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

《识字4》教案

总序号:36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本单元47个要求会认得字,会写本单元50个要求会写的字,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教材分析:

《识字4》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是成语的归类识字。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做事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口。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故事,有些成语包含着给人以启迪的故事。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学生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怎样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拔”。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拔”。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激趣导入新课活动一

1、播放《拔苗助长》的一段

录象。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

带大家游成语王国,有兴趣

吗?指名说说以前积累的成

语。

观看录像

播放录像,吸引学

生,学生兴趣很高。

你们真了不起,都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了!顺利过了这

一关,我们跟米老鼠导游一起去成语王国认识一些新的成语朋友吧!板书课题:《识字4》)齐读课题。

导入自然,学生容易接受。

环节二读中识字1、自读、同桌互读:在读书

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

办呢?

2、汇报学习成果:⑴朗读成

语)⑵认读生字

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

添字、不丢字。认

识“寸、益”等9

个生字。(评价二)

环节三

质疑问难,导学第一组成语学习第一组成语:⑴善于提问

的孩子就是善于学习的孩子,

接着就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弄懂

这些问号。首先,请大家来听

老师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能够

帮助你解决疑问呢?⑵听了

这个故事,你明白了这组成语

说明什么道理?(指名说),接

着师相机点拨,指出这一组成

语的含义:做事情要“取长补

短”,那么相对而言优点就越来

越明显了。⑶相得益彰:相得:

互相配合;益:更加;彰:明

显的意思。即:两者互相配合,

双方的长处就更加能显示出

来。⑷连起来齐读第一组成

语。4、刚才我们通过故事理

解了第一组成语。后面几组成

语下节课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

方法来学习。

理解成语意思

正确、流利地

朗读第一组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

感。(评价三)

环节四指导写字1、过渡:祝贺大家,又交到

了这么多的词语朋友。这篇课

文我们要学写8个生字,今天

我们先来学会写前四个字,你

们有信心写好它们吗?

写生字过渡自然

2、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

发现吗?提醒小伙伴在写的时

候要注意什么?(指名

说)寸:独体字,注意横要写

长一些。落:上下结构,下边

又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不

要写成三点水旁的字。补、拔:

左右结构。“补”,右边不要写

观察字体

会写“寸、落、

补、拔”

成示字旁。“拔”,右边不要写

成“发”。3、你们观察得真仔

细!我们先看看这些字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

哪个字?(指名说位置)4、让

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引导欣赏:自我欣赏、同桌

欣赏、集体欣赏。自己先圈画

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

相看看,互相学习。老师边深

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

型性的作业,最后评析。

附:板书设计

识字四

汇报学习成果

朗读成语

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总序号:37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功、助、取、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三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功、助、取、所”。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三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任务四: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巩固识字活动一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交了许

多的成语朋友,还认识了9个

生字,现在都还记得吗?那老

师要考考大家了。

复习生字导入自然

活动二

认读生字卡片(先出示折

去拼音的卡片,让全班自由默

读,再开火车认读,最后齐读。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彰”和“障”

的读音)

齐读生字

会读本课的生

字。

环节二熟读感悟1、挑战读成语。2、初步了解

成语特点。老师觉得我们在一

起合作很愉快,再一次谢谢你

们!可以说,我们和许多成语

都交上了朋友。你们知道吗?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

有三个字、六个字、七个字、

八个字的成语,像我们这篇课

文中认识的成语“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它们都是八个字组成的

成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有些成语还会有一个有

趣的小故事呢?还想听吗?

了解成语故事

初步了解成语

特点并有搜集成语

的兴趣。

环节三导学学习第二组成语:⑴播放成语

故事《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听了这两个成语

正确、流利地

朗读第二、三组成

语,体会其中的韵

第二、三组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指

名说)⑵《坐井观天》这个成

语大家一定很熟悉,谁会讲这

个故事?(指名讲)假如学生

讲故事后没有揭示喻义,师追

问生:听了这个成语故事,你

们明白了什么呢?(指名说),

接着师相机点拨,指出这一组

成语的含义:看事物要全面,

不能以偏概全。如果学生讲故

事后说出了喻义,师表扬说:

