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词十五首 汪超华

诗词十五首 汪超华

诗词十五首  汪超华
诗词十五首  汪超华

诗词十五首汪超华

1寓意立定中华做超人,心胸似海容万物。自尊自信存浩气,自强自立奔千里。

自律自爱淡世俗,自学自用独风采。自得自悟无穷尽,自善自忍乐天地。

2忆君四月大地偷芳香,借诗与谁共国赏?萍水相逢一面迎,天地情缘同本根。

昨日千山追梦里,虚怀若谷天下行。滴水穿石功自成,但君乘风展鹏翅。

3三江游三人游三江,冬日似春日。水亭谈闲话,粼波惹人眼。斜阳观江流,落红染满江。群鸟凭空飞,试欲谁比高?三江风光美,胜过江南游。

4 观江晨星迎下听江涛,缕云缕雾似飘舞。微风微光暖人心,我寄虚浮与岷江。

一日渡尽三年月,梦里梦外追忆梦。万物为师学不穷,问心无愧无不为。5野行东映山水西为画,万里青云随风追。影行野间步步在,自欢自娱无限醉。

6 水磨十月水磨枫叶舞,午光洒照暖人心。年少轻狂无一技,岁月已逝徒羡人。

三年求学半成空,胸无成竹徒自苦。寒路客心何处归?丈夫志行万海里。7发誓二十年前无一智,闻鸡起舞发誓学。史哲文法日日诵,月月十五大反省。

脚踏实地做学问,运用之妙存一心。不达目的誓不休,二十年后名天下。

8 登山寒路萧萧人茫茫,自恨行藏梦难归。空谈纸术谋天下,二十多载空而为。

博通史哲明世情,千古诗词尽杰豪。沉沙往代埋英风,谁劝雄心醉寂寥?9自嘲唐诗宋词世人晓,尔君能否作一首?地位权利不爱我,山水田园是我家。

清风明月邀我游,万水千山为谁醉?两袖清风一生正,正气热血回肠在。

10赏画中舟天弓映江流,日日奔不息。月寒照万里,江滚一舟行。

夜人终不眠,一鱼跃水戏。大江载岁月,谁言一人心?

11离去苦苦苦,人生路,刀光剑影相伴随;美美美,人生梦,开天辟地创绝迹。

冒风雨,闯四海,法思益精壮少志;克重难,见真招,功名齐驾尽德智。

美人泪,勇士倒,一滚江水生人杰;狂沙吹,将军征,一扫西北沙漠狼。

天地情,英雄梦,浩瀚宇宙谁主宰?饮长恨,吞白露,忠孝仁义定乾坤。

论文章似诗似词非诗词,似生似灭非生灭。春夏秋冬日日复,酸甜苦辣人人品。

传诵千古皆真文,岂能粉饰扮古人?行云流水大文章,为国为民大丈夫。

13论诗谁言作诗难?作诗本不难。一日诵一首,五十成诗王。

我行我素人,作诗有何难?作诗难上难,泪笑与谁解?

14功名功名难所建,日月存千古。几时浩气征,多少青史留?

天地谁争风?英雄遗沙场。但时埋愁绝,不使徒草魂。

15夜卧半夜人不眠,梦回古中月。杜甫草堂在,不见当年人。

川中多留名,犹属孔明人。长江落日流,天地一人行。

草庐生俊杰,一肩挑日月。赤血报祖国,生死谁与共?

追问人生

对生命的追问每个人来临时生命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神圣而每人离去时生命却是如此的衰微、如此的朽烂

