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评审管理过程

评审管理过程

评审管理过程
评审管理过程

评审管理过程

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修订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4)

3.职责 (4)

4.术语 (4)

5.同行评审过程 (5)

5.1进入准则 (5)

5.2输入 (5)

5.2.1小组评审 (6)

5.2.2单人评审 (7)

5.2.3日常检查 (8)

5.3退出准则 (9)

6.决策评审 (9)

6.1进入准则 (9)

6.2输入 (9)

6.3流程 (9)

6.4退出准则 (11)

7.相关资料 (11)

1.目的

用于对项目评审过程的各类活动进行指导,以提高评审效率和评审效果,并确保评审遗留问题得到跟踪至关闭。

2.范围

此过程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各类评审活动。

3.职责

4.术语

采用的方式。

5.同行评审过程

5.1进入准则

1)要评审的产出物已经完成。

5.2输入

1)待评审的产出物

2)评审指南

5.2.1小组评审5.3.1.1过程流程图:

5.2.2 单人评审

5.3.2.1 过程流程图:

5.2.3日常检查

5.3.3.1过程描述

日常检查是一种非正式的同行评审方式。

由项目经理指定相关检查人对阶段产出物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问题记录在《日常检查记录》中,作者根据《日常检查记录》中的问题对产出物进行修改,修改结束后,将修改后的产出物提交给检查人进行验证修改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修改的内容

不合格,再由作者进行修改,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5.3退出准则

1)评审或检查发现的问题得到修改并验证通过。

6.决策评审

6.1进入准则

1)决策评审材料就绪、评审人员就绪

6.2输入

1)决策评审所需的材料。

2)评审指南

6.3流程

6.3.1流程图

6.4 退出准则

1)《决策评审报告》发布完成。

7. 相关资料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图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 1. 概述 本流程目的 描述公司产品研发的管理流程。通过本流程的实施,确保研发方向正确,阶段目标清晰,项目过程可控,从而确保按照预期计划完成产品研发和上市销售,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产品:指公司研发的、在市场上可以单独销售的系统。我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以ASP 方式运营的软件系统和服务。 2、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创意开始,到产品退出市场的全部过程。 3、产品项目:为研发产品的某个版本,有一定的进度、资源、质量要求所作的暂时性 的努力; 4、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策划开始、到项目结项为止的时间周期。产品项目生命 周期一般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部分阶段; 角色和职责 1、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和组织协调。与产品项目相关的主要职 责包括: 1)负责产品定义,找到市场需求、目标客户和销售卖点; 2)进行产品各版本的规划,下达产品项目的研发任务; 3)在产品项目过程中,负责需求管理和总体进度控制,确保产品按时发布; 4)在产品项目研发的同时,产品经理组织完成“产品包装与销售支持”工作。 2、产品项目经理:负责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的统筹安排、任务跟踪和组织协调。在产品 项目生命周期中,向产品经理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1)接受产品项目的研发任务,组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工作的统筹安排; 2)组织产品实现,确保产品满足规划; 3)负责产品项目的任务跟踪和组织协调。对于进度、需求或设计的变更,提出变 更申请;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跨部门沟通,并组织、协调资源解决。 3、产品项目组成:一般包括如下角色 1)产品项目经理:负责产品项目组的统筹管理; 2)需求分析工程师:负责需求分析; 3)UI设计工程师:负责页面设计; 4)架构设计师:负责产品的总体架构设计; 5)系统集成工程师:设计产品的系统部署方案,搭建系统部署环境; 6)开发工程师:负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配合系统的技术发布; 7)测试工程师:负责随测和版本测试,验证产品符合性; 8)系统配置工程师:搭建测试环境、验证安装文档、提供产品盘,配合系统的技 术发布; 9)运维工程师:编写产品的部署或升级计划,完成产品的技术发布,反馈使用中 的问题。 4、产品团队组成:产品团队除了包括产品项目组的所有成员,还包括如下角色: 1)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团队的统筹管理; 2)公司高层领导:制定产品战略,提出市场方向; 3)商务人员:协助市场需求调研;组织产品销售和用户培训,收集并反馈用户意 见和建议;

