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浪荡绅士乐队专场

浪荡绅士乐队专场

浪荡绅士乐队专场
浪荡绅士乐队专场

浪荡绅士乐队专场

时间: 12月21日周五20:00 - 23:00。

久旷文章伤仲永无穷俗事黯江淹-- 程亚非。

愿借长风九万里狂歌俗世一青莲-- 金大鹏。

渔阳初奏千军动涿鹿再闻举世惊-- 李鸿。

朱弦一振天涯近绿蚁三觞鹤唳遥-- 魏威。

三杯抛旧梦,堪记谁,旌纛翻飞;风花缭乱。

一曲正韶音,且听我,朱弦奏断;蓝调吹残。

#摇滚#。

#演出#。

爱乐活文化娱乐摇滚。

荡绅士(Hoochie Coochie Gentleman)

荡绅士(Hoochie Coochie Gentleman)

荡绅士(Hoochie Coochie Gentleman)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fe16353976.html,/post/bf1e8d3fc0313552a20cc524?from=wenku/?from=wenku

人文地理最终版思考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分支的思考题: 思考题: 1.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论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2.探讨如何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A.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区域经济核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功能性相互依赖以及集聚效应,即使一个国家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强劲,相对和绝对的贫困仍然会长期存在。初始条件是区域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短缺的资源、被忽略的历史、投资的缺乏以及集聚的低技能员工等因素足以解释特定地区的落后的经济状况。以核心边缘理论来看待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则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自实行改革开放策略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用一条简单的线条描述了中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特点:从东北黑龙江省瑷珲县到西南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用一条近乎直线连接起来,把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9.2%,人口却只有全国总人口的3.7%;东部面积占全国50.8%,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3%.相应地,西部贫穷,东部富裕..现今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B.想要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关键在于: 1)政府干预 通过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稳定并重组区域经济,增强整体竞争力,通过承担基础设施投资、为私人投资提供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来缩小核心—边缘的差距。 2)改变经济模式,发展推动型行业 3)扩大开放成共识 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是西部大开发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西部地区对沿海地区的开放,推动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 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收稿日期:2010-03-05;修订日期:2010-06-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061,50808082)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何深静(1978-),女,广西北海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邻里变化、城市贫困与产权变化、住房与社会空 间分异等 。E-mail :heshenj@mail.sysu.edu.cn 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 机制与效应研究 何深静1,刘玉亭 2 (1.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广东广州510275;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广东510641) 摘要:基于对绅士化现象演变的回顾,对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和效应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中国绅士化发生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动力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在3个方面推动着中国城市的绅士化进程:首先,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土地和住房改革,刺激并引导了对中高档住房的需求;第二,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对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第三,政府通过调动土地和房屋等资源克服产权破碎化的问题,以实现大规模的绅士化。在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的绅士化现象与西方绅士化现象近期的演变相对应。其特征在于两点:一是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被忽视,这种政府主导的绅士化往往是以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为目的,以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进行大规模的替代为代价;最后对中国绅士化现象带来的负面社会空间效应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关 键 词:市场转型期;中国城市;绅士化;机制;效应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0)04-0496-07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快速扩张 和城市更新并行的时期, 这标志着新的城市时代的来临。城市更新改造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实际上,中国大城市正普遍经历的城市重构,与西方国家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 )现象十分相似。中国大城市的居住区更新突出的表现为城市物质空间的升级和阶级的替换,即低收入社区被面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所谓“高尚社区”、“现代公寓”所替代。改造后的城市中心区接纳的是新兴的中产阶级, 数以万计的低收入家庭则被迫撤离。这种剧烈的城市社会空间转变,其规模之大、 速度之快是当今发生在北美、欧洲、以及大洋洲等地的绅士化现象所不能及的。中国的这种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是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变化相联系,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影响,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 目前鲜有学者明确使用“绅士化” (亦有学者译为“中产阶层化” )一词对中国城市重构所带来的物质景观和居民社会构成的剧变进行研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 gentrification 现象从诞生到目前其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中文“绅士化”一词更是难以准确表达其所代表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化。但gentrification 一词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通用的专有名词,国内学 者亦多直译作“绅士化”,因此本文将沿用这一译法。 实际上,自1990年代末中国就有学者对西方 城市绅士化的研究进行了引介 [1,2] 。一些学者对比分析了西方城市绅士化与中国城市绅士化的表 现形式、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例如,朱喜钢等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心区产业结构的转型、政 府的政策引导、 市民的择居观念与行为等是推动当前中国城市绅士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3] 。吴启焰和 罗艳进一步剖析中国城市的绅士化过程,分析了其 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对比中、西方城市的中产阶级社会化与空间化在表现形式与动力机制等 方面的异同[4]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的绅士化与西方城市的绅士化尽管在发展阶段与表现形 式上存在差异, 但具有异源同质性。另一些研究着第30卷第4期2010年08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0No.4Aug.,2010

