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相关文献整理(模板)

相关文献整理(模板)

相关文献整理(模板)
相关文献整理(模板)

1冯晓亚.投资者心态分析及其对投资泡沫的影响[D].导师:李元.:广州大学,2006 摘要: 传统主流金融理论把金融投资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均衡过程,传统金融理论主要包括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1952年),Sharpe、Lintner、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64年),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1970年)和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1973年)。这些理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有效市场假说已经形成了近30年来金融理论的核心命题。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现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阿莱斯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质疑传统金融理论。金融噪声理论、分形市场假说对其进行过批评和修正,但真正具有挑战力的只有行为金融学。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我国证券投资者进行了抽样调查,模拟股票投资,获得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以检验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否符合行为金融学理论。同时,采用投资者心态模型(BSV模型)检验发现由于中国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导致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行为偏差—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还引起了我国小盘股的新年效应。此外,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是行为人,投资者的理性与否,将影响着金融市场,并对投资泡沫的产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价格泡沫产生的本质及内涵,给出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定义。并引入正反馈交易模型,分析正反馈交易策略;讨论正反馈交易者的心理偏差—羊群行为是如何影响价格泡沫,并对其做出数学上的描述,以说明价格泡沫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投资者的心态分析,找出它是如何作用于投资泡沫,并提出关于泡沫治理的几点建议。

文献1通过对投资者的心态分析,研究投资者心态如何影响投资泡沫,并未涉及建立心态模型研究心理特征。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建立投资者的社交网络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2戴晓凤;谭剑伟;中国股市反应偏差的投资者心态模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02):33-43.

摘要: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投资者心态模型将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当作反应偏差的源泉,但这些投资者心态模型对于发展时间较短、具有区别于成熟市场的独特市场制度和社会环境的中国股票市场而言,存在适用度问题。分析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普遍的投机心理等要素,运用改进了的HS模型,根据股票市场的习惯,分别对一个牛市周期和熊市周期进行验证得出,投机心理支配下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反应偏差的主要原因。

文献2运用HS模型分析导致偏差的原因,通过对一个牛市周期和熊市周期的分析,验证投机心理支配下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反应偏差的主要原因,未涉及如何者的社交网络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建立投资者的社

交网络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3方壮志.个人投资者行为及偏差的研究[D].导师:张宗成.:华中科技大学,2004 摘要:行为金融学融合了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偏差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崛起,不仅动摇了EMH的主流的地位,而且为金融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一套新的对实证检验规律的解释和新的预测方法。尽管它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并不局限于对理性人假设的争论,而是将投资者的心理与偏见引入到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并且考察当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相互交易时,价格和其他显示市场业绩的信号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意味着金融市场不再是EMH所假设的均衡状态。行为金融有两大理论基础:有限套利和投资者心理分析。其中投资者的心态分析探讨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是如何形成投资理念和对证券进行判断的。实际上是对投资者决策价值观的研究。所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围绕着有限套利和心理与行为偏差的种类两个方向展开。前者的分析建立在理性人行为分析之上,比较容易建立模型。而后者,对投资者心态的分析还处于试验阶段,因为现在还没有清晰的方法来判断那一种心理偏见是最重要的。本文是对投资者的行为与心理进行研究。相对于发达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和水平都有限,所以投资者心态和行为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比发达的市场要高。本文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差,并说明这种行为偏差虽然偏离传统理性,但是也遵循动态理性的本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经济学涵义,以及投资者行为过程中的理性主题。详细分析了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原因,以及投资者进行简单推断和偏差的原因。本文重点阐述了投资者决策与行为偏差的理论基础,包括期望理论、心理帐户理论。传统经济理论忽视了投资者在不确定下的行为偏差及其对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已经揭示的偏差行为,从分工的扩大与专业化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市场效率,并指出投资者采取规则行动的理性本质。通过对个人投资者深入的访谈,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本文分析了投资者的心理,归纳总结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规则,阐明了行为资产组合与心理帐户的建立实际上是自我控制的行为规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投资者心理决策过程与行为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累积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在投资者的这些行为偏差规则中,重点论述了投资者行为中的前瞻性与后顾式警觉性规则,即一种企业家精神。并指出了传统经济理论所忽视的这种企业家精神在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最后,本文深入探讨了个人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方法以及本文研究方法的意义,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文献3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归纳总结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规则和探讨个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方法而对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决策模型没有进行研究。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建立投资者的社交网络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4谭剑伟.中国股市反应偏差的行为金融学解释[D].导师:戴晓凤.:湖南大学,2007摘要: 行为金融学结合实验心理学有关个体决策的研究成果建立的投资者心态模型,较成功地解释了股票市场中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反应偏差异象。但是,对发展时间较短,具有区别于成熟市场的独特市场制度和社会环境的中国股票市场而言,这些模型存在适用性的问题。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模型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分析研究了在我国股票市场特殊环境影响下投资者表现出来的心理偏差,认为投资者不仅具有与成熟市场一致的心理偏差,如过度自信,也具有自身特性的心理偏差,如投机心理;进而分析了在这种投机心理的作用下,不同投资者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操纵市场;个人投资者倾向惯性交易和处置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仍然以HS模型为整体框架,在加入中国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条件下,对其加以改进。根据股票市场的习惯,模型分别从一个牛市周期和熊市周期去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反应偏差的形成过程,认为投机心理影响下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反应偏差的主要原因,模型也较合理地解释了中国股票市场反应偏差异于成熟市场的特征:反应过度显著,反应不足不显著。然而,中国股票市场反应偏差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市场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我们对模型的改进也是以目前特殊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为前提,因此随着中国股票市场改革的深入,市场制度的逐渐完善,有必要重新审视反应偏差以及加入新的条件去改进投资者心态模型。

文献4与文献相近是同一作者

5赵洪丹;丁志国;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33-36.

