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五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五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五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七讲居住区规划设计

?什么是居住区?

?居住区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居住区由哪些要素组成?

本章的内容将带我们走进人们自己的家园——居住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一来探索,来解答。

主要内容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实践及理论发展

?邻里单位

?居住小区

?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

?我国的居住区规划实践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基本概念

?居住区构成与规模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居住区规划指标与成果表达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实例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实践及理论发展

1、邻里单位:19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而提出。

2、扩大小区: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

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共服务设施设在扩大小区边缘,使居民有多种选择。

3、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大楼,可节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居住综合区:居住与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以节省交通时间,缓解交通压力。

5、社区:既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按社会学解释,社区指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提出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强调居住者的社会文化及地域归属感(居住区则物质形态)

住区:是对上述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

6、我国居住区规划实践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概念、指标、内容、建筑、环境、方法、成果、案例)

一、基本概念:

居住区: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3-5万)相对应,配有一整套叫较完善

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

活聚居地。用地50-100ha。配设中学。

居住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1.5万,教材为5000-10000)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用地10-30ha(规范上没定,有书为10-65ha,教材为10-20ha),

配设小学。

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成,0.1-0.3万人,用地4-6ha

规划结构: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居住组团

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区小区——居住组团

二、居住区构成和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

选择用地位置范围、确定规模、场地现状分析、确定规划结构、拟定及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筑、布置道路和停车场、用地竖向规划设计、外部环境及绿地设计、市政工程设施设计、计算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等。

居住区构成:地+物+人

1、用地组成: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用地+其他用地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和。

合理间距是指:前后界线以日照间距的1/2计,左右以消防距离计。如与绿地相邻:没有明确界线时则住宅长边以住宅高度1/2计,两侧以 3-6米计。与公共服务设施相邻:以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边界为界,如公共服务设施无明确边界则按住宅要求即合理间当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楼时:按各占面积比例分别计入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当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则计入公建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当有明显界线如围墙时按界线计算,无明显界线按建筑基底占地及建筑四周实践所需利用的土地划定界线,包括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道路及停车场按道路红线、停车场实际占地计算,宅间小路及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用地内的专用道路不计入内。

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小区的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

小区道路——划分组团的路,路面宽6-9米

组团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3-5米

宅间(前)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不小于2.5米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不包括满足住宅日照间距之内的绿地如宅间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住区范围内的绿地。

其他用地:规划区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如城市干道、其他单位用地(坐落在本居住区内但不属于本区)、保留的自然村(农村性质用地)或不可建设的用地。(不参加用地平衡)

2、居住区规模

三、居住区设计要点:

(1)设计理念:什么样的设计观会有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和结果。不仅是在一块土地上盖起一些房子、修几条路、铺几根管子,也是创造(或带来)一种生活形式。

(2)确定结构:采用几级结构及布局形态如中心式、围合式、轴线式

(3)住宅选型或设计:除满足建筑本身的要求还要考虑布局形式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获得尽可能的容积率、低密度、高绿地率、好的空间形式

(4)公共设施配置:可依“千人指标”分级配置(指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用来确定配建公共建筑数量的定额指标。一般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详见413页,其中中学一般在居住区级配、托幼在组团中要配)重点在中小学托幼的布置(位置及布置形式),设施宜集中形成区中心(内容及位置布局: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在用地中心,好景观处,部分布置在入口处。同时考虑中心绿地形式),公共中心的建筑造型设计及整体环

境设计是居住区艺术格调的重点。另要考虑公建配置相应的停车位(如公共中心:0.3车位/100m2建筑面积、商业中心0.3车位/100m2营业面积、医院及门诊所

0.2 /100m2建筑面积、饮食店1.7等)

(5)道路布局形成空间骨架:划分地块形成住宅组团、各级中心。道路应分级设置(四级:区级(20~30米)、

小区级(10~14米)、组团级(4~6米)、宅间小路(2.6米)。布置时应结合地形、通而不畅。避免过境交通穿越、不宜多出口通向城市干道,出口间距应大于150 米,住宅与公交站应小于500米,设尽端其长度应小于120米,尽端应设12×12米回车场。处理好人、车交通系统、并配建足够的停车场、库(指标各地区制订)。