大城市郊区化中社会空间的_非均衡破碎化_以广州市为例

55 【摘要】以广州市为例,首先分析了不同社会制度下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空间分异,发现郊区化的空间不均衡性,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隔离与排斥,城市“新自由主义”发展策略、管治失效及郊区农村的自发转型成为中国大城市郊区社会空间“隔离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郊区化;社会空间;“非均衡破碎化”;广州市 UNBALANCED A ND SEGMENTED URBA N SOCIAL S PACE IN SUBURBANIZATION: A C ASE OF METROPOLIS GUANGZHOU OF CHINA WEI Lihua; YAN Xiaopei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Guangzhou,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mechanism of suburbanization under different social system. It finds that there are serious social segregation, social exclusion, and even social conflict. And the “new lib-eralism” urban economy strategy, the failure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spontaneous transformation in rural suburban in China’s mega-cities suburban gen-erates the above problems. KEYWORDS: suburbanization; social space;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Guangzhou 1 郊区化与社会空间分异——不同制度下的分析 1.1 北美城市“郊区”及其“郊区化”的社会内涵与机制 美国城市的郊区化研究侧重于不同种族、社会阶层的迁居动机、社会排斥、社会网络、住房市场等方面,但其根源首先应当从“最先向郊区迁居”的中产阶层的社会分析入手。工业化初期 北美城市的郊区指的是“一个低级的、下贱的、无秩序的人群的居住之所(《牛津英文词典》)”,因而“现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郊区的出现必然需要“城市价值观”的彻底转型,这不仅体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社会内涵的互变,还体现在工作与家庭的分离,并最终创造出一个“社会隔离”的单一居住功能的新的城市空间类型。郊区的社会内涵从下等阶层居住区向中产阶层居住区的演进历程是长期的,是中产阶层的精英通过不断的“试错”(trial-and-error methods)实现的,首先是银行家、商人为摆脱拥挤的城市中心,追求一种融乐趣、邻里感、财富、家庭生活于一体的郊区生活而开始的;郊区土地的非农开发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收益更促使中产阶层向郊区聚居。但从更本质的意义上来看,“郊区”是一种“文化上的创造”,反映的是英格鲁美国中产阶层(Anglo-American bourgeoisie)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经济效益的主动选择,譬如19世纪的巴黎,其工业化程度远高于伦敦,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导致的却是工厂和工人被不断运送到郊区,而中产阶层仍忠于城市中心。 192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结构是由城市最强有力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选择所决定的”,中产阶层作为城市强势群体,其对工业投资和居住空间的不同选择塑造了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等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郊区或郊区化作为中产阶层的“乌托邦梦想”(bourgeois utopia)(Fishman,2002)是建立在“排斥原则”(principle of exclusion)的基础之上的,如居住与工作分离、中产阶层的郊外独户住宅与工人的拥挤衰败的内城社区分离、郊外宜人的生态环境与内城被污染了的环境分离开来等等。内城的工业、商贸业塑造了中产阶层,而中产阶层却在空间上背离了它。对中产阶层而言,郊区并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多的是其价值观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众多矿井、工业城镇、重工 大城市郊区化中社会空间的“非均衡破碎化”* ——以广州市为例 魏立华 闫小培 【作者简介】 魏立华(1977-),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 闫小培(1956-),女,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05-10-31【文章编号】1002-1329(2006)05-0055-06【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125003)部分研究成果。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 例分析报告 2016-11-16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错误!未定义书签。 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3、操作流程:现行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增添压力错误!未 定义书签。 二、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蔡屋围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岗厦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3、渔农村改造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大冲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鹿丹村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集体经济组自改模式——传统旧改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体合法用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沙浦国际艺展中心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笋岗艺展中心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三期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4、葵涌鸿华印染厂综合整治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 2015-03-02 王昊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 那天途径老城,赫然发现小时候生活了18年的街区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低矮的胡同和院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雄伟壮丽的办公大楼和高层公寓,心中不禁涌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凉之感。这种感受应该也并非我的专利,无论你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如今,你还能找到自己出生时的老房子么?它们多半都已经被“更新”了吧? 在西方政府的语境中,在城市化平稳发展时期,“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唯籍此,城市才能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投资吸引力,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但是,西方学术界的立场却大相径庭,他们盯住了“城市更新”的副作用。并给它起了一个“很装”的名字,叫做“绅士化”(Gentrification)。 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从增量到存量”的平稳发展时期终于要到来了。城市更新无论好坏,绅士化是否注定无法避免,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上下两篇,梳理一下西方政府和规划学界几十年来的“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与绅士化(Gentrification)之争,为了我们明天所要面对的问题,搭建一个思考的基础。 一、名词与概念别嫌烦,我们先来掉下书袋子吧! 第一组:城市更新系列 在西方,与拆旧建新、更新等等相关的名词大体有三个(既然词根是英语,还是以英国为例好了): 旧城改造(Urban Reconstruction) 在英国,旧城改造主要指1950-1960年代,以“清除贫民窟”为理想,大规模动用公共资源(财政、规划)的物质空间改造,和我国的就地回迁的棚户区改造比较像。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 城市更新主要指撒切尔政权上台后(1970-1980年代),更加借助于市场的改造措施,这些措施既有专项补贴,也借助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及行动规划(Action Plan),注意了,这个城市更新正是西方学界借助绅士化概念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们认为资本大举进入的城市改造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不公。 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 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工党政府执政以来,为了与以前的城市更新划清界限,新的名词产生了——城市复兴(文艺范儿十足,总是让我想到“文艺复兴”有木有?) 城市复兴层次更宽泛,宏观层面可以指针对于大区域的产业复兴政策,(如威尔士等工业区的城市复兴政策等);微观层面,可以指针对一个社区的具体规划。英国的城市复兴政策已经考虑了对大规模资本的抑制,倾向于让社区居民做主——公众参与、自动自发,同时也更加“以人为本”、注重城市文化和设计的元素,注重结合产业升级,搞些展会展览等等。抛开社会批判不提,这个阶段的物质环境作品确实“颜值高”,精致、有体验感。

