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频率特性测试仪(完整版)讲课教案

频率特性测试仪(完整版)讲课教案

频率特性测试仪(完整版)讲课教案
频率特性测试仪(完整版)讲课教案

频率特性测试仪(完整

版)

频率特性测试仪

摘要:本实验以DDS芯片AD9851为信号发生器,以单片机

MSP430F449为核心控制芯片,以FPGA为辅助,加之于外围电路来实现幅频及相频的检测。系统由6信模块组成:正弦扫频信号模块,待测阻容双T网络模块,整形模块,幅值检测模块,相位检测模块,及显示模块。先以单片机送给AD9851控制字产生100HZ—100KHZ的扫频信号,经过阻容双T网络检测电路,一路信号通过真有效值AD637JP对有效值进行采集后进入单片机进行幅值转换,另一路信号由整形电路整形后进入FPGA进行相位检测及频率检测,最后由LCD显示输出,最终来完成幅频及相频的简单测试。

关键字:AD9851、 MSP430F449 、FPGA 、阻容双T网络、AD637

LM311比较器、液晶12864

目录

一、方案方案论证与选择 (3)

1. 扫描信号产生方案 (3)

1.1 数字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FS) (3)

1.2 程控锁相环频率合成 (3)

1.3 数字频率发生器(DDS)AD9851产生 (4)

2.相位检测方案 (4)

2.1 A/D采样查找最值法 (4)

2.2 FPGA鉴相法 (5)

3. 幅值检测方案 (6)

3.1 峰值检波法 (6)

3.2 真有效值芯片AD637检测法 (7)

二、系统总体设计文案及实现方框图 (8)

三、双T网络的原理分析及计算 (9)

1、双T网络的原理 (9)

2、双T网络的设计 (11)

四、主要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12)

1、 AD9851正弦信号发生器 (12)

2、减法电路及射极跟随器 (13)

3 整形电路 (14)

4 真有效值检测 (14)

五、系统软件设计 (15)

六、测试数据与分析 (16)

七、总结分析与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19)

一、方案方案论证与选择

1. 扫描信号产生方案

1.1 数字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FS)

方案一:采用数字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FS)。以单片机和FPGA为控制核心,利用FPGA中的N位地址存储相应的正弦表值,通过改变频率控制字K,-寻址相位累加器的波形存储器的数据,以产生所需频率的正弦信号f out=f in

*K/2N。该方案频率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但程序实现会有一定的繁琐性,并且会占用FPGA资源。

1.2 程控锁相环频率合成

方案二:采用程控锁相环频率合成方案。锁相环频率合成是将高稳定度和高精确度的标准频率经过加减乘除的运算产生同样稳定度和精确度的大量离散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既要频率稳定精确、又要频率在较大范围可变的矛盾,能产生方波,通过积分电路就可以得到同频率的三角波,再经过滤波器就可以得到正弦波,但采用了多次积分电路,这种具有惰性特性的电路误差大且不能满足相频曲线和幅频曲线的输出要求,功能扩展能力有限。

1.3 数字频率发生器(DDS)AD9851产生

方案三:采用DDS芯片AD9851。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性价比,我们选用AD9851。AD9851是AD公司采用先进的DDS技术生产的具有高级集成度的DDS器件,它的最高工作时钟为180MHz,正常输出工作频率范围为0~72MHz,精度可达0.04Hz,它还具有调频和调相功能,通过单片机的适当控制便可产生高带宽的正弦波信号。该方案产生的信号频率稳定度较好,操作简易,但抗干扰性有一定的的不足。

综上论证比较:与DDFS及锁相环频率合成相比,采用DDS芯片合成正弦信号的频率建立与切换简单,频率单一,频率覆盖范围广,精度高,可控性强,功能扩展能力大。故采用方案三。

2.相位检测方案

2.1 A/D采样查找最值法

方案一:A/D采样法查找最值法。采用两片高速A/D转换器同时对输入的两路信号进行等时间间隔采样并将其分别存储,然后对所测信号的波形数据进行分析。用单片机扫描存储在RAM中的波形数据,查找出两部分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计算出两片A/D转换器采集两部分波形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时间间隔,则信号的相位差可由下式得到:

Фx=(Tx/T0)*360°

其中,Tx为两路信号相临最值的时间间隔,T0为信号周期。这种方案需要用软件对大量的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较高的精确度,且采集时间间隔难以精确控制。

2.2 FPGA鉴相法

方案二:FPGA鉴相法。基于FPGA数字逻辑处理功能。将待测网络的正弦信号输入和输出端分别通过一个过零比较器,对两路线输出方波信号进行“异或”操作,所得脉冲的宽度可反映相位差的大小,这就将对信号相位差测量转化成对脉冲的占空比的测量。分别测量脉冲高电位时间内与原方波周期内的基准源脉冲数N h与N t。

则信号相位差为:

Фx=(N h/N t)*360°

这种方案以主控芯片的时钟信号作为计数脉冲,但原方波信号及脉冲信号都要是单个不长的时间单位,其数值相对较小,故存在误差。当待测信号频率较高时误差会更大。

方案三:考虑方案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测量中采用多周期同步计数法,此方案基于方案二,对输入信号周期进行填充式脉冲计数。其原理为:用FPGA产生一个门宽为1秒闸门信号,将FPGA的40MHZ时钟频率5倍频为200MHZ,用闸门信号与倍频时钟脉冲“相与”送入计数器1,进行计数,计数值为N1。将同步闸门信号、鉴相脉冲和时钟脉冲三者“相与”后送入记数器2,进行记数,计数值为N2,则相位差为:Фx=(N2/N1)*360°。此方法缺陷来自于所其的闸门信号宽度并非整个原信号周期,这样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其实这种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是可以忽略的。总体上在测量高频率时更精确。综上采用此方案。

3. 幅值检测方案

3.1 峰值检波法

方案一:峰值检波法。用二极管电路和电压跟随器组成的峰值检波电路,其原理为:当输入电压正半周通过时,检波管导通,对电容C充电。适当选择电容值,使得电容放电速度大于充电速度,这样,电容两端的电压可以保持在最大电压处从而实现峰值检波。二极管D2用于补偿D1的导通压降,提高测量精

度。为隔离后级,增加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射极跟随器。

图3-1 峰值检波电路

此电路能够检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很宽,被测信号频率低时检波的纹波较大,通过增加小电容和大电容并联构成的电容池可以滤除纹波,但二极管的管压降必然会带来一定误差。如果此电路中的二极管使用高频二极管,就可大大提高测量范围的频率上限,但是此电路只适合于测量中高频率段的信号。

3.2 真有效值芯片AD637检测法

方案二.采用真有效值芯片AD637。所谓“真正有效值”亦称真均方根值。交流电压有效值定义为V RMS=(U2)1/2借助TRMS/DC转换器对输入电压进行“平方-取平均值-开平方”运算,就能获得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在输入有效值为1V时1%误差的带宽可达到200KHZ。

综合论证:峰值检波法在低幅度、过低或过高频时误差较大,而应用集成真有效值检测芯片AD637进行有效值检波具有准确度高,测量面广,显示直观的优点,故采用方案二。

二、系统总体设计文案及实现方框图

经过以上分析论证,系统总体流程图如下:

2.1系统总体框图

首先由单片机控制AD9851产生相应频率的正弦波(峰峰值稳定在1.68V,最小值0V),此小信号进入双T网络后会有较大的衰减,为了减小后级整形及有效值检测的稳定性,用减法器将此信号的平均值降到0V。在前级与双T网级联中,为了减小双T网络所受的干扰,在双T网络之前加一级射极跟随器。由于双T网络在中心频率左右幅度衰减很大,而此小信号进入AD637进行有效值

检测会有较大的误差,因而加一级低倍数的放大电路(1—2倍)。信号进入FPGA 处理后直接进入MSP430的内部高速A/D 转换输出显示输出。

三、双T 网络的原理分析及计算

1、双T 网络的原理

双T 网络是属于带阻滤波器,其结构如图3-1所示。对双T 网络的要求是对某一频率信号的输入,该电路发生谐振而不能通过,而对其他频率信号的输入,则基本上可以通过,但在幅值上有所衰减。采用阻抗星形三角形变换法,可以证明双T 网络可等效为一个简单的 型网络,如图3-2所示

