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慈利县总体规划(修编)

慈利县总体规划(修编)

慈利县总体规划(修编)
慈利县总体规划(修编)

慈利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2002—2020年)

说明书

湖南城镇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南城镇学院城乡规划研究所

二○○三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背景 (1)

第二章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5)

第三章规划期限及城镇规划区 (6)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6)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六章城镇性质和城镇规模 (11)

第七章城镇总体布局 (14)

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16)

第九章社会化服务体系 (17)

第十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0)

第十一章城镇对外交通 (21)

第十二章城镇道路与交通规划 (22)

第十三章园林绿地景观规划 (23)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26)

第十五章排水工程规划 (26)

第十六章电力工程规划 (26)

第十七章信息工程规划 (27)

第十八章燃气工程规划 (27)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27)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28)

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 (29)

第二十二章城镇郊区与远景设想 (30)

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 (31)

第一章背景

1.1 县域基本情况

1.1.1 区位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东部,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地处东径110°27′35″—111°20′00″,北纬29°04′00″—29°41′56″之间,东北与常德石门县毗邻,东南与常德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连,西南与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相接。县境东西横跨70.7公里,南北纵贯69公里,总面积3480.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7%。

县城坐落在零阳镇,位于溇、澧两水汇合处南岸。

1.1.2 历史沿革

慈利县历史悠久,正式建立县制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迄今已有2220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时,始建慈姑县,属黔中郡。汉改为零阳县,到隋开皇十八年,以“土俗淳慈,得物产利”改称慈利县,唐、五代、宋沿袭之。元贞元年升为慈姑州,旋改为慈利州,明太祖初年仍降为慈利县,以迄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87年底,慈利县属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8年,慈利县被归入大庸市。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慈利县归入张家界市。

1.1.3 水文地质

慈利县地处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但灾害性天气四季均有。全县年平均气温16.8℃,全年以7月最热,1月最冷。气温变化,从2月逐月上升,到7月达最高值;从8月开始下降,到次年1月达到最低值。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404.7mm,保证率75%,月降雨量以6月最多,5月次之,1月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27小时。

慈利县处于湘西北的一个向北西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带的弧形转折部位,地质构造较复杂,依构造体系的展布和相互关系,可划分为下列4类:

①华夏系构造:展布于县境西南部,从北向南有杜潭坪——南山坪断裂、五保溪背斜、陈家湾向斜、南公塌进剪刀寺断裂、飞燕垭背斜、洞溪——金塌断裂和丝茅塌向斜。

②区域东西向构造:展布于县北部。由南向北,主要有开阔的三官寺向斜和紧密庄塌背斜、龙潭湾向斜和向家溪背斜等。

③新华夏系构造:仅在县境西部边缘见及,即为北北东向的喻家嘴至三官寺向斜。

④涡轮状旋扭构造:展布于县境的东部地区,由若干条呈弧形弯曲、倾角陡的压扭性断裂和轴向弯曲的褶皱等组成。

县城南起铁路北至零阳镇龙坪村、南洋村,东起零阳镇十板村,西至岩泊渡镇,均为第四系沉积物(流水沉积)所覆盖,厚0-20m。下伏地层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粉矿质页岩,构造比较简单。县城及其附近断裂构造简单,城南羊角山南山脚有一条北东东走向的压性断层,城东落马坡——张家塔有一北北东走向的压性断层,城北桑木溪——克西一带有一组近南北方向断裂。

1.1.4 地形地貌

武陵山余脉在慈利境内分为三支。这三支山脉由西向东延伸,形成三山夹两谷地貌特征,其类型可分为山地、山塬、丘陵、岗地和平原五种。

①山地:全县山地共2655460亩,占总面积的48%。主要分布在北部龙潭湾、三合口、庄塌、国太桥,南部金岩、洞溪、高桥、南山坪、金坪等地。海拔300m以上,峰峦起伏,连亘成脉。

②山塬:主要分布在西北高峰,熊家庄及三合口等乡,面积87205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

③丘陵:丘陵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岗丘区、中南盆谷区和南部山丘区,面积999147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一般海拔为200-300米,部分地区达350米。

④岗地:主要分布于中北部谷地和中南部盆谷地。以及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一般海拔200米以下,相对高度10-60米,面积525808亩,占总面积的9%。

⑤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境中南部和中北部,以及澧水、溇水两岸,面积315150亩,占总面积的6%。除少部分溶蚀平原外,一般为冲积平原。

慈利县城(零阳镇)位于澧水中游,地处澧水干流与溇水的交汇处,澧水自西南流入,溇水自西北流入,两水在永安渡准堤庵汇合后,经慈利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流向官潭湾,经苗市镇界溪村进入石门。溇、澧两水将县城划分为四大片:

①澧水两水交汇口上游的永安片,地势西高东低,低部地区一般地面高程为91-95米(黄海基面)。

②澧水南岸片(老城区),地势自南向北倾斜,临澧水河畔地面高程如双安村,一般在90-93米之间,最低部份仅为88米。

③澧水北岸片(太坪、北岗、金台),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一般地面高程在90-95米之间。

④城关电站下游,澧水河中的琵琶洲片,洲长约2千米,平均宽约570米,地势较低,一般地面在90-92米之间,整个县城四面环山。南面有羊角山,北面有道人山、白虎山,西面有饭甑山,东面有笔架山,中部为河谷岗台地。

1.1.5 资源条件

慈利县系综合农业区,主要有棉花、水稻、小麦、蚕豆、油菜等,更是全国著名的杜仲之乡,是享有盛名的杜仲酒的产地。

县境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烟煤、石煤、赤铁矿、褐铁矿等27种矿产。通过地质矿产部门勘察,大型矿藏10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共100余处。其中工作程度达普查、勘探以上的有14处。其中广福煤矿、小溪峪铁矿、雄黄矿以及大浒钼矿等在湘西北地区,有的甚至在湖南省内规模也是算大的。

慈利县旅游资源丰富,隶属张家界风景区,在县域西北有索溪峪风景区,有山、水、桥、洞、瀑、林、寺、寨和植物风景,依自然态势分18个风景区,有观音洞、黄龙洞、一线天、百虎堂、宝峰山、宝峰湖、百丈峡、骆驼峰、唐家山、山重水复、十里画廊,水浇四门,百瀑溪、猕猴乐园、神堂湾、西海植物园、斋公湾等景区,其景有以秀奇见称的大小峰柱,以曲为神的奇峰秀水,还有可供开发的石灰岩溶洞、天桥、珍稀的植物、古迹。

县城旅游资源格局是一个中心、二条旅游带、三种旅游方式。人文旅游的资源有五雷山道观,自然旅游的资源有万福温泉、赵家垭水库、江垭水库、琵琶洲、索水、溇水、漂流、渔浦书院。1.1.6 社会经济发展

全县辖13个建制镇,18个乡,面积3480.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94人/平方公里。全县有耕地41991公顷(62.99亩),人平0.94亩。

全县总人口67.35万人,农业人口54.82万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0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3%、28.2%、36.1%;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0.785亿元。

全县有城镇人口12.53万人,城镇化水平18.8%,县城现有人口8.4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22平方公里。

1.2 总体规划编制的历史回顾

为使慈利县城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一九八二年,慈利有关单位即着手县城总体规划编制的有关工作,先后完成了县城区1:2000和1:5000、十一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和资料收集工作,年底调查人口为1.8万人。一九八三年,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技术人员具体进行了编制,当时近期年限为1990年,人口规划发展到2.4万人,远期规划年限为2000年,人口规划发展到

3.6万人。县城规划范围:东起环城东路(1992年规划更名为白公路),西起永安大桥,南至铁路线,北抵澧水南岸,总用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这个规划成果一九八四年四月报请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为适应城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九八六年在一九八三年制定的县城总体规划基础上,将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向东进行了扩展,由3.2平方公里扩展到7.2平方公里。1990年,依据《城镇规划法》,再次对县城总体规划范围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划范围东起笔架山脚,西至永安大桥,南起铁路线,北抵澧水北岸。县城发展控制区为:城关镇所辖的白云、双岗、双安、万福、石板、零溪、龙峰、笔架各村加老城区、良种场、澧水河、零溪河,共九个村一个区两大河流,总用地面积增加了15.21平方公里。