基于全球城市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复兴_来自伦敦的启示_杜坤

Urban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of London: A Perspective of Global City 基于全球城市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复兴:来自伦敦的启示 杜坤 田莉 Du Kun, Tian Li 文章编号:1673-9493(2015)04-0041-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全球化进程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从而促使经济产业在全球空间上的变化:制造业等经济活动扩散,而控制管理相对集中。全球城市的内部也表现出了空间重组的新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性质相同的城市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区位更加集中;工作地点的外迁,则促使居住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扩散[1]。具体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具有多个亚中心、分散化的制造业和更集中的服务业。随着19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城市更新与复兴作为空间重组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全球城市竞争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全球化语境中的城市更新本质是资本力量的整合和平衡,资本的进出影响了现代城市的兴衰;科技发展是城市更新的基础,但人文精神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因此,现代城市的更新可概括为对政府和资本力量的均衡以及对科技和人文力量的均衡[2]。 作为全球城市的伦敦,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历经风雨沧桑,几经蜕变,始终屹立在全球城市的顶端。借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契机,针对困扰伦敦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和贫富差距问题,伦敦再一次领风气之先,在城市更新与复兴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这对于正在或即将开始全面更新的我国大城市而言,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1 西方城市更新与复兴历程 1.1 第一阶段:大规模推倒重建与清除贫民窟(二战后—1960年代初) 二战以后,重建破败社区成为当时广大居民的迫切需求。在CIAM (现代建筑师协会)倡导的建筑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思想下,各胜利国政府纷纷出台了“高大上”的空间规划,城市中心的老建筑被大量推倒,取而代之以购物中心、高档宾馆和办公室等各种标榜为“国际式”的高楼。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更新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推土机式的拆除重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建成环境。 1.2 第二阶段:福利色彩的邻里重建(1960年代—1970年代末) 大规模拆建的粗鲁的城市改造方式破坏了邻里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尖锐批评。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和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带摘要:随着19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城市更新与复兴作为空间重组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全球城市提升竞争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介绍了西方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历程,详细阐述了伦敦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在经济、空间和文化方面的更新与复兴战略的内容和特点。文章的最后,借鉴伦敦城市更新与复兴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大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借鉴和启示。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urban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s a tool of spatial reconfigu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y, and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global c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urban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spatial and cultural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of London. It concludes with th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large cities in China to improve their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strategy learned from London experience.关键词: 全球城市;城市更新与复兴;伦敦Keywords: Global city; Urban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Lond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51222813) 作者: 杜坤,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 田莉(通信作者)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关于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的思考——以上海地区城市更新为例