摘要:行为金融学理论以其开创性的视角重新审视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对传统金融学理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之间的理论分歧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焦点问题之一。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两方面构成:投资者心态与行为分析理论和非市场有效性理论,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投资者心理、市场异象和模型构建方面。

文献5 一般相关

((无关,可删除))朱曦.沪深A股市场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研究[D].导师:陈俊芳.:上海交通大学,2008

摘要: 我国沪深A股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西方成熟股市相比,沪深A股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投资者比例高、内幕交易和市场投机严重、金融产品单一及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等,因此我国沪深A股市场仍处于非有效市场水平,存在股价的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异象。近年来,“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作为令人迷惑的股票市场异象,已经成为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这些现象的实证检验和形成机理的研究直接推动了证券市场微观理论及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根据行为金融理论的观点,“惯性效应”显示股价对信息的反应不足,“反转效应”显示股价对信息的过度反应。研究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的存在性一方面有助于验证有效市场假说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更有

效的投资策略,通过反转投资策略或惯性投资策略进行套利活动。因此关于“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异象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全面探讨了我国沪深A股市场惯性及反转效应异象及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对沪深两市异象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在实证检验基础上就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机制和交易者行为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分别以沪深A股市场作为两个研究个体,同时,为了保持沪深A股市场连贯的股票价值评估模式和足够的研究样本数量,避免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所导致的市场差异性,选择了1997年1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沪深A股市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六种形成期交叉搭配六种持有期下,沪深A股市场中各自执行惯性策略或反转策略的显著获利模式。第二,从市场状态因子和个股特征因子这两个维度出发,分别检验不同因子作用下沪深A股市场惯性及反转策略的获利模式,并对不同因子下两市异象的表现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以进一步考察在加入各种市场状态因子和个股特征因子情况下,沪深A股市场惯性与反转策略获利模式的特性。第三,在上述两步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的成果并考虑国内沪深股市的特点,筛选了计量沪深A股市场目标股票的十个因素,采用Fama-Macbeth模型进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即首先分别对沪深A股市场十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筛选出较敏感的因素并分别对沪深股市进行两两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在两两因素敏感性分析基础上继续筛选出敏感因素作进一步的三三因素分析和相关的动态组合检验,通过Fama-Macbeth模型对沪深A股市场截面风险补偿与惯性和反转策略收益分解进行分析,探讨导致沪深A股市场不同股票惯性策略获利性差异的敏感因素。最后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分别对沪深A股市场进行市场风险、规模效应、净值市值比效应的检验。第四,从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Hasbrouck模型,通过分析目标股票的实时买卖交易价格中包含的信息不对称性,探讨沪深A股市场知情交易者掌握的私有信息与导致沪深A股市场股票价格惯性和反转效应异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沪深A股市场的股价信息不对称性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五,进一步从投资者行为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运用投资者心理模型,通过对投资者的守旧性和表征性启发式思维方式的分析,说明投资者行为方式对形成股市异象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博弈论角度探讨了两类交易者的交易策略,阐述引起沪深A股市场惯性和反转效应异象的形成机理。

6蒋睿凌.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D].导师:何小洲.:重庆大学,2009 摘要: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个人投资者能否健康、理性的从事证券投资活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证券市场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针对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和证券产品的消费者——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及其在投资活动中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等进行分析,是研究证券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一监管目标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的金融证券市场活动中,大量有悖于传统金融理论的异象引发了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行为科学家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索。他们用丰富的心理学实验检验方法、缜密的投资者交易数据的实证检验和以计量经济学建立的投资者行为模型等手段,对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内在机制及其中深层次的因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大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同时,一个当代金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辟了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路径。我国

证券市场用十余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然而跨越式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培养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成熟、完善的投资者群体,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风格。而长期以来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着眼于客观的市场状态,把投资者仅仅看作“理性经济人”,作为一个生硬的市场构件,忽略了其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情感等柔性因素。遵循行为金融研究的思路,本文通过“中国投资者行为特征研究”、“投资者行为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等手段作为主要论证工具,对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因素,力图从论证得出的投资者行为模式中找到制订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可依路径,由此提出一些对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本身必须引起关注的建议。

文献6主要研究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那些主要心理因素,而对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决策模型没有进行研究。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建立投资者的社交网络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7王天然.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D].导师:方建武.:陕西师范大学,2010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的迅速兴起,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然而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作为金融学的一门前沿学科,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中国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加以分析,不论对投资者还是对证券监管当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较晚,尚不完善,同西方发达的证券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国股票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行为金融理论来解释和预测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从投资者本身入手,结合中国的实际,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心理特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金融理论则是可行的。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对股票市场的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心理和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考察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偏差,并通过心理学实验来分析我国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个体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层的决策有所帮助。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心理,指出个体投资者存在有限理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实验方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行为进行检验,并对各种心理与行为偏差进行具体识别。通过分析,得出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主要有: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后见之明、锚定效应、模糊厌恶、处置效应与后悔厌恶、呈定方式、对心理账户的检验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建议,监管层应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个体投资者教育、树立以投资者保护为重点的监管理念;新闻媒体要正确解读信息,新闻媒体的报道要适度;投资者则需要加强自身投资修养,理性对待股市波动,培养良好的投资心理素质。

文献7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心理,,然后运用心理学实验方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行为进行

检验,没有进一步理论提升。本课题查新点3采用实证描述-仿真试验-理论推导-指导实践的方法,在实证描述和仿真的基础上,从行为金融理论、复杂网络理

论及优化理论层面推导投资者心理特征的描述、投资者心理特征对交易行为的影响,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8李英;浅析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特征[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47-50.

摘要: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分析就是对证券投资者个体和公众在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投资心理活动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分析和描述,从而找出规律性的投资模式,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特征主要有:投资需要满足程度的层次性,投资大众心理行为的趋同性,投资者个性心理行为特征的偏执性等。

文献8一般相关

(无关,可删除)余学斌;戢涛;张秀娟;周娟;周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散户投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8):130-132.

摘要:处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散户)的数量占了股市投资者的大部分以及资金量的46%以上。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投资行为结果对我国证券市场同样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近几年来对证券市场的研究较少涉及散户问题,80%的散户处于亏损状态,他们的相应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规范研究散户的非理性投资心理及行为,对当前投资决策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方式,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散户投资行为进行全方位分析,指出散户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战经验总结散户投资基本策略。

9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D].导师:朱敏.:西南财经大学,2009

摘要: 证券市场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而形成壮大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作为资源配置的中心证券市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证券市场通过市场的定价功能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企业中,从而实现市场经济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而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体,其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主流金融学以有效市场、完全理性人等假说前提为基础,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等经典金融理论来解释和分析投资者的行为。然而在现实中,证券市场的大量异常现象却无法用经典金融理论来解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不是完全由理性人组成,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对投资者决策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投资者非理性的根源,探索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规律,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完全理性人、有效市场、效用最大化等假设前提,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入到对投资行为的研究中来,以此解释人们是如何处理信息和做出投资决策的。其研究发现,投资者并不都是如同数理模型中描述的那样以一种理性的、无偏的方式分析信息与做出投资决策,而是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人类某些固有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认知偏差,导致