虽然,县城总体规划尽管在实施中先后两次扩大用地范围,仍不适应我县建设事业和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一九九二年再次由湖南城建专科学校承担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修编前已对县城总体规划范围38.6平方公里进行了控制测量,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5000地形图的测绘及现状资料收集等修编的前期工作。

此次修编确定了县城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近期建设规划期为2000年,人口规划到9万人;远期建设规划期为2010年,人口规划发展到14万人,远景建设规划期为2040年,人口规划发展到25万人。规划市区范围东起城关镇万福村零溪河一线,西至柳林永安村、氮肥厂一线,北到蒋家坪的太平、北岗一片,南至铁路线。市区总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控制范围为38.6平方公里。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慈利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由县人大常委会十二届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同年六月十日,大庸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赋予了其法律效力。

此次修编按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将形成三个中心镇:东部以城关镇为中心,西北部以江垭为中心,西南以溪口为中心,合理的形成了区镇中心,岩泊渡、象市、广福桥、杉木桥、苗市、龙潭河。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仍不能完全满足新的发展要求。

1.3 县城现状用地及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3.1 用地布局不合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交错布置,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1.3.2 县城内建筑密度过高,道路狭窄,绿地率低,环境质量很差。同时,凌乱的建筑也影响了慈利县的城镇景观。

1.3.3 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道路广场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指标偏低,给城镇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

1.3.4 城镇的区域服务功能不强,城镇尚需具有影响力的市场中心,从而发挥其作为区域中心城镇所担负的功能。

1.3.5 城镇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已严重制约城镇的发展。

1.4 规划修编的原因

1.4.1 经济转轨、社会发展转型,对慈利县城建设发展的机制产生了巨大冲击。由于种种原因,上一轮规划未能对此充分估计。

1.4.2 常张高速公路途径慈利县城,打乱了原规划的城镇布局和道路骨架,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须重新进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以协调各项建设。

1.4.3 新一轮《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对慈利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慈利县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更具体、可操作的意见。

1.4.4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要求用“城乡一体化”的观念去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必须以宏观的角度建立县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控制体系。

第二章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2.1 规划修编的依据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及《湖南<城镇规划法>实施办法》。

2.1.2 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1.3 上版的慈利县城总体规划。

2.1.4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张家界市各区、县、县城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1.5 国家有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2.1.6 省、市长远发展战略。

2.2 规划指导思想

2.2.1 可持续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城镇规划重要的指导思想。

规划体现在:

1.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

2.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

3.不忽略后代生存的种种潜在需求,为未来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2.2.2 城乡规划促进与引导经济的发展

城镇规划作为一种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通过对土地开发的控制,可以有效的调节经济的发展。必须强化规划,对经济发展的调控。

2.2.3 城乡协调发展观

城乡之间应先优势互补,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

2.2.4 区域发展观

城镇都是区域内的一个节点,承担着某种职能,慈利县城应放到更大的城镇群体中来讨论其发展方向和城镇定位,实现区域的共同协调发展。

2.2.5 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

城镇规划应该具有高的起点,要实现长远的目标,但更应与管理、与现实对话,科学地编制规划,积极稳妥地实施规划。

2.2.6 体现对人的关怀

城镇是人类集聚度最高的地方,传统农业文明正逐步被城镇文明所代替,人类需要一种以“体现对人关怀”为宗旨的城镇文化来消除钢筋砼森林所带来的冷漠。城镇建设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户外交往空间和便利的设施,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心,使我们的城镇真正成为适宜居住的场所。

第三章规划期限及城镇规划区

3.1 按《城镇规划法》的规定,本次规划期定为2020年,近期为2005年,远景考虑到2040年。

3.2 城镇规划区范围

包括鲤鱼桥、朝王塔、白云、白沙井、南街、东街、西街、北街、紫霞、铜台、太平、北岗、金台、龙坪十四个居委会和笔架、零溪、龙峰、石板、万福、民和、凤阳、茶庵、金花、芦坪、宝莲、银田、青山、白沙溪、永安、饭甑山、南洋、桑木溪、七相坪、金龙、仁和、琵琶二十二个村以及林科所、良种场、县园艺场、枫垭园艺场。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4.1 发展条件

4.1.1 主要优势

4.1.1.1 宏观大环境

新世纪初,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基本趋势。国内以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城镇化、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巨大战略,这些都

为地处湖南西线武陵山脉的慈利带来了机遇,慈利具有引东拓西的优越位置,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紧紧依托张家界旅游开发,将会使慈利的发展上一个大的台阶。

4.1.1.2 区位和交通条件

慈利县是湖南省重点开放口岸,国家级重点旅游胜地张家界的东大门,县城有枝柳铁路贯穿而过,往南可直抵柳州和广州,往北可直达郑州、北京等地。省道S303、S304、S305、S306东西横穿县境,正准备建设的常张高速公路更将大大改善慈利县的陆路交通条件。

4.1.1.3 现状资源优势

慈利县系综合农业区,主产棉花、水稻、小麦、蚕豆、油菜等,更是全国著名的杜仲之乡,是享有盛名的杜仲酒的产地。

县境矿产资源分为7类27种,以煤、大理石、磷、镍、钼、赤铁、黄铁等为主,其中广福桥煤矿、小溪峪铁矿、雄黄矿以及大浒钼矿等在湘西北地区,有的甚至在湖南省内规模也是最大的。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基本上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建材、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00年慈利县工业总产值20.53亿元。

4.1.1.4 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慈利县依托张家界国际旅游风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慈利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广阔的旅游市场为慈利县的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慈利县人文旅游有五雷山道观,古建筑梅花殿、准堤庵、燕子洞、白宫城遗址,自然旅游资源有万福、赵家垭水库和江垭水库等,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木本树42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4种,二级保护树种10种,三级保护树种14种,属省重点保护树种有11种。这些资源为慈利县的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1.1.5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1995年—2000年,慈利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率8.3%,加之,慈利县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对外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发展前景看好。预计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32亿(按2000年价格),2010年达47亿元(2000年价格),2020年将达92亿元(2000年价格)。

4.1.2 不利因素

4.1.2.1 产业结构层次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4.1.2.2 工业企业总体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就业压力较大。

4.1.2.3 城镇的形象有待进一步改善,城镇的各项服务设施水平还不高。

4.1.2.4 各乡镇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4.1.2.5 劳动者素质还不高。

4.2 发展目标与战略

4.2.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面向国内外市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振兴经济,把慈利县城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镇,走开放型、区域化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形成农业高效先进,第二产业发达,第三产业特色突出的现代经济新体系。

4.2.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速提高慈利经济的工业化、民营化和城镇化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并与社会进步和生态平衡相协调,城乡居民达到并超过小康水平。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依托张家界的旅游市场,调整农业、发展工业、搞活第三产业;依托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拓展产品市场,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竞争力。

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产业升级,城镇带动,扩大开放,环境保护。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1 慈利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2亿元保持张家界市经济强县,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37.3%,2

6.5%,36.2%变为21%,35%,44%。城镇化水平达44.1%,全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镇体系,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

5.2 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5.2.1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合理扩大县城城镇规模,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分工有序的城镇网络,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5.2.2 充分利用中西部大开发,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强化县城城区发展为核心,建立由中心城镇带动周围城镇发展的格局。

5.2.3 积极配合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建设标准,提升城镇形象。

5.2.4 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集中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协调城镇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3 城镇发展方针:优先发展县城和重点建制镇。适当发展小城镇;在发展城镇数量的同时更加突出城镇发展的质量,加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5.4 城镇发展战略:以国家加速中西部开发为契机,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带动发展步伐,实施“突出重点、完善基础、提高质量、形成体系”的城镇发展战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重点建制镇为支柱,一般建制镇和集镇为基础的等级序列分明、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

5.4.1 “突出重点”指突出重点建设地区的城镇发展。以慈利县城及江垭、溪口的城镇建设为重点,以交通建设为支撑建设“一体两翼”城镇体系格局。

5.4.2 “完善基础”:是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重点放在交通、能源、通信、水利、防洪等方面。特别要有意识加强县域南部的交通建设。

