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5)、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6)、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对于乡镇学生,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心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圆?(圆形钟面、硬币、光碟、圆形桌面车轮、…)。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配上石子入水的声音,并播放水纹),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让学生从中找一找圆,感受圆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工具,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知道折痕的交点叫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段叫半径,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

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学习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

第一、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

第二、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

第三、旋转画圆。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三)巩固练习

通过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回答问题来进一步考察学生对于圆各部分名称、半径与直径长度关系的掌握情况。再抽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加深印象。

(四)感受数学应用与生活,增强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会是圆的?让学生知道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通过这样的延伸,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布置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美与神奇,明白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布置课后作业,利用圆规和直尺创作一幅美丽的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将圆的三个部分与圆各部分之间关系用简易的文字概括出来,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本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五、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我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等都能找到圆的足迹,让学生知道圆在生活中很多很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剪一圆形纸片,二是寻找生活中的圆。通过这两个任务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

4.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的不太准。

(2)自主探索环节效果不太明显。

(3)学生预习不到位,今后需要加强预习的指导。

以上,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 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

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

圆的认识说课稿带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上奉中小张荣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 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 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

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在画中感受“圆”,认识半径和直径 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2)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 【此片说课稿,是2015年事业单位教师面试,多区教师资格试讲的真题,考试公告出来后,把握好考试时间,考生就可以积极准备面试的专业知识,抽到题目后从容的写出说课稿之后就熟悉说课稿,面试顺利通过,也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学的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是小学数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教材思路 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借助实物、圆规画圆;折画量等活动,帮助认识直(半)径、圆心及特征。 不足:学生的理解处于教师的调控和指引下,独立空间不够,对圆的文化及圆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受深。 (三)创新利用 1.拓展空间,置学生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2.借助多媒体,将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画圆经历认识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4.逐渐养成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难点: 画圆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自学;分组实验;讨论。 二、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散发圆的文化特性。

(一)导入 1.从生活中引出圆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2)播放动画:石子入水后荡起的水纹——从中发现圆。 (3)播放动画:向日葵、鲜花、光环、波——感受美丽的圆。 2.导入语: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二)新课教学 画圆;圆的特征教学;游戏;练习;回归生活。 1.画圆阶段 (1)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用其他材料画圆,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挑战。 (3)分享交流学生的创造。 (4)穿插情感教学。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引起思考 2.圆的特征教学 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由此: 将诸多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为主旋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得以自然建构。 (1)剪圆——摸圆——圆的概念 (2)小组自学研究,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4)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 (三)游戏 (四)练习 1.做一做:判断,理由,归纳要点。 2.直径最长 3.找直径,找圆心 (五)回归生活 1.解释自然中的圆 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 2.欣赏人文中的圆,给学生想象空间

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 乐东县乐光学校李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与半时,初步认识了时针与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掌握了1时=60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对“时分秒”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由于“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帮助建立秒的概念。学好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对于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时间单位打好基础。 3、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4、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目标,我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学具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教学意图,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 2、实践活动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 3、小组交流的方法——把小组每个成员的发现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圆的认识》说课稿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ircular Cognition"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

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一 (3)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二 (5)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7)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8)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10) 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11) 1 测量 (13) 1 测量教案 (13) 1 测量: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23) 1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26) 1 测量: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30) 1 测量: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二 (32) 1 测量: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36) 1 测量:吨的认识说课稿 (38)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4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二 (5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说课 (64)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说课二 (64)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67)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69)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说课 (72) 3 四边形 (73) 3 四边形教案 (73)

3 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86) 3 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 (88) 3 四边形: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90) 4 有余数的除法 (93) 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93) 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 (99)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105)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二 (106)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三 (107)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四 (110) 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113) 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二 (117) 5 时、分、秒 (119) 5 时、分、秒教案 (119) 5 时、分、秒教案二 (124) 5 时、分、秒:《秒的认识》说课稿 (128) 5 时、分、秒: 时、分的认识说课 (131) 5 时、分、秒: 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134) 5 时、分、秒说课稿 (138) 5 时、分、秒说课稿二 (141)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14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4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二 (153)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说课 (171)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说课稿二 (17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说课 (178)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课 (180) 6 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说课 (182) 6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说课稿 (186)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 (188)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19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19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198) 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98) 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202) 7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20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206)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说课稿 (210) 7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课 (213)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 (21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二 (217) 8 可能性 (218) 8 可能性教案 (218) 8 可能性教案二 (223) 8 可能性:第一课时说课稿 (227) 8 可能性:第一课时说课二 (228)

圆的认识(教学)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初步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的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知识目标);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圆的特征(能力目标);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创造性的以不同方法画圆。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主动尝试,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 (一)、预习检测 1.找一找生活中的圆 一上课,老师出示圆,让同学们感性认识圆,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光盘,钟表,瓶盖,轮胎,橙子),再播放课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美丽的圆。 2.动手摸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通过动手摸一摸让学生感知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不一样 3、借助实物创造圆。 让学生们利用实物和学具袋中的工具,想办法创作一个圆。把画的圆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自学内容 第一:课本58页的内容,看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完成导学单一。 第二:在圆形纸片上描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并指出圆上,圆内,圆外。 第三:由组长带领组员在你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结果,然后筛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尊心,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但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兴趣不高.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验用例外的工具画圆,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4、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三、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按要求正确画圆。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2、巩固应用,内化提高;3、回归整理,反思提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上课开始,便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分组玩套圈游戏的画面,画面中,有的小组围成了不同的图形,有正方形的,有三角形,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种围法更公平?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对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有趣的猜测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想继续探究圆的愿望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圆的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咱们要想研究圆,首先咱得有个圆,下面咱就比一比,看谁剪得的有圆又快。”这时学生开始剪圆,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5)、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6)、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对于乡镇学生,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圆?(圆形钟面、硬币、光碟、圆形桌面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哪些?屏幕出示: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分数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分数的简单计算 1、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分数初步理解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 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 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 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 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使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 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 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 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 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 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水平。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陈家坊中心小学:杨娟艳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 (二)画圆

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 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6724138.html,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 (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五)圆的对称性 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3.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剪的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说教学和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这里我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测量。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的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1厘米,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2、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基础。(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 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定。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 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 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 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 (整个探索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顾整理。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巩固。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1、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2、帮小红填上合适的单位。3、小明的日记。(改错题)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样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行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将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_圆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_圆的认识 黄羊镇新店小学陈兴强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5、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

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出示课件图片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新知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了圆的基本特征. 2.画圆.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