需求管理过程

需求管理过程 本文件属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印或传播。 2008-1-31发布 2008-2-18 实施

文件建立/修改记录

目录 1 简介 (4) 1.1 目的 (4) 1.2 适用范围 (4) 1.3 背景描述 (4) 1.4 术语表 (4) 1.5 参考资料 (5) 2 总体描述 (5) 2.1 概述 (5) 2.2 职责分工 (5) 2.3 结构描述 (6) 3 活动描述 (7) 3.1 需求培训 (7) 3.2 建立需求跟踪矩阵 (8) 3.3 维护需求跟踪矩阵 (9) 3.4 检查一致性 (10) 3.5 采取更正行动 (11) 3.6 需求变更管理 (12) 4 附录 (13) 4.1 附录A-相关过程 (13) 4.2 附录B-相关规范、指南 (13) 4.3 附录C-相关模板列表 (13)

1简介 1.1目的 制定需求管理过程的目的是管理产品和组件的需求,识别需求与项目计划及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有效地控制需求变更、以及跟踪需求的演进,指导项目组管理需求。 1.2适用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软件项目,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1.3背景描述 无。 1.4术语表 ●软件需求:用户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得到某一目标所需的软件功能。 ●基线:基线是经过评审和批准的配置项的集合,其作用是明确划分项目各阶段,确定各阶 段的结束点。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基线有需求基线、开发基线、发布基线等。 ●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简称CCB,是确定配置基线,评估、批准 变更,并保证已批准变更的实施的组织。 ●需求变更:需求变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客户、高层和开发人员。因此,无论哪一方面提 出需求变更的要求,都应当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需求变更通常包括三项内容:新增需求、修改需求、删除需求。每一种变更都可能影响到其他需求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变更时需要利用需求跟踪记录。 ●需求跟踪:需求跟踪主要是跟踪需求及其实现之间的一致性,需求跟踪通过管理需求跟踪 记录来进行。在需求的阶段已经建立了需求跟踪记录,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填写需求跟踪记录,将设计、开发和测试等阶段产品与需求进行一一对应。同时,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变更时,都要检查需求跟踪记录是否需要进行变更。需求跟踪是分布在各个开发阶段之中的。 ●涉众:专指所有会受到项目结果重大影响的人。要有效地解决任何复杂的问题,就会涉及 到满足不同涉众的需要。涉众通常会对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因而必须用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许多涉众都是系统的用户。其中许多涉众只是系统的间接用户,或者只受到系统所影响的业务结果的影响。还有许多涉众是系统的经济型买主或支持者。了解涉众的组成及其特定需要是开发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典型的涉众有客户(或客户代表)、用户(或用户代表)、投资者、股东、生产经理、买方、项目经理、设计人员、测试

管理制度及流程图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工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加强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切实做好项目工程的“四控”(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控制)、“两管”(合同和信息管理)、“一协调”(组织协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述的项目工程管理是指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从工程设计、报建、施工、验收直至保修期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 三、工程管理部为公司工程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 第二章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确定根据公司制订的项目开发计划(或项目开发方案),工程管理部按公司相关制度或规定负责办理有关项目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比选、签约过程的工作。 一、设计单位的确定: 1、根据政府规划国土部门关于对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实行招投标的规定,结合公司《项目发包管理制度》的规定,由公司项目发包领导小组比选确定2-3家设计单位为意向设计单位 (根据项目需要可以酌情增加设计单位)。工程管理部再依照公司有关设计意图发出书面邀请函,邀请确定的意向设计单位参与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设

