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解读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解读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解读

《财经界》March,2007 理论创新

281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解读

李庆津

(四川德维会计师事务所,成都,61001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81(2007)03—0281—01 回顾以前年度的准则我们会发现, 新准则与98准则有很大相似, 甚至在关键语句中很多是相同的。新准则似乎是98准则的反复。在财政部1998 年6月12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简称:98年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 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 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 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 如上市公司出于保牌、增发等原因竞相利用债务重组可以确认收益的规定变相实现利润, 或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债务实现资产转让利得来扭亏为盈。

一、新准则的特点

1、新准则规定比较旧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而作为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现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重组收益处理。新准则规定,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 ≥ 股本账面价值(或者实收资本) 新旧会计处理方法区别如下:

(1)旧准则下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 股本账面价值(或者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2)新准则下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 = 资本公积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 — 股本账面价值(或者实收资本) = 债务重组利得

2、相比旧准则而言, 重组收益最终计入了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新准则在以修改债务条件(包括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 进行债务重组中, 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 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涉及了或有支出, 应将或有支出包括在将来应付金额予以折现, 确定债务重组收益。实际发生时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 如未发生则作为结算债务当期的债务重组收益, 计入当期损益。

综上所述:应该讲最大的改变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和损益的确认。

二、修改前后的差异对企业财务影响的探讨

1、重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旧准则中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不作为当期损益,虽可防止企业借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却使同一会计业务,交易双方采用了不对称的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解决了这个问题,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这意味着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有可能增加当期利润,提高每股净收益。

新债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债务重组利得以及债转股所导致的股本或实收资本增加额,投资者很容易识别出哪部分是债务重组包装得到的利润,因此不会对投资者在评价公司业绩时造成误导。

因证交所现行的摘星、摘帽的条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正。债务重组利得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在摘星、摘帽时会被扣除,被*ST 或ST 的公司,也无法通过债务重组获益而摘星、摘帽。

2、债务人纳税影响分析。与原准则比较,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主要体现在:

①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中,对企业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损益的确认,将大幅增加企业当期损益;

②债务转为资本和修改债务条件的,企业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增加企业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应用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中涉及的资产进行计量,并进而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损益将对很大程度上影响当期损益。从而增加当期所得税。

三、新准则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定义界定问题。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发生财务困难”,但如何才称得上是财务困难,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定义的界定中,人的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2. 若债务人果真财务发生困难,如只能勉强持续经营,根据新准则,债务重组利得会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加重债务人所得税负担,不助于企业走出财务困境,有违债务重组初衷。

3.新准则规定,在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时,应将修改后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的账面价值,重组前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重组损失。那么这里的“公允价值”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呢?准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这可能会使各企业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的确认口径不一致。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附件: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 本准则中的债务重组涉及的债权和债务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工具。 第三条债务重组一般包括下列方式,或下列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 (二)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三)除本条第一项和第二项以外,采用调整债务本金、改变债务利息、变更还款期限等方式修改债权和债务的其他条款,形成重组债权和重组债务。 第四条本准则适用于所有债务重组,但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债务重组中涉及的债权、重组债权、债务、重组

债务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二)通过债务重组形成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三)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方直接或间接对另一方持股且以股东身份进行债务重组的,或者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债务重组的交易实质是债权人或债务人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接受了权益性投入的,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第二章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第五条以资产清偿债务或者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应当在相关资产符合其定义和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 第六条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初始确认受让的金融资产以外的资产时,应当按照下列原则以成本计量: 存货的成本,包括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和使该资产达到当前位置和状态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成本。 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资的成本,包括放弃债权的公