诸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这一理论以更加贴近现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解释了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形成原因,为分析投资者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时间,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巧方面也不够成熟。并且,虽然中小投资者人数众多,但在市场中却处于弱势地位,受到的保护也还远远不够。目前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主要还是偏重于技术研究、市场研究、行业及企业基本面分析等,利用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近两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各种法制法规的建设逐渐完善,许多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也纷纷上市,证券市场作为国家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日渐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以行为金融理论为框架系统的分析我国个人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特点,无论是为了提高投资者自身的收益水平还是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首先是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回顾和说明,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是本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思路,最后提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投资者行为理论概述。首先对传统金融理论做了介绍,包括马柯维茨(Harry 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和尤金?法玛(Eugene 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 s,EMH)。其次详细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形成背景。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券市场上发现了很多经典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异象,如“长期反转”、“中期惯性”、“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处置效应”等,传统金融理论陷入了困惑。而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却从萌芽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并且开始成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介绍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成果: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 BPT)、以及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 , BAPM )。第三部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先概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重点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及其重要性。接着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各类投资主体。最后指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资金规模、收入状况、持股期限等方面。第四部分,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机理及偏差分析,这是全文的重点章节。首先分析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机理,指出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决策、实施行为和修正行为的整个主体客体认知链中,认知偏差处于中心位置,并对整个认知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其次,分析归纳投资者在完整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以及这些偏差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选择性感知、易得性偏差、晕轮效应和对比效应等偏差;投资决策产生和评判过程中的启发式偏差、框架依赖、认知失调和情感引起的偏差等;投资决策实施过程中的过度自信、处置效应、羊群行为、

文献9..分析归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以及这些偏差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对于投资行为和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没有涉及。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建立投资者的社交网络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建立投

资组合选择模型。

10王玲玲.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研究[D].导师:赵东方.:华中师范大学,2008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在07年迎来的令投资者盼望已久的大“牛市”。可是好景不长,受着周边股市特别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系统风险越来越大。所谓的“牛市”是否已经结束,也就成为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最大的风险,并非来自处于高位的大盘,也非相对较高的估值,而是忘记风险的存在! 马柯维茨(Markowitz)1952年提出的组合投资理论开创了金融数理分析的先河,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利用马柯维茨模型确定最小方差资产组合首先要计算构成资产组合的单个资产的收益、风险及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计算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在此基础上,依据理性投资者投资决策准则确定最小方差资产组合。本文以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根据投资者对收益率和风险的不同偏好,建立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且通过数学软件Mathematica5.0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为投资者实践提供某种程度的科学依据。

文献10利用马柯维茨模型确定最小方差资产组合,依据理性投资者投资决策准则确定最小方差资产组合,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在考虑投资者心理的条件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11何朝林.连续时间下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研究[D].导师:孟卫东.:重庆大学,2007

摘要: 资产组合选择,尤其动态资产组合选择,是金融经济学,特别是资产定价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石。与静态资产组合选择相比,动态资产组合选择体现了资产价格的动态行为、反映了证券市场的特征和描述了投资决策的过程;为经济个体在不确定环境下为实现投资目标而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提供了一种方法;为实现证券市场的理性预期均衡和发挥其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动态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离散时间下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相比,连续时间下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在最优选择的解析解、问题分析和解释的深刻性方面占有优势。鉴于此,本论文用资产收益连续时间模型描述资产价格动态特征,研究动态资产组合选择与投资机会集的时变性或可预测性、资产价格过程的跳跃、投资机会集的参数不确定性和描述资产收益动态的模型不确定性间的关系;运用随机控制方法获得动态资产组合最优选择的封闭解或解析表达式,使得投资者基于终期财富期望幂效用最大,进行理论分析;用上证综合指数代表风险资产,以其连续复合月收益率为研究样本,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贝叶斯分析框架获得参数的未来分布和谱广义矩法估计模型参数做实证研究,进一步支持和深化理论分析;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对动态投资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相关结论,解释证券市场上的部分异常现象。首先,在一般情景下,假设资产收益服从伊藤扩散过程,研究投资机会集的时变性与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投资机会集的时变与否和投资者的不同偏好结构导致动态资产组合选择存在动态短视和动态优化两种行为;动态短视行为类似于静态资产组合选择,满足两基金分离定理,动态优化行为体现了投资者对资产组合的跨期对冲需求,满足广义性的三基金分

离定理;在动态资产组合决策过程中,面对时变投资机会集的长期投资者在考虑资产组合财富自身风险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不利投资机会对财富生成的冲击,他们希望对财富生成的不利冲击进行跨期对冲,从而产生对金融风险资产的跨期对冲需求。其次,假设资产收益服从伊藤扩散过程,引入投资机会集的参数不确定性,在不完全信息下研究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方差的不确定性与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的关系。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参数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对资产组合存在跨期对冲需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大于(小于)对数效用时,对冲需求为负(正);随着投资期变短、信息量的增加和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增强,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减弱;期望收益不确定性的影响强于方差不确定性的影响;一阶自回归过程下的参数不确定性影响强于独立同分布正态过程下的参数不确定性影响;从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的角度解释了风险溢价之谜。再次,在资产收益服从跳-扩散过程下,研究风险资产收益过程时变性(可预测性)和跳跃性与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的关系,重点从矩分析的角度解释这种关系,建立收益过程跳跃性与可预测性间的联系,进而扩展到双跳-扩散模型。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收益分布的正(负)偏导致投资者增加(减少)风险资产投资,收益分布的超出峰度导致其减少风险资产投资,且它们的影响随着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增强;期望收益的时变性导致资产收益的条件方差增大,但由于可预测性导致投资者对资产组合存在对冲需求,对冲需求的正负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和资产收益波动与期望收益波动间的相关系数,对冲需求的量随着投资期变短而变小;收益过程的跳跃导致投资者总体减少风险资产的投资,但在正(负)跳跃下,这种减少的态势减弱(增强);收益方差的跳跃虽然不影响资产组合选择的短视需求,但影响收益过程的跳跃对冲需求,该影响与方差跳跃的方向和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有关;由于可预测性的存在,跳跃在一定程度上使资产组合的稳定性增强。最后,在随机波动模型中引入一个新的随机变量刻画由于模型不确定性而导致资产未来收益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差异,研究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方差的时变性、资产收益过程的可预测性、规避模型不确定性与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的关系。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收益过程的可预测性导致投资者对资产组合存在对冲需求,对冲需求的正负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与资产收益波动和方差波动间的相关系数,对冲需求的量随着投资期变长而增大;无论投资者原先对风险资产的持有是处于长头寸还是短头寸,规避模型不确定性使得原先持有的风险资产头寸皆降低,资产组合的免疫功能增强;在投资期内,规避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对可预测性下的资产组合对冲需求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又使资产组合的稳定性增强;动态资产组合选择对非市场参与之谜可以提供一种解释,但就上证综合指数收益分布特征而言,上海证券市场上的非市场参与现象并不能从动态资产组合选择角度予以解释。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①在连续时间下同时考虑了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方差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且在不同收益过程下做对...

