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研究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研究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研究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研究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研究

1.前言

1.1 规划背景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结合部,是东北亚经济圈重要的经济贸易运输口岸,在山东及沿黄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3年,青岛市第十一届人代会首次提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

2002年,青岛市第七次党代会在《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山东及沿黄流域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

2007年4月,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制定了“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的建设目标,从而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上述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现代航运业在青岛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趋凸现。截至2008年底,青岛港共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总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各类现代航运服务企业近500 家,注册船舶运力80万吨,营运运力271万吨。2008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38万TEU;完成水上货运量2725万吨,货运周转量29240215万吨公里,客运量128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866万人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青岛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现代航运业的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迎合世界现代港航业发展趋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运输保障和发挥现代航运经济的主导产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在上述背景下,拟系统地对青岛现代航运业的发展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1.2 规划内容

本规划基于对现代航运业构成的广义理解,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制。具体规划内容包括: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依据:现代航运产业与城市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耦合趋势与内在规律;基于环东北亚经济视野的青岛海运腹地航运需求;

现代国际航运业发展趋势与先进标杆;城市、经济、产业、交通规划依

据。

青岛航运业现状调研与评估:基于国内外比较的青岛自然条件与经济区位、区域经济与产业基础、港口条件与集疏运体系、港口运营规模、现

代航运高端服务业、政策法规环境等的综合评估。

青岛航运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与总体定位;航运枢纽港建设规划;现代航运服务发展规划;邮轮经济发展规划。

青岛航运业发展对策建议。

1.3 规划结论

1.3.1世界航运业的发展历史和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实践表明:大力发展青岛航运业是必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青岛航运业发展规划应以现代航运产业与城市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耦合规律为依托,以现代国际航运业发展新趋势为标杆,以各类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据,融“系统性、协调性和创新性”于一体。

1.3.2青岛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结合部,是东北亚经济圈重要的经济贸易运输口岸,航运需求极为旺盛。据预测,2015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2020年将达到5.4亿吨。

1.3.3以世界航运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标杆为依据,可以发现:青岛航运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经济区位、发达的港口和集疏运条件等优势,但也存在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环境薄弱、产业结构度比较低等不足,目前既把握着众多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

1.3.4未来青岛航运业的发展将以国际航运业发展趋势为引领,本着“服务

区域经济,提高国家航运业综合竞争力”的原则,以“产业大港、贸易大港、船舶服务大港、邮轮母港”建设为抓手,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现代航运发展软环境”为手段,形成以综合物流服务和特色航运产业集聚为标志的现代航运产业体系,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青岛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1.3.5以“建设我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散货中转枢纽港和进出口口岸”为导向,以董家口港区为核心,形成码头岸线35.3公里、泊位数112个、航道水深20米、可靠泊40万吨级船舶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散货码头布局和合理的大宗散货海运直达、中转联运运输体系,2015年全港散货年吞吐量达到25197万吨。

1.3.6以“建设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综合物流集散枢纽港”为导向,完成鳌山湾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装箱码头岸线28.17公里、集装箱泊位74个、作业区面积2174万平方米、航道水深17米、能满足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的集装箱码头布局和合理、高效、便捷的集装箱直达、中转运输体系,2015年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500万TEU。

1.3.7以推行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制度为抓手,逐步扩大注册青岛的商船队规模,加快航运企业在青岛的集聚,打造以承担散货运输为核心,具有一定国际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的现代化商船队。2015年,在青岛注册的船舶总运力和远洋与沿海营运运力分别达到390万总吨和1050万总吨,最终实现世界排名前10位的散货运输企业和班轮运输企业在青岛设立区域经营决策总部,并形成与航运企业总部相适应的完整配套的航运服务体系,从而将青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航运企业总部聚集地和融船舶登记、船舶买卖和船舶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船舶服务中心。

1.3.8充分利用青岛在环渤海湾和山东区域的经济、行政和人文优势,在规范发展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航运服务下游产业的同时,拓展以邮轮母港、航运金融、保险、法律、中介、信息等为主体的中上游航运服务产业,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尤其是依托腹地旺盛的运输需求、航运企业的集聚态势以及成规模的注册商船队,搭建船舶交易和货物运输洽谈平台,将青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乃至东北亚重要的散货运输交易中心。

