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氯胺酮与速眠新II复合应用对小型猪麻醉的观察

氯胺酮与速眠新II复合应用对小型猪麻醉的观察

氯胺酮与速眠新II复合应用对小型猪麻醉的观察
氯胺酮与速眠新II复合应用对小型猪麻醉的观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3章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第3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麻醉前病人的体格准备 A.改善营养状况B.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 C.严格执行麻醉前禁饮.禁食 D.手术体位的适应性锻炼,肠道.膀胧的准备等 E.精神准备 2.为防止麻醉中出现呕吐误吸,成人麻醉前禁饮禁食的时间是: A.麻醉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 B.麻醉前禁食8小时,禁饮6小时 C.麻醉前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 D.麻醉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E.麻醉前禁食16小时,禁饮6小时 3.哪项不是麻醉前应用镇静药的目的 A.镇静.催眠.遗忘作用 B.抗焦虑.抗惊厥 C.减轻疼痛 D.减少麻醉药用量 E.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不包括 A.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B.减少术中出血 C.消除或减弱不良的神经反射 D.预防或减轻局麻药毒性反应 E.镇静.安定,消除恐惧 5.有关麻醉前用药的错误描述是 A.咪达唑仑有镇静.遗忘及防治局麻药毒性反应的作用 B.麻醉前常用的巴比妥类药是硫喷妥钠 C.阿托品.东莨菪碱是常用的抗胆碱药 D.东莨菪碱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大于阿托品 E.咪达唑仑已逐渐取代巴比妥类 X型题 1.麻醉前常用药物有哪几类 A.镇静安定药 B.催眠药 C.抗胆碱药 D.抗癫痈药 E.麻醉性镇痛药 2.麻醉方式的选择依据 A.满足手术要求且最有利于病人 B.病人状况 C.手术特点

D.麻醉者的水平和经验 E.麻醉设备和药物条件 3.麻醉前应用镇静安定药.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等抑制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 A.酌减剂量的情况有:一般情况差.衰弱.年老.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小于1岁者一般不用 B.酌增制量的情况有:年轻.体壮.情绪紧张或激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C.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道梗阻.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 D.吗啡禁用于临产妇,哌替啶以胎儿娩出前1小时以内或4小时以上为宜 E.多种麻醉前用药合用时,各药的剂量与单独使用时一样 4.术前不能用阿托品的病人有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发热 C.青光眼 D.心动过速 E.以上都不是 5.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的作用 A.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B.抑制多种腺体分泌 C.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D.止呕 E.镇痛 二、填空题 1.麻醉前常用药物包括()、()、()、()、()等。 三.、简答题 1.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 2.麻醉选择的原则? 四、论述题 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与任务? 参考答案

麻醉前准备及用药

麻醉前准备及用药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以备不测,做到心中有数,可避免或减少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第一节病人方面 手术前应尽可能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采取各种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使各脏器功能处于较佳状态。 (一)全身状况 1、纠正严重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2、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4、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脏功能储备。 (二)精神心理准备 手术病人不免存在种种思想顾虑,或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情绪激动或睡眠不好可致中枢神经或交感神经过度活动,降低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为此,手术前必须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酌情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解释,针对病人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争取充分合作。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者,术前数日可开始服用安定类药物,晚间服用睡眠药物。 (三)胃肠道准备 择期手术,除小手术局麻外,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应常规禁饮禁食。其目的在于预防术中术后发生返流、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和并发症。胃排空时间正常人为4-6 小时。心情紧张、恐惧、焦虑或疼痛不适等

