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2012年《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一、选择题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画家是——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尼、提香(请选择)

是乔尔乔尼和提香(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但课件和相关资料上都没有说他是威尼斯派画家,乔尔乔尼和提香都是威尼斯派画家)

被誉为“画圣”的中国古代画家是——荆浩、吴道子、顾恺之(请选择)

是吴道子。

被打入大牢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杜米埃、米勒(请选择)

是杜米埃。

“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的提出者是——列宾、车尔尼雪夫斯基、克拉姆斯柯依(请选择)

是克拉姆斯柯依。

二、论述题

谈谈你对“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论断的认识。

具体内容见第二张。

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

说实话,在选修帅老师的课程之前,我是很讨厌上美术课的。我小时候学过6年国画,不能说很懂艺术,不过起码有朴素的“好看”与“不好看”的感受。但是,在中学的美术课上,老师讲到了毕加索,讲到了梵高,讲到了达利,讲到了他们的《格尔尼卡》、《星月夜》和《记忆的永恒》。我当时就特别纳闷,这些所谓的大师名作怎么会是一堆堆扭曲的线条和一个个荒唐又怪诞的形象呢?课下,我向当时的美术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还记得他当时一直在解释《格尔尼卡》各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星月夜》中体现的激烈感情。“可是我一点也没感受到作者的‘原意’啊,我只觉得这些作品非常荒诞恐怖。”“那是你的审美水平太低!”

从此之后,“审美水平太低”就一直是我心里的一块阴影,我甚至一度怀疑过自己原来的审美标准,甚至一度认为自己的作品都是丑陋的,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的。直到我遇到了帅老师,听到帅老师提出“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的正确论断,这一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才真正得到释怀。

是啊,美的本质确实是旺盛的生命力。从哲学上讲,美是人类基于良好生存条件下的高级精神享受。这句话一是说审美是人类独有的行为特征,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这就说明,美是人性的而非兽性的存在。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使劳动转化为创造,性欲转化为爱情,感觉转化为审美,本能转化为道德。因此,一切强调性欲、本能和瞬间刺激感觉的作品都不过是凸显了作品本身的兽性罢,根本就不符合人性的标准,更不能称之为美。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说明了生存和更好的生存才是美的基础与审美的源动力。而旺盛的生命力恰恰体现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与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点也表现出人性中昂扬向上积极面,是对人性中美好成分的高度概括。因此美是深深根植于人类旺盛的生命力之中的。说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一点没错!

在人类文明的萌芽——奴隶时期,就有不少哲学观点和艺术作品体现了这一正确规律。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曾提出过著名的论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他的话把人放在了世界中心的位置,这反映了古希腊时期人们赞美人的智慧、力量、健康的思

想倾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积极追求。反映到艺术作品上,古希腊时期众多的雕塑、建筑、陶器等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一种庄重、朴实、健硕、稳固的美。从“掷铁饼者”结实壮硕的肌肉,到“米洛斯的维纳斯”丰腴庄重的身躯,甚至连帕特农神庙上的一根柱子都体现着古希腊人对于美的价值判断。帕特农神庙使用的多利安柱,柱头无装饰,柱身雄壮且多凹槽,上粗下细,犹如健壮的小伙,让人顿感挺拔与高大,表现了对力量和生命力的赞美。其实,相较于其他历史时期,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是最注重表现人类身体的强健的。这一点可以由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很多劳动需要“身体力行”来解释;但另一方面,强健的身体是旺盛的生命力的基础。从人类的本性来讲,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强健的身体的。从人类最初的文明到现在,无数的艺术作品都在赞美高大挺拔的小伙和典雅美丽的姑娘。因为这是根植于人类本性的一些东西,没有任何一种来源于人类的力量可以与人类的基本需求与人性的基本取向所抗衡。美也是如此。

在封建时代,艺术作品从对表现人类身体的健硕转向赞扬人类高尚的精神境界。例如中国东晋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线条清灵,颜色淡雅,整体画面风格清新脱俗,体现了当时对重德行、轻物欲、尚俭朴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其他的画作,像是《高逸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无不表现着对于兽性的压制和对于人性的推崇,是对旺盛生命力的高级体现。音乐作品,例如中国民乐《文王操》、《广陵散》、《渔舟唱晚》、《平湖秋月》,它们或是体现对德行的追求与君王悲天悯下的情怀,或是对生命的赞颂和讴歌。而文学作品,像是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对旺盛生命力的追求与赞美,读之后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因此,无论是古希腊时期对人类健硕身体的歌颂,还是中国古代对美丽德行的赞美,均是在描述人类旺盛的生命力。只是一个在表现人类的自然属性,一个在表现人类的精神属性罢。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艺术形式,只要它能够正面表现人类自然属性或精神属性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说它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这种艺术形式是美的。

文艺复兴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有无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这两点,