(6)绿地设计:由公共绿地——如居住区公园(面积1公顷左右)、小区游园(面积0.5公顷)、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组成。设计应满足绿地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组团0.5m2/人、小区(含组团)1 m2/人、居住区(含小区) 1.5m2/人)、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区不低于25%)。道路交叉口处不应种高大乔、灌木,以免影响交通安全。

(7)住宅规划:不仅是平面的好看图案,也形成了空间形态,是建筑群体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要满足科学性(结合地形与实际环境现状、朝向、通风、采光、日照、防火、防盗、防地震、防交通事故、抗干扰——防噪音,其根本方法是控制声源、方便生活、可识别性强、环境舒适、增强交往、产生归属感、经济——如采用综合楼形式及设置东西向住宅、美观等)。布局方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四种基本方式(各基本形式中又有多种具体变化形式)。组合方式:有成组成团式(一般是数栋纯住宅围合一个小院形成组团)、成街成坊式(多以商住综合楼形式沿街布置)、整体式(将住宅或住宅结合公建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整体)。

空间组织:将住宅、公建、道路、绿化、小品(围墙、花架座椅、台阶、挡土墙、灯具、水池等)等要素用形式美法则(对比——如韵律——形式的重复高低层结合、比例——建筑高度与院落进深的比例在1:3左右等)有机地组成建筑群整体,由于住宅数量多,一定要注意整体性,不可过多变化(如住宅类型不宜过多、住宅的组合方式不宜过多层数变化不宜过多、色彩不宜过多、材料类型不宜过多、屋顶形式不宜过多等)。

建筑(住宅、托幼、中小学、社区医院、商业服务、社区中心、会所、售楼处等)住宅建设:据建设部公布的《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05年全国

房屋建筑面积为164.51亿M2,其中住宅107.69亿M2,占65.46%

人均住宅面积26.11 M2,户均面积83.2M2,住宅私有率81.62% 居世界第一。

住宅设计要点:

1、层数:

各类别墅

1-3层:低层

2-6层:多层(6层及以下且入户平台到地面距离小于16米可不设电梯) 7-9层:中高层

10层以上:高层

2、类型:

(1)套型:一室户、二室户等或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二厅等

(2)交通组织:单元式(一梯几户)、走廊式

(3)空间形式:平面型、错层式、跃层式、跃廊式、复式

(4)住宅形状:条形、点式(T形、工字形、十字形)、组合形等(5)综合楼:公建在下(一层或数层,住宅在上)

3、房间组成:公共楼梯间、过厅(玄关)、客厅(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盥洗间(可独设或与卫生间结合)卧室(主卧、次卧、儿童卧、工人房等)、书房(可独设或以卧室代替)、储藏空间(壁柜、吊柜等,现少用)、其他。

4、发展过程:混合居住——独立居住——功能齐全——追求面积——追求

品质——追求个性——追求文化——智能、节能、生态、环保、低碳——?

5、Townhouse:原意指沿街联排而建的城区房屋,面积150-200m2,独门

独院,所谓有天有地,介于公寓和别墅之间。也称联排别墅。

6、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即办公与居住合一。低的房子。高的部分做起居室,低的部分做餐厅、厨房、卧室等。现在与跃层混叫。

8、跃层住宅:一套住宅中有两个及以上楼层。即现在人们常说的复式

9、loft住宅:LOFT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但现在所谓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个含义诞生于纽约SOHO区。 LOFT的内是高大而敞开的空间,具有流动性、开发性、透明性、艺术性等特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LOFT 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艺术时尚。在我国,北京的798艺术区,昆明的创库,上海的田子坊、M50,杭州的LOFT49等都是有名的LOFT艺术区。 loft住宅以多元的纵向空间有机叠加,在有限的建筑面积里面,最大限度的丰满了居家生活的内容,简单说就是一套住宅中有多个空间层。

(8)环境小品设计:包括建筑小品(休息亭、售货亭等)、装饰性小品(雕塑、壁画、花台等)、公用设施小品(电话厅、垃圾箱、指示牌等)、市政设施小品(水泵房、变站等)、工程设施小品(台阶、挡土墙、堤岸等)、铺地(人行道、车行道、广场等)、游憩健身设施小品(戏水池、健身器材、桌凳等)。