文献11在连续时间下同时考虑了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方差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的动态投资组合模型,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在考虑投资者心理的条件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12袁晓初.投资者心理和投资行为异象研究[D].导师:胡昌生.:武汉大学,2005 摘要: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经典金融理论在研究投资者行为时先是假设一个理想的市场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然后来探讨投资者应该如何行为,遵循的是一种

从主观到实际的思想方法。但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投资者固有的一些认知偏差,使得其实际投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与经典金融理论的最优投资决策模型大相径庭。行为金融理论突破了经典金融理论的局限,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研究了“人们实际上是怎样进行投资决策的”。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分析研究框架,考察了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指出由于存在启发式思维,投资者会产生可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和锚定与调整偏差,加之过度自信的影响,使得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时,会产生信念上的偏差且会以有偏的方式来更新信念。同时,投资者的偏好由于受到框架的影响,其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遵循的是预期理论,他们的效用建立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盈利和损失之上,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的心理特性。此外,心理会计、模糊厌恶和后悔厌恶也使得投资者的偏好选择行为偏离了经典的理性理论。本文还分析了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成因,指出人群中的沟通会使信息传递出现串联,从而导致投资者群体行为发生收敛。同时,人类的从众心理也使得个体投资者倾向于放弃自己的私有信息,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投资决策。借助心理会计、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后悔厌恶、私房钱效应等行为分析工具,本文从不同的侧面分析和解读了投资者在资产选择、交易、买卖决策以及跨时投资选择上的投资行为异常现象,指出心理会计和熟悉偏好使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呈现金字塔式组合和分散化不足的特征;过度自信使投资者过度交易,承担更高的风险且获得较低的收益;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导致其过早地卖出赢家股票而过久持有输家股票;投资者过去的投资盈亏状况以及所拥有的禀赋都会对其现时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关于中国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表明,过度交易、处置效应和羊群行为等投资行为异象在我国证券市场不仅存在,而且表现程度更加剧烈。此外,我国投资者还表现出严重的政策依赖心理,本文分析了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相关原因,指出其会导致市场对政策性消息的过度反应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借鉴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研究的相关成果,投资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避免在投资过程中犯错误,而市场监管层则可以通过合理引导投资者行为、减少政策的过度干预来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最后,本文还讨论了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未来研究发展。

文献12研究证明中国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过度交易、处置效应和羊群行为和表现出严重的政策依赖心理没有涉及如何预测这些行为。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建立投资者的社交网络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无关,可删除)周义;李梦玄;Copula-CVaR资产组合选择模型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02):54-58.

摘要:采用基于MonteCarlo数值模拟技术的Copula-CVaR风险评估模型讨论Copula函数的选择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度量资产组合的集成风险,总结出了资产组合风险度量的一般步骤。通过计算资产组合的VaR和CVaR值,实证检验说明:Clayton Copula由于能更好地刻画尾部特征,从而在危机时期准确度更高。根据该模型进行资产选择可以使投资者的选择更加稳健。

(无关,可删除)姚元端.动态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导师:彭大衡;胡宗义.:湖南大学,2005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金融创新、金融技术进步日益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基础性和结构性变革,我国资本市场的也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投资机会和投资渠道不断增多,证券投资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渠道,投资组合理论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以1952年Markowitz 发表《Portfolio Selection》为投资组合理论奠基标志,现代金融投资决策开始摆脱纯描述性研究和单凭经验操作的状态,而进入到了定量分析的高级阶段。半个多世纪来,国外金融投资数理模型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果,并逐渐与数理金融研究相结合,证券分析方法和证券投资数学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金融市场的结合点和前沿。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 但整体而言,现代投资决策的动态数理模型研究还有限。本文在深入研究现代投资学和金融学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连续时间情形下的动态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收益约束和形成最优金融资产组合的置信水平相结合,构建了投资的最优动态资产配置模型,同时,在金融学意义上,对模型的最优解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利用所建立的模型框架和分析方法进行最优消费投资策略的构造。全文结合Markwitz和Sharpe的投资组合模型构建最优资产选择模型的思想方法,在Black-Scholes 型金融市场设置下,分别用渐进Log收益率,投资机会来取代均值(Mean)指标,用在险价值(Value-at-Risk,VaR)和在险资本(Capital-at-Risk,CaR)来取代方差(Variance ,Var)指标,将经典的均值——方差(M-V)模型拓展到了连续时间金融市场,而且,推导出了这些模型的最优常数再调整证券投资策略,模型可以具体地应用于动态投资决策与管理实践中,并通过例子说明了这些模型。第一章是绪论,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第2章通过对投资组合基本理论与基本模型的比较研究,探讨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机理。第3章则建立了基于风险约束的渐近Log-最优动态投资组合模型,讨论了约束条件的调整方法,使得动态模型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实践。第4章研究了基于投资机会约束的最优动态金融资产配置模型,引进了在险资本(CaR)风险概念,详尽地讨论了最优解的各种情况,该模型可以得出一个与观察相一致的结论:在长期投资角度下,投资期越长,投资者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反而会增加。作为一个应用,第5章则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讨论了当已知具体的

13杨明.现阶段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导师:唐朱昌.:复旦大学,2008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个人收入不断提高,投资欲望日趋强烈。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包括个人在内的投资者提供了财富增值保值的场所,总体上个人投资者将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受益,通过投资产品的收益实现财富的增长。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时间还不长,市场发育还不成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由此引出了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优化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马科维茨1952年发表《资产组合选择》论文,首次将数学上的线性规划系统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问题,分析了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及其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的基本框架,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奠定了基础。自此,该理论渐渐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地研究或应用。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由远及近地论述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从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

的调查看来,有必要引导其进行理性的投资。从我国资本市场大量市场表现的集合(如高换手率等)看来,投资的市场风险相当突出,增加了个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难度。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存在种种限制看来,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分散风险的重要作用。因此,个人投资者有必要进行投资组合的进一步优化,从而促进投资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各种投资品种,突破了原有资本市场提供的投资品种的范围,把各种投资品种纳入到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之中,为其投资组合的优化提供了崭新的选择。在对现阶段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理论研究后,选取了中国的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做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其风险分散的效果,并得出了最佳的投资组合,另外还针对投资过程中系统风险的规避建立了引入无风险资产的实证分析。最后总结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选择和优化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投资建议。总之,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优化,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来实现促进理性投资的目标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