债务重组的最新主要方式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 考情分析 本章是教材变动非常大的一章,在考试中比较重要,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考生主要应注意混合重组的会计处理。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本章主要考点 1.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债务重组利得和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的确定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下或有应付金额、或有应收金额的处理 3.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4.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结合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债务重组方式 一、债务重组的涵义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提示】两个特征:债务人财务困难;债权人作出让步。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提示】债务重组涉及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而言,为“债权重组”,对债务人而言,为“债务重组”。为便于表述,统称为“债务重组”。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里所指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以现金清偿债务,是指以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如果以等量的现金偿还所欠债务,则不属于本章所指的债务重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这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得出的重要结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意识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准则的出台或变更必然会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颁布的会计准则既要遵循会计本身的基本原则,保持会计准则的技术特征,又要关注各方利益,考虑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准则的可接受性与可推行性,推动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会计准则的变迁,促使其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种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也将对会计准则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尤其是重点研究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层面的影响。 全文安排如下:导论部分通过阐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在美国和我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指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契约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之后重点从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美国为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历史考察。通过阐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演变以及美国若干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典型案例,指出经济后果一直影响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具体分析了美国针对经济后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既是对第一章理论分析的有效验证,也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第三章从我国经济背景出发,以新会计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2019版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2019版 2020年4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① (2) 二、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和方式 (3)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3)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5) 三、关于适用范围 (7) 四、关于债权和债务的终止确认 (9)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9) (二)修改其他条款 (10) (三)组合方式 (10) 五、关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1)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11) (二)修改其他条款 (13) (三)组合方式 (14) 六、关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5) (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 (15) (二)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16) (三)修改其他条款 (16) (四)组合方式 (17) 七、相关示例 (17) 八、关于债务重组的相关披露 (27) 九、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28) 附录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修订说明 (28) 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28) 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30) 三、关于本准则的主要变化 (31) 四、关于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32) 五、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 (32) 六、关于债权人受让资产的初始计量 (33) 七、关于债务重组相关损益 (33) 八、关于多项资产清偿债务的处置损益 (34) 1/ 34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2019版 一、总体要求① ①本应用指南适用于执行财政部2017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本准则明确了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债务重组涉及的债权和债务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工具。债务重组方式主要包括采用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修改其他条款方式,以及上述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本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采用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或者采用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方式且导致债权人将债权转为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的,债权人初始确认受让的非金融资产应当以成本计量。债务重组采用债务人以多项资产清偿债务或者组合方式的,债权人应当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认和计量受让的金融资产和重组债权,然后按照受让各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扣除受让金融资产和重组债权确认金额后的净额进行分配,并以此为基础分别确定各项资 2/ 34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简述国家债务重组的新方法

简述国家债务重组的新方法 论文关键词:国家债务国家债务重组集体行动条款家债务重组机制论文摘要:国家债务重组泛指债务国与其债权人之间就该国现存债务支付所作的重新安排。国家债务重组目前面临着集体行动困难?少数债权人不合作?债权人间待遇不明确?新融资提供不足以及重组程序不透明等问题。国际上为解决这些难题?促进国家债务重组有两种方案,即合同方法与法定方法。合同方法主要适用于国家债券的重组,其核心是在国家债券合同中引进集体行动条款;法定方法的核心是通过修改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或缔结新的国际条约,建立一个关于国家债务重组的法律体制。二者都有助于促进国家债务重组,化解国家债务危机,但也存在重大区别:法定方法在适用范围?涵盖内容?程序效力等方面更有优势,合同方法在现阶段则更具可行性。 一?国家债务重组的意义及面临的难题 国家债务(Sovereign Debt)又称主权债务,是指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以该国的名义举借的?以国家信誉保证偿还的债务。在现代社会,国家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贷款或发行债券的形式筹措资金并非罕见。但是,当一国因负债过重而难以为继时,情况就非同寻常了。20世纪80年代初曾爆发举世震惊的国际债

务危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国先后发 生债务危机;2001年12月,阿根廷宣布停止偿还其1320亿美元巨额外债,成 为历史上最大的倒账国[1]。实践表明,当债务危机发生时,债务国往往无力偿还其到期债务,不得不暂停偿付,而这可能对该国的经济金融造成重大破坏, 甚至带来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而一国的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至周边国 家和地区,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健康发展,进而威胁整个国际金融 体系的稳定。 所谓国家债务重组(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泛指债务国与其债 权人之间就该国现存债务支付所作的重新安排。这一概念来源于各国国内法上 的公司重整。在各国国内法上,公司重整是对有生存价值的公司进行重新整治,以保全公司资产价值,使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类似地,国家债务重组的目的就 是要使无力偿还债务的国家暂时解除或减少偿债负担,为其经济复兴和发展赢 得时间,最终恢复支付能力,重新回到资本市场,从而确保该国乃至整个国际 金融体系的稳定。当一国债务达到不可持续的程度时,进行债务重组,对于债 务国?私人债权人?主要债权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官方金融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债务国来说,通过债务重组,可以缓解资金压力,甚至获得债务 的减免,从而有助于迅速恢复支付能力,恢复经济发展以及恢复国际资本市场 准入。其次,对公私债权人来说,参与债务重组,承担债务减免责任,实际上 也是承担自己的投资风险,从而有助于减少道德风险,增强市场约束,而且重 组后债务的偿还更有保障,对债权人最有利。再次,对于国际官方金融机构来说,债务国与债权人自主谈判减免债务,可以减少对国际救助资金的需要,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新会计标准中存货、持久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详细准则发生的经济结果正渐渐显现出来。虽然大多具备正面的经济结果,但仍须不断完善和改善会计标准,即会计准则。 标签: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公允价值 一、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必然性 对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历史较长。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外会计界就认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克莱顿大学的会计学专家斯蒂芬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概念,他对会计标准经济结果的概述是:“会计呈报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决策活动造成影响。个人或团体的行为的后果被认为是影响其他群体的利益。”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了建立应用指南和领导的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范的具体标准,建立中国统一的会计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国的会计准则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一个会计准则的模型,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建立一个标准的衔接平台,不仅可以让中国人认识,也可以使国际认同。 新世纪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性。社会经济成长的水平越高,一项新会计标准的施行带来的经济结果就越大。中国的新会计准则已颁布实施3年多,经济后果正逐步显现。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表现 企业会计标准的经济结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结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带动、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依据新的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中的具体标准的原则,很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置发生了变动,这些变动必然会发生必然的经济结果。虽然内在价值不会影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信息提供的影响,会带来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上的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公司盈利的操纵手段。

