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狱中上母书

狱中上母书

狱中上母书
狱中上母书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狱中上母书

作品作者:夏完淳

作品体裁:散文

创作年代:明

作品出自:《夏完淳集》 [1]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1],两易春秋[2]。冤酷日深[3],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4],以报大仇,恤死荣生[5],告成黄土[6].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7].一旅才兴[8[9]],便成齑粉[9],去年之举[10],淳已自分必死[11],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12],菽水之养无一日焉[13]。致慈君托迹於空门[14],生母寄生于别姓[15],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16],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17],下有妹女,门祚衰薄[18],终鲜兄弟[19]。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於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20],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21],生母托之昭南女弟[22]。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23],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24]。会稽大望[25],至今而零极矣[26]。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27],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28],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29]?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30],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31]。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32],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33],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34],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35],贤孝素著。武攻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36]。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37],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38],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39],视身若敝屣[40]。但为气所激[41],缘悟天人理[42]。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1]

编辑本段

作品注释

[1]严君:对父亲的敬称。见背:去世。

[2]两易春秋:换了两次春秋,即过了两年。作者父亲在两年前(1645)殉国。

[3]冤酷:冤仇与惨痛。

[4]复见天日:指恢复明朝。

[5]恤死荣生:使死去的人(指其父)得到抚恤,使活着的人(指其母)得到荣封。

[6]告成黄土:把复国成功的事向祖先的坟墓祭告。

[7]钟:聚焦。虐:指上天惩罚。先朝:指明朝。

[8]一旅:指吴易的抗清军队刚刚崛起。夏完淳参加了吴易的军队,担任参谋。

[9]齑(yī)粉:碎粉末。这里比喻被击溃。

[10]去年之举:指1646年起兵抗清失败事。吴易兵败后,夏完淳只身流亡。

[11]自分:自料。

[12]斤斤:仅仅。

[13]菽水之养:代指对父母的供养。《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14]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托迹:藏身。空门:佛门。

[15]生母:作者生母陆氏。是夏允彝的妾。寄生:寄居。

[16]溘(kè)然:忽然。从:追随。九京:泛指墓地。(见《礼记·檀弓下》)

[17]双慈:嫡母与生母。

[18]门祚(zuò):家运。

[19]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成句。这里指没有兄弟。

[20]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把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见《孝经援神契》)

[21]义融女兄:作者的姐姐夏淑吉,号义融。

[22]昭南女弟:作者的妹妹夏惠吉,号昭南。

[23]新妇:这里指作者的妻子。雄:男孩。

[24]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25]会稽大望:这里指夏姓大族。古代传说,夏禹曾会诸侯于会稽。于是后来会稽姓夏的人就说禹是他们的祖先。

[26]零极:零落到极点。

[27]西铭先生:张溥,别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死于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

[28]“大造”两句:大造:造化,指天。茫茫:不明。这两句说,如果上天不明,让明朝灭亡了,那么即使自己有后,也会被杀,终归无后。

[29]“有一日”四句:中兴再造:指明朝恢复。庙食:指鬼神在祠庙里享受祭祀。麦饭豚蹄:指简单的祭品。馁鬼:挨饿的鬼。意思是:将来如果明朝恢复,自己为抗清而死,纵或无后,也将万古千秋地受人祭祀,何止像普通人那样只享受简单有祭品,不会做饿死鬼呢?

[30]文忠:夏允彝死后,南明鲁王谥为文忠公。冥冥:阴间。诛殛:诛杀。顽嚚(yín):愚顽而多言不正的人。

[31]“二十年后”二句:意思是如果死后再度为人,那么二十年后,还要与父亲在北方起兵反清。

[32]武功甥:作者姐姐夏淑吉的儿子侯檠,字武功。大器:大材。

[33]寒食盂兰:寒食:这里指清明节,是人们上坟祭祖的时节。盂兰:旧俗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燃灯祭祀,“超度鬼魂”,称盂兰盆会。