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成人择期手术应在麻醉前12小时内禁食,在4小时内禁饮。小儿一般禁食普通食物为8小时,1-5岁小儿可在麻醉前6小时进少量流质或液体。新生儿-1 岁婴儿可在麻醉前4小时进少量流质。 对严重创伤、急诊和产妇病人,虽距末餐进食已超过8小时,由于其胃排空延迟,也应视为“饱胃”对待。因小儿不耐饥饿,其禁食、禁饮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第二节麻醉器械物品及药品准备 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都应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和检查,麻醉开始前应检查所有的麻醉器械、管道设备及电源,保证性能完好,且随手可取,避免遗漏。包括氧气、麻醉机、监测仪器、听诊器、吸引器、吸引管、牙垫、喉镜、光源、气管导管、导丝、通气道、面罩、不同型号气管导管等;钠石灰罐内是否装有钠石灰,该钠石灰是否有效等。 麻醉药品与抢救药品准备是否充分齐全,已备好的各种药品标签是否贴牢且明确,急用时是否随手可取。 第三节选择麻醉前用药 1、用药目的麻醉前用药应作为常规,其主要目的在于使病人情绪安定、镇静,减少恐惧,解除焦虑;提高痛阈;减少麻醉药需要量,减轻麻醉药的毒副反应;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减少腺体分泌;降低胃返流和误吸的危险。 2、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SSS 类药均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并有顺应性遗忘作用,常用药为地西泮和咪达唑仑等;(2)抗胆碱能药:即为M_胆碱受体阻滞药,能阻滞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受体,抑制多种平滑肌及腺体分泌,同时还抑制迷走神经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①避免或减少病员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以达到镇静、催眠作用,并使全身麻醉诱导平稳,提高麻醉安全性。 ②减少随意肌活动,减少需氧量,降低基础代谢,减少麻醉药需要量,减弱不良反应。 ③提高痛阈,阻断痛刺激向中枢传导,以达到镇痛目的。 ④预防及对抗某些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抑制植物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使反射兴奋性减弱,腺体分泌减少或停止,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 1.术前应用镇静药和镇痛药的原则 (1)对老年人、衰弱病人、急性中毒者、上呼吸道阻塞或外伤者、神经系统损害者、患有严重的肺或心瓣膜病病人,应减量或不给镇静药和镇痛药。 (2)对麻醉性镇痛药和巴比妥类成瘾的病人应给以充分的麻醉前用药,以防止术中或术后立即出现戒断症状。 (3)对患某些特殊疾病的病人,其麻醉前用药见有关章节。 2.镇静药: (1)苯二氮卓类: ①地西泮用推荐剂量,产生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的病例很少,术前1~2h口服5mg~10mg为好。地西泮不应肌注,因肌注导致注射部位疼痛且吸收不佳。对于某些有活动性胃反流、行胃肠道手术的病人,不宜口服。 ②咪达唑仑,术前半小时以0.06mg/kg~0.08mg/kg静注或肌注。麻醉诱导时最常用,可作为麻醉前用药的补充,产生非常好的遗忘和镇静作用。 ③巴比妥类如戊巴比妥很少用于术前镇静,非麻醉医师偶尔将其作为诊断性操作时的镇静药(内镜检查、磁共震成像、CT)。 3.镇痛药: (1)吗啡是主要的麻醉性镇痛药,病人通常在入手术室前60min~90min,肌注5mg~10mg。 (2)哌替啶1mg/kg,患者在入手术室前60min~90min肌注。 4.抗胆碱药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护理体会 静脉复合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近年来由 于镇静镇痛药物的出现,使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的应用更广泛。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术 后护理,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为患儿的早日康复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的患儿136例,年龄在5个月~2 岁24例,3~6岁共46例,7岁~12岁66例。手术种类为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先天性 隐睾、急腹症、巨结肠、幽门狭窄、淋巴结核等。 1.2 麻醉方法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氯胺酮采用肌注或静注,异丙酚全部采用泵入。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对于手术和麻醉,患儿非常紧张和害怕,家长则担心麻醉药物会影响孩子的 智力,不配合甚至拒绝术前准备。对此我们手术前一天,来到病室向患儿及家属如实告知手 术麻醉的有关程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已获得他们的信任,减少家长的担心,消除患儿的恐 惧和焦虑。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术前访视是减轻患儿和家长焦虑 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1.2 做好详细术前评估术前评估重点是患儿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无呼吸道感染、有无发热、了解药物过敏史及变态反应史、有无手术麻醉史。 2.1.3 指导禁食、禁水时间为避免麻醉手术中胃反流和误吸,无论手术大小,术前都必须严 格禁食、禁水。婴幼儿或儿童在手术前6小时禁牛奶、哺乳或固体食物。对1岁以下哭闹不 止的婴儿,可于手术前在护士的监督下进2小勺糖水。对于某些病人,如饱食的患儿,常有 呕吐、误吸及窒息的危险,急性肠梗阻的患儿,由于肠管扩张、腹内压增加胃排空时间延迟,所以更严格的限制饮食是必要的。 2.1.4 遵医嘱准确术前用药氯胺酮麻醉后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和支气管粘液分泌物增加,特别 是渗出性肥胖的婴幼儿,极易造成麻醉诱导期呼吸道梗阻。因此常规手术前30分钟阿托品0.02mg/kg/im,必须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对于急症的患儿,手术前10分钟阿托品0.1~0.2mg/ 次/iv,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麻醉诱导的平稳。 2.2 术后观察及护理 2.2.1 做好应急准备准备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准备好各类抢救物品、急救药品。如: 血压计、听诊器、电动吸引器、氧气、人工通气道。对重症及急诊手术的患儿应准备多功能 监护仪、呼吸机,对各种器械要接通电源,备用。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常规吸氧, 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喉痉挛等情况,避免误吸,造成呼吸 道梗阻。如患儿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躁动不安、脉搏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应 迅速查找原因,同时立即托起下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氧流量面罩吸氧等紧急处理后,马上通知医生。 2.2.3 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根据病情需要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因为婴幼儿血氧饱和度下降速度很快,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特别重要。静脉复合麻醉最严重

