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2

诗歌2

诗歌2
诗歌2

我深信,没有哪一种力量强大到不能竞争,没有哪一种优势高蹈到不能挑战。我不奢望我的梦想之花开得漫山遍,但渴望它能绽放灿烂与芬芳。

高三(3)班庄文静

有一种苦苦的、涩涩的东西流淌下来,让才知道不舍的滋味。

高三(3)班林宛雪

并不是每一朵花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每一朵花都可以拥有结果的梦。葱郁的荔园,孕育着一个个多彩缤纷的梦。我坚信,我的梦会伴着六月荔园的飘香而冲破虫茧,幻化成蝶!

高三(3)班刘燕玲

我要做这样的“驴”——既能做“马”能够做的事,又能做“马”做不到的事。

高三(3)班苏一聪

信念告诉我的人生,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让我们用共同的信念铸造一艘航船,在未来的大海中去激起一朵朵雪白浪花。

高三(3)班何纯纯

阳光雨露下:

我们总会长大,因为父母的呵护;

我们总要长大,因为母校的培养。

高三(3)班王秋梅

有人说:聚是欢乐,散是苍椋。正因为有了散的苍椋,我们才明白聚的欢乐是多少珍贵。但我们并不是这场“戏”的总导演,并不能掌握全局。所以,我们要珍惜相聚的时光!

高三(3)班黄珊珊

梦中的枫叶在轻波里荡漾,泛起层层涟漪,触动了心底。忘却那抽丝剥茧般的疼痛,只为六月那一场华丽的蜕变。

高三(3)班童惜慧

在梦中播下再多的种子,也得不到一丝丰收的喜讯;在田野上哪怕播下一粒种子,也会有收获的希望。

高三(3)班周向利

青春是一个有温度的名词,而阳光是青春寻找的赤道。只有在阳光下,青春才能明媚,青春才能狂奔撒野,青春才能狂奔狂热到天涯。让我们在阳光下诠释我们,飞扬唯美的青春梦。

行走中,看落叶飘零。深秋的寂寞划过季节的伤口,那汩汩流淌的忧愁,凋谢在一个午的黄昏,期待明年荔枝红艳时,我们的幸福会回来。

高三(3)班罗凯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璠《河

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诗歌的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内容提要】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关键词】《沧浪诗话》;盛唐诗歌;宋代诗学 严羽《沧浪诗话》是整个宋代诗话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著作,也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的最大影响是在标榜格调的理论旗帜下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的经典化。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宇文所安教授认为:“《沧浪诗话》的流行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把盛唐诗经典化了,盛唐诗从此成为诗歌的永恒标准,其代价是牺牲了中晚唐诗人。虽然盛唐代表诗歌高峰的信念可以一直追溯到盛唐时代,但严羽给盛唐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权威,一种类似禅宗之正统的文学之正统。绝对的诗歌价值存在于过去的某个历史时刻,这种观念,或好或坏,一直左右着后世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以盛唐诗为正统的观念时不时受到谨逊的限制或激烈的反对,但它始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其他见解都围绕着它做文章。”①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侧重于强调诗学批评中存在着某种凌驾于具体创作之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与典范,这种标准与典范首先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上,即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具有某种最典范的创作阶段,这一阶段该体裁的创作具有整齐划一的时代风格,而这一风格则是超越时代的典型范本,必然成为后世长期师法遵循但永远无法达到的创作楷模。对这种典型范本的归依与膜拜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格调派诗学复古的潜在内涵。 首先,《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从贬抑宋诗新变的成就,重新思考诗歌发展路径开始的,具有正本清源的意味,也是宋代诗学批评辨析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 在严羽确立盛唐诗审美规范之前,北宋诗人黄庭坚、陈师道试图从中唐诗人杜甫、韩愈的刻意锤炼、辞必己出出发来奠定宋诗的崛奇拗峭、朴拙生硬的诗风;南宋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试图从古诗及唐诗的美文传统中寻找新的审美规范来补救江西诗派末流的枯瘦艰涩、拗硬奇险的弊病,但是他们所景仰与效法的只是中晚唐诗歌的清新自然、圆转流丽的诗歌风格,与严羽取法乎上,效法盛唐的雄浑雅健、华采空灵的诗歌风格迥异。尤其是宋代诗人对传统儒家道德气节价值观与以美刺讽谏为中心的诗歌政治功能的强化,冲淡了其文学风格论的独特的诗学意义。故《沧浪诗话?诗评》称:“唐人诗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②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尤其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的基础上的。严羽在论述具体诗体上,如:“五言绝句中,众唐人人是一样,