因此这些作品能带给人类穿越时空的美感。直到现在,我们都认为这些作品是美的。

而反思所谓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其根本就没有体现旺盛的生命力,有些甚至与生命力背道而驰。例如毕加索和梵高的绘画,只能算是线条和色块的堆积而已。它们既没有健硕高大的人物形象,又没有体现人性中一些积极正面的精神,不利于表现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另一方面,他们的很多画作并不能唤起人们心中朴素而自然的愉悦感;相反,很多人都会感到压抑、怪诞、恐怖。相关人员曾经把小孩子放在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前,结果小孩子马上就被吓哭了。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情感是最真实而不加掩饰的,最能体现人类的本性。因此这个实验能很好的说明这些作品和人类的本性相悖。综上所述,所谓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根本就没体现旺盛的生命力,更不能称之为美。而相较于这种艺术,当代的一些血腥、暴力和色情“艺术”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东西能称为“艺术”,那希特勒和东条英机就是大艺术家了;如果这些东西能称为“艺术”那人们就不该去看画展,而应该去红灯区了;如果这些东西能称为“艺术”,那就应该给每人发一把刀,让大家自杀或者杀掉他人,最后人类自我灭绝,才能创造出符合他们标准的“美丽新世界”!真是荒谬!其实,之所以这些东西能被当作“艺术”,原因不过是西方政府对不同意识形态政权的软瓦解,和一些技艺不精的“艺术家”想快速成名、快速致富罢了。谎言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重复一万遍就会有很多人相信它是真的,但它永远不可能是真的。因为它不过是一小撮人在欺人,而很多人在自欺而已。我以前所遇到的美术老师可以说既在欺人又在自欺。但很幸运,我能碰到帅老师这样一个敢说真话又会说真话的老师,能碰到这样一个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结合起来,并揭示美的本质的老师。帅老师课上讲的“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真是解开了我多年的心结,让我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感谢审美的历程,感谢帅老师。因为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操场上挥洒青春的少年是美的;黑板前辛勤耕耘的老师是美的;军队中刻苦训练的士兵也是美的。审美的历程可以算是我从小到大上过的最好的美术课。(也是我上过的很好的哲

学课之一)我将永远记得"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锻炼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品格,在追求旺盛生命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课程心得

1.感想体会

以前一直听说:“选帅老师的课你不后悔。”这学期上了之后,感觉已经远不能用“不后悔”来形容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好的思维方式”。审美的历程对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完整的人格有莫大的帮助。

首先这是唯一一个教我怎样审美的课。听过审美的历程,我突有澄澈通透之感。它让我明白了美和丑的本质区别,解开了一个困扰我好多年的心结,让我能更好的鉴别丑,又能更好的发现美。其次帅老师是我从小到大唯一一个让我真正敬佩的美术老师。(也许称您为哲学老师更贴切)因为我以前碰到的美术老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以势压人。但帅老师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现在敢说真话,难;敢说真话又会说真话,难上加难,但是帅老师做到了。每次听完帅老师生动深刻的讲解,心中总会激起不止的波澜,眼中也经常蕴含激动地泪水,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鼓掌,再鼓掌。因为真是太真实、太感动、太震撼!另外审美的历程也教育了我,身为一个清华学子,一定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对社会上某些流行的现象有自己的判断与思索。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自己肩头的重担。我不能松懈,亦不能自满。我一定要饱有并不断追求着旺盛的生命力,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来迎接未知的挑战,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2.课程建议

两点小小的建议。

中国的教育其实是忽视审美教育的。而不懂审美的人不能够称作一个完整的人。但是,整个清华几乎只有帅老师开设与审美相关的课程。短短的八节课,实在是太少了,很难满足大家一直缺少的审美教育需求,我觉得还没有听够,还没有学够。希望老师之后能增加课时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而毛主席诗词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可以谓之磅礴有力、气吞山河。如果说这没体现旺盛的生命力,那还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体现生命力的旺盛呢?希望帅老师能增加毛主席诗词的比重,多放一些毛主席诗词原稿到课件上,让大家感受下这震撼人心的美。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姓名:何春葵学号:1000705211 班级:10小教2班 (一)诸子时代。先秦最突出的美学思想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由于伦理美学思想本身的不足, 因此产生了与之对立或相补充的其他学说, 并构成了以儒家为中心而向外辐射的美学思想网络,儒墨的对立与统一形成了使用美学思想, 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 儒道的对立与统一产生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 补充了儒家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视人的个性自由的不足; 儒法的对立与统一则形成了重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 确立了美的本质的基本含义, 也使巫史文化向“史”而不是宗教的方向发展, 中国先秦的美学思想为后世中国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西汉初年, 民心、军心、政治之心与审美之心都体现出思静的时代要求, 黄老之学将道家的清虚无为纳入儒家思想规范, 进入政治领域。汉代的新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将“仁”作为经学基本文化的主题, 提倡天地之美乃是人之美。 (三)魏晋。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成为这有一时代著名的玄学命题和美学呐喊; 西晋元康( 291 -299) 年间,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玄风狂放过甚, 大批士子口尚虚诞, 身则放荡不羁, 于是便有“崇有”一说。才性之辩是魏晋清淡命题之一, 即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充满了关于生命的悲剧感, 是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文

化。同时, 这一时期, 刘勰5文心雕龙6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美学体系正式建构。 (四)隋唐时期。佛学的中国化, 使渐入的印度佛学原本庞巨的思想体系与逻辑体系得以简约, 成为了唐代禅宗的“不立文字”, 对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美学史上的由唐人王昌龄所首倡的“意境”本义, 受到了佛教“意境”说的深刻濡染和影响, 艺术审美上的“意境”, 指由一定文本符号系统所传达、召唤的艺术创造与接受的心灵境界。 (五)宋代。宋明理学大量吸收了道佛思想, 具有了更加灵活多变的特点, 很自然地浸染了道、佛思想中的审美气息,加之理学本身也具有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 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 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 朱熹的道学思想,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王夫之的气学思想就是宋明理学的代表。理学在文论诗论中用道统否定文艺和美学, 同时把人生境界奉为最高的美和乐, 以冷色调和女性化为主流, 理学的修养学是人生论、修养论, 又是一种纯粹精神美学, 宋明理学发展完备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成过程。 (六)清代。王夫之的清代实学的美学思潮, 具有尚物、尚事与尚实的思想与思维是属儒的“实用理性意义”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七)近代。世纪之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先驱者最早在国外接触到美学并将其引进国内, 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学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 批判“文以载道”的传统功利主义美学, 张扬个性主义和浪漫倾向以疗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 美学导论