文献13通过风险分散、考虑投资者收益最大化,而建立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而本课题查新点1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心态模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在考虑投资者心理的条件下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查新点3:

(不相关,可删除)14敖山.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度评测模型与仿真研究[D].导师:唐守廉.:北京邮电大学,2009

摘要: 资本市场是一个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的复杂巨系统,尤其对于还很不成熟的中国股票市场——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资本市场,其不确定性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活动的日趋国际化,金融衍生产品的日益多样而大大增加。特别在当前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时刻,其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已经不可避免,如何降低这种冲击的影响力是摆在各国资本市场监管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对市场风险度的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其核心和最终的目的。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评价股票市场的风险度;影响市场风险度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的;其对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都是作为市场监管者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实际股票市场波动性风险的直接影响主体出发,依据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和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阐述,定义了技术趋势投资指数、基本价值投资指数、投资者信心指数和市场成熟度指数等相关影响度指标因子,进而按照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理,将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分为基本价值型个人投资者,技术趋势型个人投资者、噪音型个人投资者、稳健型机构投资者和激进型机构投资者。本文认为投资者最终的投资行为都决定于三大要素:投资信心、投资理念、投资资金,由这三大要素最终投资者做出一个具体的投资行为,这也是股票市场波动性风险的直接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实验经济学和对相关的人工智能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集成式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不同投资主体进行模拟,训练并建立了符合其行

为特征的神经网络子系统,使之从交易方式上基本反映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特点;依据股票市场风险度评测的模型体系,应用相应的计算机经济仿真技术,建立和市场风险度紧密联系的股票市场价格指数波动仿真环境;最后使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市场特征拟合度的评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进行了仿真预测和初步的探讨,建立了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具有可解释性的仿真模型,其可以作为对市场波动性风险进行短期预测研究的仿真参考依据。本文认为从提供市场流动性及稳定整个市场的角度出发,一个健全的证券市场中需要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不同层次的投资结构,才能构成一个完善正常的资本循环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健康的证券生态系统,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本文依据相关仿真数据对影响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度的代表性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和理论研究,主要选取与政府调控紧密相关的两个代表性因素(投资者类型和基准利率水平)进行了研究。

15李真真.行为金融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D].导师:周焯华.:重庆大学,2007

摘要: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打破了传统范式(期望效益最大化和有效市场理论)的统治地位,为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并在过去十到二十年中同时发生在学术界和实物界。目前,我国学术界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股票市场的研究还相当滞后,其研究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扩展。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对不同性质政策产生的非理性反应、特殊板块的群体行为的存在性以及整个股票市场“波动率之谜”的成因分析,来为投资者、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其次对传统主流金融学的局限性和行为金融对证券市场异象的解释进行了归纳和对比分析,重点阐述了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及其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总结了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异象;再次,基于中心事件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不同性质政策的非理性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结果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了在同一证券市场进行横向比较,利用对QFII重仓股股价的实证检验,得出QFII投资者不同于我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心理;通过间接检验法,对我国股市中的网络科技板块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和投机泡沫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在对近年来颇受争议的“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中,通过多因素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我国股票市场股价背离股息的异常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波动跟销售收入的季度变化率和股利变化率有直接关系;最后总结了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政府和投资者提出了建议,并讨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和相关研究领域未来的扩展方向。主要结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对政策性利空消息的过度反应,而对政策性利好消息存在反应不足现象;而QFII机构的投资行为未出现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等现象,其投资行为更理性;我国的网络科技板块股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样本基金在小盘股上的羊群行为更为显著。2002-2003这两年期间,买入股票时易产生羊群行为,而在2004年,结论正好相反,卖出股票时更易产生羊群行为;同时中国股票市场股价异常波动直接受到季度报表中的销售收入变化和股利分配政策影响。

文献15是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证券市场的“波动率之

谜”“羊群行为”。本课题查新点3采用实证描述-仿真试验-理论推导-指导实践的方法,在实证描述和仿真的基础上,从行为金融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及优化理

论层面推导投资者心理特征的描述、投资者心理特征对交易行为的影响,建立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查新点2:

(不相关,可删除)16李智明.带有风险回避的消费—投资策略研究[D].导师:师恪.:新疆大学,2003

摘要: 消费和投资引入了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问题,金融市场主要通过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来作用宏观经济。此外,消费和投资对金融市场有明显的反馈效应。在过去几十年,宏观经济学领域中大多数很有影响的经验研究涉及消费和投资。自从Arrow、Pratt等经济学家引入风险回避系数概念以来,研究带有风险回避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尚不多见,而现实中的投资者大多数为风险回避者,只是风险回避程度不同而已。因此,研究风险回避投资者的行为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研究思路:(1)首先对金融市场作总体把握,建立金融市场模型并讨论其性质;(2)其次依据投资者对消费与投资偏好的切入点不同进行分别研究,或消费最优、或投资最优、或两者皆优;(3)在消费与投资模型中引入风险回避系数,来研究带有风险回避的最优消费条件和投资公式。研究方法:(1)主要以随机过程理论、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及鞅理论等近代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分析金融市场模型、消费-投资模型。(2)结论大多以命题、定理或推论的形式给出,来解释模型所蕴含的意义。本文在折扣因子β(t)为有界可测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与投资模型,分别讨论了投资者的最优消费、最优投资以及消费和终端财富最优化,得出最优消费条件和投资公式。由于大多数投资者为风险回避者,我们需要考虑风险回避因素,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风险回避系数,建立带有风险回避的消费与投资模型,计算出依赖于风险回避系数的最优消费条件和投资公式。我们的模型和结论对于了解金融市场有重要意义,为投资者进行消费与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推广了Merton, Karatzas等人以及文献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单地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概念和重要定理。第二章建立金融市场模型,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及其性质。后三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它们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和鞅方法分别解决了投资者的最优化问题:消费最优、投资最优及消费和终端财富的最优化等。在第三章,讨论了消费最优策略,我们通过一种方法计算出值函数的表达式,并得到消费条件和投资公式,这种算法有些复杂,但它展现更为详细的信息。在第四、五章,关于投资最优、消费和终端财富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提供一种简捷的方法得到值函数,我们把这两种方法均写到本文中。针对带有风险回避的证券决策投资问题,对原值函数进行数学变换,引入风险回避系数,推导出了变换后的值函数带有风险回避系数,并计算得出依赖于风险回避系数的消费-投资策略。