[34]若敖之鬼:没有后嗣按时祭祀的饿鬼。若敖:若敖氏,春秋时楚国公族名。这一族的后代令尹子文看到族人子越椒行为不正,估计他可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临死前,对族人哭着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来,若敖氏终于因为越椒判楚而被灭了全族。(见《左传·宣公四年》)

[35]结缡(lí):代指成婚。

[36]渭阳情:指甥舅之间的情谊。《诗经·秦风·渭阳》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句。据说是写晋公子重耳出亡,秦穆公收容他做晋君。送他归国时,他的外甥康公送他到渭水之阳,作诗赠别。后世遂用渭阳比喻甥舅。

[37]将死言善:《论语·泰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8]太虚:天。

[39]“大道”句:依照道家的说法,人本来是从无而生,死后又归于无。

[40]敝屣:破草鞋。

[41]气:正义之气,激:激发。

[42]“缘悟”句:因为明白了天意与人事的关系。[1]

编辑本段

作品译文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

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

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极。节义文章象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象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

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

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2]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演绎自身的传奇,同时对我们后世社会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历史的洪流中,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而道家思想一直被放在若即若离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作用也被大家忽略了。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虽然有其时代的固有弊端,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道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和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认识了道就可以认识世界万物。道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比如说老子、关尹、列御寇、庄周。学习道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了解道家思想的利与弊,从而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政治理想方面,道家的思想家们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社会,把“道”或“至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他们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历史,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否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性特征,轻视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违背,但是他们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揭示了人与人质之间利害冲突不可避免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批判敢于否定,勇敢批判现实,改变现实。 在政治主张方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三,绝圣齐贤,绝仁弃义;第四,慎征罚。道家认为如果不尚贤就可以制止社会纷争,他们虽然想制止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尚贤与争之间的关系,尚贤并不是社会纷争的根源,不尚贤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社会纷争。道家认识到了物价过高会引发百姓的负面情绪,使民“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民众对于稳定统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认识到货物的贵重与否取决于货物的内在价值,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而且难得之货也不是产生盗贼的根源。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家主张统治者对待战争应该慎重,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发动战争,战争必然导致经济的萧条,而且道家也反对横征暴敛,体恤民众。虽然他们的政治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但是相比于一般的统治术高明得多。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借鉴,政府应该维护人民合法利益,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家应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采取高明的管理策略。而且道家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被应用于实践,在休养生息上效果十分显著。从汉高祖至文景时期,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百姓困苦,政局动荡,统治不稳,统治者无法取得完全的剥削利益,于是被迫采纳黄老学说(“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学说即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引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的清静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及“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等政策,对农民做出一些让步,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刚刚建立的西汉封建政权,由于这些措施,很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阅读答案附翻译

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①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②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zu)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③,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④!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⑤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⑥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读本) 『注解』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③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④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⑤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次年立钱谦益等被立为后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⑥若敖氏,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恤死荣生荣:使光荣,荣封 B.淳已自分必死分:料想 C.至今而零极矣零:消失 D.但为气所激气:正义之气