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着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B、法国菜系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2 艺术鉴赏,即鉴赏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如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影视、曲艺、舞蹈等等,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涉及历史、文化、习俗、宗教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鉴赏”与“欣赏”语义相近,但有所区别,它在程度上更甚于欣赏,是鉴赏主体(人)对艺术作品感觉、认知和评价的过程,对作品的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它同时是人类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其审美心理是一个完整而又动态的过程,阶段性与层次性是这一过程的显著特点。基于此种特点,审美过程通常被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等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各具特点,相互影响。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无论观众是否具有专业知识,总免不了评头论足一番,以个人喜好对作品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的。“下意识”在心理学上有明确的界定,即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本能反应,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审美直觉。据此,便可解释什么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即人类在艺术鉴赏中对艺术作品快速把握与领悟,暂忘一切,专心致志,将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 直观性和直接性是审美直觉的两个主要特点。我们鉴赏艺术作品时身临其境,将身心投入其中,获取直观的美感愉悦及艺术享受,即是审美直觉的直观性。亲身体验是鉴赏艺术作品的唯一途径,就像我们看过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画册,仍会不顾一切地通宵排队去看原作展览一样,作品本身所带来的震撼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比拟的,印刷品、视频、他人的转述均无法替代亲眼所见的真实美感,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当然,直接性也有直观性的一些特点,但更为感性,不需要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瞬间理解或领悟,人们常说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均有此意。其实,人们为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打动并非一定要理解其主旨或深刻内涵,人们通过对色彩、音乐、舞蹈等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得到美感,审美直觉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审美直觉除了上述两个特点外,还有一个称为“通感”的高级阶段。“通感”是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的互相交融,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究其产生原因,学术界莫衷一是,但无人否认通感的存在。事实上,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是多种心理因素作用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状态,人的审美直觉并非与生俱来,后天的教育和艺术实践对培养审美直觉能力起很大作用。未成年人欣赏艺术作品很有限,审美直觉能力一般不强,只有在成年以后接受相当教育和艺术熏陶后,才会以审美直觉来欣赏艺术。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的主体是人,审美体验是心理活动处于主动状态的人反作用于艺术作品而体现的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大文豪鲁迅先生对此颇有见地,他指出:“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的观点,阐述他所理解的审美体验:“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几乎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但最易发生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体验的丰富、深刻程度决定了心灵震撼的强烈、深沉程度,并最终影响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是否更为高级。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要素的心理机制互相作用的过程,诸多要素互相影响、作用与渗透,关系微妙而复杂,共同构成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些要素分别出现在审美体验的各个不同阶段,增强了审美体验的深度,扩大了 论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文/葛华东 “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完整的动态审美过程和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其三个组成部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各有特点,缺一不可,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呈现出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 美学论坛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一、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的问题,除了以上谈到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和“劳动起源说”,以及曾经流行过的几种传统学说(“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应当承认,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侧面探讨了审美的发生与艺术的起源,有助于揭示审美发生学的奥秘,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些说法又都有自身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常常把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在西方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国著名学者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将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阿尔都塞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和马克思辩证法的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元论(绝对精神),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多元论的。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因此,这种“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或复杂的文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正是这些多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导致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或产生。虽然阿尔都塞并没有谈到审美发生问题,但他的“多元决定论”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显然,对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复杂的问题来讲,更不能够仅仅使用单一的原因去解释。事实上,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正因如此,原始人类从事的一部分实践活动,既可能是巫术活动,又是艺术活动,同时也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原始人根本就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例如,原始狩猎部落的图腾歌舞就是如此,它既是一种巫术礼仪活动,又是一种原