1.3.9以国内外邮轮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完善的邮轮经济服务体系与配套开

发项目为基础,以国际邮轮公司及相关企业和专业化的邮轮业务人才为依托,以一批有吸引力的邮轮旅游产品与线路为品牌,以邮轮游客吞吐量名列东北亚前五位为标志,将青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和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2015年,邮轮乘客接待规模达15-20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48亿元,提供34,000个就业岗位。

1.3.10为有效推进青岛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应切实采取下列对策: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现代航运业的作用与地位;政策聚焦,打造先行先试的“现代航运服务政策特区”;服务为本,为青岛航运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体制创新,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与推进机制;梯度发展,有序推进各项运作。

2.青岛航运发展规划依据

2.1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对航运业的需求依据

2.1.1现代航运产业与城市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耦合趋势与内在规律

现代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经济实践表明:现代航运业与城市及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方面的耦合来加以体现。其中:

在发展规模的耦合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引发航运运输需求,城市化进程引导航运产业要素的集聚,两者均有效地促进了现代航运业的高效稳步发展;航运业在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支持的同时,通过各种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在产业结构的耦合方面,城市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演变,带动了航运产业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特点的变化,影响并决定了航运产业的结构度;另一方面,航运产业结构度的变化提升了城市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层次,优化了产业结构,最终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发展。

在区位布局的耦合方面,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区位“锁定效应”,使航运产业拥有良好的腹地优势、有利的空间条件以及有效的经济、人才、技术的支持;而航运业则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为城市及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区位条件,推动生产要素的聚集,影响周边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确定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

在发展时序的耦合方面,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通过引发航运需求,促进航运业规模发展和结构调整;同时,航运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1.2基于环东北亚经济视野的青岛海运腹地航运需求分析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缘,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已成为目前国内和国际经贸集、散的“黄金”海岸。

从总体上看,青岛海运经济腹地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注:紫色表示东北亚经济腹地;

红色表示直接经济腹地;

蓝色表示间接及辐射的经济腹地。

基于对上述腹地经济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

(1)东北亚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区域经济交流与贸易合作得到高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日本、韩国和蒙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中朝贸易近年来也不断升温。总体看来,东北亚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规模已达欧盟内部贸易总量的63%,北美自由贸易区其总量的54.1%。如此规模的经贸合作引发了多类型、大规模的航运需求。

(2)直接经济腹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区位条件、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产业体系与引进资本、技术有机组合使山东成为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目前,山东半岛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快速提升;“一区三带”区域发展战略

对资本和产业的强大吸聚能力日益显现;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带、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和鲁南临港产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转移投资新平台初具规模。在此背景下,青岛综合经济实力逐步提升;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规模加快扩张,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高度化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大工业体系基本建立,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3)青岛的间接经济腹地以环渤海地区的河北省和沿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四省为主,同时辐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度比较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将促进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形转移。与此同时;区域内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发展所依托的腹地经济具有幅员辽阔、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特点,这无疑为青岛航运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据预测,2015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2020年将达到5.4亿吨。

2.2 现代国际航运业发展趋势的标杆依据

2.2.1海上运输业发展新趋势

海上运输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概括为:船舶日趋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和专业化;航运企业经营联盟化,运输线路干线化,并且运输服务向两端延伸,进入综合物流时代

2.2.2现代港口发展新趋势

现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正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功能多元化、深水化、枢纽化、物流化、信息化将成为港口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2.3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新趋势

现代航运服务业可划分为: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上游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为代表的中游产业和以劳动密集型为代表的下游产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航运高端服务产业功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具体涉及: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船员劳务、船舶管理、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组织、航运信息、航运教育等多个高端产业领域;另一方面,上述产业功能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实现空间上的分离与聚集。即:货物集散、加工及物流增值服务功能集中于深水港区,航运高端服务集聚于城市的中央商务区。

2.2.4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趋势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源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贸易竞争的日趋加剧,世界各航运发达国家无不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作为提升国家海运竞争力的一大重要举措。

从总体上看,国际航运中心在经历了航运中转型、加工增值型、综合资源配置型等几个阶段后,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发展成为集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于一体的世界再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并呈现出下列特征:优越的硬件条件和软环境是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代国际航运中心以开发国际航运生产力为首要功能,同时能动地参与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以国际航运为核心的服务经济高度发达,产业高附加值特征明显;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各类相关产业功能在空间上得到有效的分离与聚集。

2.3 城市、经济、产业、交通规划依据

围绕青岛区域经济及现代航运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业已编制完成了下列规划与实施意见:《中国物流振兴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2009)、《青