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乐于思

考的孩子!不仅成语故事讲得

好,你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你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积极发言你明白了

什么

律感。(评价三)

环节四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取”,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不是横。所:左右结构,

注意平撇和竖撇的区别。注意

左边的笔顺。助、功:左右

结构,独体字,力字旁。“助”

和“功”的左半部分最后一横

要变为提。

观察字体结构

会写“功、助、

取、所”

1、学会认11个字,会写8

个生字。

2、学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故事中的生字做成卡

片。

4、找一些成语故事读一读,

并且准备讲给大家听。

5、从文中选几个成语,自己

创编故事,写下来

编写成语故事

作业布置恰当、

合理。

附:板书设计

识字四

“彰”和“障”

《坐井观天》教案

总序号:38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二篇,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方法是错误的,却常常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因此,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有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2、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评价任务:

评价一:学会本课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评价二:会正确朗读课文。

评价三: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

环节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

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

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

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子呢?请大家听师读课文

听师读课文

开门见山,直奔课

揭示主题,自

然引起下文

环节二范读课文指导同学初读课文1.要求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上面

的两个问题。2.要求同学听准生

字的读音。

3.同学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

们自身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

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

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4.指名让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分段朗读课文

会正确朗读

课文

环节三教同学字、词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

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

学会本课生

字。

环节四课堂练习指导书写生字。写生字

会写“信、沿”等

8个字。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 百( )

开( ) 现( ) 没

( ) 白( )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组成词语

练习合理、恰

附: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第二课时

序号:39

教学目标:

1、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2、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评价任务:

评价一: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评价二: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评价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

引入课题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

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

理解。

读课文导入直观、自然

环节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

同学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

位置。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

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

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

很大)

(4)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三

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理解课文

要以青蛙

与小鸟的三次

对话为线索,以

读代讲,以读促

学,让学生在读

中悟情明理。

运用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动画演示

的方法帮助学

生感悟课文内

容,从而达到对

教学重难点的

突破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沿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俺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供认自身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身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

环节三课堂练习1.指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

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

看天,看到的天( )。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分角色朗读课

课堂练习

设计合理。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

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

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不过井口那么大(自以为是)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总序号:40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地方。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图文结合,感悟问题产生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评价一: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评价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

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

来的呢?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

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

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

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

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

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

字要读轻声)

读课本

导入自然,学生容易

接受,激发学生学习

课文的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求

会认的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

生分别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

议。

3.看课文中两幅图画分别指出

图中内容与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相对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

了什么事。

自由读课文

看图,培养观察

能力。看图与学文相

结合,更好地理解课

文,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环节三学习本课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2.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识字

认读本课的6个

生字,会写8个生字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小葫芦的生长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第二课时

序号:4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任务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

看图导入1.出示课文中两幅插图,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用自

己的说说。

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呢?我们快速读一读课

文,去找找答案吧!

速读课文

看图,激趣导入。

带着问题读课文。

环节二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他种的葫

芦长得怎样?你是从哪

儿看出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

自然段(讨论“虫——叶

子——葫芦”之间的关

系。)

3.配乐读课文,边读边思

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

里?

4.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

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自由读课文

了解植物的叶子与

果实的关系,懂得

课文说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理解词语的能

力。

环节三启发引导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

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还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得

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

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

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思考自己会怎么

作?

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长虫───────→落了

││

↓↓

长虫───────→落了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总序号:42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同学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目标:

1、识“枣、浅”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评价任务:

任务一:识“枣、浅”等8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任务三: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看图揭题

1、显示柳树和枣

树,学生说说两种树

的特点,教师板书课

题。

2、读课题。小柳

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

了什么事呢?让我们

看看课文是怎么说

的。

读课文导入自然,揭示主题

环节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

字,运用学过的方法

记住生字的读音和字

形。同桌互相检查字

音是否读准。

2、说一说你找到

了哪些字,已经认识

了谁?说说是怎么认

识的。(请会读的同学

当小老师领读,介绍

认字方法)。

3、哪些字在读的

时候需要注意?小老

师带领多读几遍。

4、显示带有生字

的句子。生字宝宝又

回到了句子妈妈那

儿,谁能把这些带着

生字的句子读好呢?