计; 2、通过对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比选,由董事长初审,股东最终确定开发项目的设计单位; 3、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由工程管理部代表公司与最终确定的设计单位办理《项目设计合同》事宜。 二、施工单位的确定: 1、参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关于对工程项目施工实行招投标的规定,结合公司《项目发包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和施工投标单位对项目方案优化情况,同时根据项目公司有关管理权限界定之规定先由项目公司评标小组比选,项目土建总包单位由董事长初审,股东最终确定,分包施工单位由董事长最终确定即可。 2、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由工程管理部代表公司与最终确定的施工单位办理《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事宜。 三、监理单位的确定: 1、根据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关于对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实行招投标的规定,结合公司《项目发包管理制度》的规定,同时根据项目公司有关管理权限界定之规定由项目公司评标小组比选,再由董事长初审,股东最终确定项目工程监理单位。 2、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和经股东最终确定审定

知识产权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

1 目的 为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之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使管理方针、目标持续得到改善。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 3 术语及定义 3.1 管理评审:内部管理体系评审,以确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 4 职责 4.1 体系部:负责本控制程序的制定、修订,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 4.3 总经理:负责组织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5 程序 5.1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5.1.1管理评审由总经理定期组织,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估。 5.1.2每年至少一次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5.1.3管理评审实施前,管理者代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目的、评审时间、评审内容和评审所需资料的准备等。经总经理审批后,由体系部在实施管理评审前两周向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放. 5.2管理评审相关内容 (1)知识产权方针的适宜性、有效性; (2)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新一轮目标分解计划; (3)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改进建议; (4)资源需求; (5)企业经营目标、策略及新产品、新业务规划; (6)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及风险评估信息; (7)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8)体系(内、外部)前期审核结果; (9)以往管理评估及内审评估的跟踪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10)体系运行问题经验采集表 (11)绩效考核情况 5.3评审会议组织 5.3.1由总经理或其指定代理人主持,各部门经理或主管参加. 5.3.2会议主要议程如下: (1)管理者代表作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报告或年度分析报告; (2)各职能部门汇报本年度管理情况和/或目标实现情况; (3)研究分析提交的书面评审资料; (4)提出管理评审结论的意见。

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

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 目录 一、全过程管理总体要求 (2) 二、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2) 三、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流程 (3) (一)项目策划阶段 (3) (二)工程前期阶段 (3) (三)设计阶段 (7) (四)招投标阶段 (8) (五)工程施工阶段 (9) (五)工程施工阶段 (10) (五)工程施工阶段 (11) (六)竣工验收阶段 (16) (七)后期管理 (17)

一、全过程管理总体要求 对项目的投资、质量和建设周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向招标人提交可行的项目前期和后期的管理工作计划以及完整的建设管理服务档案资料,组织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及综合验收,并使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在办理完相关产权证书后移交给招标人。 二、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三、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流程 (一)项目策划阶段 1、组织策划机构和业主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2、组织进行项目策划报告的技术经济论证; 3、根据项目策划书,组织进行立项报批工作,并取得立项批文。(二)工程前期阶段 1、工作内容 1)办理用地土地、规划、环保、抗震、人防、消防、园林绿化、 市政等全部手续; 2)组织完成测绘、日照分析、环评、交评、景观等工件; 3)组织完成“三通一平”; 4)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及施工许可证的申领工作; 5)完成工程合同以及其他各类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合同签订前 须征得招标人的同意); 6)完成并办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其他手续。 2、工作流程 图1:工程前期工作流程 3、涉及部门及要求

本项目报批流程及相关审批程序、审批时间、应交纳的规费 建设项目前期报批流程表

程序文件流程图

目录 8.2.3.4 a. 质量手册编号 (3) 8.2.3.4 b. 程序文件编号 (3) 8.2.3.4 d. 质量记录编号 (3) 8.2 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4) 8.2 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5) 8.3.2 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6) 8.4.2 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7) 8.5.2 6.10 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8.5.2 6.10 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9) 8.5.2 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1) 8.5.2 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2) 8.6.2 A 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13) 8.6.2 B 类纠正措施 (15) 8.6.2 C 类纠正措施 (16) 8.7.2 《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17) 8.7.2 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18) 8.7.2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19) 8.8.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20) 8.9.2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21)