5.4.3 “提高质量”:是指提高城镇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城镇景观、城镇市容市貌等。

5.4.4 “形成体系”:是指依托全县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县域城镇体系,以慈利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骨干,以一般建制镇和集镇为依托,形成规模等级分明、职能分工协调的城镇体系。5.5 城镇化目标

5.5.1 城镇数量:2005年建制镇15个,2020年小城镇1个,重点建制镇3个,一般建制镇11个。

5.5.2 城镇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城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有固定摊点和经营场所的外来人口和建城区内的农民、部队驻军和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2020年全县总人口75万人,城镇人口共33万人,城镇化水平44.1%。

5.6 城镇体系结构:全县城镇发展将形成以慈利县城为核心的四级城镇体系。第一级为全县域中心城镇,即慈利县城。第二级为县域次中心,包括江垭、溪口2个城镇。第三级为岩泊渡、高桥、零溪、龙潭河苗市、东岳观、通津铺、杉木桥、象市、广福桥、杨柳铺、三宫寺12个建制镇。第四级为集镇及其它乡镇,共16个,慈利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和规划中心城镇见下表。

5.7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积极培植中心城镇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形成大小有序的城镇规模结构,按城镇实际居住人口计算,2020年全县有10万到20万的城镇一个,即慈利县城,总人口18万。5—10万人口的城镇一个,共5万人;2—5万人口城镇共2个,共4.5万人;1—2万城镇人口1个,共1万人;0.5—1万人口城镇7个,共3.6万人;0.5万人口以下城镇3个,共1.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详细情况见附表2。

2020年全县各级城镇数量之比为1:1:2:1:7:3,各级城镇人口规模之比为180:50:45:10:36:10。

5.8 城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将县城和各建制镇按其主要职能划分为,综合性、农贸型、工贸型、边贸型4类。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其职能将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慈利县城镇职能类型结构规划见下表。

5.9 全县形成“一体、两翼、多轴”的空间结构。

一体是指慈利县城,即零阳镇,全县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点带动其它城镇的建设发展。

两翼则指江垭和溪口两个重点建设镇,为县域次中心,也是北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的经济中心。多轴是指以常张高速公路、省道S305、S306线、县域南部环线等县域城镇发展轴为支撑带动整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5.10 经济布局:全县域经济区划分为东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

东部经济区包括东部经济区包括零阳镇、苗市镇、广福桥镇、杨柳铺镇、零溪镇、岩泊渡镇、朝阳乡、景龙桥乡、二坊坪乡、龙潭河镇。

北部经济区包括三合口乡、国太桥乡、庄塔乡、东岳观镇、杉木桥镇、象市镇、通津铺镇、江垭镇、赵家岗乡、高峰乡、三官寺。

西部经济区:宜冲桥乡、南山坪乡、甘堰乡、阳和乡、许家坊乡、溪口镇、金坪乡、高桥镇、洞溪乡、金岩乡。

5.11 东部经济区经济布局与中心城镇发展

5.11.1 经济布局:以县城为中心,岩泊渡为次中心,发展高科技工业和加工业。同时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型农业,抓好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5.11.2 城镇性质:

县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西门户、张家界市东大门,发展成为以旅游服务业和本地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岩泊渡:以发展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5.11.3 城镇规模

县城:2005年人口规模10.5万人,用地规模11km2。2020年人口规模18万人,用地规模18km2。岩泊渡:2005年人口规模1.0万人,用地规模1.0km2。2020年人口规模2.0万人,用地规模1.8km2。

5.11.4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

县城:近期往东、往西发展、远期往北发展为组团式布局。

岩泊渡:往东和往南发展、为组团式布局。

5.12 北部经济区经济布局与中心城镇发展

5.12.1 经济布局,以江垭为依托,以省道S305线为走廊,立足旅游资源、水资源、杜仲、粮食、木材等原料,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

5.12.2 城镇性质:

江垭:慈利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县域的次中心城镇,以发展能源工业、旅游业和资源加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5.12.3 城镇规模

江垭镇2005年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2.70km2,2020年人口规模5.0万人,用地规模5.0km2。

5.12.4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

江垭镇:城镇用地沿S305线和溇水向东、西扩展,形成紧凑组团式形态。

5.13 西部经济区经济布局与中心城镇发展

5.13.1 经济布局:以溪口为依托,以交通建设带动发展旅游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突出的经济区。

5.13.2 城镇性质:慈利县西部中心城镇,以旅游接待、商贸、交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5.13.3 城镇规模

溪口2005年人口规模1.2万人,用地规模1.2km2。2020年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2.5km2。

5.13.4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

溪口:完善溪口老城、建设阳和新城,为组团式布局。

第六章城镇性质和城镇规模

6.1 城镇性质

6.1.1 区域地位

慈利县城是湘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溇、澧两水汇合处,处于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存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内引外联的地理条件。

6.1.2 城镇特征

县域内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甚多,慈利县紧邻张家界景区和桃花源景区,有常张高速公路横穿县城中部,枝柳铁路穿越县城南部。慈利县凭借其与张家界和桃源互补的自然景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6.1.3 城镇性质

慈利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家界东大门,发展成为以旅游服务业和本地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城镇。

6.1.3.1 慈利县城是慈利县党政机关驻地,是慈利县的政治中心。

6.1.3.2 慈利县城集中县城大部分工业,是县域第二、三产业最发达的地方,是慈利县的经济中心。

6.1.3.3 慈利县是全县文化设施最齐全,规格最高的区域,承担着为全县提升文化品位的责任。因此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1.3.4 慈利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副产品丰富,但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因此县城必须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依托张家界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慈利县旅游资源,县城还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搞活流通,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广大农村。

6.2 城镇人口规模

6.2.1 县城现状城镇人口

县城现状人口由三大部分组成,即①常住非农业人口;②常住农业人口;③暂住人口。县城城镇人口构成如下表:

县域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方法一:综合增长率法

通过对县城历年城镇人口统计分析,慈利县的非农业人口的综合增长率为3.5%,再根据慈利县城本身未来发展,考虑近阶段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综合研究确定慈利县城镇人口综合增长率在2010年前取4.5%,2010年至2020年取3.5%,则县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为

2005年 8.45×(1+4.5%)5=10.53万人

2010年 8.45×(1+4.5%)10=13.1万人

2020年 8.45×(1+4.5%)10×(1+3.5%)10=18.5万人

方法二:县域城镇人口分配法

慈利县城2000年城镇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的比率为

8.45÷12.53=67.4%

慈利县城的城镇人口在2000年占县域城镇总人口的67.4%,随着县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在2020年这一比例会有所下降,规划确定为57%,则到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为

33.11×55%=18.21万人

方法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法

根据慈利县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进入县城的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占全县剩余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则有19.63×30%=5.9万人。

①县城现状人口的自然增长

现状城镇人口按年自然增长率到2020年共有人口为:

8.45×(1+7‰)5×(1+5‰)15=9.43万人

②县城人口的机械增长

据前分析,进入县城的剩余劳动力为5.9万人,考虑带眷系数1.5,则转化到县城的城镇人口为

5.9×1.5=8.85万人,所以至2020年慈利县的常住人口为9.43+8.85=18.28万人。

③暂住人口预测

这里的暂住人口是指居住时间一年以上的人口,预测2020年县城暂住人口约为常住人口的5%。2020年,县城的暂住人口约18.28×5%=0.91万人。

④ 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为18.28+0.91=19.19万人

综合上述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再根据慈利县经济发展条件确定到2020年慈利县城城镇人口规模规划取18万人,同理确定2005年,规划县城人口取10万人。

6.3 县城城镇用地规模

6.3.1 城镇现状用地分析

慈利县城现状建成区面积为722.1hm2,现有县城人口8.4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85.4m2/人。县城现状建设用地构成与《标准》比较:

低,本次规划对居住用地指标调低,工业用地指标适当提高,大幅度提高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指标。

6.3.2 用地规模确定原则

6.3.2.1 面向市场经济,合理配置城镇土地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城镇土地的经济效益。

6.3.2.2 充分考虑城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为城镇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用地。

6.3.2.3 适应现代化城镇发展需要,既要保护好自然山水风光,又要满足各项城镇设施的用地需要。

6.3.2.4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析

针对现状用地平衡表中的城镇用地结构的不合理,确定人均用地面积时,主要做以下调整:

①大幅度提高人均公共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面积

②提高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③调整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及工业用地面积

6.3.3 城镇用地规模确定

6.3.3.1 建设用地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F137-90《城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零阳镇现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85.4m2/人,属于II级,调整幅度为15m2/人。结合慈利县城实际情况,规划确定县城近期人均建设用地为95m2/人左右,中期人均建设用地为100m2/人,远期人均建设用地为100m2/人。远景控制在113m2/人以内。

6.3.3.2 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慈利县建设用地规模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确定城镇规划区,其用地包括城区建设用地、远景发展预留地、近郊区及城镇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县城城镇规划区的范围由本次规划确定。

7.1 慈利县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鲤鱼桥、朝王塔、白云、白沙井、南街、东街、西街、北街、紫霞、铜台、太平、北岗、金台、龙坪十四个居委会和笔架、零溪、龙峰、石板、万福、民和、凤阳、茶庵、金花、芦坪、宝莲、银田、青山、白沙溪、永安、饭甑山、南洋、桑木溪、七相坪、金龙、仁和、琵琶二十一个村以及林科所、良种场、县园艺场、枫垭园艺场。

7.2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

7.2.1 城镇用地条件

慈利县城规划区位于澧水中游,地处澧水干流与溇水的交汇处,澧水自西南流入,溇水自西北流入,雨水在永安渡准堤庵汇合后,经慈利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流向官潭湾,经苗市镇界溪村进入石门,溇、澧雨水将县城划分为四大片。

①澧水雨水交汇口上游的永安片,地势西高东低,低部地区一般地面高程为91—95m(黄海基面)

②澧水南岸片(老城区),地势自南向北倾斜,临澧水河畔地面高程如双安村,一般在90-93m 之间,最低部份仅为88m。

③澧水北岸片(太坪、北岗、金台)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一般地面高程在90-95m之间。

④城关电站下游、澧水河中的琵琶洲片,洲长约2km,平均宽约570m,地势较低,一般地面在90-92m之间,整个县城四面环山,南面有羊角山,北面有道人山,白虎山,西面有饭甑山,东面有笔架山,中部为河谷岗台地。

7.2.2 综合评价用地条件

本次规划在进行野外踏勘,图上作业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区周围土地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价因子有区位、交通、环境、建设等四个条件(记为B

1,B

2

,B

3

,B

4

),其中每个因子又包含

四个子因子,B

1距市区中心距离,城乡结合潜力,乡村城镇化程度,依托邻近设施可能性。B

2

上快速道方便程度,上对外交通干道方便程度,距火车站距离,本地区路网方便程度。B

3

,绿化

状况,环境景观优劣程度,排污对城镇环境影响程度,避开污染程度。B

4

,坡度,高程,拆迁难易度,农业价值。

Ⅰ类用地属适易于修建的用地,也就是无论从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还是从建设条件上来评价,其价值都是最高的,是进行建设的第一类选择的用地。II类用地从各因素上来看,仅次于I类用地,较适宜进行建设,而III类用地则属于不适宜修建的用地,或因坡度太高(低),或因距城镇中心太远,或因交通不便等因素,属于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7.2.3 综合分析用地发展方向

向北发展,有成片的适宜建设用地,也有利于城镇形成规模,但因两水分隔,目前交通不便。

向西发展,与老城区有永安大桥相连,高速公路慈利西互通式立交在此,且是大多数乡镇的入城口,发展条件较好,但适宜建设用地太少,且村庄建设太多,不能满足城镇扩容提质的要求。

向东发展,可依托老城区,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但是在零溪河下游用地被分割,且占用农田较多。

向南发展,被枝柳铁路阻隔,且铁路以南均为高山,基本无成片用地。

根据上述条件的综合评价,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确定为:近期向东、向西发展,远期向北发展。

7.3 城镇布局形态

7.3.1 布局结构

慈利县城总体布局由现状的“东西纵伸,带状布局的”嗽叭形态发展,形成向北拓展,以水相间,城乡交融,共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城镇空间结构。

慈利县城布局结构:“一心三城五组团”。

“一心”——为绿心,位于三片中央,由澧、溇两水交汇处较宽的水面和蒋家坪高速公路以南的生态绿地组成,为全城绿色的心脏。

“三城”——指澧水南城区,蒋家坪城区,永安城区。

“五组团”——蒋家坪组团,永安组团,老城组团,零溪河下游组团,万福组团。

城镇空间结构

慈利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规划中的慈利山、城、水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西往东、依次是“山—水—城—水—山”从北往南依次是“山—城—水—城—山”可谓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山水水城相间。

慈利县城原来沿澧水发展城南一片,规划中它将沿新的发展轴拓展延伸为“一个中心、三个城区、五个组团”,以现有城区中心零阳镇为基础形成老城组团,发展外围四个组团,通过城镇轴线相互连接,同时,由中心区产生强大向心力吸引外围组团,紧凑发展。使其外围组团充分发挥其特长,形成风格独特的城镇副中心,其它组团都有自己的组团中心,而工业点和居民点也发展自己的点中心,从而形成县城中心—副中心—组团中心—点中心,这样一个完整的公共中心系统。

城镇轴线

城镇轴线是城镇的发展轴,它促进城镇建设并预示着城镇发展方向,担负着联系城镇中心和对外交通枢扭等多种功能,因而也集中体现城镇各种活动(生活、经济、交通等)场所,它是未来城镇形态的主骨架。

城镇用地功能组织

蒋家坪组团——为完全新建的城区、包括行政办公功能区、体育休闲功能区、文教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

老城组团——包括老城区商业功能区,笔架路行政办公区,火车站对外交通、仓储功能区,居住功能区。

永安组团——包括汽车西站商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一类功能区。

零溪河下游组团——包括片区级商业服务功能区、居住功能区、一类工业功能区。

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8.1 城镇居住现状

8.1.1 居住用地现状

慈利县现状建成区城镇居住用地338.3hm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46.8%,人均居住用地为40平方米/人。

8.1.2 存在的问题

8.1.2.1 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没有完整的住宅小区,多是结合各单位用地建设,用地布局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8.1.2.2 住宅环境质量较差,绿化布置不足,居民缺乏较为理想的日常休息和交往的绿地和室外活动场所。

8.1.2.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土地经济效益不高,住宅景观单调。

8.1.2.4 住宅安全性差,设施配套不完善。

8.2 规划原则

8.2.1 规划期内对现状居住用地住宅进行逐步改造,并根据《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8.2.2 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规划新建住宅按1.2的系数进行控制。

8.2.3 合理处理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都方便舒适。

8.2.4 集中紧凑地组织生活居住用地,按照居民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分级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使生活居住区功能明确,建设有序,方便生活,便于管理。

8.2.5 对居住用地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使城镇以后的规划与建设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城镇能持续发展。

8.2.6 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改善居住环境。

8.2.7 在符合功能与经济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组织生活居住区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物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各种素材,创造朴实、大方、明朗、亲切、并富有地方景观特色的居住生活环境。

8.3 居住用地规划

8.3.1 规划期内达到人均居住用地28.0平方米/人,居住用地504.0hm2,实现小康居住水平,住房成套率达80%,居住环境良好。

8.3.2 住宅类型分为低层,多层、中高层三类。

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为:

设,杜绝私人独自建房。

全城分为四个居住功能区

蒋家坪组团居住功能区、老城组团居住功能区、永安组团居住功能区、零溪河下游组团居住功能区。

老城组团居住功能区分散布置,以住宅改造为主。

零溪河下游组团居住区住宅以多层,中高层为主。

永安组团居住区住宅以多层为主。

蒋家坪组团居住区以多层,中高层为主。

第九章社会化服务体系

9.1 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9.1.1 慈利县现状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77.6hm2,占整个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34.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21m2/人。

9.1.2 慈利县现有的社会服务事业基础相当薄弱,主要集中在旧城区,而且根本不成体系。缺乏综合性的商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等服务设施。随城镇的发展,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设施中心将在蒋家坪新区形成。

9.1.3 目前,慈利县社会化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9.1.3.1 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化服务设施底子簿,欠帐多。例如,文化活动中心,疗养院等在慈利县还是一片空白,消防站等设施也严重不足。