常用麻醉方法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适应症:(1)上肢手术麻醉;(2)关节复位;(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禁忌症:(1)凝血障碍;(2)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3)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4)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使用人员: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1)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 (6)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7)回抽无血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 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8)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局麻药中毒。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和颈深自分。颈浅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其鞘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 取枕平卧,头梢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可消毒。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 头肌肌膜时,有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维持穿刺针 深度不变再沿枕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后退针,局部按摩片刻,此即颈 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组滞,方法有三针和一针法。 (1)三针法:颈2、3、4椎横突处为穿刺点;C4正处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2位于乳突尖后下1—1、5毫升处,C3则处于C2、C4连线中点。在C2、C3、C4横突处依次注射局麻药2毫升、3毫升、4毫升,局部稍加按摩即可。亦可在阻滞C4后稍微退针,改变针的方向,使其指向并抵达C3行阻滞,称为两针法。 (2)一针法:根据椎旁颈神经鞘的解剖,在C4横空部位注射局麻药8—10毫升,注药同时,一手指压迫远端,以封闭颈丛鞘防止药液向C5方向流动,达到充分阻滞的效果。 3. 选用局麻药:1)1%—1、3%利多卡因。 2)0.2%—0.375%布比卡因。 3)0.2%—0.375%罗哌卡因。 4.注意事项:不可同时进行双侧颈深丛阻滞,以免阻滞双侧膈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确须双侧阻滞时,注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为避免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和局麻药中毒,进针不宜过深,而且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穿刺针有可能刺入动脉或将局麻药注入动脉内;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不宜过大。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发生与否,均须给氧,以策安全。