岛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5);《青岛港总体规划》(2007)、《空港物流建设工作方案》(2006)、《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9)、《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战略规划》(2008);《青岛市2008年服务业工作安排意见》(2008)、《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9)。

上述规划与意见明确指出:

在山东省总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和青岛综合经济实力迅猛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下,青岛今后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产业布局优化方面,加快发展“五带五区”(“五带”:环胶州湾工业带、沿青银高速公路工业带、沿济青高速公路工业带、沿烟青公路工业带、海洋经济产业;“五区”:都市商务中心区、西海岸现代制造业集聚区、东部旅游度假区、黄岛—胶州物流中心区、平莱产业集聚区)。其中:黄岛区、胶南城区、东部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造船、石化、橡胶、家电电子、汽车、医药、纺机、金属加工及其他临港加工业;泊里重工业区规划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加工业、建材工业、能源工业等。

在港口合理规划布局方面,由辽宁、津冀和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的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的环渤海港口群将成为我国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中:青岛将成为重要的煤炭运输装船港、石油和铁矿石运输的进口与二程中转口岸以及集装箱运输干线港。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上述要求,青岛将以“一湾两翼”港口建设布局为基础,整合港口资源,完善港口功能,加快形成以前湾港区为主体、以胶州湾港口群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体系,重点启动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青岛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物流组织方式,构建以海港物流为龙头、空港物流为突破、陆路物流为支撑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

进保税港区封关步伐,带动港口国际中转业务增长,重点建设以青岛为中心的中日韩区域国际物流网络,重点发展东南亚、欧洲、北美空运物流,重点抓好沿黄流域和“周边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建设,推进青岛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重点支持国际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在青岛发展,促进本土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合资合作。

在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方面,青岛航运总部经济发展条件日趋成熟,海运辅助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完整配套的航运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青岛将加大国际航运服务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山东(青岛)航运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发挥核心效应,加速产业聚集,完善集海关、商检、边检、海事、港航、信息、政策服务、咨询、货代、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一体的现代航运业服务。

本规划将以上述规划与实施意见为依据,结合青岛航运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对未来青岛航运业进行规划。

3. 青岛航运业现状与评估

3.1 青岛航运业现状调研与评估框架

基于对现代航运业的构成要素的理解和现代航运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有关青岛航运业的现状调研与评估依托下列框架展开:

图3-1 航运产业评价框架

3.2 青岛航运业现状调研与评估3.2.1 自然条件与经济区位综合比较

3.2.2区域经济与产业基础综合比较

3.2.3港口条件与集疏运体系综合比较

3.2.4港口运营规模综合比较

3.2.5海上运输营运规模综合比较

3.3现代航运高端服务业

16

17

18

19

海洋经济

1064.1978年以前,我国海洋三大传统产业是哪几个? 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 1065.在什么时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03年5月9日。 1066.海洋产业的概念是什么? 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1067.海洋渔业主要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活动。 1068.海洋油气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在海洋中勘探、开采、输送、加工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活动。 1069.海洋矿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包括海滨砂矿、海滨土砂石、海滨地热、煤矿开采和深海采矿等采选活动。 1070.海洋盐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海洋盐业是指利用海水生产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的活动,包括采盐和盐加工。 1071.海水利用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是指对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活动,包括利用海水进行淡水生产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活动,不包括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活动。 1072.滨海旅游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包括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活动。 1073.我国沿海地区是指哪些地区? 有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074.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亿吨级港口数量达到多少个? 14个。 1075.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 5年。 1076.《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001—2010年。 1077.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怎样排序的? 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1078.国家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哪一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02年。 1079.《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包括哪些地区? 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海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毗邻海域除外)。 1080.我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形成的三大海洋经济区是哪些? 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包括部分黄海)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三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长江三角洲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两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珠江三角洲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广东省所辖的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的海域与陆域 1081.根据2007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海洋产业产值比例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哪个产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一、规划范围 三亚境内海岸线258.649公里的滨海区域(包括港湾,沙滩,河流入海口等)及周边地区,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以三亚市为中心,联动海南全岛,北部湾等,并向南中国海延伸。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海岸线长258.649公里,海域宽广,大小港湾20个,大小岛屿岛礁70个,生长了多种珊瑚群。境内海水、沙滩、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岩洞、温泉、森林等海洋度假休闲资源丰厚,具备成为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海洋是三亚旅游核心产品的聚集地,以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潜水、水上娱乐活动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6年、中期为2017-2021年、远期为2022年以后。其中2012年至2016年为重点规划阶段。 三、发展定位