9.1.3.2 对于现有的设施而言,用地比较分散,没有形式一定的社会服务设施中心。

9.1.3.3 现状的商业服务设施大多沿县城内的主要道路两侧分布,以规模较小的沿街商店为主,环境较差,对城镇交通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9.1.3.4 慈利县现状社会服务事业重建设多,质量差、规模小、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例如人民医院。

9.1.3.5 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成对城镇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

9.2 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原则。

9.2.1 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三产业的层面,纳入城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中,以现代化城镇发展和生活配套的需要来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设施的规模、内容和布局。

9.2.2 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规划在蒋家坪新区建设成集商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文教体育中心为一体的新区城镇中心,强化城镇的中心职能,反映慈利县城镇风貌和时代特征。

9.2.3 根据服务设施的规模和性质,对城镇社会化服务中心进行分级布局。

9.2.4 社会化服务设施设置时相对集中,以便于经营管理和相互联系;合理布局,使城镇社会化服务设施与居民的就业和生产协调一致;统筹安排,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

9.3 城镇社会化服务中心

慈利县城镇社会化服务中心由县级中心、组团级中心二个层次构成,形成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系统。

9.3.1 县级中心

近期规划选择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的老城区,形成集商业、办公、金融、咨询、文化、娱乐、服务业等设施为一体的城镇中心区。远期规划选择在蒋家坪新区建一个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县级中心。

9.3.2 组团中心

按照城镇分区,组团级中心主要有三处

9.3.2.1 永安组团中心

形成具有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娱乐等相结合的组团级综合中心。

9.3.2.2 万福组团中心

形成文化、娱乐、商业为主的组团级中心。

9.3.2.3 零溪河组团中心

形成文化、娱乐、商业为主的组团级中心。

9.4 社会化体系分类规划

规划期内公共设施用地达到442hm2,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4.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24.6m2/人。

9.4.1 行政办公

规划中现有的行政中心搬迁至蒋家坪组团,为强化蒋家坪组团的行政职能,设行政广场及相应的行政用地形成蒋家坪新的行政中心。

9.4.2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慈利县商业服务设施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集中是指一些大型的商场等相对集中而形成县级的商业金融中心,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分散是指规模较小的商店等适当分散,沿交通比较便利的道路进行布局,以提高用地的使用效率和商业的经济效益。规划建设好各类专业市场,步行街,在近期完善农贸市场。

9.4.3 文化、体育设施

慈利县现有文化、娱乐设施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分布不均,用地不足,缺乏专门性的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规划中,按县级中心、组团中心两级布置,旧城以改造为主,逐渐完善。规划在蒋家坪组团形成一个新的娱乐休闲中心、县级的文化娱乐中心,在万福组团、永安组团也布置一定的文化娱乐设施形成组团级的文化娱乐中心。

慈利县体育设施场地不足,规划在旧城改造中按国家标准,配套各类小型运动场,鼓励学校,社区建设开放或半开放的体育设施,形成合理的体育设施系统。

规划在蒋家坪组团新建一个体育活动中心。

9.4.4 医疗设施

慈利县现有医院6所。根据人口规模和城镇的发展,在新区配套高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规划对现存医院进行改造,适当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在新区开发时设置多级医疗设施用地,按国家标准,最终在全县形成由县级医院—组团级医院—门诊所三级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

9.4.5 科研、教育设施

根据慈利县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为慈利县经济腾飞培育人才。加强科研院所建设,搞好职工业余培训,开展职业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区开发按国家标准配置中、小学,现有的以改造为主,新建时,小学以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为标准,按国家标准配套高、初中。

9.4.6 市政设施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职能转变以及用地的拓展,原有的市政设施还不能满足要求。对于旧城区以现有设施改造为主,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能力。

规划结合新城区的建设,按国家标准布置市政设施,形成合理的布局形式。规划控制的项目有:自来水厂、高位水池、配电站、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液化气供应基地、天然气储配站等。

9.4.7 交通服务设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慈利县现有交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在旧城改造及新区规划中应按高标准来设置。在旧城区调整,完善各项交通服务设施。规划控制好道路换乘中心,严格控制好道路“节点”包括交叉口,停车场,广场等,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规划的服务设施项目用地,包括加油站,停车场,广场,公交保养场,公交车站,长途车站。

9.4.8 邮电设施

慈利县邮电事业受用地等影响,设施还不够齐全,规划按国家标准建立起以邮电中心、邮电支局、邮电所为结构的三级邮政电信网络。扩大各项设施的规模,提高服务能力。

9.4.9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

按城镇社会化服务设施体系化的原则,统筹布置好其它设施项目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滨江风光带、林荫路、公墓殡仪馆,火葬场等。

第十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10.1 工业布局现状

建成区内工业用地90.1hm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百分比为12.5%,人均用地面积10.7平方米/人(国家标准为5-25%)。

10.2 工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10.2.1 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使其不断培育壮大,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

10.2.2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开发挖掘利用资源,发展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优势行业,优化产品结构。

10.2.3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0.3 工业区布局原则

10.3.1 合理调整和规划工业区,为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规划工业用地时相对集中布置,靠近城镇交通性干道,在工业用地与生活区之间设置20—30米宽的防护隔离绿带。

10.3.2 城区现状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应搬迁至集中工业区或转型。

10.3.3 考虑城镇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0.3.4 处理好工业与居住的关系,缩短上下班出行距离,避免给城镇道路交通造成压力。

10.3.5 充分考虑城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土地使用中的市场因素,为工业区土地使用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10.4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期内工业用地达279hm2,人均工业用地15.5平方米/人,工业用地布局设置二个工业区。“零溪河下游工业区”——一类工业区,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

“万福工业区”——二类工业区,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但不得布置有水污染的企业。

10.5 仓储布局现状

仓储用地布局现状较为零乱,基本上布置在火车站旁与永安工业区旁,建成区内仓储用地为11.2hm2,占建设用地的百分比为1.6%,人均用地面积为1.3m2/人。

10.6 仓储布局原则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结合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城镇对外交通和城镇道路用地布局,统筹合理安排城镇仓储用地,为区域周边地区和城镇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在布置时,原则上要求交通便利,运输方便,距工业区较近,能够充分有效地为工业服务。

危险品仓储用地一律不得布置在县城城镇建设区。

10.7 仓储用地规划

10.7.1 规划中主要形成3个大型的仓储中心,即老城区仓储中心、万福组团仓储中心、零溪河下游组团仓储中心。

10.7.2 规划后仓储用地达到41.4hm2,占城镇建设用地的2.3%,人均用地面积为2.3m2/人。

第十一章城镇对外交通

11.1 现状

慈利县零阳镇内有省道S306线穿过,这是慈利县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目前的S306线在县城内为零阳大道,功能混杂,两侧商铺林立,机关单位众多,实际上已成为一条城镇的生活性干道。现在即将修建常张高速,将减轻省道负担。另有省道S304与S306相交于县城。

县城现有长途汽车站一处,位于零阳大道边,导致零阳路交通混杂、拥护。

11.2 规划原则

从区域角度出发,协调县际交通、确保与中心城镇的交通顺畅,协调县城内的交通,保持县内各乡镇与县城联系的便捷,加强县城对各乡镇的联系。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县内交通的关系,加强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增加对外交通用地,增强慈利县城的内外辐射力。

11.3 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增加到14.4hm2平方公里,占县城建设用地的8%。常张高速公路控制红线宽度100m,省道S304、S306控制红线宽度36m,近期内完成省道S306的改道工程。

火车客运站原址保留改造。新建城东、城西两个汽车客运站,各征地50亩。

第十二章城镇道路与交通规划

12.1 现状分析

12.1.1 县城规划区内有省道S306线通过县城中心,造成县城交通混杂,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12.1.2 整个城镇道路等级分明,但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等级低。

12.1.3 交通拥挤,路网密度低,不适应交通发展的要求。

12.1.4 城镇建设中,忽视了停车场,广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致使城镇车辆停放混乱,行人流通不方便。