审美心理过程

第六章审美心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依次展开的各个阶段。次展开的各个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深入阶段和升腾阶段。段、深入阶段和升腾阶段。在这各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不同,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不同,各阶段的整体状态与特征也不同。与特征也不同。准备阶段:第一节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态度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美感审美态度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 的态度”,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的态度” 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康德和布洛都明确提出过审美态度的非功利性。康德和布洛都明确提出过审美态度的非功利性。1.审美态度的作用对对象的态度摆脱个人的功利需要和目的,对对象的态度摆脱个人的功利需要和目的,即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时,就能感受到对象的美。心理距离时,就能感受到对象的美。摆脱实用意识的非功利态度,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摆脱实用意识的非功利态度,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2.审美态度的心理表现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追求对象的态度。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追求对象的态度。审美态度的心理表现,则是审美注意的出现。度的心理表现,则是审美注意的出现。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或集中,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或集中,使这一定的对象脱离其他客体分离独立出来,对象脱离其他客体分离独立出来,以保证获得特别清晰的反映。晰的反映。3.审美注意的特点是一种超实用功利性的或无实用目的的注意,是一种超实用功利性的或无实用目的的注意,其集中点是对象的外形,一般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无关。是对象的外形,一般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无关。审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指向,审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指向,是对于对象的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感上的渴求。4.审美态度的完全形成当审美注意产生时,当审美注意产生时,一切与审美无关的事物都退居为背景,只有审美客体孤离出来。背景,只有审美客体孤离出来。主体排除种种功利目的的骚扰,主体排除种种功利目的的骚扰,把客体变成自己观照的对象。的对象。初始阶段:第二节初始阶段:审美感受的获得真正的审美活动是从审美感知活动开始的。真正的审美活动是从审美感知活动开始的。当人们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之后,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之后,紧接着便是对对象的形式、形象进行感觉知觉活动。形式、形象进行感觉知觉活动。1.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作为享受器官会全力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属性,作为享受器官会全力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属性,审美感觉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更为普遍,审美感觉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更为普遍,因此所获得的心理快感也更为全面。心理快感也更为全面。所谓通感,是指从感知、所谓通感,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颜色—温度声音—形象冷暖—重量气味—锋芒温度、形象、重量、锋芒)(颜色温度、声音形象、冷暖重量、气味锋芒)艺术中的通感现象通感是艺术家的一种本领通感是对欣赏者的一种要求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 琵琶行…… 视觉→听觉:红杏枝头春意闹。视觉→听觉:红杏枝头春意闹。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听觉→视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听觉→视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视觉→触觉:促织声尖尖似针。视觉→触觉:促织声尖尖似针。听觉→嗅觉:哀响馥若兰。听觉→嗅觉:哀响馥若兰。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茫的歌声似的。2.审美知觉与错觉、幻觉审美知觉与错觉、由审美知觉的特点所决定,由审美知觉的特点所决定,一些在认识和科学活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的特殊的知觉,活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的特殊的知觉,如“错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1.1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 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1.2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1.3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2.1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尔雅美的历程美学导论答案

我们为何对美视而不见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红楼梦》中形容的是谁?() A、 薛宝钗 B、 林黛玉 C、 王熙凤 D、 贾宝玉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 分 2 【单选题】《4' 33''》是音乐家()的作品。 A、 约翰·凯奇 B、 尼古拉斯·凯奇 C、 皮埃尔·布列兹 D、 约翰·斯特劳斯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就是属于“审美麻木化”。()我的答案:√ 得分: 33.4 分 审美需求与高峰体验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中说“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A、 墨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2

【单选题】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拉康 B、 佛洛依德 C、 荣格 D、 马斯洛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 【多选题】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属于“匮乏需求”?() A、 生理需求 B、 安全需求 C、 尊重需求 D、 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 分 4 【判断题】审美需求属于“存在需求”,即 B 需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从养眼,养心到养神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 A、 触觉 B、 视听 C、 动觉 D、 味觉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 【多选题】以下哪些电影是张艺谋的作品?() A、 《英雄》

审美的历程

审 美 的 历 程 论 文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10工程管理姓名: 学号:

人类艺术与人类发展 摘要:人类的艺术代表时代的精神,艺术是人类的灵魂产物,人类的艺术不仅是当时人类的思想体现,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主流。艺术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是文化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造就不同时期珍贵的艺术。同时,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她是生活高度结晶。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艺术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方法。当人类了解到科学与艺术的巨大魅力及其作用的时候,就会自觉的将科学与艺术运用到教育中去,就会把文化艺术运用到发展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文化、科学与艺术自身得到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人类艺术与人类发展在必要的发展空间张力之下形成良好的生态互动,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了艺术,就了解了文化,进而你就会了解生活,你就会有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艺术人类发展协调促进 从人类诞生时起,人类具有了思想,这是早期的不成形的文化,是早期的艺术开端,艺术是人们的生活的思想符号,由于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时期的生活风尚,有着不同时期的艺术,就如人类历史的经历一样,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文化艺术也是经历了这么多的时期,经历了这么多的碰撞,才随人类的发展走到现在。 人类的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精神符号的形象表现,也就是用形象来表现精神符号。它代表着一种潜在的凝聚力,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精神聚力,是人类推动文明进步、时代变换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隐患与民族兴衰的外在表现。 首先,艺术必须是符号,而且是精神符号。符号的种类很多,但只有精神符号才能成为艺术,正处在发展中,尚未成熟的符号,其艺术也在幼稚阶段。 其次,艺术必须是形象表现,不用形象的方式表现则不是艺术。精神符号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而只有形象表现才是艺术。 最后,艺术水准的高低由精神符号的涵义和塑造形象的技巧决定的,如果精神符号的涵义不深,则艺术水准就不会高,塑造形象的技巧不高,艺术水准也不会高。如果不具有符号意义,那么精神内容再好,塑造形象再巧,也不是艺术。 人类创造的符号已是非常之多,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出精神符号和物质

《美学历程》读后感800字两篇

《美学历程》读后感800字两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美学历程》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 《美学历程》读后感一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去年的这个季节,也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季节里,我司组织了书法培训,一年下来,从篆隶行走到行草楷,随着对各种碑帖的品读和临摹,对水一样的墨汁配合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呈现出的力与美无比震撼。年届不惑方知美,方才有了对何为美以及美之为美的初步认识。一年的翰墨学习,方始走向美,走进美的世界。 回想从出生到家庭、学校的教育,似乎我们对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一直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认知上,或者说,国内的教育只会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价值判断,至于“为什么”和“怎么做到的”则从来没有。老师们告诉你王羲之如何的遒美健秀,癫张醉素如何的狂放空灵,颜筋柳骨如何的挺拔有力;吴带当风如何对飘逸超拔,曹衣出水如何的刚劲稠叠,八大山人如何的疏旷倔强。至于他们为什么写的好、画的好,好在什么地方,这种美的出现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这种美的表现形式等等,一概不知。为什么好?因为老师说好,老师的老师也是这么跟他说的,没人问,没人学,也没人教。审美教育的缺失,让我们早已不具备对艺术的雅与俗、美与丑的鉴赏辨别能力。造成当今

