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高中学生社团研究

新时期高中学生社团研究

新时期高中学生社团研究
新时期高中学生社团研究

新时期高中学生社团研究

屠晓丹

[内容摘要]

历史和现实表明,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学生社团的发展遭遇到很多瓶颈。本文尝试从高中学生社团的功能和支持系统等角度探讨高中学生社团在新时期的存在意义,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指导社团更好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高中学生社团研究意义功能支持系统

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即“各种群众性的组织的总称,如工会、妇女联合会、学生会等”(《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高中学生社团,顾名思义,是高中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的业余群众性学生组织。

一、研究意义

1.当前高中学生社团的生存状态

曾几何时,社团只出现在大学的校园中,数目也是少的可怜。而今,社团的数目越来越多,不仅在各所大专院校,就连在学业重压之下的高中,也是渐显欣欣向荣。高中里的学生社团从无到有,个数从少到多,越来越受人注目,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因此,社团在成为中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的同时,逐步发展为组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助手和阵地。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因素还制约着高中社团的健康发展。

(1)学业压力大,学生没有充裕的活动时间。在现行的高考制度的高压下,学生社团活动正在被逐渐挤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2)社团物质条件不够。很多学校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力不足、社团活动场地不足的情况,所以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3)缺少专门的指导教师,社团活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4)社团活动缺少与班级考核的挂钩,难以得到班主任的支持。(5)社团制度化和规范化不够……

种种因素制约着高中学生社团的发展,被家长、老师、学生寄予厚望的社团在学校中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有统计数据表明,杭州某高中95.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社团在高中学生的发展中有非常大的作用,而79.6%学生认为该校社团发展不理想,原因最主要的前4项依次是:“升学压力”、“没时间”、“没兴趣”和“家长不支持”。

为什么这么理想的素质教育载体会在

高中校园遭受冷遇,这是我们的一个困惑。

2.从我国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来看高中学生社团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

(1)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

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20世纪前叶的中国。

20世纪初,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战争双方对中国的烧杀抢掠激起了京师大学堂学生空前的爱国激情和强烈义愤,抗俄铁血会因此于1904年成立。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当时,协会成员以集会、演讲、办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掀起轰轰烈烈的反俄运动。

北大百年校史中最光辉的篇章就是北大社团史,北大历史上的许多进步团体都曾为国家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校园内出现了进德会、新闻研究会、新潮社、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雄辩会、画法研究会等数以百计的学生社团。李大钊、陈独秀、高君宇等468名师生成为进德会的第一批会员。毛泽东1918年到北大以后曾积极参加新闻研究会的活动,还获得了该会“半年研究期满证书”。社会主义研究会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则培养了邓中夏等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前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就是北大的社团之一,她的首批成员几乎全是北大师生。

20世纪初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学校社团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社团的历史,也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时俱进、承载着中国进步进程的历史,而那时候的大学生就其年龄来看和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相仿。由此可见,社团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促使其更关心社会,关心国计民生,更早成熟。

(2)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在新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学生社团发展的春天也到来了。一方面,大学社团仍旧在学校社团中起着主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小学学校社团也异军突起,开始成为学校社团发展的生力军。

这段时期,大学社团逐渐从和政治千丝万缕的关系中走出来,朝着多元、多兴趣方向发展。文体类、休闲类、知识类、论辩类、艺术类等方面的社团大量涌现,这也符合经济、文化多元化的要求。在这些社团中,如北大的山鹰社、爱心社、自行车协会,北师大的白鸽协会、教育学社,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飞来峰文学社等在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中小学社团在素质教育的呼喊声中大步向前。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实施为学校社团,尤其是中小学学校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注入了活力。《决定》说到:“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社团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严重欠缺问题,但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有其独特作用的有效办法,于是,学校社团开始在校园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我们感到仅开设这些课程(指必修、选修课)仍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还成立了大量的学生社团,科技俱乐部就是其中的一个。

科技俱乐部为有才华并有志于从事科技研究工作的学生创造了大量的亲历科学研究过程的机会。它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高技术人才的摇篮。几年来,北京四中选送了上百名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或中科院的实验室,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学习做科学研究工作,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由此可见,社团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它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综上,正是因为目前社团不容乐观的现状和社团在学生发展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二者间的巨大反差促使我们去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时期中学生社团的功能

中学生社团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中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折射出他们对发展空间和丰富的精神需求,而社团正是提供了这个空间并尽可能地满足这些需求。

1.从“我去参加一个活动”转变为“我去组织一个活动”

——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沃土通常,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各项活动他始终是个参与者,比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演出、兴趣小组等等,都是老师预先设置好活动的内容、形式、步骤及评价体系,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活动要求进行活动。学生总是说“我去参加××活动”,因此,学生的活动态度比较被动,更不可能去关心,思考活动的意义、成效、价值。

而社团活动大不相同,学生社团是由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社团活动是学生从自己选择的对象中探索人生和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以,对学生来说,社团活动并非是现有一个组织去参加,而是需要自己跑到前台组织,从以往的“我去参加××活动”转变为“我去组织××活动”,从社团的管理、运行到活动的内容、形式、成效,每个层面、每个细节都需要学生以独立的人格、强烈的主体意识来策划与组织,发挥出热情和创造力。社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而这正是在以往的活动形态中所缺少的。

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想到社团应怎样活动,如何体现活动意义,社团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因为只有将社团建设好,学生自身的活动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活动理想才能得以实现。社团就像是一艘承载着学生期盼和理想的船,所有的水手都会竭力使它前行,不会让它轻易沉没。

2.“社团活动是中学阶段最美丽的印记”——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社团与一般的兴趣小组有很大区别,兴趣小组一般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由学校组织,教师统筹安排。所以,兴趣小组虽然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内容的限制,学生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兴趣、特长、才能,更难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而社团活动的主旨就是学生自主发展,因此,学生可以从中尝试改变自我,注重自我,展示自我,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

许多学生社团都有这样的成功事例,一个原本只是在某方面有一点兴趣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社团活动获取到学科学习以外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尤其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社团的磨练,学生有了同龄人不能企及的技能、素质甚至于思维方式,所

以,我们可以看到,校园电视台的同学考进了北广、浙广,文学社团的同学到大学成为大学文学社的创立者,更多曾经是中学社团一员的同学在大学里成为各种才能展示的主角。当他们回想起中学社团活动,他们说“那是中学阶段最美丽的印记”。

3.“我们没有负责人,有什么事一起商量”——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社团活动的开展强调集体性,一个好的社团并不在于有几个优秀的社员,而在于所有的社员都有机会成为社团的主人,共同决定着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只有平等的角色磨合才能形成一支默契并有思想有水准的乐队,而“社长——社员”这种单向指令式的活动方式会令社团丧失生机。如果想要找他们的头头商量事情,他们会说“我们没有负责人,有什么事一起商量”。这正折射出学生在社团中找到了群体交往的融合状态,同时,每一个人都有自主进行社团活动的权力,每个社员对这个社团有一份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扬,责任感得到增强。每一个社员都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和感染,包括精神上、思想上、能力上,而这种相互间的关照最终形成了社团整体的发展,因而学生是在社团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团队的合作中爆发出自主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并且愿意自觉去维护团队的利益。

4.“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产生精品”

——社团活动刺激了学生的成就需求当校园中的社团日益丰富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几个相同类型的社团。相同的社团出现并没有让他们恐慌、难受、嫉妒,他们愉快而大方地进行竞争。这种心理状态在学生活动中是难能可贵的,这说明社团活动刺激了学生的成就需求。同时,这样的良性竞争与促动,不仅带来信息的开放,更使学生从只会关注自身转向学会关注他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样一种竞争的姿态出现,使校园的社团生活更添纯净的空气和进取的力量。学生社团间的这种竞争意识正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表现。

5.“我们愿意和心理辅导老师一起与同学们交流”

——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随着学生社团的发展,渐渐地,社团不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的所在,有时会成为一种信念、理想的寄托。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公益性的社团,比如中策职高“绿之翼”环保社团,杭师院附高“紫熊星”心理社团。这些社团的成员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组织、设计和策划的各种活动,为周围的人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伸出自己的援手,在别人受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公益性的学生社团并不是在老师要求下成立的,而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到需要而自发成立的。“紫熊星”的成员们说:“有些同学其实只是想找个地方说说心理话,我们愿意和心理辅导老师一起与同学们交流,虽然只是简单的通信,但是我们会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排忧解困。”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与成熟,感受到学生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而学生社团正是让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得以体现。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感受到服务于人的精神满足,从而促使他们更关注现实世界,更关注他人,更关注需要帮助的群体。这反映了社团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潜