8.9.2 培训程序流程图 (22) 8.9.2 考核程序流程图 (23) 8.11.2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24) 8.11.2 策划依据 (25) 8.12.2 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27) 8.12.2 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28) 8.12.2 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29) 8.13.2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30) 8.14.2 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32) 8.15.2 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33) 8.17.2 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34) 8.18.2 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35) 8.19.2 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36) 8.20.2 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37) 8.21.2 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 (38)

需求管理过程

软件过程标准 需求管理过程 V1.0

修订记录

目录 1目的和范围 (1) 2术语简称与解释 (1) 3进入准则 (1) 4退出准则 (1) 5阶段交付产品 (2) 6文件使用者 (2) 7过程流图 (3) 7.1过程 (3) 7.1.1需求收集与获取 (3) 7.1.2需求评审 (5) 7.1.3需求变更管理过程 (6) 7.2过程描述 (7) 7.2.1需求收集与获取过程细则 (7) 7.2.2需求评审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3需求变更管理过程细则 (8) 7.3验证机制 (9) 7.4度量 (9) 8活动职责矩阵 (10) 9参考资料 (10) 10附件 (10)

1目的和范围 本过程的目的在于为公司实施与需求相关的方针提供指南。该过程对所有公司负责需求采集的项目适用,也适用于那些客户在自行采集需求时需要帮助的项目。 2术语简称与解释 总经理:简称GM,指公司总经理,具备法人代表资格。 副总:简称VGM,公司的一种职务,指公司副总。 项目经理:简称PM,公司的一种职务,一般由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人员承担,负责项目的管理活动。 项目负责人:简称PL,项目组组长,临时性职务,负责项目的开发活动,如无变更,生存周期与项目生存周期相同。 需求分析人员:简称RA,通常由项目组中成员承担此角色,可以是项目负责人也可以项目组中其他人员。 软件设计人员:简称SD。在公司一般指系统分析员和程序员(包括高级程序员); 在项目中指项目组中的设计人员。 软件质量保证:SQA,一种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在公司通常也用SQA代表质量保证活动者,目前由公司品管部执行此活动。 配置管理员:简称CC,在公司中负责所有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3进入准则 进入准则如下: ?来自客户的关于需求的文档经过公司审批; ?来自客户的标识有意进行某个项目的信函,并且经过公司审批; ?总经理对内部项目的授权,有相关文件(文档)表明是经过审批的;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 附注:满足其中任何一种条件均可。 4退出准则 退出准则如下: ?SRS的文档已准备好,经过评审和批准。

质量体系文件评审记录表.doc

质量体系文件评审记录表 受审核方名称 评审依据:ISO 9001 合同号评审日期 评审内容符合性评审说明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质量方针 质 质量方针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量 方 质量方针是否承诺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针 质量方针是否提供了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质量目标 质 所有相关的职能和层次是否都制定质量目标 量 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目 标 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是否编制了文件化的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质 质量手册是否阐述了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量 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了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手 册 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表述 质量手册是否包含了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编制的 支持性文件的清单 记录 是否包含了需编制ISO 9001 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是否编制了文件化的文件控制程序 是否规定了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否充分 文 是否规定何种情况下需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 件 控是否规定了识别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方法 制 是否规定了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的控制方法 程 序是否规定了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的控制方法 是否规定了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的控制方法 是否规定了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的控制方法

