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养成

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养成

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养成
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养成

活动课中培养幼儿学生自主性和个性的养成

摘要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开展活动课作为重要途径之一,必须保证幼儿学生每天活动一个小时,使幼儿学生能在大自然中、阳光下、操场上体验活动课的乐趣,调动幼儿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学校增添活力。根据现代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内涵观察,应该从这个角度形成一种以“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发展”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通过主观能力性的培养逐渐养成自主性的行为、习惯,喜爱学习、快乐学习,在兴趣基础上养成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开放型性格雏形。

关键词

素质教育活动课开展自主性培养个性的养成

大部分的幼儿存在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的特点,但是同时幼儿学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一个年龄阶段。活动课的趣味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正是符合了幼儿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对幼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他们健康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活动课是幼儿学生课程的基本活动

(1)为什么让幼儿学生积极的上活动课

1、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康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幼儿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3、促进师生间,幼儿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2)上活动课时要遵守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活动课,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课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和谐关系的目的。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将艺术、学习等融为一体。

二、活动课的主要特点符合幼儿学生的需求

活动课程,是以幼儿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他以系统知识的传授为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使幼儿学生在性格上更加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使幼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活动课能使幼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活动

有时我上活动课时,自己无法使得幼儿学生们提起精神认真听课,在这点上自己也试图

尝试过很多办法,例如讲笑话,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之类的,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在一次听讲优秀幼儿教师课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听课演讲中,这位老师在上课前,拿出了各式各样的道具,学生们安静了许多,也好奇了很多。她的上课方式是采用了游戏讲课的方式。幼儿学生都积极的于这位老师的思路配合,幼儿学生在游戏有动作表现,有想象装扮,有玩具材料,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游戏满足了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意愿,因而学生乐于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思考与表现,有极强的自主性。游戏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学生自己选择,而不由老师直接控制。但这并不是说老师对学生的游戏没有影响、不起作用,而是说老师不去直接影响控制学生的游戏。教师通过控制创造环境、提供材料等方式来刺激某一活动的主题出现,但不是告诉,规定学生玩某一主题的游戏。可以认为,教师对游戏的控制是一种隐性的控制,不是显性的,是以不干涉学生活动的进程为前提。

(2)活动课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由于在活动课中没有刻意要达到的目标,并不追求某一结果,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幼儿学生在活动课中容易取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会因为是活动,而不去关注失败,或者说更容易的接受失败。每个幼儿学生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但是最后每个幼儿学生都可以在其中获得满足感,让幼儿学生具有愉悦的情绪体验,更有助于幼儿学生的身心发展。

(3)活动课中幼儿教师不要过多的介入

有的幼儿教师为了保证自己班级里的成绩,因而每次活动前都会做出很多安排(如谁扮演某个重要角色、使用什么样的材料、说什么话,做什么样的表情等),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一旦发现学生“演的不像样”就立刻制止,并身体力行。这样也就失去了活动课的初衷,对于幼儿学生来说,活动课是游戏,是在过程中获得学习,但是很多幼儿教师认为,这种活动课成了一种表演,这是万万不可的。

(4)活动课强调幼儿学生个性养成

个性即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通过人的身心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实践而形成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在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格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学生个性的形成有先天因素的作用,但更需要后天环境的影响,同时要依靠平常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所强调的是在长期的良好的环境下对人的渐进影响过程。在如今这个科技时代,认得态度、情感、精神、耐力、抗挫折能力、价值观等比只是、能力和技术更为重要。而这些品质的形成只能靠养成教育,也就是这里提到的活动课。活动课侧重的是创造环境和优化环境,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个性形成与自主的实践是与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而不是靠他人“塑造”的。活动课尊重幼儿学生对学习方式和活动过程的选择,而不是统一的结论。活动课的本质就是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主的选择学习,能做出主观判断,同时可以在最后,做出主观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长才干,树立世界观,养成责任心等。因此,活动课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条件。

三、幼儿教师在活动课上要做到正确有效指导

(一)、尊重幼儿学生活动课上活动的自主性

活动课是依循学生自主的“尊重学生人格和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教育原则,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尊重学生以及怎样去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具体体现。

(1)尊重幼儿学生活动的意愿和兴趣

幼儿学生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显然,学生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活动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会有自己

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予以不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如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布置,安排,扮演,活动发展等,都是要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和自己的期望有差距,就予以干涉。老师必须清楚,活动室课中学生反映自己所经历过的、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反映教师的知识经验。

