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评课

如何评课

如何评课
如何评课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叶澜名言经典(转载)

叶澜名言经典

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3、“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4、“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5、“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6、“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7、“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8、“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9、“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10、“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1、“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13、“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4、“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15、“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

16、“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17、“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18、“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价值和尊严。”

19、“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在创造过程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都得到发展。”

20、“每天的工作过程有成功、创造和发现的喜悦,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成为重要的生命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欢乐和享受。”

21、“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22、“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的新型教师。”

23、“让创造的智慧体现在“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在永不止息的海浪涌动中,而不是飞溅出的浪花。”

24、“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

25、“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26、“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27、“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

28、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29、“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30、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学校内部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50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形式理论方面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攻坚战之艰巨性还来自课堂教学综合研究之不足。我们已有丰富的教学论著作,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或层次切入:传统教学论从教的角度探讨问题。实用主义教学论则从学生立场出发;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在心理过程的分析,无论是对“教”还是对“学”;社会学的跟光集中在师生互动、课堂生活、人际关系等的描述上;学科教学法则偏重于结合学科内容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设计;国外学派林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各自强调一个侧面,或认知,或策略,或行为控制,或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认识课堂教学,但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变实践,同时,一节课都能得到生

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这就是我们在认同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学生发展价值的同时,再指出它对教师同样具有生命价值,形成和提出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个体生命意义这一观点的重要原因。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如前所述,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这一方面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和主智主义教育主流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习惯于把原本为整体的事物分割为部分、方面的思维方法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平时,当谈及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即学生发展的理想目标时,几乎无人会不顾及人的发展之全面性。但在学校教育的实施中,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常常把某—类的活动,或以某种内容为主的活动视作只为某一方面发展服务的。人们忽视的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

在此要指出的是,我并不否认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发展作为中心任务的地位,但是,不赞成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任务丢掉,或者使它们完全依附于认识任务。有不少教学论著作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这里,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又如,有的学者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境与情感体验,其旨意是使情感作为有助于识记的背景发挥作用。还有学者强调把文学教材中的情感发掘出来,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这比前两者仅把情感作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认识任务的工具要前进一步,但还没有注意对到课堂生活本身促使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在我看来,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应该包括情感目标,但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与认知目标相呼应的情感目标、而是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显然,这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自然,课堂教学的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及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及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因此,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尚需下大力气深入研究的问题。不仅要揭示上述两方面的规律,还要研究课堂教学与这些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但今天可以明确提出的是: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

最后,问题进入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本文提出的观点是: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所谓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因素,是指那些对教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不是指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这就是我们在认同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学生发展价值的同时,再指出它对教师同样具有生命价值,形成和提出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个体生命意义这一观点的重要原因。

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如前所述,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

出表现。这一方面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和主智主义教育主流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习惯于把原本为整体的事物分割为部分、方面的思维方法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

平时,当谈及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即学生发展的理想目标时,几乎无人会不顾及人的发展之全面性。但在学校教育的实施中,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常常把某—类的活动,或以某种内容为主的活动视作只为某一方面发展服务的。人们忽视的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

在此要指出的是,我并不否认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发展作为中心任务的地位,但是,不赞成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任务丢掉,或者使它们完全依附于认识任务。有不少教学论著作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这里,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又如,有的学者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境与情感体验,其旨意是使情感作为有助于识记的背景发挥作用。还有学者强调把文学教材中的情感发掘出来,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这比前两者仅把情感作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认识任务的工具要前进一步,但还没有注意对到课堂生活本身促使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在我看来,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应该包括情感目标,但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与认知目标相呼应的情感目标、而是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显然,这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自然,课堂教学的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及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及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因此,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尚需下大力气深入研究的问题。不仅要揭示上述两方面的规律,还要研究课堂教学与这些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但今天可以明确提出的是: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

最后,问题进入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本文提出的观点是: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所谓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因素,是指那些对教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不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活动本身的进行状态而生成的动态的影响继续活动的因素。这些属于“前在”的因素有间接和直接影响之分。其中,主要的直接作用因素可作以下分类。

