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

浅谈国企履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之我见 -------浅谈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社会责任近年来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兴起,掀起了发展社会责任事业的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责任这个词语被引入了中国,并有了新的发展。 2008年6月,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其主题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又好又快”。该论坛是国内首次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专题的论坛,旨在研究探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等重大现实问题为内容,联系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经过这次论坛,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2010年,由17PR(国内公共关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平台)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关经理人年会上,“2010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选揭晓,这次国内首次举办企业社会责任案例评选,获奖案例均来自在社会公益、公益传播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随着这些案例的涌现,社会责任成为了备

受关注的热点,并且它还上升到了被高层政府机关所强调的政治高度。 二、认清社会形势,明确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阶段,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内建设和发展的头等任务。强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在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1、承担社会责任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引导 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要增强企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政策在发挥对企业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发挥社会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2、承担社会责任是回报社会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盈利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共产党党和人民,它依托社会而生存发展。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没错,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应该发展高尚而伟大的事业,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竭尽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回报社会,加快和谐化进程,提高人民幸福度。 3、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有力保障 国有企业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项履行的义务,作为一

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市国资委所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市属国企)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动厦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履行社会责任是市属国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市属国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这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创新、宜居、平安、文明、幸福厦门的基本要求,是市属国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对市属国企的基本要求。市属国企是我市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不少市属国企的资产分布在我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关系民生的领域,其生产经营活动涉及我市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市属国企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市属国企的期望和要求。 (三)履行社会责任是市属国企参与国际竞争、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日益

频繁的新情况下,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形象,提升影响力,更好地参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 (四)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市属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市属国企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牢记国有企业的责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市属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表率作用,大力推进诚信企业、绿色企业、平安企业、活力企业、责任企业建设,为打造创新、宜居、平安、文明、幸福厦门,为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要求。市属国企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成为推动厦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基本原则。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综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 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

国有企业的十大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十大社会责任 一、正确理解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概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对员工、消费者、客户、供应 商、债权人、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等,以求得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应积极承担起十项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一)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也就是属于全社会共同拥有。因此,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社会财富,提高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效益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国有企业排在第一位的社会责任。 (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社会商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经济秩序还很不规范。国有企业带头严守法律,诚信为本,以自身行动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出积极贡献,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三)努力为社会、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这是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生存的根本。企业对消费者应承担以下责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不断研发、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诚实宣传,向消费者提供充足、正确的产品信息;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保证竞争和交易过程的公平合理,尊重顾客的自主选择权利;尽可能提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节能降耗,走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发展之路 国有企业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要把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及时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工艺、设备和装置。要努力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层层落实节能降耗指标,加强动态跟踪和考核,切实落实责任,推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使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二是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降低排放强度,缓解环境压力,实现污染由末端控制转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分析

