.水绵和苔藓 C.海带和紫菜 D.满江红和水绵

6、在寒温带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和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生活B.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可以流动到这里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下降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7、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分解者很少

B、没有消费者

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D、缺乏生产者

8、生态系统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也各不相同。()

9、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同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0、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

11、连连看

将下列生物及其最适于生存的生态系统名称连接起来。

小丑鱼和鲨鱼森林生态系统

高粱和玉米池塘生态系统

猎豹和羚羊湿地生态系统

松鼠和啄木鸟海洋生态系统

芦苇和鲤鱼农田生态系统

沼泽植物草原生态系统

18-19 第4章 第2节 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 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1.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以 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重点) 3.阐明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及 机制。(难点)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形式 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 ②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包括植物代谢产物和动物外激素。 ③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等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 (2)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特点:它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稳态: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3)生态系统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5)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表现在: ①抵抗力稳定性:它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而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它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6)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相对性 ①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不一样。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②在不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它们的恢复程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③一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就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7)提高生态系统稳态的措施 ①努力避免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 ②对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人工生态系统,必须确保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人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发展。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2)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提示: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3)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在自身净化作用、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和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负反馈调节等方面。(√) (5)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弱。(×) 提示:一般呈负相关。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不只发生在生物之间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3、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种类对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适当的生态系统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理解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物之间有联系吗?它们能离开阳光、空气、水分等独立生存吗? 听学生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出示“目标导航” 探究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美丽的大森林》,讨论回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并阐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原因,教师及时给与指导。 探究二: 1、多媒体演示图片--“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点呢?”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通过分类的方法,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播放视频《生态系统的组成》,让学生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说明其作用。分组、分角色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陈述,辩论,强调自己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知识梳理:梳理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课件展示植物、虫、鸟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学生板演,画出各生物之间的联系。 草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结构》教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 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 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种类对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①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解决方法] 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学生用图解形式描述各成分间的关系,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决方法] 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括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讲解法、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等。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如图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请用生态学知识判断: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什么 生:一个熊猫是一个生物个体。保护区所有的熊猫是一个种群,保护区所有的生物是群落,保护区是生态系统。 师:说得很好。一个熊猫是一个生物个体,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同在保护区里,都是熊猫,所以保护区里所有的熊猫就构成了一个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生物的总和,就是群落。所以保护区里所有的生物,它们之间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它们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无机环境,它们与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 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练习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 B.孔雀开屏展现的鲜艳颜色传递的是行为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关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 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不存在信息传递 B.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3、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4、下列信息传递实例中,属于行为信息传递的是( ) A.毒蜂身上的斑斓花纹表达了警告、威吓的意思 B.蚂蚁分泌出的尾迹素可以告诉其他的蚂蚁一些信息 C.蜜蜂发现蜜源时通过舞蹈动作来告诉其他同伴 D.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5、下列所利用的信息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 B.“臭名昭著”一一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 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求偶炫耀 D.“我的地盘”一一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6、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又形成了食物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并最终危害人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A、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B、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能力目标: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并探究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过程】 一、导课: 情景导入:播放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大熊猫、树林。生活在森林中。 师: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生物,这片森林会怎样?如果没有森林,生物又会怎样?生:没有生物,森林会失去生气;没有了森林,生物就失去了栖息的家园。师: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组成了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授课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师: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就像这片森林。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生: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块花园。 师:一条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不是。

中考生物复习方案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第3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手册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 训练(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基础达标· 1.[2017·海南]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宽阔的运动场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C.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2017·德州]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3.[2017·成都]鹿、兔、虫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统治者 4.[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可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5.[2017·海南]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兔→狐 B.草→兔→狐 C.草←兔←狐 D.阳光→草→兔→狐 6.[2017·盐城]图K3-1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对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K3-1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⑤→①→②→③ D.④→③→②→① 7.[2016·衡阳]如图K3-2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图K3-2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8.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9.[2017·]图K3-3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3-3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10.[2017·宿迁]在一个由草、兔、鹰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鹰全部杀灭,图K3-4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图K3-4 11.[2016·宿迁]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 12.[2016·泉州]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3.[2016·连云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14.[2017·赤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请回答: (1)在这个海岛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而岛上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作________。 (2)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形成了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前准备: 六个鱼缸;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 教学过程:

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及其_________。 2、好,时间到了,同学们还有把握不准 的问题吗? 3总结: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有这么 好的学习效果、找一个学生把生态系统的概 念写到黑板上。 4、老师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的三个要 素:①生物②环境③整体 5、出示海洋生态系统、一片公园、一网鱼、 一棵朵荷花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生态系统 找3个学生判断,对于判断不一样的图片 进行讨论,进一步强调判断生态系统的依据。 个别学生在黑 板上写出生态系统 的概念。 用具体的学生 熟悉的图片让学生 判断生态系统,进 一步理解判断生态 系统的概念。 一网鱼不是生 态系统,海洋是生 态系统,荷花不是 生态系统,公园是 生态系统。 是生态系 统,让学生 更好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 概念。 自主探究 过渡: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还有我 们的校园都是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 什么组成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是怎样的呢? 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54---55页,完成助 学自主学习目标2的有关题目。时间为5分 钟。 学生自学课 本,个别学生展示 自己的答案。 1、水、空气、 阳光、土壤等 2、能量、营 养和生存空间 (1) 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 采用自 主学习、合 作探究的方 式让学生通 过观察讨论 理解生态系 统的组成及 各成分的作 用。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练习1