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提升是一种自觉的提升。

三、新时期中学生社团的支持系统

学生社团的成长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我们深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期望能够好好地培育社团的支持系统。

(1)把握方向,正确引导,积极鼓励。

让学校成为学生社团发展的坚强后盾。学校是社团发展支持系统中的中流砥柱,学校健康有力的指导、财力物力支持和评价制度支持对社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于社团发展,校内的全体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帮着家长要孩子退出社团,对社团的概念只停留在“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上,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其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缺乏是困扰社团向深层次发展的难题之一。其实我们应该想到学校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本校教师对学生最为了解,如果能够担任某一社团的指导教师,势必使他们与学生接触更为紧密,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个社团的发展,而且从侧面更了解现在的学生,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担当社团的指导教师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有较高全面综合的素质,因此客观上也促动教师自身与时俱进,多学习,多积累。

再次,学校也不能仅仅看着眼前的升学率,而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拓展和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力所能及地为社团活动提供时间、场地、设备和经费。此外,长期以来社团指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没有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基本上都是义务指导,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时间也很宝贵,如果所做的工作不能被肯定,积极性肯定不高,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发展,因此在对于社团指导教师,学校也应该视工作量而给予一定的补偿。

最后,可以尝试把中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这无疑又给中学生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支撑点。如果有了这些坚强有力的保证,孩子们在开展活动时,才不至于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2)加强制度建设,让学生社团形成自行运作的完整体系。

现阶段,中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活动不能持久、正常,社团自行运作能力欠缺等问题。不可否认,社团成员本身的主动性、责任心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是其中的因素,但是,社团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否却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

对于社团自我管理机制系统的培养,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很多时候,参与或组织社团活动像大家在一起玩一个游戏,社团的规章制度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才能进入这个游戏,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不遵守或故意违反游戏规则,那么将会被请出局。

由于学校学生社团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校社团负责部门应该精心研究中学学生社团的普遍特点,再结合本校实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同时随着社团的发展,加以必要的修订,以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还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注册管理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开

展社团评优活动,建立一批重点社团或精品社团。

从学校管理方面来讲,可以将学生社团纳入学校正常的学生工作管理渠道,如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社团主要干部的产生、重大活动的安排等均应规定进行一定的审查报批程序,以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和正常的开展。

此外要培训骨干,抓好队伍,以人为本,实施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在社团拥有的各项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实施社团人力资源战略,关系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中,鼓励社团骨干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不断增强社团群体内聚力,使社团保持旺盛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形成良性机制,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于社团负责人,要以激励为主,不能求全责备,要善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克服缺点、完善自我。要建立新时期“全员管理”的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激发全体社团成员的活力,科学地吸引、发现、使用和留住社团人才

(3)营造氛围,让家庭的支持成为社团活动的促进因素。

家庭的支持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举足轻重,那如何来获得家庭的支持呢?中学生社团发展支持系统中的各项要素并不是孤立的,他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样,家庭对社团活动的支持与否会受到学校中各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也容易受到社会大小环境的影响。

比如说,学校对社团活动非常重视,经常举办此类活动或比赛,孩子也经常获得奖励,或者班主任在期中期末的评语对孩子在社团活动方面的成绩作了应有的肯定,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家长产生影响,让家长从思想上慢慢地对孩子参加社团表示肯定甚至是支持。此外,家庭对社团活动的支持还受到社区这个小社会氛围的影响。同在一个社区孩子一般都会分布在不同的学校里,其父母免不了会相互询问对方孩子的学习情况,以从侧面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这个时候,家长对社团活动的态度也会得到一个交流或慢慢地达成一个共识。也许他们现在还不够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社团活动还不够了解,所以不管是哪个因素,不论是学校整体也好,任课或班主任老师也好,还是学生自己也好都应该有意识地多与家长沟通,向他们说清楚社团是一个怎样的组织,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学生,让这些因素来作用于家庭,从而使得家庭反作用于社团,再加上家长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素质,知道社团活动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区、孩子、社会的肯定氛围中,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多锻炼自己,而家庭这个要素就会成为社团发展的有力支持者。

学校、家庭、学生社团自身管理制度、社会等要素构成了学生社团的支持系统,通过对支持系统的培育,能够实现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杭州市第二届德育论文三等奖)

小议歧义句的“功”与“过”

张国英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民间故事,有个姑娘因嘴上缺了一块一直嫁不出去,有个小伙子因没鼻子一直娶不到媳妇,媒婆有意把他们捏合到一起。

媒婆对小伙子说:“这个姑娘没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小伙子说:“嘴不好没关系,不算什么毛病,慢慢地就会改好!”媒婆又对姑娘说:“这个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什么。”姑娘听后笑着说:“眼下没什么怕啥,我陪嫁多点就是了。”到了新婚之夜,真相大白,双方都指责媒婆骗人。媒婆说:“我不是一开始就说了,‘姑娘嘴不好’,‘小伙子眼下没什么’吗?怎么能说我骗人呢?”上述故事中的媒婆真可谓巧舌如簧。

仔细推敲,媒婆的话妙在巧用了语言中的多义现象。“嘴不好”,最原始的意思是指嘴巴有生理上的缺陷,然而人们用得较多的却是它的比喻义——不善言谈或说话缺口德。小伙子当然是从习惯语义上去理解,并相信时间能改变一个人,因此说没关系。“眼下没什么”,是一种指代说法,“什么”的内涵需要借具体的语境来推断,故事的开头已经告诉我们,“什么”乃是指生理方面的。但是同样有一种习惯意思,即“什么都没有”,指的是缺财物。姑娘的心地善良,当然不会在意小伙子的财物。

当然这只是故事,现实生活未必真有其事。但是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巧用歧义会使语言更活泼、幽默,表意更丰富。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浙江省特级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就有不少别出心裁的举措。高一新学期伊始,他在教室里赫然写下九个大字:“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乍看起来平平常常,细心品味,不禁为之拍案叫好。原来这正是巧用歧义结构所致。

“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一句的歧义现象体现在“读好书”三个字上。可以作这样两种理解:一是“读(好)的书”,“好”作“书”的限制性定语;二是“把书读〈好〉”,“好”充当“读”的结果补语。因此,这句

话既给学生从内容上指明了要读什么样的书,又从学习目标上告诉学生读书要读到何种程度。

巧用歧义,在书面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口语中却经常运用,只是不能离开特定场合、具体对象等条件。巧用歧义,不仅含义隽永深刻、文字简洁,而且形式灵活新颖、生动风趣。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本是指一个语言结构可以同时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歧义句”而又冠以“巧用”两字,必然离不开说话人的匠心独运,因此,我以为从效果和作用及造成原因来看,应把歧义句分成两类:一类是说话人有意识的,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的歧义句,这类歧义句不妨定名为主动歧义句或积极歧义句。反之说话人无意识的,造成表达混乱、令人费解甚至误解的歧义句,可定名为被动歧义句或消极歧义句。

被动歧义句虽然不等同于一般的病句,但由于表意令人莫衷一是,其实质跟病句无异。

平时看到不少学生订有《中学生化学报》,偶然一次随手翻翻,方知是专登有关化学知识的报纸。然仔细推敲所取报名的结构,又不觉纳闷起来:明明报名是“生化学报”,怎会没生物方面的文章?

原来这报名是一例典型的歧义结构。这份报纸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化学报,按取名者的宗旨,本报名应读成《中学生/化学报》,然而不同的读者在没有了解本报宗旨的情况下,完全可能理解成另一种意义,读成《中学/生化学报》。由于停顿位置不同,语言结构就有别,使这个报名出现两种不同的意义。按办报的宗旨,如把报名改为《中学化学报》,就可以避免歧义了。

被动歧义或消极歧义造成的原因很多,上例是句间停顿不同造成的。此外,修饰语使用不当,逻辑重音不同,词的兼类现象,短语的不同层次关系,指代、省略不明,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歧义。

被动歧义句或消极歧义句表意不严密、不准确,应当避免为是。而主动歧义句或积极歧义句则闪烁着说话者智慧的火花,只要运用得当,生活需要这种耐人寻味的语言。

(本文发表于《高中生之友》2004年第1期)

关于语感特征与高中生语感培养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翁悦

一、引言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我国较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丏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传统的重新审视中,越来越关注“语感教学”这一新话题,并与现代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联姻,试图以此为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开拓出一当代语文教学的“语感”新热点。

二、语感的概念

“语感”这个概念是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较早提出来的。夏丏尊先生认为“对于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些年,在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有识之士又把注意力转向了语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感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表述,综合如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感是一种智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从教学论角度看,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言语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从语言学(语境、语意)角度看,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深层意义)的一种深切直觉”。“是对某一语句与语境确切关系的直接感知”。是“超越语言逼近语言后面的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心灵的交流和感应”。是来自“语表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关系的联想和想象。”