《中国古代文学Ⅰ(唐前)》第10章在线测

《中国古代文学Ⅰ(唐前)》第10章在线测试 《中国古代文学Ⅰ(唐前)》第10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53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著名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 A、阮籍 B、嵇康 C、鲍照 D、庾信 2、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A、屈原 B、曹操 C、陶渊明 D、谢灵运 3、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京邑”是指()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健康 4、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不作对偶句的一联是() 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5、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田园诗 D、山水诗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之下,大力写作宫体诗的宫廷诗人有() A、阴铿 B、庾肩吾

C、谢朓 D、徐摛 E、萧绎 2、下列作品中以今江苏南京市为背景的有() A、《草虫》 B、《怀沙》 C、《乌衣巷》 D、《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E、《陌上桑》 3、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有( ) 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B、在对景物的局部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 C、把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 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E、激情潮湃,发则滔滔不绝 4、下列作品为鲍照所作的有() A、《拟行路难》 B、《拟咏怀》 C、《代东武吟》 D、《芜城赋》 E、《代出自蓟北门行》 5、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有() A、曹操 B、曹植

诗歌鉴赏入门课程

开场白 1、两个故事和两个问题 上海复旦附中+深圳宝安中学 语文考试和理科最大不同?+语文成绩靠刷题能够提高吗? 2、语文学习的奥秘了解了吗? 所以;语文学习考试的奥秘就是 1、2、3、 66老师的语文课程

讲师:66老师 班级:高中各年级

【一】从诗歌的超级功能说起 1、“白粉”葛青 2、李涉博士免死+王维“凝碧池” 【二】读懂诗歌三步曲:意象(意境)---感情----手法 一:由象入境知形象 二:入境共情体悲喜 三:细看手法与作用 第一步意象的生成 1、张打油为何只能做打油诗? 2、情感深浅如何把握?(赠汪伦、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3“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是否具备特异功能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予我心,付与他人可! ——【南宋】谢直《卜算子送别》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文本文本文本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有时候,重逢后的最大期望,是愿你往后安然,再会有期。 【5】、最美好的是相遇,最难的是重逢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赵昀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盛唐气象。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一、政治抱负诗——自信豁达昂扬,乃盛唐气象的最强音李白在诗中歌唱理想,赞美时代,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又不愿走科举入世之路或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扺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归隐江湖。诗歌《出山》中“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四方之志。在《驾去温泉宫赠杨山人》中诗人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诗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中说“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侯”,充满了自信昂扬。 二、山水田园诗——万千磅礴气势,展现盛唐昂扬气概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地热爱,他写了很多山水诗。在诗中,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性格借歌颂祖国壮丽山川极好地得到表现。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与前代以及后来的山水诗相比,明显体现出他的个性特色和盛唐气象。在《望庐山瀑布》中他这样写庐山飞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热爱山河的壮丽以及自然界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诗中蕴含的那种气势,是吟风弄月者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胸气势也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又如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诗中对壮丽山河的描绘,气势磅礴,又有一种昂扬的内在旋律,这正是盛唐诗歌的普遍特征。三、游仙寻道诗——飘逸洒脱,体现盛唐自由解放个性李白诗歌当中也有对神仙道教的膜拜,渴望融入自然,在其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这也是盛唐精神的体现。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道教为李白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意象空间。如李白所写的那样:“仙人游碧霞,处处笙歌发”——道教世界里,仙人们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而且还一路仙乐嘹亮,真是令人飘飘欲仙、无限向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熏陶,必然会刺激李白的想象力,并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构筑“想象世界”的大量意象,如大鹏、巨螯、高山、急流、大江大河、仙境、梦境等。李白在《游泰山》一诗中就以神仙自诩:“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而诗中的许多意象如“王母池”、“天门阙”、“织女”等也都与道教离不开。无疑,道教鼓吹的神仙世界,投合了李白飘逸洒脱的个性。现实生活的黑暗龌龊使他更强烈地幻想和追求美好的神仙世界。道教给李白安上了神游四方的想象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恍惚飘逸、光怪陆离的神异浪漫色彩。四、个性风格——热烈追求大胆批判,强化盛唐气象布封说:“风格即人。”李白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他的诗歌具有奔放飘逸的风格。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又善于调动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梦游天姆吟留别》中,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进行描摹:“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