《第一节生态系 统的组成》同步 练习 1?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 A. —个池塘中的动物 C. 一片森林中的植物与动物 2. 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3. 猴 头菌是名贵的食药两用菌,质嫩味鲜,是筵席 上的佳肴,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 名菜,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猴头 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非生物成分 C.消费者 4.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 是 A.老虎吃野兔 C.青蛙吃昆虫 5. 下列食物链 中书写正确的是() A. 草—食草昆虫—青蛙 B. 草T食草昆虫T青蛙 C. 阳光T草T食草昆虫T青蛙 D. 草T食草昆虫T青蛙T细菌和真菌 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 B. 一个湖泊中所有的 鱼 D. 一块农田 B.生物圈 B.分解者 D.生产者 () B.蛇吃老鼠 D.蝗虫吃庄稼 A?F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请据图回答:

(2)图中共有______ 条食物链。请补充完整任意一条食物链: A T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T F。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A通过__________ 作用利用太阳能开始的。含能量最多的生 物是A,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 。 ⑷由于长时间干旱,假设该生态系统中的A全都枯死,则 ________ 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包括一个地域内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 A 、B、C三项中都是只有生物成分,缺乏非生物成分,不能算一个生态系统。 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理解。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生物圈就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可以细分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土壤、水、阳光、空气是非生物成分,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物成分。其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 4.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老虎、野兔、蛇、老鼠、青蛙、昆虫和蝗虫都是消费者,它们之间属于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庄稼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蝗虫吃庄稼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5.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书写方法。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 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部分一定是生产者,后面依次是具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不应包括细菌和真菌。 6. 【解析】(1)食物链是植物与动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次是初级消费者,再次是次级消费者,最后是最高级消费者, A 属于生 (2) 由图示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A T B T C T E T F; A T BF。

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1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理解生态平衡的特征。 3.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及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概念。 2.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生物圈有自身的结构特点(组成结构),也有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结构特征即生物与生存环境两大要素连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所以说生物圈是一个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必须担负起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的历史使命,建立其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板书】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 【读书】请同学们读课本第42~43页“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 1.学生讨论、交流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并思考区别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做好课本42页活动题2.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 【板书】 1.概念: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等。 【总结】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森林中的落叶也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承转】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自形成后是一成不变的吗?各组成成分之间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同学们看课本43~44页“生态平衡”部分. 【讨论】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板书】二、生态平衡 1.概念、 2.特征: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食物链结构复杂、交叉型城市无望;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 3.特点: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承转】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形成受损的生态系统,同学们看课本44页“受损的生态系统”一部分,分析讨论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原因及后果。 【板书】三、受损生态系统 1.原因:自然和人为干扰。 2.表现: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3.后果: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4.森林破坏后的后果:生态退化、物种消失、气候变化。 【实例讨论】(1)问题:池塘排入了含氮、磷的废液、废水,你认为会给池塘生态系统带来什么影响?后果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带来的问题吗?结果怎样? (2)总结归纳:出示投影片

《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刘静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 刘静 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刘静 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采自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前面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生物的基本类别: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有了相当程度地了解。充分体会到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关于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生态系统的这个本源性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在这节课中,我将就这个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该节内容所在的第十九章整体都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可以这样说,第十九章学习之后,学生关于地球的生物知识体系才算初步建立起来,那么本节作为本章的开篇——本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球上现存生物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初步的生物相关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即将完成。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我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本节课的内容,由于联系到一些学生在初一就学过的知识,所以相对前几章内容来说,知识层次比较遥远、有些生疏。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讨论法、活动法的方式展开。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本节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呈现

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以及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法设计 新课标要求,“生物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关于这个问题学生不可能亲自去探究,但是学生可以做到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逐步地了解这个问题。因此,对于该节课程,我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去思考、去讨论、去学会自行推导结论。 四、学法设计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法以及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食物链、食物网中生物捕食关系的猜想和讨论,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第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 1.(密码原创)我国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乙亥杂诗》中有一句诗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落红”指的是落花,落地后其中的有机物可以再次被植物吸收 B.“落红”入地后需要分解者的作用才能化为春泥,重新作为植物生长的营养 C.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句诗体现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D.“落红”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 解析:“落红”就是落花,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才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落花中的有机物和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这种现象还能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2.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 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解析:由题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因为F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与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 答案:B 3.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A.二氧化碳B.有机物 C.碳酸盐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解析: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以CO2的形式循环往返。在食物链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各营养级传递。 答案:B 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答案:B 5.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 者的作用强弱是() A.a>b>c B.c>b>a C.c=b>a D.a>c=b 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区落叶量大,但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最 少,说明a地区的有机物分解速度快,以此类推b地区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小于a大于c。由此可推知,分解落叶的能力a>b>c。 答案:A 6.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北京专版)中考生物复习-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第3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手册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 课时训练(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基础达标· 1.[2017·海南]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宽阔的运动场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C.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2017·德州]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3.[2017·成都]鹿、兔、蚜虫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统治者 4.[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可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5.[2017·海南]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兔→狐 B.草→兔→狐 C.草←兔←狐 D.阳光→草→兔→狐 6.[2017·盐城]图K3-1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对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K3-1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⑤→①→②→③ D.④→③→②→① 7.[2016·衡阳]如图K3-2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图K3-2 A.甲→乙→丙 B.乙→丙→甲

