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密附与气舒——《文心雕龙·物色》审美心理观微

密附与气舒——《文心雕龙·物色》审美心理观微

MING RI FENG SHANG

329

文 艺 评 论

文|马 宇

密附与气舒——《文心雕龙·物色》审美心理观微

摘要:从《物色》篇内容来看,强调“物”与“心”的关系,前人有两套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系统,即物、情、辞和物、心、言三元心理机制。两套系统是同构同质的关系。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物色》篇的内涵和分析刘勰的文论写作心态,从“功在密附”、“阴阳惨舒”中推论出密附和气舒的二元心理机制理论。关键词:物色;审美心理;密附;气舒

在《文心雕龙》中,“物”的基本内涵是自然万物,“物色”作为当时特定的文学术语,亦指自然万物或者外境的声色状貌。“心”是审美创造主体的代表,“情”“志”、“神”、“理”、“虑”等都是“心”的表现。物、情、辞和物、心、言这两套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系统,实属同构同质的关系,即创作主体用心志和神思等实现客体观照,形成作品,三者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试图用“密附”和“气舒”这两个简单的词,承载更加丰厚的含义。“功在密附”指文章之妙在于贴近自然原型,“阴阳惨舒”指四季和心绪的变化,这二组由刘勰提出的双句式命题(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命题)即可概括全文。三元心理特征机制,这一定论揭示了文本创作过程,不足以超文本揭示自然存在中心灵的脱离观察审视。论文与陈良运的观察、审视万物美相说有共通之处。但“密附”和“气舒”强调在文体创作过程和观察事物中的脱离、游离等状态,不是刻意的审视,虚静的等待,而是无意质变的审美升华。

一、《物色》的内涵

在《物色》篇章的开头,刘勰没有对《物色》进行明确的定义,致使后人对《物色》的内涵各行其说:一、自然景物的声色状貌说。二、辞采说。综合以上两种说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物”不同于社会事物,“物”是自然景物和文章辞采。三、观察、审视万物美相说。陈良运的观点较独特,他对此提出“审美”的理解,含义更广,却也把概念夸大化,是就题目而论,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笔者借此提出“密附”和“气舒”既脱离又统一的二元心理机制理论,作者和览者取得心理上的一致,即创作主体切入又游离的创作心态,达到最后审美观察的升华。

长期以来,“物”与“心”的关系形成了“感兴”说、“物我交融”说、“心物宛转”说、“吐纳”说等四种说法。以上四种说法,呈现出逐层递进的心理追求。至“吐纳”心理机制,实际上已经不再强调具体的创作过程,更关注美学的发生和结果。西方文学理论的“吐纳”机制,与中

国早期的“气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吐纳”机制过于主张心灵的作用,忽视引发心灵作用的自然观照。值得注意的是,“气舒”的前提始终来源于“密附”。

二、刘勰的创作心态

刘勰《文心雕龙》每一篇论文,都有一个中心论点,是对具体文论的认知。刘勰告诉我们“物色”的关系,“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物色》),“心”与“物”有了一定的关系,“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就赋予了文章厚重的承载力,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这符合刘勰“江山之助”的本义。准确接近地描绘自然景物,借助想象、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形成“物我交融”的的心理境界,写出载以“密附”、发于“气舒”的文章,也就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了。

三、密附与气舒

刘勰所说的“功在密附”与“繁富”绝对不是同一个概念。“密附”是指准确把握自然景色的特点。“阴阳惨舒”说揭示了人的心理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同构对应”和“物我交感”,说明自然景物是文学本原之一,人是主体感受者之一,不同于动物和植物的本能性,人的社会性赋予了人求知和创造的能动力。但二者之间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类认知。”

想象使得作品完成审美和作者心理释放的共同实现。唐代诗人卢僎提出的“道浓礼自略,气舒文转遒”,是从具体的守礼和写实,上升为“大道至简”的飘逸洒脱和心理审美。正如“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所说:“当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力的结构对应时,人就进入身心和谐、物我同一的境界,人的审美体验也就由此产生。”即脱离多余的物质演变和情感余温,舒心畅气,轻车上路。

可见,《物色》三种内涵的发展和四种“心”与“物”关系的递进演变,都已经到了关注心理审美的阶段,刘勰从谈论四季变化和晋宋文人写作,到“江山之助”宏观的审美,也是潜意识审美脱离的表现。脱离并非完全的抛弃,而是打果汁时精华汇融后原型的自然消失和升华。因此,“密附”和“气舒”的二元心理机制,即阐述了自然景物与作者间的创作过程,又实现了创作主体和览者共同的心理审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2009.本文所引《文心雕龙》均据此本.[2]周振甫.文心雕龙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269-271.

[3]时光.思维腾飞的翅膀——论想象的认知功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3):33.

[4]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九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童庆炳.刘勰《文心雕龙》“阴阳惨舒”说与中国“绿色”文论的起点[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6):6,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