(9)技术经济分析:主要有用地平衡表、技术经济指标、总造价估算、定额指标。用地平衡表:四类用地各占多少比例(%),按教材458页规定计算各用地面积(注:按“资料集”及其他书,居住区以道路为界时没提“城市干道或公路”,只说“城市道路”,是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在计算公共绿地时,块状、带状的绿地其宽度应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方可计算入内)。技术经济指标:总户数、总人数、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各项建筑面积、住宅平均层数、人口密度、居住区总建筑密度、居住区总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密度)、住宅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

(详见460页,这些概念一定要记住并会计算

居住区用地指标:两类,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和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

用地平衡表格式

用地平衡表计算技巧:先计算居住区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

再用住宅用地=居住区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因为这几类用地中住宅用地地块多、形状各异甚至不规则,计算很复杂。

绿地计算

规划总用地范围的确定:

1)教材p458:居住区以道路为界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则以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则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工程组成:建筑工程(住宅、公共建筑、市政设施用房等、室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管线等)

(概念)指标:

日照间距系数:1、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外墙面最小垂直距离)与遮

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2、理论上应通过计算,目前绘图软件有此功能,一些地区如衡

阳采用简单操作——直接给定比值,要求按给定比值布局。檐高也简单采用层数乘以3米。

3、理论计算值为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要求,不同方位有不同折减。详见右表:

建筑高度:

平屋顶:

国标——室外地面至檐口或女儿墙顶

深圳——女儿墙高度小于1.5米时不计,按室外地面至屋顶面层高度;

女儿墙大于等于1.5米时同国标。

坡屋顶:

国标——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

深圳——屋面坡度小于45度时,按室外地面至坡屋顶檐口的高度;屋面坡度大于45度时按国标。

计算间距时上海规定的建筑高度计算

按右图:

关于间距上海还有很多细节规定如低层住宅间、高层住宅间、非居住建筑间等。在今后具体工作中,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定,如对于高层又分点式、条式,24米以下、以上等有不同要求。

住宅层数计算:

住宅总建筑面积

平均层数=

住宅基底总面积

教材p460有数据及计算错误

住宅总层数:顶层为2层的跃层,只算1层;中间层的跃层或顶层3层及以上的跃层则按实际层数计算。若中间层有通向室外的且有消防疏散之用的出口,则层数可从此出口算起。(此条对7层或住户入口层距室外地面超过16米时要设电梯的限制有用)商住楼或住宅中有超过3米层高的空间,其层数用这类空间高度除以3,余数大于等于1.5米时则计1层,小于1.5米不计。如低层商店层高4.5米则按2层计算。住宅按层数分类:低层1-3层、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及以上。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地面总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用数值表示如1.5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用%表示如30%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间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即道路绿地、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面积总和÷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用%表示如30%。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居住户数,用%表示,不应小于10%(30%-50%)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

位数量÷居住户数,用%表示,不宜大于10%。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用比值表示如1:3等。

规划成果:

图纸:

1、分析图:

(1)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包括人工地物、植被、毗邻关系、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等

(2)基地地形分析图,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

(3)规划设计分析图,包括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系统、公建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

2、规划设计图:

(1)规划总平面,包括用地布置、住宅布置、公建及居住区中心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停车设施及绿化布置等

(2)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包括住宅及主要公建的平、立面,透视图等 3、工程规划设计图:

(1)竖向规划设计图,包括道路竖向、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定位、室外土石方工程、地面排水等

(2)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布置,采暖地区增设供热管线

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和模型:

(1)全区鸟瞰或轴测图

(2)主要街景立面图

(3)社区中心、重要地段及主要空间节点平、立、透视图

文本包括现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设计依据、设计任务、设计理念、特点、

方法、各工种针对设计图纸内容的详细说明、技术经济指标等

详见实例

规设计方法:

1、场地现状分析:

(1)现状分析:对各类现场设施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植被、农

田、水塘等加以确认,分辨需保留、利用、改造、拆除、搬迁的项目。确定用地的区域位置关系、地位作用、道路交通、环境设施、建筑形式、地域风貌等。

(2)高程分析:按相同的等高距,将等高线以递增或递减方向分成若干组,并

以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区分,以显示基地的高程变化,最大高程与最低高程部位及其高差。为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如水塔应选在较高处。