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摘要: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文化以其独特深刻的内涵,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门类,它对人生价值、生存方式、社会政治和自我修养等方面的诸多理解和认识,不仅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现代人们的生活发展也有着引人深思的启示。 关键词:道家思想人生观政治观养生观 引言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佛文化共同构成了古老中华文明的大厦。道家思想虽不像儒家的入世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也不像佛家的出世思想受到众多看破红尘者的青睐;但其却以其所蕴含的独特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诸多理解和认识,同样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自身丰富深远的体系。道家思想不仅渗透到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宗教、军事、文学等各个文化门类,“而且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兴致情趣、思维方式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维系、发展都产生过难以估量的作用。”①道家思想里蕴含的智慧也对我们现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发展有着诸多启示。在此主要介绍的是道家思想中影响较大的人生观、政治观和养生观。 一、道家的人生观 ⒈自然无为 道家的人生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实质来讲,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示人与物即自然的统一与联系来彰显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自然”这一概念首见《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是事物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状态,如十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人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人在,但没有圣人的作为,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说,自然便是道,不用再去寻找道了,总之,“自然”是“不用借助别人的力量,靠自身内在的作用,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②老子的“自然”开创了道家乃至后世思想家思索天人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维护“自然”,崇尚无为,反对人为,顺应自然而为便是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最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③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人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到无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 《老子》第五十二章提出“守柔曰强”的观点,老子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所以道家崇尚“水”,因为水本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石,是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在道家看来,刚强只是一时的,而柔强才是最后的胜者,是韬光养晦,以静制动,这对我们现今处在一个如此快节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怎样面对人、处理事同样有着很深的启示。可见贵柔主静的精神在于理性的认清形势,冷静地控制自己,坚忍待时。静其实是柔的保证,非静不足以柔,《老子》第四十五章提出了“清静为天下正”的著名观点,第五十七章又说:“我好静而民自正”,从统治者来说,若能清心寡欲,社会自然就治理;从自身来说,有了静,就可以防止主观臆断影响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道家也并没有绝对的反对动,而是认为必要的“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静”并不是要求形体不动,而主要是用于心性修养,讲求心静。动静适宜与否,与自身的心性有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11]。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12],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13],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14],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15]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节选自《夏完淳集》。夏完淳,南明诗人。7岁能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时年17岁。著有《南冠草》等。此文为夏完淳于南京狱中写给其嫡母及生母的绝笔信。)注释:严君:对父亲的敬称。钟:聚集。虐:灾祸。先朝:指明朝。菽水之养:代指对父母的供养。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 生母:作者生母陆氏,是夏父的妾。九京:泛指墓地。 [7]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指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新妇:这里指作者的妻子。雄:男孩。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西铭先生:张溥,别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1641年去世,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降清,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 [11]“二十年后”二句:意思是如果死后再度为人,那么二十年后,还要与父亲在北方起兵反清。 [12]武功甥:作者姐姐的儿子侯檠,字武功。 [13]盂兰:旧俗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燃灯祭祀,超度鬼魂,称盂兰盆会。 [14]若敖之鬼:没有后嗣按时祭祀的饿鬼。 [15]结褵(lí):代指成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恤死荣生荣:使……得到荣誉B.淳已自分必死分:料想C.至今而零极矣零极:完全消失D.则吾愿毕矣毕:完成,达到6.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不得以身报母矣安能以皓皓之白 B. 致慈君托迹于空门故内惑于郑袖 C.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故且从俗浮沉D.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余既为此志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B.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C.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并以五言诗的咏唱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D.文中表达了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教育史》结课论文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新启发 一、自然无为,顺应时势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人类必须遵循这一特性,以之作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以下凡引此书,省略书名)在这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顺应时势,而不主观妄为,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对此,秦汉时期新道家的作品《淮南子》、《吕氏春秋》作出了更为明确的阐释。《淮南子》说,无为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吕氏春秋》告诫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务实中求应变,在应变中求进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功立业,不断走向成功。 这些主张对于我们自觉地转变教育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不能只是进行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而要更加贴近社会现实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承担责任,为解决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出谋划策。又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打破大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己任的传统目标,与社会生产和经济过程相结合,培养出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多种多样的人才。这就要求有关领导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但迄今为止,传统教育还以其强大的惯性在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故重温道家所提出的顺应规律、顺应时势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上更自觉地顺应时势,认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而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改变传

2019-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1]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 不佑我,钟虐先朝[2]。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3]无一日焉。致慈君[4]托 迹于空门,生母[5]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6],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 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7],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8],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9]。会 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 生[10],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11]。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 来大器[12],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13],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 敖之鬼[14],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15]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 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集》。夏完淳,南明诗人。7岁能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时年17岁。著有《南冠草》等。此文为夏完淳于南京狱中写给其嫡母及生母的绝笔信。) 注释:[1]严君:对父亲的敬称。 [2]钟:聚集。虐:灾祸。先朝:指明朝。