浅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

浅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 发表时间:2015-10-30T10:53:23.2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范崇刚 [导读]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哌库溴铵;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是指在静脉麻醉诱导后,仅使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间断或连续复合应用静脉注射,维持麻醉[1]。静脉麻醉长久以来,因其可控性较差、静脉麻醉药物反复使用会在体内蓄积、难以迅速消除及麻醉深度难以判断,一直用于吸入全麻的辅助[2]。笔者对我院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与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83岁;心功能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脑、肺、肝脏等并发症。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7例,女40例;平均年龄55.25岁;心功能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脑、肺、肝脏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肺功能、疾病类型、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诱导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均给予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持续面罩吸氧3 min。对照组: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0.7~1.0 μg/kg,咪唑安定、哌库溴铵0.014~0.020 mg/kg,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观察组:应用效应室靶控输注(TCI)泵,设定诱导效应室靶浓度为3 g/ml[4];待注射泵显示达到效应室靶浓度或患者眼睑反射消失,静脉推注1~2 mg/kg琥珀胆碱,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1.2.2 全凭静脉维持麻醉麻醉诱导成功后,给予维库溴铵0.05 mg/(kg/h),丙泊酚6 mg/(kg/h),芬太尼2 μg/(kg/h)维持泵入,关闭手术切口过程中逐渐下调丙泊酚浓度,至术毕停止输注,术后30 min停止输注芬太尼。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1.2.3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5 min,给予1%~2%异氟醚加深吸入至呼气末浓度达到0.8 MAC。在术中维持呼气末浓度在0.9~1.2 MAC之间,间断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h)、芬太尼1 μg/kg进行静脉麻醉维持。关闭手术切口时,停止异氟醚吸入,泵注丙泊酚。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2 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低于本组诱导前及对照组术中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清醒后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烦躁7例(7.14%)、恶心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CI与传统给药模式相比,精确度更高,可控性更强,其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在体内效应,计算出药物的初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药物注射速度,从而使血浆内达到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而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为了使药物的麻醉效果更为安全有效,以靶器官浓度为目标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更具有可行性。丙泊酚在靶控输注中能更好地发挥麻醉效果,维持更加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麻醉诱导过程更平稳。丙泊酚主要在肝脏代谢,在麻醉过程中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易清除、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本组诱导前心率,可能与丙泊酚与芬太尼均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有关。术后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所产生的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可于停药后迅速消除。 综上所述,应用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并不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甚至不良发生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50. [2]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96-1298. [3]章艳君,刘金柱.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45-47.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醉前能够情 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蛛网膜下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 和肛门部手术,如兰尾炎、半朋板摘除、外痔、肛瘘等。禁忌症: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 心病发作。 3.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最常见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 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均为禁忌。 4.疼痛的临床分类有哪些⑴按疼痛程度分类:①轻微疼痛;②中度疼痛;③剧烈疼痛。⑵ 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痛;②慢性疼痛。⑶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②深部痛。 5.慢性疼痛诊治范围有哪些①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②颈肩痛和腰腿痛;颈椎病、 颈肌筋膜炎、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症;③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事囊炎、狭窄性腱鞘炎;④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⑤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性脉管炎;⑥癌证疼痛;⑦心理性疼痛。 6.简述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基本原则:①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②口服给药,一般 口服药为主;③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地按时给药;④个体化用药,应根据具体病人和疗效给药。第一阶梯,轻度时,选用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第三阶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是吗啡。 7.术前情况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肠道手 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术。 8.简述术后缝合切口拆线愈合情况分类。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部、会 阴部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脐部、背部手术后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日拆线,减张缝线14日拆线。拆线时记录切口情况可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②可能污染的切口(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切口;③污染切口(III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切口。切口愈合也分为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有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9.简述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阶段:①局部炎症 反应阶段:在创伤后立即发生,常可持续3—5天。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目的在于清除损伤或坏死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②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局部炎症开始不久,即可有新生细胞出现。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分化、迁移,分别合成、分泌组织基质和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并共同构成肉芽组织。浅表的损伤一般通过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覆盖创面而修复。但大多数软组织损伤则需要通过肉芽组织生成的形式来完成。③组织塑形阶段:

麻醉药品使用规范

麻醉药品使用规范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应按WHO三阶梯治疗方案的原则使用镇痛药。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南,癌症疼痛治疗有五项基本原则: (一)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可依患者不同病情和不同需求予以选择。 (二)按阶梯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三阶梯用药的同时,可依病情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惊厥类药等辅助用药。 (三)按时用药:是指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规定时间给予,不是等患者要求时给予。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前给药。患者出现突发剧痛时,可按需给予止痛药控制。