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因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季节,天气,星期几,上、下午等)和教室条件(空间,空气流通度,光线的亮度,室内布置,洁净状态,设施功能,物品有序态,教学用品配置量,座位排列式,周边噪音程度等)。心理因素较为复杂,又分为个体稳定性因素(在学生方面,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习惯,获奖情况,在班级中的地位,期望,与教师的关系,认同程度,个性等;在教师方面,包括业务水平,教学能力,自信度,准备状态、对班级的态度,师生关系,个性,期望等)、个体不稳定因素(师生即时心态,身心疲劳状态,外界临时性强刺激的效应等)和群体因素(包括班风和师生关系等)。

显然,上面所列的因素,除了自然条件外,其它的因素都是可改变和可控制的,改变、控制都应该以教学任务的优质完成为定向。其中,心理因素大部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的,形成后即成为稳定态,对形成后的教学实践产生影响。把心理因素作“个体”与“群体”之分,是因为两者不仅有区分,而且有相互作用,尤其是当群体因素形成后,会对个体产生有效的影响。另外,心理因素的非实体性,往往使师生都易忽视,或者不被自觉意识到,但它们却最具影响力。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认知活动的状态与质量,而且影响到人生中处事、对人的态度与方式、整体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满足与否)、意志行为等。教师同样如此,他(她)也是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已有经验、状态进入教室,他(她)的心理状态影响他(她)对学生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宽容度、耐心、机智,以及满足与否等情感体验。显然,这些都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认知因素或仅仅是与认知相关的因素。它们的存在本身具有自己的形态,有自己的作用方式和独立的意义。认识影响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努力形成积极的因素,包括物质的和更重要的心理的;改变消极因素,包括稳定的和暂时的,这些都是为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所必须首先要做的。

多的因素参与、影响课堂教学,还不是课堂教学丰富性的全部,甚至可以说还不是主要部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实现上述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

为此,仍然首先要作好课前的教学设计。但应该按照新的教学任务来设计教案,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学生教师共同活动的方式与过程,都应全面策划。不同的教学观必然会影响教案的设计,本文不可能具体地详细讨论服务于新目标的教案应如何设计(这需要有另一篇文章作专述),只能以提问设计为例。不要以为凡提问必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教师也许把问题编得十分细碎,使学生易获标准答案,由一串细问题循序渐进走向目标;也可能设计得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前者体现出教师控制具体过程,希望学生按规定路线行进的强烈愿望;后者则表现出教师重视学生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相信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关于教学设计与上课的关系,我十分赞赏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关于计划与教学关系的论述:“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所以,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这样,教学设计就会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

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她)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

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教育研究》1997年第九期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教学改革在于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师生共同感受着其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选自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听课和评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如何听课和评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

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 (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听评课的意义