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依托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海水、沙滩、珊瑚、礁石、岛屿优势资源,整合温泉、森林、田园、文化,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快乐、活动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面向全省,面向南海,加强周边区域合作,提升三亚成为南海开发、南海旅游的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与服务基地。 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全国低空开放、国家海洋战略等的战略机遇,争取和制定免签、落地签证、免税等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创新政策,占据全国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为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模板和示范。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按照“立足三亚,开发南中国海洋旅游”的思路,整体构建“一心服务、一带支撑、三组团集聚、三区域联动、三空间拓展”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一心服务:海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带支撑:滨海旅游带。 三组团集聚:海棠湾—亚龙湾高端度假旅游组团、榆林湾—三亚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红塘湾—崖洲湾海洋文化旅游组团 三区域联动:腹地、滨海、海洋。 三空间拓展:低空、海平面、海底。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公开版)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综合条件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三节重大意义 (3)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5) 第三节战略定位 (6) 第四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8) 第一节着力打造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 (8) 第二节推动构建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11) 第三节统筹利用三大海洋保护开发带 (12) 第四章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4) 第一节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14) 第二节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5) 第三节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 (17) 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18)

第五章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19) 第一节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19) 第二节实施重大海洋科学技术攻关 (19) 第三节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20) 第四节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20) 第六章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 (22) 第一节建设科学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22) 第二节构筑高标准的海堤防灾体系 (23) 第三节构建安全可靠的渔业港口体系 (24) 第四节建立保障有力的能源、通信体系 (24) 第七章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26) 第一节强化海洋污染防治 (26) 第二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27) 第三节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 (27) 第八章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29) 第一节强化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 (29) 第二节完善海上船舶安全保障体系 (29) 第三节加强海洋基础信息服务 (30) 第九章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 (31) 第一节传承南海海洋文化 (31) 第二节打造海洋文化品牌 (31) 第三节培育海洋文化产业 (32)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

公司煤矿辅助运输发展规划正文

太原煤气化公司 煤矿辅助运输发展规划 (讨论稿) 一、加快发展煤矿辅助运输的必要性 煤矿辅助运输是指煤矿井下除煤炭运输以外的人员、材料、设备和矸石等各种运输。我公司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基本上为轨道运输,包括电机车运输、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提升机及绞车运输等。近年来,随着公司煤炭生产采掘装备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辅助运输过程中的轨型低、质量差、环节多、用人多、劳动强度大等已经成为制约煤炭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选择合理的矿井辅助运输方式,提高辅助运输技术装备、安全保护设施及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和效益,对确保矿井煤炭均衡稳定生产、生产调度科学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煤矿辅助运输的发展步伐已迫在眉睫。 二、目前公司各煤矿辅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煤矿辅助运输虽然近年来增加了一些投入,装备有所提高,如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的使用等,但与本矿其它专业在装备提高、技术进步方面相比则相对滞后,和一些综合水平较高的煤矿相比则差距更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近年来轨道运输投入少。一方面新购回的轨道本身质量较差,轨质软,易变形;另一方面在轨道运输安全保护设施上投入不足。 2、在用轨道质量普遍较差。主要原因除钢轨本身的质量问题外,与各矿专职轨道工数量不足、轨道维护检修跟不上有很大关系。

3、小绞车接力运输在井下普遍使用,环节多,用人多,效率低。 4、“一坡三挡”普遍不合格。自制阻车器、防跑车装置及跑车防护装置可靠性差,灵敏度低,人工操作时危险性大。 5、车辆联接装置使用混乱,在用矿车完好率低。大部分车辆超期服役(报废期为5年)。 6、巷道前期布置不合理。很多轨道巷断面小,起伏大,制约着集中运输系统的有效形成。 三、公司各煤矿辅助运输实际状况 1、炉峪口煤矿: 主斜井巷道净宽4.6米,长度370米,坡度25°,机轨合一,主要担负矿井运煤任务。轨型为38kg/m,轨道运输的作用主要是清理主井浮煤。 副斜井巷道净宽4.1米, 长度324米,坡度20°,担负矿井运料、运矸、运人任务。轨型为24kg/m,提升绞车型号2JK-2/20。现上车场安设电动阻车器一道,FP-Ⅲ-A型防跑车装置一道,FP-Ⅲ-B 型跑车防护装置一道。 东大巷净宽3.4米,长度1500米,轨型24kg/m,担负井下运人、运料,采用电机车运输。 上三采2#暗斜井净宽2.6米,长度86米,坡度20°,轨型15 kg/m,设置自制阻车器与防跑车装置各一道,FP-Ⅲ-B型跑车防护装置一道。 下三采西副巷净宽3.6米,长度688米,近水平,轨型24kg/m,现采用SQ-80型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治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