是否规定了对所保留作废文件的标识方法 是否编制了文件化的记录控制程序 是否规定了记录标识的控制方法 记 录 是否规定了记录储存的控制方法 控 制是否规定了记录保护的控制方法 程 是否规定了记录检索的控制方法 序 是否规定了记录保存期限的控制方法 是否规定记录的处置的控制方法 是否编制了文件化的内部审核程序 是否规定了内部审核的职责 是否规定了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 是否规定了策划内部审核方案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与重 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内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部 审是否规定了在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审核过程的 核 客观性和公正性 程 是否规定了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序 是否规定应保持内部审核的记录 是否规定如何报告审核结果 是否规定了被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及其发生的原因 是否规定了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报告验证结果 是否编制了文件化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是否规定了不合格品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合 是否规定了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予以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格 品或交付 控是否规定了处置不合格品的方法 制 程是否规定了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包括所批 序准的让步)的记录 是否规定了应对纠正后的产品进行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QC080000:2017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含流程图)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含HSPM)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寻求改进机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含HSPM)。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含HSPM)的定期评审,必要时可以对HSPM单独进行评审。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及《管理评审报告》。 3.3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及《管理评审报告》。 3.4品管部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安排和相关记录的保存,组织相关人员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 3.5各部门负责按《管理评审计划》准备并提供本部门相关的管理评审资料的输入,制定并实施与本部门相关的各项改进措施。 4控制程序 4.1管理评审的频次 4.1.1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4.1.2当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管理评审。 4.2评审人员 4.2.1由总经理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品管部做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4.2.2管理评审通常由总经理、副总经理、质量管理代表和各部门及品管部负责人参加。 4.2.3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参与管理评审的人员。 4.3管理评审计划 4.3.1品管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经质量管理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在实施管理评审的前1周,由品管部将《管理评审计划》发给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相关人员。 4.4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 a)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顾客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b)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满意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结果、顾客投诉的结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建设工程项目全流程

基建文件可按下列流程形成:

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合同文件。 开工文件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其他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和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一)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二)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市场需求管理

市场需求管理流程(初稿,待评审) 1、目的 市场需求管理是所有其它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创新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适应市场变化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基于市场的创新集中体现为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具体实现方式是将核心业务划分出一个个产品及解决方案包(Offering),并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产品及解决方案包需求(OR,Offering Requirements),再将包需求转化为设计需求(DR,Design Requirements),然后通过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实现和满足客户需求。 市场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流程和相关的方法,通过多渠道多手段的需求收集,建立市场需求库来管理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包需求,并将选定的需求反馈到市场管理流程和研发流程,为市场需求分析、市场管理、产品规划、研发投资决策和业务盈利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2、概念定义 包需求(OR,Offering Requirements):站在客户视角用客户化语言描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侧重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系统外在行为,具备可验证的描述和说明。 设计需求(DR,Design Requirements):在包需求及产品概念和可选技术方案基础上,通过系统工程方法对功能、性能、质量、成本、进度等进行权衡和分析,确定产品功能、性能及技术规格可接受的参数范围,是用技术语言描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系统内在行为,具备可测试的参数。 中长期需求:时间跨度在6个月以上的市场需求; 短期需求:时间跨度在3到6个月内的市场需求; 紧急需求:3个月以内的市场需求; 客户定制需求:单个客户或某类客户的特殊需求; DFx需求:指可靠性、可测试性、可制造性、可安装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市场需求; 产品缺陷:产品在设计、实现及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项; 3、角色定义 产品管理团队(PMT):由跨功能部门(市场/营销、研发、销售、供应链、财务、质量)重量级代表组成的业务管理团队,承担市场管理、产品规划、市场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团队(RMT):属于PMT的需求管理子团队,承担市场需求的管理和决策; 需求分析团队(RAT):是跨功能部门的小组,由系统工程师、研发、市场营销、销售、制造、采购、技服、质量等各领域专家组成,承担市场需求的分析; 需求管理员(RMO):负责RMT的事务性工作,包括需求管理对外接口、《市场需求收集表》的接收管理、需求管理IT系统的操作等; 销售项目需求管理接口人(CCM,需求承诺经理):属于销售、行销或技服团队的成员,在销售项目投标团队中承担需求管理角色; 系统设计组(SDT):承担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系统设计,包括技术可选方案评估、规格定义、设计需求、总体技术方案、关键技术、测试方案等; 系统工程师(SE):作为系统设计组的Leader,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总体技术负责人,是产品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计划管理流程图