这些观点的提出,丰富了我们对语感的认识,有利于揭示语感的性质和规律。

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一种综合性吸收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丰富的理解力。实际上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其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即语感。它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三、语感的特征

1、直觉性

这几乎是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映,超越了中间的分析、推断与验证的环节,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自然而然地识别与理解别人的言语,并能熟练地创造与生成新的言语。相传清代纪晓岚为乾隆皇帝题扇,题写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乾隆龙颜不悦。情急之下,纪晓岚援笔在扇上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纪晓岚在这里不是着眼于细节的逻辑分析,而是冲破了某些

羁绊,超越了某些限制,从而带来了创新的意识,凭借直觉,通过对原有言语的创造性处理使这首千古流传的七绝诗变成了一首绝妙好词。这是一种潜意识思维,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往往凭“感悟”。当然,直觉不是感觉,它包括了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个别属性的反映,也包括了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语感以对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通过各种途径深化,达到语言的里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经过强化的过程,在言语主体内部积淀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感受到某一表层意义,立刻反应到与之对应的里层意义上,使最终的感觉粘连上理性的认识内容。可见语感这种直觉思维就是在瞬间内实现感性到理性,继而又向前发展为感性形式,是以感性形式表达理性内容,这里感性内容成为直觉的形式性因素,而理性内容成了直觉的内容性因素,也就是说语感直觉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积淀着理智的基础。所以语感是心灵的直觉,直觉思维构成了语感的核心因素。

2、同化性。

同化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用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来阐释和说明客体,即对客体进行整合、加工的一种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语感就是主体作用于言语对象的结果,是建立在言语材料意义被有效接纳的基础上的言语再创造,既包括主体对言语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又包括主体对言语信息的反馈与输出。此言语信息包含内容宽泛,可以是言语意义、意境、情感等。而将语感仅仅视为理解语言时的感受力,则只强调了言语对象向主体进行信息输入,却未注重主体对言语对象的积极同化作用。主体只有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具体的语用层面才会获得句子的不同意义,形成语感。由语基而语构再到语用的言语同化过程,实际上是逻辑化过程。而直接作用于语用层面的言语同化,虽然涵盖了语基与语构的内容,但已不是简单重现逻辑化过程,而是逻辑化过程的积淀与潜伏,通常以直觉同化形成出现。因而,只有语用层面上的言语同化才是最快捷的言语过程,才会产生较强的语感。

3、整体性。

直接思维强调整体感知,对语感整体性特征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而不是训诂式的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一是指对言语对象整体的、全面的、笼统的把握,而不是条分缕析,兼顾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具体理解和切分。如夏丏尊先生说:“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这里的感受和意味,都不是具体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而是对意境和意义的整体把握。语感的整体性有时还表现在模糊上,即不清晰、不确定,它不同于含糊,人们在感知言语时往往只有正误、好坏的直觉结果,却说不清语感判断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意会”,一种“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领悟。语感整体性特性一方面与直觉思维相关,另一方面也是与汉语独特文化传统相关,汉语是“人治”语言(王力),汉字字形耐人寻味,语法以语序和虚词为手段,“偏重心理,略于形式”,固定在语言结构中注重心物感应、直觉体悟、整体综合,思维结构偏于笼统模糊。这些特点促进了汉人形象思维、经验思维、直观思维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使整体把握、笼统感受、模糊思维成了汉民族感受言语对象的主要的和擅长的方式方法。语感的整体性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

片面性,但又短于分析,难以透彻。可见,语感是在瞬间内对言语全方位、多层面的整体把握。

4、联想性。

语言描述的显象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感。在语感中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是以表象的形式保留着,是用形象来显现的。语感的联想是瞬间完成的,侧重在语义的领悟,实现意象,引起情趣上的效应,把握所传达的复杂感情,接近言语的旨趣。如人们读到《白雪歌》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就会立刻借助想象和联想展示景象,仿佛看到了疾风席卷大地的情景和大雪纷飞随风飘舞的情状,又仿佛听到了激荡于耳际的狂风的怒吼声,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境界。这一感受是基于生活经验吸收言语符号,通过联想、想象而产生的,正因为有了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的参与,语感就越显具体、生动、真切。当然,这种想象、联想是否丰富,领悟是否深刻,体验是否真切,是与个人的语文修养和交际范围等因素有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意味着联想性中孕育着创造性。联想、想象是积极参与语感的认识过程,发展语感的重要因素。

5、情感性

语感不仅仅停留在对言语现象在语文知识正误的简单判断上,而且要对言语内容的真伪与言语形式的优劣作出迅速的感悟,从而引起主体情感的振荡。言语内容与形式的真善美和主体的心灵形成异质同构,将会使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和谐共振,感应相融;反之,则与主体的心灵形成异质异构,使主体的情感体验变得扭曲失衡,无法共鸣。语感不仅能对言语对象在语言知识方面作出正误判断,而且能对内容的是非真伪与形成的美丑作出判断。人们在对言语感受判断的同时,能在内心深处生动体味语言信息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东西,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的和谐共振,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构,使语感深入高层次境界。如,我们在读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一句话,透过断断续续,罗罗嗦嗦的文句,就能体验作者当时极度悲痛的心境,睹物激情,引起无限的缅怀和激愤。语感就是这样通过表象与情感的联系,借助表象意义来表现相应的情感涵义。

四、高中生语感培养策略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读写听说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吕淑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将“语文教学由面向作为物的工具转而面向作为人的学生,由旨在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转而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在语文知识而在语文能力,即语言的运用。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鉴于语感的五个特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培养语感能力应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训练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

适应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真正解决“学”和“会学”的问题。

1、人格塑造策略。

语感的情感性决定了人格塑造策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人们在对言语感受判断的同时,能在内心深处生动体味语言信息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东西,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的和谐共振,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构,使语感深入高层次境界。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什么语感培养。学诗的功夫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得塑造优秀的人格。把人格的构建塑造当作语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界定,其创意就在于发掘“人的本质力量在语言客体上对象化的实现”,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2、促进个性发展策略。

语感的同化性和联想性决定了促进个性发展策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意味着联想性中孕育着创造性。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能动参与策略

语感的五个特征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生的能动参与,语感的培养是一句空话。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主体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认知图式的构建。

4、实践感受策略

语感的五个特征都在反复强调一点,那就是语感实践感受策略。新课标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也在告诉我们,唯有实践才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即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我们力求使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地不在,

让学生最大限度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反复能动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际操作训练中,把语言还原到一定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5、整体感和策略。

语感的整体性决定了培养语感的整体感知策略。因为语感是主体直接作用于语用层面的言语同化,已经舍弃了对语音、词义、词汇、语法等具体语素的条分缕析,所以,它对言语对象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语素意义与非语素意义、内部语境意义和外部语境意义等的总和。这里强调的整体感知策略,其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并非通常所说的课文整体、单元整体,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在训诂式的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而把文章弄得面目全非。基于上述理解,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方法论术语,它对语感能力培养的意义就分外突出了。

6、形象思维策略。

语感的直觉性和联想性则启示语感教学的形象思维策略。语感能力具有直觉思维特性,事实上直觉思维说到底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且汉语和文学又无不具有形象性特征,这就为语感能力培养实施形象思维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行性依据。因此,对于培养创造性语文能力为目标的语感能力培养来说,形象思维策略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也有其必然性。

五、高中生语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案例(一):《说木叶》

(一)导语

1、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的一段话

2、中国古典诗歌中柳意象。

3、中国古典诗歌中流水意象。

(二)研读课文,品味作者所引的诗文,准确体察诗歌语言形象和概念中潜在的意味,分析“木叶”的内蕴,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1、分析“木叶”的内蕴。

(1)作者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是什么?

(2)木叶就是树叶吗?为什么?