一、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的进步,其中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和国际社会对社会责任的呼声日渐高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也被重新提了出来,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最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方面做得并不能让人满意,本文据此提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的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二、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特殊性 国有企业是特殊的企业。在我国, 国有企业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 弥补市场缺陷; 第二, 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 第三, 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 体现公有制经济的决定性力量。前两个作用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共性, 后一个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国有企业对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特色和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这一特点, 使得我国迅速实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不现实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之多必然使得国有企业作为财政支出单纯为弥补市场失灵和发展战略而存在是不可行的。邓子基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一体两翼”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 国有企业之所以称之为国有, 即是投资人为政府。由以上观点我们能够推论得知, 国有企业不同于私有企业的根本之处在于, 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公共政策目标这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要比私有企业高得多, 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特定的、强制的、法定的企业目标和责任。黄。时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指出, 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国有企业首先要履行政治责任, 同时也要履行经济、道德、法律、环境资源和慈善责任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致力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 宏观意义上,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有其政治性和全局性的责任, 基本表现为社会稳定与进步、就业、经济责任中的宏观调控职能。微观意义上, 国有企业虽然有其特性, 但国有企业依然是企业, 特别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之巨大, 国有企业更不能偏重于财政支出; 作为共性的一般企业, 经济责任的利润实现、法律责任的依法经营、环境保护、顾客至上质量第一、公益事业、商业道德都是必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企业内部组织而言,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责任。 三、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经营方面的成就相比,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应该有更大的贡献。 当前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责任的改进应当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步进行下去。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国有企业没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指责的声音——如,国内的油价问题,资源型企业频发的安全事故等等——仍然不绝于耳。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食品问题进一步暴露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足的问题。这些理论和实践中的种种不足,都表明国有企业还应该努力提高社会责任的意识、加强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总的来看,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式中央企业,如电力、金融、交通、矿产、通信石化等,广受社会关注,率先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因其国有性质,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和社会投入,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社区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国有企业着眼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参考和应用国际标准,推动企业管理。国有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实现战略转型的紧迫要求,国家宏观政策发挥关键导向作用。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6265377.html,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化研究 作者:林理邓庭俊林茜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4年第17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9-000-02 摘要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针对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创新组织结构的研究。本文以开放式创新模型为基础,结合二元组织结构等创新理论,构建了大学国有企业的创新模型。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化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二元组织开放式创新国有企业 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竞争核心优势的核心源泉,创新通常被定义为“产生对情景有用的,合适的新的想法”。由于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被认为是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发展,针对国有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但是目前国内学者更多的聚焦于国家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战略地位的定性研究。针对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创新组织框架和创新过程缺乏体系化研究。缺乏深入研究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创新模式。而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研究弥补了现有对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研究的不足,并为国有企业创新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二元性组织:组织创新的重要模式 美国研究人员Tushman和O’Reilly 多年探索研究,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以及大量的一线 管理人员接触,对企业“成功之后是失败,创新之后出现惰性“这种”成功综合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在成熟大企业中存在阻碍突破性创新的结构惰性和文化惰性。在结构上和文化上的惰性是企业渐进性创新,取得短期成功的推进因素,然而在应对突破性创新的挑战方面,他们则使组织成为过去式的牺牲品。针对大型企业如何把握突破性的创新机会,创造性的提出了“二元组织”的创新组织模式。Christensen对正在成熟大企业的创新研究中发现,那些在突破性技术领域即使找到自己位置的成熟企业,几乎都是由经理人员来负责组建一个围绕突破性技术的新的独立事业部门。 二元组织的模式的含义是,在面临突破性创新时,企业可以通过二元的组织结构来摆脱困境,即一方面继续在企业主流组织中运用渐进性创新来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转换思路,成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国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有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国有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引导国有企业优化管理,对国有企业明晰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塑造国有企业文化、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念缺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品牌发展滞后、作坊式生产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有的甚至危及国有企业生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典型示范、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区场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导国有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区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跨越 (二)工作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引导和推动,全区国有企业管理理念明显提升,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效益进一步凸显,涌现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现代国有企业,培育发展10户管理标杆国有企业。到 60%以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着力改变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二)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引导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树立战略发展理念,精心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率达100%。引导国有企业把握国内外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如果从公司的法律人格性的观点来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如一个人的心理需求一样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满足的过程。本文从国外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综述与评述、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综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基于公司法律人格性的层次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型给出了的启示。通过运用本文的模型能有助于从一个全新视角理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意义,并有利于社会责任更好地在国有企业中履行。 一、国外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早出现在谢尔顿(1924)的著作《管理的哲学》中。之后,从1976年的跨国公司行动准则和1979年提出的“全球苏利文原则”以及1995年“社会规则”、“全球盟约”构想的提出而开始发展,随后到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一个针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标准,再到1997年首个关于国际标准化的企业责任标准SA8000被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认证体系,要求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陈燕和(2010)认为我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开始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展开了研究。根据资料分析笔者认为1989―1999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酝酿阶段,这一阶段据资料可以考证在立法方面以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生效和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为标志,以1994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以及中国慈善总会的成立和希望工程为的推行代表性事件。1999―2005年是我国社会责任的萌芽的阶段,以2005年的50多家企业加入全球契约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着力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为代表事件。2006年起社会责任在我国广为流传,地沟油、苏丹红、毒