方案-《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 '[关键词] 债务重组;公允价值;差异;损益 [摘要] 国际趋同,是 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为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种复杂的现实经济业务,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构建统一会计信息平台。2006年 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本文对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的重点、难点、新旧准则的差异及衔接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执行新准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 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并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抑制了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但是这种“一刀切”的规定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协调。在充分考虑到经济 变化以及修订前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一、新准则重点、难点解析 (一)债务重组涵义的理解 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了让步的事项。”说明我国具体准则的范围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其实质属于捐赠,使用其他准则;②企业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不属于债务重组准则涉及的范围,其会计处理由相关的会计规范予以规定。在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时,情况比较复杂,其债务重组无论是否属于持续经营,本准则也不予涉及。③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债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让步的情况下才是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适用债务重组具体准则。 (二)正确确定债务重组日 债务重组日即为债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 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债务重组可能发生在债务到期前、到期日或到期后。对于以资产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重组日为资产已经到达债权人手里或已经交付债权人使用,并办理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的日期。 (三)债务重组损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损益的核算。 债务重组损益应于债务重组日确认和计量。因其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应在“营业外损益”账户进行核算。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利得和转让资产损益的界限。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帐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转让资产损益。转让非现金资产时涉及相关税费的,在计算转让资产损益时,还要区别相关税费的不同性质,考虑其是否计入转让资产损益。债务人核算转让资产损益时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帐户进行核算。如: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的,把转让的存货作为销售处理,转让资产损益为销售收入与其成本及相关减值准备之间的差额;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的,把转让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处理,转让资产损益作为固定资产清理收入与清理支出之间的差额,如为收益,在“营业外损益”账户下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明细账户核算;如为损失,在“营业外损益”账户下的“处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2)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3)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涉及的或有应付(或者应收)金额。 一、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 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在认定债务重组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综合考虑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在自愿基础上达成重组协议、是否有法院作出裁定、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相互独立、是否构成关联方关系或者关联方关系是否对债务重组产生实质影响等情形加以判断。

二、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债务重组采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计量: (一)非现金资产属于企业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且该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金融资产的市价作为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非现金资产属于金融资产但该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的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非现金资产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作适当调整后,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根据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公允的资产交易金额为依据确定其公允价值,交易双方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三、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债务人的处理 对于债务人而言,发生债务重组时,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

新会计准则解读

新会计准则解读(常见问题)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但在日常操作中有许多问题在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以下内容就与合并报表相关的一些常见问题做出具体解读。 一、资本公积能否全部转增资本?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只设置两个明细科目: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股东投资溢价和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额:借差,借记”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贷差,贷记”资本公积”。 (3)”拨款转入”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中过渡。 2.”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过渡。 (2)”权益法”下,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3)关联方交易时,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差额。 (5)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值大于原账面值的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包括的内容。 股本溢价属于投资者投资性质,属于准资本,上市公司资本公积中只有股本溢价可以转增股本。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新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二、为什么新准则对控制的子公司用成本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的有关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将原准则(制度)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局限性有关,也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结果。

债务重组新准则研究论文

债务重组新准则研究论文 「摘要」债务重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地处理该类问题对确认企业会计要素十分重要。文章对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比较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为加快商品周转而经常运用的手段,它一方面为购销双方主体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债务纠纷。债务人到期无法按既定条件偿还债务不仅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而且也会给自己的商业信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债权债务双方可以选择一种较为经济的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为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1998年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财政部在制定新的准则体系中,对该准则再次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下称新准则)。本文针对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旧准则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准则由总则、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共四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一)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 (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 南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 一、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背景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快,出现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虽然按我国法律,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管部门申请整顿且经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了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能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这种形式的债务重组,属于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除此之外,实务中还有其他形式的债务重组,即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比