(3)坡度分析:一般将地面分为三个档次

一类用地——10%以下,对建筑、道路布局影响不大

二类用地——10%~25%,对建筑、道路布局有一定影响

三类用地——25%以上,对建筑、道路布局有较大影响

按上述分级,分别将基地内相应的坡度地段以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区分,即成坡度分析图。

(4)坡向分析:将地形图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坡向,以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区分,即成坡向分析图。将等高线四个方位45°切线交点分别连线,两相邻连线间的地段为相应的坡向。计算机作图。

外部空间设计基本理论

住宅小区规划(周边式)

10、错层住宅:地面有一定高差

11、高层住宅

12、单身公寓式

13、老年(疗养)公寓

14、巨型住宅

15、新院宅

16、乡村住宅

17、商住综合楼

探索、探索,不为功利只为天下寒士之庇护,再探索

居住建筑特别奖——土楼公舍

背景:2008年奥运场馆的“地标性”、“象征性”与“5.12汶川大地震的悲惨性”,让一些有志、有职业道德、有公民良知的人开始从热闹的房屋建设中冷静下来思考建筑质量、公民空间权利、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等。2008年10月

21日由《南方都市报》联合多家建筑专业媒体举办了首届“中国建筑传

媒奖”评选活动。由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在广州设计的“土楼公舍”——

一种解决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的探索——获得居住建筑特别奖

获奖感言:

解决低收入人群居住,土楼只是个开始首先感谢<南方都市报>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各位提名人对我们的支持.我想土楼公舍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可能跟它的特殊背景有关系.实际上,土楼公舍最开始是万科地产一个很有趣的想法,土楼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过去在中国南方很普遍,能不能把它演绎成一种现代的居住方式,尤其是适合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形式?

《新建筑》2009,3

组委会特别奖——谢英俊(台湾)

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

第二章 1.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人口规模为主要指标)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一般情况下。我国所在地区纬度越低的南方城市,或选用住宅层数越高,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其用地规模越小。 2.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①住宅用地 1.居住区用地②公建用地 ③道路用地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④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内容) 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则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②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

则。 ③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⑤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 5.基础资料依据:(P32页) ①政策法规资料项目(城市规划法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绿化以及工程管线等有关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等) ②人文地理资料项目(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 ③自然地理资料项目(地形图、气象、工程地质、水源) 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排水、防洪、道路交通、供电等) 6.现状、区位分析(P34页)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一、容积率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二、居住区入口 (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 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 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 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 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 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 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 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有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基本的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因素,主要有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素,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多面广,而且在体现城市面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住宅应布置在居住区内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在不同的气候区,住宅布置应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于住宅的影响,如日照、通风、保温、除湿、防风沙等。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的居住区。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配套建设的。所配套建设的项目多少、面积大小及空间布局等,决定着居住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设置,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三)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1、邻里单位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使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居住综合体 :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它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居住区用地构成: 4、居住区: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所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相应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 居住小区: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小区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结构等级: ⑴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⑵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⑶独立组团结构 6、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⑴“中心式”布局形态: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了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⑵“围合式”布局形态: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 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⑶“轴线式”布局形态: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空间轴线 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⑷“隐喻式”布局形态: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或建筑与环境的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 ⑸“片块式”布局形态: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 ⑹“集约式”布局形态: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 7、套型的功能空间设计: 套型功能: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套型构成: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炊事、便溺、洗浴储藏及户外活动等功能空间 8、 幼儿园: ⑴远离各种污染源,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功能分区合理,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转折的环境空间。 ⑵托儿所、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 ⑶应该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⑷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杂物应与幼儿活动场地隔开,并设专用入口 ⑸活动室容纳人数为30人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净高2.8~3.1地面材料宜用保暖,弹性地面,墙面所有转角做成圆角,门窗坚固耐用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IfTTR Vfm-GCCK UlMrVTFPSJ TY OF 5CIFNCE ? TT 亡K屮址>网+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 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 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 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 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 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范本

?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宁波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今我国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居住小区,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内的居住小区的设计还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宁波地区的10个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对比,归纳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收集可用的成果资料,一方面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实例对比等方式展开研究,从对比某方面(如容积率)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关联入手,通过对各小区特点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经验。 关键词:居住小区设计;对比;体验感;小区空间

一、调研背景 调研对象和目的 调研意义 二、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介绍 印象外滩 雍华府 中央公园 城市之光 兰园 欢乐海岸 翡翠华庭 金域传奇 公园里 三、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的分类对比及小结 四、结论