金庸与道家思想

新派武侠小说兴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作家有香港的粱羽生、金庸,台湾的古龙、卧龙生等。他们的作品一经产生就赢得华人世界广大读者的青睐,其中尤以金庸的作品最为著名,可以说他竖起了一座武侠小说的高峰。他的作品不仅让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着迷,就连许多文化层次很高的专家、学者也未能例外,如陈墨、严家炎等名家。 金庸小说多写一些与历史不符,甚至子虚乌有的江湖情仇异事,虚构一系列的江湖奇侠异事。然而这些内容荒诞不经、严重脱离现实的作品却赢得如此广泛的读者,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仅以通常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答案则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除少数精品,多数小说似乎没有深刻的思想主题,也缺乏高超的文艺技巧,而且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正如金庸自己坦言:“我只是一个‘讲故事人’,我只求把故事讲得生动热闹。我自幼便爱读武侠小说,写这种小说,自己当作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可见,武侠小说终是以娱人为目的的通俗小说,但如能以文化阐释的眼光追索作者未必明言的心史,则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金庸的确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他能把江湖恩怨、情仇讲述得惊险曲折、引人入胜。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小说中丰厚的传统文化,直接反映了国人心底深处的心理文化积淀。特别是其中的精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更是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儒家和道

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仍是儒和道。林语堂说:“道家和儒家是中国灵魂的两面”。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讲求实际,注重现实人生,积极进取,这是一个方面;但中国人又具有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胸襟开阔,不断在现实以外开辟精神上的新天地,向往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这些特质不得不说得力于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特质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其中尤以嵇康、阮籍、李白、苏轼等最为明显。金庸的武侠小说想象奇特丰富,境界超拔,这显然与作者深受道家文化熏陶分不开。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金庸武侠小说中深蕴的道家文化精神。 (一)“大知”与“小知” 道的最高境界是“绝圣去知”、“大智若愚”。庄子认为“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曰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乃合天德。” 知,即知识、智巧。在庄子看来,人的智巧会给最高的、完美的“道”的本然状态带来破坏。这一点,在《庄子》中借一个固执地坚持抱瓦翁浇地而拒绝用桔槔提引灌畦的种菜老人之口,完整的表述了出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在庄子哲学中,“知”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普通的知,

林逋传原文及翻译

林逋传原文及翻译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县人。幼年丧失父母,致力求学,不为句读训古之学。性情恬淡好古,不追求荣誉利益,家里贫穷衣食不足,心安理得。起初远出游览长江、淮河流域之间,很长时间才返回杭州。在西湖孤山构屋居住,二十年脚不踏及城市。宋真宗听说他的名字,赐给他粟米、布帛,诏令官吏一年中季节时令慰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时,每次造访林逋的居室,清淡终日而离去。林逋曾自己在屋旁修造坟墓。临终时做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对《封禅书》”的句子。不久去世,州府向皇帝报告,宋仁宗感叹哀悼,赐给他谥号“和靖先生”,赠送粟米、布帛以助丧事。 林逋善写行书,喜欢做诗,他的诗澄清通彻雄健独特,多有奇句。既完稿,随即丢弃。有人说“:为什么不录下以示后世?”林逋说:“我正隐居山林沟壑,尚且不想以诗闻名一时,何况后世呢!”但是好事的人往往私下记录诗句,现在所流传的还有三百多篇。 林逋曾寓居临江,当时李咨刚考中进士,没有人知道他,林逋对人说“:此人是辅佐大臣的人才。”等到林逋去世,李咨正好被解除三司使的职务任州太守,穿着白色冠服,与林逋的弟子哭吊七天,埋葬了林逋,刻上林逋的遗句放在墓中。 林逋没有娶妻,无子,教导兄长的儿子林宥,登进士甲科。林宥的儿子林大年,很有操守自喜,宋英宗时,任侍御史,连连被御史台移文外出治理狱讼,拒不肯行,被御史中丞唐介所奏,降为蕲州知州,去世于任上。 译文: 林逋,字君复,是杭州钱糖人,(他)幼年丧父,致力求学,不为甸读训诂之学。(他)性情淡好古,不迫求荣誉利益,家里贫穷,吃的穿的不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的样子,起初(他)远出游览长江、淮河流域之间,很长时间(才)返回杭州,在西湖的孤山建屋屠住,=十年足迹不踏及域市,宋真宗听说他的名字,赐给(他)粟米、布帛,-诏令(他的)上级官吏每年四季·都去慰问(他)。薛映-1李及在杭州时,夸次造访林逋的晷室人都要》济谈丁,整天才离牙。(林逋)曾自己在屋旁修造坟墓。(他)临终时柞诗.·有“茂陵他日球求遗稿,犹喜曾无封掸书”的句子。不久(林逋》去世,州府向皇帝报告。宋仁宗感叹哀悼,赐给(他)谥号“和靖先生",赠送栗米、布帛(以助丧事)。 林逋善写行书,喜欢作侍,他的语言澄清通彻、雄健独特;多有奇句。(他)完成一稿就随即丢弃它。有人说:“为什么不把(这些诗》记录下来给后世的人看呢?”林逋说:“我正在山林沟壑里隐居,尚且不想以诗闻名一时,何况后世呢!”但是好事的人往往私下记录诗句,现在所流传的还有三百多篇。 林遗曾客居临江,当时李话刚考中进士,没有人知道(他的才能) ,林逋对人说:“这个人是辅佐君王的人才d。”等到林逋去世,李路正好被解除三司使的职务任州太守,(他) 穿着白色冠服,与林逋的门人哭吊七天,埋葬了林适,刻上(林一逋的)遗句放在墓中。 林逋没有娶妻,没有子女,教导兄长的儿子林宥,(林肴)考中了进士甲科。林宥的儿子林大年,非常耿介高洁,自我欣赏,宋英宗时,(林大年)任侍御史,接连被御史台派去外出治理案件,(他都)拒绝命令,不肯前行,(后来)被御史中丞唐介所奏,降为薪州知州,在官任上去世。