关于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的思考——以上海地区城市更新为例 发表时间:2019-05-09T09:01:54.6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郭沁[导读] 在城市更新中,由于需要对旧区环境进行改善,往往会通过对地区的绅士化,吸引外来投资,从而达到改善物质环境的目的。绅士化是我国近年来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改造更新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本文以上海地区的城市更新为例,在研究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的同时,探讨其带来的消极效应。 郭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摘要:在城市更新中,由于需要对旧区环境进行改善,往往会通过对地区的绅士化,吸引外来投资,从而达到改善物质环境的目的。绅士化是我国近年来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改造更新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本文以上海地区的城市更新为例,在研究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的同时,探讨其带来的消极效应。 关键词:城市更新;绅士化;历史环境;社会隔离 1 “绅士化”研究历程 城市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中心城区更新复兴、中产阶级以上人士取代低收入群体占据内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空间现象。 绅士化出现的开始阶段,被西方学者所认可,例如Neil Smith认为绅士化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全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内城区“地租落差”是绅士化过程的主导力量,绅士化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国学者张倩在对南京老城的研究中,认为绅士化会影响社会和谐问题,认为老城内有贫富混居情况是比较健康的;蒋文在研究中认为绅士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历史街区行将拆除的物质环境和部分文化特征,规划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并发扬其有利效应,但同时要消减其不利效应。 在我国现实建设中,绅士化式的城市更新仍然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下文将通过上海几个典型的案例研究,探讨城市绅士化对社会空间的影响。 2 我国城市中的“绅士化”现象——以上海为例 上海是我国工业文明的起源,是最先出现城市更新运动的城市之一。随着上海在近现代的城市扩张,土地存量持续减少,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用地“零增长”的目标,意味着上海的发展模式必须从以往的“新开发”变为城市更新的模式。而在上海城市更新中,绅士化现象尤为突出,研究其带来的社会空间影响,有助于探讨城市的平衡发展的途径。 2.1 高端地产开发 上海高端地产开发模式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拆除传统社区,新建高档社区;二是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后,提升其价值。 太平桥项目是典型的拆除传统社区,开发高档社区的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对动迁户采用现金赔偿,折算成拆赔比约1:1,对原居民全部作家补偿,居民不回迁。该项目拆掉了在城市发展中衰败的传统社区、里弄,新建了高档社区,吸引中产阶级入驻。 同时具有文化底蕴与区位优势的历史街区,对富裕阶层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上海思南路一带的街区开发模式就是典型的高端传统住区产品开发型。思南路街区现存1930年建造的23幢法式别墅,并包括了多幢名人故居。开发前,建筑中拥挤着多家解放初期迁入的住户,最多的一个别墅中居住了17户人家。政府和开发商在合作协商的过程中,达成了将原建筑经过改造后,形成租赁和出售相结合的居住和度假建筑。原住民虽得到了部分差额的拆迁补偿,但是由于改造后地价的迅速上涨,原居民没有经济能力进行回迁,大多数搬离熟悉的生活邻里。