一、调研背景 调研对象和目的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侧重点在对这十个小区进行“控制变量”式的对比。这十个小区建于不同的时间段,为不同公司开发,自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理念,致使他们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本文的调研目的是对这十个小区进行可观描述,在对它们的相关资料搜集筛选之后,进行主观的分析评价,对比某方面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及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对它们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对比与讨论。 调研的意义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住户的体验,多数人在买房时关注的多在于户型、日照、地段等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品质则不大关注,而公共空间的品质决定了小区的活力。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差,邻里关系本身就不容易建立,所以设计人员有必要将好的生活理念用设计表达出来,来指引人们走进更健康、更亲密、更有活力的生活。一个好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意义总结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建立,增强社区内活力。 小区内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有效地激起住户的逗留欲望,为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不同户型可面向不同收入不同层次的人们,让小区内的文化更加多元,增强小区内部活力。 第二,与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利用周边资源。 小区良好的布置可以让小区与周边有更好的互动,与周边形成一个整体,可更好地利用周边资源。 第三,为住户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讲义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讲义 绪论 1新城市主义10大原则: 1)适宜步行性2)连接性3)混合实用性和多样性4)混合居住5)有品质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6)传统的邻里结构7)增加密度8)精明交通9)可持续性10)生活质量 居住区的规划编制 1居住区规划编制程序分为五个阶段:1)项目准备2)现场踏勘与资料搜集 3)方案阶段4)成果编制5)上报审批 2居住区规划编制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项目准备: 1)熟悉规划任务书或标书,了解项目背景情况(项目定性) 2)生态、康居、文化、定位以及规划目的等 3)验收和了解项目所具备条件(一是确定基础资料是否完备和适用,二是看是否有超出常规要求) 4)根据项目类型、项目规模、难易等因素编制出项目工作计划和技术工作方案(包括规划步骤、策略、进度安排以及阶段目标等内容) 5)确定团队构成,强调与委托方沟通协作 (2)现场踏勘与资料搜集: 1)实地考察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状况,调查用地内地质、防洪防灾、防震以及交通等状况,尤其是重点搜集整理规划区域内文保单位、古树名木以及特殊用地的状况 2)对规划项目以上层次的规划等相关内容需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背景性认识(区位、文脉、风俗、生活习惯、传统空间形态、城市历史、人口以及建筑物现状等) 3)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搜集和了解规划用地相关资料以及使用者的意愿 4)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资料要核实,不足的信息要弥补,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和合理的规划目标 方案设计: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阶段一般经过构思、协调、修改、反馈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建筑造型,总体的平面布置以及技术经济指标,通常需要两次及以上的反复调整,这个阶段的关键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方案初设:合理、科学、按规范 ●方案研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成员、建设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对各个初步方案进行集体讨论或专家 评议,总结各方案利弊,缩小选择范围与可能性,并就一些规范原则问题作深入探讨和交流沟通 ●方案修改及完善 ●意见反馈 (3)成果编制: 1)原则上已经其建设为重点,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成果编制内容和深度一般按照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2)规划成果一般包括两部分: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就居住区规划而言,其成果就是规划说明书和图纸(主要图纸:区位图、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竖向规划图、绿地规划图、工程管线网规划图以及效果图若干) 3)对规划有重要影响的问题要有委托方提供的文字资料作为依据附在成果文件中,分清责任 4居住区规划编制的技术关键: 1)明确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 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遵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2、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卫生:空气环境,日照条件,水环境 安全包含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 方便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具体可表现在:居住区用地布局的合理、道路顺捷、车行人行互不干扰、充足方便的停车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布点合理、使用方便;为居民人际交往、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考虑为残疾人、老任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便条件。规划需充分考虑居民生活行为模式与特征、地方习俗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舒适舒适指健康的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3、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六项基本原则 ①邻里单位走位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④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 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⑥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 ①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②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③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居住组团的基本特征为: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地块不为小区道路穿越,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hm2。 6、将四五个或更多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这种住宅区被称为居住区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户,用地50-100 hm2。 7、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 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8、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9、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10、社区与住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①有一定的社会关系②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③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④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11、居住区与社区 城市居住区:一般简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定义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二章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第一节不同区位的居住区(农村型城市型郊区型) 居住区具有社会性和物质性 一、农村型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调研报告