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

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 国企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企业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步洗礼,形成了一批规模上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国有企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未来国企改革的六大重点之一。这既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社会责任,对于国企的未来改革方向具有重大意义,也会引起许多不同方面的思考。 应该说,新时期的国企改革既不是回到许久之前的企业办社会,也不是回到国企一味承担所谓学校医院甚至派出所社会政府职能;既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口支援扶贫赈灾救灾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内涵呢? 第一,承担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责任。中国国有企业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基础和必然选择,但是衡量国有企业价值的关键在于最终不只是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而是要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带头人和领导者。这既与社会责任的本质(即贡献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进社会福祉)相一致,也与国有企业的社会角色相符合。 第二,承担综合价值创造的引领者责任。国有企业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成为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综合价值创造的领先者是其重要途径。这不仅需要超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简单经济目标,把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放在与经济价值创造的同等地位,同时还必须超越“企业办社会”的落后思想,时刻不忘有效率地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基本职责。 第三,承担关注并响应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表率者责任。综合价值的创造不仅仅需要关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关注国家股东的诉求和期望,同时也要关注国有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除国有出资人之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期望,还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过程中对子孙后代的代际责任。国有企业有责任首先承担起对这些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而这也是综合价值创造的对象。 第四,承担责任管理的创新者责任。无论是成为履行对各利益相关方责任的表率,还是综合价值的创造,都离不开对责任管理的创新。简单地说,依靠现有管理理念和方法都不足以实现。国有企业必须在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过程中锐意创新才能实现。 第五,承担责任运营的中国代表者责任。中国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内要履行社会责任,有条件的国企特别中央企业更要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来定位自己,以全球企业公民的角色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不可或缺的贡献者,成为贡献全球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

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

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国有经 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对国有经济发展提出了增强“创新力”的要求。这是中央对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作 出的重要部署,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 重要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增强国 有经济创新力”,既是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优势、履行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是适应 产业变革新趋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当好排头兵,率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 能力建设,通过系统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另一方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国有企业要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矛 盾和问题,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只能走创新这一条路。只有坚持创新引领,以 全方位的创新促改革、以系统性的创新谋发展,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 动的根本性转变,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要认识到的是,国有企业增强创新力,不能简单地将创新作为一种手段,局限于 技术创新或者专利发明,而是要聚焦国有经济的发展定位,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 基因,嵌入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组织架构、团队文化中,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核心动力和组织能力。总的来看,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国有企业 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就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自主创新,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创新之路。 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关键。国有企业应努 力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 视渐进式技术创新,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不断改进技术,推动制造工艺、装备与 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也要充分发挥国 企资金、规模优势,通过政企合作、产业联盟、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在颠覆性技 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下大力气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二是以管理创新为基石,打造激发创新的组织模式。管理创新是基础,最终目标 是通过稳定的创新体系保障,形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可持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1 黄群慧钟宏武2 摘要: 2008年国资委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准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从“解释问题”向“解决问题”阶段转变,国有企业大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如何引进和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并与企业经营的全面融合,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依据Waddock的全面责任管理理论,提出了国有企业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阶段性步骤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全面责任管理 2006年以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以其强大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后来居上,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角”。2008年,国资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发布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标志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式从“解释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这个阶段,多数企业已经了解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于如何引进和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并与企业经营的全面融合,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所面临的新挑战。 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启发,Waddock等学者(2002)根据当前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举措,总结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TRM)的模式。他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事务,而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像其商业目标一样可以通过管理来实现,用一个最简单的线性路径来描述这一管理模式就是:理念、愿景、理想→社会责任战略→社会责任治理→政策、标准、方法→培训交流贯彻→内部汇报→审计/监督→外部汇报→外部反馈→评估→政策改进。本文将结合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出建立国有企业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相应步骤和建议。 一、进一步树立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履行社会责任是体现国有企业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国有企业对企业价值的全面追 1原载《宁波大学学报》2008 年第4 期。 本文系国资委课题《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课题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彭华岗。 [作者简介] 黄群慧,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钟宏武,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博士。