计划管理流程图

计划管理行为准则

1.协调供需、综合平衡 2.一手保障供货,一手控制库存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4.前瞻性是计划人员的重要特征 5.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灵活处理计划变更 6.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杜绝越权签批计划;所有签批的计划必须符合计划管理办法,并经过审批; 7. 经常到基层单位、库房、等相关部门走动,了解基层相关信息,了解基层对计划的需求。

计划管理办法 1.1.1 总则 1.1.1.1 计划管理的作用、目的、意义 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纳入计划当中,统筹谋划,超前管理,有利于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1.1.2 计划管理的内容 按计划期限划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计划内容划分:日常计划、补充(专项)计划。 1.1.2 计划管理流程

1.1. 2.1 计划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分矿、科队、班组三级进行管理。经营科是全矿计划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各职能部室是专业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各部室、区队(车间)、班组是计划执行单位。 1.1. 2.2 为保证全矿计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队、车间和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计划管理人员。 1.1. 2.3 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坚持“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 1.1. 2.4 补充(专项)计划是矿生产经营计划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计划一经下达,各部门、各区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全面完成。 1.1.3 计划的编制、下达 1.1.3.1 年度计划是本年度各项工作的的行动纲领,是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年度计划的制定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平衡”的方法进行编制,即:由矿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按照“管什么业务,测什么指标,制定什么措施”的原则,各部门负责编

需求管理系统要求规范说明书V1.0-20140412

需求管理规范说明数据产品事业部-生产部-采集部

文档履历

发布范围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术语及定义 (2) 3.1需求管理 (2) 3.2需求获取 (2) 3.3需求列表 (2) 3.4需求状态 (2) 4.执行准则 (2) 5需求管理过程 (3) 5.1需求过程所涉及工作 (3) 5.1.1需求定义 (3) 5.1.1.1需求获取 (3) 5.1.1.2需求分析 (4) 5.1.1.3需求说明 (4) 5.1.1.4需求验证 (6) 5.1.2需求维护 (6) 5.1.2.1需求基线定制 (6) 5.1.2.2需求变更 (7) 5.1.2.3需求跟踪 (9) 5.1.2.4需求状态 (10)

1.概述 需求管理,需要明确需求管理流程,并对每个相关部门所应有的责任与权利进行界定,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使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发挥有效作用。 需求管理不是项目前期的一个环节,而是贯穿整个项目的关键流程。在具体进行需求管理时,应该着重注意明确职责避免缺位、需求应分层沟通和确认、分步实施和先易后难的原则。 2.目的 为了阐述清楚一个项目需求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考虑。保证项目执行的质量、进度、需求的完整与可追溯性。保证业务需求提出者与需求分析人员、项目执行人员、验收人员及其也相关利益人对需求达成共识。 3.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范只适用于数据产品事业部-采集部需求管理人员。 4.术语及定义 4.1需求管理 是一种获取、组织、并记录项目所产生或接受的技术性、非技术性需求,以及组织项目的需求。 通过需求管理能够管理所有的需求变更、维护需求与项目实施过程的关系、识别需求与工作产品间的不一致,使客户、与项目团队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达成并保持一致。 4.2需求获取 是业务规划部门依据需求方提交的业务需求,经过分析、整合、加工而形成的按系统、分功能抽象记录的需求概述。它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用户需求编写的依据。 4.3需求列表 是需求分析人员依据需求条目,通过分析,按照需要实现的目标点组织编写的需求清单。 4.4需求状态 指某时间点上反映出的需求问题情况。 5.执行准则 1、必须列明需求条目 2、必须列明用户需求列表 3、需求一定要进行分类 4、需求需分优先级

27.双体系管控措施评审记录1010

“双体系”控制措施评审记录表

记录人:

车辆寄售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国家《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经双方充分协商,现甲方将以下车辆寄存在乙方公司,并委托乙方代为销售,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特订协议如下: 一、车辆情况(若为多辆,可填写《寄信车辆明细表》): 车主姓名:车辆号牌:______________ 车辆型号: 车架号:_____________车身颜色:行驶里程:______________ 二、经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车辆的销售价格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若销售过程中实际价格低于此价,乙方必须事先与甲方电话协商确定。 三、寄售时间为___天,即_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四、乙方须查阅甲方出示的车辆手续并预留复印件备查:□登记证书、□行驶证书、 □附加税证、□钥匙、□商业险保单、□交强险保单 五、甲方寄售予乙方之车辆,甲方必须具有完全合法之处分权,否则因此产生的纠 纷及不良后果由甲方负责;甲方提供一切有关该车之证件,对证件的有效性、合法性、准确性负全部责任,并保证该车辆可以过户转籍。 六、甲方将该车辆寄售于乙方之时起,在此之前该车的一切交通违法或未按时缴纳国家相关规费引起的罚金、滞纳金及由此引发的相关一切责任、费用均由甲方负责。寄售成功后,买方提取该车辆之时起所引起的一切交通事故或违法行为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与甲方无关。 七、寄售成功后,该车辆的过户费由__方负责,乙方协助买方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八、寄售成功后,甲方需支付元作为乙方的服务费。 九、甲方将车寄售于乙方期间,乙方有义务保管好车辆,在此期间若因乙方责任引起的车辆损坏由乙方负

生产过程管控流程精选文档

生产过程管控流程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 . 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生产效率与品质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确保产品满足客户要求。 2 . 范围: 本程序试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 职责: 本车间编制《生产计划表》。 技术部制定产品《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表》及生产夹治具的制作,仪器、设备的调试:负责生产工艺指导及异常的分析处理。 品质部负责制程巡检、成品出货检验、产品老化和首件的确认;负责生产异常处理后的改善结果确认。

生产部根据业务下发的《生产指令单》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进度表》,把任务落实到每一天。 4.定义: 无 5.程序内容: 制程控制 5.1.1 车间物料员根据订单、备料单开取《领料单》到仓库领取订单所需物料。 5.1.2 生产前车间制作首件并交品质部确认合格方可生产。按照《首件确认流程》处理。 5.1.3 车间按《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排线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把控,确保产 品符合品质要求,产能标准。 5.1.4 产线仪器、设备的作业参数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设置。 5.1.5 产线检测仪器必须保证在校正合格期限内,按照《仪器校正管理程序》处理。 5.1.6 生产前物料出现欠料异常,则按照《生产计划控制程序》处理。 5.1.7 生产中设备出现异常导致产品缺陷或无法继续生产,按照《设备保养管理程序》处理。 5.1.8 生产中如出现生产工艺问题,按照《制程检验控制程序》处理。 5.1.9 车间各段生产必须按照《生产计划表》的要求完成。

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评审报告及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运行情况评审报告 2019年10月12日

一、评估目的及范围 (一)评估对象 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范围为:1.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变更情况;2.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3.各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4.风险告知情况。5.隐患排查频次、内容;6.隐患治理是否到位。 二、评估依据 1、《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303号) 3、《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4、《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字〔2017〕194号) 5、《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 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2883-2016) 8、《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 9、《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10、《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1、《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1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三、“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评估情况 (一)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变更情况 公司近1年来,设备设施、作业活动风险点无减少、增加,通过运行情况来看,风险点排查全面、无遗漏,确定合理。 (二)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 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到位,在日常运行中,公司员工及各层级注重对危险源识别、管控,确保消除隐患,近一年来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实现了生产安全。 (三)各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基本情况。各风险点管控措施基本到位,确保风险点有效管控,未发 生生产安全事故。 2.存在问题:在运行中,因设备老化等原因,存在设备线路穿管损坏、 防护罩螺栓松动等工程技术措施不到位,未按规定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安全警示标志损坏等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员工安全知识掌握不全等教育培训措施不到位,生产中部分员工未佩戴安全帽或佩戴不正确等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 3.改进办法:(1)进一步明确安全检查、设备维护责任人,建立安全 检查台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隐患排查记录表,设备维护台账等记录表,如实记录。(2)每半年对安全警示标志进行集中维护、更换。(3)增加教育培训频次、学时,保证班前安全教育时间,增强教育培训效果。(4)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日常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四)风险告知情况 设置风险告知牌,对风险点等级、危险源、管控措施进行告知。制定了2019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进行2次双体系知识培训,确保风险告知到位。另外,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明确安全员、保卫人员责任,对进入厂区人员,及时告知存在风险。