2、品味文中诗句,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和概念带来的暗示性。

(三)实战演练:

2002全国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四)作业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1)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2)班级交流。

(3)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新课标的第一个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第二个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感的特征和培养策略也要求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鉴于如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学生在回忆、复习旧知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诗歌语言,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拓展了思维,为下面诗歌理论的阐述作了积极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是全文

的关键,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培养语感能力,即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总体把握文章主体内容,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等。这篇文章,要害就是“木叶”二字,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全文。所以我设计了这样题目:1、作者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是什么?2、木叶就是树叶吗?为什么?回答这个题目,不仔细研读课文是绝对出不来的,读懂了它,就读懂了文章所阐述的理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还有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看书、划出要点、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体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愿望。

第二个步骤意在具体的诗歌环境中进一步品味上一步骤研读课文得出的理论。同时也是鉴于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所设计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是高中新课标中的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这也是语感能力所要求的。

第三环节就是运用、拓展,也体现了高三新课的目标之一:新课也是复习课,在新课中融入考点的分析。

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也是语感应用。最后一个环节既符合了这个要求,也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的要求,整理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为高考中的诗歌鉴赏做知识的积累。

案例(二):《再别康桥》

1、导语:古人抒写别离情。

2、诗人小档案

3、康桥情结——精神依恋之乡

4、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分析意象领悟诗情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3)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5、从借鉴诗意的角度与李白《别友人》作比较阅读

6、学生朗读、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7、总结语近而情遥

这个案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培养语感的六个策略。比如导语的设计和配乐朗诵的Flash的制作,目的只有一个:是让学生置身在一定的语言情境里,借助语言本身的形象性和语言环境的生动性来受到感染和陶冶,从而产生语言体验,激发语言情感,体悟语言的美学意义。这是语感的特征决定的,也是整体感知和形象思维策略的体现。对诗情美和音乐美的体验和分析更是能动参与和实践感受的策略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他几个培养策略的集中体现。

六、思考和体会

语感所包含的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反馈的两个侧面,事实上是融汇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既涉及到语文知识,也涉及到语文能力;即涉及到语言学习,也涉及到语言运用:既涉及到语言的科学性,也涉及到语言的情感性,既涉及到语言层面的规范和创新问题,也涉及到文学、文化层面的熏陶和教育问题,既涉及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涉及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把握住语感培养的线索,实际上就是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轴;开展语感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进行语文能力全方位的训练。甚至可以认为,语感问题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命脉问题。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深切体会到语感的重要作用,大至一篇文章的诵读,或惊喜,或抑闷,或悲愤,小至一

个字词的斟酌、比较,无不与语感有密切联系。一个句子读得别扭,不一定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只知道不顺畅;一篇文章写得很美,不一定都能条分缕析说出道道来,只知道这篇文章读来酣畅淋漓。吕叔湘先生认为,人们在分析写作时,很少是有意识地进行字义、句法的分析,多半是直觉地感觉到这个字不合适,换那个字合适;直觉地感觉到这个说法不合适,换另一种说法才合适。这其中靠的就是语感。

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积累,这其中包括字词、句法、修辞、结构等语文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化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另外,还要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和敏锐的直觉思维。这样,当学生接触到“语言信息”时,就能从中觉察出语音语调的正误,得到语音感;判断出语境中用词分寸是否准确贴切,得到语义感;体察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得体,得到语体感;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紧密、连贯,得到语脉感。语感素养的养成,是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历练而成的。学生一旦有了感悟能力,不仅了解文学作品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他们除了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与品德修养的陶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结束语

本文就语感特征与高中生语感培养策略及语感教学实践等问题谈了一些极粗浅的认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探讨,例如语感的属性问题,语感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定位问题,语感和语文教学各个分支的关系问题,语感教学的功能、评估和考查问题,语感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效率性问题等等,都需要作深入的研究。现在关于语感和语感教学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的内容也日渐深透。这些研究和语文教学领域的其他分支研究一起,已经蔚成一股强力,冲击着传统语文教学长期固守的“以知识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释放才气和灵气,焕发朝气和活力,激发探求精神和创新意识,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局面,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有利于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语文学科自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①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②叶圣陶《论教育》

③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

④张人骏编《台湾心理学》

⑤《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

⑥《语文教学的错位现象》

⑦《语言的隐含意义,语感与语感教育》

⑧《语法教学必须与培养语感想结合》

⑨《语感的心理机制初探》,潘纪平

⑩《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王尚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式例选

施永忠

内容提要:在新兴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可以有哪些形式?本文介绍了小组合作式、层递式、课程式、课题式、综合式几种,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 学习形式

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和课外的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许多学校的老师都有很好的做法和形式,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和收获。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并供大家批评指教。

一、小组合作式

具体实例:分层合作式研究性学习课

中心内容:学会合作,启迪智慧,提高能力

目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地把知识寓于合作学习之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既启迪学生智慧,发展个性,同时提高学生互助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一)学习系列:

1.情感合作,如相互介绍、讨论心得等。通过合作过程中的交谈、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2.智力合作。如背诗、诵词等,通过合作过程中的记忆、联想,训练其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们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味。

3.思维合作。如填字、猜迷、对对联、写诗词等,通过合作游戏过程中的想像、联想,训练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创造合作。比如以小组形式表演反映周围生活的各种人、物、事或直接参与到大众生活中做一些课题,从而体验他们所不熟悉的社会生活,扩大生活领域,丰富知识。

(二)训练示例:

1.情感类

选题一:我们是好朋友(空格处数字由各组自己填);

方式:自由组合式

操作:任选一到二课时,地点放在图书馆学生阅览室或自修室,让学生自由组合,团团围住,推选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主讲,然后不拘小节,不拘形式,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评选最佳小组。

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介绍完整,有真情实感,如生动幽默则更好。

说明:此内容最好安排在高一年级开学初或文理分班后的头一个月内完成。

选题二:组建文学社系列应用文写作

方式:自由组合式(至少五人)

操作:设想为了培养全校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交际能力,陶冶文学情操,在征得校长室的同意后,争取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故本班学生首倡在全校组织一个文学社,请以筹备小组的身份筹划一下工作安排。

要求:应包括文学社章程、活动计划、海报或启事、成立大会讲话稿、校广播或电视台发布的新闻消息,聘请文学社指导师的聘请书,写信给兄弟文学社请教……等,

注意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说明:此项活动宜安排在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后的课外。

2.智力类

选题一:现代文阅读出题训练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以高一册(试验修订本)P54页《托尔斯泰的影响》(法国马了·杜·伽等)为对象,请四人小组进行阅读、讨论,然后参照1991年全国高考阅读题及其他一些规范的阅读题,进行出题。

要求:明确自己所出阅读题的训练目的、训练时间,并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说明:此题旨在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故可安排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的课外进行,时间适当放宽。

选题二:古诗文常识竞赛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安排在图书馆阅览室或学生自修室,时间为一至二节课,如课时允许,第一节课,由各小组出题;第二节课小组间互相出题计分竞赛。没有时间,则出题安排在课外。

要求:题目主要从所学过或读过的课文中出,与之有关的也可以,应是常识性的,不出偏题怪题;题目可分必答题、抢答题。

说明:此项活动可安排在期末复习课时间内,一般在六月上旬。

3.思维类

选题一:托物言志联想训练

方式:自由组合式

操作:地点可以在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也可安排在校园内(事先在教室集中介绍托物言志并举例,如竹、松、烛、荷、桥、塔等事物);再以自由组合的小组寻找、观察实体的花草树木,选其中的一至二种,并思考该事物有何好处(此项活动也可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然后回教室,分小组讨论,统一本组对某一事物好处的看法,并在全班交流。

要求:介绍托物言志手法及举例,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内运用多媒体手法加以解说,学生的另举事物不局限在一种,多多益善,也应在课前完成。

说明:此题宜彻底打开思路,越广越好,时间在秋冬之际为好,可与学校秋游结合。

选题二:成语翻新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要求学生课前先翻阅成语词典,从成语中找出新意来,每人不少于四个;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至少确定较好的四个;再在全班交流。

要求:事先教师先教会学生创立新意的方法:跳出旧俗、突破框框、勇于反常、言之成理。

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何时安排,可随意。

4.创造式

选题一:课文改编表演

方式:自由组合式

操作:以中学所学课文为素材,改编成课本剧(也可以以课本中戏剧单元文章为范本);然后分角色进行排练,准备简单的道具;最后在班级演出——一般利用两节课连排的时间进行,选出最佳的参加学校艺术节演出。

要求:至少要有编剧、导演、角色、道具、服装、灯光的分工及各自的演出设计方案,可以不化妆。

说明:此活动旨在推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听、说、读、写、演等能力。

选题二:期中考试作文命题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先用一课时对以前一些作文命题题目进行分析评议,评出喜欢的题目并说明道理,明确出题规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题,小组中每人都明确职责:一人出题,

写出题说明;一人评题,文字不少于500字;一人写范文;一人评范文(要求有眉批、总评)。最后上交老师。

要求:小组间保密,不要交流。在一节课内完成,或者就作为课外作业布置。

说明:入选期中考试试题的小组,该小组成员以年级最高分计。此项活动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进行为宜。

(三)学习评价:

1.以四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基础评分大致相同,占60%。

2.自由组合中获得的分数,作为加分,占20%。

3.个人作品在班、校及以上评为最佳或获奖,则另外加分,占20%。

二、层递式阅读

具体实例:课内主导式阅读能力训练

中心内容:从“知识、能力、审美”三个维度进行阅读训练

目的要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探求者。

(一)训练流程:

1.捕获信息

课前选择性浏览→课间针对性阅读→课后兴趣性扩读

2.把握内容

(1)以内容主题画面为背景叠加文字的认读默读(借助多媒体手段)。

(2)课文朗读录音背景下的范读、听读、朗读、默读。

(3)背景音乐下自读。

3.品味语言

(1)在多媒体手段逞现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及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丰富多彩的视野影像资料环境中,进行两相对照、视听结合的语感训练。

(2)对重点文段,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形式,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程度,选择交互性的练习(最好设计相应软件,由计算机给予应答)。

4.揣摩意蕴

(1)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引入文章的情感氛围,引起阅读的情感。

(2)透过作品,走入作者的生活,让作者的情感振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的感情和趣味。

5.反馈质疑

(1)测试式,如问答、填充、选择、拖放等。

(2)娱乐式:词语游乐园、语法邀请书、成语接龙、诗文常识抢答赛等。

(3)即兴式:即兴作文、即兴演讲、口头作文等。

6.扩展求知

(1)联想思维训练:如扩展阅读原文,内容、结构、语言、思考题的扩展训练。

(2)发散思维训练:以课文某一点展开想象,进行思维发散。

(3)求异思维训练:针对课文原有结论,进行逆向、横向等思维训练。

(二)学习评价:

1.提供或自选一作品,然后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重现或讲解,80%。

2.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作品评价在各年级段征文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20%。

三、课程式

具体实例:拓展式阅读课。

中心内容:走近西湖,走进杭州

目的要求: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阅读材料,进行研究性阅读,从而学会筛选、搜集、使用信息,学会学习,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一)学习流程:

1.温故——复习关于西湖、杭州有关的诗文或相关课文;

2.导入——分几个子课题或专题,师

生一起在图书馆及网上查阅资料,制作课件。

可以设这样一些课题:①故都杭州;

②名胜古迹;③艺术瑰室;④园林文化;⑤典故诗文;⑥杭州名人等。

3.交流——交流制作的专题课件,进行合作研究、学习。

4.知新——交流中对杭州及西湖历史文化形象有什么新的了解。

5.感悟——在体验或感悟杭州西湖文化中,升华人文素养。

6.拓展——阅读关于杭州西湖的佳作名篇,并选题立意进行课题论文写作(参考题材及选题:①故都新貌—今日杭州一瞥;

②诗韵,可选杭州西湖名胜古迹,如宝石山、雷锋塔、断桥、白堤、苏堤、孤山、三潭印月、岳庙、灵隐、六和塔等为内容填入)。

(二)学习评价:

1.上课情况10%。

2.搜集信息情况10%。

3.交流发言情况10%。

4.课件制作情况20%。

5.研究体验及心得20%。

6.课题论文情况30%。

(三)经费设施:

1.可上网电脑一台(附彩色打印机)。

2.便携式摄像机一台及摄像带二盒。

3.杭州各公园门票费用。

4.杭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借书证各一张。

(四)形式评价:

这种学习形式以课题为学习研究对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态度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拓展阅读有中心,学习研究有主题;在阅读、研究过程中,师生成为伙伴式互助合作学习关系,学生在交流感悟、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自学能力,学习既有宽度也有深度,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式

具体实例:比较式研究性学习

中心内容:苏轼前后期艺术风格的演变

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图书馆中查找相应资料,进行研究性阅读,从而学会比较,学会利用资料,提高语文自主学习及文学鉴赏能力。

(一)学习流程:

1.朗诵鉴赏:

(1)举行朗诵会,朗诵苏轼前期和后期的诗词作品,特别是《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及《赤壁怀古》。

(2)初步讨论、分析、鉴赏苏轼前后期诗词的艺术风格。

(3)交流朗诵诗词的体会。

2.考察研究:

(1)到杭州西湖边、苏堤及湖北黄冈赤壁(也可借助录像或照片)进行实地考察,体味苏轼即景抒情时的心境及创作意图。

(2)到图书馆查阅苏轼生平、事迹及诗作,了解其艺术思想、创作风格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写出研究心得和体会。

3.讨论交流:

(1)比较苏轼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创作风格及其生活背景。

(2)集体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研究心得。

(3)也可进行辨论,分别从不同角度立意辩论。

4.选题研究:

(1)根据讨论交流情况,确定自己的选题或研究方向(如:一脉相通的真情、从婉约到豪放,即景生情的高手等)。

(2)搜集材料,进行比较性研究,写出研究论文。

(二)学习评价:

1.诗词朗诵及鉴赏发言情况20%。

2.资料收集情况(文摘卡、照片等)30%。

3.讨论交流情况20%。

4.专题研究论文情况30%。

(三)形式评价:

以课题作为一项任务,驱动学生去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这是一种点上深入的学习,特别是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使学生既深刻地认识某一方面知识,又可以通过辨析,学会辨证思维。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并从中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好形式。

五、综合式

具体实例:交叉综合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中心内容:自觉维护西湖水体

目的要求:整合课程式与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把课上学得的学科知识与课题式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性的能力。

(一)运作流程:

1.知识准备:学生熟悉了历史学科中关于西湖的有关知识及其历史作用,以及生化学科和地理学科中关于“水体”及其保护的知识。

2.了解情况:

①引导学生采访西湖区政府及杭州市园文局有关人员,了解大运河的历史、现状、规划及改造计划。

②启发学生组织“小小市民西湖巡访团”深入西湖沿岸各地段及社区,特别是环湖相应单位和社区,运用拍照、摄像、检测与采访调查等手段,调查、了解、采集西湖水体的现状,特别是在保护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讨论分析:

①在课堂上集体交流、讨论西湖水体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②分析水体保护存在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因素,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保护对策。

③确定具体的“水体保护”行动方案,然后将巡访团分为各种行动小组,明确任务、职责、行动步骤等。

4.实施行动:以“巡访团”形式,走进西湖沿岸社区,从自己和自己家庭做起,并向广大市民进行西湖水体保护的宣传动员,设立水体监测点、保护监督岗及卫生清理等工作。

5.感悟提升:

①对自己的整个行动进行总结、思考、写出具体的心得体会。

②根据自己所参与的专题,并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具体的选题,并开展课题论文写作(参考选题:西湖水体与沿岸居民生活的相关性、西湖水体与杭州旅游的关系、西湖水体保护的可行性、水体保护与学科知识学习、西湖水体的观测与保护等)。

(二)学习鉴定:

1.水体状况及保护情况调查报告10%。

2.水体保护方案制定及交流20%。

3.保护水体行动情况20%。

4.研究心得体会20%。

5.课题论文情况30%。

(三)形式评价:

这是一种学科课、社会课与实践课相整合的交叉综合式课程,把小课题变大、变活、变新,把学习、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升华,使环境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收到了实效。这是大课程、大课堂的产物,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发表于2004年第一期《中华百年教育》)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总结是为了进步,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高中美术社 团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1 在美术兴趣小组画展顺利开放的同时,本学年的美 术兴趣小组活动也得以告终。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使我们的美术兴趣小组顺利开放。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 的社会人才。 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 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 和创造美德能力,在表现美德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 造性。实践证明,学生们喜欢这种活动方式,家长们满 意这种教育方法。本学期参加的人数与上学期相比有了 明显的增多,很多学生是本学期刚刚报名参加,在以前 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养训练,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其基本功并没有得到锻炼。 为了能做到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满足其他学生, 本学期我采用了素描基本功的教学。从单纯的技能、技

巧学习层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引导他们慢慢掌 握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并掌握正规的专业技术,为今 后有兴趣专攻美术专业打下基础。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 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 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 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 作交流。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了解了美术的文化。 另外在学习中能运用所学方法创作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创作一些有时代性的科幻作品。通过科幻画作品引导学 生认识到迅速发展的科学世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努 力学习。让学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充实了他们的课余 时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收获、许多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 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2 这学期,在学校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担任了这个学 期美术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以便以后能做