(四)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即是正确的剂量。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即为个体化给药。 (五)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应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2、选择给药途径。应以无创给药为首选途径。有吞咽困难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禁忌证的,可选择经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对经口服或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经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全身镇痛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选用椎管内给药或复合局部阻滞疗法。 3、制定适当的给药时间。对慢性持续疼痛,应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治疗持续性疼痛。定时给药不仅可提高镇痛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如各种盐酸或硫酸控释片,口服后的镇痛作用可在用药后1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持续作用12小时;而静脉用吗啡,在5分钟内起效,持续1~2小时;芬太尼透皮贴剂的镇痛作用在6~12小时起效,持续72小时,每3天给药1次。故定时给药是非常重要的。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之令狐文艳创作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 醉前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 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 用量及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 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 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 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 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 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 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 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 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 令狐文艳 3.蛛网膜下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腰麻适用于2~3 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部手术,如兰尾炎、

半朋板摘除、外痔、肛瘘等。禁忌症: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4.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最常见用于横膈以下 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均为禁忌。 5.疼痛的临床分类有哪些?⑴按疼痛程度分类:①轻微疼痛; ②中度疼痛;③剧烈疼痛。⑵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 痛;②慢性疼痛。⑶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②深部痛。 6.慢性疼痛诊治范围有哪些?①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 痛;②颈肩痛和腰腿痛;颈椎病、颈肌筋膜炎、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症;③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事囊炎、狭窄性腱鞘炎;④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⑤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性脉管炎;⑥癌证疼痛;⑦心理性疼痛。 7.简述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基本原则:①根据疼痛程度选择 镇痛药物;②口服给药,一般口服药为主;③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地按时给药;④个体化用药,应根据具体病人和疗效给药。第一阶梯,轻度时,选用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