书法之怪现状,“丑书”大行其道。 为了更好的学习书法多多少少的通过书法来熏陶和涵养自己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有必要系统的了解中国的美学和美术史,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可以说是不得不读的经典之作。初识李泽厚,是在看易中天先生的《闲话中国人》里提到,当时乍一看到这个名字,脑海中下意识想到的是李嘉诚,以为是李泽楷的兄弟之流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美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从老子的众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到说文解字对美的解释,《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注》:羊大则美,故从大。从这里可以看到,“美”,从味觉上是甘甜的,从视觉上是旷大的,从语言上是温善的。“美”是好看、好听、好味的意思,自古及今都是如此。因此,“美”不同于一般的“漂亮”之意。“美”字出现的时候,往往用来形容眼耳鼻舌身意在色声香味触法全方面都得到愉悦的时候。《美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能让读者身心都得到愉悦的书。 《美的历程》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从远古时代到明清近代的各种美的展示。远古图腾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的狞厉的美,先秦理论精神的儒道互补,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的主题与文的自觉,佛陀世界的壁画、雕塑,盛唐下的青春、音乐性的美,中唐的韵外之致,以及宋

浅析审美经验的历史发展与联系

浅析审美经验的历史发展与联系 ——以“约定俗称”“经验转移”结合生活经验与审美感受为例 【摘要】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人们在经验中所接触到的美便是多样化的。如何将这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意识通过“约定俗称”和“经验转移”能够转化为审美经验,进而在运用于艺术创作及其它领域。 【关键词】约定俗称经验转移审美经验审美意识 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形态。人们在经验中所接触到的美便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艺术作品的美等等。美的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美学家作过各种区别和分类的研究。而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下面将从个人的“第一次记忆(经验)”、“第一次对美的审美感受”为出发点结合美学中的“约定俗成”“经验转移”一些观点进行分析。 一、以“约定俗成”与审美经验中“第一次对美的审美感受” 美学中有“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两个和“美”有关联的词语。“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其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对美的感受或者理解并非出于殚精竭虑的思考和审视,而是一种直观的印象。从主观的人性来说,美首先是一种视觉享受,永远是与“丑”相对的。海上日出的壮丽、国色天香的女人,我们先是看到了,然后动容,一个字,美。这个美,就是美的原始性了,通俗而易懂,几乎是“约定俗称”的评价标准。因为,无论如何,一堆狗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第一反映都不会和“美”搭上边的。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审美经验。但是往往第一次的审美经验却是最为重要的。在我记忆中“第一次对美的深刻感受的经验”是大学二年级的一个秋天前往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场景。秦兵马俑最为完整壮观的是一号坑,进入一号展示厅之前所有参观者都必须通过一条长长的黑色通道,这条通道除了墙壁上几盏微弱的指示灯外,没有任何的光线。所以刚进入通道时眼前一片漆黑可以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这种设计正好可以让参观者的眼睛得到暂时的“休息”。等所有参观者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时,突然一束较为刺眼的阳光照射过来,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光线中夹着北方所特有的黄色灰尘颗粒,我迫不及待的奔向这束光线希望找到它的源头。随着光线的越来越强,突然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场地在场地中央排列整齐、各种姿态的陶俑士兵阵出现在眼前。这些身高、神态栩栩如生的陶俑在透明的屋顶光线的照射下、在轻扬的黄土中仿佛已经拥有了生命力。那种“美”是源自每个观者感性直观感受到的震撼美,这种美直接震撼你的心脏,让人感到无法呼吸的一种美。也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美。在这之前我也看过一些或是听过一些有关“震撼美”的图片资料或语言描述。但是每次都不能够理解和想象。但是这一刻我终于深深的体会到我面前的“秦兵马俑”的美就是属于“震撼美”。 第一次的审美经验会对以后的审美形成起到确定、固定作用。关于审美经验,西方美学界有两种意见。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等认为有不同于其它经验甚至与其他经验毫无干系的独特的审美经验;杜威、瑞查兹等人则认为并没有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经验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各种普通经验的“完善化”、“组织化”或经验刺激的中和、均衡。这两种意见彼此对立,又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二者都提出了一个审美的心理结构问题。前者突出了审美的成果和状态,后者突出了审美的来源和组成;一个偏重于形式美,一个偏重于依存美。前