第四讲 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第四讲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老子、孔子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各自把握一端,分别创立了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如果说儒家代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那么道家则代表中华民族的“自然”精神;如果说儒家重视的是“道德”,相对来说道家则表现了“智能”;如果说儒家反映宗法的思想文化,那么道家则是对宗法思想文化的怀疑、否定和批判。儒、道两家相互抗衡,又相互吸收和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同时也给中国文化的开拓、演进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鲁迅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在道教。”(《鲁迅全集》第11卷)英国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在社会上层有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下层,人民大众中有雄厚基础,它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而且滋养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学与养生学的产生和发展。道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精华主要表现在“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法自然”的自然的精神;对立相依,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处世哲学和“逍遥游”的自由观等方面。天道观经过历史的检验,确证是绝对真理的粒子;思维方式包含着经验、理性、直觉、洞察四个要素,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其观点去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奥(妙)秘;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人们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安身立命。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道家学说中的这些思想

火花就不会熄灭,它会一直照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家学说经过了2500多年的发展、演进过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突出的有黄老之学(包括《荀子》、《管子》和稷下学派)、庄学、韩非的解老(解释老子的思想)、魏晋玄学等。汉代以后,解老的著作源源不断,历代史书皆有著录。有关《老子》的(著)注说,就有千余种之多。椐不完全统计,《老子》一书在目前世界上有30多种译本。道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 一、老子的思想述评 关于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有这样的记述: 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逢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遇,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道家的管理思想

第四章: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聃、老莱子、关尹、环渊。 时代及其代表社会基础。道家的大本营——楚国 第一节:〈老子〉的管理哲学 〈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为”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 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地“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不顺应自然而是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干扰、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 “无为”是老派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或社会文化管理,都概莫能外。 〈老子〉反对法令滋彰。认为国家政权为管理人民而制颁的法令规章越多,人们为现避、利用这些法令、规章而采取的手段越多,国家为禁制人民而使用的刑罚越繁苛,人们的反抗越强烈,社会也就越乱,越不安宁。“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也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他们认为,以德、礼治国,和以政、刑治国,同样是有为。他们激烈地攻击‘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大道废,有仁义”。他们认为要想使国家安定,民风淳厚,最好是‘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第二“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却是对上层统