高中学生文化社团建设实施方案

XXXX高中学生文化社团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社团是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是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又是育人的有效途径;它深受学生欢迎,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表现形式,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特色文化等方面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机构 (一)学生社团活动由校长办牵头,负责德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具体分管。团委、学生会为主要组织者,具体制定、部署每学期的学生社团总体活动方案。 (二)学生社团的登记、管理部门为校团委,对社团组织资料和活动过程资料及时归档保存。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建设,对各社团组织指派老师对其活动进行指导。 (三)各班班主任要本着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鼓励学生选择参加适合的社团组织,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操作程序 (一)学生社团建立、登记时,按照“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六个类别进行申请。一个社团只能进行一类申请登记。 (二)成立学生社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10名以上的学生联合发起,主要发起人必须具有开展社团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技能,且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志愿服务类不限人数。 2、有规范的名称、相应组织机构、规范的章程 3、有规范固定的活动场所。 4、有至少选聘一名社团指导老师。 5、社团性质必须符合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6、学生社团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校园文明风尚。 7、学生社团名称应当与其性质相符,准确反映其特征。 (三)申请筹备成立学生社团,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学生社团申报表;3、发起人和拟任命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介绍。 2、章程草案4、指导老师基本情况。 (四)学生社团章程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1、名称、活动场所6、负责人的条件、权限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2、宗旨、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7、章程的修改程序 3、学生社团类别8、社团终止的程序 4、社团成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9、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5、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机构的产生程 序及权限 (五)登记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本办法第㈣条所列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筹备的决定。批准筹备成立的学生社团,应当自登记管理部门批准筹备成立之日起30日内召开成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筹备期间不得以学生社团的名义组织社团筹备以外的活动。

中学学生社团章程

中学学生社团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生社团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团指导,规范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各社团是由本校学生在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自主发起、自愿组成的按照其活动办法开展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活动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 第三条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学生社团成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与志趣,锻炼其组织活动的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平台。 第五条本章程是各社团的基本规范。在各社团运作过程中所制定的各项规范、制度,均不得违背本章程所规定的条款,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第六条学生社团各项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第二章社团的组建 第七条任何学生社团的成立都须到学校备案。经审核,学校将对具备成立条件的社团及社团辅导员在全校进行公示。具体流程如下: 提交申报表十学校审核计公丁 第八条文化学习类、语言文字类社团到教科室申报,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以及其他类社团到学生处申报。学校体育、艺术比赛队,按社团对待,也需提交申报材料。 第九条申请成立社团,须具备下列条件: 1.原则上至少有5名以上学生参与社团; 2.提交社团章程,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3.提交社团申报表(附件1); 4.提交规范的社团活动方案; 5.提交社团活动安全承诺书。 第十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社团不予成立:

高中生社团活动策划书范文常用版2篇

高中生社团活动策划书范文常用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ssociation activity planning book model ver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中生社团活动策划书范文常用版2篇前言:策划书是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及实现目标的指路灯。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本文档根据不同类型策划书的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生社团活动策划书模板 2、篇章2:高中生社团活动策划书模板(通用版) 篇章1:高中生社团活动策划书模板 一、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针对现在攀枝花高中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我社团现任领导集体对此次招新工作予以了相当的重视,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招新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1、8月14日,协会召开领导人会议,商议招新工作细节,并用以后的三天进行可行性论断。 2、8月17日,协会再次召开领导人会议,确定要以后招新的工作,并实行的责任到人制。

3协会内部对招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并制定出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方案。 二、活动中期宣传阶段 在该阶段,我协会将张帖pop海报和通过展板宣传我们 的社团,同时在阶段后期也会挂出宣传横幅,以提高我社团在新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正式的招新工作阶段 在此阶段中,我们会向广大的的在校学生,特别是大一 新生发放3000份余传单,以扩大宣传。与此同时,其它的宣 传活动不但不会因此而停止,反而会有所加强。每天在10号 公寓前设置招新现场,并高挂我协会会旗,吸引更多的人来注意和前来咨询。现场还有象棋的残局展示和各种竞技活动开展,以便吸引更多来访人员,这为赢取时间让它们更好的了解我协会创造一种可能。现场还将设立办公地点,有意向同学可以现场填表入会。 四、招新总结工作阶段 在此阶段中,我们将通过总结此次活动与招生策划相对比,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作为协会发展中的经验总结。增强协会的工作统筹能力和协会的总体工作能力。

中学生社团活动介绍

州城二中学生社团活动介绍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经学校研究同意,我校成立多学生社团组织、兴趣小组,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一、主要目标与活动原则: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着“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攀登”的要求,完善学生社团的开展,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力求活动的成效性,使社团活动的开设与开展成为学校打造品牌的亮丽的窗口。 学生社团是学校群众性团体,它是学科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它为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事迹活动、施展创造才能提供了舞台、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学生社团和兴趣协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选择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让他们有展示才华的自由度和空间。因此要一改过去组建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由学校确定社团、老师指定学生参加的做

法,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专长,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二、健全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校长室、教导处、教科组、团委等。 2、分设机构: ①桃李文学社:桃李树荫下,你我共同展示自我的文采。 ②宾芳音乐社团:一个有着和谐悦耳、忧美动听音乐的王国。 ③ POP英语角:在“流行中得到知识,在“快乐”中体验英语,和我 们一起享受英语给我们的乐趣。Welconme! ④篮球俱乐部:用双手展示我们的风采!⑤星光羽毛球社:举起球拍,挥洒精彩!⑥足球俱乐部:在这里寻找对足球的热爱!⑦乒乓世界:乒乒乓乓,走世界,圆你明星梦!⑧跳跃青春花样跳绳社团:跳出你的精彩,跳出我们的花样世界!⑨时代校园之声:小小的话筒,沟通你我的心灵!⑩梦言书画社:在这里,用笔写出你的风采,用画笔描绘精彩的世界! 3、社团管理:社长(指导教师)1人、副社长(指导教师)1-2人、委员若干名,成员自定。 三、社团活动具体要求: 1、做到“三化” 1)社团管理规范化,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己的组织,固然有其灵 活性和自治性的特点,但是也应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 2)社团运作社会化,鼓励社团走出去、引进来,向社会宣传自己,

高中社团计划

方兴未艾之时,新学年的教学工作已经拉开了帷幕。“快乐英语”社团活动也将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为发扬成绩,完善策略,为下一步的英语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特作如下计划: 一、从头开始,用“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的精神来学习英语 本学期英语社团的成员有:刘艳娜、李涵、张庚、贾世彬等根据这些学生的他点,有的放矢地抓好活动。让学生知道 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学习中达到心眼口的和谐统一,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活动中要求学生每学一个新单词、一个新短语、一个新句型、一篇新课文,必须口读到哪儿,手就指到哪儿,眼睛就看到哪儿。这种看似简单的“金手指”法,是集中精力,掌握基础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Interesting is the best teacher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新颖恰当的教学内容,收到的效益事半功倍。本学期以我校的校本教材《快乐英语》上册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们对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一定很高,在快

乐中品尝汲取知识的琼浆,在快乐中提高英语的各种能力。等到孩子们那地道的英语会话流利娴熟时,就是学生英语素质已经提升的了的见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快乐英语社团”一定会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以身作则,规范学风 《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我敢说:学生在“快乐英语社团”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与人生境界的升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受益终生的一件大事。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的勤奋与上进,一定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单词、短语、句型、课文都不厌其烦地教,直到学生掌握为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学生在我潜移默化的引导中,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动机,申请加入“快乐英语社团”的学生将越来越多。 四、活泼生动的情境实践 “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当演员,带

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方案.doc

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方案1 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方案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推进我校校园文明建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密围绕我校“科学规划,内涵发展,办泉州一流的初中校”办学目标,积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社团的组织管理和活动指导,发挥社团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广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1、积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实现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2、繁荣我校的文化生活,提升我校的办学品味,丰富我校的文化内涵,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完善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催生一支敬业奉献,有创新意识,熟悉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教师队伍。 三、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会及各年段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确保学生社团工作的顺利实施。 2、德育处、团委会负责制定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方案,并对各社团及其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和评价,努力促使各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有特色、有创新。 3、各教研组原则上应指导社团1—2个。各教研组负责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及本组教师个人爱好、特长等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建设目标、指导计划,并择优推荐社团指导教师。 4、各社团原则上设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具体实施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工作中既要注重育人效果,又要注重资料(如社团章程、活动计划、工 作总结、学生获奖情况、活动图文记录等)积累,每学期末送活动资料交德育处、团委会存档。 5、各社团原则上设社长1名,副社长1—2名,负责定期召集本社团成员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各社团社长、副社长由社团成员民主推选,经团委会审批后产生。