浅谈听评课的意义 实验小学梅丽苑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所以,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观念。教师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师的主心骨。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所以,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在评课中,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若用传统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评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二,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进去;在评课中,评课者必须十分的注意去发现和总结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要对教者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给予鼓励,帮助总结。让教者的教学个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评价与调控, 首先,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其次,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肯定,心理上得到满足,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某种程度上焦虑,也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其实,学生从评课中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帮助。矫正以往学习中的错误行为,坚持和发扬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作风,提高学习效率。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它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与评课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与评课 发表时间:2012-07-17T16:31:53.04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东亮 [导读]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张东亮(宾阳县大桥镇初级中学广西宾阳530408) 听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听课、评课,听评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 我喜欢听课,喜欢去听优秀老师的课,那样会给我带来许多启发,可以将别人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处理重难点的技巧借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听评课大家都不陌生,在当今,只要是教师,就要被听、被评,也要去听、去评。如果只是教师们之间听评课,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能听评课的分量还不太重。更主要的是,各级教学检查、教研活动都是先听课,然后再评课或将自己的看法向献课教师、学校领导进行交流。这是教师们极为关注的,甚或是害怕的。这里面有的教师确实上课质量比较差,当然评课结果就不太好,但也有听课者本身水平不怎么样,评课也就走了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比较大,影响了该教师的积极性,甚或会影响到该教师的发展。本人虽然当了几年教研组长,但是在听评课方面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想将如何去进行听评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就自己十几年来听评课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明确听评课的目的和意义 在日常听评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够、为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边听课边处理杂事、听课后不交流反馈、听课笔记没有自己的反思而只是记录教师的板书等等。若是这样课听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任务,那听评课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培训和学习,而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评课。通过听评课,可以发现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把它们作为教师培训的优质资源,以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听评课活动,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所以听评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有质量地听评课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良好教风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听评课不应是被动强迫的,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不应是任务和目的的,而应是途径和手段;不应是走过场、讲形式,而应是重过程、有实效。听评课不是光听不评、光听不看、光听不思,而是把听、看、记、思、议融于一体的活动。所以每次听课要带着目的、计划,有的放矢地观课议课。 2.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本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充分了解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对该课所用的仪器、教具等尽可能的熟悉,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内容,我准备怎样去教,以便于听课时观摩和课后交流。 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立懵懂地听,不理解教学者的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3.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3.1 关注教学内容。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是否科学,有没有讲错的地方;基础知识的讲授是否到位,重点的强调是否到位;能否在教材讲授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3.2 关注教学环节设计。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3.3 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4 关注教态。上课者是否端庄稳重,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45分钟是否都专注于教学;是否认真引导和管理学生,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3.5 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3.6 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7 关注师生的互动。新课标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提问启发也好,通过例子描述也好,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就是成功的。在课堂中,还应以鼓励学生为主,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回答错了也该进行适当的鼓励,否则下次他就不会再举手回答问题了。 3.8 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做好课后分析、反思、交流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而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

浅谈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中学(317602)郑慕荣 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能使授课者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又能使听课者吸取教训,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反之不科学的评课会降低应有的作用,有时可能还出现副作用。 一.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1.重听轻评、敷衍了事 听课是学校常见的一种教研活动,对年轻教师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从中可以了解别人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评课还能认识到优劣的原因所在,取长补短,使自己教学水平快速得到提高。如果有些该评的课不评,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那么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优点,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语,随便应付一下,评课场面冷冷清清。 2.平淡肤浅、面面俱到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是很差”;究竟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需要改正,评课自己心里也没底;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执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是否自然,拿教鞭的姿势如何,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实质性的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以后课是听了,评课则是草草了事,有的干脆不组织进行。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对一些细节应一带而过。要根据

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3.参评面窄、以偏概全 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结果往往是一二个人讲,其他人随便应酬一下,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在这节课中的某一环节,对课的整体构思、课堂设计、重难点如何突破、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一字不提,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 二.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评议不到位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时又怕得罪人,影响同事间的关系,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对授课者帮助有限。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的身上,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 2、评议方法不当,效率低。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在评课过程中讲究策略,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不足之处、还需改正的地方,要尽量有比较婉转的语言,态度一定要诚恳,用商量的口气,这样对方往往容易接受。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就是切重要害,对授课者帮助也不大,同时有可能伤害了同事间的感情,自然效果就不好。 3、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 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对教材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理论水平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档次,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评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松松垮垮。

浅谈教师怎样评课议课

浅谈教师怎样评课议课(提纲) 主讲人黄开南 教师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评课议课?本人认为:一要克服现实评课议课中的各种弊端,努力在提高评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多动脑;二要善于把握好评议的“视角”,努力在“抓住特色、抓准问题、抓好策略”上多思考。概括而言,就是要力求做到“六忌六要”。 一、六“忌” 综合各种评课议课的信息,以下六个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问题需要避免和克服。 1、忌高谈阔论 2、忌蜻蜓点水 3、忌吹毛求疵 4、忌以偏概全 5、忌事无巨细 6、忌语无伦次 二、六“要” 1、要做好充分准备 这是有效评课议课的前提,也是评好一堂课的基本保证。主要包括“认真听课”和“听后整理”两个行动准备。 ○课堂教学观察是评课的第一手材料。 ○如何观察? ○如何记录?