绅士化

绅士化 一、传统绅士化定义: 1964年由卢斯.格拉斯提出,最开始是用来描述伦敦城内中产阶层取代工人阶层居民的城市社区的变迁过程。 尼尔.史密斯将传统绅士化描述为中产阶级职业者、土地所有者与职业地产开发商对于工人阶级居住邻里进行占有和取代的过程。 两种描述的共同特点: 1 资本力量对于内城工人阶级社区的修缮与更新。 2 中产阶级居民对于社区原居民的置换作用。 二、绅士化现象的国际化大背景 20 世纪70、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郊区化扩散高潮之后,呈现出新的社会现象:收入相对富裕者替换原有低收入群体,对城市中心衰败的邻里进行社会阶层重构。西方学者将此现象称为“绅士化”现象(朱喜刚,2008)。绅士化现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现象。据统计北美70%的大城市经历了绅士化现象(朱喜刚,2008)。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绅士化现象。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出现绅士化现象。绅士化现象从20 世纪60 年代在发达国家中被确认以来,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出现并发展了几十年。西方绅士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必然根植于二战后西方大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变化。二战后,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普遍衰败而郊区化迅猛发展。大量中产阶级和工商业、服务业等工厂纷纷迁往郊区,致使郊区人口数量与就业岗位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心城市。但是,中心城区工业职能的发展与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心城市发展成为信息集散地,继而吸引金融机构、服务业公司。中产阶级人口纷纷在大都市的中心城市建立办公楼,使得原本破败的中心城市出现复兴的迹象与趋势。在这样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绅士化现象得以出现与发展。 三、发展演化与表现形式: (一)发展演化 目前广义的绅士化不仅限于对旧房屋的修缮和居民替换,还包括居住区的更新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综合型消费空间的产生。城市中心和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地域,决定其成为绅士化研究的重心传统的绅士化研究只关注当地甚至局限于单个社区邻里的变化,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议,绅士化研究应该关注广泛的城市空间变化,如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的影响以及城市空间秩序的重构等问题。自1970 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空间上的重构。绅士化和城市更新之间的界限变得越越模糊,也越来越不重要。因此,绅士化的定义应该与更大范围内的经济重构和城市重构相联系。 (二)表现形式 随着绅士化现象在形式与空间上的不断拓展,绅士化已呈现多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形式为新建绅士化、超级绅士化、学生绅士化、旅游绅士化、乡村绅士化和商业绅士化等等。 新建绅士化:意指在荒芜的土地上,或者将原先衰败房屋拆迁后的土地上修建高档楼盘,从而使高收入阶层直接或间接的对低收入阶层进行置换的过程。 旅游绅士化: 旅游绅士化最早由提出,意指通过旅游休闲的发展使得周围由低收入阶层所组成的社区由高收入阶层所置换的过程。 超级绅士化:

005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下的社会—空间状态——南京鼓楼地区为例

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下的社会-空间状态 ——以南京鼓楼地区为例 滕珊珊 【摘要】在近三十年来的社会发展中,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空间结构变革造成了地域空间上的种种分异。本文在介绍我国城市绅士化现象下的社区空间差异,分析了不同年代社区的物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属性差异的基础上,描述南京市鼓楼区部分地区衰败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绅士化现象给我国老城社会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策略建议。 【关键词】城市绅士化;社会分异;南京鼓楼区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大范围、快速度的城市化道路,各级城市建成区向外“摊大饼式”迅速蔓延;同时,随着城市发展机制的不断复杂化,原有老城地区绅士化现象亦不断涌现,并表现出新的空间特征与社会影响。虽然近些年来,这些地区价值也逐渐进行着相应的城市更新,但是,更新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部分地块由于条件成熟已经领先于其它地块完成开发,因此形成了不同年代的社区,这些社区在建筑形态、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隐藏在这些差异之后的是社会阶层的不同,不同的阶层由于社会习性、经济条件、对物质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追求不同而居住在不同的社区,这些社区不仅表现出物质环境的不同,深层次的如居民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性、个人爱好、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老城区的部分地区存在物质空间的衰败。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调研对我国老城区部分地段改造提出相关建议,对当前老城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1.研究背景 1.1相关概念界定 城市绅士化,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社会学家Ruth Glass提出,其根据英文中“Gentry”一词引申而来,主要指中产阶级家庭进入贫困下层阶级社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社区环境得到提升,中产阶级逐渐地取代了原先的工人阶级和低收入阶层的居民,从而改变了邻里社区的社会结构。然而,现今绅士化概念涉及了更深刻、更广泛的城市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金融、保险、房地产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在城市中心集聚,大量的高收入者被吸引到邻近的中心城区居住,导致了土地的再开发即城市更新及绅士化,国际性的企业、国际性的开发商以及国际性的购买者共同催生出国际性的大市场,而这个市场的产生可以说是一种与绅士化相关联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即表现为城市社区分异,从概念角度也可理解为城市社区的分化、变迁,同时包含城市社区的地域空间和社会内涵两方面。 居住空间分异导致局部地区城市面貌衰败。城市衰败是因城市人口阶层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物质断层及文化断裂,物质断层包括居住空间、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而文化上的衰败则包括职业、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意识形态等的巨大断裂。