高中年级社团活动方案_中学生社团活动方案

高中年级社团活动方案_中学生社团活动方案 初中社团活动是现代教育一种创新的方式,它不但是初中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和能力拓展的有效载体,而且作为一种课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下面是有中学生社团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中学生社团活动方案范文1 一、活动的提出 家乡青州市邵庄镇境内有一山,名黑山。山中出产一种名贵的奇石红丝石。红丝石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易于打磨,是制作砚台和其他工艺品的优质材料,成砚称”红丝石砚”或”青州红丝石砚”,是历史上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唐到宋,各朝都有出产,或制砚或观赏,被达官贵人珍藏。宋朝以后,基本绝迹。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的矿源的发现,在家乡青州邵庄,又兴起了新一轮开采高潮,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但在开采和加工、销售过程中,也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为使家乡这一名贵特产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我们成立了本小组,计划对红丝石的形成、红丝石文化、和红丝石的保护等各方面开展研究。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红丝石的形成、特点等基本知识。 (2)了解关于红丝石诗句及与红丝石有关的历史名人,培养了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感。 (3)了解现在红丝石的开采加工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使红丝石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活动过程

本项活动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XX年9月10日至9月31日。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成立小组,聘请指导教师,完善活动计划,并通过校园网上网,查询红丝石的形成条件,查询关于红丝石诗句及与红丝石有关的历史名人,对红丝石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二阶段自20XX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利用国庆节假期和4个星期天时间,对红丝石产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红丝石的开采、加工等情况。 第三阶段自20XX年11月11日至11月29日。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根据研究的情况,为当地政府提出保护红丝石资源的合理化建议,并向广大村民发出倡议,号召所有人都来保护红丝石。同时完成活动报告的撰写工作并请教师指导。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严格遵守《邵庄初中学生社团章程》的有关规定,聘请赵洪美老师、曹守仁老师担任小组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组长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职责,组员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在活动中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2)加强纪律管理 在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以研究的名义破坏红丝石资源,不向他人索要红丝石。特别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未经指导教师的同意不私自上山考察,考察过程中注意来回路上的安全,严禁骑摩托车上山,严禁在考察中干其它事情,严禁向父母索要过多财物。上述行为一经发现,责令退出研究小组并汇报学校处理。 (3)加强资料管理 考察活动中注意文字、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资料归研究小组共同所有,任何人不得损毁、遗失。

高中社团期末总结

高中社团期末总结 引导语:很多学生都会参加社团,那么高中生参加完社团之后,期末时要怎样写好一份总结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高中社团期末总结一这个学期是我带的是魔术气球社团,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认真计划,精心组织了魔术气球社团活动。 在第一次上课之前,我先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做了一个作品,一串紫色的葡萄。同学们看了特别喜欢,爱不释手,每个人都想亲自动手来做一做。从怎么打气,怎么打结封口,怎么制作造型,我带领着兴趣小组成员一点一点学习。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也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魔术气球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作品。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同学们都很有成就感。看到同学们努力认真的学习魔术气球的制作,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社团活动中,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以后的社团活动中,我愿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活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需改进的地方。比如:没能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还不够。这些都会是我在以后的指导过程中的注意点。 总之,本学期的魔术气球社团活动出现的问题,需要今后多做工作,多想方法,使此项活动的工作能顺利开展。这学期的魔术气球兴趣小组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和感慨。魔术气球兴趣小组不仅使同学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高中社团期末总结二我校自初、高中分离,创建市一级学校以来,学校也大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业余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创新实践型人才,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让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中张扬 学校团委、学生会多次在学生大会上、各社团活动中鼓励、表扬社团的作用并肯定了他们的做法。确实,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基本上都“动”起来了,找到了自己

高中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高年级班学号姓名 2017-2018学年度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是否承诺本文章为原创且自愿参加评比(填“是”或“否”)

高年级班学号姓名 关于开展2017-2018学年度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为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去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现将2017-2018学年寒假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实践出真知 二.活动意义: 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感受生活、关注民生、奉献社会,有意识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学生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印证、相结合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认识,进而在愉快的活动体验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1. 读一本描述中国人或者讲中国故事的书。通过网络书评、书友交流等途径去感受其中的中国智慧。 活动2. 学一手绝活:如折纸、简单乐器、教学模型制作、做一道菜、唱一首歌、学一段舞(武)、准备一次激情洋溢的讲演等。 活动3. 开展“感恩父母”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脚或者做一次肩背按摩等。 活动4. 开展“节能减排一日体验”活动。 活动5. 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帮扶、社区服务、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公益劳动、倡导交通文明等活动。 四.活动要求: 1、【活动前】做好活动计划和活动准备:如给父母做肩背按摩前,可先上网学习一下按摩手法;开展志愿服务前,可先向社区、农村等办事处了解有哪些志愿服务的需求等。 2、【活动中】认真完成(注意及时拍照,收集活动素材):展现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同时,注意突出活动主题。 3、【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将活动实景照片配以文字说明发布至个人QQ、微信等网络空间 4、【材料填写】活动完成后按下表要求及时填写活动报告;围绕其中的一个活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文章,要求主题突出,不少于800字。 5.【材料上交】规范填写班级学号等基本信息(按开学后的最新班级信息来填);新学期开学第一周,由各班团支书收齐本班心得体会文章并组织评选出优秀体会文章3-5篇,分类上交校团委组织校级评选。评选结果作为团支部评比的要条件之一。(评选时,注意看文章的最后面,凡是没有“承诺本文章为原创且自愿参加评比”的一律不得参与评优) 五.注意事项: 1.以“保证安全”为原则活动前征求父母同意,沿途注意安全,个人或者自愿组合的小组为单位进行。 2.按“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近村社开展活动。 3.遵守“诚实守信”原则,若发现有弄虚作假情况,将公开通报批评! 共青团宜昌市三峡高中委员会 2018年6月20日

高中学生社团的申请流程

学生社团的申请流程 第一条学生社团的成立由学生社团联合会审批,报送校团委备案。凡未经正式登记或未履行审批手续的社团,属非法社团,学校将予以取缔,由此产生不良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第二条学生社团的发起: (一)有5名以上学生联合发起; (二)有暂定的名称和相应主题,发起人要成立筹备组,且必须聘请一位指导老师; 第三条申请成立学生社团,发起人需向学生社团联合会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一)正式的申请书,填写好的社团成立申报表; (二)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介绍; (三)社团简介; (四)社团的详细章程; (五)社团活动与近期活动总体规划; (六)社团的财务情况预算; (七)社团招新完成后,上报社团成员登记表和汇总表。 第四条学生社团联合会在收到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有效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就能否开展学生社团筹备工作给出书面意见。经学生社团联合会批准筹备成立的学生社团,统一参加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每学期一次的学生社团成立答辩会,答辩会通常设在开学后一个月内。 第五条学生社团联合会将具备成立条件的学生社团上报校团委,通过审批程序后,学生社团方可正式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将学生社团申请材料一式三份,一份送学校团委,一份留学生社团联合会备案,一份留在申请人备

档。 第条以下情况不得批准学生社团成立: 1、校内有性质相同的社团; 2、社团宗旨、活动内容、范围不符和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 3、申请筹备成立时弄虚作假的; 4、参加社团的人数未超过十人的; 5、没有正式指导老师的; 6、属于校外团体的分支或附属机构的。 学生申请跨学校、跨地区、面向社会的团体,不属学生社团之列,应当按照我国民政部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理》的规定办理,学校团委不受理此类申请。