12.1.5 县城内无公交设施

12.1.6 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

12.1.7 平面交通混杂,交通组织复杂,缺乏交通管制,交通秩序混乱。

12.2 道路网规划

12.2.1 城镇用地受到溇水、澧水、高速公路分隔的制约,慈利县城道路系统采用自由方格网加放射状形式,以澧水为中心成环,联系五个组团。

12.2.2 县城道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二级、干路控制红线为30-60米,支路控制红线宽为18-24米,各级道路主要指标如下:

12.2.3 道路主要控制坐标在1:10000地形图上量出。只能用于道路放线进行控制,实际施工坐标与标高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施工图进行。

12.2.4 规划实施时,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宽度,并应按照要求对建筑后退红线进行控制,保证道路畅通与沿街景观。规划确立干路两侧后退红线4-5米,支路两侧建筑后退红线2-3米,大型公建、商业建筑后退红线8-10米,具体要求由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12.2.5 主要道路交叉口采用局部加宽,环岛导流及信号管制等措施对交叉口的交通进行控制,对特殊交叉口可采用立体交叉形式,道路交叉口缘石半径控制参见下表

12.3 城镇交通规划

12.3.1 结合自然地形,设置人车分流体系,建立步行系统,保证城镇居民的安全出行。

12.3.2 随着城镇开发建设的展开,以及对外交通体系的合理化,需要建立城区的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开通城镇公交线路。

12.3.3 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城区内设置公共停车场,停车场地规划平均指标1.0平方米/人,同时各项公共设施用地及居住生活区等用地均应配套相应的停车场,均应符合公安部和建设部颁发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88]公(交管)字90号}的要求。

12.3.4 加强城镇广场的建设,在城镇中心,社区中心以及主要交通枢纽,商业繁华地段等,均应设置足够面积的广场,满足居民社交、游憩、集会以及交通集散等的需要。

12.3.5 过境道路和城镇干路应严格控制开口数量,小区或单位开口放到支路上。

12.3.6 城区内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公里,以小型站为主,进出口不宜设在干路上。

12.3.7 货运交通重点发展微型车和大型货柜车。

12.3.8 规划期内道路广场用地达到266.4hm2,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4.8%,人均道路广场用地14.8m2/人。

12.3.9 城镇道路用地面积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8%,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不小于7.0平方米/人,各级道路绿化宽度不小于道路宽度的15%。

第十三章园林绿地景观规划

13.1 现状概述

在县城共有园林绿化总面积1639.3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0.23公顷,单位附属绿地466.4公顷,居住绿地8.58公顷,生产绿地1004.2公顷,防护绿地3.4公顷,风景林地156.5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71.17公顷,建成区道路绿化覆盖面积5.1公顷,共有树木1188908株,其中乔木269508株,灌木919400株。在这些园林绿地中,建设部门主管的仅为2.78公顷,树木为4269株。公共绿地面积相当少,仅为0.23公顷。

慈利县地处边远山区,无论在其行政上隶属于常德市,还是隶属于张家界时,经济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因此园林绿化事业起业较晚,从公民的绿化意识,到政府对绿化的投资,与发达城镇甚至周边城镇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13.2 规划原则

13.2.1 应从景观与生态两个角度出发,挖掘其深层次的涵义。

13.2.2 强化真山真水的城镇构架,多种绿地要合理分布,做到点线面结合。

13.2.3 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体现慈利文化名城特色。

13.2.4 重视多种游憩绿地建设,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中尽可能新增小型绿地,提高城镇绿地率和人均绿地指标。

13.2.5 城镇景观的构筑应满足现代城镇功能的要求,使景观体现山水特色,创造宜人的现代化城镇的美学意象。

13.2.6 重视城镇节点、轴线、风貌区建设。

13.2.7 城镇的发展应满足人类生态学的原则。

13.2.8 城镇建设应充分运用城镇生态学的高效原则

13.2.9 城镇的运作应符合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

13.3 建设山水城镇的具体构想

13.3.1 景观规划:强化由大山大水所构成的山水城镇构架。

13.3.1.1 将羊角山、饭甑山划为自然保护区,其中35公顷划归羊角山森林公园,全部作为生态林地。

13.3.1.2 将道人山、白虎山、笔架山共40公顷划为自然保护区,全部作为生态林地。

13.3.1.3 将澧水、溇水两岸被侵占的岸线退还其绿化,面江开发,建设澧水、溇水自然风光带。

13.3.1.4 将琵琶洲建为服务设施齐全、游乐设施完备,能满足公众多种活动需要的开放型水上公园,使之成为居民游乐,休憩的场所。

13.3.1.5 作为城镇生态保障的生态林地应严格保护,只允许建少量高档别墅或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13.3.2 精心处理城镇内部现有山头、水面、绿地

13.3.2.1 对于现有的建成区内公园、绿地、山头、水面应严格控制,不得侵占。

13.3.2.2 对于规划区内新规划的公园绿地,应切实保障,规划区内的山头、水面、应谨慎处理,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开发破坏。

13.3.2.3 规划期末人均公共绿地将达10.5平方米/人

13.3.3 严格保护丰富的历史文物

13.3.3.1 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物必须严格保护,并定期进行精心维修。

13.3.3.2 古建筑物周围的新建筑必须与之相协调,必须对古建筑周围新建建筑的色彩、体量、高度加以控制,保证古建筑在城镇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13.3.3.3 在地下文物分布区进行建设活动时,必须在文物部门的配合下进行。

13.3.3.4 城镇广场在居民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也是公众参与多的形式之一。

绿轴——林荫大道,两绿地的联系线

人文景观轴——新建筑风貌大道,城镇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整个城镇通过横向绿轴、人文景观轴、纵向绿轴、将山水串起,其它道路四周散布零星公园绿地、广场,构成点、线、面、体共存的开放空间体系。

13.3.6 二带

澧、溇水风光带的建设将还原慈利景象,或以现代方式加以演绎。

13.3.7 重要节点控制

城镇出入口、主要交叉路口、高层区、山水结合点、作为体现城镇特色的关键点应精心设计或加以保护,绝不能成为败笔。

13.3.8 绿地率分区

绿地率在35%以上地区:老城区以东,蒋家坪组团建设成绿地率大于35%地区。

绿地率在30%以上地区:澧水南组团,永安组团建设成绿地率大于30%地区。

绿地率在25%以上地区:老城区,万福组团以及零溪河下游组团以东建设成绿地率大于25%地区。

13.3.9 空间布局

要建山水城镇,空间质量尤为关键,规划将规划区根据空间艺术布局,人的心理行为,各种技术要求分成三种地块。

13.3.9.1 高度严格控制区。必须根据多种要求定出高度控制

①高山体作为城镇景观主要构成要素时,必须按山势走向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②形成城镇轮廊线的跌落,如中心区局部地段。

③使于城镇内高点与全城的山水景观通视。

④常张高速公路两旁景观控制带,必须对高速公路两旁200m以内的建筑色彩、体量、大小、高度、立面加以控制。

13.3.9.2 容积率、建筑密度严格控制区。为防止开发过度,导致容积率过大,规划将作以下规定:

①控制部分地区容积率过大造成的人流集中,交通不便,如火车站等。

②控制环境质量,以免因改造而下降,如现有建成区。

13.3.9.3 高绿地率区。绿地率在80%以上。

①山水与城镇交融、过渡的地区。

②城中园的具体操作地区。

③具备防护作用的地区。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14.1 水源以从赵家垭水库引来的水库水为主,近期内完成引水工程,远期在蒋家坪、万福路两处增加水处理设施。

14.2 给水体制采用环状网、支状网结合给水体制。主干管管径采用400-600毫米成环状布置,支管管径采用200-350毫米成枝状布置。近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600升/日,远期人均综合用水量取800升/日,自来水处理能力远期达14.4万吨/日。

14.3 近期供水管网建设主要是完成老城组团、永安组团与零溪河下游组团的管网改造与铺设;远期在整个规划区内供水管网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全城联合环状供水。

第十五章排水工程规划

15.1 城区排水体制主要采用分流制,现状建成区中难以彻底改造成分流制的直排式,合流制系统应改造成截流制。

15.2 城区排水管渠设计标准为1-2年一遇,其中分流制系统取低值,合流制系统取高值。15.3 城镇排水方式根据洪水位同城镇地面高程的关系确定,尽可能利用地形自排。