(2)尊重学生活动的氛围和活动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和创造

幼儿学生活动时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结果,活动的“假想”的特点在活动中的体现。幼儿教师不能因为是活动就随意去破坏氛围,否则会使活动索然无味。教师更不能表现出不重视学生的活动、甚至嘲笑活动的行为、表情、语言以及活动的特点等。学生在活动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学生自主性的得到的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活动课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鼓励。

(二)、活动课幼儿教师要以间接指导为主

(1)记得有这么一节课是关于农村与城市的话题,在课堂上,我问一些小问题,农作物是如何产出的,城市里的污染为何这么严重之类的,没有孩子能够回答上来,回答时也很含糊没有任何认知。学生在生活方面也是缺乏丰富的经验。这时候,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学生的活动是对学生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学生活动课的基础与源泉。农村的学生对农活比较熟悉,但他们缺少有关城市方面的知识经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各种活动如上课、参观、观察、劳动、娱乐、看书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充实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

(2)用家庭中个别教育的优势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观察不仅是为学生创设活动环境,进行活动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进行活动指导的前提。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教育的依据:通过观察,了解学生活动的现状(如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活动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等),从而是教师的参与、指导更有效益。教师应该有观察学生活动的意识,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观察。观察时,应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进行思考,学生的某一个行为表示什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反应,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价值等。同时应观察学生对活动的需要和兴趣,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交往水平,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道具的情况等。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活动。通过参与学生的活动,可以进一步观察、了解学生: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促进活动的发展。研究表明,教师在场可以抚慰学生,并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活动。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承认的活动学会材料的新玩法。让活动课能持续长久。

(3)教师一定要合理参与幼儿学生的活动

在学生活动组织上,学生们的热情相当高,有的时候真的无法打破幼儿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也非常厉害,在那个时候,作为教师的自己也是很愿意合理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干扰学生活动的顺利、正常进行,不限制幼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破坏学生自主活动的特点。要能灵活的转换角色。有时,教师是观察者,有时是材料提供者,有时是监督者,有时是活动的合作伙伴。总之,教师参与活动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活动的发展而变化。指导语言应该带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引导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应有多种答案和选择,而非只有一个答案。只有这样观念才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参与是一种指导,而不是干涉。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了解活动设计是否达到目标,活动内容、组织和指导方法是否切合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教师的行为,提高活动课的质量。对幼儿活动的评价也应该是正面积极的评价,这样能保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愉悦、成

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学生再次活动的愿望。

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表扬等正面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应不断寻找、挖掘学生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并利用这种积极因素进行评价,因尽量让学生自己对活动进行评价。

总之,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活动的特点,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生自发的活动和教学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组织、指导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学活动要为特定的目标服务,有明显的成人指定的规则,教师对活动的控制、干预强,而学生的自发活动没有外在的强制性目的,完全是学生自主的活动,教师对活动的控制、干预要弱得多。因此,教师应在活动中把握好自己干预活动课的“度”,考虑到不同类型活动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指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课在幼儿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幼儿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学生在活动课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基本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幼儿在活动课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游戏创新的引导,保证幼儿的活动课能够在自主和自由行为规范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江海燕.幼儿教育:人生智慧之光[J].学术研究,2015,(10):30-33.

[2]刘丽.国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述要[J].学术界,2014,(5):218-227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文章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更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进行幼儿德育,要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关键词:情感共鸣养成教育德育网络道德主体 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创始人谢庆总爱讲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幼儿园。幼儿园阶段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步没迈好,后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就会陷入被动的“纠错”泥潭。健全的基本人格品质和健康地体格同等重要,是幼教工作者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后,使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德育要从幼儿抓起,做好幼儿的德育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文明乐群,健

康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摘要:《规程》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关键词:游戏个性品质能力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做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除了饮食、睡眠、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之外,几乎都在游戏着(有的幼儿即使在吃饭、洗手时也要玩耍)。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中心的,游戏占去了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几乎成为幼儿生活的全部内容。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幼儿时期,个性尚处于发育阶段,还没有固定养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和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今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必须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关于生理卫生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理解。至于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就是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容。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并容易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帮助,从中获得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呢?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