17 李耀华基于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的股市研究江苏大学导师:姚洪兴2009 复杂网络理论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性研究也具有广泛的领域,金

融证券市场就是复杂网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股市普遍暴跌,并且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刺激措施,这使得股市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刺激下变化无常。为了进一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并给投资者以具体的科学性的投资指导,在此,我们利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做了以下工作: 1.当前有不少专家利用复杂网络来研究股市,但都是研究具体某一股市的内部结构或指数动力学,还没有人从国际角度出发,对国际股市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应该相信各国股市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今天,本文以国际股市为研究对象,以各国股市为网络节点,通过各股市代表性指数波动的相关性,分别利用阈值法和MST算法,建立了各国股市之间的网络模型。通过分析所建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抗毁性,并对网络进行社区划分,以从股市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通过对所建立的各股市间的三重最小生成树网络研究分析,并利用Matlab编程进行模拟仿真,发现该国际股市网络对随机...

文献17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从国际角度出发,以各国股市为网络节点,通过各股市代表性指数波动的相关性,分别利用阈值法和MST算法,建立了各国股市之间的网络模型,没有涉及个人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的创新点2借助于行为金融理论、复杂网络理论、研究投资者行为、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18袁志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D].导师:余文学.河海大学:河海大学,2006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金融理论领域的一个革命,它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统治地位,并有逐步取代传统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本文指出了传统金融理论对现代投资决策的不足,概括总结了行为金融学主要的理论框架,包括:期望理论、套利限制理论和行为组合理论。通过“我国个体投资者心理学实验”和“投资者投资行为影响因素”两个问卷调查,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中国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行为中存在多种认知偏差,主要有:“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处置效应”等;同时对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影响我国投资者投资行为主要有五大因素:个体因素、宏观环境因素、信息获取因素、上市公司素质因素及政策及市场因素,其中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国家对证券市场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和个人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文章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中国证券市场特殊的环境,结合行为金融理论,对广大中小投资者提出了反向、惯性及设立止损点等行为投资策略;针对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提出了相应的逆向投资策略;最后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从完善监管机构职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个体投资者的自我完善三个方面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文献18是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本课题的创新点2借助于行为金融理论、复杂网络理论、优化理论研究投资者行为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和文献9是同一篇文献)19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D].导师:朱敏.:西南财经大学,2009

摘要: 证券市场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而形成壮大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作为资源配置的中心证券市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证券市场通过市场的定价功能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企业中,从而实现市场经济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而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体,其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主流金融学以有效市场、完全理性人等假说前提为基础,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等经典金融理论来解释和分析投资者的行为。然而在现实中,证券市场的大量异常现象却无法用经典金融理论来解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不是完全由理性人组成,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对投资者决策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投资者非理性的根源,探索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规律,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完全理性人、有效市场、效用最大化等假设前提,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入到对投资行为的研究中来,以此解释人们是如何处理信息和做出投资决策的。其研究发现,投资者并不都是如同数理模型中描述的那样以一种理性的、无偏的方式分析信息与做出投资决策,而是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人类某些固有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认知偏差,导致诸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这一理论以更加贴近现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解释了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形成原因,为分析投资者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时间,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巧方面也不够成熟。并且,虽然中小投资者人数众多,但在市场中却处于弱势地位,受到的保护也还远远不够。目前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主要还是偏重于技术研究、市场研究、行业及企业基本面分析等,利用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近两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各种法制法规的建设逐渐完善,许多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也纷纷上市,证券市场作为国家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日渐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以行为金融理论为框架系统的分析我国个人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特点,无论是为了提高投资者自身的收益水平还是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首先是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回顾和说明,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是本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思路,最后提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投资者行为理论概述。首先对传统金融理论做了介绍,包括马柯维茨(Harry 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和尤金?法玛(Eugene 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其次详细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形成背景。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券市场上发现了很多经典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异象,如“长期反转”、“中期惯性”、“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处置效应”等,传统金融理论陷入了困惑。而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却从萌芽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并且开始成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介绍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成果: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 BPT)、以及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 , BAPM )。第三部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先概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重点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及其重要性。接着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各类投资主体。最后指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资金规模、收入状况、持股期限等方面。第四部分,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机理及偏差分析,这是全文的重点章节。首先分析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机理,指出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决策、实施行为和修正行为的整个主体客体认知链中,认知偏差处于中心位置,并对整个认知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其次,分析归纳投资者在完整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以及这些偏差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选择性感知、易得性偏差、晕轮效应和对比效应等偏差;投资决策产生和评判过程中的启发式偏差、框架依赖、认知失调和情感引起的偏差等;投资决策实施过程中的过度自信、处置效应、羊群行为、...

(无关,可删除)20薛冬辉.中国上市公司市场择机行为影响分析[D].导师:杨宝臣.:天津大学,2008

摘要: 传统金融学的研究都是基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的。从这两个假设出发研究公司财务和证券市场得出了一套传统金融研究理论。但事实证明,传统金融理论在研究现实公司财务决策和金融市场的时候,常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直到人们开始把人的行为心理引入对人的获取信息和投资行为的研究,很多原来无法解释的现象才逐步得到解释。在应用行为金融学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研究方面,Baker和Wurgler(2002)在他们的论文(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里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分析,他们分析的结论是“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长期过程中利用机会窗口,选择上市时机的融资决策的累积结果。”而在2004年Aydogan Alti在他的论文(How Persistent Is the Impact of Market Timing on Capital Structure)中利用美国股市自1971年起的IPO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公司IPO的数量热市(HotMarket)时明显比冷市(Cold Market)增多的结论。本文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IPO市场择机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影响为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用传统财务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对公司IPO行为的影响作分析,再用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尚未有学者利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数据进行过公司上市择机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本文填补了这一空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通过实证研究,本文作者发现在中国市场上上市公司虽然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但公司IPO上市时公司的管理者会进行市场择机,在股市处于上涨的阶段发行更多的股票。公司IPO会使公司的短期资本结构受到影响,而且公司上市的市场择机性使在股市处于热市时和股市处于冷市时的影响不同。从长期来看,公司上市后资本结构会逐步向上市前的水平回归。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方面,也存在市场择机的现象,公司会根据股东的心理制定股利政策,有时甚至借钱发放股利,以满足股东的心理需求模式。这会使公司IPO上市后第一年的股利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年。