15.4 蒋家坪组团、永安组团、零溪河下游组团各建一座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

15.5 近期主要应做好污水收集系统的配套完善工作,按规划的污水系统将污水排入溇、澧水,减少污水对水系的污染。

第十六章电力工程规划

16.1 慈利县城高压电网拟采用110KV—10KV—220V/380V三级电压等级。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 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 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 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 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 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 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 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

宁乡县规划蓝线图制度管理办法

宁乡县规划用地蓝线图(规划选址意见)制度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造的建设项目,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必须遵守本办法。重大基础设施,原址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旧城改造项目,必须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是项目单位和开发主体招商引资、签订意向合同的前置条件,宁乡县规划管理局负责宁乡县行政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管理工作,对符合规划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 第四条建设单位在向开发主体和发改等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前,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用地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须办理用地蓝线图。 第五条县发改部门必须依据规划部门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方可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 第六条县国土部门在用地预审前必须依据规划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受理项目用地。

第七条需要调整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应先依法调整规划再审核项目选址。 第八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可以申请延期。需要延期的,申请人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一年。 第九条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的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需要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条对未按本规定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失效的建设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宁乡县人民政府

镇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镇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一、技术要求:增加“两线三区两体系”的内容 1、两线: 一是指规划建设用地线(包括已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和由区(市)县确定配置的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范围)。二是指远景发展用地范围线,即在县域内基于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这一基数上,根据城镇村发展需求与潜力适当放大规模所确定的用地范围线。村的规划以点的形式表达。 XX镇用地指标统计表 表格说明: ●规划建设用地和远景发展用地为“两线”所围合的面积与镇域内公路等圈外选 址的项目用地面积之和。 ●扩大系数:县城不大于1.5,重点镇不大于1.2,重点镇以下层级无扩大系数。 远景发展区面积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量”为基础数据与扩大系数相乘的值。 新市镇和一般建制镇总体规划中不存在远景发展用地,其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加上县域总体规划所分配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指标。

2、三区划分 指划定的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规划区,乡、村规划区。 (1)城镇规划区:中心城、区县城区、建制镇镇区以及城镇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风景名胜规划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区域。风景名胜规划区范围与城镇规划区重叠的,管理按城镇规划区制度执行。 (3)乡、村规划区:市域范围除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规划区以外部分。 3、两个体系 (1)两体系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 (2)配置要求: ●一般建制镇按《镇规划标准》配置。 ●乡、村规划区中,非建制镇(乡政府所在集镇)、农村新型 社区、村按《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标准》配置各项设施。 (3)一般建制镇镇区和乡、村可参考的配置模式 “12+2、7+3”模式,规划中必配和选配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关于宁乡县的城市规划研究

城市发展分析 ————以宁乡县为例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城市是财富聚集的平台、经济发展的龙头、市民居住的家园,城市规划水平反映并决定县域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镇空间拓展、基础建设、产业布局、项目实施的法定依据,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工作。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解决方法;县域经济;发展展望 一、引言 我之所以要选择宁乡,这么一个小县城来进行我今天的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乡孩子,在这里我已经生活的20年,我对她有一份像母子的感情,我想我对它在了解不过,无论是她的好,还是坏;其二,我想我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的故乡,虽然她是我的家乡,但我想我肯定对她还是会有许多不太了解的地方,我希望通过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加深我对她的了解。最后一点,说来可能比较不入耳,因为陈新华老师要我们在结课前做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ppt,讲解一下自己家乡,我想我可以通过先写这篇论文,预热一下。宁乡,一个昔日的小县城,如今却也是我们宁乡人的一种骄傲,短短的十几年,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3年,已经挺进了全国51强县,居中部第六,为什么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她的迅速发展又给城市带来了哪些问题,我想,这样是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二、宁乡的区位 宁乡县隶属湖南省会长沙,是省会长沙的西大门、省会长沙的新城区、省会长沙的卫星城,是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重要组团,县域基本竞争力已成功挺进“全国百强”。宁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牢牢抓住城镇建设这个核心引擎,加速提升新型城市化,致力建设省会新区和山水新城”,宁乡县县域城市规划坚持东进融城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独特的城市气质和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来推动。专家高度肯定宁乡的城市发展规划“大气磅礴,把握了科学发展规律,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要切实搞好县域城市规划,就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制定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规划;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城市规划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规划为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所接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不至于后届否定前届,推倒规划重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规划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使规划成为现实。 宁乡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2平方公里、人口达31万。广大宁乡市民的生活中拥有了长达3.1公里的沿江风光带,拥有了人均16.1平方米的绿地占有率,拥有了超五星级标准建成的通程温泉大酒店,拥有了超级卖场大润发,还有碧桂园、绿地中央花园、澜湾国际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拥有了“金满地”、步行街等一批名牌荟萃的消费场所和大城市媲美的居住、购物、出行、休闲环境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30)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30 )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XX]7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35号)的要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XX 2020 年)》(发改能源[20XX11454 号)和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顶规划编制提纲的通知》(国能电力[20XX]447 号)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新自&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XX]50 号),以及《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XX]59 号)精神以及《长沙市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20)》,进步促进宁乡县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30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二、项目范围、年限规划范围:宁乡县县域,总面积2906 平方公里,辖 4 个街道25 个乡镇。 规划期限:20XX-2030 年。近期建设年限为2020 年;远期规划为2030 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长沙市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20)》 5)、《宁乡县城区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XX-2020 年)》 7)、《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 )》、各乡镇镇总体规划及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8)、《宁乡县城及金玉集中区电力专项规划(20XX?2030年)》 9)、《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10)、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技术标准 四、规划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2)规划控制,分类实施。 (3)适度超前,车桩相随。 (4)自(专)为主,公共为辅。 (5)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五、主要设计内容 1、从现状情况分析入手,对宁乡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有充电桩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 2、立足现状,对宁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3、对宁乡县的充电桩需求量进行预测和估算; 4、对宁乡县充电桩布点规划。县域范围内的充电桩在图纸上定点;形成总量科学、服务半径合理的充电桩布点规划。县城区范围内的充电桩在定点的基础上定位:根据充电桩布局原则和选址要求进行科学选址,并确定充电桩的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和其他技术指标。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六、成果要求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主要规划图纸。 主要规划图纸: (1)充电桩建设现状图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镇总体规划(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1)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1)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1) 第五章城镇发展战略 (2) 第六章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2) 第七章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 第八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 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 第十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 第二部分镇区规划 (3) 第十一规划指导思想 (3) 第十二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十三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3) 第十四对外交通与道路规划 (5) 第十五绿地系统规划 (5) 第十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第十七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7) 第十八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二九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9) 第二十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二十一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阿苇滩镇的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规范镇区的建设行为,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确保城镇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阿苇滩镇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阿苇滩镇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城市规划专业设计单位,汇总各系统、各单位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3条阿苇滩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4条阿苇滩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对镇规划区的所有建设开发行为,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及“一书两证”的核发。要坚决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大力宣传阿苇滩镇总体规划和各项规划管理制度,自觉遵章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第1.05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是指阿苇滩镇行政所辖范围,镇区是指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 第1.06条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批,下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应继续保持本规划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确保阿苇滩镇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第2.01条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分析阿苇滩镇所处的区域关系和发展条件,合理确定阿苇滩镇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2.02条把阿苇滩镇建设成为阿勒泰市独具特色的城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阿苇滩镇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03条根据阿苇滩镇的实际情况和将来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有关措施和要求,促进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2.04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立足以人为本,创造优美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2.05条充分吸收上版规划中的合理内容,注重规划的延续性。 第2.06条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07条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5年。第2.08条本次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镇区规划。 镇区: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总面积166.16公顷。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第3.01条加强与阿勒泰市、北屯镇、布尔津县等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周边市、县在山区、荒漠地区、水源地区等的生态保护合作。 第3.02条加强山区、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生存基础,主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工作。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4.01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

镇总体规划

关于《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的公告 《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已经舒城县汤池镇人民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上报舒城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现依法向社会公告,诚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详情可在汤池镇人民政府网站、舒城县规划局网站及舒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公告期自2018年4月5日起至2018年5月4日止。 附件:《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结合汤池镇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完成《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统筹的和谐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双修等为思想,以塑造生态镇为标准,合理调整城镇发展空间,协调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与周边景区之间的关系,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镇品质。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发挥优势,促进发展 (3)优化结构,完善功能