○评课议课是听课的感悟、理解、分析与对话。 ○观课者还需要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归纳概括、提炼升华。 ○观课者要展开课堂实践与教材文本的对话。 2、要注重教学分析 这是评议课堂教学最为基本的观点和立场。教学分析的内涵是丰富的,分析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1)教材内容处理分析。 ○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是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的具体表现。 ○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处理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案例1“口算乘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分析。 ○分析和考察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重在分析判断教学目标确定的适切性和达成度。 ○怎样评价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怎样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序列结构的组织与选材分析。 清晰立序 ○课堂是一个有序的结构组织。这个组织的“立序”,必须从学科特色的角度上建构。 ○案例2数学概念教学,其组织结构一般可概括为:辨别各个具体事物——抽象出各个事物的共同属性——概括并形成概念——把新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 听评课是指导教学、和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搞好听评课对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传统的听评课,听课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角色,听课本上记录的是教学的知识框架,听课的收获谈得最多的是学到了多少知识。如果听完一堂课后,教材知识在轻松中弄明白了、学会了,这就是一堂好课。评课时主要评知识有无错误,教师讲的如何,在有些学校因为顾及面子,只评优点、说恭维话,缺点不足只字不提。这样的听评课实在没多大意义,被听的老师也没多大长进,这样的课不听也罢。 听评课的意义在于相互切磋,促进教学创新和教师成长。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在听课时,关注的就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的素养、课堂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等,关注一堂课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优点长处,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让听课和被听课的老师在教学理念、教材处理、调控课堂、教学艺术等方面都能有所长进和启发,从而达到切磋技艺、教学相长的目的。 那么,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听评课呢? 首先,要听评教师。 包括听评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角色转型情况、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特长等。 教师教学基本功包括普通话是否标准、组织教学是否快捷、板书是否规范、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调控课堂的情况如何、学科知识有无错误等。 教师角色的转型主要指教师是否由课堂的主宰者和演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教师是否进行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师生关系是否民主等。 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主要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映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如课堂民主、师生平等、面向全体、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情况和教师有一定思想水准的个性化的做法。 听评教学风格和特长主要是针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学习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取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得心应手的实施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教学水平上层次。 其次,要听评课堂。 主要指听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学科特点等。 教学方法主要指课堂引入、目标出示、问题导学、预习指导、当堂记忆、精讲点拨、拓展提升、反馈总结等教学环节中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板图、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学习方法指导等。 教学设计主要指教学内容的设计处理、教材的整合拓展、整体课堂结构、学生活动、训练、反馈矫正、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如课堂是否与现实生活充分接轨,是否应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对知识进行了系统化,是否总结了学法,是否以课本剧、小写作、仿写、谈感受等方式进行了感悟提升等;教师精讲点拨的语言是否进行了精心设计、是否简捷、及时、有效,精讲内容选取是否合适、是否讲透等;分组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任务分配是否合理;训练的形式是否多样、实用,训练题的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