图3-1 双T 网络电路图 图3-2 双T 网络等效电

路图

其中

212/12()/(/2)Z j j R C C w w =-+- '2122/()2j Z R R C

w -=+ 当发生谐振时,谐振电压不能通过,则'1212

0Z Z +=。

2

22

22 22

R j CR j

C R C

w

w w

+--=

此时需实部和虚部为0,联立两式可得1

CR

w=,故中心频率为

RC

f

π2

1

=

同理,可以证明其传递函数为

2

()

2

1(/)

()|()|

1(/)4(/)

j j o

o o

H j H j e

j

f w

w w

w w

w w w w

-

==

-+

可得幅频特性为:

2

1

2222

|1(/)|

|()|

{[1(/)][4(/)]}

o

o o

H j

j

w w

w

w w w w

-

=

-+

相频特性为:)1

/

......(

..........

)

/

(

1

)

/

(4

tan

)

(

2

1<

-

-

=-ω

ω

ω

ω

ω

ω

ωj

f

= )1

/

......(

..........

)

/

(

1

)

/

(4

tan

2

1>

-

--ω

ω

ω

ω

ω

ω

π

由于题目要求设计双T网络的中心频率

RC

fπ2/1

=

=5kHz,带宽±50Hz

计算得出5

10

18

.3-

?

=

RC,并在对数坐标下画出该双T网络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分别如图3-3和图3-4所示。

图3-3 双T网络幅频特性曲线

图3-4 双T网络相频特性曲线

可能性的教案人教版.doc

[ 标签 :标题 ] 篇一:《可能性》优质教学设计(共 3 课时 )(新人教版五上 ) 《可能性(第 1 课时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44 页主题图、例 1、第 45 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 49 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 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 “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 “不可能” “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 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 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 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 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 1 情境)教师拿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告知学生),放在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并分三步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1.桌上有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 1)让学生分析: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

外研版公开课教案模板

外研版公开课教案模板 教案内容分析:现在完成时态是中考必考的一个时态,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外研版公开课教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把现在完成时的知识进行梳理。使此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重点是此知识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复习现在完成时的意义、用法、构成及某些标志词。 2.掌握常见的短暂性动词在肯定句、疑问句中与时间段连用时,需转换为延续性动词。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现在完成时。 教学重点、难点: 1.现在完成时中的非延续性动词转化为延续性动词及如何转化。 2.现在完成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流程: Step 1: Students talk freely学生们利用各种时态进行对话交流,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 Step2: Revision by doing exercises1. Look ! What _ the man _ ( do)?2. It is 8 o’clock .The students _ ( have )a class.3. Where ________ Tom ________(come)

from?4. Lei Lei _________(go) toschool by bike every day.5. He ________(not do) my homework last night. Step3: PresentationNow this class we will revise the tense “ thepresent perfect tense”.构成:have/has +动词的过去分词 一、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标志词:still一直,还,仍然,just刚刚, before以前, ever 曾经, never从不;already已经,用在肯定中; yet已经,还,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Exercises:1.My father ________(not come) back yet.2.I _______ never ________(be) to Beijingbefore.3.I _________(not have) my lunch yet.4.________ you _______(see) the film before?5.Tom ________already ________(finish) hiswork. 二、表示从过去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在此必须强调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这一点也是这一用法的重点和难点。常见的非延续动词有come,start/ begin, buy, borrow, leave, die and so on.标志词:for,since.即在现在完成时态的肯定句或疑问句中看到for或since时,动词必须转化成延续性动词,在否定句中可不转化,转化关系如下:come——be here 或be in; start/ begin——be on; buy —— have; borrow ——keep;leave —— be away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说课稿 2020-09-06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全章内容来看,既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处理:○1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边实验边理论的方式,采用先理论猜想后实验验证的科学发现的次序,使实验的开放性更强,方案均由学生设计。○2为了使现象对比更明显,增加caco3和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实验。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1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 ○2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1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1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 ○2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运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今天,我参加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体会六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节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但不涉及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同时本章在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如化学能、化学电池、催化剂、反应限度等)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不能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⑵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因素》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全章内容来看,既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处理: 1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边实验边理论的方式,采用先理论猜想后实验验证的科学发现的次序,使实验的开放性更强,方案均由学生设计。 2为了使现象对比更明显,增加CaCO3和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 1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 2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 1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