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进展步伐、转变进展方式,提高进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进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进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之我的生涯规划档案

我的生涯规划档案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日期:2014

XX的职业规划档案 一、描述自己: 首先,我来对自己做一个简单的描述。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来探索的话,我的霍兰德类型是研究型(Investigation)、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通过构画出霍兰德六边形,将我的相应类型连接起来之后,可以看出我的兴趣点是比较集中的。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我得到如下表的分析: 至于我的MBTI偏好类型,也就是能量获得途径、注意力的指向、决策判断方式以及采取行动方式依次为内向(I)、感觉(S)、思考(T)、判断(J),即ISTJ型。之后我根据MBTI维度解释表得到如下的描述“沉静,认真;贯彻始终、得人信赖而却得成功。讲究实际,注重事实,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的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以做事有

次序、有条理为乐——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生活上。重视传统和忠诚。”应该说有70﹪左右的内容基本和我相同或接近,除此之外,我觉得强烈的责任感、独立的个人思维、坚定地态度都是我极具个人色彩的品性。 关于价值观的探索,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总结为:生理和安全上的基本满足,更高层次则是尊重、归属和爱,最高需求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来看,我的外部激励因素以生理上为主,而内部激励因素则以尊重和自我实现为重。而由工作的角度来分析价值观,我的需求可以表述为:工作中的自主独立、独当一面、能够展现自我、发挥个人才能、被人认可、受人尊敬、能够影响和改变他人、能得到相应的归属感、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护家庭这几大方面。继续进行归纳选择的话,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则是尊重、自我实现、家庭。 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暂时我并没有参加更多的课外培训,所以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首先,我是土建类的学生,其基础课程主要是工科数学、英语、线性代数、物理、概率论、CAD制图等课程,在下一步的专业课学习,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桥梁结构、地下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课程,至于未来的课外培训,我会主要以计算机技能、英语、驾照等为主。 接下来总结一下我在学习工作中的主要特点:首先,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总结掌握相应的规律、技巧,具有强烈的规划性;在和同伴的合作中善于结合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工作习惯制定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配合对方,以达到更好喝团队合作;在做决定时,不盲目跟从他人,有自己独特的判断,能相对冷静的分析局面,结合相应信息,较快做出决策;在计划进行时有较强的执行力,拒绝半途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 一、序言 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我走进了大学学府,开始了大学生活。如今学业已过一年,回首时却心生懊悔,因为这一学年充斥着的尽是兴奋、欢乐及忧伤,梦想的渐远,必需要想方法回补,而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于是重要的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目标和执行计划,发展路径。 现就要有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相关的职业环境、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具备的人才素质,在此基础上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设计好职业策划书,我的人生之路就有了四通八达的可能,我将一步一步地沿着坐标前进,向黑夜出发去迎接黎明,向未知前进去捕获希望。 我坚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必能走出一条星光大道! 二、自我认知 1性格:善于独立思考,注重团体力量,善解人意,做事全力以赴,有耐性,刻苦,实际而热情,意志坚定、有毅力;但沟通能力不足,不善表达。 2兴趣:爱好阅读,也注重看有所求,体育方面兴趣十分广泛,擅长乒乓球,羽毛球等。 3价值观:坚信马克思真理,崇尚社会主义,个人价值由回报社会所决定,坚信美好未来。价值观决定以后生活活动,决定自己个人、社会价值的产生。将最高价值目标化,做好诸如效益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敢破常规、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勇于创造等的培养、发展。 4能力: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自制力非常强,在吸取他人的长处时不忘自己的创新。虽然有时候做事也会草率鲁莽,但多数时候是冷静,慎重的。机敏、领悟力较好,富直觉能力。