童年的憧憬怀着快速长大的心愿而编织着生命的魅力从而燃烧着希望的激情

少年的奔跑怀着稳定矫健的步伐而歌唱着未来的赞歌从而充满着喜悦的盼望

已逝的人生季节而如今却无比的怀念多少遗憾多少伤感只能默默埋藏在心底

新的历程又起航而命运的归属却在何方迷茫迷茫迷茫我呼唤着我的梦想在哪里我的人生谁主宰

看着那遗失的岁月迷惑的脚步不是无可挽回的遗憾而是孕育未来新生的摇篮

而沸腾的热血青春的理想不是一段简单的路程而是一生执着奋斗的旗帜

我热情高歌着选着智慧追随智慧选着使命追随使命

那奋斗的勇气青春的使命不是一份简历能够描述的

那自信的天空理想的使命不是一段时光能够消磨的

那智慧的永恒寻觅的真理不是一张文凭能够决定的

那肩负的责任牢记的使命不是重重困难所能压倒的

愿你愿他愿她愿我愿人人因拼搏而快乐愿人人因使命而伟大

爱情诗歌12首

1假如我是一个骗子

我的爱人假如我是一个骗子我要骗你我一定要骗你我的爱人我要骗你我要无缘无故的骗你让你每时每刻都陪在我的身旁让我为你歌唱与祝福让你聆听我的心声我的爱人我要骗你我要骗你一心一意让你的情你的爱只留在我的世界里让你偷走我的灵魂我的爱人我要骗你我要骗你无忧无虑让你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让我倾听你的呼唤与声音让你的爱与我的爱永远连在一起我的爱人我要骗你我要骗你相亲相爱让你感悟爱情感悟真爱让我分享你的快乐与悲伤让你的爱与我的爱永远融合在一起

2假如我能自由选择

我的爱人假如我能自由选择生命我愿生命每个阶段与你同存共同记录着我们的历史我的爱人我愿童年与你相遇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歌声笑声与我们相伴我的爱人我愿少年与你奔跑一起成长一起憧憬让希望梦想与我们相随我的爱人我愿中年与你拼搏一起奋斗一起创业让事业功业与我们

相在我的爱人我愿老年与你登山看日出辉煌看日落壮观让记忆回味与我们永存

3种子

在苍老悠悠的岁月里留下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它随风而飘落结下了一份缘缘来梦也来我醒着你也醒着让年华留下一段记忆缘去梦也去我依然醒着而你却睡着了一颗最炽热的心也无法消融你冰封的心一份最赤裸的真爱也无法打破你幻想的沉睡而你曾说过的话我们在一起就一起去爬地瓜也只能成为遗憾中的遗憾而你曾说过的每个字就正如那粒蒲公英的种子在我的血液里四处飘散留下一道又一道的伤疤一直到我生命的终点

4梦见你

我又一次梦见你从梦中醒来而一切在悄然在发生变化眼泪一秒又一秒地滚落着泪光闪烁着思恋回顾涛涛人生那编织生命的魅力那燃烧热血的曙光那承载心灵的承诺却浮沉无形无影的情海浪潮一波紧接着一波那构造腾飞的梦却被岁月洗礼得干干净净未留下一点影子只有你永恒的脚印

5追问生命

在被遗忘的岁月里错过了与你不易擦觉的机遇错过了与你相伴的机遇错过了与你有缘的机遇在色彩缤呈的人生里生命的赞歌那样壮丽那样宏伟永恒的生命之光那样新魅那样奇妙献给真爱的一生那样自然那样壮烈在月映万川的角落里带着破悴的心我悲壮的回归也迎着太阳之光我赤裸的回归对生命的追问你留给我了一份最美的记忆

6我的爱人

我的爱人你的痛苦是我的耻辱帮助你是我的天职坚持与你同在是我终生的命运让那无情的字带着我无私的心飞向你的胸怀我的爱人你的快乐是我的追求爱护你是我的使命永远陪在你的身旁是我最大的梦想让那无泪的遗憾带着我的思恋融入你的灵魂我的爱人无时无刻我都爱着你想着你我的爱人无始无终我都忠情忠贞于你我的爱人无怨无悔我都等着你盼着你

7雨中

我的爱人多么希望在微雨中我们一起散步公园漫步田野踏步山间走过每一片土地我的爱人多么渴望我们一起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路畅所欲言一路笑声不断走过每一寸土地我的爱人多么盼望在中雨中我背着你你撑着伞我们相互鼓励着坚定着信念稳步向前直面未来我的爱人多么期望在大雨中我们心相印爱相应紧抱着真爱勇往直前直面生命

8下雨天

又下雨处处一片朦胧而记忆随着缕缕微雨悄然化开想到了那黄昏一个人久久在风雨里回味与你在一起的泪与笑独自屹立在山顶对你千山万水的爱对你千丝万缕的情却无法打开你的心扉也无法抑制住埋藏心底的思恋而随着夜幕降临悄悄地离开静静地一步一步朝着回家的路走在黑茫茫的路上人时不时有一种即将被滑倒的感觉而在爱情的沉淀中眼前时不时有你模糊的余影