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调研报告 ——静淑南里翰澜庭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部: 指导教师:

目录 1 调研大纲 (1) 1.1 调研小组成员 (1) 1.2 调研目的 (1) 1.3 调研地点 (1) 1.4 调研时间 (2) 1.5 调研方法 (2) 1.6 调研组织 (2) 2 区位分析 (2) 3 项目概况 (2) 3.1 基本信息 (2) 3.2 产品分布 (5) 3.3 路网结构 (6) 3.4 景观解析 (6) 3.5 配套设施 (7) 3.6 建筑介绍 (8) 4 小区周边情况 (11) 4.1 区外交通 (11) 4.2 小区周边配套设施 (12) 5 设计特点及不足 (17) 6 经验借鉴 (17) 7 结论 (18)

1 调研大纲 1.1 调研小组成员 组长:xx 组员:xx xx xx 1.2 调研目的 了解小区的规划、环境设计,小区的停车位设置,住宅的户型,住宅的垂直交通及水平交通,住宅的造型及立面,小区周边环境等。 1.3 调研地点 静淑南里翰澜庭,如图1所示: 图1 静淑南里翰澜庭位置图

1.4 调研时间 XX年XX月XX日到XX年XX月XX日 1.5 调研方法 查相关数据、实地调研、拍照分析 1.6 调研组织 表1 小组成员调查内容分工表 姓名负责调查的内容 2 区位分析 翰庭,择址于海淀清华东路,学院路北口,清华东路以北,石板房南路以南,东临学清路,西临静淑苑路。地处北京市西北四环至五环之间,紧邻轨道沿线。 静淑南里翰澜庭的四至范围:东至768厂家属区,南接768厂家属区,西到静淑苑路,北到静淑苑小区。 3 项目概况 3.1 基本信息 名称来由:因项目北临静淑苑,为保持地名的完整性,一级地名命名为静淑南里.又因项目位于学院路北端延长线学清路的西侧,为体现八大学院所在学院区的文化氛围,故命名静淑南里翰澜庭。 行政区划: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道 区域板块:中关村 方位:西北四环至五环 邮编:10008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居住区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方面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五、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工作条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活动的场所,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条件,使老人,残疾人能一样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应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重要问题。 六、住宅建筑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也易因此而造成住宅形体整齐划一、平淡单调。因而,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标准化与施工机械化的要求,同时也要结合规划用地特点,对建筑单体的选型、体量、色调等提出要求,并通过不同的布局手法、群体空间设计等,为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 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综合效益的高低,应是衡量和评价居住区规划设计优劣的综

居住区规划方法

居住区规划方法 1.关注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 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向城市周边和郊区。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 2.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群体空间自然成为指导性的依据和指标,它反映居住环境对社会性的考虑与满足。我们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建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元素,实现理想居住区的群体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住建筑设计。 2.1理想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模式 构成理想居住区的三个因素:区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这三项要素作为超越性概念表达的是实体与空间的模式。 区域性: 居住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居住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要形成居住区,首先要有一个空间范围,这里侧重于强调它的闭合性。构成区域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模糊,往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存在机制在于居住区主体的共同认同。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居住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 向心性: 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向心性是居住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使居住区开始发生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居住区内部就是混沌的。向心性是主体对环境的动力意向根源。人的空间以主体为核心。这种观念不仅作为一般组织化手段,还作为环境的参考符号而外射。在居住环境中,这种心理演变为居住区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决定了居住区生活的根本模式。居住区环境内向心性的存在是这种心灵结构的外化,具有公共化的特性。故与居住区的公共生活有强大的满合力。 有序性: 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共同生活的有机化。克服了主体的个人构成与共同生活的矛盾,是指居住区环境中各种序列的连续性,环境的断裂必然导致主体行为中的隔阂,这隔阂将削弱居住区群体交流活动。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居住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整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这时,主体的共同生活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这才是居住区共同生活的特性。因此,有序性的实质在于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行为的有机化。在各种有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主要表现在私密性空间到公共性空间的有序性,目前许多新居住区还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不利于居住区群体交流行为的形成。如有些居住区虽然规划了广场、花园、休闲空间,但缺乏亲和性,人气不足,人们往往喜欢蹲在不起眼的角落聊天,或干脆带着小孩到处游逛,也不愿意在一片硬地上数砖头。 这三者实质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区域性,自然谈不到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区域性也无法维持;失去了动力意向的有序性,动态结构自然消失。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居住区的有机存在,然