浅谈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周,我们学校开展了精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语文组听了我校美女武老师的一节识字课。按照惯例,课后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针对武老师讲授的课各抒己见,气氛很是活跃,每个人给出的建议也各不相同。最后,参与研讨的学校领导总结发言中却说老师们评课过于形式化,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那么,听过一节课后该如何评课,评课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根据多方查找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我总结出评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评课要找准理论依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理论乃根本,乃原则,根本定,原则立,自能左右逢源,自由肆应。”教研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学改革就会偏离方向。在给教师评课时,切忌就课论课,而应具有导向性,从宏观上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导航、引路。不仅要指出怎么教,还要指出为什么那样教,使老师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理论的来源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外,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评课的最主要的工具。因为它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我们评价教师的课时,必须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去评课。 二、不同的课型要有不同的评课标准 ;;;首先,对新上岗的年轻教师课的评课建议,要有导向和帮扶的作用。新教师上课,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他们的课堂教学往往问题较多,他们需要疏导和帮助。评课时,先要充分肯定优点,激励他们进取,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然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清主次,每次帮助新老师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在教学中处理不当的问题,认真帮助他们分析,进行指导。 ;;;其次,对于推门课的评课,一定要实事求是,在充分肯定执教过程优点的同时,还必须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让老师知道得失。当然在语言上要婉转,要考虑到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对观摩课的评议,要有研讨的作用,倡导老师们辩论教改观点,先肯定教改的成果,再研究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办法,从而发挥评课的导向作用。 ;;第四,对于优质课的评议,要有比赛的评课标准,根据标准优中选优。再把评比中先进的教学经验当做榜样进一步推广。 三、评课一定要灵活 ;;;我们在评价授课老师的课时一定不要死搬教条,应根据学生当堂课的表现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在推翻授课老师某些做法的同时,我们要具体说出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设计。所提的意见有理论依据,让授课老师心服口服。 ;;;以上是我个人对评课应注意问题提出的粗浅见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教学类论文《浅谈听课评课》

浅谈如何听课、评课 潘桥行知小学方越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如何听课和评课。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孛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我们知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 ①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②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题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③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④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⑤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

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换句话说,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把 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 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这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这样听课: 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作为听课者,在听课时,不仅有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是重点应该关注的是: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二、应把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

浅谈教师评课的意义和要素

浅谈教师评课的意义和要素 发表时间:2015-05-11T09:05:42.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刘泗平[导读] 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刘泗平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271600 众所周知,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也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的手段,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特别作为年轻教师,通过听评课,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快速成长。要想成为名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过程,听评课更是最佳途径。 虽然听课评课是学校重要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但很多年轻教师对听评课不是很重视,要想提高教学水平,理论学习只是一部分,听评课才真是提高的重要手段。评课的不只是评别人的,更重要的是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听评课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听评课可以交流经验,教学相长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义来说)。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螺旋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听评课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另外,听评课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听课者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招数,比如怎么上这节课、有什么独特的做法……这样能使听者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设计,达成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突出教研的性质;也能使大家各抒己见,让不同见解磨擦,让不同思想碰撞,争论辨别,继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 三、听评课可以诊断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校领导抓教师的教学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指导。所谓临床指导是指学校领导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毛病,评估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具体技术。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的原因,要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听评课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在评课时,首先应该明确怎样才能算一节好课。我们经常遇到评课时很多老师不知说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评课,甚至有的老师知道教师的不足但不知怎样说,更重要的是听了老师们对自己的评课,不知道如何改进。因此,要想评好一节课,真正到达提高的目的,首先自己得明确一节好课的标准。一节好课主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适切、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呈现合理。 (2)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策略选择恰当;教学任务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 (1)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能够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 (2)反映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匹配协调,有效促进了重难点的突破。 (3)教学流程清晰,容量适当,环节高效;能够灵活、恰当地实施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成问题反馈及时、评价恰当,知识拓展合理。 (4)注重发挥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数字资源经过深度加工或者原创。 3.教学效果 (1)教师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2)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达成三维目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时刻关注一节好课的要素,在听评课过程中也时刻关注一节好课的标准,在评课时依照以上标准做公平评价,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定位,找到自己的差距,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在这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很大的收获。同样,我们在同行的交流中也能显示自己对教学的把握,能够很好地对每节课提出中肯的建议,一定能够得到每位教师的信任。评课同样需要艺术,特别对于年轻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要想提高自己,一定要注意听评课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如何评课

浅谈教师如何评课 (附经典评课语)

浅谈教师如何评课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该如何评课呢?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 教学目标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依据。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部分组成,如何正确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