9笔记本

双手捧着日记本轻轻地一页一页地翻着看着上面的文字我的眼泪一颗又一颗地滚落下来每一个字都勾起对你深深回忆与你在一起的时光多么美好有你相伴的日子多么幸福而如今······回眸那短暂的历程时光悄悄地来却是匆匆地离去人是轻轻地走却是静静地回忆而流失的岁月也无法冲淡对你深沉的记忆

10谱写爱情

上天有情大地有爱而我的爱人我永远的爱人让我们共同谱写那美妙的爱情那甜蜜的爱情我的爱人我相伴的爱人让我们共同开创那童话的爱情那圣神的爱情我的爱人我至死不渝的爱人让我们共同完成那爱情的承诺那爱情的使命伟大的爱情神那永恒的真爱那爱情的七色彩虹请保佑我们让我们终生相伴相依

11命运的安排

命运的安排让我在不经意间爱上了你你成为了我的黎明与黄昏让我充满一个又一个对你的幻想令我如此对你沉醉与迷恋上天的玩弄让你无法走进我的怀抱你成为了我的挂念与煎熬令我如此对你苦恋苦思爱情的美好让我走进了你的心里你却不知你却只留在我的梦里令我充满内疚与无奈时空的变化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结局而我却傻傻期待与你同在不在乎结局我永远的爱人真心祝你生活美好同在一片大地上你似乎会偶尔记得我对你一颗真诚的心只少了几分甜言与密语对你深沉的爱只多了几分豪情与状言我永远的爱人愿你一生幸福平安

12每天

我的的爱人你是自由自在的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当你飞累了我愿作为树枝为你支撑当你飞困了我愿作为树叶为你停靠当你不想再飞了我愿作为你的窝温暖着你我的爱人每天刚增开双眼你的影子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每晚刚闭着眼你就伴随着我沉浸在思恋的梦里我的爱人偷偷的爱上了你不管多少年我对你的祝福会化作蓝星点点闪耀在日暮闪耀在晨曦闪耀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天

高考语文:诗歌综合赏析 提高练习(最新)

诗歌综合赏析提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A。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答案】(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道边修竹水潺潺”,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诗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劳歌 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十五从军征(1)

《十五从军征》教学反思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的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十五从军征教学反思。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65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词的意思,弄懂诗意的基础上,采用“画—读—想—议—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建构起诗中生动的情境画面,感知人物形象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两个问题:问题一:诗人是如何描述老人返乡历程的?问题二:造成老人悲惨一生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一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战争有个准确的理解,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成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反思《十五从军征教学反思》因为只有学生充分的感知、感悟文本内容,才会有自己的发自内心的阅读体验,才能真正达到与文本的交流。我采用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表露自己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

二、展开想象,营造意境 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实行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久。让学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个村子的凄凉。我引导学生想象老兵走进“家”里边所看到的惨不忍睹的画面;让学生想象了老兵小时一家虽穷,但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场面;让学生想象了老兵悲哀的动作、神情,以及对战争的控诉;体会到了古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合作探究形成水平 我自始至终都是以一名学生的学习伙伴姿态出现,每一个教学环节,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获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使用,形成水平,如:理解词义时,先让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尝试着自己解决,最后记下自己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或问同学解决古诗中不理解字词的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自觉应用。 四板书新颖凸现主题 本首诗的主题是为了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围绕老人的返乡经历描述了三个画面,即:回家前,归途中,回家后。在描述返乡历程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抓住了细节描写。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主要从这三个画面入手,对每个画面采用的描写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家对语文古诗词的答题是否还有疑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给高三学子带来帮助。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家对语文古诗词的答题是否还有疑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给高三学子带来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当堂达标题

十五从军征当堂达标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冢.()窦.()雉.()舂.()羹.()饴.() 2.《十五从军征》节选自,由代所编。被称为“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的两篇是为与。 3.默写。 ,。,。 二、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 4.对《十五从军征》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服役六十五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惨遭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凉;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5.作者返乡的经历如何?情感有何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6.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7.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zhǒnɡ dòu zhì chōnɡɡēnɡ yí 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3.(1)兔从狗窦入(2)采葵持作羹(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4)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4.C 5.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心茫然。 6.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意近即可) 7.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人民身受其害,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意思对即可)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 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 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 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 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 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 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 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 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 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 首诗的评价?为什 么?请结合诗句说说 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 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 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 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 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 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 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 的景象+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 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 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 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 了…,各有什么寓 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 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 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 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 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 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 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 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 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 (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 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 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十五从军征》教学反思