居住区设计说明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上的,并未给小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影响,也就是不实用,比如很多居住小区中小水渠等景观设计,就算是在很高档的社区也有水渠干涸的现象存在,还不如将其改成室外座椅,或者多种植一些能够美化环境的植物。所以,在规划的最开始我就摒弃了这些类似的设计,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 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 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 “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十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表11.0.1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表11.0.1 项目计量单位数 值 所占比重 (%) 人均面积 (平方米/人)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a▲-- 1、居住区用地(R)ha▲100▲ ①住宅用地(R01)ha▲▲▲ ②公建用地(R02)ha▲▲▲ ③道路用地(R03)ha▲▲▲ ④公共绿地(R04)ha▲▲▲ 2、其它用地(E)ha▲--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100▲ ①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②公建面积万平方米▲▲▲ 2、其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宅平均层数层▲--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ha▲--人口净密度人/ha△--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a△--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a△-- 住宅面积毛密度万平方米 /ha ▲-- 住宅面积净密度万平方米 /ha ▲-- (住宅容积率)-▲--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万平方米 /ha △-- (容积率)-△--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绿地率%▲--

拆建比-△-- 土地开发费万元/ha△-- 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元/ha△--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2、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2)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 (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 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 4)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 (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 (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 (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和满足本规范附录A第A.0.4条的规定; (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5)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6) 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 (2)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有面积计算。 7) 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本规范表6.0.5中机动车停车位控制指标,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的停车位,应按表11.0.2中相应的换算系数折

高端住区规划与设计设计要点

高端住区规划与设计——深圳星河丹堤案例研究 论文作者:陈方发布时间:2009-7-13 10:38:55 论文分类:130005 城市化与房地产文章来源:建筑学报2009/5 关键词:政府住房新政策;高端住区规划设计;深圳星河丹堤 论文提要:在政府住房供给政策调整及居民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的背景 下,高端住区开始面向更宽的市场面,从而在规划设计中体现 出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以星河丹堤为案例,从产品分布、规 划布局、自然生态、交通组织及自由住宅功能等诸方面进行分 析并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政与高端住区的背景研究 自去年初国家采取一系列控制房价的住房新政策(以下简称“新政)以来,高端住宅面临着来自市场、政府及公众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压力继而转化为对设计层面的更高要求。国外或其他地区住房供应采用政府及商业市场双轨供应,新政涉及的领域更多的是集中在政府津贴房,如香港、新加坡等与大陆类似人口及文化背景地区,均采用了公屋政策,用以平衡住房市场的高价格。而住房市场则成长为高端物业领域,其高昂的地价也从侧面补贴了公共用地的优惠土地成本。 新政的目标是希望居者有其屋,同时鼓励更多的人进入中产阶层。目前,高端住区虽然处于浪尖,但却有品质高端化的趋势,量减而质升,对高端产品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政,开发商往往采用以下方法来应对:充分升值30%的合法高端领域,灵活转换

70%的低端物业,认真研究低端物业的市场特征。 2高端社区规划设计的几种发展趋势——深圳星河丹堤案例研究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成长,新贵不断涌现的同时,作为基础的中产阶层正在扩大,其居住需求远远超越了新政的面积上限。原来仅仅面向富人的高端产品将面向这个新兴阶层。高端产品已初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别墅的外延不断扩大,出现了多种House复合形态。星河丹堤项目属于高低层复合型高档山水社区(图1),区内有独栋别墅Villa House、联排别墅Town House、空中别墅Loft House、台府别墅Terrace House等。 2.1高端住宅规划中的新城市主义理念 伴随着汽车私有化的进程,大量富有的城市居民乃至中产阶层开始从城市迁往郊区,这种现象称之谓“郊迁”,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与萧条,城市税收的锐减。为重振城市中心区,西方学者及城市行政当局提出了一系列的城市重建及更新计划,即“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运动体现了西方世界对于城市人文价值的一种回归与追求。在星河丹堤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要素: 1)公共城市界面的缔造(Urban Corridor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