(学生自己选择句子

朗读)

5、选择自己最喜

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

朗读,注意句子读正

确,读通顺。

自由朗读课文正确地朗读课文

环节三朗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说

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

小枣树之间发生的什

么事。

2、你喜欢小柳

树,还是喜欢小枣

分角色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

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

性格。

树?为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段话让你记忆最深?

4、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证据是否合适。

环节四

拓展活动将课文改编成课本

剧。最后加个结尾,

要表现出小柳树听了

小枣树的话会怎样。

下节课进行表演。

给课文加结尾

懂得“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

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

处。

附:板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骄傲

小枣树温和

第二课时

序号:43

教学目标:

1、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写“怎、思”等10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环节一

巩固生学词

开火车认读生字。

2、拿出自己的生字

卡片,说说你最想和谁做

朋友,为什么?(自由说

出自己对生字的理解)

3、你还能给它找几

个朋友吗?(练习组词)

4、(出示词语卡片)

他人已经成为好朋友了,

让我们为他们祝贺吧。

(读课后“读读抄抄”中

的词语)

认读生字

环节二指导写字

1、看要求会写的生

字,说说发现了什么规

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

字。

2、学生汇报自己分

类记忆的方法,记得好记

得快的奖励进入“聪明

屋”。

3、教师在田字格中

范写,注意提示容易写错

的地方。

“漂”右上是“西”

字的变形,变成两坚。

“浅”右边是两横一

撇,不要写成三横。最后

写点。

“弯”字是上下结

记住生字

会写“怎、思”等

10个字

构,下面共三笔,横折、

横、坚折折钩。

“怎、思”要注意写

好卧钩。

4、学生练习写字。

5、利用实物,评议

学生写的字。

环节

三熟读课文有声有色地练习朗读课

文,读出课文的味道。可

自由读,上台展示读,找

伙伴读。

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环节

四作业布置

能有感情地把本文

读给爸爸、妈妈或兄弟姐

妹听。

把故事说给亲人听

附: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怎么意思穿衣弯弯曲曲比一比

衣服深浅漂亮啦啊

《风娃娃》教案

总序号:44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同学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同学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他人有用”的道理。

学情分析:

我班同学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夜一个好故事》……他们的知识面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一: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评价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人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教案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1.列举种群特征。 2.简述种群特征间的基本关系。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课程重点: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空间特征。 课程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建议:在进行本课时内容的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转到宏观群体水平上来,阐明从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是生物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也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①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密度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②数量特征。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不大活动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有③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④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⑤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⑥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⑦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⑧种群密度。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⑨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分类: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3)意义:可以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4.性别比例 (1)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1.某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细菌、全部蛇或全部蓝藻能否构成种群? 答案:不能。 2.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案: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什么?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 答案: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1.如何理解种群?以下属于种群的有哪几项? ①某池塘中的全部鱼②某片森林中的全部鸟③某农田中的全部细菌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 答案:某区域内所有同种的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种群;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属于同一种群。 2.请完成下面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 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 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 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均分(二) 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把一些物品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 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暢所欲言.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笋芽儿》语言精美,角色鲜明。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1 找春天 课前分析: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对话平台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数数数的组成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 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课前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 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 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 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 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 NaCl溶液、CnS0 4溶液、CuC1 2 溶液、KMnO 4 溶液、FeCl 3 溶液、NaCl固体、糖、 CuS0 4 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 4、CnCl 2 、KMn0 4 、FeCl 3 。让学生观察,并 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 4 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交流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得出结论】 三种物质都溶于水,得到混合物颜色有差异。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分析小结】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丛书《冰冰镇来了位陌生人》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荆棘”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细读诗句,想象画面。【教学难点】 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师简介雷锋事迹,导入新课。 (二)教师板书“雷锋叔叔”,指导书写“锋”字。

