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沙湾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沙湾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沙湾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沙湾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沙湾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沙湾小学是龙岗区一级小学,位于南湾街道沙坪北路,占地面积约8850平方米。学校办学底蕴深厚,创办于1989年8月。学校教学设备按照区一类标准配备,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近几年,学校在推进整体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区域内一所为家长和市民认可的学校。为了凸显我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特制订《沙湾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开展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形成学生完整人格”为主题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探索一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完整人格形成的新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自主发展型人格的一代新人。

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阶梯式”德育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发展德育体系,让学生体验做人的道理,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诚实的行为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优势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在制定德育课程计划时,必须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以及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层次性原则

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中注重分层、体现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 创造性原则

打破传统教育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做法带来的束缚,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4. 适应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制订相应的计划。要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也要主动适应学校环境和师生群体特点,以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对德育课程的认同。

5. 校本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学校特色,立足学校实际,确立校本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课程。

6. 操作性原则

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切入口要小、要实,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强,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德育课程整体计划如下。

表一:学校德育课程年度计划

拓展型课

四、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

教师要以“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各基础型课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落实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等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要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使学科渗透德育落到实处,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

(二)拓展型课程

1. 学科类、活动类课程

这两类课程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努力开发学科德育资源来增加本学科的育人功能,并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及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

课外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是颇有特色的学科类校本拓展课程。由学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全程管理,使用教师选编的校本教材及配套音像资料,并不断加以完善。具体实施中要做到:

①每天一节早诵和午读课落实到课程表。

②每班有专职的读书指导老师。

③每年一届“读书月”活动,做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④每学期,各班开展2次以上的读书交流会。

兴趣活动中落实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

①从兴趣活动的学科性质上,教育学生热爱本学科、勇于克服困难,并渗透理想主义教育;

②从过程上,渗透团结协作、抵抗挫折、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2. 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课程

(1)专题教育课程

依托我校“阶梯”式德育的模式,将“端行、明礼、诚信、担责、立志、感恩”分

级落实到各年级,以班队会的形式提出活动主题,指定活动方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形式多样的教育。在开展专题德育课程的前期,要组织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编写符合本年段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校本德育教材。教材要有启发性、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内容,来保证专题教育课的规范化、系列化和实效性。

专题德育课程每班每学期已班会的形式开课约16课时,以校会、其他讲座的形式开约3课时。

(2)晨(午)会课程

晨(午)会是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根据时政、学校和班级的新动向,每天向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的一门课程。在内容上应针对当代学生思想活、观念新、信息灵的特点,把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育内容,使德育课程内容更加鲜活、容量更加大。

在教学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突出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入脑入心,使抽象的道德知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内化。

在时间安排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穿插在各门学科课程的前几分钟来开展,也可以在晨诵之后,或放学之前来进行,具体情况根据班级师生的情况来定。

(3)团队活动课程

学校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团队活动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队员、团员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丰富团队活动文化的内涵。

②节庆活动

重视开展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

③“大手牵小手,红领巾共成长”系列活动

根据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由五、六年级各中队和一、二年级各中队结成友谊中队,以“服务、管理、指导”为活动宗旨,“红领巾”的手牵手,共同营造

(4)校园文化课程

3.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形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详见下表:

(1)春秋游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根据每个年级学生实际,一学年中用2天时间,精心选择活动景点、确立活动主题、安排活动流程、注重延伸教育,形成学校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系列项目。

主题:感受自然之美、热爱家乡教育、感恩教育、革命历史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热爱科学、创新探索教育等。

(2)社区服务活动

德育处和大队部根据各年段学生特点,在社区里为社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达成学生的热爱家乡、公民意识和乐于助人等方面的教育目的。

活动内容:社区清洁服务、清除公共场所“牛皮癣”、纠正不规范汉字、帮助孤寡老人等活动。

(3)影视活动观摩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宣扬爱国主义、励志成才的电影,每学期不少于1次,并通过影评、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影视文化氛围。

(4)慰问军营活动

建军节到来之前,大队部组织高年级学生到边检站慰问武警干部,用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与武警进行联欢,并用整理内务、做清洁、送祝福等形式像武警表示敬意;也从与武警干部的交谈中,收到革命传统教育。

(5)民防教育活动

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在区少年军校举办的自救自护关爱生命的民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

内容:火灾、地震逃生、止血包扎、消防灭火、人工呼吸、煤气事故处理等。

延伸教育: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活动心得,每班出一期专题小报,进行一次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

活动时间:12月份,消防演练;五月份,地震逃生演练。

五、课程管理

(一)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围绕学校的德育目标开展,形成一个统一、科学、系统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设置相应的德育课程;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收到良好的成效。

为了开发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俱强的学校整体德育课程,必须做到“四个关注”和“六项要求”。

(1)“四个关注”

①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②关注教师的特长发挥。

③关注社会及其未来的需求。

④关注学校的实际(条件、现状、特色)。

(2)“六项要求”

①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合互动格局,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②面向学生,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得到体验和感悟。

③回归生活,立足发展性:要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④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因势利导,激励、教育学生,塑造良好人格。

⑤团结互助,注重合作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意识和团

队精神。

⑥坚持“无痕”,突出实效性:要抓住各种契机,有机、有序地进行教育,不求形式,追求效果。

(二)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1. 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使教师从观念到方法都有提高

建立系统的学习培训制度,包括: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下班老师队伍培训。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采用集体培训、年级组指导、个别带教等方式,对班主任的师德、能力、工作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下班老师的培训,以集体讲座、教研组学习为主。

2. 制订德育工作岗位职责制度,强化“全员德育”的意识

制订《育秀实验学校教职工德育工作岗位职责条例》共五章四十条,分别对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下班教师(任课教师)、二线人员规定了各自的德育职责,每个任课老师落实到一个班级,参与这个班级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帮教行为偏差生、家访等工作也成为下班老师应尽的职责,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育秀校园真正得到实现。

(三)建立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中是否落实德育教育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对参加学校层面“两纲教育”教学展示课以及承担教研组“两纲教育”专题教研公开课的教师予以奖励,对教师撰写的有关“两纲”教育方面论文、案例等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的结果列入年度考核的项目之一。

对班主任实行月考核制度,对下班老师实行学期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评估,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师德演讲会”等系列活动,隆重表彰德育工作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并在各类评优、评职称活动中优先考虑班主任和优秀下班老师。

2. 建立“值周班”检查管理机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开展“班级值周评星”活动,建立“值周班”检查管理机制,该机制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实行分级管理,做到层层落实。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将监督、评比、反馈的职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促使行规内化。真正体现自我评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3. 建立分段考核、多元评价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制订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同时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册,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过程性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变单纯的成绩分数评价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等诸方面因素的评价。变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

相关文档