管理评审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管理评审制度 1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能力要求,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3C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评审。 3职责 3.13.2提出 3.33.44 4.14.1.14.1.2a b c d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 )评审依据; f )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审核、服务质量 b c d e f g 4.3 4.3.1 /3C 4.3.2 4.3.3 4.4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组织结构、过程

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服务质量的改进,对现有服务质量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服务质量、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需求等。 4.5.2会议结束后,由运营管理中心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关企业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 4.7 4.8 5 5.1 5.2 5.3 5.4 5.5 6记录 6.1 6.2 6.3 管理评审制度流程图 ?

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

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

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 目录 一、全过程管理总体要求 (3) 二、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3) 三、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流程 (4) (一)项目策划阶段 (4) (二)工程前期阶段 (4) (三)设计阶段 (8) (四)招投标阶段 (9) (五)工程施工阶段 (10) (五)工程施工阶段 (11) (五)工程施工阶段 (12) (六)竣工验收阶段 (18) (七)后期管理 (19)

一、全过程管理总体要求 对项目的投资、质量和建设周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向招标人提交可行的项目前期和后期的管理工作计划以及完整的建设管理服务档案资料,组织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及综合验收,并使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在办理完相关产权证书后移交给招标人。 二、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序号工作 阶段 工作内容成果文件 1 决策 阶段 需求分析;项目策划;立项报批 项目需求分析文 件;项目策划报告; 立项批文 2 工程 前期 办理施工期的各种报批手续相关部门批文 3 设计 阶段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相关设计成果文件 4 招标 阶段 工程、监理等及货物采购招标 中标通知书;相关 主管部门批文 5 工程 施工 阶段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 信息管理 计划文件;执行总 结 6 竣工 验收 阶段 协调、组织竣工验收验收批文 7 后期 管理 在规定的工程质量保修期内,负责检查 工程质量状况,组织鉴定质量问题责任, 督促责任单位维修 相关产权证书

三、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流程 (一)项目策划阶段 1、组织策划机构和业主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2、组织进行项目策划报告的技术经济论证; 3、根据项目策划书,组织进行立项报批工作,并取得立项批文。(二)工程前期阶段 1、工作内容 1)办理用地土地、规划、环保、抗震、人防、消防、园林绿化、 市政等全部手续; 2)组织完成测绘、日照分析、环评、交评、景观等工件; 3)组织完成“三通一平”; 4)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及施工许可证的申领工作; 5)完成工程合同以及其他各类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合同签订前 须征得招标人的同意); 6)完成并办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其他手续。 2、工作流程 图1:工程前期工作流程 3、涉及部门及要求

需求管理规范 (5)

摘要 根据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理论和思想,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包含多个过程域,软件研发过程改进离不开任何一个过程域的改进。软件的需求管理是这众多个过程域中比较早开始的,是整个软件范围界定的过程,它的成果是软件执行的依据和基础。软件的需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富有经验性的工作,需求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需求管理过程的改进在整个软件研发过程改进的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从软件研发过程中的需求管理过程去研究软件研发过程改进中的重要的需求管理改进过程。立足于软件研发过程改进的复杂性七命题,成功为某企业制定了一套优化的需求管理过程规范。 关键词:需求管理过程改进软件研发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 theory and ideology, in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R & D domain contains more than one process,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y one domain can not be improved. Demand management software, is the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domains as early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is to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entire software process, its results are based on software and infra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software is a complex and rich empirical work, the success of demand manage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projects, demand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is crucial.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R & D management process needs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R & D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demand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process. Based on the softw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 of Proposition 7, the success of an enterprise has developed a set of demand management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norms. Key words: Requirement Management Process Improvement Software R &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