三、职业认知 首先,全球现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IT行业在其中举足轻重;且现在也是“三步走”战略”和“新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定会仍很大的机遇和契机,我们正处于这一伟大的时机。我国在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现正暴发新一轮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对我们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到我们走向社会时更能一展所能。随着成功举办、参加了多次国际性的活动,更是使我国成为国际性的大国。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但世界IT产业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现在我国的IT行业人才不足且有严重的结构性的失衡,但其中也更重要的是高技术人员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高技术性的IT人才,用人单位更是提高这方面的门槛。现在的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极广的普及,各高校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企业也重视培训。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危机的情形下,IT行业也是日趋激烈,但也仍会是“抢手贷”。 四、职业目标路径设计,与实施计划 面对现实,我必需首先要好好好学习,扎实专业课程,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要过英语四级,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英语。要从现在做起,尽量的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逐步了解社会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至于到毕业时一脸茫然。 具体的规划设计: 第一学年:很快的调整大学学习状态,确立奋斗目标方向,并为之做好一定的基础。打牢专业基础知识,至始至终不重视英语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定系统的了解。对自己所学的通信专业有全面的认识和,积极的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多看些有关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的新闻。假期到外处打工,体验一下社会,也了解下工作给人带来的感受,以不至于到时过于不解。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2年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发展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6)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7) (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 (9) (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 (10) (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1) (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11) 四、政策措施 (12) (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 (12) (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 (12) (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 (13) (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 (13) (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 (14)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

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1。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 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滨海矿砂;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 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海洋化学资源包括海水本身、海水溶解物;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生产空间、贮藏空间、通道空间、生活休闲娱乐空间及军事战略空间资源。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这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机会在产生,有的机会在消失。只有那些先知先结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而那些抱着旧观念不放的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先拔头筹,就看你是否准备充分了,所以,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个适当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自我分析 1.价值观 我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被拘束。舒服安逸富裕的生活,是我的向往。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团体合作精神,所以我一向认为,人最可贵的就是能团结合作,全力以赴。这样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过职业价值观测试):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期望一齐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

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齐感到愉快,,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2.性格 比较外向,开朗,幽默,乐观的。也很率性。喜欢交朋友,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 3.兴趣 平常喜欢打篮球,听音乐,逛街,交朋友。还喜欢上网,看些小说,喜欢看各种杂志类书籍。用心的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比如学吉他,对辩论方面的知识也很想去了解,想成为全方面人才。 4.潜力 计算机应用,office软件应用,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有职责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擅长想象思维。能够充分发挥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潜力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发扬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由于参加学生会和长期担任班干部,有丰富得管理经验,实践潜力强。但缺乏耐心、毅力。 5.职业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很广泛,由于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能够学以致用。期望能够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发展,自我表现和体现我的价值所在。 6.职业个性 喜欢独立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想努力成位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中构成必须个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软硬兼用,以身作则。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海洋经济战略

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山东海洋经济战略开启来源:人民网??作者:徐锦庚马跃峰 人民网济南1月6日电(记者徐锦庚、马跃峰)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开放条件优越。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国务院批复指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胡校宁2220091632 行政管理一班

目录 一、“十一五”现状 (2)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2)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2)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5、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已显雏形 (3) 二、形势及需求 (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1、大路网体系 (4) 2、大港航体系 (4) 3、大物流体系 (5) 4、公共服务体系 (5) 5、“四化”管理体系 (5) (四)发展任务 (6)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 2、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6) 3、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6) 4、促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 (6) 5、提高客运服务能力 (7) 6、强化行业管理 (7) 7、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7) 8、发展绿色交通 (7) 9、加强文化建设 (7) 10、深化廉政建设 (7) 四、保障措施 (7) (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8) (二)重视机制体制改革 (8)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 五、2020年全省交通发展远景展望 (8)

一、“十一五”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十一五”末,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2.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285公里,新增1122公里,120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为86%,农村公路达到 20.3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99.2%的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省沿海港 口综合通过能力达4.5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97个,分别新增2.07亿吨和83个。 全省内河通航航道里程达1150公里,五年新增138公里,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4543万吨,新增2543万吨。全省等级客、货运站分别达到1356个和506个。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完成24.0亿人次和26.4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2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亿吨,是2005年的2.2倍,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546万吨,是2005年的2.9倍。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全省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了省级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开发应用了多项业务信息系统,开通134条ETC车道,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全省交通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建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公路交通初步建立“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部、省、市三级安全监管和救助与应急平台。水路交通建立内河救助打捞系统。全省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交通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已有8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化”管理体系,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交通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执法水平得到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