审美的历程期末论文-

历史的足迹,人生的感悟 美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或许你会因为这个题目而感到疑惑,美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那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美是什么呢?或许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云雾缭绕的峰巅,晚霞耀眼的秋日,仪态万千的美女,婴儿可爱的睡容···但是回想他们的共同点,在感受他们时,你是否有身心舒适,欲会心一笑的冲动呢?所以美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 作为一种愉悦的感觉的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的承载不同,但是回顾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的美。古希腊奴隶制时期健美的身躯成为美的载体,而健美的身躯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保家卫国以使生活稳定的资本;对于女人来说,健美意味着繁衍的能力,这是保证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而这两个方面都是代表着人类生命力的旺盛。对于中国人来说,封建社会时期的山水画定义中往往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悦耳的鸟鸣,潺潺的流水以及云雾缭绕的仙境。思考这些图案的基本构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觉察到,他们所代表的意向在平静悠然的气氛之下往往由事物旺盛的生命力所支撑,当入画的是“绝望”的死水,画还会存在美感吗?在资本主义倡导的文艺复兴时期,裸体艺术成为艺术家们的宠儿,丰腴的身体配合以蓬勃向上的氛围,生命力在美的定义中进一步强化。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回看中国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艺术,强有力的臂膀,气吞山河的豪迈之情充满于各种文艺作品中,宣传画,电影,歌曲···这些旺盛生命力给人的美是无法用语言简单描述的。 反观斗兽场里的血腥,封建社会小脚女人的痛苦,现阶段横行的以心灵自由的名义鼓吹的现代派艺术···这些是美吗?当看到别人被猛兽所撕咬,你会由衷地感到愉悦吗?当看着因长时间的束缚所导致的畸形的脚趾时,你会感到舒服吗?当看到人被吊起来,而受力点竟是人们柔软的皮肤时,你不感觉恐怖吗?当死婴被人所食时,你不感觉恶心吗?这绝不是美,这是人们在特定时期的一种畸形状态。 美是给人愉悦的感觉,给人愉悦的感觉为什么必须是旺盛的生命力呢? 我想这与人的本性有关,固然人是一种高于其他物种的动物,但是对于生命的保护以及对于生命安全性保障的要求必然使人们对于生命了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一旦人们眼前所看到的事物给人以极大地不安或是让人们联想到生命的终结或是生命安全的无法保障那么人们必然会产生自觉的排斥与反感;相反的假如一个画面,一种声音,一个行为让人们联想到安全,那么人们便会产生亲近与向往,安静祥和的山水图假如加上一副野兽吃人的画面,其效果可想而知,但祥和的山水图给人的暗示是完全没有生命危险,有的只是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在这种祥和的气氛中,人们在生命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追求更高层次的内容,如精神的愉悦与身处环境的和谐。于是人们便发明了“美”这一个词,而它恰恰是从根源上来说的生命力。 美是一种旺盛的生命力。而生命力的表现最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而非人们的主观臆造,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而这些自然规律在人们看来可能是无法理解,但是人们不应当把自己的不理解定义为自然地错误,从而以此为理由抛弃现实而妄图追求一个单凭个人所创造的新的世界,并把这种精神的世界定义为美。把自然抽象为单线条或是仅仅由一些简单的图案构成的理念是对于自然的极大误解,而这种误解现在正逐渐影响人们的审美趋向,而这种美的观念往往会将人们引入一个精神所环绕的世界。而精神最终源于现实的经历。一个人的经历不可能全面,而这必然会使得精神所创造的世界归于平静以致死寂,这种死寂或许会使人们暂时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乃至精神的满足。但是这种宁静对于社会的进程乃至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说是可怕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变异是一切物种进化的必须,作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的人类

对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的理解-审美的历程作业

美的本质——旺盛的生命力 什么是美呢? 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相貌上的美是最重要最直观的美,这是自然,没有人会否认当红影星比如刘亦菲等等是美的,也有很多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最可爱最长久的美,《巴黎圣母院》中所描绘的外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美的。 在听过审美的历程之前,我对美的认识也还一直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认为那些所谓好看的东西或者甜蜜的微笑、礼貌的言语,善良的心灵等等美好的素质就是“美”。从这个层次来看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人的一种观念。而任何精神生活的观念,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自然不会完全相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每个人对于美的看法不尽相同。然而,那些“好看的”或者是“我喜欢的”这类的词汇完全不足以描述美的本质是什么。而且不同的美背后又往往有着某些相同或者说相似的东西。 所以,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美呢?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其实,人们对于美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过,但却一直没能解开美的本质的奥秘,以及没能对美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定义。尽管人们都认同美的存在,且前人先哲们对美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诠释,但人们始终没能对美的本质作出一个十分正确并且被大家公认的解释。但在帅老师的课上,

当我看到在恶略的环境仍能萌芽的植物、奋力绽放的鲜花、以及在沙漠中顽强生活的植物时,我的内心被其所表现出的美感所震撼。没错,就是震撼,发自内心的震撼!仔细研究,便能发现其都表现出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这是因为生命的旺盛是一切物种生存之本,只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物种才能延续下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追求生命的旺盛,是一切物种生存的至高理想,如果有外部条件制约着这种理想,生命的本能就从自身内部进化到其追求的理想状态,进而影响并改变外部条件,以实现其生命的全部意义——旺盛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是表现并确认其本质力量的最佳表述。 如果没有生命,这个世界将是一片死寂。如果没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类还能欣赏什么? 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看,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一说法,当我们面对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时,我们认为她美,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她富有美感的身姿,富有情感的表情,这一切均是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人处于年轻,总能为人们展现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这正是最美的旺盛的生命力这正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同样当我们面对的是像卡西莫多那样心地善良的人时时,纵使他的皮肤枯憔,面目丑陋,但是我们依旧能欣赏他的美,纵使他肉体上旺盛的生命力已经不存在,但是善良的内心、向善的精神让他的身上充满了精神的旺盛生命力,这是透过外在看出本质的对于旺盛生命力的欣赏,这是审美的更高一级的表现。但当我