8.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9.[2017·广东]图K3-3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3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10.[2017·宿迁]在一个由草、兔、鹰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鹰全部杀灭,图K3-4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图K3-4 11.[2016·宿迁]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 12.[2016·泉州]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3.[2016·连云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14.[2017·赤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请回答: (1)在这个海岛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而岛上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

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习题

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巩固 1、完成概念图非生物成分,包括() 生态系统生产者是() 生物成分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2、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例如、等都是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及一切能够适合的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圈下层、圈和圈上层。所以说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能通过制造有机物;是消费者,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部分。 5、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呼伦贝尔草原 C、太湖 D、腾格尔沙漠 6、野兔、黄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生态系统是(),而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生活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二、能力提升 7、右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做,图中所示编号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叫做,图中所示编号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图中所示编号为。 (2)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消费者就失去 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没有,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就无定法得到分解。 8、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依据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作用。这块稻田中的水稻是,其作用是。稻卷叶虫、蝗虫、青蛙是。在这块稻田中,还有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是,其作用是。 (2)、在这块稻田生态系统的组成中,除了了有水稻、蝗虫和青蛙等生物成分外,还有什么成分?请举2、3例。 (3)、从生态系统的类型来分,这块稻田属于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第4课时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每时每刻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各是从何而来的? 学生思考、猜测。 二、进行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7图2-21,回答问题2。 归纳: A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贮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化学能)。B消费者:通过(捕食)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获取生产者所贮存着有机物中的(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化学能。 C分解者:利用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强调说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得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在其他各种生物之间不断地传递。 问题: 3.能量传递过程中,其起点、渠道和终点各是什么? 4.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方向有何特点?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环节?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57图2-22,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补充完善(板书:一、能量流动的特点:) 结论1:能量传递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终点是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上一环节到下一环节能量的传递逐渐减少(效率仅10~20%)所以,一般的食物链不超过5个环节。 问题讨论5: (1)什么是物质循环? (2)碳元素是如何循环的,有何特点?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读图2-22,思考回答,引导完善: (板书:二、物质循环) (板书:)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如C、H、O、N、P、S等),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的循环运动。 碳元素的主要循环利用大致如下: (3))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能力目标: 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优美的图片,背景音乐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

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二、授课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生: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群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不是 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

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础题组】 1.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 2.(2016·揭阳检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 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 3.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一片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是( ) 4.(2016·丹东检测)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6.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7.下列何种生态系统较为稳定( ) A.食物链较长 B.食物网中消费者较多 C.生物种类单一,但数量较多 D.食物网内各营养级较复杂 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 B C D 【能力题组】 9.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核心素养之《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 1 课时计划课时生物教学对象高二目科所在学校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的内容,主

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内容是上一单元课《种群和群落》知识的延续,继续学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节正文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内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是高考的常考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命观念: ①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及类型。 ②说出食物链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科学思维: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识图,学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画法,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食物网之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初中阶段对生态系统的结构有了很浅的认识,高一阶段在第一章第一节学习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已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 认知特征:学生喜欢观察,喜欢交流,有一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动机与风格: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和探究欲望,喜欢色彩斑斓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表现欲望强、期望得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一节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其他的生命(包括人类),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动物是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来合成自身物质,因此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的生产量就称为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自己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部分才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所以我们把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GP=NP+R NP=GP-R 初级生产量通常是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干重(g/m2·a)或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能量值(J/m2·a)表示,所以初级生产量也可称为初级生产力,它们的计算单位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强调“率”的概念时,应当使用生产力。克干重和焦之间可以互相换算,

时间 其换算关系依动植物组织而不同,植物组织平均每千克干重换算为 1.8×104J ,动物组织平均每千克干重换算为 2.0×104焦热量值。 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就叫生物量(biomass)。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累积量,生物量的单位通常是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 /m 2)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J /m 2)来表示。应当指出的是,生产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 因为GP=NP+R 所以, 如果GP-R>0,则生物量增加; 如果GP-R<0,则生物量减少; 如果GP=R 则生物量不变。 对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来说,总生物量 不仅因生物呼吸而消耗,也由于受更高营养 级动物的取食和生物的死亡而减少,所以 dB/dt= NP-R-H-D 其中的dB/dt 代表某一时期内生物量的变 化,H 代表被较高营养级动物所取食的生物量,D 代表因死亡而损失的生物量。一般说来,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通常GP>R ,NP 为正值,这就是说,净生产量中除去被动物取食和死亡的一部分,其余则转化为生物量,因此生物量将随时间推移而渐渐增加,表现为生物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