21熊大顺.中国证券市场处置效应研究[D].导师:曾德明.:湖南大学,2007

摘要: 股票的盈亏状态是影响投资者卖出与持有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处置效应指出投资者倾向于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当前亏损的股票。过早地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可能会丧失进一步盈利的机会,过久地持有亏损的股票则使得投

资者无偿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但是,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尚未成熟,投资者理性程度低下,股票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大量存在,仍然保持着新兴市场的特征。新兴市场的特征给我国的证券市场带来了较大的系统风险,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证券市场,投资者可能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处置效应。本文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下,研究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的行为趋势和投资策略,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实际股票投资行为来发现其行为模式和行为理性程度。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的结构是以个人投资者(中户、散户)为主的,投资者之间,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特别严重的信息和能力不对称,这是我国股票市场最显著的特征。鉴于此,本文在研究我国股票投资者交易行为时将投资者区分为个人投资者(中户,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大户),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通过对股票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两方面,来分析三类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对其买、卖、持有股票决策的影响,比较三类投资者行为特征和投资策略的不同之处,研究三类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互动效应,并对每一类投资者在不同期间(十二月,一月)的行为趋势及投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从横向和纵向等多个角度来完全揭示我国股票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以期发掘出不同类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他们的行为与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及其稳定性的内在联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实践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阐明了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全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布局。第二章,文献综述。从传统的金融理论入手,从理论归纳的角度针对有效市场假说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进行阐述,从而引出行为金融理论。第三章,理论研究。在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对处置效应进行了概念界定,理论前提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理论解释和经验研究结果。第四章,实证研究。本文从股票二级市场数据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假设检验,以及多角度对比研究等方面,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以及其不同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实证研究,并与国内同类研究和国外研究进行比较,给出了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第五章,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综合理论和实证结果,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不同的投资主体,给出了与之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21运行为金融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市场存在处置效应。而本课题而本课题查新点1构建预测处置效应模型。

22李瑾.行为金融视域中的证券市场投资策略分析[D].导师:常云昆.:西北大学,2008

摘要: 为了预测证券市场的变化趋势并把风险降至最低,人们一直在设计日趋复杂的数学模型。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原因是在所有投资决策中人的心理因素发挥着最核心的作用。非理性决策并非因为缺乏技术性的分析工具,而是因为特定行为方式作用的结果。强烈的情绪波动如:贪婪和恐惧,对自我能力的过度自信与超越竞争者的强烈欲望压倒了人的认知和决策过程。行为金融学是近年来金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从包括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广泛的社会视角来研究金融现象的学科。文章主要探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在引入行为金融有关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心理认知偏差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噪声

交易过度现象进行实证描述,并对中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过度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在该机制作用下,庄家同中小投资者之间收益与风险不对等、证券市场效率降低的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文章对过度自信、过度交易及羊群效应等投资者的认知偏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投资者心理及其行为变化和投资者行为心理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偏差进行分析。通过介绍基本面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法,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技术分析进行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机理,并提出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和建议。行为金融是一个新的正在成长的研究领域,是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这种新兴的科学方法对金融界从业者在交易中控制非理性决策,预测他人行为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文献22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给出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论述比较泛泛,没有定量、模型化研究。本课题查新点2借助于行为金融理论、复杂网络理论、优化理论等,在对投资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投资者心理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构建投资者组合优化模型。

(与文献18相近)23王前超.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D].导师:谭中明.:江苏大学,2006

摘要: 行为金融(Behavior Finance)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投资者行为,进而研究资产价格决定和其他金融现象的金融学。在行为金融理论看来投资者并非理性的,他们的投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和个人情绪的影响。行为金融学家A.Shleifer教授认为:“忽视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及其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我们是无法理解证券市场中的价格泡沫和其他异象的”(2002)。本文从EMH出发,分析了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修正,提出现实中的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的决策行为表现出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局限性。噪声交易模型放弃了“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市场同时存在噪声交易者和套利交易者,市场均衡状态是各类投资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噪声交易模型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实证分析也表明我国封闭式基金市场噪声交易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从理论上来说,噪声交易形成的价格误定可以通过套利机制得到纠正,但套利限制使我国A、B股市场的价格明显背离。正反馈交易者是一类特殊的噪声交易者,他们在价格上涨时买入,在价格下跌时卖出,客观上对股价起到了助涨助跌的作用。正反馈交易模型认为,在噪声信号下,套利交易者会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比本该买入的数量买入更多,从而推动证券价格呈现更大的波动性特征。正反馈交易反映在收益率上表现为序列的自相关特征。动态自回归检验模型的结果显示我国市场存在较明显的正反馈交易现象,而且正反馈交易与大盘整体走势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市场心理因素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羊群行为是正反馈交易的重要形成机制,我国封闭式基金羊群行为度是西方成熟市场的2—3倍,而且表现出突出的非理性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建设和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我国证券市场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吸引优质大盘蓝筹股回流的同时,培养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行为金融提出的反向投资策略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对投资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重视心理分析法,在研究别人投资心理的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做出理性决策,提高投资效率。