寻求_多元_与_共生_的城市和谐更新_以_鼓浪屿内厝澳片区改造规划研究_为例

□ 王唯山,林振福,林 立,卜昌芬 1现状调查与研究 1.1内厝澳现状 鼓浪屿是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厦门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浪屿与厦门本岛具有景城相依的特点。内厝澳位于鼓浪屿西北部,是鼓浪屿较为传统和集中的生活社区。内厝澳东南靠鼓浪屿景区的笔架山、鸡母山,西接福州大学鼓浪屿工艺美术学院,北部为规划的滨海旅游区。社区通过笔山洞隧道、龙山洞隧道与鼓浪屿其他区域联系,但离客运码头较远,与岛外交通联系不便。社区整体环境背山面海,南高北低,自然环境优越。土地利用以居住、绿化为主,仅有少量商业设施,其他社区服务设施也较为匮乏 寻求“多元”与“共生”的城市和谐更新  — 以“鼓浪屿内厝澳片区改造规划研究”为例 [摘 要]内厝澳地理环境与建筑局部独具特色,空间肌理独特且人性化;但对外联系不便,建筑多为私人所有的住宅,物质环境表现出明显的老化现象,场所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生活配套严重不足,片区的生活舒适度不高。其改造规划借鉴多样性理论,提出小规模、渐进式的发展方式,以居住功能为主,再引入符合鼓浪屿整体发展定位的新功能,并对实施模式、实施机制和规划意象等提出了引导意见,探索了“多元”与“共生”的城市和谐更新途径。[关键词]城市更新;改造规划;“多样性”规划理论;鼓浪屿内厝澳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02-0039-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Harmonious Urban Renewal with Diversity and Coexistence: A Case Study of Neicuo’ao Community Renovation Planning in Gulangyu/Wang Weishan, Lin Zhenfu, Lin Li, Bu Changfen [Abstract] Neicuo’ao community is special in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and street space. Most of the buildings are old and privately owned, and the community also lacks public space and service. The renovation plan proposes small scale and progressive renovation approach with diversity and coexistence. The plan makes suggestions in future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ty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mode, mechanism, and future image.[Key words] Urban renewal, Renovation plan, Pluralism theory, Neicuo’ao of Gulangyu (图1)。区内建筑风貌较为混杂(图2,图3),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确定的重点历史风貌建筑(门牌)有5个,一般历史风貌建筑(门牌)有17个,总体上来说内厝澳不是鼓浪屿建筑风貌的集中区域,但局部很有特色。建筑以一层、两层住宅为主,四层、五层房屋多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混凝土公寓楼等。区内有许多危房。房屋产权分公房、私房、公私混合和产权不明等,其中私房占80%以上。片区空间肌理随地形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山上建筑沿等高线布局,呈点式分散分布;山下地势平坦处建筑分片布局,形成巷道空间;由山上至山下建筑又形成垂直于等高线的线性排列,从而形成有地势变化的巷道空间(图4)。片区的线形外部空间无序而有机,具有宜人尺

