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理论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方方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 (3)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的理论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 (5)兼顾不同利益的理论 (6)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2、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就要建立起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保障的社会体系。从法律、制度、环境上努力营造社会公平。 (1)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3)促进服务均等化 3、如何理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1)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改善民生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民生发展奠定好基础。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的收入。 (3)社会政策要托底.从现有的国力财力出发,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的保障体系 4、如何全面推动社会治理?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大局,营造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1)改进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造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加强城乡社会基层社会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核心内容框架及页数对照

导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P1 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推进了三件大事。P2 2.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 P2下 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十六十七十八大目标),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P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 P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原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P5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重要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本质属性、根本要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明确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提出了党面临 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战略任务)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断、 发展的目的和依靠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重要性与重要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9(1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回答的主要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性、内涵、具体内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各项具体制度(体制))中特社义的优势—5个有利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P11 (1)改革开放30年,中特社义伟大实践给中国带来历史性的重大变化;(2)走中特社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3)中特社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P11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12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坚持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理论思考

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理论思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基本现状 1.一系列相关研究课题相继出现 众所周知,国家鼓励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研究都是以课题立项的形式予以资助。近年来,从中央到省级、市级等各级科研机构的立项课题中,不少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课题得到立项予以资助。20XX年以来,在代表国家水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连续3年设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及相关问题的课题指南。20XX年和20XX年,在获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以及一般项目、青年项目都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课题立项。在省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也有相关研究课题立项。如,20XX 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20XX 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研究》、《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评析》、《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研究》等课题。20XX年国家继续此,专门性的着作笔者暂时还未发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 基本视域及存在问题(一)目前研究的基本视域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多,且大都限 于论文,研究的基本范式主要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展开的。从现有的成果来看,主要有两种基本视域。 1.制度外在发展的研究 所谓制度的外在发展,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形成、发展等历史过程。近两年的成果很大部分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研究。这种研究范式遵循了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过程——意义这样一条研究路线。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条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西方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二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积累和对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三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归因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苏联模式的历史借鉴以及新民主 主义的革命实践。这方面的学者主要有秦正为、敬海新、俞国斌等。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归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对于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和谐”,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就我做出了“和谐即最美”的界定。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过大量的描绘。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注意把社会和谐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探索。建国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充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生活主题。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结合新的实践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为我们党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思考社会和谐问题进一步打开了视野。按照唯物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是互为一体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意义上就是不断健全、完善和优化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和谐的程度越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越趋于合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就体现得越充分。可见,“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的理念和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更高境界和奋斗目标。 从重视社会和谐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邓小平科学地回答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敏锐而又深刻地把握和认识“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在新形势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与我们党以往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理论创造。这个重大判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不仅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符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

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推荐阅读: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年度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

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 ( ) 。 A、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B、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首位 C、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D、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 A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阶段 C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改革、发展和稳定 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7、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 A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是指( ) A、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B、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宽阔的活动领域 C、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梯次展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 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 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 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 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 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建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此后,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卫生健康、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的内容逐步充实。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伴随对社会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化,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社会建设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 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 答案:C 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 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 B 主题 C 主线 答案:B 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 答案:C 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 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B 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A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B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当前我国社会建设旳总体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1.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居于主体地位已经被社会发展实践所检验,但是,我国社会组织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化色彩依然比较严重,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对立,也不适应我国社会建设的要求。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行政色彩将被逐渐打破,发挥空间进一步增大。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多数社会组织形式上独立的,实际上一般都挂靠政府或事业单位,其主要作用是服务政府而难以在社会建设中起到独立发声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自治程度不足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政社不分、政社混同的传统机制。它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社会建设全方位控制和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的职能己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政社不分的思维模式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破除,在经济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背景下,民众对于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二是定位逐渐清晰,功利化倾向进一步淡化。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公益性质。但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部分社会组织在履行社会建设的主体作用地位时,过于强调市场化却淡化了公益性质。尤其是在行业协会、医疗卫生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等以盈利为目的的倾向尤为严重_。因此,社会组织在明确自身定位,行使自身使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社会组织应基于其自身的公益性,服务于社会。克服社会组织的趋利化倾向,关键之一就是要明确自身定位,不能违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原则,才能有效的发挥其社会建设主体地位的功能。 三是管理体制将会更加健全。目前由于我国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社会组织基本的登记注册手续缺乏,致使不少社会组织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应当看到,制度的不健全加大了社会组织实际功能有效发挥的成本,他们的很多实践活动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或限制,因此,要破除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破除社会组织登记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困境。 作为社会组织开展业务的主管部门其担负的行政管理职能界限应当明确,使得社会组织自身能够实现独立的运转,尤其是涉及人事、财务、运营等问题应给予社会组织足够的自我管理的权限。而相关主管部门同样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建章立制等服务监督工作,确保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同时,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正式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可通过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根本目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学科网 教法学法 ①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再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知识点作详细的说明,最后再进行总体归纳。 ②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 ③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的背景下,我们的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业夜顺利结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对过去十年作出基本总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同时,还指出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经过了63年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环境风云变幻,但社会主义这面大旗依然屹立不倒,而且乘风破浪,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变得更加坚强。当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国际国内问题,如:抗美援朝、中俄反

目、自然灾害、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冷战、苏东巨变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等。在这些浪潮中,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急剧减少,中国也逐渐从一个附属的社会主义国家变为一个独立是社会主义头号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这主要归功于坚持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党四代领带集体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形成。分别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中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虽然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形成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但是这一理论基础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情况下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只有它们都得到了提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清醒的认识以下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 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年度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 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

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 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 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动,每名军人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时常要问有没有问题隐患。做到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不因表面平静而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苗头隐患。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 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年度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 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 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 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动,每名军人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时常要问有没有问题隐患。做到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不因表面平静而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苗头隐患。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维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2、综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需要两个超越:超越前社会主义,与苏联式社会主义划清界线,引进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我党提出的、我作了新解释的“以人为本”、“全面小康”、“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核心,人的需要为宗旨,人的发展为中心,人的持续为原则。“全面小康”就是经济殷实、资源低耗、环境清洁、社会和谐、精神愉悦。“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总的来说:概括起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需求的有限满足、精神自由的充分享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人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发展,不只是为中国,也是为世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是世界的未来。而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可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Ps:(国有资本的作用.在竞争性领域就是为人民来利一份利益,为国家争一份利益.而那些叫嚣着要搞垮国有资本的人,都是别有用心的一群资本家的代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