(与文献9相近)24杨奇志.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D].导师:冯文伟.:华东师范大学,2005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来分析投资者各种心理特征,并以此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和股票价格波动的分析中看出,投资者的行为是股票价格波动的最关键因素。正是因为现实中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非理性的,他们由于各种心理原因对已知的信息缺乏理解和加工判断能力,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导致股价的波动。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由于市场发展时间短、市场结构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不健全造成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非常高,从而在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对中国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回顾,之后在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下,采用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行为,并根据行为金融理论提出了一些适合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进行的心理学实验发现,在面对风险性选择时,被试具有相似的认知偏差,即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不确定性厌恶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和锚定心理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也存在着同国外研究中发现的类似心理偏差。但由于特定的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中外投资者在心理偏差的程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本文采用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投资者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两个假设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着过度自信的情况,并且在上升趋势时期和下降趋势时期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会有所不同。同时发现中国的投资者比美国的投资者具有更强的处置效应,并且不具有美国股票市场中的季节性。这充分显示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独特性。最后,本文选取了反向投资策略、动量投资策略和小盘股投资策略等行为投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综合中国股票市场投资的实际特点,我们发现其中某些投资策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所借鉴,同样也存在一些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斟酌。鉴于此,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本文还探讨了个体投资者行为对公司财务活动和政策监管的影响,并发现中国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确实会发生作用,无论政府还是上市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都应该将这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本文只是试图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初步研究,至于监管政策、信息环境、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者行为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等领域,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5淳于松涛.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的实证分析[D].导师:杨春鹏.:青岛大学,2007摘要: 行为金融是近十几年在国外迅速崛起的研究领域,它放松了理性人的假设,在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对金融市场的运行提出更贴近现实的解释。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认为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会影响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市场不是有效的。投资者情绪是反映投资者心理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框架下,研究投资者的情绪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投资者的情绪会对未来股票收益率产生什么样的影Ⅱ向就显得非常重要。据此本文做了以下工作: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对现有的投资者情绪指数按照来源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六个投资者情绪指数,并按照市值大小把我国的股票分为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对投资者情绪指数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的关系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政法与历史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学校图标名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标题 XXXXXXXXXXXXXX——文献综述 (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1.5倍行距) (空一行) (空两格)摘要(黑体小四号字):具体内容(楷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空两格)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字):**;**;** (3~5个,楷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空一行) 注意:整个文献综述正文中,凡是数字和字母,一律用TimesNewRoman字体,包括标题。 (空两格)引言(宋体四号字加粗) 引言内容(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1.XXXXXX(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粗,1.5倍行距,顶格) 1.1XXXXXX(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1.5倍行距,顶格) 1.1.1XXXXX(三级标题仿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顶格) (空两格)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如出现图的话,可以参考下列格式 表1 (5号宋体)标题(居中,(5号宋体) (空两格)注:XX(宋体小五号字)(对表格没有需要说明解释的,这项可以不写。) (顶线和底线均为1.5磅,或者加粗) 全文的表格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

图2 标题(5号宋体、居中) (空两格)注:XX (宋体小五号字)(对图没有需要说明解释的,这项可以不写。) 注:毕业论文(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全文插图统一编序,不得重复或跳缺。由于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 b. c. ……表序。途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或写在图的一侧。图应在描纸或洁白纸上用墨绘成,或用计算机绘图,电气图或机械图应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为四号字粗体居中,具体参考文献是五号字楷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行距1.5倍) 示例如下: [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 图书著录格式) [4]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 文著录格式) [5]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 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 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百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论文 文献综述模板

广告英语语言特色探析 摘要:广告英语作文一种应用语言,已经逐渐从普通英语语言中独立出来,发展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炼、生动、活泼等风格的非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它不仅在词语的运用‘句型的谋划上巧妙精细,在修辞的运用上也颇为讲究,从而产生独特的宣传效果,有效地影响受众对产品的态度,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关键词:广告英语;词汇特色;句法特征;修辞手法 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广告主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以推销商品、劳务、宣传各种启事或观念的信息传播手段。广告除了有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的作用外,还有诱发消费者感情,引起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行动的心理功能,并能给消费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学功能。 中国加入WTO后,中西方贸易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同时大量的中国商品也出口到国外市场,市场的竞争使广告的使用更加频繁,广告大战几乎趋于白热化,忧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而成了许多国家推销商品的广告语言,形成了广告英语这一比较特殊的英语文体,它也成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广告英语作为这种应用语言,受多门学科的诸多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从英语语言学角度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在选词撒会难过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这些语言特点使广告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意双关、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平淡中显新奇。广告语言在形式上极具鲜明特点,或行文平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有耐人寻味、久久不忘之效。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商业性的艺术。做为一种应用语言,广告英语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语体,广告英语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已成为一个语言表达的重要方面,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通过收集大量的有关广告英语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探析英语语言在广告词中的有关资料中,通过本人的总结得出:多数资料主要从广告英语的词汇特色,句法特征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与普通英语的区别,并慎重对待英汉广告语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的差别。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首先,一则绝妙的广告是设计者匠心独运,精心雕琢的心血之作,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一字传神。它在有限的空间、时间、篇幅内

论文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模版

1文献综述(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1.1热油管道材料简介(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自第一套轧机由美国轧机公司在Bulter成功建成后,美丽的故事们应该多样化的生 活………… 表23 辽宁石油化工--(表标题,宋体小四,加粗,居中,三线表)学生种类1998年1999年2000年 本科生100 150 300 硕士研究生20 60 100 博士研究生—— 5 12 点。表格可按全文统一编序,表格序号必须连续。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表中各栏应注明量和相应的单位。表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或者内容相同,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1.1.1热油管道钢质成分(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23X1+32X2+45X3=380 (2.1)(公式书写说明: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右对齐),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按全文统一编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

1.1.2 热油管道钢质性能 1.2 支持辊辊形技术 图23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图像书写说明: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图23)和图题(北京科技大学校徽),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1.3 工作辊辊形的特点 E /V (S C E ) lg[i/(A ?cm -2 )] 图2 2024铝合金在不同浓度氯化镧海水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学号: 20070124035 姓名:张宇博 年级: 2007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系别:化工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3月30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较一致。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基础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着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ter)在其1995年出版的着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大众。……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2]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3];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要求: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范文: 祗如P衣总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方向) 年级:___________ 2006级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及文献综述内容

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题目、摘要、关键词等:一般不宜超过20字。摘要应概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般不宜超过200字。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词组,限3-8个。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为准。 (1)标题(包括副标题) 准确得体;简短精炼;便于检索;容易认读;不滥用副标题。 (2)论文摘要 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3)关键词的问题 须执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2002年8月22日发出的《关于在学术论文中规范关键词选择的决定(试行)》。即:一、每篇学术论文必须列出不少于4个关键词。二、关键词顺序选择:第1个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第4个关键词列出在前3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如有需要,第5、第6个关键词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关键词一要注意专指性,不得选择泛指性共用概念的词作为关键词;二要注意纯英文词不能作为中文关键词。 2、基金资助项目:是指国家或省级政府主管部门或基金组织资助的项目,应在文章首页用脚注注明基金类别及资助项目编号,一般不宜超过两项。 3、正文及图表。正文用简体字,编排要规范。图、表与正文中的说明要有明显的对应和一致。推荐使用三线表,文中图须做成黑白平面图,务必清晰。若稿件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以便本刊排录时直接按原样扫描。涉及图表较多文章建议正文部分双栏排列,图表根据情况可跨栏排列,文章中如有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 4、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引文后按引文出现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时,只用同一序号标识;参考文献须是实引,即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右上标形式标出。 5、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引言”二字省略,顺序号从正文开始用“1”开始标注。按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科技论文的章、条、条、条的划分、编号和排列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编号为1.1,1.2……2.1,2.2……;三级标题的编号为1.1.1,1.1.2……,如此等等,目前我刊暂实施至第三级。 插图下方居中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上方应居中注明表序和表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