浅谈教师应如何听课评课

浅谈教师应如何听课评课 天门市多宝一中周勇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传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成为自我反思者和研究者,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为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既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关注知识的更新换代,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新课程回归生活、自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教学评价标准 一、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恰当; 从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出发教学; 课堂上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安排恰当,讲授正确、科学,课堂结构优化; 教学重点突出,富有逻辑联系,巧妙地突破难点; 课堂容量适度。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适当,注意启发,思维活跃,注意反馈,及时调节;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讲、练、自学、讨论等安排合理,富有实效; 直观教学,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基础与能力 学生能正确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和基础知识; 学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五、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气氛热烈紧张而愉快生动,学生兴趣浓厚; 教学效率高,节奏快;

如何有效评课

如何有效进行评课 执教者要突显自己的一个亮点。 事实上,我们以为再好的课也会有缺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师的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不要求尽善尽美,不要求完美无缺,允许有瑕疵,允许有遗憾,允许有“漏洞”,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亮点。 这个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可以是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是某一个方法的尝试,总之,只要是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都行。 这样松开了教师的手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公开课摆脱了形式主义,真正回归了课堂教学本身。 教师对公开课也一改以往的“躲闪”“推让”,渐渐“钟情”于公开课了,每每学校开放公开课,广大教师总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说清自己的一点感受。 对于评课,反对“好好先生”,反对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反对不着边际的“纸上谈兵”。 在评课时,力求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反思、一点认同或者一点求异,同时,提倡评课者和上课者的现场互动。 活动的开头总有一点难,大家“羞”于开口,但随着少数教师的积极引领,现在评课活动气氛非常火热,大家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评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评课,要突出个性化 一、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 可以说,每位老师在上课时,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作为评课者应该善于发现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听课者,这实在是培养个性化教师的佳径。 二、展现评课者的个性特长。

评课并不仅仅是评一评授课者的课如何,还有更深层的价值是通过评别人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深度。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的独特感悟,使人豁然开朗,心有所悟。 这样去评一堂课,既使公开课本身的优点得以发扬,又使他人从评课者身上学有所获。 情感·策略·学会学习 1. 评教师的情感运用。 一名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教师上公开课,他所感受的压力可以使他呈现出一定的兴奋与紧张。而适度的兴奋与紧张可以起到增强动机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情感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 评教师的教学策略。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要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评教师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头脑中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得。 评课文化的反思 我们要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 应该承认,“评课”这个词本身就容易给人一种潜在的影响:你是来评我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那当然,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这样,教师是被动的,没有成为一个评价的主体。评课者的地位明显高于被评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当中,我们的教师

浅谈教师如何说课和评课

浅谈教师如何说课和评课 以生为本做培养人的教育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上课、说课与评课是我们一直要实践和学习的基本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一定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教材三大因素的相互融合,更要结合课标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活动也要紧紧围绕目标开展。因此,我认为只要下足功夫吃透教材、研读课标,从而做到备好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案,就是为说课打好了基础。 评课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评课人员不仅要站在听课者的角度去谈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缺点,更要提出中肯、操作性强、有切实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也需要和授课老师一样,将自己完全置于40分钟的课堂之内,不但要站在授课老师的立场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恰当?设置的问题是否合理?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感知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有所收获与提升?最后总结出教师课堂上的亮点、不足与可行性意见。同时听课教师也要照镜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才会提升自我教学专业素养。所以,我认

为说课和评课能力的提升与上好一节课同等重要,同样需要一定的功力。 说课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用口头表述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升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要明白的是说什么?怎么说?自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围绕学科内容说教材。文本内容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与能力的媒介,是架构教师与学生融洽关系的桥梁。所以,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从篇章中筛选出核心内容,搞清楚文本中要给予学生哪些知识与能力?哪些文化意识?要培养学生哪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也就是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根据学情定目标。教学目标是引领和贯穿整节课的线索和重要依据,要切忌大、空与泛泛而谈。例如:英语老师会经常这样定位目标。Studentscanmasterthenewwordsa ndphrases.Studentscanretellthepassagefluently... 哪些新单词?哪些新短语?学生都能达到统一的标准,流利地复述课文吗?显然没有全面考虑到具体的学生和不同的学情。因此,在说课中目标定位是否精确,是体现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