《十五从军征》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本首诗我预设用一课时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按照“激趣阅读---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我感到得心应手,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 2、学生能够切实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寻找原因,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给予了充足的机会,教给了方法。主要表现在: ①初读诗歌后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②理解词义时,先让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尝试着自己解决,最后记下自己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这一环节中 ③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久。让学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个村子的凄凉。让学生想象老人一边做饭,一边会想些什么,体会老人此时绝望的心情。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等。这样的机会就为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 3、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了诗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在想象的基础上对学生又进行了拓展训练,想象六十五年前老人家中的情景,对比想象加深对市局的理解。 5、能顺学而导在高潮处揭示课文主题。 6、最后让学生发表对战争的看法,提升主题。 能达到此预设效果的原因是:首先朗读是我教学本首诗贯穿始终的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我的朗读训练设计有梯度:初读,正确、流利;再读,理解词义;又读,明白诗意;反复读,体会情感。最后是运用了多种指导朗读的方法:①教师范读。②重读重点字词。③边读边想象画面。④根据内容变化语气、语速、语调。⑤最主要的是教师充满激qing的渲染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中。 教学中所显出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我与学生没有完全融在一起,交流不是很默契。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不断地在修改自己的教案、课件,但仍然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思维习惯掌握的不透,使有些课堂预设效果不佳。这时,我切身地理解了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要备学生,所有的借鉴都要与自己的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学生交流联想时,预设用第一人称讲述,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删掉这一环节,有点可惜。当堂应达到背诵全诗的任务没有落实,课堂环节不太紧凑是我最大的弱点,以后还需不断研究。 我执教的《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

语文《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版本一: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八.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 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 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版本二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xx——xx(一、二) xx——xx词 六、作业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板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板2018年的古诗鉴赏题中,课内外结合考查的趋势非常明显,今天万朋教育小编分享给大家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板,一起学习哦!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版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古诗鉴赏提纲

古典诗歌鉴赏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鉴赏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有所偏废。要记一些鉴赏的术语,尝试一些答题的模式。围绕三点: 1.读标题。诗歌标题与诗歌内容往往紧密相连,考生若能带着标题来读诗歌,可能事半功倍。 2.读作者。(见“评价作者观点态度”)3.读类别。(见“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4.读注释。5.读诗眼(题眼)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我们把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词或句叫诗的眼目,即“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因此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鉴赏古代诗歌。 那么,如何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抓住关键词找“诗眼”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他们在诗歌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②把握重点句找“诗眼” ③注意确认诗歌体裁,从而把握“诗眼” 一般地说,五言诗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诗多为上四下三,五言诗一般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另外,近体诗中,绝句类诗的“诗眼”往往在后两句;对于律诗而言,由于律诗四联起、承、转、合的特点,往往尾联两句即为“诗眼”所在。 6.读问题。 (1)以题带读。 (2)严格按照指令,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几问几答,先问先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3)弄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从问题入手,找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后搜集相关信息,酝酿答题。另外要关注作品中的“典故”,语言的倒装,读懂诗眼、意象。 (5)观点与理由相结合。答题不要空想,一律要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6)评价要恰当。不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7.读内容。要注意: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意性等,分析时应该重视;把握诗歌,看名词,知道写;注意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写。 提问方式: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常用语如: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生动形象,极富美感。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十五从军征(小学语文六年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十五从军征(小学语文六年级)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十五从军征(小学语文六年级)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班级情况 我所在班级共有31名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13人。整体上学生学习风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呆板,个别学生学习不求上进,大多数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不多,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 2.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学习本篇课文,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体会古代兵役制的残酷性。 三、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二首》其中之一。这首诗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也同时说明了作者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关心劳动人民。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实录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实录 一、引入 1、师:今天我们将进入“战争”这个单元,说到战争你会想到谁? 师:说到战争,我们眼前总会出现一个个的英雄人物,或英勇善战,或神机妙算。我想,学完今天的课文会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战争,齐读课题 生:十五从军征 二、初读 1、交流部分重点字词读音、解释: 师:昨天孩子们已经按要求预习了课文,老师要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吗?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2、师:下面老师想听听大家读课文了,请翻开书。(生读) 3、了解乐府诗及叙事诗 师:这首诗选自汉乐府,能说说你对乐府诗的了解吗? 师:乐府诗有很多来自民间,没有确定的作者,咱们这首十五从军征就是这样。还记得咱们以前学过的一首乐府诗吗?出示《江南》生读。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恬静、