审美的历程》

审美的历程》 《审美的历程》 2011年03月08日,我有幸能够参加清华大学教授帅松林的名家讲座,实在是出乎意料。当时是坐着第四军医大的专用车去的。这已经不是我一次两次走进这样的一所国际高等学府了。每每到了这里,总会被学府的深邃和博大的气势深深地折服。何况这样的学府里曾经有过于丹,易中天等一些大家的足迹。或许我就是追踪着先贤们的足迹来到这里的。那天天气格外的好,淡蓝色的天幕上飘着几朵浮云,似乎很惬意,亦如我那份激动,久久回落不下去的心情。 偌大的礼堂里聚集了很多的前来听讲的人。气氛异常地高涨,因为我们的教授今天要给我们用美学的知识,讲中国的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讲世界的发展必由之路。 历史和美学?两者之间怎么能沾上边呢?或许很多人都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和对帅松林教授的敬佩而来的。其实,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感谢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古城西安,为我们讲述一堂意义非凡的课。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画面和著名的绘画渐渐地展现在宽

阔的荧幕上。历史这个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铭心刻骨的印记。今天的中国正是因为那些历史,才有了今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很早就流传的古训。而帅松林教授就是从这样的出发点,给我们引出了中国的历史,从美学绘画方面展示着历史的发展。 在一次次的视觉冲击下,我们颇感这个时代的压力,颇感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担。中国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帅教授从古代的艺术文化讲到现代的艺术文化,从古代的统治阶级,讲到今天的社会主义,从现实到非现实,应用美术方面的造诣,用通俗的语言批判了那些暴力,血腥,色情,麻木人类神经,企图控制人们思想的丑恶美术文化的泛滥。 美术从古代就开始诞生,最初以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力还没有演变到人的生命力的美术。而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图腾,这样的美术是建立在典型的社会形态之上的-----奴隶制社会。 随着时间的飞逝,社会矛盾的不断恶化。图腾不再变得有召唤力,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向旧的时代发出了挑战。挑战产生了战争,部落间的争斗开始加速了这个时代的灭亡。人们开始寻求他们心目中的“图腾”。其实这个图腾在这里已

审美的历程作业

审美与旺盛的生命力 自四五郑稀唯究竟美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追求到真正的美?这些问题一直困扰在我心里,一直未能解决,若是不偶然想到,问题也就藏在心底,不用去触及,可既然已经选择了《审美的历程》这门课,终究是要将这一问题摆在面前,细细思索一番。 课上,帅松林先生提出“美即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观点。“追求美,其实就是在追求旺盛的生命力”,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多么鲜明简单易懂的观点!一切美不都是来源于生命又最终归结于生命吗? 如同喜剧,当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美的时候,我们展现的不正是人物,自然等等的无以伦比的旺盛生命力吗?又如同悲剧,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我们尽情毁灭的时候,我们摧毁的不正是那璀璨的生命力吗?而这样的对比不正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吗? 如果没有生命,这个世界将是一片死寂。如果没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类还能欣赏什么? 如同课上先生所说,当画中是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时,我们审美,欣赏的是她富有美感的身姿,富有情感的表情,一切均是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人处于年轻,总能为人们展现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这正是最美的旺盛的生命力,

这正是审美的一种表现。而当画中是一位老太太时,纵使她的“皮肤枯憔,乳房甚至已经下垂”,但是我们依旧能欣赏她的美,纵使她肉体上旺盛的生命力已经不存在,但是年龄的积累,见识的广博让她的内心充满了精神的旺盛生命力,这是透过外在看出本质的对于旺盛生命力的欣赏,这是审美的更高一级的表现。 一切艺术终究能归结到“对旺盛生命力的追求”这一永恒目标的追求上去,无论是宗教画中神圣的母亲形象,还是自由女神雕像那高举着的火炬,无论是残颓的战后衰景,还是被扭曲了的抽象派艺术,艺术的创作者以及审美者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往着永恒,向往着不会消退的旺盛的生命力。 人类的审美,终究是人类最本心的愿景,是人类最原始的苛求。当我们看到美景心生喜悦,这是我们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的美;当我们感触生命衰去的悲伤,我们是因为本来旺盛的生命力的美无可避免流逝,因而悲伤。 思索许久,旺盛的生命力果然是才是真正的美;懂得欣赏旺盛的生命力果然才是真正懂的审美。帅先生的话,一定能教会我真正的审美!

美学的历史

美学的历史 关于这一节在此主要谈三点:美学在西方、美学在中国和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美学在西方 “美学”来源于西方,英文为Aesthetics,直译“埃斯特惕卡”。美学的这一原名要记住。 确实,美学原是一门西学,而在中国,虽然有大量的丰富的审美活动,但不存在一门有关审美的专门学科。而在西方,美学学科也不是在古希腊时期就诞生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是适应西方文化的内在需要而逐渐地产生的。 教材上提出了关于西方美学发展五阶段的看法。这里就其中的认识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再作一点补充。 1.认识论美学 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它不再沿袭上帝创造美的神学美学思路,而是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德国古典美学是同这些重要人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康德、席勒、黑格尔。 第一,康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1790)中首次明确地和系统地分析了审美的构成,提出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命题。其中尤其重要的有:一是审美“无功利”,二是美在“形式”,三是无目的的“目的”,四是艺术应是“想象”、“天才”和“自由”的艺术,五是对“崇高”范畴的分析。这些对后世美学产生巨大影响。 第二,席勒。席勒的《美育书简》(1793-1794)在康德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融汇出发,提出了“游戏冲动”的新构想,主张通过审美“游戏”去建构一个特殊的“审美王国”。席勒心中所仰慕的审美教育原型是古希腊文明,他把复活古希腊文明当作一个神圣的美学使命来做。这部著作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美育”(审美教育)及其文化功能,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黑格尔。黑格尔《美学》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对古希腊至19世纪的西方艺术类型及其演变做了辩证研究,标志着西方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研究达到一个极致。 在德国古典美学这里,美学研究虽然仍旧没有脱离“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理性主导轨道,但却大大提升了感性的地位。可以说,正是在对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新理解中,美学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大发展,使其成为古希腊以来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段。 认识论美学代表着西方美学的活跃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2.语言论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历程与模式.