1.强调“锋”左窄右宽,提醒右下部分“丰”的三横不要写错。 2.联系形近字“峰、蜂”,区别偏旁,比较识记。 3.用“锋”说词语,如“刀锋、锋利、先锋”。 (三)初步了解雷锋。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的雷锋。教师补充资料介绍雷锋事迹。 2.小结:雷锋叔叔不但乐于助人,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可是突然有一天,雷锋叔叔因公牺牲,年仅22岁,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 (四)指导读好课题。示范朗读,指导读“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好寻找的语气。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思考:雷锋叔叔出现在了哪里?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2.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汇报交流。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课文桥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 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 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 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 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 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 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 的故 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 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 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

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这首诗歌写“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 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最后终于找到——哪里需要 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课文让孩子懂得 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2 6 千人糕 课文中爸爸向“我”介绍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让 “我”了解到千人糕是经过很多人辛勤的劳动得来 的。课文教育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 7 一匹出色的马 这篇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人 其乐融融的幸福美好的画面,感受到父亲是如何用爱 教育孩子战胜困难的。 2 语文园地二1.引导学生在认识职业中识字。 2.能够积累词语和谚语并学会说比喻句。 3.体会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4.练习写话。 5.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2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以“爱心”为主题,通过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等,让我们感受到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献上爱心,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放手学生自主读书,品味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授课方法探究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采用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在线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体会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在

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6 千人糕 通过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写字,品味词句,积累词 语。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体会劳动的辛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7 一匹出色的马 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习得作者运用文字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会家长正确的充满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语文园地二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典案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1.会认字。 cénɡ ménɡ nìnɡ shùn mài tà jīnɡ jí bàn yínɡ mì xū xiàn 曾 蒙 泞 顺 迈 踏 荆 棘 瓣 莹 觅 需 献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泞”读nìnɡ,不要读成nínɡ。 (2)曾(cénɡ)、蒙(ménɡ)、泞(nìnɡ)、荆(jī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3)顺(shùn)、迈(mài)、瓣(bàn)、献(xiàn)的韵母是前鼻音。

2018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2018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此为WORD版,可以任意编辑) 第一单元 单元妙解导航 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古诗二首》中编排了《村居》《咏柳》,这两首诗都与春天有关,《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共享,并可以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辬 1.认识6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要求认识的字要能读准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音,认清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积累好词佳句,热爱春天,体会春天的美好。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文园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学会从书籍目录中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 5.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中汲取力量,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认识6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难点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文园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2课时 《找春天》2课时 《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1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许丽萍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 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 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 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第一课时新授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在家里和妈妈或者爸爸一起数一数自己换过几颗牙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 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 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 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 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 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 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 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 第一课时平均分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 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 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单元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新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At the farm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Main Scene A Let’s talk Let’s play.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引入几个蔬菜新单词:tomato,green bean, potato, carrot及其复数形式。 (2) 能够掌握三会句型: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及其简略回答。能结合实际情景运用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认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情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三会”询问蔬菜的句型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re these...?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 难点:掌握these 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录音机和磁带,卡纸,小组竞赛图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1. Greeting 2.通过图片引入几个蔬菜新单词:tomato,green bean, potato, carrot及其复数形式。学生尝试说出蔬菜英语名称。 3.Let’s chant P39 (1) Fill in the blank (2) The teacher plays the tape, students chant after the tape. 4.T: It’s sunny today, Mike and Sarah go to a farm, let’s have a look. Step 2 Presentation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1)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hear? Who are they? (2) What vegetable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播第一遍录音,让学生听关键词,找出问题的答案,听第二遍录音,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再请个别学生回答,并一同核对答案。让学生大概了解录音内容。 2.Ask Ss to open their books and turn to page38 (1)Listen to the tape.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1.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 个生字,会写9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 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一、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 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 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 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9总复习 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科书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数学广角。通过总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沟通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四大版块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欠缺的是厘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的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重难点知识,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内容,辨析含糊不清的认知,巩固强化薄弱环节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例如,复习“大数的认识”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法,一方面抓住其重点内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思维障碍点。 2.复习课要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图形与几何”时,结合本册教科书知识较为零散、概念多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概念,内化理解。 3.复习时,既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例如,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时,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与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如学生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学习商不变性质之后,就可以说清其中的道理了。复习笔算乘、除法时还可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