盛唐诗歌

教案(四)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第四讲: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是唐朝的“盛世”,也是诗歌史上的盛唐。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风云际会的幻想,以比他们所追慕的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豪迈的气质、更为坚定的信念,去观照社会、体验人生。不论个人遭际如何,无论感情快乐或悲伤,都开朗健康、豁达从容,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希望,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从而创造出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杰出成就。盛唐在诗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乐府、七言歌行、七绝的创作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杜甫更是众体兼长,律诗尤其具有很高的造诣。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中国古代文学Ⅰ(唐前)》第11章在线测试

《中国古代文学Ⅰ(唐前)》第11章在线测试《中国古代文学Ⅰ(唐前)》第1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29:5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下列诗句中,同时运用谐音、顶针、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是() A、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B、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C、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D、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2、《西洲曲》抒写的是() A、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恋 B、游子对家乡的无尽思恋 C、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D、儿子对父母的无尽思念 3、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的目的是为了() A、观风俗,知厚薄 B、以人为鉴 C、欣赏优美的诗歌 D、纵情声色 4、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 A、运用对偶 B、运用比兴 C、运用双关 D、运用夸张 5、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是() A、敕勒歌 B、陇上歌 C、李波小妹歌 D、木兰诗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南朝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 B、对偶 C、谐音

D、顶针 E、夸张 2、西曲歌产生的地域在() A、荆(今湖北省江陵县) B、郢(今江陵县附近) C、樊(今湖北省襄樊市) D、邓(今河南邓县) E、建业(今江苏南京) 3、南朝乐府民歌包括有() A、吴歌 B、西曲 C、神弦曲 D、梁鼓角横吹曲 E、横吹曲辞 4、南朝包括() A、东晋 B、宋 C、齐 D、梁 E、陈 5、塑造北方女英雄的北朝乐府民歌有() A、敕勒歌 B、木兰诗 C、李波小妹歌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1954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1958年,林庚又发表了《盛唐气象》一文,对其“盛唐气象”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伸发。他在该文中认为,“盛唐气象”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 《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 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

初盛唐诗歌史

初唐诗歌史 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唐太宗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宫廷生活和写景咏物。虽文辞典雅、内容空洞,毕竟摆脱了齐梁诗歌轻靡浮艳的弊病,并且逐渐显示出开阔壮大的气势、生龙活虎般的节奏和庄严的宇宙意识,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初唐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宫廷诗人,前有上官仪,后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以及并称“沈宋”的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仪(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为太宗、高宗时显贵之臣。其诗多奉和、应制、咏物之作,内容空泛,华丽精工,却名重一时。《旧唐书》本传载:“(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将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加以程式化,总结出“六对”(字词对)、“八对”(句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文章四友”主要活动于武后时期,位显名高,他们在诗的合律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又以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最有诗才。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写得极为真切。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 宋之问、沈佺期并称“沈、宋”,主要活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以他们工致细密、格律精严的创作,使这些规范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沈、宋前期多点缀升平的应制诗,后期贬谪远荒之地,生活经历给创作带来了变化,写作了一些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诗。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 王绩是隋唐之交独立于宫廷以外的诗人,在隋唐两朝都曾出仕,终因仕途失意而归隐。其诗多写其乡居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淡远,在沿袭齐梁遗风的初唐诗坛独拔于流俗之外,