成实验探究; 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 1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 2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运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旧知-提出问题-理论猜想-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科学发现方法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讨论-自评互评,掌握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定性实验方案选择原则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联系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1]

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际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体育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体育课教案 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 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情 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 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跳跃运 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 (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

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为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经过前一段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必修二中初步学习了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对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其他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可归结为活化分子的浓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碰撞理论解释解释影响因素 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的第一段内容 2、我们能通过计算出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呢?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我们人类能否控制这个因素?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学设计 城南小学王润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数学学习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我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猜想、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判断事物发展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出示鼓和花)看到老师手里的东西,猜一猜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学生回答:击鼓传花)老师想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选三位同学做为本节课的“幸运之星”。鼓声停下时,花落在谁的手里,谁就是本节课的“幸运之星”。你们猜一猜谁会成为本节课的幸运之星呢?(每位同学都有可能) (师生共同进行击鼓传花游戏) 教师:老师为这三位同学准备了礼物,分别是铅笔、橡皮和彩笔。究竟谁会得到什么礼物,我们用现场抽签的方式决定。首先是第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依据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 型认知能力,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以学生自主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粗略到准确,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 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 概括→实际应用。 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入课题,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符合学生的元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 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外界条件。 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学生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调控反应,从而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 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的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设计反思七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设计: 一、说教材 《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的内容。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同时也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的选择依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与说明(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纵观历年高考,化学反应速率是常考题,经常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起出现。 根据本部分内容在全章和整个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根据新课标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设置依据: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体育公开课教案_体育教案模板

体育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四(1)班(水平二)授课人:王志强课型:新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青蛙障碍跳”。课的设计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课的目标为: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

成的素质优生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游戏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自从经历了将近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让我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活动各环节的拟订,要淡化教师说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突出主体,突出个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通过此次公开课,我发现自己有以下几项须改进之处: 1、体育教师的声音应该更洪亮一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声音。 2、教师在讲解时应该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明白。 3、教师在示范时应多做几次,使学生能够看清楚。 4、“兔子舞”游戏的导入很不错,但要掌握好音乐的节奏。 5、教师不必要急于授教,要做好安全教育。 6、结尾的放松过于仓促,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充分的放松。 总之,这堂课虽有中心校领导、校领导和学校同事的肯定,但我自己感觉上的不够理想,也许有点紧张和准备的不够,不过,通过这次公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有很大地收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的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设计反思七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设计: 一、说教材 《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的内容。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同时也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的选择依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与说明(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纵观历年高考,化学反应速率是常考题,经常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起出现。 根据本部分内容在全章和整个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根据新课标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说课稿 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响形成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科学史话: 高炉尾气之谜 【引导发现】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并不是按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应物质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 【提出概念】化学反应存在着限度问题 【探究问题】反应平衡状态的宏观特征,反应平衡状态微观本质,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教材。 【概念建立】 1、可逆反应 概念: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宏观特征: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一种表明静 止的状态。 微观本质: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生成量和 消耗量相等。

3、影响限度的因素 【实际应用】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目的:促进有利的反应,抑制有害的反应。 措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反应的限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 概念: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宏观特征: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一种表明静 止的状态。 微观本质: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生成量和 消耗量相等。 3、影响限度的因素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目的:促进有利的反应,抑制有害的反应。 措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反应的限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教案 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商立波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全章内容来看,既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处理: ○1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边实验边理论的方式,采用先理论猜想后实验验证的科学发现的次序,使实验的开放性更强,方案均由学生设计。 ○2为了使现象对比更明显,增加CaCO 和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实验。 3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 ○1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 ○2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 ○1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 ○1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 ○2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运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旧知-提出问题-理论猜想-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科学发现方法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讨论-自评互评,掌握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定性实验方案选择原则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联系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与评价;压强及催化剂对化学速率的影响。

可能性的教案人教版最新

可能性的教案人教版最新 篇一:《可能性》优质教学设计(共3课时)(新人教版五上) 《可能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 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体育公开课教案教案模板

XXX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授课对象: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青蛙障碍跳”。课的设计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课的目标为: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优生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游戏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自从经历了将近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让我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进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 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 600 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1)、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 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