如,债务人以等于或高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对于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财政部曾于1998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规范。该项准则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交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引入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地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种情况,财政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作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仍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称“债务重组准则”)。债务

新企业会计准则2019年(原文+指南+说明)

新企业会计准则2019年(原文+指南+说明)范文一 一、总体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财务报表的列报。列报,是指交易和事项在报表中的列示和在附注中的披露。其中,“列示”通常反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等报表中的信息,“披露”通常反映附注中的信息。本准则主要规范了财务报表的组成,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示和附注的披露内容、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等问题。 本准则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并且这些组成部分在列报上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企业不得强调某张报表或某些报表(或附注)较其他报表(或附注)更为重要。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依

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财务报表,但现金流量表信息除外;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企业单独列报或汇总列报相关项目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企业财务报表项目一般不得以金额抵销后的净额列报;企业应当列报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等。 本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别分类列报,并且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流动性列示。利润表应当对费用按照功能分类进行列报,同时在附注中披露费用按照性质分类的利润表补充资料;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应当根据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分为“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列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综合收益和与所有者(或股东)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分别列示。本准则还对附注至少披露的信息进行了规范。 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规定,并结合自身经营活动的性质,确定本企业适用的财务报表格式。企业如存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时候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制度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解析。并采用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希求理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清经济后果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根据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的分类,制度分为程序性制度(又称元制度)与实 体性制度两大类。程序性制度是保证实体制度实现特定目标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规定的区值内选择的结果。因此,本文中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和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各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性的 程度有所不同。在美国,由于其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制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会计准则实质上是一份“社会契约”。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较低以及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具有弱显性与宏观性的特点。随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提高和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完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显性会逐步增强而宏观性会逐步减弱。 由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针对会计准则的各利益相关者中的特定利益相关 I 言的,而并非是针对全体利益相关者。如果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 就失去了经济后果性。因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具有相对性的。本文提出,在评价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时,我们可以引入罗尔斯(Rawls)的社会福利评价规则,即使社会中福利最差的参与者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制度是最佳的制度来判断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相对公平性,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试图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问题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但不过是触 及到经济后果问题的“皮毛”而已。一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研究视野所限,对相关问题未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二是因为资料搜集困难,缺乏深入研究的素材。本文的分析,侧重于理论的演绎和推理,对所提出的结论,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诸如新会计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实施效率如何;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广度和深 度究竟如何;会计准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财富的非公平转移,都未及研究。这 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完成的。 鉴于本文的局限性,围绕“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主题,今后的研究可 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第一,细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特定的会计准 则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经验检验。第二,运用博弈论来进一步分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的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规制理论;罗尔斯规则;会计 寻租 Abstraet

2020年(并购重组)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变化探讨

(并购重组)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变化探讨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变化探讨 债务重组在当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规范企业的债务重组会计核算,财政部曾于1998年6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又于2001年1月对其作了较大的修订(以下称为旧准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化,考虑到各方面利益及诸多因素后,财政部于今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来代替旧准则。新旧准则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债务重组的定义、重组资产的计量属性、债务重组中损益的确认处理方式以及在报表中的披露事项等有所变化。本文拟对新旧准则的变化予以探讨,以加深我们对新准则的理解,以便能够正确地运用于会计实务中。 一、几个重要术语定义的变化 1、“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 旧准则第2条将“债务重组”定义为“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而新准则定义为“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比较这两个定义可以得出至少三点信息。 (1)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旧准则认为只要修改了债务条件,不管债权人有没让步都是债务重组;新准则则认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只有债权人让步时,才能定义为债务重组。旧准则的定义没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适用范

围似乎过于宽泛,易于造成不恰当的诱导,只要双方认为需要就可以达成协议进行债务重组,从而改善企业资金结构,使资产负债率达到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水平。这肯定有悖于市场中利用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的初衷。 (2)新准则的定义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一般来说,需要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能力如约履行偿债义务,如果债权人不作适当的让步,可能会使濒临困境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反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健康运行。这样做肯定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但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3)旧准则中提到“法院的裁决”,新准则将其改为了“法院的裁定”,一字之差,其实是因为旧准则中错用了法律术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规定:法院一般作出的是判决和裁定,行政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作出裁决。裁定是指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对有关诉讼程序的事项做出的判定;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裁定所依据的是程序法,而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和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很显然债权债务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应由法院作出裁定不应使用“裁决”。 2、“或有支出”和“或有收益”定义的变化 旧准则在第2条分别给出了“或有支出”和“或有收益”的定义,但在新准则中把这两个术语改为了“或有应付金额”(第七条有定义)和“或有应收金额”(第十二条有定义)。术语名称虽经更改,但概念却无实质性变化。另外,新准则在第七条增加了一项内容:“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