我国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绅士化研究

我国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绅士化研究 冯淑华1,2,沙润1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2.江西师范大学旅游系,南昌330022)STUDY ON SELF-DRIVING TOURS IN CHINA AND TOURISM GENTRIFICATION FENG Shu-hua1,2,SHA Run1 (1.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2.Tourism Department,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self-driving tour rapidly expands and is forming a new kind of tourism.And the research on self-driving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among academics,showing that the self-driving tourists hav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middle class,such as higher income,better living condition,higher education,greater aware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 literacy.Analyzing the tourism gentrification process,role and type of self-driv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trification theory,the paper holds that tourism gentrification is not confined to the neighbourhood where the middle class groups live in.The gentrification movement may be brought about in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the traveling region system changed through the traveling activity of middle class tourists;hence the extenstion and richness of the concept of tourism gentrification in substance.The tourism gentrification means the change of supply system in traveling reception place through the tourist consumers'behavior of the middle class groups in the spatial shape and social culture atmosphere, causing the local community to become a relatively wealthy and appropriate region.Self-driving tourists in China have these obvious gent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ll respects,which also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 traveling destination.Th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lf-driving tourist consumers'space displays the concentric circle-shaped to the city as the center.Their travel preferences gradually reduce from the centre to the external while the self-driving tourism gentrification effects gradually decline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The gentrification effect of the self-driving tourism in China mainly has four aspects,such as the scenic spot effect in the traveling destination,the residential tourism industry effect,the traveling shopping effect and the tour information system effect.According to the gentrification effect in the different traveling type places,the type of self-driving tourism gentrif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resort area type,the village traveling type and the warm cold scenic area type. Key words:self-driving tours;gentrification;tourism gentrification 文章编号:1003-2398(2009)03-0061-05 提要:近几年自驾车旅游在我国迅速兴起,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自驾车旅游者的中产阶层化特征明显,消费的自主性、独特性和炫耀性突出,他们的旅游活动对目的地产生了旅游绅士化效应。在分析绅士化的本质内涵和旅游业特性的基础上,对旅游绅士化概念进行了引申和再界定。通过对自驾车旅游者的绅士化和消费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对接待地旅游绅士化作用的剖析,讨论了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绅士化的关系,并将自驾车旅游的旅游绅士化的类型分为:度假区类型的旅游绅士化、乡村旅游地类型的旅游绅士化和温冷景区类型的旅游绅士化。 关键词:自驾车旅游;绅士化;旅游绅士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冯淑华(1961—),女,江西广昌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E-mail:fsh39@https://www.wendangku.net/doc/fe16353976.html,。收稿日期:2007-10-29;修订日期:2008-03-14 致谢:感谢师妹林妙花在资料收集上的支持,感谢江西师范大学旅游系的同学帮助进行问卷调查。2009年第3期总第107期 人文地理

最新 城市更新对人口的影响-精品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更新对人口影响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圳已经公开的36个城市更新项目为样本,采用数理推导和个案研究两种方法,全面分析了城市更新将对深圳城市人口的总量、分布和结构的影响,并提出推进城市更新规划与人口发展规划的衔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更新人口绅士化人口调控 一、导言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城市土地开发殆尽,下一个三十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在城市更新。根据深圳市政府规划,深圳当前需要进行城市更新的总用地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占到全市建设用地的30%。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启动后,对城市的功能、产业、交通和人口等多个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圳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了近1500万人口,如何调控人口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最大问题之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到底会对深圳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调整城市更新的方向和策略以避免对城市人口带来的负面作用,这些问题是深圳及北京、上海、广州等人口高密度城市都将面对的问题。 二、城市更新对人口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一)深圳城市更新对人口的影响分析 深圳自2009年以来实施《城市更新办法》,鼓励业主自行更新或者自己寻找合作方进行更新,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已经有300多个项目报批,其中168项已经获得初步批准,36个项目已经开始启动(其中有13个城中村、14个旧工业区和9个混合区)。通过测算,可以合理推断这些已经实施或即将实施的城市项目对深圳市人口的影响。我们分别从对人口总量、人口空间布局和人口结构三个主要人口统计的维度进行分析。 1. 城市更新大幅提高容积率和改变用地性质,导致更新后容纳人口不减反增 由于城市更新的成本较高,为了鼓励城市更新,一般都大幅度提高项目的容积率,提供更多的建筑空间。在36个城市更新项目中,容积率低于3的只有1家,在3~4区间的有9家,4~5区间的达到16家,大于5的有10家。从项目容积率分布来看,大部分都在4以上。 另外由于城市布局的变化,导致部分用地的此前功能和现在的城市格局不匹配。因此,伴随城市更新的是对原来的土地进行功能改变,以符合现有规划。从36个项目中,最终改变后为住宅项目的达到30家,占比为83.3%,是主要的方式。对36个已经公开城市更新规划项目统计可知,改造前的总用地面积为3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53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面积约为400万平方米左右。根据人口登记系统,我们汇总得到的人口总量是35.5万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