悠闲;可今天这首十五从军征呢?一样吗?对,不一样,它不是写景的,那是写......(生答)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很多诗,它是一首叙事诗。(板书) 4、理解诗意,理清线索: 师:那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谁来为我们讲讲?(生讲全班读诗)师相机板书,理清线索:年老回家(准备)——回家路上(听到)——走进家门(看到、做)——走出家门(看、泪) 5、感知人物形象 师:孩子们读得很流畅,看来都赞同他的讲述。请孩子们结合诗意再读课文,告诉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首诗,这个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悲” 1、师:大家的感受不约而同,都是凄惨悲凉,(板书悲惨)。那现在就跟随你的这种感受,跟随着这位老兵,和他一起踏上回乡之旅(出示自读提示:再次默读课文,细细品味文字想象画面,找出带给你悲惨凄凉感受的词句,做好批注。) 生:默读,批注。 2、汇报分享 第一句

诗词鉴赏万能模板

诗词鉴赏万能模板(一):90%题目都是这套路,让你抓住每一分 教育2015-11-13 11:45 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初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表达技巧是经常出现在题目中的一种类型,这种题型不仅仅是出现在古诗词的鉴赏里,还会出现在很多现代文的鉴赏题目当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答题呢?

[命题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3·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示例] 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家可以先试着做一下,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解题答题的思路,然后再看答案,检查一下自己思维方向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解题指津]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即

古诗二首(第七单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翰——凉州词 六、作业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教后记: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更多阅读答案尽在实用资料阅读答案专题。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完成6 7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阿,语气助词。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7.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 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

中考语文专题题库∶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古诗欣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答案】 1.明丽(日暮)怀乡 2.示例:托想空灵: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寄情高远: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3.示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理解景色特点要抓住相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画面。理解作者情感,要抓住作者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堪称“托想之空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之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可谓“寄情之高远”。 3.本题属于主题性默写题。抓住默写主题“地名”,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借其它表现战争苦难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5、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十五从军征”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征”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战争的残酷。第二环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冢累累”“家凄凉”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老人的角度揣度他的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考前快看!

抒情方式 1 ?诗歌在抒情方式 上有何特点?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 样抒发感情的?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 简要赏 ①先确疋诗是直接抒 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 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 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 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 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 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 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 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 感的抒发显得… (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 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 +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 析。

析。 思想感 情 观占八、、品 评 1.本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 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 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 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 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 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 诗词感情(作者心情) +理由(能 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 +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 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 析。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 这首诗的评价?为什 么?请结合诗句说说 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 (内容形式?整体局 部?表现手 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 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 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 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 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 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 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 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 含乂+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 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 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 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 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 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 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 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 (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 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 了(意象)的 (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 (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 某)表达作用。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设计理念: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一、激趣导入师: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军到了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师板题《十五从军征》,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意会读(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师:在读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出的,意思是被征到军队里打仗。师: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1:我想知道是谁在15岁的时候去打什么仗?2:他为什么要去打仗?2、师:这是一个80岁的老兵的回家经历师范读(配乐)师: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是呀,悲呀,惨呀)你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同学们可以借用工具书给它注上拼音。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3、师:在预习中,除了字音,还有哪些词不太理解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决。(生在小组里交流) 以提出来。1:我想知道舂是什么意思?2:就是把谷类放进器皿里捣碎。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2:我用的是查工具书的办法。 管课文后面没有注释,但我们也能想办法了解到词语的意思。3:我还想知道什么叫做旅葵、旅谷?4:在这里,旅是野生的意思,旅葵就是野生的葵菜,旅谷就是野生的谷子的意思。5:贻是什么意思呢?6:贻就是给的意思,文中指老人煮好了了饭菜去不知道给谁吃。4、师: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试着说一说) 意思?1:一个人在15岁时应征去打仗,80岁才回到家乡。路上遇到乡里人,便问:我家还剩下哪些亲人?那个乡里人说道:远远望过去,松树和柏树相连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老人回到家里,看见野兔在狗洞里爬进爬出,野鸡在房梁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间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围绕着一簇簇野生的葵菜。老人捋了几把野生的谷子舂成米做饭,采几把野菜煮汤算是菜,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却不知道还能给谁吃。老人走出家门望着东方,泪水洒落在征衣上。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1、师: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生: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1:我觉得他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