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

幼儿自主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的定义是“自 己做主”, 从心理学的眼光来看,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 主要是指独立性和主动性,既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自主性具体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 带着自己的问题, 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 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 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的更高追求和 教育目标的重新选择, 自主性学习在竞争 日趋激烈的当代生存背景下已日益凸显 出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现代社 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它为人的发展和价 值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同时, 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不断变革的 社会, 每个人都时时面临选择和压力。在 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 性素质, 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机遇, 实 现人生的价值。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不是 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是一所“加工厂”, 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加 工处理”, 并深化为自身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 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 挑战的人, 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呼吁, 要培养能够适应 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 究竟具备哪些素质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素质教育 中, 何种素质更为关键?北京教育科学研 究院的副研究员冉乃彦认为:人的自主性 素质, 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自主性素质 的发展和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 性素质有三个特征: 独立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 毫无疑问, 这三个特征是现代人最 重要的品质。自主性素质较高的人, 具有 很大的潜力, 他们不是被捏出来的泥人, 或者是模子做出来的标准件,因此他们不 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也更能为社 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主性素质的核心, 是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 个人能在 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 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由选 择、计划活动, 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

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彩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活动中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 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幼儿个性教育的培养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幼儿个性教育的培养 幼儿园幼儿个性教育的培养幼儿个性是指幼儿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幼儿区别于其他幼儿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幼儿的良好个性具体表现在主动.独立.合作.自信.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大胆表现等方面。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造的前提是独特的个性,有了个性才有思维的发散,才有创造火花的闪耀。 而在我们有些幼儿园幼儿教学中则存在着过于强调幼儿的共性.强调整齐划一的弊端,对幼儿个性的漠视,使得创造成为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下的一句空话。 如果一个从小就缺乏个性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创新呢?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唯一的童年给孩子,始终关注童年的三性,即童心童趣和同权。 这其中的个性培养就是尊重同权的体现。 我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作法: 1. 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个性的进一步发展,决定 1 / 10

着它加入家庭之外的世界的特点,通常溺爱型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常常是培养利己型孩子的床。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将来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因此必须重视密切与家庭的联系,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并尽量消除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以达成良好个性培养的一致性。 为了培训家长,我园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园授课,还让有些家长亲自上台现场说教,让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保证我们教育的延续性,又例如为了增进亲子关系,我们经常在节假日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享有父母充分的爱,也让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在充满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 2. 通过各种活动区活动,培养幼儿个性在我们幼儿园中,各种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比较充足的,引用园长的话只要孩子需要的,我们就要为孩子提供。 在角色游戏中最能体现幼儿的个性倾向,有的幼儿好动,性格开朗;有的则好静沉稳,不苟言笑。 我班就有一位男孩子,看上去老老实实,从不多说话,每次自由活动时间,他都最先选择积木区,悄悄地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不动一下,自我欣赏着他的杰作,有时还伴着自言自语,这样下去他就形成

新课程观下看大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新课程观下看大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内容摘要: 1、我们以区域活动为手段,着重在独立需要、自我情感、自我的确立三方面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 在小中班区域设置时,我们考虑到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教师参与指导较多,尽量利用教师空间设置区域,并规定参加区域活动的几个时间段,使每个孩子活动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显然这样的空间对于大班幼儿来讲,影响了区域内容的丰富,阻碍大班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使他们独立活动受到限制。能否根据班级现有条件,扩大区域空间?在大班空间增设上我们考虑到:

1、空间的安全性 虽然大班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中小班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卫生性 提到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实力,增设的区域空间必须光线充足。 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愿望,独立的需要。 二、根据需要增设生活区,使幼儿在学习独立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增进自信心 自信来源于成功的体验,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在过去教育中,只重视学习经验的获取,而忽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中日夏令营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学习上的佼佼者,生活上的失败者。由此看来,生活经验的学习是我们教育中的

空白。《纲要》中指出:“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据此我们增设了生活区,并提供了针、线、转笔刀、衣服等用具。在促进大班幼儿小手精细动作发展方面有钉纽扣、捡豆子等;在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方面有整理文具、削铅笔等;在积累日常生活经验方面有怎样处理流鼻血、怎样乘车、与家人走散怎么办等。这些都使他们体验到有些事不用大人帮忙自己也能做,使幼儿生活上减少家人的包办,逐步走向独立。 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为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生活区 2、启发的原则 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经常采用“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