中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2012.No1033 摘 要 中学生旺盛的生理机能为其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自然基础;社会的民主政治浪潮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竞争是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理性回归以及功利教育的逐渐退失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宽容是中学学生社团存在的现实条件。近年来,学生自发组建了一些符合中学生兴趣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与传统的学生社团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面临一些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 学生社团 发展现状 1 学生社团发展状况分析 1.1 学生社团及发展沿革 社团,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团体。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借鉴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在学校组建的各种学生活动组织,包括一些学生活动中的协会、委员会、小组、小队等。狭义的学生社团包括一些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的各种团体;广义的学生社团还包括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而组建的各种学生组织。 五四时期是中国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有影响的社团约一百多个,如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新民学会、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新潮社等,这些学生社团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学生运动发展史,学生社团为中国革命输送、培养了众多的有志之士和革命领导。如:周恩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其后又在法国和德国留学期间发起组织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对早期的建党建团起着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中夏,曾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张国焘担任过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领导广州起义的张太雷曾任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部部长。而国外的政界、商界、科技界、文艺界精英,大多不乏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克林顿在读大学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从小自卑略带口吃的杰克·韦尔奇在中学时代担任的曲棍球队队长经历,让他开始对领导之术有了一点概念。 1.2 相关法规、制度及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管理已有的社会团体,政务院于1950年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团体数量激增,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25日随着国务院第二百五十号令新条例的发布,八九版条例同时废止。但是新条例第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由此可见,学生社团不属于该条例管理的范围。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社团,确认了学生结社权。团中央、教育部在2005年1月13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 中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浅析 蒋玉辉 (重庆市巴县中学) 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对大学生社团作了明确界定,认为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各地各高校依据此意见制定、修订了一些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比如《北京高等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等。由教育部颁布的,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条明确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组织、参加学生团体的权利。但这些制度明显滞后于学生社团的发展,至今未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学生社团法。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一点已得到共识。很多学者将学生社团定义为:“我国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在共同志趣、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①”;“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②”;“ 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群众组织的总称③”;“中等以上学校中学生自愿结合的组织④”等。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而有关中学学生社团的研究较少。 2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原因 2.1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自然基础 中学生旺盛的生理机能为其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自然基础。中学生年龄普遍在13至19周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青春期的界定,他们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生理机能剧烈变化,富有生机、容易躁动、喜欢交往和表现,随着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精力相对过剩。因此,在他们生活的主要领域—学校,组建并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是他们寻求“能量释放”的主要通道。 2.2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社会基础 社会的民主政治浪潮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竞争是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社会基础。学生社团产生于学校这一块土壤中,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变革促使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民主政治发展必然影响教育的民主化,引起师生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进而带来教育方式的不同选择。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培养学生的民主素养以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尤为重要。组建学生社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自主选择参加一些准社会化形式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再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捧着高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深深刺激着高中生的心灵。“分数+各种生存技能”这样的目标是已有独立思维的高中生的清晰、理智的追求,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便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巴县中学高2004级某生喜欢跳街舞,刚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时有个别老师还有一些“看不惯”,但该生后来在重庆市某商业中心的黄金地段办起了自己的街舞培训中心,在市内甚至全国都小有名气。一名学生提出想组建动漫社,他的理由就是动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方案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方案 一、成立背景 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高中生的高考压力大,学习生活紧张,有时甚至是枯燥的。但校园生活不应该是单调乏味,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感到愉悦和幸福的。活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缺乏创新活动充实的校园是一个失去生机的校园,也就无法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社团将本着充实心灵、助人自助、服务学生的原则,在我校较好的心理教育基础上,营造更好的健康校园文化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的一道特色风景。 我校心理教育起步较早,这些成为开展学生心理社团活动的良好条件和有利保障。 二、成立目的 为了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系统化、规模化、平常化、经常化的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氛围,让全校同学都主动关注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自我保健意识,以便更高效、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本着“服务同学、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的出发点,学校心理咨询室经学校领导批准:在校内组建并开展学生心理社团工作。我们把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作为一项工作内容,使其成为我校今后心理教育工作的窗口、桥梁和先锋队。 三、成立宗旨 1、分享社团的阳光,传播社团的温暖! 2、积极参与,主动适应,健康校园生活每一天! 3、开启心灵的窗户,充实快乐每一天! 4、成立意义 高中心理社团,以学生为主体,在社会变化发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关注每一位成员,使他们在增长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并通过各种互动活动,使心理健康深入每一位学生,为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将以为团队建设为契机,发挥带头作用,使心理社团成为学校的品牌社团。

高中学生社团工作总结

高中学生社团工作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学生社团工作总结篇一 根据学校20xx年工作计划,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活动,拓宽学生实践空间,让每个学生享有选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享有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宽阔的平台。现将我校的社团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社团活动目标 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我们对不同类别的社团提出不同的要求:文学艺术类社团要注重人文底蕴、雅俗共赏类的活动;实践类的社团要注重生活体验、开拓创新类的活动;艺术类的社团要注重交流共进、竞争类的活动。努力激发学生潜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的具体目标。 二、主要做法 1、社团组织建设 通过上学期末社团活动展示,可以看出各社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过社团领导小组严格评审,表彰了四个社团:舞蹈社、文学社、书画社、根雕社,并对上一学期的社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总体分为学术类、艺术类、体育类、技能类四大类,具体包括文学社、舞蹈社、书画社、篮球社、太极剑社团和根雕社团。 学校要求各社团结合本组实际,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每周活动的具体安排,学期应达到的目标,使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2、社团组织管理: (1)定人(人员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加入社团,有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定时(活动时间固定):星期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定点(活动地点固定):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教室资源,固定上课地点。

高中社团管理制度

七中万达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我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七中万达学校社团。 第三条学生社团是指我校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及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学生社团由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进行管理,包括社团的资格审查、登记注册、社团招新等;保障社团的合法权益;规社团的正常活动;查处社团的违纪行为。 第五条学生社团以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 第六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其财务应当遵守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章程的有关规定,并接受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社团的成立、登记注册 第七条筹备、成立学生社团,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2名以上的学生联合发起,发起人必须具有开展该社团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且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 (二)有规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 (四)有至少一名社团指导教师。 (五)有规的章程。 (1)学生社团的名称、宗旨、主要任务; (2)学生社团成员基本介绍; (3)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及其权限; (4)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的任职条件、权限及产生和罢免的程序; (5)会员资格和流程; (6)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7)社团成员考评及奖惩制度; (8)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办法、经费的来源和使用原则。 (六)学生社团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校园文明风尚。学生社团名称应当与其性质相符,准确反映其特征。

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社团对中学生积极影响 社团活动作为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理论类、文体类、科技类、实践类、公益类、学术类六类学生社团,是学校规模较大、参与学生较多、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吸收了大量的会员,课余时间近七成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成为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类比赛如棋类、球类比赛,演讲赛,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专业技能大赛此起彼伏,学术专题讲座、名师名家论坛、各类公益活动常年开展,所有这些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提高素质、展示才华的大舞台。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社团按照各自章程开展的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社团活动以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成特长,把特长提升为技能,把技能拓展为素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社团活动打破了院、系、年级、专业的界限,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能够广泛交流,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求知领域。各社团举办的学术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文艺体育比赛等各类比赛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实践平台,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学生社团为学校的团、学组织延伸了工作手臂、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增加了工作内容,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织动员方式。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社团,其成员有着共同的意愿和切合点。共同的章程和宗旨把学生凝聚在一起,并通过社团活动把学生联系在高校社团周围,使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成为高校团组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 (四)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由于受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近几年学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六成的学生有心理压力,近三成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学生社团作为自愿组织的群众团体,因其具有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成员之间地位平等、关系融洽等特点,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一定的减压和缓冲作用。学生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校园中许多文体类学生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心理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

新鳌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方案

新鳌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方案 学生社团作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途 径,在繁荣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建设中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 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身 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实施素 质教育新途径,全面建设我校中学生社团,大力提升学生综 合素质,倾力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此,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 践行"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学生 社团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积极 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全面履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 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这四项职能,丰富学生的课 余生活。 2.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个性

全面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真正 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这一目标。 三、加强领导 1.我校学生社团是经学校党委批准,由政教处具体分管,校学生会发起,在校团委组织下,由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 在遵守法律和校规、校纪的前提下,以成员共同兴趣爱好为 桥梁,开展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有 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组织。 2.各社团设会长1名(任期原则上为一年,主要为高二 年级学生),副社长1-2名(主要为高一年级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由该社团会员民主选举或推荐,经校团委考察合格 同意后产生。 社团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威信,乐于为同学 服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优良,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不得担任社团负责人:一是学习确有困难,无精力担任社团干部者;二是受到校纪处分未撤销者;三是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者。 各社团会长应于每学期第一周内拟定工作计划并报校 团委备案,要定期召开本社团成员会议,组织学习,举办讲 座(或培训),因地制宜并安全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3.各社团需有较为固定的指导老师。社团指导老师应该 是我校在岗正式教职工,熟悉该社团的活动内容,能胜任对 其工作的指导。指导教师为社团学习、会议、活动的第一安 全责任人。

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方案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推进我校校园文明建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密围绕我校“科学规划,内涵发展,办泉州一流的初中校”办学目标,积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社团的组织管理和活动指导,发挥社团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广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1、积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实现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2、繁荣我校的文化生活,提升我校的办学品味,丰富我校的文化内涵,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完善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催生一支敬业奉献,有创新意识,熟悉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教师队伍。 三、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 团委会及各年段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 作,协调各方面关系,确保学生社团工作的顺利实施。 2、德育处、团委会负责制定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方案,并对各社团及其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和评价,努力促使各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有特色、有创新。 3、各教研组原则上应指导社团1 —2个。各教研组负责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及本组教师个人爱好、特长等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建设目标、指导计划,并择优推荐社团指导教师。 4、各社团原则上设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具体实施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工作中既要注重育人效果,又要注重资料(如社团章程、活动计划、工作总结、学生获奖情况、活动图文记录等)积累,每学期末送活动资料交德育处、团委会存档。 5、各社团原则上设社长1名,副社长1 —2名,负责定期召集本社团成员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各社团社长、畐9社长由社团成员民主推选,经团委会审批后产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