中国现代美学:历程与模式 中国现代美学从王国维始,于古今转换的大变关头,受西方与日本的双重影响,得学术与文化的相互激荡,产生了一花(美学)开四叶(四种基本模式)的景观:一是梁启超的社会学模式,要求美学为政治服务,服务于中国现代性的国民性转换,让中国人民由臣民变成新民。二是蔡元培的教育学模式,把美育作为现代性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美育代宗教,让美成为中国现代性的人生境界。三是朱光潜的现象学模式,朱光潜摘取西方心理学美学诸流派的思想,融距离说、直觉说、内摹仿说,移情说为一完整体系,向人们指明了,在现实中如何才能获得美。审美现象学在这里得到了明晰的说明。四是宗白华的文化学模式,把中国古代的各门艺术(诗、书、画、乐)与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体会其中的文化统一性,并在这种统一性中突显出中国文化的特质,进而把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差异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比较,并在更高境界上达到一致。宗白华模式其实内蕴了两种向度:美学史和比较美学。 严格地说,以上四种美学模式还称不上理论意义上的模式,但却可以够得上成为中国美学的四大基点,这是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的四大基点。以后的美学可以说都是在某一基点上,或以某一基点为主兼容他点而变异、高扬、展开。这四大基点,哪一点得到发展,是与中国现代性的整体演进相关联的。中国现代性的革命性高扬,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模式漫进中国,提高了社会学模式的政治性一方面,以文学艺术为主体的美感形式成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美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美学化成了从延安到北京、从建国到文革的主要美学形式。当这样一种在政治中心推动下的美学形势于1950年代起从文化整体推进到学理的时候,美学的复杂性又使之产生了新的一花四叶的效果。在新的历史-文化条件下,美学的学理研究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马列主义使美学的学理原点成了美的本质问题,美学对马列原理的运思框架进行了最大的穷尽,形成了美的本质的四派:美是客观的,美是主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这一花(美学)四叶(本质四派)中,犯了理论“错误”的是主观派,取得了创新成就的是社会派。主观派把审理美现象学错认为美的本体论,一旦成为本体论,就变成可恶的唯心论。历史和理论地讲,主观派一方面来自朱光潜模式,但在新的思维结构中,这种模式由美即美感的审美现象学精粹,变形为美是主观的本体论命题,这一命题形式是在新的思维结构必然要产生而又必然要加以否定的。社会派从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把美学基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转

清华大学《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2012年《审美的历程》结课作业 选择题:(全选10分)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画家是——乔尔乔尼、提香 被誉为“画圣”的中国古代画家是——吴道子 被打入大牢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 “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的提出者是——克拉姆斯柯依 论述题一(论述文字不低于1000字,70分) 一、谈谈你对“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论断的认识。 旺盛的生命力万岁 忘不了审美课上一首首充满激情的歌曲,忘不了讲台上先生慷慨激昂的陈词,忘不了上课时同学们专心致志的眼神,忘不了世间震撼人心的大美——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民族存在的唯一动力就是民族的精神,帅先生无可置疑的是民族的脊梁,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是一个以民族为己任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捍卫真理的勇士,是一位对美的本质充满了探索精神的前辈,是我们清华学子的指路明灯。感谢您,先生!让我明白了美的真谛,我不禁要高呼:旺盛的生命力万岁! 感谢您,先生,让我明白了生么叫做自然界的美! 当我看到沙漠中的小花在极其干旱的环境中绽放,当我看到球果草在水的滋润下热情盛开,当我看到山野由东的死寂到春的山花烂漫,当我体会到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腐铮铮铁骨,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被自然界的大美——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折服。我不禁高呼:旺盛的生命力万岁! 您循循善诱,接着便引出了艺术中的美。我明白了以真善美为核心价值的精神生产,势必以充满着积极向上、光明进步并以颂扬人的旺盛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艺形式,成为进步阶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食粮。我也体会到以假丑恶为特征的恶俗文化,势必以荒诞、色情、血腥并不惜以残害人的生命为特征的的伪艺术,成为一切旧统治阶级阻止人类进步的反自然、反社会、反人性的精神鸦片。 感谢您,先生,让我明白了生么叫做美艺术的美! 您说过的话一直回响在我耳畔:“艺术的功能就是表现美,美是艺术的本质!” 雕塑《大卫》、《维纳斯》中,我领略了到了人类身体的健硕;帕瓦罗蒂演唱会、雅尼雅典音乐会上,让我感受到了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国艺术瑰宝水墨画里,我明白了古人非淡薄无以明德的理想追求;《伏尔加河畔的纤夫》内,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民产生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不禁高呼:颂扬人的旺盛生命力的文艺形式万岁!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歌曲响起时,我的内心产生了深深地忧患。当我听到“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时,我内心汹涌了,随时准备以身许国! 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什么?后来我明白了,那是生存的挣扎者,是生命的纯标本,是涅磐中的凤凰,是复活中的基督!我看到了一根沧桑而疲惫的纤绳,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