治者尤其是对君主的要求。 〈老子〉非常强调统治者、领导者自身的倡率作用,这和儒家的风行草偃论是一致的,很可能是受儒家这种观点影响的结果。但是,儒家所讲的倡率作用,是以德率民,即以领导者自身的良好道德修养影响被领导者以化民从善。这在〈老子〉看来,是导民有为、〈老子〉也同样重视领导者的倡率作用、但却是要导民无为。 第三,‘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国家对私人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采取不干预、少干预的态度,也即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但老派道家提倡无为,不是为了更加发挥私人的活力和积极性,而是为了把私人的活力和积极性尽量减弱减小。 老子的理想是“小国寡民”,他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好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从“无为”这个最高原则,又派生出以下几个管理原则: 其一是“清静”。 要使管理活动能顺应道之自然,必须首先以清静、持重的态度处事,克服轻率、躁扰的弊病,不看准方向和时机,不采取行动;而一旦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采取行动,不轻易变迁、更改。 “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以极其精炼、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原则;所管理的单位范围越大人数越多,情况越复杂。管理工作就越加需要镇定、持重和有条不紊。下面有乱是局部的,而上面是一乱则会乱及全局。 其二是“寡欲”。 《老子》认为多欲和纵欲势必要采取各种手段以求得欲望的满足,这就意味着在经济、技术、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有为,而君

古诗文阅读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①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②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zuò)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③,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④!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⑤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⑥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读本) 『注解』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③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④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⑤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次年立钱谦益等被立为后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⑥若敖氏,春秋时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我国道家哲学以老子为创始人,以庄子为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进一步破解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内涵、认识其历史地位和当代社会价值,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家哲学或道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道家哲学或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智慧和思想理论,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汉初的统治者汲取秦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取得政权之后,经济上采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这种方针政策的制定,理论根据就是当时新道家尊崇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以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相配,被同尊为道家创始人,倡导“清净无为”、“静作相养”等等道家思想。魏晋玄学,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贵无为宗旨,以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为最高主题,以探求理想人格为中心课题,实际上就是先秦道家哲学文化在魏晋的发展或表现形态,这种思潮取两汉经学儒学而代之,成为了魏晋文化的主潮,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尽管佛学大盛,儒学位尊,但唐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政策,道家哲学文化与儒、佛一起取得了官方地位。这种地位就不能再将道家哲学文化称之为山林文化了。宋明时期,道家文化与儒、佛同样都受到尊崇,统治者努力提倡儒佛道三家思想,形成了儒佛道三家归一的趋势,宋明理学正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糅合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化生理论和佛教的思辨哲学而产生的。只不过宋明儒学对于佛老采取了过河拆桥的态度,排斥佛老而尽用其学,这更加表明了道家哲学文化在宋明时期的实际地位和影响。清代汉学中兴,道家思想式微。近现代时期,伴随着西学东渐,新学兴起,道家哲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佛的命运基本上是相近的。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新儒学这一新形态的儒学,其重要特点就是服膺宋明理学,由上述道家哲学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可知,道家哲学文化对现代新儒学的影响和渗透也是极其深刻的。例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将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并认为在“极高明”方面,儒家不如道家,新理学中内蕴着道家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像“宇宙大全”的精神境界就可以明显看出所受道家哲学文化的思想影响。在当今社会,更有人认为,道家哲学文化包括究天人之际的自然学说,察古今之变的历史学说,穷性命之源的生命学说,集中了自然、社会和人体生命的智慧,将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希望,主张倡导新道学。认为中国道家文化经过综合创新,则能够成为通向未来的文化,世界大同的文化。新道学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东方,更属于全世界。把道家哲学思想文化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从中西哲学的比较来看道家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在这方面,就以辩证的智慧和方法论思想来说,我国先秦道家哲学朴素丰富的辩证智慧和思想,对“道”的认识和把握近于概念的辩证本性外,基本还是建立在概念之间的辩证联系上,还是一种直观的、朴素的、非自觉的辩证法。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在自然、社会、人生、是非、真理、精神等方面,都达到了辩证的思维,足以能够代表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的水平,成为世界哲学园地里辩证思维的一支奇葩。 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集精华与糟粕于一体的。但是经过科学的分析、阐释和改造,其有益方面积极的现代价值也是十分明显的,在理论、现实、精神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与现代的对接性。 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哲学思想的文化精神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与现实社会实践的有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 篇一: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传统哲学的经典和核心之一,现代意义是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它不仅在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它仍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道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社会科学、经济与个人修养等角度分别阐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探讨道家思想对解决现代人生问题的启迪意义。关键词:道家;现代;社会;科学;经济;道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深刻的哲学意义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依然能从道家的思想中找到一些解决之道。因此,道家思想不仅在过去具有深刻的意义,其现代意义也不容忽视。 一、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 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