静脉复合麻醉在鼻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静脉复合麻醉在鼻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11T17:45:41.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公丕英1 田野2 [导读] 本研究自主拔除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1组显著好于2组,且术后躁动和恶心和呕吐1组少于2组。 公丕英1 田野2 (1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112000;2辽宁省法库县中心医院麻醉科 1104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446-02 1 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2月在经口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鼻腔镜手术。选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两组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既往体健,无绝对麻醉禁忌症。 2 方法 入手术室后开放一路静脉通路,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心电(ECG) 。 全麻快速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0.1毫克,丙泊酚2-2.5毫克/千克,罗库溴铵0.6-0.8毫克/千克。快速气管插管(钢丝导管)后,听呼吸音确认是双肺通气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12次/分。 维持:第1组:静脉输液泵泵入丙泊酚0.8-1.2毫克/千克小时,瑞芬太尼0.15-0.2毫克/千克小时。第2组:吸入异氟醚1%-1.5%,静脉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0.15-0.2毫克/千克小时。术中根据生命体征判断麻醉深度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异氟醚吸入浓度。术中随时需要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毫克/千克。手术结束前5分钟两组停止丙泊酚静脉输注或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停止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如肌松未恢复给予阿托品0.5毫克,新斯的明1毫克静脉注射。等待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大于10次/分,潮气量大于8 ml/kg,血氧饱合度大于95%,患者呼唤睁眼,有吞咽反射,吸干静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或血液。拔出气管插管。观察复苏后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后躁动、气管拔管后清醒程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的比较。 3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诱导,维持都能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安全管理呼吸道,恢复期自主呼吸恢复都较好。第1组在停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3-5分钟内苏醒,苏醒期无明显躁动,较平稳,嗜睡患者发生2例,无恶心呕吐情况发生。第2组在停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10分钟内苏醒,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有意识模糊、嗜睡、定向障碍情况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发生1例。 4 讨论 鼻腔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耳鼻喉科发展的一项全新微创技术。对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肿瘤、鼻出血、副鼻窦炎以及鼻腔囊肿等疾病不能很好的用肉眼进行精细治疗的手术进行精确的治疗,并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并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等优点。开创了微创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新局面。 鼻腔内窥镜手术要求麻醉平稳,保持镇静镇痛充分, 停药后要求苏醒迅速无躁动,无呼吸抑制和残余药物作用。鼻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鼻腔内需要填塞止血棉片,口腔内还有渗出的血液及分泌物,一般会影响自主呼吸,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高,容易发生误吸。术后躁动是全麻病人较为顾忌的并发症之一。全麻后患者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即被认为术后躁动,苏醒期躁动发生时患者血压升高、心率明显增快,伴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躁动发作严重时,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安全。 异氟醚是MAC为1.15%,血/气分配系数较小,吸入后药物浓度在血中迅速达到平衡,肺泡内浓度很快上升并接近吸入气浓度,故诱导迅速,苏醒亦快。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进行性下行性抑制,脑耗氧量减少,能抑制神经肌肉接头,肌松良好,对呼吸系统抑制小,对呼吸道粘膜几无刺激性,并可扩张收缩的支气管可降低眼内压。不升高血糖。对胃肠道蠕动和张力有抑制作用,但术后可有恶心及呕吐等反应。与肾上腺素合用不增加心肌的敏感性,不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常用吸入麻醉药中苏醒较迅速的药物,排出为5-10 min,具有麻醉相对平稳,但代谢较慢,达到完全清醒时间长。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阿片类u受体激动剂,静脉注射后在人体内1分钟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组织和血液中被迅速水解,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与其它芬太尼类明显不同。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及其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催眠药、吸入性麻醉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静脉给药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1分钟可达有效浓度,作用持续时间仅5-10分钟。有效的生物学半衰期约3-10分钟,与给药剂量和持续给药时间无关。瑞芬太尼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影响,不受肝、肾功能及年龄、体重、性别的影响,主要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大约95%的瑞芬太尼代谢后经尿排泄,主代谢物活性仅为瑞芬太尼的1/4600。本品长时间输注给药或反复注射用药其代谢速度无变化,体内无蓄积。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明显影响。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并用时有协同作用。应用丙泊酚可使血浆皮质激素浓度下降,但肾上腺皮质对外源性皮质激素反应正常。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输注,血液动力学稳定,能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另外有研究证明全麻时用微量注射泵泵丙泊酚可以降低病人术后早期的恶心发生率。 目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已被证实可根据手术刺激变化控制麻醉深度,麻醉更显平稳易控,苏醒更安全迅速,本研究结果也与之相符。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应用可以发挥瑞芬太尼作用消失快,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功能恢复迅速,患者术后清醒彻底迅速,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体内无蓄积,停止输注后下降速度均较快,二者合用可减少各自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泵丙泊酚可以降低病人术后恶心发生率。减少呕吐,误吸的发生率。 本研究自主拔除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1组显著好于2组,且术后躁动和恶心和呕吐1组少于2组。异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丙泊酚,易于引发不良反应。异氟醚对手术室环境及手术人员的健康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应用全麻手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各种生理反射和功能恢复快,可以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起到了良好的镇静、镇痛的麻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 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 人在麻醉前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蛛网膜下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 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部手术,如兰尾炎、半朋板摘除、外痔、肛瘘等。禁忌症: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3.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最常见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 腰部和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均为禁忌。 4.疼痛的临床分类有哪些⑴按疼痛程度分类:①轻微疼痛;②中度疼 痛;③剧烈疼痛。⑵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痛;②慢性疼痛。⑶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②深部痛。 5.慢性疼痛诊治范围有哪些①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②颈肩痛和 腰腿痛;颈椎病、颈肌筋膜炎、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症;③四肢慢

性损伤性疾病:滑事囊炎、狭窄性腱鞘炎;④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⑤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性脉管炎;⑥癌证疼痛;⑦心理性疼痛。 6.简述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基本原则:①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 ②口服给药,一般口服药为主;③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地 按时给药;④个体化用药,应根据具体病人和疗效给药。第一阶梯,轻度时,选用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第三阶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是吗啡。 7.术前情况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 手术;②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术。 8.简述术后缝合切口拆线愈合情况分类。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 拆线,下腹部、会阴部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脐部、背部手术后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日拆线,减张缝线14日拆线。拆线时记录切口情况可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②可能污染的切口(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切口;③污染切口(III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切口。切口愈合也分为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