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川宜宾高县庆符镇瓜芦小学校严增敏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它需要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项工作要求,更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的需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所以,为孩子提供触摸、摆弄、拆装等等动手的机会,并重视对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培育出美丽的创新之花,坚实地做好“扎根”工作。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中,我坚持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良好的动手环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动力。一般来说,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游戏,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操作与实践的机会,例如“过家家”的游戏,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劳动,给孩子洗衣服、洗脸,培养孩子勤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编织、绣花、织毛衣等各种小制作自然地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总之,在各种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会玩的孩子更聪明,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良好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今后竞争的成败。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但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幼儿动手能力差,做事让人不放心,让他们做事惹麻烦,还不如全包下来,长此以往,幼儿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重。生活自理能力差,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很难适应生活、立足于社会。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幼儿们力所能及的。如拿东西、发筷子、整理玩具,扣扣子等,我们都应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要变“圈养”为“放养”,变限制为引导。如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动手活动,我们就应教一些方法、技能后再具体指导幼儿反复练习,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个性倾向性系统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成分。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

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教案资料

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 培养

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 麻阳苗族自治县谷达坡乡小学滕凤莲 【摘要】:学前儿童是个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知识经验缺乏,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强,那么我们该怎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正确的个性发展哪?本文从幼儿的个性特点、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个性、个性化教育、家庭的参与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个性化培养发展 所谓个性,是指人与人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别,即心理活动的特殊性。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感情、意志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思维载体。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简单地说,个性就是人的性格标志。从幼儿心身发展的特点来看,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不够完善,心理发展水平很低,个性心理正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发展幼儿的身体、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教给孩子们固定的思维,而是转向塑造幼儿新型的自由人格。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

活及学会如何生存。要重视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以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推进幼儿素质教育。 一、幼儿的个性特点 从理论上讲,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就是培养幼儿有广泛的学习兴趣,敏锐、直观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高超的、迅速、持久、准确的记忆;灵活、深刻、独到、敏捷的思维;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坚毅向上的气质。这就要求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要有准确而深刻的了解,做到对每个幼儿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才能采取有效的培养教育方法,去因势利导。幼儿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的比较活泼开朗,有的比较孤僻,有的胆子比较大,有的比较怯弱,有的爱说爱动,有的比较文静,有的遇事比较灵活,有的则反映迟钝,有的比较温驯,有的比较倔强。只有掌握幼儿各自不同的个性,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有的幼儿是比较自私的,这是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表现在:自己喜欢玩具要全部垄断,不能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拥有,以我为中心,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幼儿总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如有的幼儿个性比较内,向性格孤僻,平时很少说话,但却心中有数,学什么会什么,就是不善言辞。相反有的幼儿活泼好动,老师提问、做游戏,都喜欢处处表现自己,虚荣性比较

幼儿园学前教育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doc

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 户外体育活动是通过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场地空间,科学的项目设置来促进幼儿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也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发挥幼儿创造性的一项自主活动。我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一、注重环境,为幼儿创设自主发展氛围。 良好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开放、自由,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 1、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注意用心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选择能引起幼儿的多种动作的玩具,让幼儿自主活动,如选择:、球、沙包、圈、轮胎等。球既可用手拍、又可用脚踢,还可用头顶;沙包可向远处投掷,既可练习投掷动作,又可练习抛接动作,还能把沙包放在头上顶着走或放在脚背上走,锻炼平衡能力;圈,既可玩套圈、滚圈,又可将圈放在地上跳,如:双脚跳、花样跳、侧跳等,还能用圈玩“开汽车”、“开火车”游戏;轮胎能滚、能走、还能跨。这些玩具都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较充分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2、营造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

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建立自信心。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经常和幼儿交流,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他们说话时能蹲下来,尊重他们,慢慢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并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引导他们产生自身的需要,逐步形成内部动力定型,最终内化为自觉行为,为他们提供宽松和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 二、转变观念,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 现代教育新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1、激发幼儿的自主积极性。 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强化的功能。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奇、主动探索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注重激发幼儿活动和学习的愿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充满好奇、兴趣广泛的幼儿一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对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能以