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①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一步一步的靠近了真理,并通过这些发现的自然规律加以合理的利用,转化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并推动了我们继续研究自然规律的热情,这一点,在道家思想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道家的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与当代人类在科学上的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在医学上,现代人也追求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所提倡的形神兼养,正好符合现代医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即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启示科学的研究。同时,道家思想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朝的“罢黜百家”,发展到魏晋玄学,起起伏伏,但都经受住了考研,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延续至今,当代人们对它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也推动了科学

高一语文下册《狱中上母书》知识点复习

高一语文下册《狱中上母书》知识点复 习 【原文欣赏】《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唿!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唿!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

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 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着。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翻译: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 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

道家的法律思想

浅谈道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 摘要:道家法律思想主要是从“道”出发而引申的“惟道是从,无为而治”,老庄以及后来的黄老学说都在不同的角度上阐明并涉及到这一点,以这一思想为核心的法律观造就了辉煌的“文景之治”,也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今天的条件下也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律思想;法治 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既非孔孟的原始儒家,也非商鞅、韩非的法家,而是融合了这两种文化,讲究“隆礼重法”的荀子之学。后经不断改造,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为核心的治国理论体系。其中“儒”强调的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可僭越的君权;而“法”则倡导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以从根本上讲还是属于人治,并非真正的法治。唯独道家主张“清净无为”的“自然法”,即按照人类社会的自身规律办事,不要横加干涉,因此主张“无为而治”。这与当今法律思想所提倡的理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要了解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不应当忽视道家。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学术派别,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这正是由奴隶主贵族统治向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过渡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伴随着礼乐制度的瓦解,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越来越多的下级贵族以至中、上级贵族陆续丧失世袭数百年之久的贵族地位和身份,沦落为庶人或成为隐士。这些人身着布衣,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那些曾经不屑一顾的职业,却固执地以评论时政的方式维护自己内心的尊严。他们是不满的,因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引以为傲的奢华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难以接受的从天堂来到地狱的衰落。在这个过程中,曾经至高无上,被严格遵从的周礼没能挽救他们的命运,而那些出身卑微的暴发户却一步一步登上了权力的顶峰。面对这一切,他们既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于是,基于身份转变所带来的对社会的全新认知,他们崇尚“道法自然”的自然法,实行“无为”之治,从而奠定了道家法律思想的基础。 一、因顺自然,不可恣意妄为是无为而治的基本思想 无为而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因顺自然:其二,不可恣意妄为”。一般人认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甚至一无所为,这其实是对“无为”的歪曲和误解。道家所谓的“无为”是指按照事物特点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进行刻意的干预,要将人的欲望、行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为而有度,为而有方。这也正是司马迁所说的;“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由此可见,“无为”实际上是最高层次的“为”。同时道家认为,道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意味着无穷的威力,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要求统治者少作为,尤其不可胡乱作为:二是使民众处于无知无欲的境地。面对诸侯欲望膨胀,横征暴敛,不惜频繁发动战争以致百姓生活贫困,极度不满的社会现状,他清醒地意识到一旦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民不畏死,奈何以惧之”的极端情况。所以他要求统治者清静无为,克制欲望,轻徭薄赋,崇尚节俭,使自己处于柔弱的地位,尽可能避免斗争,从而让百姓生活安宁,社会稳定;在立法、定制时必须“去甚、去奢、去泰”,指出最理想的法制就是不去宰割人民,即所谓“大制不割”。但是在另一方面,为防止人民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