《诗歌鉴赏选择题》上课讲义

《诗歌鉴赏选择题》

2017年新考纲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选 择题专项训练》 涿鹿中学:步洪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河北衡水中学2017高三上五调考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⑦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3.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B.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古代诗歌阅读(11分)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零模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5.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1954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1958年,林庚又发表了《盛唐气象》一文,对其“盛唐气象”的观点进行补

盛唐诗歌练习

《唐诗宋词选读》自主练习 一、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三、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六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__主义色彩。 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的感情基调。十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一、《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深秋晚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秋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行去。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如”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和“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那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由归雁想到了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0、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答: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四、《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答: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1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3、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答: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 14、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是思想感情。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着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盛唐诗人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

中国古代文论先秦至唐前

《中国古代文论》(先秦至唐前)习题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 1、“以意逆志”出自作品《》。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出自《》。 4、“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出自《》。 5、“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出自《》。 6、“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主文而谲谏。”出自《》。 7、“发乎情,止乎礼义。”出自《》。 8、“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作者。 9、“文以气为主”出自《》,作者。 10、“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作者。 11、“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出自《 》,作者。 12、“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至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出自《》,作者。 13、“是以陶钧文字,贵在虚静,疏淪五藏,澡雪精神。”出自《 》,作者。 14、“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出自。 15、“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作者。 16、“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出自《》。 17、“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出自《》。 18、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明诗》) 19、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文心.情采》) 二、名词解释: 1、诗言志 2、孔子“兴观群怨”说 3、“文质彬彬”说、“温柔敦厚”、思无邪 4、孟子“知言养气”、“知人论世”说 5、庄子“得意忘言”论 6、《毛诗序》“六义”说、“主文而谲谏”、变风变雅、赋比兴 7、曹丕的“四科八目”说、“本同而末异”说 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9、“滋味”说、直寻 10、“明道、宗经、征圣” 11、“心声心画”

古典诗歌鉴赏的入门之径

古典诗歌鉴赏的入门之径 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的切入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首先要找到赏析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入门之径。只有读懂了意象的含义、意境的氛围,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而古典诗歌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意象和意境,只有打开意象和意境的大门,才能披文入情,开始鉴赏。所以笔者认为初步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理解意象和意境。 一、明确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一首诗歌含义都是借助一个个不同意象来表达的。也只有驾驭了意象,才能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评价诗歌的形象、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所以鉴赏诗歌首先要明辨意象和意境的含义。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简单地说,就是情中景、情中物、情中人。客观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再也不只是一个个物象,而是一个个意象,因为它们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基础,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如我们平时见到的“明月”、“松林”、‘清泉”“石头”等都是物象,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松林”、“清泉”“石头”不再是一个个物象,四种景物组成了一幅清幽明净的山间夜景图,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所以这四种景物都已融入了诗人王维的主观情意,也就成了四个意象。 在诗人的创作过程中,意象先浮现于诗人的脑海里,最终用词语将其固定下来(即意象要通过词或词组体现)。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这些词语还原为一个个生活场面或情景。这个生活场面或情景,就是诗歌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体现出来的清幽明净的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如借用李商隐《锦瑟》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日,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玉,意境就是蓝田那个地方由于出产美玉,其上空依稀涌动的祥瑞之烟。再举几个通俗的比喻,如果意象是闪亮的星星,意境就是茫茫夜空;如果意象是那条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河波光和水声的无限苍穹。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总之,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仍以王维《山居秋暝》的两句诗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树”“清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意境的四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就不单是这四个词语所含的意义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