浅谈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所“加工厂”,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加工处理”,并深化为自身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试图在主题实施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需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因此,我就对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性学习进行了初探,并得到如下体会: 一、给幼儿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而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并追随幼儿的兴奋点,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依照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主题,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飞机》就是我们孩子自己依据的兴趣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在户外开展活动时,天空中掠过几架飞机,孩子们看见了都兴奋极了,一边叫嚷着“飞机”,一边便跟着飞机飞的方向跑去,还纷纷议论着:“我爸爸坐过飞机!”“我家有直升飞机!”“我知道杨利伟叔叔坐火箭飞机从地球上钻到天空上去了!”等等。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飞机,我们就尊重孩子的兴趣,生成了主题活动《飞机》。 在主题活动的进程中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非常高涨,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形形色色的问题也是从孩子们的口中随之提出:“为什么飞机能飞上天?”“飞机是谁发明的?”“飞机跟汽车一样也是吃油吗?”……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并没有给以答案,而是把问题反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得一些问题的答案。由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是大家所熟悉的心理现象,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幼儿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选择性的反映,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使幼儿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注意可以使幼儿发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为应付外来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准备,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智慧的阳光才能播洒孩子的心田。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对其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从兴趣入手,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注意力集中,很投入、很专注,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是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当遇到困难时,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在区角活动中,冬冬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是富有挑战性游戏),在操作智力拼图过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难被迫终止,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拆拼,每当解决一个困难时他都会开心的笑一笑,对于身边的小朋友则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孩子知识时,应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如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数概念或学习几何形体时,我们除了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采取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比如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兴趣同时逐渐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二、从活动入手,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发展幼儿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培养幼儿有意注意,首先应使幼儿明确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终审稿)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 自主性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赋予了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所以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挖掘出来,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呢?我觉得应注重在目标的制定、环境的创设、幼儿的活动、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 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 一、制定目标 制定教育目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所以很容易出现忽视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二、环境的创设

1、为区域活动创设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领域、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逐步设立了“娃娃家”、“宝宝看一看”、“宝宝动一动”“宝宝玩一玩”、”美工角”、“建筑区”“钓鱼岛”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建筑区、宝宝看一看、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刨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刨设船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 2、提供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如何有层次性地投放材料、使孩子各有所获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所以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为了认识小动物,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3、做好进区计划 区域活动吸引孩子的关键在于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摘要】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东西、欢乐的心情、成功的喜悦等与人共享。幼儿的分享既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品质表现,也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手段。从幼儿开始培养其分享行为,有助于健全其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探讨了一些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动机和训练幼儿分享技能、规则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养成分享行为。【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 一、幼儿行为特点 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样一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使得他们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不会与同伴相处,总以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幼儿的认识依靠行动,再有意识,不是想好在做,而往往是做了再想。比如,我们看见一个幼儿在用蜡笔准备在纸上涂鸦,问他想画什么,他说不知道。当他的笔在纸上无意间留下个似园非园的图形的时候,他才高兴的告诉你,他画的是饼干。幼儿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幼儿高兴的时候往往是“天才”,是“神童”,这时候他们一句话,一个行为往往让父母们欣喜若狂。有一次,我为四岁的女儿买了一套“喜洋洋”的拼图卡,她高兴的要与我比赛,我无论如何努力都会输。说实话,每次她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从没有落下,真是天才,我的女儿。可是,要是他们不高兴了,你又会觉得不知要比平时笨多少。幼儿爱模仿,其行为对成人的依赖性大。因此,成人的行为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是在幼儿期,所以成人的言传身教和正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曾经有过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议,在这里我也不能妄下结论。但是,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幼儿看见父母手里有两根棒棒糖时,给了他一个,他一只手它放进嘴巴的同时另一只手又来拿了。当然,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要定下人性善还是恶的结论,只是因为幼儿的年纪较小,心里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缺乏与人交往的情况下只能想到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还处于“独占”的意识形态,还不具备与人分享的观念。这就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引导,让幼儿真正的理解分享,知道我与人分享,别人也会与我分享。 (二)环境因素 1.家庭 现在的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一家人都宠着一个孩子,好玩的,好吃的,都给了一个孩子,这就造成了幼儿根本没有与人分享的机会,就算大人们有时候会做出假意的向孩子要颗糖果的索取,但都只是在和孩子玩耍而已,长期以往,孩子明白了与大人之间的潜规则,只要假意的与大人分享一下,做个动作就可以了,大人们是不会真的要的。我相信许多父母都给孩子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又都会把好吃的东西先给孩子,这样长期的影响,就造就了孩子的假分享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大人们真的拿了孩子与其分享的东西时会突然哭泣的原因,因为幼儿在意识上根本就不想分享。 还有一些家长会有言行不一的现象,讲一套,再做一套。有这样一个例子,有几个幼儿的小朋友在玩玩具,其中有个小朋友想玩别人不给,他一边说“我妈妈给我讲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怎样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小班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幼儿将来走入学校,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对于幼儿的教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教育: 一、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由于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孩子会因为想妈妈而哭,有的孩子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害怕,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性格上的问题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 1、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 2、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 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向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源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幼儿摒弃了不良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更为幼儿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台。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讲好听的故事和唱好听的儿童歌曲,陶冶了情趣,增长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学会了交往,磨砺了意志,健康了心理,规范了行为。 3、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 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