(4)提升品位,塑造特色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镇域、镇区两个规划层次。 1、镇域 包括整个汤池镇域范围,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2、镇区 镇区规划范围共1049.1ha,分为中心片区、三江片区和城冲片区三大片区,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万佛湖大道(三江快速连接线),西抵倒淌河西侧山体、东达高速公路,南至镇区南侧山体,范围大小为856.2ha;三江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三江北环以北用地边界及往东至城冲河边、南达三江南环及万佛湖大道、西以环湖旅游路为界、东至城冲河堤,规划范围约144.3ha;城冲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城冲河和舒桐路外绕线、西以现状建成区边缘及平行南延为界、南至敬老院南侧附近、东抵城冲河,规划范围约48.5ha。 五、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城镇化发展目标 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成以温泉为特色,地方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综合服务业繁

宁乡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 一、区位和规划范围 经开区位于宁乡县城东北部,地处长沙市西大门,是国道319线及长常高速公路交织的金三角地带。本规划为经开区二期,位于长常高速公路以南,东南以沩水为界,西边以发展路为界。规划总用地11.11平方公里,隶属双江口区,规划区跨檀树湾乡和城郊乡。 二、规划背景 1、区域环境发展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一点一线”的区域战略思想。 长沙总体规划确定宁乡为“功能较为完备,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 长株潭一体化的影响。 2、城市现状发展需要 宁乡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支撑点,工业区一期用地开发已经完成,需要新的用地安排工业企业。 3、落实总体规划的需要 总体规划对县城的工业生产有明确的要求,工业项目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物质空间的落实。 三、规划依据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则【1991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1990年】 《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经开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规划法规、规范四、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强调以下两大指导思想 ①生态网络思想——开发区不应是一幢幢密集的工业厂房、简陋的生活配套设施。而是 一个集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有机生态网。是一个能满足现代人工作生活的网络 空间。 ②有机衍生——开发区不是在特定时段内“建成”而从此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无限衍 生的过程,是一个由若干细胞不断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增长体。 2、突出以下四大原则 ①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亲人宜人。 ②功能原则——实用、简洁、摒弃表面文章。 ③生态原则——优美、健康、与自然共生。 ④经济原则——遵循投入产出规律和地价规律。 五、规划目标及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工业园研究成果,确定宁乡经开区的规划目标为: 遵循自然、保护坡度生态环境,创新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景观,营造创业、生活、娱乐的有机功能网络及区域交流网络。 确定经开区规划定位:科技型、生态型、综合型工业园区,兼顾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 六、规划理念及策略 规划从环境景观入手,把一期、二期、远期整体设计思想为指导,创造一个公园化、人性化、集约化和产业特色化的工业园;创建一个卓越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一个集聚资本、产业、人口的生态工业园;一个提供创业、创新最理想环境氛围的工业园。 运用组团概念组织各类用地,整合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群聚发展;同时运用生态环境理念,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文本 (送审稿) 安铺镇人民政府 2019年02月

前言 安铺镇是广东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廉江市安铺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总规”)于2015年3月30日,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总规确定镇总体布局是安铺、横山向东发展,通过中部新区的建设,将两个镇同城发展,用地布局上强调一体化格局。2017年安铺镇评上国家级第二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已提上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安铺、横山镇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总规用地布局、城镇定位需进行相应调整,以迎合新的机遇和特色小镇核心区的发展需求。湛江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开展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2-2030)局部调整工作的批复。应安铺镇人民政府要求,项目团队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镇域发展战略与目标 (3) 第三章镇域空间发展规划 (3) 第四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5) 第六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9) 第七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9) 第八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十章镇区城镇性质与规模 (15) 第十一章镇区布局结构 (15) 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十四章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五章景观风貌系统 (25) 第十六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七章镇区空间管制 (28) 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0)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 第二十二章附则 (39) 附表 (40) 附图 (43)

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送审稿) 2007-03-19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主要技术内容 (2) 第三章其它技术内容 (10) 附录一:现状调研的主要内容 (14) 附录二: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16) 附录三:发展目标的主要量化指标 (17) 附录四:宜深化的规划实施对策内容 (18) 附录五:文本编写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六:主要规划图件目录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开展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完善地方规划体系,促进地方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特制定《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第二条乡镇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对乡镇整体地域进行发展定位、综合布局、规划协调与空间管制,引导乡镇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本《导则》适用于乡镇行政管辖范围。 第四条乡镇总体规划分近期和远期规划两个阶段,一般近期期限5年左右,远期期限20年左右。基础数据一般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为准。 第五条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乡镇总体规划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文本: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图则:用图纸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并标注出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制单位名称和绘制时间。图则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文本一致。 3、附件:包括综合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综合报告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 第二章主要技术内容 第七条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遵循宏观指导思想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与上位层次政策与规划相衔接原则:在国家、省、市有关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针、政策、纲要指导下,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交通、国土资源、水利、环保、农业等专项规划,并与上位层次的城镇群体空间组织相协调,在乡镇范围内具体深化落实。确有必要对上位层次规划提出修改意见,应该作出技术论证与明确表述。 3、突出城乡一体化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整合,突出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综合利用与一体化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时,要注意保护和体现地域特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宁乡教育布点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宁乡县城区教育规划,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和办学质量,形成与宁乡县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并适当超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县,特制定本教育布点规划。 第1.02条本教育布点规划的规划范围依据《宁乡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和《宁乡县金洲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0)》,考虑到教育设施的共享性,划出了重点规划区, 5000米以内作为服务辐射区。 第1.03条城区教育布点重点规划范围:东至夏全河,西以西外环为界(总规的外环路),南至回龙铺镇万寿山村,北以长常高速和石常铁路为界。 第1.04条本规划分三个学区,重点规划城区内的学校,城区分为主城区和金洲新区两大学区。 主城区:东以沩水河为界,西至西外环(总规的外环路),北以长常高速为界,南至回龙铺镇万寿山村。 金洲新区:东以夏全河为界,西至沩水河,北以石常铁路为界,南至319国道。 周边乡镇: 5000米的辐射区。 第1.05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其它有关国家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并在上一轮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已完成的各项城市规划以及相关的学校建设规范文件,结合县城区人口发展趋势、教育资源现状,根据各学校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6条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 2008——2020年 第1.07条鉴于城区高中学校已趋饱和,幼儿教育布局规划条件欠成熟,本规划以义务教育为主。 第1.08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教育布点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县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9条因为《规划》篇幅太长,为便于修改、补充和索引,特制定学校编号(4位)原则如下: 第一位代表学校在城区所处的区域:1主城区、2金洲新区、3辐射区; 第二位代表学校所在的乡镇:1.玉潭镇、2城郊乡、3白马桥乡、4历经铺乡、5夏铎铺镇、6金洲乡、7菁华铺乡、9双江口镇、0其他乡镇或非乡镇所辖学校; 第三位代表学校性质:1小学、2初中、3高中; 第四位代表学校自然顺序; 第1.10条本规划由宁乡县规划局和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中小学规模及相关指标 第2.01条规划区人口 201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8万左右,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49万左右。其中主城区人口规模:2010年控制在20万人左右,2020年控制在30万人左右;金洲新区人口规模:2010年控制在8万左右,2020年控制在19万左右。 第2.02条学生千人指标 1、小学千人指标:近期主城区70生/千人,金洲新区60生/千人;规划期末城区(含金洲新区)75生/千人。 2、初中千人指标:近期主城区40生/千人,金洲新区40生/千人。规划期末城区(含金洲新区)45生/千人。 第2.03条学生数 1、小学在校人数:近期18800人,班级数387个;远期40170人,班级数888个。其中主城区,近期14000人,班级数280个;远期24570人,班级数546个;金洲新区,近期4800人,班级数107个;远期15600人,班级数342个。 2、初中在校人数:近期12000人,班级数240个;远期24000人,班级数480个。其中主城区,近期8000人,班级数160个;远期15000人,班级数300个;金洲新区,近期3200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