浅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浅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有企业来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是义不容辞的。为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文章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剖析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追求利润、实现盈利是国有企业设立的基础,但其独有的特性又决定了承担社会责任是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资源环境的保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何将这些社会责任承担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直译,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负责任地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增多,也有许多学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作出了界定,但笔者认为国务院国资委在2008年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概述得比较完善合理,可以推广适用于所有的国有企业。 《意见》从八个方面概括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即“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些社会责任大致可以归为三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追求。法律责任,是指国有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职工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法律规范。

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创新、决策创新、战略创新。简单来说,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变目前的状况;决策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间接的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可以探索,但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创新,企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任何企业管理模式都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直到消亡的过程。因此,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旧的管理模式还在进行时,已经孕育了新的管理模式,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管理主体必须抓住时机,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一、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顾全大局,锐意改革,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这支队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管理理念上,存在追求政绩意识单一生产意识业绩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意识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经营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管理者对国企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有企业管理团队状况如何,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国有企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说,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对于国有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决策上,存在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不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由于旧有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和规则。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职员要对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负责,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则对总公司领导负责,因此一般职员无权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活动,一些重大决策主要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决定或由他们报告总公司后决定,那么这些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等,一般职员无权发表意见也无法监督。传统的经验性的管理方和方法,作为一种强大的习惯势力还一时难以摆脱,而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由于不熟悉不完善难以在新企业制度中顺利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3、战略上,存在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自身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不强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大量地进行了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不少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在于我国企业管理滞后,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无法使技术创新得到正常的发展。目前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开展了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没有成为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在我国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下,加快建立国有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一、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是阻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历次的技术创新活动调查都表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体制不顺、信息不灵等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几个主要因素(见表1)。实际上,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不灵也是机制(投资机制、人才机制和政府管理机制)问题。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企业行为,不用政府去过多地管,企业就会追求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技术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就要被市场淘汰。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而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否搞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是否能够成功,与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清。由于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一些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形成的资产和效益是国家的,债务和风险是企业的,责任是经营班子的,负担是职工的,故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毕业论文

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其实质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的调整过程,如放权让利、二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股份制改造等。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国家和企业新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二者利益的平衡点,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国有企业税负名义上是降低了,实际上整体税负水平却有所提高。据测算,实行股份制后,试点企业所得税加上国家股分红的比重占企业实现利润的6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企业的所得税率。 (2)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因为只有使企业与技术创新的“风险”挂钩,企业才有压力,才会兢兢业业去搞好技术创新。否则,谁也不对技术创新投资效果负责,谁也不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负责,借了银行的钱可以不还,此种状况是不可能搞好技术创新工作的。 (3)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首先,国有企业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普遍很少,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决策主体,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1997年企业开发经费占全投入的比重为42.9%,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如1997年美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研究开发经费总数的72.7%,日本为65.2%,德国为65.8%,法国为61.5%,英国为65.5%,俄罗斯为69.2%,韩国为73.7%。1997年,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概括起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国已有50%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48%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还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对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定设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由出资人依法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动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建立、完善法规规章、加强业绩考核、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健全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1998年到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3.8万户,减少了42%;国有资产总额从13.5万亿元增加到22.3万亿元,增长了65.5%;净资产从5.21万亿元增加到9.33万亿元,增长了79.1%;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7525.4亿元,增长了34.2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998年至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到18家,其中内地的15家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由2004年的第372位上升到第309位,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南方电网、一汽集团等两家中央企业首次进入2005年度世界500强。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电信TD-SCDMA技术已成为3G 的国际标准。四家大型中央冶金企业连铸比达到97%。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中,共有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476家。2002年至2004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46项,投产的新产品22943个,采用新工艺17204项,实现重大工艺改进7427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4年共申请专利989项,平均每天2.7项;获得授权专利760项,平均每天2.1项。上海宝钢目前累计获专利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